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吵架,家庭有两个孩子的通常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很多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选择“坐山观虎斗”,让孩子先吵一会; 也有些家长会偏袒其中一方,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真正明智的父母是不会放任孩子争吵,将自己置之度外的。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 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
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 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 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 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 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
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 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 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 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 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
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 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 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 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 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 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 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
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 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 「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 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 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 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 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 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 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 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 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
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 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 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 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 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
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 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 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 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 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 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 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开始协商。
第四: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 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 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 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 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 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 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 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 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 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 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 「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 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 「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 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 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
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 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 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 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
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 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 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 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 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 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 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孩子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家长的处理方式却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教育, 想让孩子将来成为知书达理、温润尔雅的人, 就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是非观念, 正确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争吵的方式。
1、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起因
家长在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以及经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更好地明确谁是谁非。
若是家长不顾青红皂白地偏袒某个孩子,很容易让另外的孩子感到寒心。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偏袒很容易引来另外孩子的不满,不仅无法解决孩子间的矛盾,还为下次争吵、动手埋下了铺垫。
因此,家长在遇到争执的孩子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听完两个孩子讲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孩子的冲突中,若是需要介入,就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2、要清楚到底该不该介入
若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只是平常的打打闹闹、推推嚷嚷,这时家长可以任由孩子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若是一昧地介入孩子间的争执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遇事就找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怕事,若是遇到其他孩子随意欺负自己时,也要大胆反抗,不能忍受对方欺负。
若是反抗不过,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帮忙找对方家长处理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若是孩子时常打架斗殴,那就需要家长紧急介入处理,还需要联系对方的家长,共同处理打架斗殴的事情。
若是孩子受伤严重,要及时将受伤严重的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再根据孩子受伤程度谈各种医疗费等等。
若是孩子伤势比较轻,也要将孩子送往诊所或医院消毒和包扎,以免病菌感染。无论如何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时,都要注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并和对方家长认真处理孩子打架斗殴的情况。
3、不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解决孩子间冲突时,要懂得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从各自的角度上讲解出冲突的经过,然后家长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若是自身孩子有错,那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赔礼道歉;
若是对方孩子存在过错,那么家长要为孩子讨要公道,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震慑对方不再随意地欺负人。
若是双方都有错,双方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4、引导孩子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家长在介入孩子冲突,并化解二人的矛盾后,还应引导他们要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要有一颗原谅他人的心。
若是一昧地将彼此之间的争执放在心上,很容易变得小鸡肚肠,也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友谊,更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彼此都能够接受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愿意原谅对方,那么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很大。
5、若是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要警惕校园暴力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就要开始警惕孩子是否陷入校园暴力中,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调查,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告知孩子若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永远是他们最有利的港湾。
总结
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应不应该介入,这需要看孩子冲突的情况是大是小,有无介入的必要。
在介入冲突后,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公平公正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两方的孩子明白事情的对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
你都说她是个小朋友了,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办?
——小朋友就是小朋友,爱吵吵闹闹,这就是他(她)的天性,没有办法的。但有与大人相比,有一点很好,那就是当时很生气,吵得非常凶,但事过心头凉;转眼就忘了,依然和好如初,依旧打闹如常,就是俗话说的不长记性。如果和小朋友计较,还真的没完没了;会让你哭笑不得,会让你郁闷死的。
——听叙述,那个小女孩虽说火山爆发了一回,但很主动地跟你好了,说明她知道自己错了,只是要面子没有跟你道歉而已。按说你总比她大点吧,你就宽容大度一些,原谅她、不计较行不行呢?你总不至于和一个小朋友一般见识吧?
——如果你实在不想理她,不爽她,你就可以对她扬言说:XX你再烦我,我可就要。。。。她知道你也快火山爆发了,她就不会纠缠你啦。
——你不妨想想你曾经是小朋友的时候,是不是与这个小朋友有类似的经历呢?尽管你现在可能变成大朋友了。如果你能真诚地善待小朋友,那你就真正地成长了。
祝你快乐!
当孩子流露出他遇到一个问题时,是最适合使用积极倾听的时候。通常,父母会发现这些情况,因为,他们会听到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善于倾听,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从我教育到现在,我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是来自没有互相倾听。
这是矛盾的导火索,但却也是灭火的水枪。
明明很细小的一个问题,仅花几分钟便可以解决,却在没有互相倾听的原因下逐渐扩大,最后导致酿成大祸。
爸妈不愿意倾听孩子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那些无关紧要,孩子不愿意倾听家长的话,因为他认为太过唠叨。
这便是双方的不了解所导致的,例如下方两个例子这样,当你看了后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安东尼:马蒂尔今天不和我一起玩。不论我做什么,他都说不想做。
妈妈:嗯,你为什么不建议一起去做他想做的事?你必须学会跟朋友相处。(建议,说教)
安东尼:我不做他希望做的事,此外,我不想跟他一起玩!
妈妈:嗯,如果你还继续做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就去找别的人玩吧。(提供一个解决方法,归类)
安东尼:他才是个被宠坏的小孩,我不是!而且没有其他人可以跟我一起玩。
妈妈:你感到难过其实只是因为你累了。明天你就会感觉好一点了。(解释,安慰)
安东尼:我不累,明天我也不会感觉好一点的!你不明白我有多恨他!
妈妈:不许说这样的话!如果我再听到你这样说你的朋友,你会后悔的(命令,威胁)
安东尼:(坐着闷气走开)我恨这个地方。真希望我们能搬走。
再看看以下是这位家长是如何利用倾听来帮助孩子的
安东尼:马蒂尔今天不和我一起玩。不论我做什么,他都说不想做。
妈妈:你在生马蒂尔的气。(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我再也不想跟他一起玩了。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妈妈:你非常生气,以至于你觉得再也不想见到他了。(积极倾听)
安东尼:没错。但是如果他不是我的朋友了,我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一起玩了。
妈妈:你讨厌一个人玩。(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我猜我必须去试着用其他方式和他相处。但是我还是很难不生他的气。
妈妈:你想跟他更好地相处,但你又觉得不生马蒂尔的气很难。(积极倾听)
安东尼:我过去从来不会生他的气——然而那时候他总是做我想做的事。现在他不再让我指挥他了。
妈妈:马蒂尔没能一直赞同你想做的事。(积极倾听)
安东尼:对啊现在他不再是个听话的小孩了。但是他变得更有趣了。
妈妈:你更喜欢他现在这样。( 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但是不再向他发号施令是很难的——我已经习惯了那样。或许,如果我偶尔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做,我们就不会总是吵架了。你认为这样会有用吗
妈妈:你在想如果有时候你肯让步的话,也许就会有帮助。(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或许是这样。我会试试。
同样的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结果,这归根下来,孩子善于倾听,虽然第一个也是倾听孩子,但她接管了孩子的问题,没让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所以导致了后面场面失控。
而第二个不同的是,妈妈并没有接过孩子的问题,而是引导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有更多的责任感,学会了自我思考问题。
所以说,善于倾听真的很重要,当然,在倾听过程中去帮助孩子解决也同样重要。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总把孩子的接管到自己身上,让孩子躲在你的身后;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让他学会自我反思,在面对问题时自己会去承担,把孩子拉到问题的面前。
如果不能经历风雨,那又怎么能见到彩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