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害怕父母做的八件事,分别是什么?

孩子最害怕父母做的八件事,分别是什么?,第1张

偶然逛到这个问题,不得不说一下,这里就随便列举几个,跟大家聊一下孩子最害怕父母做的事情。

首先是第一件,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吵架,有调查研究显示,95%的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则是父母吵架这一问题。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自己做些什么小孩子不懂,但是,越是小孩子,内心就越发敏感,父母吵架这一暴力行为对孩子内心的影响不言而喻。父母吵架会让小孩子感到害怕,无助。长期以往,必然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而不是让孩子从小就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童年。

父母吵架,有时候难免会提到孩子,语言暴力会波及小孩子,让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成长,长大后也可能会做出过激的事情。

第二件,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撒谎,失信。有些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做一个诚实的,有诚信的人,但自己却经常撒谎失信,对孩子撒谎,答应孩子了却做不到所承诺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容易让孩子内心出现失落,长期这样,容易让小孩子也想学坏。

第三件,最怕的就是父母的溺爱,这里也许不是孩子最害怕的,但却是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现在的社会,溺爱的情况太过严重,特别是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无节制,无止境的溺爱会让孩子的认知出现问题,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进入学校后,特别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有时候父母没有加以引导,孩子很容易发展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情况。所以,不要溺爱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年幼的孩子不成熟、脆弱、依赖他人,需要父母的爱和照顾。 家里的气氛好不好,孩子们都能充分感受到。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孩子会很害怕,敏感无知的他/她会担心父母不想要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孩子生活在恐惧战栗中会胆小怯懦,会谦卑取悦,不利于健康性格的发展,长此以往会留下心理阴影。

首先,影响孩子的学习。在和谐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不差,待人处事也很有礼貌。 在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学习不好,整体素质也不是很好。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一个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在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中成长,所以他所认识的世界充满了爱和阳光,长大后愿意为社会做贡献,做公益; 在冲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要求而不是乐于助人。

其次,影响孩子的性格。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孩子非常热情、外向、乐观,对与人交往充满热情; 而在不和谐家庭长大的孩子,大多性格孤僻、内向、叛逆,从小每天都受到父母的影响。 争吵和打架,孩子们也学会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再次,父母吵架导致孩子性格缺陷。父母长期吵架,孩子缺乏安全感,这是毋庸置疑的。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人的信任度很低。 当孩子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吵架时,他们往往会把责任归咎于自己。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肯定要为得失发愁。

最后,容易叛逆。孩子希望家庭和睦,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自己“做坏事”,闹事,然后让父母团结起来对付他,所以虽然会被骂甚至打,但是 因为父母的团结,孩子的心才会安全。 感觉暂时得到了满足。习得性暴力。孩子是父母的副本。 孩子不会看到你说了什么,而是你是怎么做的。 夫妻争吵的过程,就是孩子获得暴力的过程。 他会复制父母的行为。 你的爱人对待别人就像对待你的父母一样。

我认识的好朋友中,只要是小孩子的个性十分乐观完善,乐观自信的,全是父母婚姻十分融洽的。孩子的归属感得到了达到,她的身体健康才有确保,反过来父母婚姻有什么问题,乃至暴力行为相向而行的下家中,孩子的性情往往是很忧郁,昏暗,乃至有杀伤力的。我觉得父母就算有分歧,也要对孩子表明,两个人仅仅建议不合,并非由于很原则问题的难题在争执,而且,无论父母亲有如何的争吵,都应该让孩子充足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就算离异,都应该跟孩子好好的解释,父母仅仅不在一起生活,但是两人都是会给孩子最完整的爱,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而且最好是,父母争吵的之后,应当身背孩子,不要让孩子听到或是看到。总得来说,大伙儿在挑选婚姻的过程中就应当要特别的谨慎,好的婚姻应该是让你看到最好的自己,而不好的婚姻,只会使你自己越来越面目可憎。

我觉得告知父母好朋友,一个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亲人相亲相爰,会给孩子产生足够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每一个人心里力量的源泉,非常重要。假如常常在孩子眼前争吵,孩子会显著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被遗弃,成长过程中,由于归属感的缺少,还会继续发生缺乏自信,不独立,或产生过度依赖关联。家中是孩子的第一个院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生活零碎,不太可能并没有分歧,大家得教孩子如何处理难题,化解矛盾。

假如家中中发生矛盾,你只能根据争执处理,那孩子便会见到这类方式,之后他赶到社会发展,也用到这类暴力行为不合理的方法来化解矛盾。处理矛盾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容易商议沟通交流,可能给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非常大阻碍,别人会感觉这个人情绪不稳定,只能争吵,实际上,是他只见到父母用争执来化解矛盾,而并没有学好,还有其他方式,例如商议,让步,相互之间真正地表述。我认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家中这一定义,在孩子心里是怎样的印象。

孩子最害怕父母做的八件事

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2、父母发脾气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去年热播的**《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32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4、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但是不少爸妈对孩子的问题不加重视,没当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

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以没有时间作借口不回答孩子问题,这只是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孩子,也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好问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一般说,好问的孩子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提问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孩子感到提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常为提出问题而自豪。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6、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7、忽视孩子的优点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8、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孩子最怕听家长说的十句话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倍增,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孩子最害怕家长说以下的话:

◎最怕语录之1:“傻瓜、没用的东西。”

错误之处

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用难听的话语数落孩子。

这样做的坏处

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怎么做

不论孩子再怎么不对,事情再怎么完成得不好,也绝不能贬低孩子的人格,用侮辱性的话语数落孩子。孩子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让他记住犯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这是建立孩子自信的好时机,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最怕语录之2:“你简直是个废物。”

错误之处

同样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让孩子自信降到最低点。

这样做的坏处

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怎么做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呵斥和嘲笑不是一个好家长应该拿来对待孩子的态度。

◎最怕语录之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错误之处

用一种讽刺和轻蔑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感觉父母的蔑视,容易造成自卑。

◎最怕语录之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错误之处

没有冷静下来,就用粗暴的语言对孩子发脾气。

这样做的坏处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你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但是,他还弄不清,你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你发脾气的时候,他虽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该怎么做

换个角度想想看

1你发火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用?有用。它阻止了孩子正在进行中的不良行为。紧急时刻,你的一声吼也许能够让孩子避开危险。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还学到了什么吗?是的,他学到了这样几点:

(1)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存在,别人也是有脾气的。他要学着尊重别人。

(2)情急中,每个人都会发火。

(3)这种情绪表达有可能给彼此的关系带来紧张的气氛,事后,父母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来消除紧张,修复关系。

3你发火对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用也有用。让你积攒的情绪得到迅速的宣泄,之后,你的头脑很快会理智起来。有不少父母,刚吼到一半,就已经知道自己很过分了。

◎最怕语录之5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错误之处

太过于严厉和专制,把话说死又不给理由,让孩子没有还口的余地。

该怎么做

严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凡事都有个“度”。实际上,老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母亲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她们批评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还没有尽力呢。而家长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断地作出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有的时候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多么不快,过于严厉的妈妈只是孩子最不欢迎的家长的一种。

◎最怕语录之6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错误之处

威胁恐吓类言语。类似的话还有“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

这样做的坏处

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

该怎么做

父母要取信于孩子,对孩子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乱许愿,承诺要兑现。父母对孩子要宽容,要体谅。要允许孩子有缺点,给孩子自省改过的空间。这两点能够使父母在孩子心里树立起权威,而又不让孩子感到害怕。

◎最怕语录之7 :“求求你别在这样做好吗?”

错误之处

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象进行沟通。

替代语言

“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该怎么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其实,同样的意思,家长用不同的语言和口气说出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最怕语录之8 :“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错误之处

把孩子当作“弹簧”,认为只有多给些压力,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力量。

该怎么做

把孩子当作“弹簧”,不是很妥当。人都有惰性,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前进,但压力过度容易导致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有些父母担心表扬会让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严格要求更重要,实际上对孩子任何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赞扬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特别反感家长对他说:“你本来还能做得更好、考得更高……”。

◎最怕语录之9 :“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错误之处

夸大自己的感受,以“威胁”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负罪感。

该怎么做

要让孩子自信,妈妈自己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和坚强,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

每位妈妈都应牢记,孩子们总是那么好学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动,他们期待妈妈的指导、鼓励,但他们更希望妈妈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在于妈妈。

◎最怕语录之10 :“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错误之处

因为一件事没做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贬低孩子的人格。

类似表达方式

“你又把饮料弄泼了,你不会好好拿杯子吗?你怎么就这么笨?”

该怎么做

这些会给他们带来羞愧感,孩子还会因此惧怕受到惩罚,要知道学龄前儿童出现各种状况是常见的事,必须记住,孩子们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

亲,孩子害怕家长骂,是因为在现实中,太多父母错把教育当成教训,就像驯兽师一样。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往往只关注错的行为和后果,动辄批评、打骂,甚至言语攻击。家长根本看不到孩子背后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求,更谈不上从孩子行为背后,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其实真正的教育,是要看到孩子本身,哪怕他犯了错,也能放下成见和评判,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不当的批评,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唯有适当的、方法正确的批评,才对孩子有帮助。想引导孩子意识到问题,并及时改正,不妨采用“三分钟原则”:

一分钟聆听。好父母要学会聆听。尤其是孩子犯错时,先听孩子说,或许我们会看到一个和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分钟批评。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但父母的职责,就是要不断修正他的是非观,告诉他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好的批评,从不以贬低自尊为前提,而是让孩子真正吸取教训,规避问题,知道以后怎么做。

一分钟鼓励。孩子犯错,挨批评后心情十分低落,这时父母的鼓励,能让他感受到爱和温暖。给他足够的鼓励,就是让他知道,犯了错不可怕,只要敢于承担和改正就好。但不管怎样,他都是父母最爱的孩子。

希望帮到您和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20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