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前,宋女士陪着4岁的女儿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吃饭。在饭店里,孩子调皮玩耍,邻桌的一位年轻女子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踹了一脚(后来监控视频曝光可以看到没踢到小孩,只踢到凳子吓了小孩)。宋女士护女心切,进行了激烈的回击。据新闻报道,该年轻女子是个女大学生,跟同行的男朋友闹了别扭,故而把宋女士女儿当了出气筒。
孩子太调皮影响了别人,宋女士肯定是有责任的;女大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的协商,就对一个小孩用暴力手段,确实不应该;而宋女士激烈还击,更是以暴易暴。可以说双方都有错,真的分不出是非曲直。倒是新闻火热以后,网友的态度相当值得玩味。
在新闻下面的评论里,可以发现支持女大学生的占多数,但支持熊孩子母亲的也不少,双方对比并不悬殊。通过评论大致可以看出,支持女大学生的大都是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反过来支持熊孩子母亲的大都是做了父母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并不复杂,那就是有娃和没娃的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无法设身处地思考。
2
我的孩子出生后,不时会带着出街,总会遇见一些热心的阿姨。比如有一次,我抱着小孩在等人,小孩在我怀里睡着了。这时候一个阿姨看到,走过来对我说:“小孩睡着了,血管会收缩,体温较低,要盖上被子。”我点头称是,忙忙给孩子披上一张小被子。一会另一个阿姨看到,对我说:“天气那么热,还盖上被子,不怕把小孩闷坏了?”我有点无所适从,但还是谢谢对方的好意。
好几次在地铁上,孩子哭闹,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很快就有阿姨热心地给你提意见,“是不是渴了?”“是不是饿了?”甚至还会帮忙哄小孩,满脸关切的目光。反观一些年轻人,一般只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当然我不是对年轻人求全责备,只是对比太强烈了,总让人感慨不已。
这些阿姨为什么这么热心呢?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们也曾经带过小孩,有着同样的经历和感触,有着母亲强烈的本能。因此她们知道孩子哭闹有时候真的很难哄,对孩子哭闹更有包容心,更有圣母心,而没有同样经历的年轻人是很难理解的。
在这次熊孩子事件中,女大学生还没有成为一个母亲,因此对熊孩子更没有包容心、更难以忍受,如果她是一个母亲,我相信她肯定不会这么贸然选择暴力的。换作是我,我没有孩子之前,估计我也会像多数网友一样大喊踹得好;但为人父母之后,我只想说:请包容一点!
3
很多人都指责那位母亲没尽到教育的责任,把孩子纵成了熊孩子。熊孩子是纵出来的吗?熊孩子的父母都是没素养的人吗?非也!非也!我不否认确实有部分父母没有素质,或者不懂教育孩子,把孩子纵成熊孩子,但很多熊孩子都是天性如此。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孩子自从会走路以后,那股调皮劲,闹得鸡飞狗走。以后会不会变成熊孩子,我心里真没谱。谁不想自己的小孩乖巧听话,自己也省事,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根本不听话。理解的人会说小孩都这样,不理解的人呢会说父母不会教小孩,把小孩纵习惯了。我无法辩解,因为理解的人和不理解的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我看到过母亲彬彬有礼,孩子却调皮捣蛋让人生厌,甚至把母亲气哭的;我看到过母亲棍棒教育,依然改不了孩子顽劣习惯的;我看到过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一个调皮好动,一个安静听话的;我看到过新闻报道,欧美等国家人口素质最高,但熊孩子依然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的教育是否有问题还不好说,但孩子的天性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其实就如同叛逆是青春期年轻人普遍特征一样,熊孩子是七岁以下孩子的普遍特征。因此犯不着大惊小怪,也不要动辄责怪熊孩子父母素质差、教育不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要断定熊孩子这辈子就是个失败品、没出息,其实长大了一切都会改观的,熊孩子不会一辈子都是熊孩子。
教育真的是一个大问题,里面世界的父母对自己熊孩子要积极引导,外面世界的年轻人也要体谅包容,不要一味打压。
两性意识过度其实是一件好事,可能有人会说要适度,但是现在的坏人我们太难想象到有可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家贼难防”,我觉得只要孩子健康活泼,两性意识过度其实是一件好事。
2月18日,江苏南通。一名3岁女童被爷爷开玩笑碰了下,回身大声怒斥,让爷爷不要碰她。视频中,女童说男孩子不能摸女孩子,并大声质问爷爷在干嘛。对此,女童母亲表示,他们从小就教她男女有别,也是怕她被欺负,但日常和男孩的交往玩耍是没有问题的。,被很多网友点赞,其母从小就教她男女有别。
这是非常棒的,中国很多家庭对小孩的性教育真的太晚了,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责任推卸给老师,认为应该由老师去教自己的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家长在家中也很少提及这方面的问题很多都是难以启齿,只是潦草应付孩子的好奇心。其实这样做事不对的,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开始给孩子做好性教育,育儿专家说,性教育,从0岁就可以开始了。
其实性教育就从婴幼儿1~3岁开始了,这时候最好不好给孩子穿开裆裤,因为不利于孩子对性别认知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学习对性别的认识和认同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宝宝,要保护好隐私部位,小内裤和小背心的部位不能给别人看,这就是性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开始啦!
日常中当孩子问起一些性问题时,家长千万别去回避这些问题,你不告诉他,他也会自己去找答案。现在大街小巷楼梯口都充斥着大量的堕胎、流产、不孕不育的商家广告,孩子并没有很好地辨别真假能力,而且看到这些信息,很容易让孩子迷失。
一些孩子比较内向不问,家长就不答,家长应该主动告诉孩子。比如,从日常中我们可以在某个场景给孩子增加印象,在给小孩洗澡时,就可以主动聊起身体器官的话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哪些部位是别人不能触碰的,慢慢小孩就会听明白了。又或者当妈妈来例假的时候也可以主动跟小孩说为什么要和孩子穿类似的纸尿裤。
性教育并非只是防性侵犯,还能教孩子怎么做人,培养孩子的正确人生观,还可以避免早恋的问题。性教育,关于孩子的一生,每位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正确的性教育。
“我女儿好臭!”
湖南一位妈妈说自己 3岁的女儿 身上
总是有股恶臭但又不知道是哪里发出来的味道,
而且这股臭味,隔着房门都能闻得到。
3岁女童身体散发恶臭,辗转求医查出病因后父母当场崩溃_腾讯视频
最后,在医生的专业帮助下,
终于发现了臭味来源—— 鼻腔。
医生竟然从孩子鼻子里取出一个
3-5厘米 圈形 像螺丝一样的东西
因为 时 间太久了连医生都无法确认具体是什么?
妈妈凑近一闻,差点吐了出来,
异物取出来后,臭味也立刻消失了。
无独有偶,还是3岁!
长沙的 3岁幼儿琪琪 也是鼻腔发出很浓的臭味。
医院耳鼻喉科团队决定为她实行
“鼻内镜右鼻腔探查+鼻腔异物取出”术。
在清除了鼻腔内的分泌物后看见
孩子鼻腔黏膜上的肉芽组织包裹着一个 指甲盖大小的硬纸片。
长春一个快3岁的男宝宝,
2个月前在鼻子里塞了 2颗黄豆,
手术取出的黄豆拿出来的时候都被泡大了一圈。
沈阳 3岁半女孩 蕊蕊也有类似症状,
鼻子有异味,时常咳嗽,还伴有流鼻涕
家长一直以为是感冒,
吃药打针持续了四个多月
但症状一直没消失,
直到去了医院拍了鼻部CT
通过手术,终于从右侧鼻腔取出了
困扰小蕊蕊的元凶——
一个H型的小粘贴纸。
异物被去除后,蕊蕊呼吸马上顺畅了
后来食欲也恢复了。
爸妈营看到的最夸张的案例
是鼻腔里取出了 纽扣电池!
广东的叶女士只是转身去收衣服的几分钟
回过头来就发现 3岁儿子 浩浩不太对劲。
医生检查后发现,纽扣电池紧紧卡在鼻腔里
没法取出,只能进行全麻手术。
才3个小时,孩子鼻腔周围的粘膜都腐烂了,
周围发炎还形成了血块。
电池取出来的时候已经呈现黑色。
其实儿童鼻腔塞异物是个老生常谈话题,
但爸妈营通过以上例子发现了3个特点:
鼻腔异物常 见于3岁儿童
鼻腔异物的 隐藏性很高!
鼻腔异物的 伤害发展极快!
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鼻腔异物,
爸妈营小伙伴今天想说说 ——
儿童鼻腔异物的安全问题。
大家都知道这很危险,但爸妈们其实远远低估它所带来的危害,因为除了鼻腔 发臭,引发儿童鼻窦炎外,严重的还会让通气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1
看了上面这些例子,会发现鼻腔异物的发生,大多都集中在 3岁左右 的孩子身上,是巧合吗?不然,这其实 和这个年龄段孩子的3特性有关:
1)无辨别危险的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知道危险,受到好奇心驱使,会不经意地把小东西塞入鼻孔中,例如花生、黄豆、纸团等。
2)表达能力有限: 孩子没办法描述清楚异物在鼻腔的情况、相关过往异物 历史 。如果家长没能及时发现的话,只要异物感不强,异物可以藏匿数年。
3)好动: 鼻腔塞异物常见于好动的孩子身上,3岁的孩子尤其好动,特别时在户外昆虫较多地区玩耍时,小飞虫,小爬虫随风进入或爬进儿童鼻腔内。
所以家里有3岁左右孩子的爸妈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了!
2
常见的异物,往往都是孩子 触手可及 的物件:
1)常见的有: 棉花球、珍珠、螺丝、图钉、小石子、糖果、种子、果壳、豆类、花生、戒指、果核类。
2)意想不到的异物: 纽扣、玻璃球、电池、玩具、铅笔、橡皮、昆虫等等。
因为 儿童鼻腔孔较小、周边组织娇嫩, 因此异物对孩子的伤害比成人更大:
鼻结石: 随着时间推移,鼻腔异物对鼻腔持续刺激,可能形成鼻结石。表现就是呼吸时有阻塞感、鼻涕里带脓和血、呼吸有臭味等。
鼻结石
真菌性鼻窦炎: 鼻窦的霉菌和异物作用之后会被感染,感染会引起真菌性鼻窦炎,得了鼻窦炎的孩子容易觉得困顿、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说回孩子容易放进鼻子的异物,其中有一样东西,爸妈营觉得特别值得留心 —— 纽扣电池。
不要觉得这是小概率事件,随便一搜就会跳出很多相关新闻报道,简直触目惊心!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去年就接收过一名3岁男孩,家长形容孩子 鼻腔总是流脓,散发的味道还很大 ,这次疼到不行了才来医院。
检查之后发现鼻腔里,是一枚纽扣电池!
遗憾的是因为纽扣电池在鼻腔待了太久,已经完全腐烂,鼻粘膜完全萎缩坏死。拖延太久导致治疗难度变大,虽然最后孩子治愈出院, 但形成了萎缩性鼻炎,基本上是不可逆了。
在恢复期间还有出现鼻黏膜黏连的情况, 严重的话还会导致鼻孔通气功能丧失。
纽扣电池因为其体积小,易被儿童把玩,容易被成人忽视,但它的危害之大,爸妈营给大家梳理了一下:
1 纽扣电池含有铅,锰,汞等 重金属, 进入鼻腔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后,有毒物质渗漏后,会严重 腐蚀鼻腔黏膜;
2 电池中的电解质会让 鼻腔黏膜发生液化,导致坏死;
3 电池中的重金属被人体吸收后,导致孩子 慢性中毒,引起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疾病;
4 在鼻腔湿润的环境中,电池极易短路从而 烫伤隔黏膜和软骨, 鼻骨也会慢慢腐蚀,从而形成 鼻中隔溃疡, 最严重会形成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穿孔,很难修补
3
统计显示:不管是鼻腔异物还是耳道异物,多发群体主要是是6岁以内的孩子。这其中, 1-3岁的孩子在此中占比将近八成, 也就是说 年龄越小占比越大,发生鼻腔异物概率越大。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鼻腔中是否有异物呢?爸妈们可以对照以下临床症状的相对发生率来进行初步判断:
有鼻腔异物插入病史,但无症状(71%~88%)
黏脓性鼻分泌物(17%~24%)
恶臭(9%)鼻出血(3%~6%)
鼻塞(1%~3%)
张口呼吸(2%)
但如果碰到以下5种情况,不要犹豫,请立刻带孩子去医院!
1)不会擤鼻涕的宝宝: 尖锐异物、若异物过大或难以自行取出,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取出异物。
2)表面粗糙、锋利的异物: 自行处理会刮伤鼻腔粘膜;
3)纽扣电池: 研究显示,如果纽扣负极朝向鼻中隔,4小时之内就可以引起鼻穿孔;
4)磁体类异物: 例如磁体类金属耳环、装饰品等,如果成对的盘状磁体分别在鼻中隔较高处互相吸附,不要自行扣取剥离,易造成鼻中隔坏死;
5)异物在鼻腔深处/后部: 异物藏于鼻腔深处后,必须通过电子鼻咽镜观察具体位置,借助特殊器械取出。
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爸妈先别慌,爸妈营还有这2点要嘱咐!
· 首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防止孩子烦躁乱动,避免二次意外。
· 不要试图自己 勾 取,越抠异物,异物越是往内推进,以免造成后期医生救援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异物滑入气管,造成窒息。
之前就有小女孩把玻璃珠塞进鼻子里,妈妈在就医前自己擅自尝试将玻璃珠掏出来,反而把玻璃珠弄得看不见了。
医生表示,一定不要试图自行取出,家长盲目的操作,会让孩子反感,异物越卡越紧, 圆形和球形异物甚至会滑入器官,如果不小心误吸到气管里,孩子可能会窒息,情况就更危险。
4
其实说到底,再及时的措施和医疗救助,都比不上防患于未然, 预防才是杜绝儿童鼻腔异物发生最根本的方法, 那么家长们如何预防呢?
1)夏季尽量少去虫类较多的地区
在热带地区,水中水蛭多;丛林里,爬虫和飞虫较多,这些都有可能进入孩子鼻腔中。因此,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虫类较多的区域玩耍;在户外游玩后, 家长要及时检查孩子鼻腔内有无异物。
越南6岁女孩鼻子里拉出76厘米黑虫
疑饮溪水时吸入
2)家庭环境里存放好小件物品
爸妈们应将各种细小的物品,如纽扣电池、纸团、花生等,放到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定期检查玩具有无破损, 及时处理已经损坏的用品;尽量减少 给孩子穿有太多细小装饰品的衣服;
3)家长日常监护
家长应日常纠正宝宝把纸团、果壳、玩具零件等放进鼻腔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的举动时, 应及时制止并教育。
4) 提高儿童对鼻腔异物的警惕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鼻腔异物的儿童中, 有25%的的儿童会因为担心父母斥责而不告知父母,致使鼻腔异物无法被及时发现。
所以爸妈们应当循循善诱,告诉孩子此类行为的危险性而不是斥责。
据统计, 每到寒暑假,医院关于异物堵塞的患者数量要比上学时高出三成!
暑假已经过半啦,爸妈们可千万别放松。
鼻腔异物面前,防患于未然才是王道!
最后爸妈营团队还是想再次嘱咐:
真的当孩子鼻腔有异物时,要记住八个字: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作者:爸妈营(bamayi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