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工作的通知,第1张

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工作的通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口帮扶精准性,促进渝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我省稳定就业。

落实劳务协作工作机制

各有关市要认真落实鲁渝双方签订的劳务扶贫协作协议,与对口区县建立劳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交流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鼓励各有关市与对口区互设联络站,负责劳务协作日常工作。

开展送岗招聘活动

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要联动,及时收集开发适合贫困人员就业的岗位,不定期组织企业到对口区县开展巡回招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送岗到村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建立网络招聘常态机制,采取远程招聘、网络面试等方式,鼓励企业与贫困人员进行视频对接,降低求职成本,提高招聘效率。

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入

支持省内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参与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入,对成功组织对口区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鲁就业的,按人数给予每人120元的一次性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鼓励各类培训主体组织渝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渝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培训期间给予每人每天不低于50元生活费补贴。鼓励省内技工学校定向招收一批对口区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技工教育,同时做好毕业后就业服务,鼓励留在我省工作。

促进稳定就业

各有关市要切实维护已就业贫困人员的劳动权益,指导督促用工企业与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在鲁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渝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每年给予1500元的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以及每月1000元的跨省就业补贴。

加强组织保障

各有关市要提高政治站位,把鲁渝劳务扶贫协作摆在工作突出位置,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人员、责任、工作、效果到位。省里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跟进督促指导。

以上政策执行期限为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从援助资金中列支。

  “广东扶贫济困日”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倡导并首先提议设立的。2010年6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确定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讲话稿,仅供参考。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讲话稿篇1

同志们:

今天我市召开在全市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动员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和湛江市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市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和动员。刚才,吴永光副市长传达了省、湛江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会议精神,陈智副书记宣读了我市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的总体方案,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有关会议精神,迅速行动,贯彻落实这项工作部署。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如何开展好这次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重要意义 经国务院批准,自今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扶贫济困的又一创新举措,是破解我省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主题是“扶贫济困,共建和谐”。近年来,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廉江的重要立足点,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力尽所能,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采取“智力扶贫”、“对口扶贫”、“行业扶贫”及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 措施 ,大力推进扶贫济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实践证明,开展扶贫济困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为民之举,是一项深受人民群众尤其是特困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但是,当前我市扶贫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和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贫困人口还较多,贫困面较大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市农村还有36641户145298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他们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下,还有14万名五保户需要我们供养,3万名重度残疾人需要我们关怀,2635名孤儿需要我们帮助,26万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仍然不能接受良好的 教育 ,2万户农民仍居住在危房,许多村庄的道路仍然崎岖不平……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深感压力重大、责任重大。要在3年内实现贫困人口达到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的脱贫目标,任务还是十分艰巨。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开展好首个“扶贫济困日”活动,是对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加温鼓劲,对今后“扶贫济困日”活动的顺利开展作用重大,意义重大。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和谐廉江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塑造党的亲民、爱民形象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济困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认真组织实施“广东扶贫济困日”各项活动

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打造一个凝聚各方力量的帮扶平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要使这项活动开展有特色、有声势、有效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抓好方案组织实施工作。

刚才,陈智副书记宣读了《廉江市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总体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在距离6月30日的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只有七天,届时,全省各市将同步举行该活动的启动仪式。在这之前,要筹备好活动启动仪式工作方案,重点落实好发动募捐。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扶贫济困活动办公室要发挥协调作用,组织好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广东扶贫济困日”系列活动;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负责,齐心协力,认真落实各自职责,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优势,结合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具体 实施方案 ,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各分管领导要按方案要求,有步骤地推进献爱心捐赠、访贫慰问、专项扶贫济困以及宣传教育等活动。总之,要做到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周密部署,列出 工作计划 ,排出时间表,逐项抓好落实,扎实有效开展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二)突出重点,广泛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广泛发动全社会通过献爱心募捐参与活动,是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突出这个重点做好工作。

一要明确目标,分工负责。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以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这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一种公德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我们要借省委、省政府这个创新举措的东风来改善廉江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重点是募集善款,根据工作方案,全市的募捐总任务不低于1200万(具体目标见《廉江市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建议任务表》)。这是湛江的要求。捐赠既要重视总量的水平,更要重视参与率的水平。要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积极调动企业、经济组织等社会各届人士踊跃参与。通过要实实在在的发动,希望全市上下没有一个区域空白,除贫困户外力争没有一个人空白,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率达到100%,全市各经济实体参与率达到100%,全社会参与率不低于95%。用我们实际行动来体现“扶贫济困”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严格按照任务表的要求,对具体工作要实行“定目标、定责任人、定工作要求、定完成时限”的“四定”管理办法,明确活动中的责任分工,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带头部署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并积极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形成联动机制,真正做到领导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次捐款任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重,这是考验各级各部门执行力、凝聚力的重要指标,希望负责领导要到位,责任要落实,分工要明确,部门要配合,各镇(街)、各部门、各行业齐心协力,周密组织实施好筹款募捐活动。

二要广泛动员,全面铺开。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是社会公益活动,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群众的支持,要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捐赠发动工作。在募捐活动中,要迅速行动,紧密配合,全面铺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上下呼应、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引导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共青团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带头募捐。要把 倡议书 分发到企业、个体户、家庭中去,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还要组织实施好6月30日“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活动当天,有关部门要协调好市主要新闻媒体,对活动作现场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掀起扶贫济困爱心捐赠活动高潮。

三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通过舆论宣传,营造扶贫济困氛围,使“扶贫济困”的意义家喻户晓,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广泛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本次活动中,宣传部门要重点围绕我市88个贫困村、13384户52467名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任务以及近年来我市扶贫情况,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平台,通过开设专题、开辟专栏、刊播“扶贫济困、共建和谐”公益 广告 、张贴 标语 、悬挂横额、出动宣传车、志愿者上街宣传等形式,选好有份量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材料,强化典型的引导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展现捐赠者扶贫济困、爱心奉献的感人 事迹 和普通百姓感恩图报、自强自立的动人 故事 ,做到报纸上天天有 文章 、电视里天天有图像、广播里天天有声音,让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我市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激发公众参与扶贫济困活动的自觉意识。要凭借媒体平台把省委省政府和湛江市的文件精神反复宣传,要把感染力强、能引人共鸣的倡议书反复宣读,要将募捐进度情况及时公布,做到正确引导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尚,增强全市人民“先富帮后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营造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还要组织开展扶贫济困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的活动,做到宣传覆盖无盲区,群众参与无盲区,使全社会形成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共识,迅速掀起全方位、立体式、高频度的宣传声势。

四要密切配合,确保成效。扶贫济困,努力缩小贫富差异,营造安定、繁荣、富裕的社会环境,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廉江是每一个生活在廉江这片土地的公民的义务。不管是市直管辖机构还是驻廉单位,不管是公职人员还是非公职人员,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要积极参与。思想上要有“一盘棋”的大局观念,要想方设法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参与,努力做到全民参与,凝聚各方的力量积极投身扶贫济困活动中来。

三、切实加强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组织领导 扶贫济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扶贫开发社会化的创新内容,也是社会共同参与帮扶、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必须明确责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总结 活动 经验 ,强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成立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领导小组,由许顺书记任组长,我任副组长,相关的市领导以及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负责全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市委蔡中舫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副市长吴永光同志、市民政局局长宋广同志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29个单位各抽调一名领导组成。各镇(街道),市直各单位以及中央、省驻廉单位和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活动第一责任人。各单位捐款任务的负责领导一定要认清职责,明确目标任务,负起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责任,发挥职能作用,围绕“扶贫济困、共建和谐”活动主题,结合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贫济困活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二)加强监管,用好善款。按照法律、法规、政策、上级有关要求和属地捐赠原则,由廉江市慈善会和市民政局负责这次活动善款、善物的接收管理,本次全市各单位(包括驻市单位、上级垂直管理单位)捐赠的善款统一汇缴到廉江市慈善会。接收的每笔善款都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广东省接收社会捐赠专用 收据 ,捐赠者凭专用收据享受税前扣除优惠政策。

捐款的使用,要从解决贫困村、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等实际困难入手,主要用于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兴教助学、医疗卫生、危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等,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异。市慈善会和市民政局将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凡捐赠5万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将其捐赠的款项安排到其指定的扶贫项目和希望帮扶的贫困地区,提高大笔捐赠者的积极性。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欢迎捐赠者到帮扶地区实地考察、检查。各镇(街道)和各部门接收的捐赠,按照“谁募捐、谁安排”的原则,报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领导小组审批后,主要用于解决本地本部门的定点帮扶村、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捐赠款物统计、 报告 、公示工作制度,主动向社会公布捐赠情况,增加透明度,接收社会监督,确保每笔款物用途明确、账目清楚,要及时上报反馈活动进展情况,把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市民政局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捐赠款物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市纪委监察局、市审计局要依法对各地各部门募集款物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对工作不落实而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要实行问责,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

同志们,组织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扶贫工程、民心工程、党建工程、改善社会风气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湛江市的要求,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扎扎实实地把扶贫济困这一顺民意、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办实、办好,努力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只要我们携起手来,人人倾注一片真情、人人奉献一份爱心、人人伸出一双援手,我们就一定能为贫困无助的人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就一定能够为建设富裕廉江、和谐廉江作出新的贡献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讲话稿篇2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为弘扬“献爱心、济贫困”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帮助我县城乡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达到“人人奉献爱心,共建幸福南澳”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真诚帮助关心支持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参加“广东扶贫济困日”募捐活动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这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施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各级各部门要从加快南澳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拓宽 渠道 ,全方位进行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济困”活动。俗话说:行善积德,福有攸归;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积极开展和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将使困难群众点燃生活希望、迎来崭新生活;将使帮扶者拓展社会责任、提升价值情操;将使全社会洋溢友爱互助之风,共建幸福南澳。

我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一个山区县,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我县有9个省级贫困村,389户贫困户,1495贫困人口, 9个省级贫困村34户困难农民群众还住在狭窄破漏的危房中。他们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失业致贫,这些困难群众都急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我们将以“广东扶贫济困日”为契机,按照省、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通过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使贫困村实现 “六有”,贫困户实现“八确保”。

我县的社会各界人士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更何况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一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心工程。热心的在座社会各界人士都将慷慨解囊进行现场捐赠,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大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困难群众的深情厚谊。希望大家伸出友爱之手,踊跃捐款捐物,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贫困群众解愁,为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添砖加瓦。

同志们,朋友们,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有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心播撒真情,以行动践行善举,扶贫济困,共建幸福南澳!

谢谢大家!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讲话稿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建党__周年和“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关键之年。由汪洋书记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10年起,每年6月30日为广东扶贫济困日。5月5日,省委、省政府于召开了20xx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会议,对全省第二届扶贫济困日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济困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我省扶贫开发和帮扶困难弱势群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共同难题和崇高理想。组织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扶贫工程、民心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注入了更为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我们要站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高度,充分认识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重大意义。

为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促进我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广泛动员学院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吸引力和感召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今天,学院党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相关指示精神,在这里隆重举行“人人奉献爱心,共建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就是要团结和动员全院师生,积极投入到捐款活动中来,为我省困难弱势群体贡献一片爱心,给他们送去一份温暖,踊跃捐款,用实际行动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师们、同学们:爱因无私而珍贵,生命因希望而永恒。你们的爱心和真情,好似春风,为他们的生活送去一缕最温暖的阳光,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曙光。困难的家庭需要你们的爱心,和谐的社会需要你们的支持,幸福的广东需要你们的奉献,我坚信,只要人人倾注一片真情、人人奉献一份爱心、人人伸出一双援手,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大家!

  看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1 广东扶贫济困倡议书范文

2 2017广东扶贫济困日倡议书

3 扶贫发放物资领导讲话

4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 扶贫济困倡议书

6 献爱心活动领导讲话稿

一、平武概况

(一)平武县 脱贫攻坚 形势严峻

平武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位居涪江上游,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山区“五区合一”的贫困县,也是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96户19543人,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128%,贫困发生率73%,分别高于绵阳市、四川省43%和15%。平武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靠天吃饭”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扶贫脱贫任务十分繁重,全面同步实现小康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二)平武县生态地位非常重要

平武处于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和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的环境安全。同时,平武县是四川省绿化模范县、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三大工程建设的重点县,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县域气候区系明显,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被国际组织列为全球优先保护的关键生态系统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

二、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平武具备的优势

(一)生态资源丰富

平武是生态资源大县。近四年来,实施前一轮、新一轮退耕还林14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4年的7407%提高到2017年的7442%。县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其他保护地1个,保护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72%,森林蓄积量4600万立方米,水土涵养能力、森林碳汇功能优势明显。

(二)生态经济明显壮大

生态旅游正逐渐成为平武的支柱产业。平武始终将绿色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着力重点,下大力气夯实脱贫奔康和绿色崛起的产业基础。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大力发展“森林+”,2017年生态旅游年收入达3335亿元,占全县旅游收入的80%,带动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近800元,建成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1处,省市级森林康养基地、康养人家28家,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生态农业是平武经济发展的另一优势。建成“中蜂+”产业园84个(覆盖74个贫困村),入园蜂群8万箱,年产蜂蜜1000余吨,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平武被授予“中国中蜂之乡”称号,平武中蜂成为2018年全省公开推介的10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三)旅游资源众多

北有被誉为‘熊猫乐园’的白马王朗生态旅游度假区;

南有被誉为‘夏日天堂’和‘洗心洗肺•养生养老’非物空间的清漪江乡村文化旅游区;

东有被称为‘天然氧吧•自然宝库’的磨刀河生态科考旅游区;

西有书写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称为‘卧云海•揽星月’奇妙世界的虎牙观光探险旅游区;

县城还坐落着被誉为‘深山故宫’的国家级重点文物报恩寺。

(四)知名度与美誉度逐渐提升

2017、2018年平武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成功举办“2017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四川省旅游投融资及市场营销会”、“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版)暨首届平武冰瀑节”,平武逐渐被外界熟知与认可。2018年5月,平武作为生态扶贫实验的首个试点县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更是将“生态的平武”和“平武的生态”推向更大范围的公众视野,极大地提升了平武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中药材种植具有绝对优势

近年来,平武把具有历史优势、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中药材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和开发,初步形成了品种多元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范化、加工精深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市场专业化、服务优质化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平武被命名为“四川省中药现代化种植特色科技示范基地”。

(六)生态信息农业有了稳步发展

2015年四川生态诚品公司携手坝子乡贫困村玉丰村,达成“互联网+生态定制农业合作协议”,利用互联网来对外销售生态农产品。销售了生态土鸡、土鸡蛋及其他农产品,产值近30万元。今年,四川生态诚品公司再次牵手平武深度贫困村南坝镇洪溪村,与12户农户签订购销合作协议。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帮助下,搭建起社区生态产业信息化的小平台,目前,村民们通过这一平台销售蜂蜜等农产品获取实惠22万多元。平武生态信息农业有了稳步发展。

三、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坝模式

(一)关坝村概况

关坝村位于平武县木皮藏族自治乡,关坝村的关坝沟流域属于国家原始森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63%,天然林占987%。关坝村虽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在过去没有转化为经济价值,所以它仍然是平武县贫困村之一。村民们在没有找到替代生计之前,不可避免的要向大山溪水索取。因此对大熊猫栖息地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还将持续发生。

(二)关坝村生态扶贫的缘起

如何将自然资源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协同发展,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2009年,在平武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在木皮乡政府和平武“水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山水中心入住关坝村。“山水”通过技术援助和资金帮扶等多种方式,与该村签订了主题为“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保护协议,并创新提出了通过发展生态养蜂产业,促进生态保护援助计划。通过溢价收购关坝蜂蜜,返还利润用以继续支持关坝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业;

成立森林监测巡护队,开展例行巡护,自觉进行关坝沟内森林、动植物资源、水源的监测和保护;

保护关坝沟流域水环境,对沟内的原生鱼种进行了野生增殖放流;

基于村里的核桃种植基础,成立了乌仁核桃种植合作社,嫁接了本地优质品种乌仁核桃;

成立旅游合作社等。关坝村保护与发展有了一定起色。

(三)生态扶贫的深入

1、成立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小区的正式成立,不仅搭建了平武非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示范平台,为大熊猫保护以及社区参与保护探索新途径,为大熊猫栖息地集体公益林管理提供新思路,也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精准扶贫”提供新模式,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新的平衡和示范。

2、成为阿里巴巴首块生态扶贫实验田。今年,经“山水”牵线搭桥,给关坝沟保护小区引来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阿里选择关坝村之后,首先联合中科院对平武全县进行生态价值评估,帮助平武寻找适宜当地发展的生态产业;

其次,支持环保公益机构在平武建设运营多块公益自然保护地,护林管护等岗位的就业机会向贫困人口倾斜;

最后,阿里通过蚂蚁森林等渠道,启动保护地及周边生态产品营销试点。5月上线“关坝自然保护地”,网友通过蚂蚁森林能量对其进行认领,160万平方米保护地全部认领。“七夕节”前夕,平武蜂蜜通过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借助蚂蚁森林、天猫淘乡甜官方旗舰店等平台预售上市。不到一小时,第一批1万瓶蜂蜜就宣告售罄,第二批蜂蜜准备在9月25日开始预售。平武的青山绿水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四)以生态扶贫为契机 实现贫困山区乡村振兴

关坝村通过退耕还林享受国家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发展养蜂、种植乌仁核桃、旅游业等产业夯实家底,通过村社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自然教育基地和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牵住发展的“牛鼻子”,通过牵手阿里巴巴共建“关坝自然保护地”,探索保护的“新路子”。他们充分利用生态扶贫的各项政策,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创新保护方式,让老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而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在产业发展与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方面,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高度契合。

四、关坝模式启示

关坝村是贫困村,它紧紧抓住“生态资源”这个“牛鼻子”,紧紧抓住生态扶贫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扶贫政策与当地政府创造的机会,依靠社会力量,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来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它所选择的道路适合所有像它这样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具有可复制性。关坝村的案例给人以启示:

带头人很重要。村支部书记乔梁是一名复原军人,曾在九寨沟打工9年,2012年毅然回乡竞选村主任,2013年换届,当选为村支书。他具有军人固有的果敢与担当,是一位非常具有正能量,非常有情怀的人,少有私心,一心扑在工作上,将村两委班子团结在自己周围,努力为村里的发展、村民的致富想方设法,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人才是关键。贫困村的脱贫与振兴离不开一群具有“乡愁情节”的年轻人。乡村振兴与否,关键看人气,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留住人。关坝村巡护队过去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现在是清一色壮小伙。回来了一批年轻人,成为村里各项事务的主力,他们是这个村当之无愧的“伞骨”,撑起关坝村的一片天。

政府的财力支持是保障。近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960万元实施营造林工程,营造林18万亩。就关坝村自2015年始,县财政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人工巡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前前后后共计投入近500万元。

产业发展是支撑。中蜂、冷水鱼养殖、重楼、乌仁核桃种植是关坝村的主要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是基础。关坝村成立了“关坝沟流域保护小区”,旨在保护流域内生态环境。

帮扶部门创新帮扶方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关坝村对口帮扶部门平武县林业局一直将探索创新作为生态扶贫的活力源泉,积极引进社会公益组织“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参与生态扶贫。

社会公益力量的加入助推扶贫与振兴。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2009年进驻关坝村,就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不断为保护小区引进社会资金、技术、理念及管理模式;

对外宣传关坝、增强关坝知名度;

今年通过“山水”的牵线搭桥引进阿里巴巴,构建“自然保护地认领管护模式”,助推扶贫与振兴。

理念改变很重要。“山水”的保护理念通过对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引导而逐渐渗透到村民心中,让村民感受到保护与发展是不相矛盾,是可以同步的。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每年开展的蜂王节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真正让村民感受到了关坝村的文化氛围,增强村子的凝聚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包括贫困户都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村规民约的制定,更使民风民俗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

一是密集政策出台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2015年7月,《中共达州市委关于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提出了全市每年减少农 村贫困人口15万人左右,到2018年,实现全市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19年,实现全市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 帽”;到2020年,实现全市232万户、636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 会保障全覆盖的扶贫攻坚目标任务。2015年,达州继续深化扶贫改革,创新攻坚机制,出台了精准扶贫等配套改革文件和支撑性的落实措施。市委制发了《关于 进一步做好对口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新一轮市领导对口联系、市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大力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和“六到农家”活动, 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制发了《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实施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细化了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 障、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危房改造、卫生计生、文化建设、信息化、教育扶贫、技能培训、生态环境等12项重点工作,明确了部门(单位)的目标、任务和责 任,强化了工作重点。

二是多管齐下的扶贫战略初见成效。近年来,达州市扶贫开发工作,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瞄准最贫困的地 区、最迫切的问题、最紧要的事项,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厘清发展思路、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基础条件、抓好服务保障等下功夫,精准扶贫攻坚战取得了显 著效果。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从12161万人减少到636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85%下降到1162%,达州扶贫开发已经由解决温饱问题、巩固 温饱成果,进入到加快脱贫致富、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阶段。

三是财政金融精准发力为扶贫开发注入动力。近年来,达州实施了以财政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为载体的精准扶贫战略,整合扶贫惠农政策和财政金 融资金等资源,建立各地风险补偿基金和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形成了新型金融与传统金融协调配合,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及经济实体差异 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解决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难题。2015年半年共投入各类扶贫移民资金682亿元,市级财政落实驻村帮扶项 目资金、工作经费1320万元,实施点对点帮扶,实现了驻村帮扶干部工作组

(队)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市县领导和帮扶单位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帮 扶责任人对全市所有贫困户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工作格局。

二、精准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达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任务繁重的市州,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 增收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加上经济发展速度和能力受限,财力薄弱,对扶贫开发投入少,对上依存度较高等多重因素,达州的 精准扶贫工作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如达州万源市,按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扶贫标准,万源目前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达 198%,居全省前列。万源市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2013年该市人均GDP仅16725元,差不多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除万源市外,达 州的渠县、宣汉县也有相同的情况。

从基础设施看,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达州地形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其中山区占707%,丘陵占2815%,农村道路建设和 水利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全市尚有“十二五”规划内378万、规划外13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多数农田渠系配套不够,中低产田土 占总耕地的57%,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末段建设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全市行政村虽已通公路,但通路不一定通畅,不通畅村达742个;农村 还有无电户6061户、235万人;还有18万户、70万人没有进行农网改造;150万户群众无法正常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甚至无法收看市、县本地广电节 目。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食堂建设面积严重不足,缺口达4464万平方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自然灾害频发也是导致贫困增加的外部影响因素。达州境内分布有“秦巴山地灾害区”、“川东伏旱气候区”、“川东暴雨滑坡区”,属于我国自然环境 脆弱地带。自2004年以来,“9·3”、“7·8”、“6·25”多年连续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旱灾和雨雪冰冻灾害袭击,累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 多亿元。因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10年来,达州市因自然灾害影响造成1372万户、4802万人返贫致贫。

三、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财政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多元投入战略,加大对精准扶贫的资金支持力度

资金支持是精准扶贫攻坚战的财力保障和重要抓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体系对精准扶贫来说至关重要。

1做大财政“蛋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当前,达州经济发展处于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财政收支压力巨大。面对刚性支出逐步增加,财政收入 中低速增长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常态发展时期,财政部门应以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积极调整 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大做强财政“蛋糕”,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同时,

要建立新增财力投入机制,严格落实市、县区财政当年新增财力用于扶贫开发的财政资金 投入增长机制要求。

从2011-2014年财政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看,总体是达到了逐年增加,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注入扶贫 开发的领域,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根据精准扶贫总体战略的要求,达州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财政还需要对精准扶贫加大投入力 度。因此,要按照《达州市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实施细则》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县(市、区)新增一般转移支付、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转移支付和资 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以上要用于综合扶贫开发。县级财政每年年初要足额预算精准扶贫资金,同时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专项 扶贫支出年平均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幅度。同时,要盘活精准扶贫的存量资金,用增量加存量的有效办法,做大精准扶贫的“蛋糕”。

这方面有些地方已作了一些探索,如开江县从提高贫困村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资金、农村C、D级危房补助标 准等着手,逐年增加县级扶贫专项资金规模,确保2020年县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在2015年450万元基础上翻两番,达到1800万元,年均增幅30%以 上。

2强化扶贫资金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扶贫资金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从预算环节入手,推进精准化的扶贫预算,带动扶贫工作的 精准化。市县财政在编制预算时要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同时细化项目内容,将扶贫开发项目细化具体到每一个贫困 县区、每一个贫困乡镇、每一个贫困户。

3建立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机制。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扶贫开发是弥补财政专项资金不足的有效措施。要按照“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 功”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资金整合原则,根据上年度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将用途相近、范围相似的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逐步扩大资金整合规模,集中 力量用于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涉农资金整合要立足“预算编制、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原则,健全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打造涉农资 金整合平台,重点支持精准扶贫区域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如开江县紧紧围绕资金使用精准,以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 加大上级涉农资金争取力度,确保2015年到位上级扶贫专项资金4100万元;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力争年整合率达50%以上,整合 金额达6亿元以上。

4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探索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扶贫攻坚,探索财政贴息支持农业产 业发展的补助方式,完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探索发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贷款,支持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 壮大村级优势产业。探索建立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机制,由市县财政和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等的损失予以补偿,并建立 风险补偿长效补充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攻坚,通过贴息撬动贫困村产业发展。

5积极研究上级相关财税政策,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近年来,中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加大了 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单独设立了地方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到2014年,中央对地方革命老区转 移支付规模已经达到5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8%。为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老区人民切身感受到党中央的温暖,中央明确省级和市级财政要将 中央对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落实到对中国革命做出较大贡献且财政较为困难的连片革命老区,用于帮助老区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 在预算中安排一些资金,增加对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规模。财政部门应认真研究涉及到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相关政策,加大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

(二)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模式,全力攻坚精准扶贫

1积极开展“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试点”工作。在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以资产股权为纽带,通过财政支农 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的方式,赋予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以优先股的形式全部量化给贫困户,并确 保贫困户分红底线。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的资产,可先设立贫困户股份,仅贫困户享受,剩余部分再按一人一股量化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 员,赋予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拓宽缺劳力、缺技术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2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证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促进其发展增收项目,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3建立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从2015~2020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600万元,其余各县市区各500万元。建立精准扶 贫风险补偿基金是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基金的重要保障措施。各县市区可按不低于贷款余额的5%安排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在以后年度按照不低于当年新增贷款的 5%安排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县级财政还可整合各级财政安排的精准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安排不超过5%的年利率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贴息。如开江县在 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建立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基金、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和产业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为该县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在18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中,凡购买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保险机构将按我国最低标准收取扶贫信贷保证保险资金,开江县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开江还设立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专 户,2015年开江县财政首次注入资金100万元,按照不高于1∶10的比例投放贷款,损失风险由合作保险公司承担70%,剩余30%由政府、银行各承担 50%。与此同时,开江县财政每年还安排一定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期限内用于发展生产、农业产业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易地搬迁建房、农村危房改造等银行贷 款按实际贷款利率给予全额贴息。

(三)强化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按照《四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等要求,制定完善《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坚持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封闭运行,确保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

2健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机制。根据四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实施、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考评等办法规定,建立对 各县(市、区)年度扶贫开发计划、项目批复与执行情况、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项目实施及其效果等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切实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 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3实施追踪问效。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把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贯穿于扶贫资金分配、拨付、使用以及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检查、验收全过程,切实提高扶贫项目实施效果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

4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常态化。要定期将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项目安排以及项目到村情况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公告。同时,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 作用,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扶贫项目实施中所需大宗物资、材料符合政府采购目录的,要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采购物资实行财政直接支 付的办法。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物资领用和保管制度。

(四)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新模式

达州市为贯彻落实好中办发〔2013〕25、川委厅〔2014〕9号和达市委办发〔2014〕4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 管理,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精准扶贫成效,确保精准减贫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制定印发了《达州市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实施细 则》(以下简称《细则》),创新了扶贫资金投入、管理、监督机制。《细则》要求建立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对精准扶贫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整合财政支农资 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有效投入。同时,还建立了市对各县(市、区)的扶贫资金管理考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在获得充裕资金支持的同时,更离不开项目来支撑。精准扶贫项目是改“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抓手,财政部门在精准扶贫项目上要给予高度 关注和大力支持。要会同农业、交通、水利、卫生、文化教育等部门,加快推进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要通 过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骨干网络、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完善末端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通过积极培育贫困地区 特色支柱产业,建立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来源,拓宽脱贫致富渠道;通过以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同步提升扶贫新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综合配 套服务水平,建设幸福美丽家园;通过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查扶贫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开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定有序提供重要保障。

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教育扶贫政策,我们必须要理解教育贫困的微观机制、宏观现象。在此,我简单论述一下我不成熟的认识。教育贫困的首要原因是物质贫困,由于物质贫困而造成学生因为家庭需要而辍学或者不能继续坚持学业。在物质贫困的影响下,每个孩子没有很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导致了整体上综合素质较低、目光短视等情况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物质贫困,农民自身就具备带有短视的自私性。农民不具备远期规划能力,一切服务于短期效果,所以会更倾向于让子女更早辍学务工。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环境中的人,农村学子存在天然的成长环境劣势。这种劣势,对比发达地区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劣势来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其中家庭教育在多数情况下占主要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因为自身的切身体会得出的结论。

就教育环境来说,农村教师、校园的层次普遍较低,近期由干国家扶持已经改善很多了。但是整体上层次依然偏低。但学校的影响并非主要的,影响更多的是社会和家庭。农村孩子很少受到严格的管束,有机会接触各类社会闲杂人等以及各类不良习惯,放飞自我,从而学坏的几率很大,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习本身对干学生来说,天然具备反人类天性的性质,每个小孩都想获得最大化的自由,所以不愿接受学习的约束,除非学习能够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或者受到相应影响。学生在社会中会学到很多的不良习惯以及一些不良观念。

在这三类因素中,最核心的是家庭因素。在个人成长的初期,家庭是影响最大的因素。父母是怎样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塑造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对应观念,成为孩子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的家庭教育多数是放养式教育孩子往往缺乏约束力,更容易在消极因素上不断发展。对于多数农村学生来说,家是生活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能够发现学生住的地方堆满了书籍,基本可以断定他的教育未来会很好。但是这样的学生就农村学生的比例来说很低,这些学生多数受到的不是家庭的影响,而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教育方式、方法、观念也会存在较多的问题,而个人成长的初期是个人可塑性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会发现—日孩子的思想、观念、习惯—旦定型,基本上很难改变,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甚至部分完全是复刻。农村父母多数不太会教育,也不懂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数直接让学生自己成长。此外,当前教育扶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社会类教育扶贫关注的重点是对已被选拔过的学生的培养。像国华纪念中学这些学校,更多的是培养已经具备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也是已经被发现的学生,但是更多的却是那些普通的学生。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好相应的政策,充分利用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当前的教育扶贫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认为制定政策要根据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来考虑,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家庭,这也是目前非常缺乏,也最难解决的地方。在制订政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对相应情况进行预演和完善,减少政策性成本。尤其要注重顶层设计,充分考虑教育与经济等各方面的联系,单纯的教育扶贫效果会较低。

由于当前思考的不全面,所以不能给出很成熟的意见,所以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1继续坚持对口扶贫等政策并进行完善。

2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的作用,扶贫先扶智,不仅要帮扶学生,也要帮扶家长。

3实行农村学生追踪机制,在帮扶的情况下,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进行追踪,及时改善相应的情况。

4发挥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的优势。让社会、群众参与教育建设,以党员为核心建立基层教

育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除学校以外的教育,尤其是对于父母的再教育。再教育的手段更多的注重经济、思想、方法的教育,让父母逐渐实现合格的家庭教育。

5加强教育信息政策的宣导。让学生和家长都了解相应的政策情况,帮助学生家长了解相应的信息资源。

6推动培养机制革新。将教育扶贫的重点放到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尤其要注重学生的系统化培养,在这一点上,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大有可为。

教育扶贫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要走的路也很漫长,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中国的教育扶贫事业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东部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的战略部署,指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闽南对口扶贫项目简介

1996年,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决定全面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1997年7月15日,闽宁村正式奠基。如今,闽宁村已成闽宁镇,人均年收入由500元增加到14961元,这个当初“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滩,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小镇。

帮扶离不开产业,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的用菌草种植菇类的实用技术,被列为最早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之一。上世纪90年代,林占熺带着菌草技术到宁夏,驻村帮助农民种菇增收。20多年前,刚从山大沟深的宁夏西海固搬迁到这里的村民们,既没见过菌草,也没见过双孢菇,顾虑重重。此时,敢想敢干的刘昌富带头在自家院子里盖起菇棚。

易车讯 7月9日,以“爱有新益,有你更好”为主题的“长安汽车响应乡村振兴 助力酉阳茶油品牌专场”签约仪式,在重庆市酉阳县举办。长安汽车、酉阳县政府、酉阳县酉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合作协议》。

为了全面助力酉阳茶叶产业发展,在正式签约之前,长安已将酉阳茶油纳入长安汽车营销促销产品,在全国经销商采购系统和长安商城促销,今年5月以来已销售茶油650多万元。

此外,长安汽车一直以来在公益事业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力度。其2020年共投入资金2866万元,近四年累计投入资金超亿元。在社会扶贫方面,长安汽车按照统一捐赠计划,对云南泸西县及砚山县、重庆彭水县及酉阳县等地区完成对口扶贫地区扶贫工作,扶贫金额共计1200万元。

在教育捐赠方面,长安汽车落实对口扶贫地区教学需求,向雅安天全长安汽车希望小学、崇州何家长安汽车希望小学捐赠实物资产74862万元。

2020年,组织技能大师深入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泸西分院,通过技能大师讲座授课的形式,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云南砚山县民族职业中学12名教师来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技能学习培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可持续提高。推动“长安汽车班”招聘工作,全年共计在泸西县、砚山县、彭水县招聘录用学生191人,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此外,长安汽车还积极转变扶贫工作思路,寻求高效创新手段,2020年5月,长安汽车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以“脱贫攻坚·爱有新意”为主题,完成车企与央媒协作的全网公益直播带货活动,全网累计观看人数高达3410万,点赞数破千万,为云南两县带货销售113万元,帮扶农户创效增收脱贫,为扶贫地区决胜脱贫攻坚、防止返贫贡献新的力量。

近年来,长安汽车广泛发动公司各单位、全体员工,以及长安汽车生态圈所属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干部职工以及社会爱心人士购买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110余万元,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5000余名员工注册成为“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市扶贫馆”会员,参与消费扶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6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