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业是非常好的一个专业,而且人才的缺口特别大就业前景很好,就业的领域也比较广泛。我叔叔家的哥哥是儿科学专业的,在河北大学医学部读四年级。我有跟他咨询过过关于儿科专业的一些问题,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这个专业,供大家参考
个人学习感受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大类下的一个细分专业(二级学科),是一个好专业,但是学习起来是比其他医学类专业要更加繁琐,而且学习起来是比较难理解的。因为它主要的是针对小孩的,但是小孩子尤其是婴幼儿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小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对药物的敏感性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医生有超级强的理解能力和特别坚实的专业知识,所以比较考验理解能力和与小孩的沟通技巧,所付出的耐心也是超级加倍的
什么是儿科学
儿科学主要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疾病诊疗、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儿童健康的保障与小儿疾病的预防、诊治等。例如: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幼儿疫苗的接种,儿童感冒、发烧等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围绕儿童展开的系列问题。
课程介绍
如果要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两块。基础理论课: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电子计算机应用以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基础医学课程。专业课:《病理解剖学》、《耳鼻喉科学》、《呼吸治疗学》、《手术学》、《临床药理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传染病学》、《儿童保健学》。
就业前景
目前儿科医生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它的就业选择相对于其他的专业来说,就业的纵向选择是有相对的局限性,不过岗位的选择还是很多的
本专业大学毕业生能够到政府部门的卫生行政部门,从业卫生事业管理方法、环境卫生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这些;到各个卫生防疫组织从业健康服务,到科研院所开展预防传染病计划方案的设计方案、执行等。大学毕业生关键在各个医疗服务企业、医科大学、医药学科研单位从业诊疗、防止、课堂教学及学科建设。
总结
医学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而儿童医学相对同系其他专业,有会多很多很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每一个小生命都代表着新的未来和希望,那些知难而上选择这个专业的同学都是心中有大爱最美的人
当医生的都不喜欢去儿科,并不是因为儿科的医学内容很复杂,而是儿科的医患矛盾是最多的,医学工作者在儿科的付出跟得到的理解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医生们不愿意当儿科大夫,自然儿科就缺人。
儿科跟成人科不一样,儿童大多数无法准备表达病情 ,孩子们来到医院大多数是各种疼痛,孩子只知道挣扎还有模糊告诉医生病情,医生在体格检查的时候,询问儿童是否疼痛,有的儿童会分不清疼痛感,所以当儿科大夫需要八面玲珑,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要过硬,还要判断孩子们的感受。
现在的人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意让孩子生病,作为家长自然非常着急,但是家长有时候把自己太多的感情用到临床上了,这种感情经常给儿科大夫带来压力和不好的判断,儿科医生只要在临床有一点点小错误,都会被家长当成天大的事情来纠缠,其实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儿科医生真的不容易当。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邓子昂和明慧分手是因为邓子昂认为明慧不了解他。剧中明慧在生日这天想要拉着邓子昂出去约会,但是邓子昂不想请假,于是两人就吵架了,明慧气不过还扇了邓子昂一巴掌,邓子昂最后气愤地走了,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彻底决裂,最后分手了。
在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邓子昂把工作看得很重,明慧一出场就是他的女友,明慧一直很依赖邓子昂,因为邓子昂的工作很特殊,经常很忙,所以明慧认为邓子昂对她不够关心,很不理解邓子昂的工作,不止一次地对邓子昂发过脾气,邓子昂忍受不了明慧的无理取闹就提出分手了。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是一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职场励志电视剧,讲述了女主角焦佳人从一名菜鸟医生逐步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的故事。焦佳人小时候因为被儿科医生救过所以一直将这个职业当作心中的理想职业,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所以也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着,在经历无数挫折后,焦佳人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
邓子昂长相帅气、温柔善良,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医生,也是焦佳人的师父,他因为忍受不了明慧的无理取闹最后和明慧分手了。
三胎政策放开后,朋友圈、网络上有各种讨论,印象比较深,也很有共鸣的说法就是:
怀胎十月,一日产子,且不考虑妈妈们要面临的职场危机、倍增的家庭经济压力,只想想孩子们要面临的教育内卷、就医难问题,都不忍心。
今天早晨又看到一篇文章《15万儿科医生大逃亡背后,9000万中国家庭无路可退》,应该也是篇旧文了,只不过有了孩子、有几次带孩子去医院的经历后,旧文新读,就忍不住对号入座,越看越惊心。
文章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真相—— 比孩子看病难更可怕的是,儿科医生正在逃离……
“我们科室建立到现在4年,4年辞职了4个医生。想要招一些年轻的大夫、年轻的一生,真的好难。他们科室2个名额,有6个人来报名;我们这科室8个名额,只有1个人来报名。”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20多年前,医学界就有这样的调侃,甚至影响了很多年轻人的志愿选择。
少之又少的人选择儿科,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医生又离开,造成的结果就是: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中国的儿科医生数约为128万,而全国共有23亿名0-14岁儿童,每千名儿童仅拥有055位儿科医生,平均来说,1个医生要服务约2000名儿童。
难怪,儿童医院里,人常常比春运火车站还多。
又是什么让儿科医生选择了“逃离”?
调研、访谈、日常观察,可以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原因:体制、高负荷工作、收入、医患矛盾……
纪录片《人间世2:儿科医生》中,有位张医生,医术好、人工作认真勤恳,在同事和患者口中,都是有口皆碑。
但他还是选择了离职,原因是:他所在的上海新华医院是教学医院,对医生的学历要求很高。张医生是本科,没有博士学位,再加上门诊、手术已经很忙碌,很难去科研、准备论文,没这些职称就很难晋升、收入无法提高,他的职业生涯一眼看得到头——与其说他选择离开,不如说是被迫离开。
还常听家长们埋怨,去医院排队三四个个小时,医生三两分钟就看完了。你满腹疑问,医生几句话打发了。作为孩子的家长,谁不渴望得到更细致的问诊、更入微的建议,但现实是:医生一上午可能要接诊四五十个患儿,忙一上午,喝口热水、上个厕所的时间都很难得。
大部分的儿科医生,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时间长就算了,工作强度也非常人的想象。
《人间世》纪录片中,在 短短52分钟里,朱月钮医生救助了23了个孩子。
纪录片拍摄组中,一例爆发性心肌炎的孩子,心脏停止工作。为了守护好这个小生命,有的医生36小时没有回家,有的医生回去就昏过去了。
还有的 硬生生熬了116小时,才把10岁花骨朵一样的小患者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回来。
朱医生说: “医生没有下班时间。一条命就在医生手里。每天背着几条命回家,否则就耽误人家。”
“工作这么辛苦,工资一定也很高吧!”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令人惋惜的事实是:
有76%的儿科医生,工资在5000元以下,其中有一般人,工资不足3000元。 这意味着:他们既没有时间照顾家人,也没有足够的金钱养家。
记得孩子第一次发烧时,作为新手父母的我们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送去医院。晚上12点多,儿科急诊处人满为患,面对护士耐心地问孩子体温多少,我急得想把她从柜台里揪出来,赶紧把我们领到最好的医生面前。
结果是,我们还是等待了近2个小时,度秒如年的感觉。
发烧、腹泻、磕蹭伤……孩子的一点不舒服,都让家长胆战心惊,赶紧去医院,这无形中更加重了医生的压力。
当然,随着孩子磕磕绊绊的增多,我现在终于也淡定了一些,知道有些属于自限性疾病,在家观察、悉心照料就好,去医院反而有可能增加传染的几率。
还有医患矛盾,孩子小,本来就难以描述清楚病情病因,也容易对吃药扎针手术等治疗害怕,孩子哭闹,家属就对护士呵斥、对医生拳脚相加,更有治病救人的医生,倒在了血泊中——
湖南邵东的王俊医生,因为没有停下手术为新到的患儿清创,被家属围殴致死……
2016年,山东莱钢医院,儿科医生李宝华被患儿家属砍成重伤,不治身亡。他身中27刀,头部多达12刀。而在被砍前,他刚刚结束了16个小时的夜班。
医生自身的安全感都无法被保障,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
在《人间世》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为了抢救一个病危儿童,朱月钮医生行色匆匆、连一顿饭都没顾上吃,在走廊通电话时,她焦急地说了一句“我没空跟你说,有个病人要死了”。
结果,她被患儿家长直接投诉到医务处和市民热线。
接着,她不得不反复花了大半天时间解释、写保证书、座谈沟通,家长终于同意和解后,转院前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你做这样一份工作啊?”
“ 我有个女儿,我要给她个高大上的印象,人要努力工作才能有饭吃。 ”朱医生笑着答,随后她也说,“不说了,这是废话。”
朴实的话,热忱的心。
面对这样的医生,我们除了期待体制在越来越好的同时,也只能从自身做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善意。
愿孩子们健健康康,也愿救死扶伤的天使们心有所安、付出有回报。
爹娘都不高,孩子就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吗?当然不是!家庭氛围压抑,父母总吵架还会影响孩子长个儿?这是真的!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长高的关键
睡眠的长短: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之后,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是20个小时左右。随着月龄和年龄的增长,每天睡眠的时间会有所缩短。随着孩子年龄增大,比如孩子入学后,每天睡眠的时间也不能短于9个小时。
入睡最好的时间:对于儿童来说,每天入睡的时间最好不能晚于9点半,早晨起牀的时间最好不要早于6点半,因为人在睡眠的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的量和浓度都是比较高的。
睡眠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会出现两个高峯,第一个是晚上的10点到2点,第二个是早晨的6点,所以,我们希望孩子千万不要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这两个高峯期。
保持膳食平衡非常重要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每天的奶量应该为700~800毫升,最低不能低于600毫升。
1岁以上的孩子,一直到他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每天的奶量最好能保持在400~500毫升。而在日常饮食上,保证均衡的膳食结构就可以了。
运动是孩子“翻牌”的好机会
决定孩子最终身高的还是下肢的长度,所以可以让孩子多做拉长下肢的运动。推荐打篮球、蹬自行车和游泳,这三项是可以帮助孩子长高的好运动。
特别提醒:在孩子蹬自行车时,可以把自行车的车座儿调高一点,让孩子有一个充分的牵拉下肢的动作。
夫妻总吵架,吵输了孩子的个头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