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第1张

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事项: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3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情绪方面,避免生气,减少各方面压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时间不足。

头痛 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

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具体如下:

1、感染

颅脑感染或身体其他系统急性感染引发的发热性疾病。常引发头痛的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如囊虫、包虫)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肺炎等疾病。

2、血管病变

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

3、占位性病变

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

4、头面、颈部神经病变

头面部支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头面五官科疾患如眼、耳、鼻和牙疾病所致的头痛。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引发头颈部疼痛。

5、全身系统性疾病

高血压病、贫血、肺性脑病、中暑等引起头痛。

6、颅脑外伤

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7、毒物及药物中毒

如酒精、一氧化碳、 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8、内环境紊乱及精神因素

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神经症躯体化障碍及癔症性头痛。

9、其他

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组胺性头痛)、头痛型癫痫。

引起头痛的病因众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能归因于某一确切病因,也可称为特发性头痛,常见的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后者病因可涉及各种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

生气对人体绝对有害,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负面情绪。情绪的大起大落,剧烈波动,会给人体造成很多灾难。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个心脏病人往往会因为生气而突发心肌栓塞,甚至断送生命。下面介绍一段文章对我们都很有启发:

http://blogci123com/yudunde

保健的第三个里程碑式心理状态问题。如果心理状态不好,那你白吃白锻炼了,这是很重要的。气质和血液,你要是一生气血液就流的慢,得肿瘤还不知道什么原 因。生气容易得肿瘤,全世界都知道,斯坦福大学做了个很有名的实验,拿鼻管搁在鼻子上让你喘气,然后再拿鼻管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果冰雪不改变颜色,说明 你心平气和;如果冰雪变白了,说明你很内疚;如果冰雪变紫了。说明你很生气。那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给小老鼠打上,1~2分钟后小老鼠就死了。而且紫 色的冰雪的成分都研究出来了。所以生气容易得肿瘤,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谁在人前不讲人,谁人背后无人讲”。我劝你们,谁让你生气,你别生气。如果你憋 不住,我告诉大家,你看一下表,别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要坏事,血变紫了。这个实验已经得了诺贝尔奖了。人家心理学会提出了5个避免生气的方法:一是躲 避;二是转移;人家骂你,你去下棋、钓鱼,没听见;三是释放,但要注意,人家骂你,你再去骂别人不叫释放,去找知心朋友谈谈,释放出来,要不然搁在心里要 得病的;四是升华,就是人家越说你,你越好好干;五是控制,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你怎么骂我我不怕。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小平同志做的最好,三起三落 永不要求平反。非洲一位总统问小平同志又什么好经验,他就说一句话:“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不是目的,是策略。但一般人做不到, 刚说一句就暴跳如雷。小不忍则乱大谋呀。欧洲有个博学经典: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四句中第一句的意思是,很难的道理 先不要讲。哲理很深,很有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夕楞把周瑜气死了。你说赖周瑜还是赖诸葛亮结论是赖周瑜,他气量太小。生气对人危害很大

现在国际上有个最新说法,所有动物都没有笑的功能,只有人类有这个功能。但人类还不好好利用它。有人说猴子会笑,大象会笑,你们见过吗但真见到会哭的, 宰牛时牛会流眼泪。古代说:笑一笑,十年少。不是指年龄,是指心态。笑口常开,健康常在。笑的作用非常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本能,为什么不笑呢我们东方 民族很严肃,而且跟级别有关系,科长、处长还会笑,一到局长就不会笑了,跟外宾打交道绷着个脸。现在中央领导都改变了,你看江主席笑得多好。美国成立了微 笑俱乐部,笑成了健康的标志。哈哈一笑,皱纹没了。笑使很多病都不得。第一不得偏头痛,第二不得后背痛,因为笑的时候微循环旺盛。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得 了偏头痛别着急,哈哈一笑就好了,不信你可以实验。而且性功能不减弱,生殖功能不减弱,你看人家罗马尼亚老太太92岁还生胖娃娃,人家天天笑啊。我们现在 30多岁就不生孩子了,天天绷着个脸当然不能生了二还有,经常笑对呼吸道、消化道特别好。可以做实验,你摸着肚子开始笑,每天大笑三次,肚子咕噜3次,不 便秘,不得胃肠道癌症,锻炼上肢,锻炼下肢,什么时候锻炼肠胃呀没机会,只有笑才能锻炼肠胃。笑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健康标准,我调查多次了,笑的第二 个诺贝尔奖已经发布了。笑促进脑下垂体,产生脑内胚,它是天然麻醉剂。你要是得了关节炎别着急,冲着关节哈哈一笑,一会儿就不痛了。笑有那么多好处,我们 为什么不笑呢?

最进北京市普查完了,人的寿命你知道是老头长还是老太太长?我告诉大家,老太太比老头长,平均比老头多活6年半。偶尔碰上一个老头,我问,你怎么一个人锻 炼呀他说我配不上对呀,老太太都一块儿练,一堆一堆地在街头锻炼。很多老太太的最大优点就是从年轻时就喜欢笑,到老了还笑。我每次讲课时都注意到了,笑 的都是女同胞,男同胞还是不笑。都差了6年半了,你什么时候笑呀?所以现在每个人都快点笑吧。今天来的人,你们笑几下可以多活几年。有的人怎么说也不笑。 级别越高越不笑,我有什么办法呢不但不笑,还有个逻辑:“男儿有泪不轻弹’’。正常人的眼泪是咸的,糖尿病人的眼泪是甜的,悲伤的眼泪是苦的,里面有 肽、荷尔蒙。长时间不“弹”出来会得肿瘤、癌症的。就是不得肿瘤也会得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的。所以,各位如果悲伤,眼泪必须“弹”出来,留着没有任何好 处。

国际会议上已经给我仍提出警告了,让我们喝绿茶,吃大豆,睡好觉,常运动,不要忘记常欢笑。希望每个人都要注意平衡饮食、有氧运动,而且注意你的心理状态,该哭时哭,该笑时笑,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越过73岁,闯过84岁,90、l00定会健在。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其它原因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动脉炎、血液病、应用溶栓抗凝药后、淀粉样血管病及脑肿瘤。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出血的机理

高血压如超过脑小动脉平滑肌的最大收缩能力,血管就被动扩张,平滑肌和内膜受损害,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导致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小动脉平滑肌可透明性变,小动脉壁变薄膨出成微小动脉瘤;小动脉壁和微小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是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脑出血的脑部损伤机制

脑内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其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升高,阻碍静脉回流,又更加重脑缺血,与脑水肿、颅内高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脑疝和继发脑干出血而危及生命。

脑出血多为单独的出血灶。血肿挤压周围的脑组织,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组织移位,导致天幕疝、小脑扁桃体疝,前者压迫脑干,使脑干继发出血、坏死,是脑出血常见的致死原因。出血数月后血肿即有自溶现象,末期可成为囊腔,称为中风囊,腔内可见**液体。

以下是脑出血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在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血12例(30.8%),桥脑出血9例(23.1%),中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

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①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中脑基底部。②人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者2例(52%)。③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共8例(205%)。 ④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多呈点片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镜下可见出血灶中有管壁破坏的动脉,故基本上为小动脉出血。此外还可见某些血管充血、水肿区界限相当明显,与旁正中动脉或长、短旋动脉分布区一致,甚至在某一血管分布区,既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又可见动脉出血,这更证实为动脉出血。另外,在导水管与第四脑室周围,有时可见静脉淤血,偶见静脉周围有少许出血。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 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 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 46.1%(6/13),P<0.05;眼位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 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2)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① 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空周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长约 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该区还有以下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现水肿和出出血等改变;漏斗柄是丘脑下部与垂体间的神经纤维联系,当其受压、肿胀、出血时,该联系即遭到破坏。②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占位效应,致使丘脑下部受压,垂体柄水肿、移位、扭曲等,加以继发脑室出血损伤第三脑室壁均累及丘脑下部,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出血性胃糜烂或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急性肺水肿,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中枢性高热,大汗淋漓等。

(3)脑出血继发脑疝;脑出血可以并发天幕疝,中心疝、枕骨大孔疝、蝶骨嵴疝、扣带回疝及小脑上疝。后三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剖检时发现;前三者临床症状明显,多为症状加重或致死的原因。天幕沿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中心疝时双侧瞳孔均小呼吸不规则。其病理标志为:①赤质、红核向下移位,②第三脑室向下移位,(3)丘脑下部及上部脑干向下移位。出现中心疝时,则很可能发生枕大孔疝,呼吸心跳解离,至死亡。

脑出血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多数病人动态下突然发病, 起病急骤, 常伴头痛、呕吐, 这是因颅内压骤然升高所致。病情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 存在生命危险。因此, 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颅内压、脑水肿及控制血压,同时正确处理窒息、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心脏症状等并发症。本文讨论了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着重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脑出血急性期指发病的3~4周。抢救脑出血的三大原则是管理血压、管理脑压、处理合并症。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安静,注意头部抬高15~20度。昏迷患者取半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给予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并预防发生呕吐后误吸等,严格按昏迷患者处理常规进行处置。

1 管理血压

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多在脑实质内的穿支小动脉(豆纹、豆丘)。由于长期的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扩张,形成微动脉瘤或小动脉管壁的纤维样坏死,所以当血压急骤升高时易引起小动脉破裂而出血。长期高血压致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层变性坏死,在压力和血流急骤变化时,一处小动脉出血可引起严重的血管反应出现周围多处出血融合,形成血肿或出血的散在分布。应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不应太低,否则会造成供血不足后脑损伤等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内囊, 患者表现昏迷、嗜睡或清醒,除血压明显升高外,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出血量大并破入脑室者昏迷加深,出现脑水肿、脑疝,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2 管理脑压

脑水肿是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命因素之一。脱水治疗一般不少于15天。对于出血量大于50~70ml、年龄70岁以下的患者,手术清除血肿或局部钻孔抽吸治疗也是积极可行的措施。立体定向引流一般在3天后注射尿激酶。

3 处理并发症

脑出血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临床并发症,加之患者多数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从而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脑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如下:

31发热

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发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感染性发热: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此外,肺部感染还可源于机械辅助呼吸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

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如下:①患者白天尽可能抬高床头30度,进食时则为90度。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与深呼吸,饮水不要用吸管。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取侧卧位并将口角放低,或取仰卧位,以利咽部分泌物的排出。对昏迷呕吐患者,呕吐后应将口腔内异物用床边吸引器吸干净,以防吸入气管。②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并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度持续2小时,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勿进食。拔管时要注入少量气体,以免管头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③加强呼吸道护理,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更应重视吸痰问题,并发肺炎患者痰多如果不能彻底吸出,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亦不能使肺炎得到满意控制。④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⑤积极治疗脑出血,控制脑水肿,争取早期恢复意识,以利肺部感染早期控制。⑥如已有肺部感染,则必须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并发呼吸道感染多为医院内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见(50%~60%),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葡萄球菌约占10%,肺炎球菌较少见(5%)。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经验用药为:氨基糖苷类+半合成青霉素(广谱)或头孢菌素类;依克沙+羧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脑出血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感染细菌多为寄居于皮肤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长期留置导尿(1周以上)者应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为减少泌尿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导尿,如确需导尿时应严格消毒,并采用消毒封闭引流系统。无症状的菌尿症一般不必治疗,以免引起耐药菌寄殖。有症状者可依据分离的病原菌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多数菌尿症在导尿管拔除或加用抗生素后消除。一般泌尿道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类菌素+氨苄青霉素。

(2)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或重型脑干梗塞。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患者无汗,躯干皮温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肠等。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使用解热药需慎重,防止虚脱。条件许可又有适应证时,可选用亚低温疗法。有报道,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有关,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有效。

(3)脱水热:系由于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而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过度还可导致患者因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了脱水热的发生。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增大,应考虑到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整脱水剂量,其次也可进行物理降温。

(4)吸收热:主要见于出血性脑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系血液吸收过程中,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各种产热因子而引起的发热,常见于发病后的第1~2周内,以低至中度热居多,不伴有感染中毒征象和下丘脑受损症状,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

32呼吸系统并发症

脑出血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除呼吸道感染外,还有神经源性肺水肿(NPE)。NPE是由于下丘脑受损而引起大量的交感神经物质释放,周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血液从高阻力的周围循环转移到阻力低下的肺循环,结果使肺动脉内液体静压升高而损害毛细血管,液体渗出到肺泡内。近年的研究表明,NPE主要是由于血氧过低引起。NPE发生率与脑出血的病情密切相关,出血量大、病情重者NPE发生率高。NPE多呈暴发性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多数在24小时内死亡,应及早给予高浓度吸氧。近年推荐应用的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化,可迅速降低周围和肺动脉压力,对NPE有良好效果。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也能加快心脏的血流,往往是NPE治疗的首选药物。

33 消化系统并发症

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它是脑出血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多见于脑干出血,常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即病情越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可达半数以上。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变包括溃疡、黏膜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溃疡急性发作等。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以脑出血后第1~2周居多。

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重点是保护胃黏膜,降低和中和胃酸,使胃pH控制在4以上和积极治疗脑出血。具体措施如下:

(1) 纠正供氧不足:改善机体的氧供,首先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与肺的交换功能。在危重的脑出血患者应注意氧的供给。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上消化道出血虽是胃局部的表现,但它是全身反应中的一部分,内稳态对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应维持合适、有效的血容量,但水过多将引起心、肺的损害。动脉的pH值也将引起胃黏膜pH值的改变,酸血症能增加胃黏膜的酸度。因此,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之一。

(3) 及早给予营养支持: 胃黏膜需要能量以再生、分泌黏液保护黏膜。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胃肠道恢复、刺激内脏与肝循环、改善黏膜血流、预防黏膜内酸中毒与渗透障碍等作用。脑出血病人,可及早给予肠内营养,在24~48小时内应用配方饮食,从25ml/h逐渐增至100ml/h,并增加谷胱甘肽、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饮食纤维可改善结肠黏膜的营养以预防肠源性感染,每日的需要量应在10g以上。在不能口服时,肠外营养中增加谷氨酰胺也将有利于胃黏膜的生长,并为胃黏膜提供必需的能量。

(4) 止血剂:可使用安络血、立止血等药,也可用冰水100~2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4~8mg胃内灌注。

(5) 手术:上述止血措施无效时,应及早行内窥镜检查,试行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

此外,需严密观察病情,了解呕吐物和大便情况,注意神志变化和肢体皮温色泽;监测血压和脉搏,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等;做好胃管的护理,每次注药或进食前应回抽胃液肉眼观察,必要时行潜血检查。

脑梗塞脑溢血

首先需要卧床休息,要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要有充分的信心,与我们密切配合,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侧或双侧手脚不能活动、无力,或者出现暂时性的不能说话,可能在日后生活中有一定影响,您对自己的疾病要有正确认识,只要及早药物控制,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如数数、看图说话等),并持之以恒,这对瘫痪的手脚及语言功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饮食上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如鱼类、豆制品、五谷、黄豆等,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浓茶、咖啡、油炸食物),多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面肌瘫痪者,可进半流质,如奶糊、粥,进食时需向健侧(无面瘫处)输送食物,喂食速度要慢,避免病人呛咳,造成窒息。如病情危重,吞咽困难,医生会予以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保证营养供给。

患者因为肢体受疾病的影响出现对冷热刺激感受迟钝,所以提醒家属禁忌在天冷时用热水袋等暖具帮助取暖。否则会造成烫伤等严重后果。

病员肢体活动不利伴大小便失禁,注意保护皮肤,每次便后清洁肛周会阴皮肤,保持干燥,可适当涂抹爽身粉,每二小时护士会予病人翻身、拍背,避免瘫痪肢体皮肤长期受压坏死,发生褥疮。

发病后1~2周内,病情基本稳定时,可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每日三次,每次10~20次不等,进行按摩、被动活动,可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以后可增加锻炼次数,帮助尽早康复。

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如何与失语患者沟通?

1)说话时用短而清楚的句子,速度比正常缓慢一点。

2)鼓励说话,不要强逼,发问时用简单直接的问题,使病人能答“是”或“不是”。

3)对于有严重沟通问题者,可以用手势及面部表情表达你的意见,亦可鼓励病人用手势去沟通。

4)每次与病人交谈时,要给予足够时间让他思考、组织说话内容。

5)用他熟悉的名称及术语跟他交谈。

什么是脑溢血?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排除外伤性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诱因。如果有人突然剧烈头疼、头昏伴恶心、呕吐,手、脚活动不利或突然间不能说话,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就可能发生了脑溢血。

健康宣教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脑溢血病人的饮食

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风病人病情如已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如浓米汤、豆浆、牛奶、新鲜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以37℃-39℃为宜。混合奶配制所需原料为鲜牛奶600毫升,浓米汤350毫升,鸡蛋2个,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盐3克。配制方法分三步:(1)把洗干净的鸡蛋磕开,放入干净盛器内,加入白糖、盐、油,用筷子搅匀;(2)将鲜牛奶600毫升和米汤350毫升混合煮沸;(3)将制成的鸡蛋混合液倒入煮沸的牛奶米汤中,边倒边用筷子搅拌,即成1000毫升混合奶。此1000毫升混合奶中含蛋白蛋质40克,脂肪40克,糖类120克,热量4184千焦耳(1000千卡)。病人若并发糖尿病,免加白糖。

若中风病人神智清醒,但进食时有时发生呛咳,则应给予糊状饮食,其饮食内容为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肉末菜末烂面条、牛奶冲藕粉、水果泥或将饭菜用捣碎机捣烂后给病人食用。

中风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第四,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第五,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第六,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

家有中风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食疗方剂: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5中风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脑溢血后遗症——康复有绝招

脑溢血患者经过治疗,有一部分性命保住了,但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尤其是患者的手,总是象握拳似的掰都掰不开。我们家祖传一个绝招,通过按压患者的手指甲根,可以使手伸开,如果每天压一次,经过按压七、八次,即使恢复不到原来好手的程度,自由伸展是不成问题的。

具体的作法是:施术者,用两手的大拇指甲,按压患者的患侧手甲根。要求是必须压到指甲根上,不许压指甲肉上。位置找好了,轻轻的一使劲,患者的手指当时自己就伸开了,时间不要超过30秒,如果加上意念更好。施术者和患者都念“经络畅通,脑血管畅通”。按压的顺序是:先压中指和拇指甲根(一使劲手指就伸开了),再压食指和无名指甲根,最后重复压中指甲根配合小指甲根,前后压共三次即可。(吉林省长岭县孙宏德)

脑溢血患者度过急性期后,以下问题应当注意:

(l)心理护理:急性期家属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抢救生命上,而在康复期则往往急于功能恢复,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药、新方法治疗者颇多;有部分病人表现悲观、失望,精神抑郁。因此,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身残志不残、身残也要志坚;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争取得良好的预后。要与医护人员、家庭配合好,共同战胜疾病。“既来之,则安之”。否则,急于求愈,则容易急躁,反而不利。

(2)注意合理用药:由于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病或多种症状,本来医生开给的药物已有多种,亲友或家属不要自行再加用许多药物。过多、过乱的应用药物,对胃、肝、肾或造血系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复,反而可引出其他问题。

(3)防止脑卒中再发;在恢复期预防再发很有意义。因为脑卒中可以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每次的后遗症加起来,预后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为了防止再发,应注意血压平稳,食入量适宜,心脏、肺部有无合并症等。

(4)做好家庭康复:康复期一般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属应了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复。这一时期药物已不是主要疗法。

(5)注意康复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做好特种护理,视具体病人、病情施护,如对鼻饲管、尿管、褥疮的护理等。

(6)保证营养和入量适当:因脑卒中病人常伴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入量常有不足或过多,家属应予足够重视。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必要时经鼻管饲给。

(7)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过于用力可诱发出血性脑年中、脑栓塞。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适当吃芹菜、胡萝卜、水果等。必要时可用药物,如蕃泻时泡开水、麻仁润肠丸、果导等。

  又称清蛋白。一类分子较小,呈球状,能溶于水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菌、霉菌和植物中。卵白蛋白、乳白蛋白、豆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等都属此类。卵白蛋白是蛋清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约占蛋清总蛋白的70%,分子内含糖,属于糖蛋白,加热即凝固,加硫酸铵至半饱和即沉淀析出。血清白蛋白是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占血清总蛋白量的50%以上,不含糖,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析出。血清白蛋白在血液中有重要生理功能,和维持血液正常渗透压有关,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缺少该白蛋白可能导致机体浮肿。血清白蛋白的另一作用是作为脂肪酸的载体参与运送脂肪酸。白蛋白含量可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如尿中白蛋白的含量的变化能反映肾脏的某些病变,有些疾病可引起血浆白蛋白含量的改变,如肝硬化病人的血浆白蛋白含量比正常人高。血清白蛋白有药用价值,注射白蛋白针剂可治疗浮肿等症。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大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脑出血占所有脑中风病人的10%~20%。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病人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的约占95%。

  高血压形成脑出血的机理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微动脉瘤学说。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内膜损伤和粥样硬化,在脑内的穿透动脉可形成微型动脉瘤。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个囊就破裂造成脑出血。

  脑出血的原因除了高血压外,还有脑血管的畸形(年轻人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外伤、脑肿瘤和血液病。

  (一)脑出血的易患因素:

  (1)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

  (2)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

  (3)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

  (4)过分疲劳,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脑出血易发生的部位:

  (1)大脑基底节,占70%,包括外囊和丘脑;

  (2)桥脑出血,占10%;

  (3)脑叶出血,占10%,额叶、颞叶、枕叶均可发生,以顶颞部多发;

  (4)小脑出血;

  (5)脑室出血,靠近脑室的脑出血破入脑室称继发性脑室出血。

  脑CT应用于临床后,脑出血的诊断和分型很细致,是为了选择手术的适应证和估计预后而划分的。

  (三)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脑出血一般在体力和脑力紧张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发病。起病急,发展快,数十分钟到数小时达到高峰。常见到脑出血病人倒在路边、厕所里、床旁地上,意识不清,鼾声大作,呕吐胃内容物,有时为咖啡色的,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脑出血量较小的病人述头痛较剧。眼底出血而视物不清。做CT检查有高密度出血阴影。

  脑出血的程度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很大关系。从一发病就出现意识不清,逐渐加重,说明出血部位不好,出血量大。

  下面分别叙述常见部位的脑出血的表现。

  1�壳核�内囊部出血 出现典型的口眼歪斜、偏瘫,半身感觉减退,偏盲、失语。

  2�颞叶出血 出血一侧头痛较剧,颈强直。也可出现偏瘫,失语。

  3�脑室出血 若出血量大,可引起迅速昏迷,四肢肌张力高,高烧(40℃以上),多汗,消化道出血(吐咖啡色物、排柏油便),死亡率高。

  4�桥脑出血 一开始就呈深昏迷。桥脑为生命中枢所在,5毫升以内的出血就引起严重后果。瞳孔极度缩小,如“针尖样”,高烧40℃以上,呼吸衰竭,继而呼吸停止,多在24小时内死亡。

  5�小脑出血 以急剧的眩晕,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为首发症状,早期神志清醒,不久即进入昏迷。小脑出血不出现半身不遂。

  过去确诊脑出血靠腰穿取脑脊液检查,现在除边远地区和基层医院外,很少这样做了。目前最常用的是脑CT扫描检查,对直径大于15厘米以上的血肿均可精确地显示。可确定出血的部位,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有无脑水肿和脑疝形成,几乎无一遗漏。

  (四)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1)安静卧床,尽量减少搬动。呼叫急救车大夫出诊,待病情较为稳定后,立即送医院急救。

  (2)脑出血的最初的5分钟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病人舌根后坠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采取措施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血平治疗或硫酸镁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心痛定。

  (4)如果病人倒在厕所、浴池等狭小场所,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具体做法因地制宜,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5)用止血药,常用止血敏、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6)防治肺部感染和褥疮。尤其是脑出血昏迷的病人,早期给予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防止褥疮,活动肢体防止关节僵硬。

  (7)外科手术治疗,可做血肿穿刺抽吸术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目的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残废率。

  脑出血的急性期常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形成,因此,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6小时1次,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4)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肿者,可暂不用脱水剂。相反,如有剧烈头痛或呕吐,可试给50%葡萄糖60毫升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用药效应。若症状改善,说明确有颅内压增高。如果头痛、呕吐等症状未减轻,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所致,宜用止痛或镇静剂。对此类病人,一般主张暂时不用甘露醇,以免干扰颅内高压的稳定性。

  (5)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6)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报道约占脑出血病人的19%左右,死亡率很高,若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与丘脑下部损伤有关。有学者指出,由于丘脑下部损伤性刺激,使交感神经的血管收缩纤维发生麻痹,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及瘀滞,导致消化道粘膜糜烂,坏死而发生出血或穿孔。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丘脑下部损伤后,使迷走神经兴奋,紧张,胃肠道功能亢进及发生痉挛性收缩,乃致局部缺血,栓塞,而引起溃疡及出血。

  

参考资料:

  什么是脑出血

  所谓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其常见原因是高因压。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所以,过去常有人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可以发生在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但大多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多为单发。其好发部位为内囊,所以称之为内囊出血,出血多发生在豆纹动脉,因此,有人称豆纹动脉为“出血动脉”,其次为基底节,而外囊、桥脑、脑叶、小脑等部位出血相对较少。

  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1)全脑症状,多由脑出血、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表现为头痛、呕吐 、嗜睡、昏迷等。(2)局灶症状,为血破入脑实质后所致的定位症状,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等。

  对脑出血病人发病后进行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查,没有特异性帮助。脑电图、脑血流图也没有确诊价值。腰穿检查脑脊液,脑CT,核磁共振检查能帮助明确诊断。特别是脑CT扫描检查,对直径大于1 5厘米以上的血肿,均可精确地显示,可确定出血的部位,血肿大小,形状,是否有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脑水肿或脑积水的存在等。

  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凡是能致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均可成为脑出血的直接原因,如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脑出血往往还可以引起继发性脑室出血,脑疝,高热等严重后果,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其死亡率很高,所以,临床工作中治疗脑出血的目的,首先是抢救病人生命,其次是降低病残率。

  什么叫脑出血

  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称为脑出血,又叫脑溢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由于长期的高血压,脑内小动脉形成粟粒样大小的瘤体扩张,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使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使脑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透明样变,管壁脆性增强,更易破裂出血。此外,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

  脑出血可以发生在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可以单发,也可为多发。但大多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多为单发。其好发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其次是外囊、额叶。脑干和小脑较少见。

  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1)全脑症状,多由脑出血、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2)局灶症状,为血破入脑实质后所致的定位症状,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

  由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不同,临床预后也不同。如果出血量较大,出血波及到脑室,形成脑疝,或并发中枢性高烧、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时,后果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遇到上述情况要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抢救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脑出血时引起头痛吗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因素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同时并存,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其他少见的病因有: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形成动脉瘤、血液病、脑动脉炎、淀粉样血管病、肿瘤等,发病年龄常在50~70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常突然而无预感,少数患者有头昏、头痛等前驱症状,可能与血压增高有关。头痛是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主要表现,常常伴随头昏、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头痛的性质有时帮助判断脑出血的部位,如后枕部头痛多为小脑出血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头痛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判断脑出血的部位、出血的体积大小要依靠其他症状及其他检查。目前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能够在发病后2小时后即能正确判断出患者脑内有无出血。头痛是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的一种表现,当患者病情稳定颅内压恢复正常以后,患者头痛就会消失。当然如果遗留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仍会遗留头痛、头晕、面红、汗出障碍等后遗症。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所以应积极预防脑出血的发生。预防应从积极控制高血压着手,除正规服用降压药物外,应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紧张,戒烟,少量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激烈的情绪波动。

  高血压病人为什么容易发生脑出血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人最严重的一种。据报道,脑出血病人中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者占89%,平均年限为13年,且这些患者的收缩压一般都在213~310kPa(160~240mmHg)之间,舒张压在120~213kPa(90~160mmHg)之间,是老年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生脑出血的原因:(1)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使动脉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常有微型动脉瘤形成。主要分布于基底神经节和桥脑。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2)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使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内膜完整性破坏,促进了血浆中的脂质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内膜,使动脉壁发生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增加了血管壁的脆性,当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劲排便等原因,造成血压进一步增高,就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脑出血可有多种因素引起,但长期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出血十分重要。

  脑出血和脑梗塞如何鉴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怎样鉴别

  脑出血: 中老年人多见常见

  病因: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

  CT表现: 可见块状高密度影周围可有水肿

  脑血管造影: 可见血管受压移位,小血管可见出血破坏或受压不显影

  死亡率: 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 青壮年多见常见

  病因: 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

  CT表现: 通常无块状高密度影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可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死亡率:再出血死亡率高

  为什么高血压易患脑出血

  高血压病人致脑出血的发病率,国内尚缺乏统计资料。但我国有资料表明,70%脑血管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而绝大多数脑出血是高血压引起的。说明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脑出血的首要危险因素。所以,把脑出血称为高血性脑出血。

  那么,高血压为什么易患脑出血呢

  (1)高血压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小动脉瘤。

  血压升高时,小动脉的长期加压作用,使动脉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增生以致形成小动脉硬化。这种小的脑实质内穿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常有微小动脉瘤形成,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和桥脑。微小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破裂产生脑出血。

  (2)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使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内膜完整性破坏,促进了血浆中的脂质易通过破损处进入内膜,使动脉壁发生脂肪玻璃样或纤维素样坏死,增加了血管壁的脆性。当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劲排便等原因,造成血压进一步增高时,就易于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可有多种因素引起,但长期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出血十分重要。

  如何诊断脑出血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一种较常见的和严重的疾病。它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其他急性脑血管病高。因此,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细致周到地进行分析,力争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

  首先,要掌握脑出血所具有的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其次,还要掌握脑出血自身的特征。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同时,还有明确定位体征。发病后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因脑机能损害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其三有显著的急性脑循环障碍。发病后急剧发生弥漫性、全脑性症状,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内脏功能受损等。

  根据这些一般性特征,可初步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进而,再根据高血压脑出血的具体特征即可确诊。

  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是: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②发病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④多有高血压病史。⑤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⑥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移位。⑦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作CT检查。

  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在脑出血中,原发性桥脑出血约占2%~10%,主要是由基底动脉的分支旁正中动脉破裂所致。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少数病人可因桥脑内血管畸形、血液病或肿瘤引起。中老年人多见,多因情绪激动和用力而诱发。

  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起病突然,迅速进入深昏迷,很快死亡,未能充分暴露神经系统定位体证,而难以诊断。但也有部分病人表现突然头痛(以枕部明显),头晕,呕吐,眼花,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一侧面部麻木和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两眼球向肢体瘫痪侧凝视,或自发性垂直性眼球浮动,眼球向两侧运动不能。当出血波及两侧时,出现两侧面瘫和四肢弛缓性瘫痪。少数为痉挛性瘫痪或呈去脑强直状态,双侧锥体束征阳性。约有1/3的病人,由于脑内交感神经受累,出现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瞳孔,此为桥脑出血的特有症状。多数病人体温明显升高,常在40℃以上,此为病变累及桥脑外侧部的下行体温调节纤维所致。由于桥脑被盖中内的呼吸中枢受损,所以,80%以上的病人有中枢性呼吸障碍,表现呼吸增快,呼吸减慢,呼吸不规则,陈—施氏呼吸或喘息等。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常在120次/分以上。少数病人心率减慢,可慢于60次/分。若体温突然下降,瞳孔散大,则提示生命垂危。当病变位于腹侧且广泛时,病人可出现四肢瘫痪,意识清楚,面无表情,默不作声,以眼球随意上下动作和眼睑睁闭来传递意思等闭锁综合征的表现。

  桥脑出血的诊断常较困难,但若出现典型的瞳孔缩小、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痪等桥脑定位特征时,较易诊断。

  桥脑出血预后很差,多数病人在发病后24小时或12小时内死亡,少数病人可存活数天。

  丘脑出血有何特点

  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身体各种感觉传导束都从这里经过,所以,丘脑是皮层以下管感觉的“司令部”。当一侧丘脑受刺激时,对侧半身会产生过敏或疼痛。如果一侧丘脑被破坏,则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

  丘脑出血主要因脑膝状体动脉或穿通支破裂引起。若出血量少,病人常常神志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病灶对侧感觉异常,疼痛或感觉丧失,但没有偏瘫。如果出血直接侵及内囊,往往出现偏瘫。大量丘脑出血,则颅内压升高,患者常有头痛、呕吐及昏迷等症状。血肿破入脑室后,腰穿脑脊液为血性。

  丘脑出血的眼球运动障碍具有特征。主要为上视障碍,病人双侧眼球向内下方凝视,似乎老看着自己的鼻尖,犹如“落日状”。瞳孔常常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血液破入第三脑室后,病人双眼则向偏瘫一侧凝视,这种眼球位置异常和运动障碍是诊断丘脑出血的可靠依据。少数病人因锥体系统受影响,可有病灶对侧不随意运动。

  丘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灶的大小有关。若出血灶较大,血液穿破到脑室,引起脑干损伤,颅内压升高,发生脑疝时,预后不佳。丘脑出血的死亡率约占50%。

  丘脑出血单纯依靠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头颅CT扫描,诊断准确率较高。

  脑叶出血有何特点

  脑叶出血即大脑皮质下白质内出血,多由动静脉畸形破裂引起。半数以上病例有高血压病史。出血可发生于额、顶、颞、枕、岛叶的任何部位,但以顶、颞叶出血者较多。

  脑叶出血后,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抽搐、失语、视野缺失、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等。但由于各个脑叶都有自己的特殊神经功能,所以临床表现及其程度,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

  额叶出血以精神障碍为主,并常伴有轻微锥体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主侧半球受损可有运动性失语。颞叶出血起病时,主要表现病灶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后,可出现全头痛,颈项强直,克尼格氏征阳性,临床上很像蛛网膜下腔出血。顶叶出血主要表现为不均等偏瘫,多为下肢重于上肢及面部,或上下肢瘫重于面部,半身感觉障碍以及体像障碍、失用症等。枕叶出血以视野改变为主。主要为同向偏盲。血肿大时,可出现海马回疝,表现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双眼下视,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脑干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总之,相比起来,脑叶出血有以下特点:

  (1) 由于脑叶出血不像内囊出血容易累及运动传导束,偏瘫发生率低。

  (2)血肿部位距脑室较远,造成颅内高压和脑干受压机会较少,昏迷发生率低。

  (3)脑叶出血容易早期破入蛛网膜下腔,脑膜刺激征多。

  (4)脑叶出血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如何诊断小量脑出血

  小量脑出血是指出血量小于10毫升的大脑半球出血,临床也较常见。据报道约占同期住院脑出血病人的24%,但由于出血量少,临床症状轻,表现不典型,所以极易误诊。

  小量脑出血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依据:①中老年人,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头痛者。②高血压病人,突然血压升高,伴有头痛;病情好转后,血压又很快恢复正常者。③既往无卒中史,常为首次发病。突然出现轻微面瘫、偏瘫、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症状者。④无意识障碍,呕吐,颈项强直及双侧巴氏征阳性。

  腰椎穿刺作脑脊液检查,对诊断小量脑出血会有帮助。但腰穿正常者,亦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有10%以上的病人,由于血液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腰穿脑脊液检查为阴性。

  CT检查是确诊小量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方法。它不仅可显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而且还可显示中线是否移位,脑室受压情况等。

  小量脑出血一般预后较好。但若出血部位靠近脑中线结构,或者病程中再次出血,同样可危及生命。因此,应严密观察病情,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脑出血时应用脱水剂的原则是什么

  脑出血的急性期常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形成,因此,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6小时1次,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4)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肿者,可暂不用脱水剂。相反,如有剧烈头痛或呕吐,可试给50%葡萄糖60毫升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用药效应。若症状改善,说明确有颅内压增高。如果头痛、呕吐等症状未减轻,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所致,宜用止痛或镇静剂。对此类病人,一般主张暂时不用甘露醇,以免干扰颅内高压的稳定性。

  (5)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6)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

  常用的脱水剂有哪几种

  脑血管病人往往伴有脑水肿,尤其是脑出血者更为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因此,为了消除脑水肿,可根据病情选择脱水剂。脱水剂按其药理作用不同,临床上分为三大类。

  (1)高渗脱水剂该类药物输入

德云社一名年轻相声演员吴鹤臣因为脑出血,发起众筹捐款的事,上了热搜。然而大家热议的并不是为何这么年轻就脑出血了,而是众筹与他身份、收入及家庭的不匹配。

为什么脑出血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34岁的年龄,就脑出血,实属不应该啊。

作为吃瓜群众的网友,也许根本想不到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脑出血一旦发病,十分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直接因素

直接因素就是脑血管的破裂,导致血液流进周围的脑组织造成的疾病,而患者往往存在高血压的病史,或者家族性高血压,或者有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情况。

高血压患者很可能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引起脑出血。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几率比正常人高7倍左右。所以,上了年纪的人,要注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也要提高防范意识。

诱发因素

在本底体质的情况下,在加上一些外在的不利因素,就容易诱发脑出血:

1、情绪激动,不管是生气还是兴奋,都对血压和血管不利,很容易导致血管的破裂。

2、长时间的劳累,比如熬夜、过度疲劳等,更是极易诱发脑出血。

3、气候及温度的变化,比如天气忽冷忽热,不及的增减衣帽,血管会出现痉挛性收缩,也容易破裂。

4、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酗酒和高脂饮食,对维持血管健康极其不利。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脑血管收缩与痉挛。

脑出血主要以40~70岁为主要发病年龄,多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淀粉样病变引起,但近些年,频频出现20~40岁的年轻人出现脑出血的病例,除了脑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情况外,也一定与上述的原因密切相关。

不管怎样,都希望大家尽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希望这辈子都不会出现类似的心脑血管疾病,不管是脑出血,还是脑血栓。其中之一,都可能是致命的,也很有可能留下较大的后遗症。

不药博士简介

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8027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