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坚果
那一年,儿子3岁
这一年,我将他从老家接回身边上幼儿园。
儿子各种调皮捣蛋,而且屡教不改,我决定好好培养他,把他教成一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那天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小商店,他看中了摆在门口的一个奥特曼。
可家里奥特曼已经很多了,我不同意再买。
儿子赖着不肯走,抱着那个奥特曼不肯撒手。
我百般劝说无果,便阴沉着脸对他说:“你再不听话,我就走了。”说罢真的抬脚便走。
儿子吓得哭起来。
他看我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赶紧一路小跑跟了上来。
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别丢下我。”
我回答说:“只要你乖乖听话,我就不会丢下你。”
从此,我们去超市也好,去商场也好,儿子再也没有提过要求。
看到喜欢的玩具,说这个玩具不好玩,他不喜欢。
看到爱吃的冰激凌,说冰激凌是垃圾食品,小孩子不能吃。
就连别的小朋友请他吃薯片,他也只是舔舔嘴唇,盯着薯片说“我不想吃”。
我心里有些得意,他终于懂得克制自己贪吃贪玩的天性,不再任性。
那一年,儿子5岁
邻居轩轩妈带着儿子来我家玩,我招呼儿子好好招待“小客人”,两个小朋友很快玩在一起。
临走时,轩轩想把儿子的玩具枪带走,儿子不愿意。
我批评儿子:“你太不懂事了!老师不是教你要跟朋友分享吗?轩轩难得来一次,先让他玩玩吧,回头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儿子哭闹着不依。
轩轩见状,抱着玩具枪一溜烟跑掉了。
邻居急着追孩子,只好尴尬地安慰儿子:阿姨下次送你一把新枪。
儿子大哭着不同意,我狠狠批评了儿子一顿。
后来,儿子再也没跟别的小朋友争抢过玩具。
不仅不抢,还经常大方地分享自己的零食、玩具。
哪怕自己都没吃够、没玩够,也要优先照顾别人的喜好。
连幼儿园的老师都夸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迁就别人,是个乖孩子。
我为孩子的早慧而满意,更为老师的夸奖而自豪。
那一年,儿子7岁
他上小学了,开始有考试,儿子很少拿双百回来。
为了刺激他努力向上,我经常拿他跟轩轩比较。
“你看轩轩,数学每次都考100,你再看看你……”
“你看轩轩,看图写话写得多生动,看你写的这是什么……。“
“你文化课比不过轩轩就罢了,连跳绳也跳不过……”
慢慢的,儿子放学后就很少下楼跟小伙伴玩了,越来越喜欢憋在家。
轩轩妈问他怎么不出来玩了,儿子吭哧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回到家我说他:“你看人家轩轩,落落大方,阳光开朗,你连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好,妈妈白养你这么大了。”
儿子呐呐地说:“轩轩什么都比我好、什么都别我强,我不想跟他玩。”
我真是恨铁不成钢,便趁机引导他:“那你就要努力学习了,争取超过他,不然都不配交朋友了。”
我给儿子买了3套卷子,让他每天写完作业再做3张卷子。
他每天放学就乖乖回家写作业、做卷子,做不到100分他就不停止,经常熬到11点多。
这么小就对自己有了高标准、严要求、追求完美,我很是欣慰。
那一年,儿子8岁
有一天他放学回到家,脸上有抓痕,耳朵也流血了。
他一回来就跟我说:“妈妈,某某同学欺负我。”
刚巧那天我工作不顺,下班回来看见儿子这个样子就很烦,没好气地训他:
“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是不是你又干什么坏事了?”
“他欺负你,你就不会躲吗?”
“这么大人了还不懂事!竟给我添乱……”
儿子欲言又止,但看我脸色不对,默默走回自己的房间。
晚上老公看到儿子脸上的伤,问他怎么回事。
“没什么,跟同学打闹留下的,是我自己不好。”儿子说。
于是老公又教育了他一通,叮嘱他在学校跟同学搞好关系,别惹事。
从此,儿子再也没有说过在校的不开心事。
我想,他终于懂得不给大人添麻烦了,终于长大懂事了。
那一年,儿子10岁
儿子的班主任向我反映说:你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不合群,很少见他跟其他同学走在一起。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他不是也说了:我儿子什么都好。
家长会上,其他家长要么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忧愁,要么为孩子不自立、连鞋带都不会系而烦恼,要么为孩子的叛逆、不听话而忧心忡忡。
而我的儿子,学习好,能自立,还会主动帮我做家务,叛逆、离谱的事从来没做过。
这么懂事又自觉的孩子,就算有点不合群,又怎么了?
我对班主任的话不以为然,以为儿子只是有点内向而已。
那一年,儿子11岁
这一年,新冠病毒来了,全球经济受影响,家里收入锐减,我和老公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每次吵架,儿子都会问我:“妈妈,你们会离婚吗?”
我每次都对儿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了,还会受你爸这窝囊气?”
儿子低头,不说话。
那一年,儿子特别懂事。
他学会了一个人上学、放学,学会了自己洗衣、做饭,照顾自己。
有一次做饭切菜时,他不小心切到手。
他既没有哭,也没有找我处理,继续按着伤口切,血把土豆都染红了。
我见案板上一片狼藉,又忍不住怪他: “干不好就别逞能……”
他终于哭了:“我只是想做点什么,让你不那么辛苦……可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也好讨厌自己, 如果没有我,你和爸爸应该都会有很好的生活吧?”
虽然他哭哭啼啼的样子让我很烦,但我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欣慰:
他终于想为我们做些什么了,知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父母了。
那一年,儿子12岁
儿子最近有点不对劲。
即使在家,他也很少与我交流,经常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喊他也不理会。
上一次,我多喊了他几声,他突然就开门对我大喊大叫,一开门二话不说,一脚踹坏了一把塑料小板凳。
一向温顺的儿子,怎么突然这么暴躁?
看我不敢置信的样子,儿子仿佛突然醒悟过来,哭着跟我道歉:“对不起,妈妈,我不该乱发脾气……”
说着说着就用头去撞墙,我一个没拦住,他竟然把额头磕出了血。
我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包扎。
去医院的路上,他各种自责:抱怨自己没用,又给父母添麻烦了,不配当我的儿子……
说的什么乱七八糟……
外科医生很快就包扎好了,但是他建议我带儿子看看精神科。
我怀着满腔疑惑带着儿子去了精神科。
精神科医生很快就给出了病因:中度抑郁症。
我那成绩好、不惹事、又乖又独立的孩子,怎么可能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
不敢相信这个结果,我又带着儿子看了两家权威医院,结果依然如此。
一位医生看出我的疑惑,主动为我解释:
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孩子,实际上内耗得厉害。
看起来乖巧听话的孩子,内心并不一定真正服从。只是出于对大人的爱和敬畏,他才忍下了所有的不满和委屈。
可他的痛苦总得有一个发泄渠道。
懂事的孩子不会将愤懑发泄到别人身上,只好向内自我攻击,直至身体承受不住了,这才发病了。
我这才幡然悔悟。
回家的地铁上,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在我脑海里一幕幕闪过。
原来早在3岁那年,他就学会压抑自己了。
因为害怕被丢下不管,他不敢任性讨要玩具、索取零食,生生压制自己爱吃爱玩的天性,不敢贸然表现出这个年纪应有的无拘无束。
5岁那年,他学会了迁就别人。
为了取悦大人,获得表扬,他宁可让出自己喜爱的零食、玩具,优先成全别人,牺牲自己的感受。
7岁那年,他开始否定自己,彻底失去自信。
只因为我的盲目攀比,让他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哪儿都好,自己哪儿都不行。
8岁那年,他被欺负了,我们没有解决他的困扰,反而责怪他不够好。
连自己父母都不为他托底,他是不是特别绝望?
10岁那年,一句“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搞得他像一个寄人篱下的可怜虫,“以父母累赘”的身份卑微地活着。
如今他12岁了,似乎如我所愿,他懂事且省心,成绩优秀,生活自立,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可他却病了,彻彻底底的病了。
原来,我一直在不知不觉间,毁掉我最亲爱的孩子。
想起诗人海桑一首诗:《一个小小孩》
是啊,一个孩子千辛万苦来到这世上,不是为了成为我们心目中那个“完美”的人的。
他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和灵魂,他应该勇敢的做自己。
如果有机会再养一遍儿子,我一定对他说: 你只要做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就好。
想撒娇就撒娇,想淘气就在家淘气。
我一定不会对你动辄发脾气,更不会图省心吓唬你、批评你、否定你。
你不必为了什么而讨好我,遇事勇于争取,不畏拒绝。
你可以不太乖,也不必太懂事。
因为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绝不会“以爱之名”,让你拥有一个“听话”而“懂事”的人生。
作者:坚果。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当儿子和爸爸吵架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步骤来处理:
1 保持冷静:在吵架时,情绪可能会失控,但是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双方都应该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2 找出问题的根源:了解吵架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双方需要坦诚地沟通,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3 尊重彼此:在处理冲突时,双方应该尊重彼此的意见和感受。这意味着要听取对方的观点,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
4 寻找共同点:尽管双方可能有分歧,但是他们可能有一些共同点。寻找这些共同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5 寻求第三方帮助:如果吵架无法通过双方的努力解决,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例如家庭成员或朋友,他们可能能提供一些中立的意见。
6 制定解决方案:一旦问题的根源被找到,双方需要一起制定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应该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和需求,并确保它们都能得到满足。
7 学会道歉和接受道歉: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当一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应该诚挚地道歉。同时,另一方也应该学会接受对方的道歉并表示谅解。
8 建立信任和沟通:吵架之后,父子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隔阂。为了重建信任和沟通,双方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来修复关系。可以尝试一些小技巧来打破僵局,例如共同做一些活动或者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
总之,当儿子和爸爸吵架时,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愿意解决问题的态度。通过坦诚的沟通和共同努力,他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建立更健康、更亲密的关系。
一、共情:非常理解您的感受,相信您为了教育孩子,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孩子就是没法听我们的话,这让您也感到比较沮丧。
二、具体化:您可以具体描述下孩子是怎样脾气大?以及平常家长都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发脾气”这件事情是有效的:无论对孩子的态度是软还是硬,孩子在与爸妈的沟通中习得了“发脾气”这种态度对父母是有效的,所以会一再运用。
解决:无论是发脾气、耍小性子、还是哭闹等,家长如果减少对这些行为的关注度,那么孩子自然不会用这类行为来应对。但不关注,并不等于完全“漠视”,家长也要保持对孩子相对的关心,在孩子“闹情绪”结束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b 经常用负面语言教导,引得孩子逆反:如果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评价、批评过多,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可导致孩子不与他们交流。
解决:减少对孩子直接的评价,减少用负向语言批评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层面上沟通,先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感。
c父母过于强势与控制:无论是“软话”还是“硬化”,父母无非都是想要告诉孩子“你得按照我说的做”,这就让孩子有很不好的感觉。
解决: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孩子表达的父母不认可,也要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认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再讨论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在儿子幼儿园的网站上看到的老师发的帖子,觉得很有道理。发给大家看看:如何对待孩子间的争吵
在幼儿园生活中,尤其是在游戏情境中我们总能发现:孩子相互间不时伴有吵嘴、打架等冲突的发生。有时候是为了要玩同一种类型但数量却不够的玩具;有时候却是为了争着要做“爸爸”或“妈妈”;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我的家太小了”,活动的空间受限制而争吵、推搡。此时,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冷漠对待,当作没看见还是发出语言或眼色的制止或是积极反应与调解?不同观念和想法支持下的老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此,笔者认为应当“支持”孩子间的争吵,不仅仅一味地教育孩子要相互谦让,和好朋友分享等。因为争吵是学龄前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事件”,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心理学家认为,同伴是“社会上平等的”、“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同伴关系是人在早期生活中除了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虽然这种关系有时候会显得不那么持久、巩固和稳定,但是因为有了与同伴的交往,儿童能在更大范围内体验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对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笔者曾在本园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发现:与同伴争吵频次高的幼儿在语言发展、情感、社会适应性、自我评价等方面均表现较好,相应的,班级中的“被忽视儿童”与同伴交往的频次较低积极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刻的。
一、“争吵”给了孩子更多表达自我的空间,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争吵”几乎总是因为意见不一引起的。我在观察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时得到这样一个案例:经常搭档玩娃娃家的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游戏插牌时又一次共同选择了“粉色娃娃家”。两人协助把“家里的”锅碗、娃娃、小床等搬到了游戏区域,但接下来矛盾出现了:小女孩说她要做爸爸。“我总是当妈妈,这次我想做爸爸了。”“不行,女孩子怎么能做爸爸呢,男孩子才是爸爸。”“每次都是你当爸爸,我不喜欢了。”我们从孩们的对话中可以看见,较小年龄的孩子总是喜欢担当活动机会多的角色。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中我们认为年龄阶段小的儿童在游戏的水平上还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阶段。换句话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年龄小的孩子反正还没达到合作游戏的水平,那么他们在游戏中各玩各的行为就是理所当然的,没必要顾虑和思考的。但正因为他们没有达到合作游戏的水平,我们才设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引导孩子进行合作,而在上面的这个案例中我们看见了孩子的合作与交往意识的发展。以往的经验告诉小女孩“爸爸可以去商店,去健身房,去医院”,妈妈就要在家里给娃娃“做饭,穿衣服”,活动的机会明显比爸爸少,于是她提出要交换角色的想法;而男孩从性别认同的角度反驳:女孩子怎么能做爸爸?是啊,在现实社会中小朋友可没见过女爸爸!两个小家伙象两头小牛顶着角不让步。笔者适时地介入游戏当中,引导小女孩深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小男孩在感受和理解之后,两人协商决定:爸爸先在家里帮妈妈一起给娃娃做好饭,然后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在这个案例里,孩子因为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的限制,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展示,教师适当的引导帮助了孩子,而孩子通过这场争吵,解决了可能别的“家”也存在的问题,更促进了个体自身的发展。
二、“争吵”中幼儿相互学习
同伴是一种强化,更能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相互影响。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孩子间有小团体,处在团体中的领导儿童或核心人物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班级中部分流行的语言、女孩子相互交流佩带相似的头饰等无不是同伴影响的结果。在幼儿教育的领域,特别是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经常运用同伴的策略教育孩子。如:“老师喜欢APPLE,因为她坐的很端正;OVIN真棒,吃了两碗饭等,给班级其他幼儿提供一个行为和表现的范式。有读者不禁产生了疑问:你举的例子只是同伴的影响作用啊,没见到争吵。在一次的角色游戏中,“厨师”和“餐厅老板”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老板催着厨师要客人点的食物,而厨师要加工的食物实在太多了,就忘了煮面条把生的端给了老板。老板很生气:“你怎么能拿生的面条给客人吃呢?”厨师说:“没有啊,我已经煮过了”“骗人,我一直在看着你,你根本没煮面条。”“那我这是特制的面条,就算是生的吃下去也不会生病的,”。老板默然。很多天过去了,那一次发生争吵的两名幼儿选择了与之前相反的角色:当“厨师”的做了“老板”,“老板”成了“大厨”。笔者观察记录下这样一段对话:“客人的大闸蟹好了没有啊?”“来啦。客人,我这可是特殊品种的大闸蟹哦,不煮就很好吃。”笔者无语。也许两个孩子只是在进行模仿,并不存在我们所担心的“报复心理”,但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争吵产生的强化作用,区别于教学情境的争吵中的学习印象似乎更深。
三、“争吵”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个事例,反映了同伴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当时6个婴儿在集中营与父母分离,3岁时一起住在托儿所。在这之前他们很少与成人接触,主要是自己照管自己。6个人产生了强烈的依恋,长大后没有一个身心有缺陷,或有过失,都成为正常有为的青年人。亲子依恋是儿童完整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同伴的影响似乎是更重要的。在对孩子们进行观察和了解后发现:彼此发生过争吵的幼儿之间的关系反而更融洽,持久性更长。三分钟之前才争吵过的两个孩子一转眼就又玩起了两人三足的游戏,“不记仇”,和可能怀有的“不打不相识”的心理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然争吵所导致的负面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提倡适当的语言上的“交锋”,而不是带给同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争吵,不是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在“绅士教育”和“淑女礼仪”盛行的今天,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走出这个误区,更理性、更科学地对待孩子间的争吵,为孩子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同伴交往基础!
一 、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导致孩子人来疯的原因。
可能在你们的家庭当中,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纵,溺爱太多。这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有很多父母很关注孩子教育,崇尚爱与自由与平等,有时候会把太多的自由权利放在孩子那一边。
这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呢?
孩子可能无法无天,不尊重大人,或者把大人当奴仆一样使唤,或者干扰影响到大人的正常生活,比如,晚上你困了想睡觉,孩子纠缠非得要玩儿;比如家里来客人,他变成人来疯;比如,你和朋友打电话聊天儿,他不停的骚扰你。
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要明白,所谓的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做决定做选择的权利。在平等的关系当中,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孩子有这样的权利,大人也有这样的这样的。
事实上,我们有很多的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牺牲了个人的权利,导致发展出孩子对他人权利的不尊重侵犯。
所以,方法就是大人要坚持自己的权利。
三、具体怎么做呢?
1改变你的认识:爸爸妈妈有权利和客人,一起享受一个不受孩子干扰的聚会。
2在客人到来之前,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好,“我们大人的聚会,你们可能觉得无聊,我不希望你干扰我们今天晚上的聚会。你可以选择留在家里,在客人来的时候问一声好,然后自己去玩儿,或者选择去朋友家玩?你来决定。”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愿意。
3尊重孩子的选择,无论他选择哪一个。
4如果他选择的是留在家里,但是晚上又不能约束他自己呢?
这一点也要提前考虑到,并做好约定,“如果到时孩子干扰到你,你就会把他送到奶奶家。”
当他在晚上真的影响到你,去行动,执行你的约定,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即可。
想详细了解更多有趣有用的育儿理念和工具的话,你也可以联系我。我的微信号是rebecca625nina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小夫妻年轻气盛,偶尔吵架斗嘴都是不可避免的,家常便饭,不要太在意。如果他们没有当着你的面吵架,最好装聋作哑。如果他们当着你的面吵架了,你首先要批评自己的儿子,告诉他:“媳妇娶回家是要被当成手心里的宝宠爱的,人家在娘家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你既然把她娶回来,就得好好疼爱她、呵护她,怎么能去和她吵架呢?和女人争短长是最不明智的,要记住:老婆的话都是对的!”你这样骂儿子,儿媳妇也就有了台阶,不会继续吵架了。再好好哄哄她,就说我儿子也是被我娇惯的啦,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他惹你生气了,你不要和他吵,找我告状,我给你撑腰,咱们一起对付他。儿媳妇就会破涕为笑。祝您家庭幸福!
儿子结婚了,总是和媳妇吵架,又不告诉你,你总是担心他。怎么办?
你这个怎么办,是你想替他做主吗?是你想解决儿子跟媳妇吵架问题,还是想解决你担心他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向不一样。
先解决你担心的问题。你担心什么呢?夫妻,在中国传统中,有另外一个称呼“冤家”。你怎么会不知道呢?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总是指在,夫妻之间或者两个恋人之间的。也许,你们夫妇俩从不吵架。但是你们夫妇俩肯定也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不知道是怎么解决的。因为,两个不同家庭的成年人组成一个新家,必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总有点矛盾。所以有些争吵是很正常的。时间长了,互相就包容了。一般情况下,求同存异。小问题,大家就不计较了。但是这需要一段缓和期。你们几十年的夫妻,自然不需要吵架。因为彼此知根知底。所以,你回想一下自己成长的过程,你的儿子,和他的妻子也会长大的。现在他们是缓和期。你放心吧!
儿子不把这件事告诉你,这是正确的。他告诉你了,你一定会有所行动,这就可能引起儿媳妇的误解。我想,你是不是也不希望你的儿媳妇把他们吵架的事告诉他自己的父母。
但是,你既然知道他们吵架了。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你可以找你的儿子,说说你们刚结婚那个时候是怎么处理家庭矛盾, 夫妻意见不统一的。但是请不要提及关于他们吵架的事,这叫尊重。
过好自己的生活吧!你自己的儿子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你的儿子是怎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
儿子与儿媳妇吵架,婆婆应该置身事外。虽然你是爱你的儿子的,但毕竟儿子媳妇是一家人,他们今天吵架,说不定明天就和解了。而你如果插手的话,说不定反而落得里外不是人。所以,特别是在气头上,你不要管,也不能管。
事后,你可以分别找二人沟通。帮他们解决隔阂。那时,大家都会感谢你的。
当夫妻之间发生冲突时,聪明的婆婆这样做,媳妇会感激你的。
1、不要只护着自己的孩子
两个人吵架,有时可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情。如果每次发生争吵,婆婆总是跟你说,他很累在外面工作,你应该少说话。虽然可能没有任何保护儿子的想法,但媳妇很容易误解这一点。她会觉得,我还是要回来照顾小孩呢,听她说话,感觉女人工作不累嘛。
聪明的婆婆会帮助媳妇说话,因为没有一个老人想要孩子之间关系不好,他的儿子也不会对他的母亲怀恨,但是媳妇会感感谢激你的。此外,婆婆和儿媳都是女性,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时候,你多说儿子一顿,这是最好的结果。
2、不要盲目劝着他俩和好
有时候,两个人吵架,这真的是一个问题。这时,明智的婆婆不会盲目说服你,而是会给你一个相互交流和敞开心说话的机会,这对两人的感情很有帮助。
我朋友小刘说,她的婆婆会马上出来制止每一次争吵。会特别的凶,有什么话要说,有什么事要争吵。然后吵着他的儿子,你不会少说两个字吧,你给我出去。对她说,男的就是这样,不要和他们争论。虽然战争结束了,她还是很沮丧。每次吵架,都不能出声。没有人是对还是错,没有时间交流。丈夫也不知道他做错了什么,以后还是这样,不会改的。
3、谁有理,就帮着谁
虽然家不是一个说理的地方,但是当两人吵架时,也是需要说出来的。如果这显然是丈夫的问题,婆婆还要求媳妇理解和忍受,这只会让两人更加吵闹和激烈。我的朋友说她家的老人很有道理。有一次,丈夫度假回来,吃晚饭,和几个朋友打牌,直到凌晨1点多才回家。婆婆关上门不让丈夫进门,婆婆还说,她丈夫醒来时应该睡在沙发上,而且不允许他这么晚才回家。这样的婆婆就很好了,知道应该怎么做。
婆婆们,你们都知道了吧,以后要学着这么做。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很和谐,不想要吵闹的家。多心疼你的儿媳一点,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你的儿媳都会感谢你,也会对你好,对你的儿子好,一直的开心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