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你的丈夫吵架,他离开了家并且没有打算在生孩子之前回来,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找到你的丈夫:如果你找不到你的丈夫,你可以尝试联系他的朋友或家人,或者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平台与他联系。
2 找到支持:如果你找不到你的丈夫,你可以考虑寻找其他人的支持,例如你的家人、朋友或医疗服务提供者。他们可以帮助你处理生产和照顾婴儿的任务。
3 生产计划:如果你需要独自处理生产,你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这可能包括找到一个医院或助产士,安排交通工具,准备必需品等。
4 婴儿护理:如果你需要独自照顾婴儿,你需要做好准备。这可能包括购买婴儿必需品、了解如何照顾婴儿的基本知识、找到支持或寻求咨询服务等。
最重要的是,不要独自处理这些任务。寻找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需要紧急帮助或医疗服务,请尽快联系当地的医院或医生。
南宁一对夫妻,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竟然不管不顾地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离家出走,其中一个孩子未满1岁。
4月6日晚,南宁一对夫妻因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争吵,而后双双赌气离家,把两个孩子就在家里一个13岁,一个未满1岁。
13岁的哥哥自个儿带着未满1岁的弟弟,不知所措,于是选择报警求助。
派出所民警接到求助后,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连夜赶到孩子的家中,帮忙照顾孩子,目前两个孩子安然无恙。
民警联系这对吵架夫妻,才知道原来丈夫吵架后就开车离开南宁去了柳州,而妻子在丈夫离开后询问去向时,得知丈夫去了柳州,认为对方说谎,于是也赌气离开了家,只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民警了解原委后,耐心劝说孩子的父亲尽快返回照顾孩子。在等待孩子父亲回来期间,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既当爹又当妈轮着哄未满1岁的孩子。
看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喂奶、哄娃的画面真暖心。幸好,13岁的哥哥懂事,遇到困难知道要求助警察叔叔,从而化解危机,不然真出什么意外,这对吵架夫妻得悔恨终生。
婚姻生活中,夫妻一时冲动吵架,磨磨嘴皮子可以理解,但选择离家出走来解决矛盾,就很不理智。
为人父母不能只顾及自己的感受,而需要更多的考虑孩子的安危,毕竟孩子还小,还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万一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只是吵架而已了。
有些人经常跟老公吵架,普遍家里都有两个孩子,每每吵完架就会动手打孩子出气,这做法真的太差劲了,孩子犯错,有很多惩罚的方法,绝不是打一顿能解决的事,可以让孩子站在墙角5分钟,也可以把孩子关到房间里,让他自己反省自己犯的错,打骂孩子只会让他们离你越来越远,还会越来越胆小,养成胆小、没安全感、爱使用暴力的性格。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只靠打孩子来起到教育的效果,那就错了。打孩子只能吓到孩子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其造成很大的危害。下面来讲一下家暴对孩子的危害。
1 影响身体发育
家暴跟偶尔打一下孩子,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孩子太调皮,父母轻轻打一下,那不是家暴。真正的家暴是对孩子的身体已经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出现了威胁生命的行为。
有一些父母脾气特别暴躁,打孩子完全没有轻重,拿起什么都能打孩子,比如拿起铁棍来打孩子,孩子还这么小,正在长身体,一棍子打下去,可能会让孩子骨折,当然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发育。
2 缺乏自信
经常遭受家暴的孩子,很多都是自卑的。别人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受到父母无比的关爱,他们都十分自信,而自己得不到家人的关爱,还要经常被打,内心就会缺乏自信。跟别的小朋友的相处也会出现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也不敢跟别人相处。
3 模仿暴力行为
孩子经常被家暴,他就有一个意识,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不管做了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暴力解决。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不会思考,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会跟别人,就会用暴力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4 缺乏安全感
经常被打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又被打,时刻保持警惕的心,看着父母的脸色做事。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也会非常胆小怕事,因为没有安全感。
5 语言暴力的伤害
很多家长觉得打孩子是家暴,骂孩子就不是家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骂孩子也是家暴。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能改正就好,不需要一味责骂孩子。
孩子都会犯错,家长要选择一种理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要选择家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家暴解决不了问题,也教育不了孩子。如果家暴严重,有可能会违反法律,那就是虐待儿童了。家暴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孩子要多引导,不要选择暴力的方式。希望家长能够早点意识到这些问题,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再遭受家暴。
凌晨妈妈来叨叨: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奇葩说里,傅首尔吐槽:好像孩子不是老公亲生的一样,带孩子吃垃圾食品;哄孩子睡觉,自己先睡了;辅导孩子作文,教的是长大了没出息可以乞讨、可以啃老……网友们直呼,同一个世界,同一款爸爸。
孩子引发夫妻吵架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何缓解由此带来的矛盾呢?本文详细分析产生教育方法分歧的原因,文后提供解决方法,可供参考。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指出: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是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父母相爱,孩子更懂爱和理解;父母争吵,孩子会把争吵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能以身作则,给以正面积极的影响,孩子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老公是撒手掌柜,还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
曾接过一个案例,妻子深受老公相悖的育儿方式的折磨,一度想离了婚,自己带孩子。
小尹常年在外工作,对女儿管得较少,反而在不打紧的事上爱抬杠。
梅子说老公只管生不管带。孩子出生头几年,每次跟他倾诉带孩子的辛苦,老公就不耐烦,觉得带孩子能比上班累?
“他当然不觉得带孩子累,孩子开心的时候,他过来抱抱、亲亲,觉得孩子多可爱;孩子生病难受的时候呢?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呢?孩子哭闹不讲理的时候呢?他躲得远远的,嫌我带得不好。”
管得少就少呗,不体谅她就不体谅呗,架也吵过无数次了,梅子不想再争,孩子最难带的几年都熬过去了。
眼见着孩子懂事些,小尹开始做起了指挥官,时常跟梅子抬杠,她不让做的事,偏偏带着孩子做。
刚说完不许吃糖,老公就买回来各种包装精美的糖果;刚说完早点睡觉,老公就拿出手机开始开视频,引得孩子睡不着;这边教着跟同学和睦相处,老公却鼓励孩子勇敢保护自己……
梅子觉得小尹太幼稚,根本当不好父亲的角色,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俩人时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严重时,还掐起来过。
其实教育孩子引发的争吵,表面看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区别,反映出的却是夫妻之间未沟通到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
争吵是因为需求未得到满足
夫妻未满足的需求分别是什么?
一、女人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女人扮演好妈妈的形象,于孩子而言是义务,但让她们心甘情愿的,更多是出于对老公和孩子的爱。
十月怀胎的孕期不便,甚至孕期反应;奶孩子睡不上整觉的劳累;抱孩子的腰酸背痛;陪孩子学习吃饭、说话、走路的疲惫;为照顾孩子放弃聚会、放弃形象、放弃娱乐的牺牲等。
男人长期在外工作,不亲历这些细节,很难体会女人的艰辛,反而觉得女人矫情。很多男人还会说出“是你自己找罪受,不给我爸妈带”的话。
在教育孩子方面,女人好不容易立的规矩,被老公一个糖衣炮弹,一朝回到解放前。妈妈的威信,瞬间被击溃,孩子心里有了负面榜样和爸爸的支持,想再立规矩,就很难了。
后台很多宝妈留言,“真后悔给他生了孩子”,“后悔找了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差点带着孩子跳了楼”等。
宝妈的抑郁和绝望,绝不是因为累,而是丈夫的那一句“你不就带个孩子吗?在家享福,多轻松啊。”
身体的累是一部分,长期得不到老公的理解和支持,她们心里委屈、不满,转而引发对丈夫的控诉和指责。
二、男人也需要理解和尊重
1、男人为什么会做甩手掌柜?
l 男人比女人建立亲子感情的时间晚
女人孕期,就母爱涌现,在孩子每天的成长变化中,亲子感情日益深厚。
而男人的身份从爸妈的掌中宝,变为被妻子依靠的丈夫,再到担负起家庭重任的父亲,角色三连跳,如果没有别人,尤其是老婆的协助,他们适应起来会非常缓慢。
男人的父爱,大多是从孩子出生后,才慢慢培养出来的;有些父爱,要从孩子会叫爸爸开始;还有些更晚熟的,从孩子稍微独立点,黏着爸爸开始,才展现出父爱。
l 笨手笨脚惹人嫌
而当男人想参与进来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手脚笨拙,不仅得不到鼓励,反而遭至妻子或家人的嫌弃,不放心让其带孩子。
都说老爸带娃,活着就好。他们天生神经大条,没有女人那么细致。
l 女人包揽得太多
女人由于丈夫刚开始的不会做,不愿意做,不知不觉就把育儿的事大包大揽下来。
小到孩子的洗漱睡觉时间,大到孩子上哪个学校,无一不亲自安排。男人想参与,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渐渐地习惯了无事一身轻。
久而久之,父亲的重要性被淡化,不是他不愿意参与育儿,而是在这件事上,他不被需要。
2、男人为什么要“唱反调”式育儿
l 男人想提高在孩子心里的地位
男人要在已经非常深厚的母子情中插入一席之地,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顺着孩子,哄孩子开心。
跟妻子一起处处限制孩子,不仅不能亲近,还会更加生疏。于是他用他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增进跟孩子的感情,提高孩子对他的认同度。
l 试图引起妻子的关注
女人小作小闹,多半是男人给的安全感不足,想通过作闹得到男人更多的关心和重视,男人也是一样。
在育儿这件事上,妻子很少征求男人的意见,完全不像二人世界时,事事依赖他,落差非常大。
被压抑得久了,觉得自己在孩子和妻子面前,没有威严,一家之主的地位得不到重视,自尊心受挫。
于是跟叛逆期的孩子一样,做出抬杠式的“唱反调”,表达自己对妻子的不满,希望能得到妻子的关注。
3、是不是称职的父亲,孩子说了才算。
“不是称职的父亲”是站在自己道德高点上的评判,《非暴力沟通》中提出,造成争吵的第一因素就是:道德评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如果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就把他看成是不道德的,过于主观和自私。
教育孩子,爸爸和妈妈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缺一不可。由于男女性格、思维等固有差异,爸妈教给孩子的,是不同的品德、习惯。
爸爸教孩子坚强、责任、独立、勇气;妈妈教孩子善良、温柔、体贴、懂事。
所以,到底是不是称职的父亲,可以看他和孩子的互动,孩子是否开心。
综上几点,如果男人带孩子的权利被弱化和忽视,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尊重、鼓励和认可,他参与带孩子的信心以及自尊心受到打击,由此引发对妻子的不满。
如何解决这种妈妈苦、爸爸怨的育儿难题呢?
经过上面的分析,了解了夫妻育儿矛盾的底层原因,是夫妻双方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解决时,注意双方需求的满足。
一、正确育儿的沟通四部曲。
1、明确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把自己的需求明确陈述出来,避免情绪攻击。
长期的争吵,让夫妻俩冷静下来沟通变得很难。不妨在沟通时,先说“我”,可以缓冲沟通前的指责情绪。
比如“你从来不带孩子”,“你又给她吃糖,说过多少遍了,不许给”,男人会觉得你在批评、指责他,由此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带孩子,或在带孩子时极其敷衍。
可以改成“我腰好疼,你能不能帮孩子洗个澡,我得休息一下”,“我让孩子少吃糖,是因为她的同学们很多经常牙疼得请假”,注意态度柔和些。
对于大多数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即使他们不想教育孩子,还是愿意配合妻子的。
2、关注老公,倾听他的诉求。
迪恩·拉斯克说:“说服别人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在讲什么。”
鼓励男人说出自己对于育儿的观念,如果他不善于表达,你可以一步步询问,让他肯定或否定你的引导。
比如:“你买糖是在贿赂她,让她跟你不陌生么?”,“你开电视吸引她,是想多陪会儿孩子么?”
倾听对方,一方面可以增加你对老公的了解和关心,另一方面,倾听的过程,是在征求他的意见,间接发出邀请他参与育儿的信号。
3、互相妥协,达成一致,并约定一人话语权
了解老公的诉求后,俩人协商妥协,并约定孩子面前,一个是主要“发言人”,另一个配合。
小孩受爸爸的糖果诱惑,是难免的,爸爸给了惊喜,但也得跟孩子交代清楚,只有听妈妈的话,一天吃一颗,下次才能继续得到惊喜。
4、维护他在孩子心里的形象
虽然妈妈育儿占主导,但也要多给孩子传递父爱,告诉孩子很多建议是听从爸爸的安排,树立爸爸的威信。
二、约定“角色体验日”。
门外汉不懂槛内人。对于门外汉,事情看着很容易,不懂里面的门道和技巧,最好是方法,就是让他入门体验一下。
换位思考很难,那就换位体验好了,夫妻约定每月一个“角色体验日”:
宝妈大胆放手,主动邀请老公参与到育儿中,让老公体验一天带孩子的生活,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轻松”;
宝妈正好可以利用久违的“假期”,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放松;
孩子长期在妈妈的约束下,也会有逆反心理,甚至觉得妈妈脾气暴躁,对此妈妈更是有苦难言。正好给孩子也放个假,偶尔体验下散养式的日常。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段时间的正面沟通引导和角色互换后,梅子和小尹不再为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女儿跟爸爸越来越亲近,梅子觉得老公成熟、负责任了很多,俩人感情也不断升温。
总结:
育儿引发的矛盾,其实是夫妻本身沟通问题未调和,只是在育儿这件事上被放大出来。
解决这方面矛盾的方法是:
一、正确育儿的沟通四部曲:提出自己的需求,倾听对方的需求,协商一致,维护他的形象。
二、约定“角色体验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