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周围美的视觉要素到处都有,占我们日常生活的比重很大,以致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熟视无睹。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下面是我整理的姜平风大师风光摄影讲座,供大家参阅。
姜平风光摄影讲座
怎样理解风光摄影构图
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从自然景观中发现具有美感的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把它们纳入取景器中,以摄影家完全自我的方式加以处理,随后制成照片,让观众对这些视觉美点也能一目了然,这就是构图的全部内容。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和同情。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以是活跃的。自然界本身会向摄影家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情绪。
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最有趣的要素。 有人把绘画的构图和摄影的构图相比较,得出摄影的构图是减法的结论,是对大千世界自然景物的提炼。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构图再现自然给我们的感受,并用相机将这种感受传达给观赏者。
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
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取景器中,将自然景物合理地分布其间,这就是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自然的空间安排,其内容不外乎大地景物和天空之间、地面上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在画面布局上是天多地少,还是天少地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主观来决定。一般性的空间划分规律是哪部分精彩,哪部分所占面积就应大些。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风光摄影的主体是大地上的自然景观,天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陪衬,因此当天空部分没有我们需要的创作要素时,就应将其从构图中彻底剪掉;如果天空作为画面主体,我们也应该在画面上保留部分大地的景物。没有大地的衬托,天空的表现力会大打折扣。
拍摄地面为主的风景时,也要考虑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利用镜头的焦距、空气透视关系和放射性线条,最大限度地在画面中展现自然景观的立体空间效果,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光摄影主体的位置
风光摄影创作无论表现什么内容,什么对象,都有主次之分。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是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者。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若干个。主体景物的地位在画面中也应优于其他景物,处于明显的地位。但并非是主体都必须安排在画面中央,那样反而呆板,也不符合美学要求。关于主体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人们常用的方法是把画面划成一个“井”字,把主体摆在井字任何一个十字交叉点上。这种处理主体的方法是值得参考的。具体摆放位置,我们也要因景而异,因情而异,既要注意美学规律,也要敢于突破创新。
风光摄影的陪体
陪体是指确定了主体之后的其他景物。 陪体在画面中属第二位的,但对画面中突出主体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主要起衬托主体、协助主体完成表达作者情感的任务;此外,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装饰美化画面,统一色调,表现气氛和表现深度空间,掩盖某些不足。因而,陪体的选择不应和主体同一颜色、同一影调、同一形状,而应有所区别。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风光摄影的景深
景物在感光材料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也就是说,我们拍摄一张风景照片时,从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远清晰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的范围。 大多数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范围越大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让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晰。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拍摄的距离。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拍摄的距离越近,景深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综上所述,在拍摄自然风光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摄较远距离的景物(大约两米以外)。以上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确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围。
风光摄影的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指远处物体细节模糊不清的一种现象。摄影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景物的光线需要穿透的空气层就越厚,远处的景物好象是沉浸在一片蒙蒙雾气之中,空气透视会让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但正是这种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视觉现象,给我们的照片提供了深度空间感,摄影家也正是利用了这种视觉现象,拍出了具有立体空间效果的风景。
在自然界中,除了拍摄距离的远近影响空气透视效果外,天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晴朗有风的天气下,空气透视度好,拍出的风景清晰度就高;有雾的天气空气透视度差,拍出的风景空间清晰度有限。因此,掌握了空气透视度与拍摄的基本关系后,我们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自由选择拍摄场景,即空气透视度好时,可以拍摄大场景及远景的照片;空气透视度差时,则拍些小景和近景的照片。
测光是曝光的基础
拍摄者将相机取景器对准景物完成构图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测光。
现代相机和专业测光表的设计原理是以18%的反光率为标准制定测量基础的,也就是标准灰色板的反光率。但在自然界的万千景物中,不同物质的颜色、感光和受光方向均不同,所以,当我们面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景物时,如何测量被摄物体的反光率数值,就成为正确曝光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景物和光线的不同照射方向,使用的测光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我们想知道被摄物的反光率数值时,应该使用反射式测光方法;如果我们想了解太阳光或者天空光的照射强度时,应该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法,都是曝光数值的相对依据,这个数值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正确的曝光数值应该是根据天气、季节、光照的面积以及测光的基准点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后得到的数据。
以反射式测光为例,测光点的范围有时是被摄体本身,有时则是头顶的天空。比如需要以天空光的亮度为测光点,这种方式大多用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一段时间大地上的景物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反射的光线强度不能被测光表准确把握,而天空部分则在太阳的照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反应光线的强度,这时,我们测量的方向应该是天空,而不是景物。 使用入射式测光还是反射式测光,在实际创作活动中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阴天时,天空的散射光线比较柔和,光照平均,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比较方便准确。如果光照比较强,无论是在逆光、顺光、侧光还是区域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采用反射式测光方法比较好,因为反射式测光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高光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光比反差数值,为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的曝光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曝光是风光摄影的关键
利用相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让一定数量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到感光材料上,这个过程就是曝光。
曝光数值的多少,决定拍摄画面的影像效果。曝光过度会使拍摄的影像色调偏淡,曝光不足会使影像的色调变暗。只有正确地曝光,景物的色彩才能被真实地还原,物体的层次和质感也才能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不但要学会测光的方式方法,还要了解掌握曝光的补偿与修正。
在拍摄高调、低调照片时,都需要对曝光数值进行修正。所谓高调照片就是调子明朗的照片,画面的大部分被浅白色调所占据,图像仅为中间色调组成的清淡影像。希望得到高调照片,一般要在测得的曝光数值基础上再加大一级曝光。所谓低调照片,是指画面的大部分为深色基调,仅有少量中间色调和强光部分。拍摄低调照片时,一般要比测得的曝光数值减少一级曝光。
这就是“白加黑减”的曝光原理在拍摄中的实际运用。除了画面的基调需要上述原理外,拍摄对象色彩的深浅同样也适用于这个原理。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准确曝光,曝光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欲表达的效果。下面的知识我们必须了解:在曝光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曝光欠半级或一级时,景物的高光部分的色彩更加饱满,反之,则高光部分的色彩就会淡化。
曝光的掌握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有些现成的规律也要熟记。例如:拍摄雪景要增加15级曝光;拍摄区域光照射的风景,按照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半级曝光;拍摄比较暗的景物,测光后增加一级曝光;拍摄逆光下的河流,对准河流中的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一级曝光;拍摄日出、日落的太阳时,如果将不刺眼的鸭蛋黄般的太阳放入画面,曝光数据是光圈F/16,速度1/15秒(100度的反转片);阴雨天拍摄风景,按入射式测光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拍摄,一般不需要增减曝光,景物的色彩还原真实且饱满,等等。
利用顺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由于顺光式被摄物体正面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投在背后,所以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正面往往比较明亮。画面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物体自身的明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
顺光拍摄的优点式画面中影调柔和,能较好地传达景物本身的色彩。
但在有些时候,利用顺光拍摄风景,如果前景部分处于阴影里,背景的景物比较明亮,则景物的空间立体效果会有所改变。另外,采用顺光拍摄时,尤其是低照光线的顺光很容易将拍摄者自身的身影留在画面中,这一点要注意避免。
利用侧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受到侧光照明的景物有明显的明暗对比。这种光线能很好地表现被拍摄景物的行政、立体感、质感,光影结构鲜明、强烈。
由于侧光照射,景物的背光面会留下影子的形态,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与景物本身会构成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
利用侧光进行拍摄也有不足之处,景物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存在较大的光比反差,这个差距往往会超过胶片所允许的宽容度范围,顾此失彼,景物中的层次、质感会有些损失。
侧光是拍摄风景时经常使用的光线之一。为了准确把握景物的光影效果,侧光拍摄的曝光计算非常重要。具体地讲,用点侧光测得的数据和曝光补偿都要考虑进去。一般的规律是:侧光拍摄时,应以景物的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半级曝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和相机的拍摄方向大致构成垂直关系的光线称为顶光。这种光线一般在中午前后出现。
顶光实际上也属于侧光的范畴,只是光的投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景物的上方会比较明亮,下部会留下浓重的阴影。
在风光摄影中,顶光是较难利用的光线。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选择适当的景物,利用顶光的照明特性,也能拍出理想的画面。 由于顶光是从上向下照射景物的,云层或自然景物本身的遮挡,会在地面上形成浓重的阴影,所以如何利用这些阴影也就成为拍摄的关键。地面上明与暗的存在,也正是反差的存在,明与暗的反差效果自然而然地给画面增加了层次,这就是利用顶光拍摄风景的价值所在。
利用逆光拍摄风景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相对并且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逆光照射下的景物边缘部分都被照明,由于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清晰的轮廓光的效果,它是表达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
逆光摄影可以很好的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同时能表达较强的空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的影调和层次非常丰富。逆光拍摄会造成前景的大面积阴影,它是构成画面暗调效果的重要因素,暗的背景又是藏拙的理想手段。
逆光拍摄也是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利用逆光时的光影效果外,有时我们也会将逆光的光源——太阳放入画面中,尤其在早晨或者傍晚,这时需要考虑光源的亮度,最佳拍摄时机是太阳并不明亮刺眼,色彩为鸭蛋**时,这时拍出的照片色调温暖,色彩饱和,景物的反差并不强烈。如果逆光拍摄风景时,恰巧赶上天边出现漂亮的彩霞,这样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我们要表现的是天空中的彩霞,所以天空的面积一定要占据画面构成的主要部分,其他景物都应顺从这一主题。
逆光拍摄的缺点与侧光拍摄的缺点大致相同,即画面中部分景物的细节层次受到损失。逆光拍摄时将太阳放入画面中,处理不好会出现“太阳光斑”,影像整个画面效果。编后记:
在这次与佳能公司合作举办的“拍摄世界的力量”佳能数码相机秋季体验活动重庆站的现场,我们有幸请到慕名已久的姜平老师给大家做关于使用数码相机进行风光摄影创作的讲座,姜老师深入浅出、实例丰富的讲座使到场的重庆摄友受益匪浅,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令大家感到意犹未尽。《塞罕坝——解读风光摄影》一书,是姜老师去年出版的一部作品,收录了姜老师在塞罕坝拍摄的上百幅优秀摄影作品,但它不单单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风光摄影作品集,更是一部实用性非常强的教科书,书中的许多论述和拍摄数据,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应广大摄友的要求,在活动结束后,姜老师进行了现场签名售书,但由于带来的书太少,许多朋友未能如愿,于是,经过征求姜老师意见,我们摘录了书中的部分章节在此发表,以飨影友。由于时间仓促,并非完全从书中采集,而是从姜老师摄影作品中随选。
摄影师姜平:解读风光摄影(三)
2006-12-27 10:38:27 姜平 《塞罕坝》
大师是如何拍风光的经姜平老师审阅许可,我们从他《塞罕坝》一书中精选了一些章节,所言都是风光摄影的真谛……
利用散射光拍摄风景
光的散射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地面景物之前遇到遮挡和干涉后产生的一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遇到较厚的云层时,由于云层物质的遮挡,阳光在云层中被反射、折射和吸收,最后透过云层的光已成为散射的光线。
散射光与风光摄影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创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看不见太阳的白天,这时的光线就是散射光。有人认为这种光线条件下无法派出视觉冲击力很强烈的。的确,在这种散射光下,自然景观的光感效果不是很强烈,风景摄影的视觉美感和色彩冲击力被淡化了。但恰是这种没有明显照射方向的散射光线,为我们拍摄柔和抒情基调的风光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由于散射光比较柔和,景物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几乎看不到阴影,被摄物体容易缺乏主体感,所以,摄影师对景物形态的选择就显得很关键。正如音乐中有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也有舒缓平和的小夜曲,散射光带给我们的是更加平和,更加真实的大自然。
利用区域光拍摄风景
区域光是指景物的某一区域被光线照亮。
这种光线也称舞台光,因为舞台上是某一只射灯只随主角而运动照射,故得此名。
在自然界中,特别是在多云的天气条件下,经常能遇到这种光线。由于云朵的阻挡,阳光不能普照大地,而被区域性地分割成一束束“舞台光”,并且随着云彩的不断运动,区域性的光线也会不断移动。
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般雷阵雨前的云层较厚,风力较大,阳光在地面投射出的区域光明暗反差很大,并且云块在风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比较快,这为我们拍摄到预想效果的提供了许多机会。但机会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拍摄的难度,首先是拍摄的速度要快,要在区域光照射到预想的位置上时按下快门,这个时间段也许就几秒钟;其次,准确把握曝光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测光的范围必须以高光部分(区域光照亮的位置)作为曝光依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
在风光摄影中,把握区域光的运动方向,预测画面中景物的明暗效果,守株待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弱光拍摄风景
弱光是指夜晚的星光、月光、淡弱的天空光灯光线。
弱光的光源是多样性的,且光线的照射强度很小,被摄景物的光比反差会比较小,色彩还原很差,景物的层次和质感都会因光线的微弱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风光摄影创作中,弱光常常被人们忽视。
早拍朝霞,晚拍日落,中午找个地方去休息,这是大多数风光摄影爱好者的创作规律。遵循着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摄影师起早贪黑地辛苦创作,虽然地方到过不少,但除了地域的差异外,创作手段和思维模式的单一,使拍摄的出现了许多雷同的相似。而利用夜晚拍摄风景,不但延伸了我们的创作时间,而且自然景物在夜晚的形、色、态与白天的巨大差异,为我们的创作拓展了全新的视角。用弱光作为主光源拍摄的风景有很强的神秘感,对意境的表现十分有利。
在风光摄影中,利用弱光作为主光源进行拍摄,其难点在于曝光时间的准确把握。经验不足者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掌握了夜与昼风光摄影的规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光摄影全天候。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
“如果把学习风光摄影比作跳高,至少有以下四个高度:
第一高度:技术的掌握
第二高度:技巧的运用
第三高度:摄影美的发现与创造
第四高度: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技术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摄影美的创造是目的,而独特风格的形成是摄影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更高层次的摄影美的追求。没有技术无所谓技巧,离开了技术、技巧,谈不上摄影创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就没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
文/常波 摄影/李恩中 常波 呼云
陕西延安甘泉县雨岔大峡谷,位于甘泉县城西北56公里的下寺湾镇雨岔沟。2005年时就发现峡谷8处,分别位于雨岔的桦树沟、南河牡丹沟、乃崖沟、龙巴沟、花豹岔……最近还发现心形峡谷、志丹县峡谷、安塞县峡谷等,形成了丹霞地貌峡谷群,峡谷形态和美国羚羊谷类似,很美。像桦树沟峡谷约长800米,龙八沟峡谷约长3000米,蛇活沟峡谷最宽处十几个人可以并排行走,窄的地方则要一个人挤着才能过去。
初步认定,雨岔大峡谷形成于约亿万年前陕北发生的一次强烈地震,大山分开一条条裂缝,有宽有窄,高原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地表被切割和冲刷,慢慢形成这样由风、水和时间雕琢而成的奇特峡谷地貌。峡壁凹凸有致,线条优美流畅,穿行在狭窄的沟壑中,岩壁上被水和风冲蚀出的一条条清晰顺滑的波浪条纹,似行云流水般从你身边流过;阳光透过狭窄的裂隙,在岩壁上折射出迷人的色彩,从明亮的橙色到绚丽的红色,既奇幻斑斓又华贵优雅,仿佛是上帝抚摸后留下光和影。随着阳光、时间、角度的变化,红色砂岩也呈现出色调的多样变化。斑斓的岩石,刚与柔的奇妙结合,坚硬粗糙的岩石竟然能够演绎出有质感的万般柔情……进入峡谷的你犹如进入迷宫一样,领略到自然界的神奇,令你震撼、迷恋、浮想联翩。专家称之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属于陕北独一无二的地质美景。
我的总结,摄友前去拍摄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峡谷现在基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自2017年4月,甘泉县政府对峡谷实施暂时性封闭,开始进行地质考察等相关工作。
原文刊载于2017年第7期《中国摄影家》杂志,原文标题《甘泉雨岔大峡谷》,文/常波 摄影/李恩中 常波 呼云。
编辑 郑家伦
拍风景三要素
你知道拍风景三要素是什么吗?拍摄重点则在于充分表现环境特色,往往以开阔的视角、大气的构图来实现。搭配的道具等元素相结合,实现情景交融的画面。下面和我看看拍风景三要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拍风景三要素1
1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
摄距的不同带来画面景别的不同变化,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①远景 有一个远的山水背景,人物很小,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远景以表现风光和场景的气势为主,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细节。
远景表现场面气势
②全景 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以人为主的全景画面能看到人物全身,并带有一定的环境。全景擅长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相对来说,全景比远景有更明显的主体。远景与全景要求景深较大。
全景展示主体全貌及环境特点
③中景 取人物的半身或大半身,面部表情比较清晰。用以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偏重于动作姿势和人物的情感交流,中景以情节取胜。 中景展示情节交流
④近景 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和精神面貌,人物以胸部以上为主。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作细腻刻画,在表现动作姿态的同时,更偏重于表现内心情感与脸部表情。
表现中景与近景时,背景可略虚。
⑤特写 以表现人物的脸部及其他局部为主,或对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集中突出的再现,比近景刻画更细腻,展现细部结构更突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脸部以抓表情为主,表达内心活动和情感流露;手、足的动作姿势,均在于传神。特写画面以小见大,意境深邃。
大特写强调突出平时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局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以上景别,可用同一焦距镜头选择不同距离摄取,在同一个拍摄距离上,利用不同焦距的镜头,也可获得相似的效果。但画面中前后景物的透视变化,与移动拍摄距离时的景物透视变化不一样,带有各焦距段镜头的透视表现特点。
特写强调视觉冲击力
2.不同的方向与画面效果
①正面方向 表现主体正面形象,表现对称美。产生平稳、庄重、威严、静穆之感,人物显得亲切。但正面拍摄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同时也显得平静和呆板。
②斜侧方向 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突出主体。不同的斜侧方向有不同的效果,两个人物在一起时,往往前侧方向的人物成为画面的主体,后侧方向的人物成为陪体。
③正侧方向 展现物体的'侧面特征,使物体带有明显的指向性。表现人物侧面轮廓线或剪影。正侧面拍摄相向的人物,可表现两者之间的等同关系,显示两者的联系。拍摄侧面人物以表现动作趋向为主。
追随法拍摄,选择这一角度为佳。
正侧方向追随拍摄运动物体
正侧方向一般不宜拍摄建筑物,这一角度会削弱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④背面方向 表现物体的背面特征与形象。如人物的背面头饰、发辫、服饰等。拍摄背影,着重抓取人的身姿,借此刻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助读者产生联想和感受。
3.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
高底不同的相机位置,会产生俯仰不同的视角,从这一点出发,相机有三个拍摄视角。
①平拍 也称平视拍摄。照相机与被摄体等高,呈水平角度拍摄。平视拍摄的画面效果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感觉亲近,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易流于一般化,缺乏新意。
平视能保持被摄物体原有的透视效果,不会发生变形。平视亦适宜突出和表现前景物体,有助于挡去背景中部分景物,使主体突出。
平视感觉亲近
②仰拍 也称仰视拍摄。照相机高度低于被摄体,机头向上拍摄。拍摄高大的物体,多采用仰拍。
仰拍人物,显得高大、伟岸,有气魄。照相机处于人物膝盖高度拍摄,可使人物变得修长。
仰拍引起透视变化,高大的建筑物,线条向顶端汇聚,处理不当,会产生倒下去的错觉。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但要防止过仰而变形。
全仰视,给人以新鲜、奇特感。
仰视显得身材修长,并给人崇高、伟岸的视觉感受
③俯拍 也称俯视拍摄。相机高度高于被摄物,向下俯视进行拍摄。采用俯视角度,能使前后景在画面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有助于表现大场面,展示被摄对象的数量,能体现丰富的景物层次和深远空间。
全俯视为特殊的拍摄角度,用于拍摄仰脸观望人物的脸部表情。全新的角度,给人以奇特的视觉效果。
拍风景三要素2对于风光摄影,也就是需要我们拿着相机来到户外进行拍摄,主题可以是自然风光,也可以是城市建筑。风光摄影使用卡片相机有一个核心的优势,就是相机本身十分轻便,就像是携带手机一样,但是画质、色彩和虚化效果却更出色。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自然风光,由于夜景会单独介绍,所以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白天拍摄。自然风光的拍摄主要注意三大要素,一个是取景构图,一个是拍摄角度,还有一个是参数设置。
取景构图这个网上有铺天盖地的介绍,我们这里也就不单独再说一遍了,常见的构图比如中心点构图、对称式构图、黄金比例构图、井字构图、引导线构图等等。这些具体场景具体分析,但是要求大家能够认识这些构图并且使用的时候可以想起来。
不要总是平视角度(佳能G7X2拍摄)
拍摄角度,分为仰拍、俯拍和平视三种。我们最常拍摄的就是平视角度,但是这个角度往往只能够拍摄比较平庸的照片。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可以多尝试仰拍和俯拍两种拍摄角度。仰拍可以拍摄花朵、建筑、一些纪念品等等,可以让拍摄的物体显得更加高大、伟岸。俯拍一般是在高层建筑上往下拍,当然经济实力好的可以在直升机、热气球上俯拍。俯拍主要是拍摄大场景,或者某个区域的特写,这样可以让风景显现出更多的层次。俯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画面中元素的搭配是否美观。
大场景可以用F8-F11光圈(佳能G7X2拍摄)
最后是相机参数设置。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建议大家使用相机的AV档,因为光线变化快,AV档只需要控制光圈和ISO即可,快门由相机来判断。如果是特写,可以使用F4或者更大的光圈;如果是拍摄大场景,可以使用F8-F11的光圈数值。ISO的部分在保证拍摄稳定的同时,尽量使用更小的ISO数值,保证画面干净无噪点。
风光摄影技巧如下:
1、选择正确的时间:在风光摄影中,时间是关键。通常来说,黄金时间(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可以创造出最美的光影效果,有利于拍摄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
2、使用过滤器:使用滤镜(如ND、GND、极光镜、紫外线镜等)可以提高拍摄的色彩饱和度,减少反光或去除反光等问题,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和独特的风景作品。
3、选择合适的景点:选择适合拍摄的景点也很重要,有些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景点(如沙漠、高山等)以及水上景观(如瀑布、海岸线等)都是非常适合风光摄影的。
4、采用角度和虚化技术:使用不同的角度和虚化手法来拍摄同一个景点,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感觉和效果。例如,在风景拍摄中,可以使用大光圈模式和浅景深模式进行拍摄,营造出虚化和柔和的效果。
5、注意取景:拍摄时要注意景深、光圈等参数的选择,合理布局画面,突出主题,强化视觉效果。
风光摄影是一种通过摄影的手段记录和展示大自然或人类环境景观的艺术形式。拍摄的对象涉及到大自然景观、人类建筑、人造设施等各个领域,包括山水风光、草原田野、城市夜景、建筑历史遗迹等等。而这些景观所包含的光线、形态、颜色等元素,组成了各具特色和个性的风光摄影作品。
风光摄影的灵感来源
1、自然:自然是风光摄影最主要的灵感来源。摄影师们可以在旅行、徒步、探险、徘徊等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好来得到灵感。自然景色随季节、天气、气候、阳光等时刻不断变化,带来的印象和感受让人心驰神往。
2、艺术:风光摄影也可以从其他艺术形式中获得灵感,如绘画、音乐、诗歌、文学、**等。通过欣赏和学习其他艺术家创造的视觉和感性效果,摄影师可以得到创新的启示,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摄影中。
3、他人的作品:观看和学习他人的风光摄影作品可以使自己获得启示和想法。这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书籍、杂志、网站以及欣赏他人的作品集、展览等方式来实现。
4、个人经历和情感:个人的经历和情感经历也是风光摄影的重要灵感来源。摄影师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职业、宗教信仰、性格、回忆等方面,来探索和表达自己所经历过的情感,从而创造新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