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结尾音乐是啥名字

梨园春结尾音乐是啥名字,第1张

梨园春先后使用过三个片尾曲:最初是一段由曲牌《鸟入林》改编而来的板胡曲;二是小香玉演唱的戏歌《擂响中国》;三是现正使用的一段不知名称的曲子。这仨我真的没分出是哪个,你自己找找吧。。。

梨园春先后使用片尾曲:小香玉演唱的戏歌《擂响中国》。

擂响中国

歌手:小香玉

专辑:《梨园-春》

发行时间:2012-06

试听地址:http://vku6com/show/EVfSBracdiTyLFlOhtml

歌词:

网络尚未发布完整歌词。

倪宝铎当年退出《梨园春》栏目,更多的还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已到退休的年纪,又因为节目也需要为将来的发展做考虑,更新换代在所难免。

《梨园春》这档节目,从94年开播到现今,已有25年的历史,但它依旧受人喜爱,可见这档节目真的做的很好。不过,一档节目的精彩和它长远的发展,远不是靠一两个主持人永远的主持,纵使再精彩,也需要新鲜的“血液”,像《快乐大本营》这些年也在逐渐培养新人。

而《梨园春》早在倪宝铎和庞晓戈转向幕后时,就已经在培养新人,当时的范军和小香玉就是接替他们的主持新人。节目主持的新旧更替,在任何一个节目都是如此。

扩展资料:

像当年的赵忠祥、邢质斌等等优秀的主持人,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淡出荧屏转向幕后,而倪宝铎也不例外。

距离倪宝铎退出《梨园春》主持8年来,范军和小香玉的搭档主持也许没有倪宝铎他们更出色,但也还是不错的。如今,《梨园春》节目又有了新的主持人关枫、朱冰和程成等人。这些主持人又较为年轻的一代吧。

1976年小香玉考入郑州市戏曲学校。

1980年小香玉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豫剧团,主演《木兰从军》。

1982年小香玉获河南省青年戏曲演员一等奖。

1985年小香玉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

1987年小香玉毕业任河南省豫剧团一团团长。

1988年小香玉获全国豫剧大赛“香玉杯艺术奖”第一名,并获全国豫剧电视大奖赛青年组最佳演员奖第一名。1988年参加央视元旦、春节、元宵晚会,在亚运会艺术节“中国戏曲名家演唱会”上演出。

1989年小香玉调山西省太原市豫剧团担任主演、名誉团长。曾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以主演“常派”专场,博得港澳人士青睐。并应邀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同年获得太原市第二届“希望杯”青年演员大赛“金杯奖”第一名。

1990年春晚小香玉与郑岩、雷英、李玲玉、吴琼同台演出戏曲小品《拷红》。

1992年小香玉荣获全国戏曲梅花奖榜首。

1993年小香玉被评为首届“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由小香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常香玉》荣获“五一工程”大奖。同年,获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5年小香玉自筹资金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专门招收孤儿和“山里娃”的“山西省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并出任校长。在教学实践中创作排练的《辣椒情》、《俺请老师吃年饭》、《大喜临门》、《从军报国歌》、《欢庆锣鼓》等二十多出豫剧音乐小型节目,不仅多次公开演出,而且入选了中央电视台的各种联欢晚会。

1998年小香玉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2月15日,小香玉参加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

2000年小香玉获全国“希望工程贡献奖”,同年在国际奖中荣获第二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2001年1月23日,小香玉参加春节戏曲晚会。

2005年3月6日,小香玉参加河南郑州市豫剧院优秀剧目晋京展演活动。

2006年中国文化澳洲行的主要活动之一,《梨园飞歌》大型戏曲晚会,经历一年多地排练,终于登上了悉尼歌剧院的音乐殿堂,小香玉表演的豫剧《花木兰》选段震撼了全场观众,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在巴西以及委内瑞拉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同年9月17日,小香玉参加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梨园飞歌》;12月18日,参加河南艺术家迎新春赴京慰问活动。

2007年2月14日,小香玉参加安徽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同年4月6日,参加央视《戏苑百家》举行“走进厦门大学”大型演唱会 ;7月7日,参加纪念国务院授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称号三周年——“戏比天大”专场演出。

2013年:小香玉推出了自己首张豫剧专辑 《相知香玉》。

哈喽大家好。倪宝铎算是《梨园春》栏目的元老级主持人了,自从《梨园春》开播以来,他就一直在这个栏目主持直到退休。当年的《梨园春》节目中,他和庞晓戈的搭档那是何等的默契,那“一老一少,一动一静”配合的简直就是“黄金搭档”。

倪宝铎当初为什么离开《梨园春》?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

倪宝铎多次在全国、晋冀鲁豫四省及河南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是栏目德高望重,享有“中原笑星”的美誉,最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之一。

倪宝铎在《梨园春》十几年的主持,大家对他的印象可是非常深刻,当年倪宝铎在这个节目主持得如此出色,对于倪宝铎离开这个节目,观众们可是非常的怀念。 至于网友好奇的倪宝铎为什么退出梨园春原因,可能是倪老师年龄大了,现场反应慢了,口误还多。

在2011年,主持了《梨园春》十几年的倪宝铎正式退居幕后,此时的他已有54岁的年纪,这样的年纪从台前转向幕后,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一档节目的精彩和它长远的发展,远不是靠一两个主持人永远的主持,纵使再精彩,也需要新鲜的“血液”,像《快乐大本营》这些年也在逐渐培养新人。

而《梨园春》早在倪宝铎和庞晓戈转向幕后时,就已经在培养新人,当时的范军和小香玉就是接替他们的主持新人。节目主持的新旧更替,在任何一个节目都是如此。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世人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经历、立场是影响我们对某件事看法的最主要因素,经历决定一个人看待事情的习惯和角度、立场则“ 左右 ”个人理解方向,两者合一,就有了人和人之间的“思想差异”。

长辈不能理解晚辈“寻求自由和贪慕世俗”的做法;晚辈无法苟同长辈“安于一处、稳定无趣”的想法,谁也劝服不了谁,代沟和分歧便从此出现。

不只引发一次次争吵、议论,而且给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亦造成无可弥补的“漏洞”,一如小香玉和她的奶奶常香玉。

小香玉本名叫陈百玲,出生于1965年的河南郑州,她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从事豫剧的梨园世家,故而陈百玲从小深受艺术熏陶,莫名其妙即爱上了这个行业。

小时候的她,非常淘气、骄纵, 是别人眼中的“小公主” 。她的继奶奶乃当时名响华夏的豫剧大家常香玉。

所以身边人看待小百玲,总会不自觉带上“常香玉孙女”的“滤镜”,潜意识认为陈百玲的骨子中有着源自戏曲大家的“傲气”,习惯性“捧着”她,由此导致陈百玲愈加娇气。

不仅老师喜欢叫她“骄娇二气”, 同学们同样“拿”陈百玲没有办法。

在陈百玲上学期间,有一次她和舍友们约定,一人承包一天清洗大家袜子的工作。待到轮至陈百玲,她却仗着自己年纪最小,耍赖不肯兑现承诺,令舍友们甚是头疼。

偶尔,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陈百玲非要“负责”饺子馅。可她调制的饺子馅味道实在太难吃,别人纷纷“抱怨”她为什么不多加一点儿盐。

陈百玲一脸“理所当然”的模样反驳道: “我奶奶说了,戏剧演员吃淡一点儿,对嗓子有好处。” 大家瞬间“哑口无言”。

6岁那年,陈百玲和父母一起住入豫剧团家属院;10岁时,一贯极有主张的小丫头瞒着家人们悄悄报考了河南省艺术学校。

家人们得知此事,无比震怒。 父母喝令她“放弃”, 奶奶常香玉同样不赞同陈百玲走长辈的“老路”,说他们这些搞艺术的,已经被“整”怕了,还不如好好学习,掌握一门“技术”,日后当个医生。

陈百玲不听,次年又偷偷报考艺术学校。这一次,长辈们似乎感受到了陈百玲对豫剧学习的坚决,未再阻拦。

1980年,15岁的陈百玲学成毕业,进入郑州豫剧团成为一名豫剧演员。2年后, 她因《木兰从军》一剧成名, 获得了河南省青年戏剧演员一等奖。

后来的陈百玲回忆当初,笑着表示: “我觉得花木兰能红,一来是角色形象好,二来和我奶奶有关,浸入了我奶奶的心血……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奶奶唱得“谁说女子不如男”,它在我眼里,是唱得最好的一段。”

大抵正因此事,令常香玉看到了继孙女的“天赋”和“潜能”, 她提出让陈百玲改名“小香玉”, 继承她“衣钵”的建议。

但陈百玲非常费解: “我明明是以陈百玲的名字被大家知道,为什么又要改个没姓的小香玉?”

年轻气盛的小姑娘十分抗拒“待在”长辈的“树荫”下,受他们的“照拂”,她渴望自己“拼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但郑州市委相当重视此事,亲自出面劝说陈百玲,让她为常派唱腔的未来和传承想一想,别令这个经典的豫剧流派从此“消失”。

陈百玲抵不住大家的劝说和期待, 最后还是接受了“小香玉”之名 ,正式拜在奶奶常香玉的门下,成为她的亲传弟子。

彼时的她并不知道,从妥协“艺名”开始,奶奶常香玉将变成占据她大半辈子、“不可逾越”的“高山”,使她原本“自由自在”的人生受到了“束缚”和“争议”。

拜师后,出现在小香玉和常香玉之间的第一个“矛盾分歧”是常香玉想要让小香玉来自己的家中居住,她好就近教授、培养小香玉。

可一向“自由惯了”的小香玉根本“待不住”,她时常趁着夜色爬墙“逃跑”,令常香玉无比苦恼。

许久以后的小香玉再说起当初,同样忍不住为那时的自己摇头叹息,她说: “幸而奶奶对我的天赋和能力非常认可,也特别重视我的作品。每次我演出,她都会指出其中若干毛病和问题……她不喜欢当面夸奖我,她怕我的‘尾巴’会‘翘’起来,时不时就问我有没有‘压住尾巴’呀。”

在大师的“调教”下, 小香玉的唱功果然慢慢提高, 呈现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与此同时,她的名声亦渐渐响彻华夏,事业愈加红火。

1987年,小香玉成为省豫剧团1团团长;

1988年,她获得全国性豫剧比赛第一名;同年,小香玉参加了春节、元旦和元宵央视晚会,并在亚运会艺术节表演;

1989年,小香玉以“常派”传人的身份率团到香港举办戏曲展览,获得港澳人士青睐;

1990年,她三度登春晚,表演戏剧小品;

1992年,小香玉荣获中国戏曲奖梅花奖的第一名;

1993年,她出演的以奶奶常香玉为原型的同名电视剧获“五一工程”奖项;同年,小香玉又一次“摘取”梅花奖。

豫剧带给小香玉的, 不单单是名声和荣誉,也有“眼界”与“思考” 。随着她的年纪增长,埋藏在小香玉心头的那股“叛逆”也开始“冒头”。

1995年,小香玉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几十万存款,创办了中国首座艺术希望小学。第一批招收的学生皆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读不起书,学不起艺术,所以小香玉给予他们全额免学费的待遇。

这项工作说出来容易,实施起来却无比艰辛。 小香玉亦曾想过“放弃” ,但家人的支持、对豫剧未来的希冀,到底让她咬牙坚持住了。

奶奶常香玉非常支持小香玉“办学校”的做法,不顾抱病身体,亲自跑到陕西帮助小香玉,替她争取到一个又一个相关部门的援助。然而,小香玉还是“辜负”了奶奶的厚望。

2004年,学校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小香玉开始思考,学校究竟有没有继续办下去的必要?又或者,她可以创办一个艺术团,专门进行舞台演出,呈现观众们喜欢看的作品?

时代的发展, 令戏剧这个古老行业遭到了“打击”, 也让小香玉陷入迷茫。

理智告诉她,坚守豫剧行业是没有前途的,迟早会被“ 社会 ”淘汰; 情感 却“拉扯”着她,使她无法果断做出抉择。

最终,“臣服”在“现实物质”中的小香玉决定放弃豫剧。她说: “我不学了,不演了,也不干了。”

她的选择果然令常香玉无比失望,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叫来律师,要给小香玉“留”下一份特别的“遗嘱”。

豫剧是常香玉一生坚持的事业,她把对豫剧未来的希冀全部寄托在小香玉的身上,但10年只演几出戏的小香玉明显违背了老人对豫剧的追求。

心怀旧情的老人没有直接“审判”小香玉, 她打算再给小香玉一个“机会” ,用自己的死来“唤醒”小香玉对豫剧的热爱。

其实,从此事中又一次能深刻感受到属于老少两代人的“代沟”:

长辈对艺术和戏剧的坚持和热爱,不愿用任何“世俗”去“破坏”它的“纯净”,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戏剧大于天”是老艺术家一生奉行的理念,值得每个人尊敬和钦佩。

年轻人的考量则更多以“未来”与“前途”为基础, 今非昔比,当今 社会 再不是往日那个“车马很慢,能够一爱一生”的环境,。

“快餐式”的喜好注定“凋零”无数旧式传统、眼花缭乱的人间亦给予了人们“无数选择”,淘汰成了必然,如何在可能淘汰的道路上“求”一条“生路”,也变成年轻人不断思考的难题。

我们没有资格评判老人是不是太过古板、不知变通;也没有立场指责小香玉把豫剧变成“赚钱的手段”。他们的选择和坚持,从某一方面来说,皆不存在“错误”。

常香玉生活的年代决定了她的眼界不如小香玉的辽阔,可那并非人们指责她“老传统”的理由; 小香玉不是咎由自取、也不是自作自受 ,她只是站在她的角度和时代中,选择了一个更适合戏剧发展的方向罢了。

墨守成规和打破常规在各自立场来说,都是正确的:前者保留了艺术传统的精髓及精神;后者为它们“挣扎”出了一条更符合时代背景的道路,让它们得以获得年轻人的喜爱,继续流传下去。

文/李清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198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