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炫东北人里小男孩唱啥歌

昨天最炫东北人里小男孩唱啥歌,第1张

最幸福的时间 - 品冠

词:品冠

曲:品冠

当你来到的那一天

说不出莫名的感觉

你的笑轻轻柔柔又甜甜

融化我的世界

每当抱着你的瞬间

忍不住亲吻你的脸

你那温柔会说话的双眼

照亮我的一切

你的快乐悲伤我了解

陪你笑陪你哭一遍又一遍

我会用心建构你想要的世界

幸福在蔓延

静静抱着你在身边

是我最幸福的时间

生命因为你变得更完整

谢谢你的出现

每当看你快闭上眼

紧紧拥抱你到入眠

我的肩膀不分白天黑夜

想让你更安全

有一天你的他将出现

要更珍惜陪你走的每一天

我会用心建构你想要的世界

幸福在蔓延

静静抱着你在身边

是我最幸福的时间

生命因为你变得更完整

谢谢你的出现

世界再变 对你的呵护不会变

我爱你到永远

收起

文|爸妈盒子

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不少宝妈宝爸平时都会刷刷萌娃 育儿 小视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小细节——那些东北萌娃,总是特别能说会道。

虽说也有不少南方孩子也口齿伶俐,但总体来说,东北萌娃的语言天赋更深入人心,同龄的孩子中,东北娃说起话来语速更快,逻辑性也更强。

网友开玩笑说这真是刻进dna里的天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如何培养一个能说会道、口齿伶俐的孩子?

一提到东北人,人们总是联想到热情开朗、自信豪迈和能说会道,打开各类手机小视频,里面“叭叭”说话的很多都是东北人,从老人到小孩皆是如此。

东北孩子看似都有“语言天赋”,其实跟东北家庭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家庭教育更早进入新阶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地区都是经济更发达,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更好的,在这种环境下,东北地区比南方更早进入新的家庭模式,接受新式的家庭教育观念。

很多东北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现代提倡亲子之间平等对话的家庭教育观念更早被接受。

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东北孩子跟父母一起拌嘴说笑,有时候在很多家长眼里甚至会觉得孩子有些“不知轻重”,但是孩子的父母却并不觉得冒犯,反而很鼓励孩子去说,如果谁家孩子特别能说会道,父母会感到特别骄傲。

2019年有一个这样的小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里东北父母亲吵架,两人很不高兴地出门了,三四岁的女儿自己在客厅里玩,看到这一幕非常愤怒,等父母回来后大声训斥:

“为啥你俩吵架就说一个人的错呢?你俩……你第一个走的,我妈第二个走的,说走就走,我还在客厅玩呢!没看见你姑娘在客厅玩呢嘛?大半夜的,干啥去啊?”

而爸爸在边上一个劲跟女儿道歉:“爸爸知道错了。”

当时这个视频因为小姑娘一口 搞笑 的东北腔和豪迈的气势走红了,但这也让不少做父母的感到吃惊,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不仅能在父母吵架的时候勇敢站出来批评他们的错误,还能逻辑如此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场景过去在很多南方家庭里都是很少见的。

大多数家庭里,孩子总是会被教育 “父母的事小孩别插嘴” ,更别提父母跟孩子道歉了,这种传统观念在多孩家庭中更普遍,相对来说,在南方家庭里也更明显。

语言环境更良好

①方言本身易学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加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 ,一个地方的湿度会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影响 ,在北美、亚马逊和中国以南的地区,语言发音更复杂,音调也更多。

加上这些温暖湿润的地区大多有茂密的树林和高山丘陵,有时候相邻的两个村口音都会有所不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语言交流就没有那么便捷,即使放到现代来看,同样是几个小时的车程,广西桂柳话、广东粤语、和贵州复杂的各种方言就互相难以交流,而占地广阔的东北三省之间仅仅只是口音略有不同,使用方言交流基本无障碍。

可见,如果一个地方水土丰饶,气候宜人,很有可能他们也不会没有必要去跟外界频繁联系,渐渐地,语言复杂化、多样化就会带来语言难学的问题。

普通话源于北方方言,能超越保留更多汉语古音的粤语,成为官方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语言音调少,发音简单,孩子也更容易学会。

②听得越多,说得越早

在 科技 还没有这么发达的年代,人们在寒冬里唯一的乐趣就是聚在一起喝酒驱寒,瞎唠嗑是最有意思的打发时间的方式,这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即便是现在人人都有手机,互联网非常发达,人们只要聚在一起就爱唠嗑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一次讲座上表示,孩子在1-3岁的婴幼儿阶段,听得越多,说话也就会越早。

李玫瑾提到,保 姆带大的孩子跟妈妈、姥姥奶奶带大的孩子,长大后语言能力是不一样的。

因为孩子的亲妈、姥姥和奶奶带孩子时,即便孩子不会说话,她们也会对孩子充满爱意,喜欢对着宝宝说话,虽然宝宝还不会说,但是一直处于接受语言的状态,他们会更早学会说话,也更开朗,更愿意开口。

而保姆带大的孩子就不一样,保姆对孩子没有亲生父母那样的喜爱,对他们来说照顾宝宝是工作、是责任,更多情况下她们管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问题,即使出门遛娃,他们也会和其他大人聊天,而不是对着宝宝说话。

交流得少的孩子,主动说话的时间会更晚,对说话这件事也会更被动。

从这个简单的道理上就能看出,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的父母如果每天都经常在孩子面前聊天,或者跟孩子说话,那么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来说是非常良好的启蒙。

东北人喜欢瞎唠嗑、拌嘴的习惯已经深刻融入家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语言接受和表达能力更强。

近些年我们经常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表示自己“社恐”,不敢社交,不愿社交的问题也正在低龄化发展。不少家长都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 我家孩子总是很怕生,遇到熟人从来不敢主动打招呼,这可怎么办?

作为家长,估计谁也不希望自己家孩子陷入这样的困境,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成了当务之急。

如果孩子还比较小,那么家长可以参考前文里提到的李玫瑾教授的方式,在孩子牙牙学语时要主动跟孩子交流,尽管孩子听不懂,甚至无法做出反应,父母也要坚信这样的交流并不是无效的,甚至是影响深远的。

不敢主动说话,不敢社交,孩子就会严重缺少说话的机会和动力,即便心理活动再丰富,他们也没有能力和意愿去按照逻辑好好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孩子表达,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孩子的思维速度比成年人慢,语言和逻辑思维也没有那么发达,家长在倾听他们说话时, 千万不能带有“想当然”的习惯,更不能频繁打断孩子的表达。

这对孩子的性格有极大的影响,而性格又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当代青少年越发社恐,跟他们的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住在高高的独套公寓里,要么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交流,要么过于宠爱,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把孩子当成宝。

这就容易导致孩子陷入两种情况: 过于自卑,和过于自我中心。

过于自卑的孩子,容易把事情都归因到自己身上,性格情绪化、敏感化。

大人可能只是因为工作在烦恼,孩子却会以为是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同龄人一起交流,冷场了他们会觉得是自己不够有趣;他们不敢主动跟大人,担心自己会惹别人不高兴,同时又觉得自己很没礼貌……

孩子长时间陷在自我怀疑和自责中,必然会缺乏勇敢,不敢主动交流。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更具备耐心,积极鼓励孩子去表达, 减少评价性的词汇 ,当孩子不敢打招呼时,不要立刻贴上“胆小”“没礼貌”的标签。

过于自我中心的孩子更是如此。不少家长有个误区,觉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一定就是变得自大骄傲,其实自我中心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容易把自己看得过分重要,只会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当别人没有热情回应他们时,他们会觉得对方一定是嫌弃、厌恶自己,完全不会思考别人是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情不好,当其他小朋友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时,他们又觉得背后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如果上一次没能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下一次见到同一个人时,他们很可能会觉得“他一定不喜欢我了,我要躲开”……

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社交上不断退缩,想说的话说不出口,势必会带来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下降。

我妈妈是四川人,吵架很厉害,为何到了东北后就不敢吵架了?

不得不承认东北的社会氛围是最好的,很少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这主要归结于东北人的心胸豁达 。我很少看到有东北人为了赡养老人、争夺财产,父母子女对簿公堂 ,也很少看到有东北人为了鸡鸭鹅狗、田间地头邻里乡亲大打出手。在东北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好男不和女斗,东北是全国家暴最少的,有也是女人打男人,这也体现了一个东北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宽宏与大量 。你妈妈再怎么能吵架,再怎么泼妇烂帐,那得有人和她吵,那得有人和她打,否则她自己站在大街骂街,也是索然无味。

1语言障碍问题。有的四川女子用四川话吵架吵得得心应手、气壮山河、“飞流直下三千尺”,如果换作普通话,就黯然失色,失去了气势。好些四川话中的词汇派不上用场。比如“宝器”、“方脑壳”、“瓜娃子”、“国宝”,气势汹汹地说出来,对方却是一脸懵逼,“咦,她说我宝器?这句话是不是在夸我哦?”这样,吵架就失去了杀伤力。张爱玲用中文写作妙笔生花,移居美国时用英文写作却始终火不起来,就是同样的道理。

2、远嫁东北是孤军深入,在对方根据地上,势单力薄,援军少,不宜短兵相接。嫁到东北后,见识了因为吵架引起的严重后果,自然而然就老实了。在南方,吵架就是冲突的全部,在东北,吵架只是序曲,双方不收敛一点,后果是完全不可控的,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最后发展到打生打死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东北人吵架的少,不是嘴笨,而是代价太大,只要不伤及面子,骂两句发泄发泄就都撤了。 

3、有时候温柔比牙尖嘴利更有力量。四川女性白皙娇美,说话带几分娇慵,若是言语温柔、以理服人,反而让对方谦让几分 。在老公面前 ,温言软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作小鸟依人状,反而能使老公俯首称臣。

以上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仅供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你们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评论在文章的下方 。

东北话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经典影视、小品数不胜数,东北二人转家喻户晓自成一派……其实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只有不懂哪有可怕之说呢?假若你认为东北话可怕,那么日本话“八格牙路”你听了感觉如何呢?!

我是一个四川的妹子,大学在东北长春。刚到学校的时候,同寝室的姐妹们形容我:“软萌、温柔、说话怕吓着猫”。

大学四年之后,我变成了大家眼里的女汉子!说话一嘴东北口音,我毕业后去工作,别人都会问我:东北来的吧?最要命的是回老家后,我明明说的是家乡话啊,可是我家里人都十分嫌弃我,他们说我的口音是: 东北川普 。

我说说这几年,我是怎么被改造的吧!

上大学之前,我没离开过四川老家。高考本来想考成都,谁想到阴差阳错地考到了东北长春,一所师范大学。我觉得自己普通话特别好,以前在老家,老师也是这么夸我的。

来到东北后,见到寝室的姐妹,大家互相自我介绍,有3个姑娘是吉林省的,还有2个姑娘是山东的,我是四川人,算是南方人了。她们都说我:太温柔了!四川话听不懂。

我努力暗中学习她们的语言。有一次军训午休,我们6个同寝室的姐妹一起去食堂吃饭,那天食堂有青椒肉段,吉林的一个**妹非常喜欢这道菜。

她乐呵地跟我说:“这菜不错哈!”

我说:“就是肉少点儿,青椒和洋葱太多了!”

她装作一脸严肃地跟我说:“哎妈呀!你还要啥自行车!”

我当时,真的蒙了!

第一理解是:她想要个自行车?出去买吃的?还是让我骑自行车?

第二理解是:“自行车”难道是一种食物?

“什……什么……自行车?”我实在不明白,问她。

“这个梗儿你不知道啊!没看过春晚,赵本山啊?”她一脸疑惑地看我,像看外星人。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句话出自赵本山在春晚上的小品,“要啥自行车”的意思是:已经很好了,应该满足了,你还要求什么呀?

她告诉我,春晚的时候,他们只看赵本山,每年赵本山的小品演完,他们就有了更多互相打趣的口头语,比如说:

这些,都是我慢慢学会的,甚至还拿小本本记下来,要不然,真的没办法跟她们交流!

在东北待了半学期,我觉得他们说的话我大致能听懂了,我就开始了学以致用。

有一次,同寝室的女孩们带我一起参加他们的社团活动,社团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东北的学生,大家在一起聊得特别开心,我感觉自己插不上话,只能在一边装“蒙娜丽莎”,一直傻笑。

突然,他们的社团组长问我:“同学,你是哪儿的人啊?”

我故意大声说:“东北人啊!”

“哈哈,一听就不是!南方来的吧!”我一句话就暴露了。

“但是我会说东北话!”我还不信邪,想表现一下,“你瞅你长得真得瑟!”

我说完,还觉得自己学会了东北话,正得意。看到大家都面面相觑,突然都开始大笑。

“哈哈哈,你是想说,长得真磕碜吧?” 我同寝室的姑娘已经笑疯了!

后来我才知道,“磕碜”才是“丑”的意思;“得瑟”是说人“很能闹,很能装”。我把这两个词,弄混了,笔记算是白记了。

可能是我身边的同学中,东北人太多了,所以我无形中就慢慢学会了,而且东北话太有感染力了,东北人也太会 搞笑 了,语言天赋真强啊!感觉他们一张嘴,就说笑话;两个人一对话,就是演小品。

在这个环境中,我也慢慢变成了一个“东北通”。东北话也说得特别溜了!“刺挠”、“磨叽”、“秃鲁反涨”等这些东北话十级的,我也都能用得特别熟练。

尴尬的事情是,我大学毕业之后去南昌工作,同事、客户都以为我是东北人,因为4年的熏陶,我一出口就是东北话,因为东北话的感染力太强了,而且很多意思用普通话表达不明白,但是东北话一上,就觉得特别贴切。

后来当我回到老家四川的时候,家里人也听不懂我的东北话了,当我问我妈:“你整啥呢”,我妈一脸惊恐地看着我。

我想,我妈可能怀疑她的亲女儿已经在东北被绑架了,现在回来的,可能是个冒牌货。

这个问题,我想我也有发言权。我是福建人,典型的南方人,如果不是认识我的东北人老公,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走出福建。我是福建福州人,1岁学会说话开始,就讲的福州话,大一点因为拼音学的好点,学校普及普通话,我的普通话除了an和ang分不清,其他发音也算标准。南方人说话轻轻柔柔的,刚出来实习那会儿,老板都说我说话太小声。

后来也就是在实习的时候,认识了一群东北人,其中就包括我老公,没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口音就大变样了!我福建的同学说我说话一口东北味儿,儿字音特别重!跟福州亲戚打电话,电话里也是一阵惊呼,你现在说话怎么是这样的,音太重,很多南方人说话不卷舌的!

到现在我和我老公一起快10年,我不仅发音方式改变,儿字音重,我还学会了很多东北话,没事就是:唉呀妈呀,你干啥玩意儿?咋滴?搁楞搁楞,东西搁这,扑棱扑棱…… 有时候别人会以为我是东北人,我老公是福建的!谁让东北话太魔性了?[笑哭]

跟你说,东北话就这么霸气。

红鲤鱼 绿鲤鱼

 红鲤鱼不理绿鲤鱼

 红鲤鱼 绿鲤鱼

 红鲤鱼不理绿鲤鱼

 伦敦玛丽莲 买了个人参送妈妈

 歪果仁不喝威士忌爱上东北老雪花

 各种颜色的皮肤 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捣鼓着开始流行东北话

不管在帝都魔都霓虹美帝加拿大

 到处都是七尺咔嚓

 噶不溜秋的东北话

 嗯呐咋地嘎哈啊

 贼拉逗的东北人 贼拉逗的东北话

 红鲤鱼 绿鲤鱼

 红鲤鱼不理绿鲤鱼

 吕小绿养了红鲤鱼与绿鲤鱼

 李小莉养了绿鲤鱼与驴

 不知是绿鲤鱼比李小莉的绿驴绿

 还是绿驴绿过了绿鲤鱼

 你瞅啥 因为啥

 瞅你咋的想嘎哈

 不想嘎哈你瞅啥

 笑归笑 闹归闹

 东北变化看得到哇

 山是山 河是河

 不变的还是东北嗑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人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说的话 让世界都鸟悄听话

 纽约苏珊娜 在东北打起出溜滑

 柏林来的沃夫冈

 泡上了澡堂不泡吧

 各种颜色的皮肤 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捣鼓着开始流行东北话

 不管在帝都魔都霓虹美帝加拿大

 到处都是七尺咔嚓

 噶不溜秋的东北话

 嗯呐咋地嘎哈啊

 贼拉逗的东北人 贼拉逗的东北话

 奔儿喽头 波棱盖儿

 冬天也要露脚腕儿

 爱扒蒜 爱白貂儿

 老妹儿你可慢点飘

 老雪花 当水喝

 青春献给小酒桌

 你不醉 我不醉

 马路牙子谁来睡

 你也喝 我也喝

 吹了这瓶再唠嗑儿

 大金链子 小手表

 一天三顿小烧烤

 好帮忙儿 热心肠儿

 我住东北我姓王

 不管东北人在哪 永远不忘本呐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人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说的话 让世界都鸟悄听话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人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说的话 让世界都鸟悄听话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人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

 东北说的话 让世界都鸟悄听话

大娘就是东北人,本村的两个媳妇也是,说的话很好懂,音符有点普通话的感觉,没有什么可怕之处,她们的舌头向上卷,听起来非常有亲切感,带着母语音子。

接触多了实在的很,丈夫在外打工,她和儿子在家,地里的庄稼没什么两样,虽然是外地人声音不同,做事看问题和本村团结的很好,不怕吃苦受累,对公婆孝道。

路远很少回娘家,她们的弟弟妹妹还在那,也经常联系,东北的冬天比内地冷,一年就一季田,早先时候中秋节后下雪了,这几年气候暖和多了,东北人善良美丽。

题主必须先明确一点,就是东北话的分类:

辽宁话:沈阳话,鞍山话,大连话,锦州话,……(我不是辽宁人,所以知道的就这么多)

吉林话and黑龙江话,算是比较接近普通话,而且越往北越接近。

内蒙古东三盟一市:我们也算东北人!

那么东北话为什么这么富有感染力?首先因为东北话更贴近于普通话,走遍全国基本交流无障碍,所以东北人也不会去可以改变自己的语音。想象一下,广东某个村子的人到西安上大学,说着一口方言根本无法交流啊!但是东北话就简单多了。

第二,东北人自带的热情与豪放。东北人的自来熟是出名的,大街上看到某女的穿的裙子很好看,东北人会直接走过去问“美女or大妹子or老妹儿,你这裙子哪儿买的,真好看,我想买or我想给XXX买……”之后就会成为朋友,还有大家都知道的,路上摇下车窗“大哥or老弟or美女,你这车全下来多钱?”等等等等。

第三,文化的传播。春晚的小品,小视频平台的主播,包括一些电视剧,**的效果等等,都造成了东北话的这种传播效果。而人天生的模仿特性也决定了让更多人去学说东北话。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苏州,我们江南这一带讲的是吴侬软语,北方人大多数都听不懂,也比较难学吴语,但是北方人讲话我们还是能听懂一些,尤其是东北话,基本上我都能听懂,而且会跟着我的东北朋友学着讲,东北的二人转我也喜欢看,感觉东北话听起来就是幽默、风趣,有时候甚至有些 搞笑 !以前听东北话基本上是通过电视看赵本山老师演的小品略知一二,后来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东北的朋友,跟他们唠嗑,而且感觉东北人真的特别豪爽、实在!其实东北话传播力真的比较广!不管在我们长三角,还是珠三角 ,哪怕到了海南,都能听到东北话(口音)。顺便说一下:倘若要我列举我最喜欢的方言(吴语除外),那肯定首推东北话,其次是四川话、还有天津话、山东话,以上所说就是我要表达对东北话的喜爱之意!

1、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寝室的家乡没有一个重样的,来自伟大祖国的各个省市,只有我一个东北人,四年毕业后,其他地方的方言一句没学会,但是大家都可以用东北话交流,对答如流

可以在东北馆子用东北话点菜,比东北人还正宗的优越感喜于言表

2、前不久山争大叔去参加了何炅黄磊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讲了一个关于东北话的笑话。

山争大叔:“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说有个**,特别好看,但是想不起来叫啥名字了,叫那个啥啥啥shan”

大家纷纷帮忙想名字,断背山?观音山?

山争大叔:“那个姑娘说,不对不对 ”

大家继续帮忙想名字,到底是什么shan

诺丁山?

山争大叔:“不对,最后那个姑娘说 诶妈 我想起来了 !叫 碟中碟3 !”(东北人发音不太标准shan=3)

(恐怕要懂东北话的朋友才能看懂,get笑点啦~)

我就是广西的,曾在沈阳待了一年,真是待得我够够的了。 我老公是内蒙古的,挨着黑龙江,说话也是一股东北味!给你们讲一下我2017年在沈阳被东北人模仿说话的 搞笑 事!

我是正宗的广西表妹,我们说的是土白话,(也会说粤语)听过两广人说话都知道,口音重,不标准,拉音长,尤其广西人。

实不相瞒,我跟我老公是玩微信漂流瓶认识的,当初是因为看他头像觉得帅才加的,嫁了过后就聊了两句,他说了一句你好!我也回复了一句你好就没有下文了。

过了几天,他发信息来,说因为这几天演出忙,所以没有回复我,我就随口问了一句,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做魔术师,这才勾起我想要跟他聊下去的欲望,因为好奇魔术。

聊了一个月,他就跟我表白了,我同意了,我不是一个随意的人,但是我抗拒不了一个帅气的男人的追求,而且还是那种经常穿西装在台上演出的男人。他给我发了很多他表演魔术的视频,而且还经常跟他通视频给我表演魔术,我就这样彻底沦陷了。

后来他让我辞职去沈阳工作,我直接跑到了沈阳去找他。(现在想想当时太疯狂了)

我老公当时住的是员工宿舍,我到了沈阳,我老公给我在他们宿舍附近开房间。去沈阳前我们一直是网恋,我们是网恋奔现了,我来沈阳才是真正的看到真人,说句实话,那时的他也确实帅,东北人个高,再加上他小西装一穿我更加喜欢。

我们在酒店聊了很多,总感觉有聊不完的话,后面他带我出去吃饭,他先出的门,我紧随其后,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闭灯,我以为是偶像剧里的壁咚,当时还幻想了一下情景,我有点脸红了,于是我愣住没动,他看着我,我看着他,他又说一次闭灯,我还是站在原地不动,他就走进来把灯关了,我老公说叫你关灯你怎么不动呢,我才知道他们说的关灯就是闭灯,瞬间特别的尴尬。

我大概去沈阳三天后我就去上班了,那时我老公介绍我到一家KTV里上班,我主要负责的是歌厅里的超市部分。

我记得当时有个客人来找毛克,我直接告诉他没有,后来有两个同事在聊天说到毛克,我才想起有人也问过我店里有没有毛克卖,我就问同事毛克是啥,同事说毛克就是瓜子啊!同事说我连瓜子都不知道,这不怪我,我是真不懂东北人喊瓜子叫毛克。

主管叫我打扰一下卫生,我很听话,在拖地的时候主管问我埋不埋汰,我啊了一句后,主管又问埋汰不,我只是简单的回了一句嗯,其实我并不知道埋汰啥意思!

广西人说话就是有一个特点,说话温柔,而且语调拉的特别长,喜欢在后面带个啦字或者哦字,比如:走了哦!是这样的啦!不行的哦!等等。

同事听我说话也费劲,我听他们说话也费劲。那个时候的我有点情绪化,特别不想呆在沈阳,我想回来,说话差别太大了,而且同事又老是学我说话,让我特别受不了。

因为在歌厅,每天都会放歌,我后来才注意到他们从来不听粤语歌,我后来问怎么不点粤语歌来听,她们说听不懂不想听,我在广东广西几乎都是听粤语,我甚至觉得我可能真的适应不了东北。

东北人说话特别直,而且说话特别多脏话,总是带着大爷出嘴,虽然我们也有地方需要的脏话,但是我们都是吵架或者别人惹怒自己才会说脏话,当时东北人就不一样,甚至连五六岁的小孩出口都带着大爷出嘴。

还有一点就是我不喜欢女孩子抽烟,因为在我的眼里女孩子抽烟不好,当时我住在宿舍,一共六个女孩子,就我不抽烟,其他都是抽烟狂魔。

说真的,我当时真的特别想念广西的一切,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特别特别的想家。同事看出了我的心事,不再嘲笑我,开始让我叫他们白话,唱粤语歌,我发现他们真的学不来粤语。说话总是翘起舌头来。

我跟他们学东北话,但是尽管我怎么学也学不来那种东北味,说出来的味还是广西味,我才发现南北的差异真的太大了,但是也开始慢慢的接受。在东北呆了一年的时间说话都要完全的学他们说,尤其是那句“跛拎盖卡马路牙儿,卡秃了皮儿”,天天总要念叨几句,着了魔一般。

我老公也知道我不太适应东北,说话尽量不说东北话,用比较普遍的的普通话表达方式跟我交流,我现在跟我老公在广西生活,我老公为了我放弃了东北来到我的家乡,我是幸福的!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一个东北的习惯是我永远也接受不了的,就是东北蘸酱菜。有一次同事说厨房今天搞了一道硬菜,我以为是什么好吃的肉肉,结果吃饭的时候,厨房端出来一大盘没煮的菜 (大葱,青瓜,青椒,香菜,心灵美,生菜,还有一个不知名的野菜)一人倒一点东北大酱,吃得津津有味,我除了生吃一根青瓜,什么都不敢吃。

总结:都说南北差异大,气候,说话方式,吃饭,总的来说就是生活习惯和生态环境都存在巨大差异,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好!没办法去比较,入乡随俗就好!

受东北话的影响,现在说话是带着广西口味的东北话。

东北话到底有多魔性,我来告诉你

我是东北吉林人,在部队的时候,我班一个十个人,四个四川的,两个重庆,一个河南,二个湖南,刚开始大家都说着各自的方言,但是两年我退伍后,我们就变成了十个东北人

再就是我女友也是四川绵阳的,刚开始我觉得她说川普挺好听,但是相处几个月后……!我靠这还是我女朋友吗,几个月前那个一口川普的姑娘那去了?怎么变成和我一样都是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呢?曾经川普中,强大的“啥子吗”也变成了“干哈”现在我女朋友总说,是被我带偏了,搞得她回家,她爸妈都说是不是被我给洗脑了,一张嘴一口大碴子味

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陋习。因为在过去的时候思想是比较封建传统的,女人和小孩子往往都是被歧视的对象。在过年的时候通常都是男人的酒桌。所以是不允许女人和小孩子上桌吃饭的。通常男人在喝酒的时候会胡吃海喝,然后说一些大话之类的。女性就是一些妇人之仁了。但是现在的社会还是很开明的。

在北方过年的时候,女人和小孩子现在也是可以在桌子上吃饭的。毕竟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现在男女平等是应该的。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吃饭的时候还是男人的主场,通常是男人一桌女人小孩一桌。而男性他们在酒桌上往往就是喝酒说话的,然后很少是马上吃饭的。

过去是男尊女卑的天下。女人和小孩子就只是吃饭,并不像男性那样玩闹。但是分开桌子身上也是为了彼此的照顾吧。男性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喝酒抽烟之类的。女人和小孩子也只要吃自己的饭,然后为男性服务倒茶端水就好了。女人和小孩子不能在桌子上吃饭也是很正常,但是不合理的事情。现在都已经改变了这种习惯,虽然也没有完全去除掉。不过大多数过年的时候还是会一家人在桌子上团圆吃饭。

尤其是在请客吃饭的时候,通常这时候要给足男生面子。男性在桌子上往往就是喝酒吃饭了小孩子和女性喝饮料之类的,而且大多数上菜以及收拾饭桌之类的往往是女性的工作了。此时男性依然在桌子上面喝茶之类的。总体来说整体的现状已经是改变了吧。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32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