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招,减少手足争吵次数

7招,减少手足争吵次数,第1张

7招,减少手足争吵次数 虽然说手足吵架似乎是必经过程,但是每天吵个三五回,吵到大哭大闹,全家人甚至邻居的耳根子都无法清静,实在让父母头大!要手足不吵架应该不可能,不过本单元提供实际有效的方法,只要爸比妈咪跟着做做看,家中小小手足的吵架次数就能逐渐减少喔。

常见手足吵架原因 以学龄前的幼儿来看,手足吵架是不分性别的,不论是男男、女女或男女、女男的组合都会吵架!但老大也不是在老二出生之后就会马上开始闹情绪或吵架,联合心理咨商所 林萃芬心理师表示,若父母引导得宜,手足之间吵架的时间与机率是可能延后与降低的。而小小手足们到底为什么而吵?知名亲子部落客Selena在《吃爱的孩子:一开始就不孤单2》一书中将吵架原因分为三大类。

为身体碰触而吵 一是为身体碰触而吵,也就是说他不小心碰到我的手,但我觉得那是「打」我;或者是他从我身边走过,脚不小心勾到我,但我觉得他在「踢」我……诸如此类,还有靠近我叫做「撞到我」、摸摸我叫做「用力打我」、看着我叫做「瞪我」等夸张的解读手法。因为身体的感觉很主观,很难界定一个人的痛觉,所以只能尽量鼓励他们提高宽宏大量的雅量,降低超敏感的触觉感受度。

为争宠而吵 第二种吵是为了争宠而吵,为了谁在爸比妈咪心中最有分量,或是谁在妈咪面前最可爱、爸比面前最有想法,这种争宠之吵,常常在大人夸奖其中一人后,另一个就开始蠢蠢欲动他的争吵计画,准备和对方来一段因嫉妒而来的顺口溜。这样的吵架常常在处理时就要格外小心,爸比妈咪需要多一点劝架技巧。不过最好在吵架之前,先打一针「爱的预防针」,称赞他的同时,也要称赞另一个他。

为吵架而吵 最后,还有一种为吵架而吵架、为斗嘴而斗嘴的争吵,吵架的理由更是让人摸不著头绪,「你刚刚说什么?怎么不告诉我?」、「我没有说什么啊?」、「明明就有!」、「哪有啊!」、「我听见你对妈妈说……」,妈妈回答:「没有啊!」、「就是有!」……俩人就像是在参加辩论社一样,为吵架而吵架,为反对而反对。这些理由总是让人听了火冒三丈,连劝架都无从劝起,很巧的是,这种吵架常常发生在密闭式空间,像是车子、房间里。

7招,减少手足争吵次数

Selena家的姊妹吵架经 记得一个冬日温暖的假日,我们满怀期待,准备和家人到动物园郊游。那个早上,姊妹一起床就是个「吵架日」,好像三种类型的吵架都轮番上阵,在屡次劝架无用之后,我暗示她们,如果再做无谓的争吵,恐怕会取消动物园之行。

她们并没有多注意我的暗示(也许以为根本不可能),还是不停地放纵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取消了这天动物园之行,理由是:「我怕你们到动物园还会继续吵,这样会影响其他人出去玩的心情,所以我们不要去了。」

然后,我在她们面前打了几通电话给家人,一一向家人婉拒这次的聚会。

那个早上,她们完全吓到了!原来争吵会让家人这么不舒服,两人之间吵架要付出的代价这么大。

还有一次,我们受不了两个女儿多日来的争吵,决定那一周与她们淡淡相处,不对她们有过度的关爱,做出沉默的抗议。我记得那一周她们一起睡、一起洗澡、一起牵着手进校园,争吵的频率大大降低,或许那时候她们发现,非得一起组一支自卫队才行啊!

减少手足争吵次数 明明一开始两个小朋友就玩得很开心,到后来却演变成怒目相视甚至起脚动手,然后就会有一人先大哭大叫,另一个也紧接着“起欢”。这个时候爸比妈咪不由得皱起眉头、双手插腰……

1 招、不吼叫示范法 每当孩子吵到尖叫,你就以吼叫来治服?林萃芬心理师提醒,这是身为父母的最坏示范!要收服争吵中的孩子,父母更应该冷静面对,而非火上加油,即使孩子可能因为父母的“怒吼”而暂时停止吵架的行为,但这却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论吼叫的起因是忍无可忍或是习惯性的回应,这样的行为就等于是在告诉孩子,面对高压时以怒吼来宣泄是正确的管道。

7招,减少手足争吵次数

爸比妈咪想一想 孩子为什么会用吵架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见?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反应出父母的日常行为举止,不妨趁机稍做反省,当平日遇到纷争时,你是坐下来好好谈、避而不谈或者以吵架的方式来沟通?

2 招、公平对待手足 争吵当下建议先将两人分开,平心静气的了解吵架的原因,然后切记以「公平不偏袒」的原则来解除纷争。不少父母会以「弟弟(妹妹)不懂事…」、「哥哥(姊姊)就应该要让弟弟(妹妹)…」或「你是哥哥(姊姊)怎么可以这样…」等为理由,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将过错推到老大身上,只依排行大小来决定事情对错,非常不公平,孩子听多了当然会心理不平衡。

我们要求「大让小」,应该说出个道理并给予鼓励,例如:弟弟(妹妹)现在太小,连说话都还不会,所以不懂得怎么跟人相处,你要多原谅他,妈咪知道你是自动让他的,你真是好哥哥(姊姊)!妈咪好爱你!

3 招、耐心解释理 当BABY还小,只能抱在怀里(甚至还在妈咪肚子里)时,大小宝贝的战争就已经开始:「妈咪为什么一直抱着弟弟(妹妹),我也要抱抱!」待小BABY有了爬行能力,可以透过行动拿取自己想要触摸的东西时,大小宝贝的战争又进入了另一个层级:「那是我的玩具,你不可以玩!」这个时候虽然小的还不会回应,但似乎已经看见了吵架未来式。

林萃芬心理师表示,此时父母的耐心解释很重要,千万不要以为小BABY听不懂,透过父母说话的语气及行动的示范,孩子其实会懂。当两人抢夺一样玩具时,应该让孩子学会互相尊重,例如:「这是姊姊正在玩的玩具,你想玩要等姊姊玩好。」「姊姊玩5分钟就可以换弟弟玩罗!」若小BABY大哭大闹不听劝,父母更应该找机会跟哥哥(姊姊)沟通,「BABY还小,没有像你学了这么多,你已经会说话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了,BABY连说话都还不会,只会吃和哭…,你可以和我一起教他吗?」不要期望孩子听一次就懂,家里多了一个小BABY,连大人都需要调适了何况是孩子,给孩子一段适应的时间,适当的进行良善沟通,情况就会渐渐改善。

7招,减少手足争吵次数

4 招、安排专属时间 原本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老大,在家里多了一个整天只会哭闹,要爸比妈咪照顾、抱抱的「讨厌鬼」后,他会闹情绪其实情有可源,本来专属于他一人的爸比妈咪,现在有一个弟弟或妹妹会来跟他抢(而且感觉上是抢赢的,爸比妈咪整天老是忙着照顾他),老大感受到被冷落,害怕被取代的心理不难理解。

此时,父母应该同理老大的感受,建议能让他感觉到和以前一样,有单独与爸比妈咪的相处时间,独处时间重质不重量,每天一个小时的亲密关系也十分足够。此外,可别因为老大长大了,就忽略对他的亲亲与拥抱,别忘了他仍是你的大宝贝,让他感受到父母不变的疼爱。

5 招、大的照顾小的 若能从怀孕开始就让老大当妈咪的小帮手,帮忙照顾妈咪肚子里的BABY,及早对孩子进行沟通&教育,灌输他哥哥(姊姊)要照顾弟弟(妹妹)的观念,例如在妈咪想喝鲜奶的时候,就请他帮忙拿并跟他说:「这是要给肚子里的小BABY喝的喔。」同时别忘了谢谢他的帮忙。等到小BABY生下来,也可以请这个升格当哥哥、姊姊的小帮手拿奶瓶、衣服、尿布等,一起照顾小婴儿,老大自然能坦然地接受这个初来报到的小生命。

6 招、小的崇拜大的 有句话说得好,「老大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老二则是看着老大的背影长大。」老二从小就是哥哥(姊姊)玩什么,就想跟着玩;哥哥(姊姊)吃什么,也就想要吃一口,而这也是小手足之间吵架的常见原因之一。年纪小的弟弟妹妹对于想要的东西就是直觉式的直接拿,因此很容易就引发老大的怒火,觉得弟弟妹妹为什么老是抢我的东西!

其实小的是自然崇拜大的,父母若能让老大理解,并给他充分的学习机会,在生活上,大的帮忙照顾小的,游戏时,大的教导小的,上学后,大手牵小手,弟弟妹妹自然会崇拜这个什么事都能解决的「守护神」。

7招,减少手足争吵次数

冷静而轻松去面对 孩子吵架多半是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可能是抢夺某一件物品,或是谁的玩具比较厉害…等,重点是,孩子们多半吵过就算了,有时爸妈还来不及弄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孩子就已经手牵手又开始玩在一起。孩子吵架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大打出手,爸妈不妨以轻松一点的态度去看待。

7 招、吵架后的教育 家中小手足吵架的当下,父母绝对不需要长篇大论的教训,但面对如家常便饭般的吵架,父母不妨在吵架过后,找个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讨论,让每一次吵架都变成另一次的学习机会。试着将问题丢给孩子思考,就之前吵架的状况与他们讨论,问他们:「你觉得怎样做可以避免吵架」?如果孩子在争执中出现错误或不当的行为(如:丢东西、打人),则要确实让他们知道这些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问他们:「如果你把他砸伤了怎么办」?透过这样的方式,一次次将问题丢出让孩子思考,日后当他们遇到类似情境时,才会知道要先去思考后果,避免冲动与吵架的再次发生。

林萃芬 现任:联合心理咨商所特约讲师、咨商心理师 学历: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在职专班研究所硕士、东吴大学中文系学士 经历:企业顾问、新女性杂志主编、希代出版企划总监、职业兴趣量表解测(师大)、人际魔法盒──人际沟通成长团体(高中)、完形梦工作坊(师大)、青少年自我挑战营(张老师)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和家人吵架呢?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和家人吵架以及我们做什么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我们经常和父母吵架的原因就是觉得父母总是干预我们的生活,比如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帮我们决定很多的事情,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吵架,其次就是经常在一起生活,就会因为一些家里的鸡毛蒜皮而吵架,不如在家里打扰卫生,洗衣做饭,玩手机等,都会让我们和父母总是发生争执,有时候还会因为工作,学习的事情吵架等。这些各种吵架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可能就是父母很爱我们,所以他们才会事事都要帮我们做决定,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走过的路比我们多,吃过的苦比我们多,他们的各种经验都比我们多,所以他们才会什么都想给我们做主意,想让我们少走点弯路,他们吃过的亏就不想让我们在经历一次。其次可能就是隔代思想的差异,我们和父母的看法会有很大的不同,造成很大的代沟,最后就是我们和父母彼此双方都不理解对方,也不会想着去沟通 所以才会导致很多的争执。

而当我们与父母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的父母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当我们和父母发生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我们的情绪。其次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和父母多沟通,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因为我们和父母会有一些思想的差异,所以我们一定要耐心的去和他们交流,努力的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想法。

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尽请谅解。

一、理解母亲,同时也理解自己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母亲意味着当母亲将个体作为情绪的发泄口,各种矛盾关系的出口时,个体能够理解这样歇斯底里的母亲背后的无助。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如果有的话,那么这样的父母一定自顾不暇,才会没有能量去爱自己的孩子。母亲更是如此,如果个体能够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伤害,那么个体应该明白这样的母亲是痛苦的。

她也许也在受原生家庭的困扰,一直没有真正脱离原生家庭发展出肯定自我价值的自我;她也许孤立无援,孤身嫁给你父亲,却没有感受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她也许和婆家人关系不好,在最帮助和体谅的时候,得到的只有婆家人的不理解和闲言碎语。所以她将所有的爱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竭尽全力的想要在你身上索取爱,只是索取爱的方式变成了对你的一种伤害。

同时,理解自己意味着理解自己无法承受被母亲伤害时的痛楚,自己本身也是处在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对于母亲来说自己没有办法成为那个完美的孩子,更不可能成为母亲情绪的容器和稳定的客体。当理解母亲也理解自己的时候,和母亲之间的争吵自然也会少很多。

二、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摆脱与母亲共生的状态

很多时候,之所以孩子总是与母亲吵架,都是因为母亲和孩子都太过于在意对方的看法并希望自己能够影响对方。当发现对方并不听自己的,也就是自己影响不了对方的时候,自己就会情绪失控,激化矛盾,争吵由此发生。

这种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影响对方,并且无法接受自己影响不了对方的事实的现象代表着个体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人格的独立,还受着与母亲共生思想的影响。这种状态常见于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完全听她的,孩子在潜意识当中是接受了母亲这一观点的,但是意识总是使得孩子想要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形不仅使母亲感到痛苦,孩子也同样深受其害。因此,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实现自己人格的统一对于处理好母子/母女关系,减少争吵是十分重要的。

三、保持适当距离,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

保持适当距离在心理上和空间上两个方面,尤其是在争吵的时候。保持心理上的距离可以帮助孩子与母亲都处理好属于自己的情绪,避免双方之间混乱的情绪交流和情感交汇;保持空间上的距离可以避免在争吵时双方互不相让,使问题愈演愈烈。保持适当距离,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争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61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