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听竹林打夜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什么意思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定风波苏轼原文 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9月前
    3100
  • 苏轼《定风波》表达了什么情感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9月前
    2100
  • 苏轼的《定风波》中上片塑造的词人外在形象和心态的关键词加以分析。“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如何理解?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

    9月前
    2200
  • 定风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定风波》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9月前
    2400
  • 苏轼《南歌子·有感》诗词赏析

    南歌子·有感  宋代:苏轼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译文 调笑时,怕被蔷薇挂住,行走时,担心遇到宝瑟而僵

    10月前
    3500
  • 柳永的定风波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柳永的词中,有很多写下层妇女和市井生活的类似作品,按历代文人雅士的说法,属于用语鄙俚、格调低俗。但正是由于这种俚词语言通俗、情感率真,所为宋元时代的平民所喜爱并被广泛传诵。然而,柳永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写俚词而为晏殊等文人学士所鄙

    10月前
    2600
  • 苏轼《定风波》表达了什么情感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月前
    3300
  • 《定风波》赏析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

    10月前
    3700
  • 《定风波》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当时怎样的心情?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

    10月前
    2200
  • 苏轼的《定风波》赏析

    苏轼《定风波》词赏析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

    10月前
    3300
  • 苏轼的《定风波》赏析

    苏轼《定风波》词赏析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

    11月前
    3700
  • 定风波 苏轼 抒发什么感情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

    11月前
    3200
  •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它完美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挫折的态度,寄托了他的放任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再遇到不幸,这就是他全部的语言。 是他坎坷人生的写照,有他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深沉的悲哀做铺垫,和以前的浓词艳赋有着质的区别。也正是他拓宽了宋词的写作范围,开了

    11月前
    3000
  •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它完美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挫折的态度,寄托了他的放任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再遇到不幸,这就是他全部的语言。 是他坎坷人生的写照,有他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深沉的悲哀做铺垫,和以前的浓词艳赋有着质的区别。也正是他拓宽了宋词的写作范围,开了

    11月前
    3900
  • 定风波苏轼翻译及赏析

    “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翻译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

    11月前
    2700
  • 山雨何绍基最后两句诗人心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山雨》是晚清诗人何绍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紧围绕“山雨”的题意,首联描写山中未雨之景,颔联写遇雨之景,颈联写雨中之景,尾联写雨后之景。原文: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11月前
    4100
  • 《定风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它完美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挫折的态度,寄托了他的放任情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再遇到不幸,这就是他全部的语言是他坎坷人生的写照,有他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深沉的悲哀做铺垫,和以前的浓词艳赋有着质的区别也正是他拓宽了宋词的写作范围,开了豪放派

    11月前
    4200
  • 苏轼的《定风波》中表达了词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定风波》全文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月前
    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