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1913-1968),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山东蓬莱人。19 37年参加革命,并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华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底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深入矿山、部队进行创作活动。1950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1956年起从事外事工作,曾出席当年的亚洲作家会议和1958年的亚非作家会议,曾任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其散文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结构严谨,文字洗炼,富有诗意。著有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及《洗兵马》的上卷《风雨》等。
姓名:柯蓝(blog)
生日:7月25日
血型:A型
星座:狮子座
出生地:北京
主持栏目:《音乐无限》
栏目所属电台:凤凰卫视
最喜欢的人:张小燕
擅长的语言:英语 国语 广东话 上海话
曾任多份高级时装杂志的封面模特儿,柯蓝在1994年加入卫视音乐台,深受亚洲观众欢迎。1996年,她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成为《音乐无限》的主持人,让更多内地观众知道柯蓝这个名字。
柯蓝拥有甜美笑容,青春可人,活泼开朗,是观众眼中的欢乐天使。多才多艺的她,既主持节目,又当模特儿,近年更全力向影视界发展,参与多部**、电视剧的演出。
掌握丰富娱乐信息的柯蓝,对主持《相聚凤凰台》及《港台娱乐风》的工作,可谓驾轻就熟。
曾出演电视剧《靠近你,温柔我》,《俏女冲冲冲》、《女人背后的女人》等。
**:《惊情神农架》
鲁 迅
(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宇慧)
生平:叶圣陶原名时绍钩,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莫泊桑
(1850~1893)
作者简介: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
(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季羡林(1911—)。山东省临清人。我国当代著名的东方文化学者。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先后任东方语文学系主任、南亚研究所所长、副校长。 1980年—1994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大学校委会名誉副主任。曾被选为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多次当选为中国敦煌吐番学会、中国外国文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会长、副会长等。 主要著作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等。现主持国内几部大型丛书的编纂工作,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东方文化集成》、《审视文丛》等丛书的总主编。
罗家伦(1897-1969),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就读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以后先后赴美、德、英、法留学。1926年回国后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中央大学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备会议代表、国民政府驻印度大使等。主要著作有《中华民国开国50年文献》、《革命文献》、《国事百年诞辰纪念丛书》等。
弗兰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培根本计划写一部大书,名为《伟大的复兴》,分为六个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成。从 《培根随笔集》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没有。
1、清华女博士张琪一直忙于学习和工作,并没有选择结婚。
1、张琪,女,汉族,1987年4月出生,山西文水县人,2008年12月加入中国***,201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2021年任职怀来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
这个清华女博士就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的夫人翁帆,翁帆在她28岁的时候选择嫁给了杨振宁。
翁帆在1976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她很平常地在汕头大学毕业,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时候,与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结婚,但是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宣告破裂了。离婚后的翁帆开始充实自己,她选择了继续自己的学业,读完了硕士,后来在和杨振宁结婚后,经过严格的考试,她还考上了清华的博士生。
翁帆在汕头大学召开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上,翁帆被学校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此时清纯可爱的翁帆年仅19岁,翁帆也和杨振宁夫妇产生了友谊,此后她和杨振宁夫妇也偶有书信往来。
2004年某一天,翁帆接到杨振宁打来的电话,邀请和她见面。从此以后,二人见面聊天的机会就多了起来,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翁帆在交往中,对杨振宁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教授产生了依恋之情,后来杨振宁鼓足勇气向翁帆求婚。
2004年12月,在征求家人的意见后,翁帆和杨振宁办理了结婚证,此时翁帆只有28岁,杨振宁先生已经82岁了。
但杨振宁与翁帆这一段看来有些不寻常的婚姻,却引来了数不清的争议和评论,赞颂者有之,漠然者有之,感动者有之,而为数最多的还是反对声。还有一些人,更是无中生有编排一些毫无根据的事情,甚至已经是人身攻击和谩骂了,这让当时的翁帆很受伤害。
但这些评论和批评的声音只能视为世俗观念对于一场脱俗的爱情的本能抵制,根本就无损于两人爱情本身的正当性和纯洁性的。
事实证明,当初认为二人感情不会幸福的这一段婚姻,一直到现在,两人的感情还是维持得很好,生活也很平静。翁帆说过,她和杨先生,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共同语言很多,因而生活中的乐趣也很多。而杨振宁在写给翁帆的诗里,称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夫妻二人现在很少在镜头下露面,最近的一次露面是去年杨振宁携妻子翁帆出席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展活动,老先生精神状态非常不错,翁帆一路陪伴搀扶,夫妻两人双手紧握十指紧扣,画面充满着老夫老妻的恩爱感。
翁帆自从结婚以后,夫妻二人从积蓄中拿出将近200万元捐赠给了翁帆的母校清华。其实翁帆和杨振宁在清华园中的生活很简单。
当年28岁的翁帆嫁给耄耋老人杨振宁时,受到了外界很多的质疑声与谩骂声,不过从现在两人幸福地一起生活了16年,也让人们开始相信这世间有超越世俗的爱情。
不生孩子的婚姻有必要吗
不生孩子的婚姻有必要吗,大家都会认同结婚是为了幸福。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一定的性格差异的,有的人选择无视他人的偏见选择不生孩子,以下分享不生孩子的婚姻有必要吗?
不生孩子的婚姻有必要吗1一、如果不要孩子的话,没有必要结婚
其实目前社会的婚姻制度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多的人一旦结了婚,进入婚姻之后,想要在摆脱婚姻就会非常的困难。所以如果自己你不想要孩子的话,是没有太大的必要去结婚的。
二、现在社会结不结婚,已经和要不要孩子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不过现在社会已经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社会了,不管我们要不要孩子,都可以选择结婚或者是不结婚。因为如果我们不想结婚,但是想要孩子的话,就可以选择单身生育。想结婚不想要孩子就可以选择丁克。
三、不过如果想要结婚的话,不管怎样都是可以结婚的
不过其实结不结婚,只是自己想不想的问题,和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自己非常的想要结婚,非常的想要另一半吧,就可以选结婚。结婚是不需要掺杂着任何其他的因素,只要自己愿意的话,不管怎样都是可以结婚的。
不生孩子的婚姻有必要吗2结婚的目的是什么?
我之前看过一个最离谱的结论是,结婚的目的是赡养老人。
结婚的目的当然不是伺候老人,因为人还没有那么伟大,跃过自己去为别人的人生来收尾。
结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吗?这样说也基本合理,结婚以后是为了相互扶持,让生活变得更容易一些,在满足了各种需求之后,让双方更适合社会生活。
可是这样的说法又不完全正确,因为如果是为了找到一个伴侣,更好的生活,完全不用结婚,谈恋爱就可以达到了。
事实上,当两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哪怕是完成了神圣的婚姻流程,如果一直没有养育共同的孩子,这段婚姻依然是不牢靠的。
俗气一点来说,人们对婚姻是有期望的,这种期望更多的时候是落在了孩子身上。
结婚之后,养育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条条框框多了,对双方的羁绊多了,对双方的要求多了,虽然说偶尔也会因为这些繁琐变得烦躁,但是总体来说,这种束缚却增加了幸福感。
正是因为不想生孩子,所以才不想结婚
现在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女性,都愿意保持独身,她们或者是也会谈一段感情,但是却不想要结婚。
因为她们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规划中留下孩子的余地,不想要孩子,所以婚姻对她们来说不重要。
那些对孩子有期待,想要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的女性,通常会有两种,一种是结婚收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婚姻家庭,一种是强大到,可以不用结婚,直接养育了属于自己的孩子。
前者是普遍的,而后者是极少数。
之前跟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大学同学聊天,我问她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她最初的回答是:我不想要孩子,为什么要结婚?
后来她改变了自己的规划,她说想要一个孩子,但是不想结婚。
我问她理由,她说:既然我一个人可以生活得很好,也有能力养育孩子,我干嘛还要去找一个男人呢?
看吧,大城市虽然独身的女性很多,但是人们大可不必同情她们,她们过得很好,并且很自在。
趁早打消了“想结婚,但是不想要孩子”的念头
前同事赵梅托我给她弟弟找个女朋友。
赵梅的弟弟重点大学毕业,在大城市买了房子,工作稳定,月薪过万,身材高大,五官端正,1994年生人。
其他这个男生根本不需要家人操心,因为他不是没有女生缘,只是因为工作原因,接触的女生比较少。
但是家人比较着急,赵梅的妈妈希望赶紧抱孙子,所以私底下给儿子张罗着相亲。
相亲的次数不少了,但是每次都是他拒绝别人。
态度很明显了,他根本就不需要家人的帮忙。
我提出了我的看法,朋友说她知道,但是如果有认识的不错的女孩,还是可以介绍的,说不定就成了呢。
正好认识的朋友中,一个94年的姑娘,比赵梅的弟弟大一年,江苏的姑娘,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并且有着不错的收入,生活质量比较高。
我跟她一提,她各方面都满意。
临了她告诉我:有件事我要告诉你,我是丁克,以后不打算要孩子。还是提前说好了。
我当时很吃惊,我问她:“那你准备结婚吗?”
她说当然,只是不想要孩子。
本来想打退堂鼓了,可是已经跟对方说了,所以就把这个条件告诉赵梅的`弟弟了,赵梅的弟弟当即说:那算了,不想入坑。
最开始没有多想,就把对方的态度说了,没想到姑娘非常生气,她觉得对方用词不当,“入坑”就是一种偏见,真的太没有礼貌了。
她发了一顿牢骚,我除了安慰,什么都没说。
其实我的内心深处想要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想结婚,就打消了不想要孩子的念头。除了那些没有父母的优质男,可以明确告诉你,我只想找个伴侣,但是不想要孩子,基本上就找不到了,还很有可能遇到渣男。
可是没有父母的优质男,凭什么会看上你呢?
女性到底为什么不想要孩子?
之前一位清华博士生的言论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这位清华博士生,有一个伴侣,先生跟她一样优秀。
她说自己不想要孩子,因为她觉得投资孩子不如投资自己。如果生下宝宝,不能去陪伴去照顾,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这位女博士,有自己的事业,每天为了目标忙碌着,生活非常充实。
她不想要孩子的目的已经表达得很清楚,投资孩子,不如投资自己,前提是她能够对自己进行投资。
为什么现在有一个现象是:没钱的人不停生,这些高知却不想生呢?
因为当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底气的时候,就会想要通过孩子来改变现状,或者是说孩子成了自己老年之后的一种保障。
不过希望年轻人也要认清自己,认清现实,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就不要轻易选择“丁克”,一旦坚定了这种想法,就要做好不结婚的准备。
不生孩子的婚姻有必要吗3那些没结婚的姑娘,真的没那么惨。
在上一期吐槽大会上,侯佩岑提醒陈乔恩:做女人难,做“名老女人”,更难。
陈乔恩已经39岁了,被媒体粉丝催婚无数次。她渴望爱情却并不盲目,她不是那种要男人保护,被捧在手心的女人,因为她自己有手,并且靠这双手捧红了自己。
二十岁不嫌早,四十岁也不嫌晚。为什么不可以等到那个“非他不可”的人?找不到,就继续等。老娘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俞飞鸿已经47岁了,至今单身,但她却过得比谁都通透。
“单身或者是另一面,婚姻嘛,我不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其实人啊,大多数时候是被既定规则桎梏了。为什么到了“适婚年龄”就要结婚,那活到平均寿命就要去死吗?只要你觉得舒服,就是最好的状态。
徐静蕾和黄立行相恋九年后,才第一次公开告白黄立行。很多人为黄立行鸣不平,觉得徐静蕾太“拧巴”,但为什么不可以呢?
爱就够了,结婚,形式而已。她永远是享受当下,没有谁可以委屈她。如果有一天她结婚了,也绝不会是因为外在因素,只是很简单的“我想结婚了”。
能够在独身时快意人生,不慌不忙的女人,永远不会是被清仓甩卖的那一个。
当下的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连单身的日子都过不好。
就像柳岩说的:
“如果你真的能养活自己,生活开心,工作顺畅,也有好朋友,只是没有结婚而已,父母反而会觉得‘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成熟,不用担心’。可是如果你一事无成,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哪个父母会放心?他们会觉得最后的救命稻草就是让你嫁一个好人家。”
也许我们做不到俞飞鸿、徐静蕾这样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保障,但起码生活独立、财务自由且在不断进阶着的我们,能挺直了腰杆去选择结婚抑或是单身。
你要遇见对的人,首先得遇到对的自己。
“就算以后要当个老姑娘,也可以当个富有的老姑娘。只有穷匮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有人选择结婚了,是因为父母之命 ;
有人选择结婚了,是因为年龄到了 ;有人选择结婚了,是因为对方条件还不错 ;
有人选择结婚,是因为不小心有了孩子 。
如果有一天你结婚了,我希望,那是因为爱情。
2004年12月,科学界传出一则重大消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要再婚。而结婚对象竟然是足足小54岁的翁帆。老少恋自古以来都是令人诟病的存在,尤其是名人的爱情与婚姻,更加令人关注,也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评价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称女方是“利益熏心,因“钱”结缘,要不然哪会有人愿意嫁给爷爷辈的男人。”然而,翁帆却用实际证明,他们的感情纯粹而美好,容不得半点世俗玷污。
杨振宁于1950年与第一夫人杜致礼举行了一场简朴的结婚典礼。在杨振宁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家之后,两人就成为了“郎才女貌”的典范。但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杜致礼去世。生死之隔,是世上任何人都难以逾越的鸿沟,杨振宁在妻子去世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就在此时,翁帆的一封信,忽然送到了他的手中。
从那时候起,杨振宁和翁帆就一直保持着联络,随着接触,他们的感情也在不断地加深,有时候一通电话,就能聊上一个多小时。翁帆20来岁,她的人生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她常常向杨振宁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不时地向杨振宁朗诵自己的诗作,请他纠正。
杨振宁也会耐心地帮她改一改,然后发给翁帆。翁帆很敬佩杨振宁,但两人之间的沟通,却让翁帆常常忘记杨振宁的年纪。两人就此联络了六个月,杨振宁在中山大学与翁帆会面。不过让她惊讶的是,杨老看起来依旧是那么的健壮,那么的清醒,那么的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杨老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他知道翁帆喜欢旅行,所以专门去了一趟石澳。他们在宁静的小路上,骑着两个人的自行车,像是老朋友似的闲聊,一直聊到日落。翁帆发现,跟杨老在一起,她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全。此时此刻,她已经有了自己最渴望的人生,最完美的爱情,和年纪、时间、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没有任何关系。
没过多久,杨振宁邀请翁帆去北海游玩,杨振宁在闲暇之余,向他坦诚:翁帆,我想娶你,嫁给我,虽然我知道有些急,但是你也知道,我已经不是年轻的人了,没那么多的时间,不能再拖下去了,但是我知道,这件事情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冲击,你爸妈会不会同意?你能忍受谣言吗?你要好好想想,等你想清楚了再给我答复。
杨振宁是个爽快人,不需要花言巧语,但他对翁帆的关心,让她很是感动。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爱情,还有更深一层的感情。翁帆的家长最后也赞同了,说:“我对女儿的决定,是非常赞同和理解的,如果我愿意为杨教授做出一些牺牲,那对我们翁家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很多人都在幻想,杨振宁是一位“世界级的国宝”,虽然他已经老了,但他总要为自己的妻子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可事实证明,杨振宁只是送了一束玫瑰花,那是他向她求婚的时候,送给他的。所谓的盛大的婚礼,根本就不存在,一通电话,两人就已经相爱了。婚后,翁帆依旧以“杨教授”相称杨振宁。
杨振宁的家庭对他们的婚姻如此关心感到惊讶。杨振宁的哥哥杨振汉表示:「我们的家庭都很坦然地接受和祝福,但是我们国家的很多观念都很古怪,特别喜欢将人捧上天,我哥哥就是个凡夫俗子,总要有人陪着,为什么一定要一个人过?”
说到翁帆,他说:“她年纪轻轻就能照顾好我弟弟,真是太好了!”清华大学举行了一次讲座,以纪念杨振宁百年诞辰。翁帆穿着一身红色的长袍,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杨振宁的腰比以前更佝偻了,他拄着拐杖,整个过程都是靠着别人的帮助。他看起来很苍老,但在会议上,他说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一点都不像是一百多岁的人。
杨振宁之所以能活到一百岁,是因为翁帆对他的悉心照料,以及他对他的爱。翁帆与杨振宁结婚,固然快乐,却也因此而失了许多,正如其父所说,我能明白我的决定,小帆甘愿为杨教授养老,也算是一种荣耀。但杨振宁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牺牲,他说:“我从来不会说什么牺牲,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
他不太喜欢用“牺牲”来形容,毕竟,爱情是双方自愿的。就像“灵魂伴侣”一样,有一种爱情是当心灵的相伴,他们的情感不掺杂利益,不为阴谋,只为相伴,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了解我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