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通常泛指女子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什么意思

豆蔻年华通常泛指女子多少岁 豆蔻年华是什么意思,第1张

  导语:在我国,形容不同年龄段,都有比较文雅的形容词,例如豆蔻年华、金钗之年、及笄之年、碧玉年华等等。其中,形容女子某一时段的成语中,就有豆蔻年华。那么,你知道豆蔻年华通常泛指女子多少岁吗?到底豆蔻年华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豆蔻年华通常泛指女子多少岁

 十三四岁。古代男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代称,同样女子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叫法。 如女子十三、四的年纪称为“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中豆蔻指的就是芳龄十三的少女 。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与年龄有关的成语:

 年龄成语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老将不减当年勇

 宝刀未老

 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比喻老将不减当年威勇。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含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耳顺之年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后生可畏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多用以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多用作谓语;宾语;也可独立成句(主谓句)。

 鹤发童颜

 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多含褒义。用来形容老年人健康;精力旺盛。一般作谓语、定语。

 老当益壮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含褒义。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工作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及笄年华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花甲之年

 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也叫做一个甲子;花甲;指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含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多指很有才华的文艺家。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年近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年纪将近七十岁。年近古稀的意思。

 步履维艰

 步履:行走;维:文言句首中助词;无实义;艰:困难。行走十分困难。也作“步履艰难”。一般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行动不便。一般作谓语。

 发秃齿豁

 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多用于指老年人的头发全是灰白色。一般作谓语、状语。

 长生不老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长久生存,永不衰老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摽梅之年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春秋鼎盛

 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黄发垂髫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豆蔻是指少女13岁。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古代的女孩子,这个年纪叫豆蔻之年,是最美妙的年龄段。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又有着“含胎花”的别称,在更早的诗文中也用豆蔻比作处女。

豆蔻是指年龄为13岁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用“豆蔻”代指少女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在《赠别》中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送给年龄只有13岁、名叫张好好的女子,这里面把这位13岁的女子比作成了“豆蔻”。

《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第一首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

女子在幼年时被称为髫年,也可以叫做垂髫,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

女子到了15岁便叫做及笄之年,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女子到16岁便叫做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寓意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女子到了20岁便叫做桃李年华,因为这个时候的女子像桃李盛开的时艳丽动人。

古代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舞勺: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pīng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01

      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古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一些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指男子20岁。而豆蔻出自杜牧的《赠别》的诗句中,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豆蔻是一种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有辛辣香气,可入药,豆蔻一般科一长到一丈高,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岁左右的少女

豆蔻年华是一个汉字成语,意思是形容女子的年龄,也是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在诗中,杜牧将十三岁的歌姬比作是枝头的豆蔻,认为在扬州城的十里长街中,所有朱帘翠幕中的佳人美女都不及眼前的这位少女美丽动人,而在杜牧的这首诗之后,豆蔻年华便成为了十三岁女子的代称。

中国古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子的称呼:

1、幼年时被称为髫年。据说古时的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也称作垂髫,到了十三岁左右时,为豆蔻年华。

2、十五岁为及笄之年。笄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及笄的意思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古代的女孩子到了十五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用簪子挽住,表示已经成年。

3、十六岁称为破瓜年华,或者是碧玉年华。在汉字中,瓜字可以形象地拆分为两个“八”字,二八十六,所以破瓜年华代指十六岁的女子。古时女子到十六岁的时候,就可以结婚嫁人了。

4、二十岁时称为桃李年华,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女子,就像桃李盛开时一样艳丽动人、令人难忘。

5、二十四岁时被称为花信之年,春天多风,刮过二十四花信风后,才会进入到夏天,这就形容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如夏天般火热绽放。

6、中年时称为半老徐娘,半老徐娘就是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豆蔻,是一种植物,其种类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三种。一般用来专称白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有辛辣香气,可入药。此外,豆蔻又作为白豆蔻种子的俗称,可作为调味品、芳香剂、芳香兴奋剂、驱风剂等。豆蔻子有辛辣香气,可入药。豆蔻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古人的文字含蓄优美。对于一些美好的东西,他不会直接赞美对方,而是会找一些和自己相似但很美好的东西来互相比较。不仅听起来很优雅,还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如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具体介绍。

当一个女孩十三四岁的时候,在古代,女性对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称呼,包括豆蔻。小豆蔻是什么意思?女孩子十三四岁的时候,这里的豆蔻是指一种植物。初夏开花,开的时候是一束束的小花,尤其是含苞待放的时候,带着淡淡的浅黄,很符合13岁左右女孩的形象。

为什么豆蔻常被用来比喻女生?

因为毛茛花又被称为“有胚之花”,所以人们习惯把十三四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因为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送别》:“卷十三余,豆蔻顶二月初。还不如在春风扬州路上卷个珠帘。”

古代各个时代的女人都叫什么名字

1生而小:小时候出自《孔雀东南飞》里的“小时候生的小,出门在外”。

2全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方式,俗称潇雅角,指童年时期。

3念:指女孩7岁,出自《魏明梁公将军墓碑》:“幼时扶摇直上,幼时甚幼。”

4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出自《送别》:“二月初豆蔻尖十三余。”

5阙: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嫁其发,用之一贯。因为女人到了15岁,就被称为阙,也指结婚的年龄。

6待年:指成年后等待出嫁的女子,出自《后汉书·曹》中的“小者留国待年”。

7艾:指五十岁,出自《礼记·曲礼》“五十岁艾”。

以上就是关于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指多少岁,为什么常用豆蔻比喻少女等的一些内容了,你知道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1319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