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主演的,名字就是《豆蔻年华》
剧情:雷美美与母亲相依为命,母养大美,望其成材,美亦不负母望,品学兼优。时西风东渐,美少不更事,喜攀附富裕、洋化的同学。美在一个舞会邂逅酷似**偶像的阿飞彼利,彼此一见钟情。美因掉失学费往找彼利帮忙,彼利自此在物质上尽量满足美,两人如胶如漆。母亲发现美无心向学而谈恋爱,遂向美严词质询,美唯有约母亲次日见男友。其实彼利表里不一,他不但缺乏家教,生性凉薄,生活放纵,更是个空心老倌。母无意间识破彼利之真面目,嘱美与之断交,但彼利哄骗美失身,母女二人因而起争执,彼利诱骗美离家出走,母女惟有各自苦相思。彼利与美同居,日常开支入不敷出,彼利更用苦肉计骗美当舞女供养自己。幸美最终醒觉,且得母赶相相救脱身。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豆蔻——13岁(形容女孩子),
弱冠——20岁(形容男子),
古稀——70岁。
解析如下:
1、而立、不惑,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2、豆蔻,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弱冠,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4、古稀,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
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医学保健昌明,阅报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了。
引证解释:
亦作“古希”。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明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参考资料:
古稀_
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十三四岁,未成年的女子的年少时代为豆蔻年华。之所以这么称呼主要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中的诗句。原文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的她正好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
扩展资料
除豆蔻外的其他年龄称谓
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十六岁是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因为“瓜”字可以拆分为两个“八”字,二八十六,所以指十六岁的女子。女子到十六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赠别
-年龄称谓
-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耄耋之年,都是表示年龄的词,类似的还有: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补充:
在汉语中,表示年龄的词有很多,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使用对象。比如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十五六岁。不能指男子,也不能指女子其他年龄。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闹出笑话。
1豆蔻年华: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及笄(读音:jí jī )之年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