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式婚姻
乐清是个县级市,
靠山靠海但靠低压电气吃饭,
乐清人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在外讨生活。
但他们也很恋家,
这点从对选偶的要求可以看出。
每个当婚当嫁的年青男女会回到乐清这块土地,
在家乡选择自己的称心人,
而在这批人又会在过年前后匆忙的寻找对象。
这样久而久之,
过年不仅仅是过年这样简单了,
还是相亲时节。
这批成年却未成家的人,
会曾在大家从他乡归来过团圆时,
去物色一个好像适合自己的人,
剩下的爱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灌溉成长。
那种感觉有点像饥慌的猛兽在觅食,
男子会绿着眼睛很戏剧化的随着介绍人走访各家待嫁姑娘。
从东家打西家,
而且他们总是会带着参谋一起作战,
有带亲爹亲娘;
也有兄弟姐妹的;
或者阵容大点带齐全家,
就缺家里的旺财没来了;
稀奇点的自个不来,
派个老爹或老妈做侦察兵的也有,
当然这是特殊分子也就是不正常的那种啦!
在乐清这块土地上,
在家长眼里相亲成功结婚的才是正式的,
而自由恋爱却是野的
条件也变的苛刻起来,
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的)一律拒外;
身高绝对是距离;
年龄一定是问题;
经济还是要考虑。
这样的重重门槛,
有几个能成为自由恋爱而又成功的幸运儿。
他们的条件很表面的,
从身高、相貌、家势…
了解只有红娘口中的天花乱坠。
脾性、爱好、品格一无了知,
因为相互不理解,
只能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对方。
这个还得体谅的。
邻家小妹23正逢相亲黄金时段,
为这个相亲时节忙的不意乐乎。
二姨家的老二25却已是积压货,
有点饥不择食的恐样。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
两人从陌生人变成同床共枕夫妻,
只需要中介人的一气吹夸,
了解时间是几天或几个星期,
这好像从旧货市场买东西一样,
没有质量保证;
没有认可证书;
好坏后果自负。
一切只凭的运气,
搞不好亲家没成,
却成了冤家!
这个结局一般都是用金钱填补里面的遗憾。
当然这样成功的也有,
而且机率也高。
这就是为什么这种配对形式会继续的原因,
他们成功后,
在双方订婚之时中介人会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报酬。
而结婚往往会是几年后的事了,
因为在这相识到结婚期间,
未婚男女会把生儿育女这块都提前完成,
这样做原因是逃避中国的计划生育的。
如此以来乐清人的婚礼上有这样一个搞笑局面——新人花童会是新人的儿子和女儿。
儿子或女儿还会很兴奋的告诉来宾:今天我妈咪和爹D结婚!
————————————————————————————————————————————
当然这里面有些地方还是太严格了点,努力。。。
旧社会,男婚女嫁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束。男女的时辰八字有无相冲相克,是否门当户对。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后,要经过“小定”,“大定”,然后“送吉日”等程序。男方得按女方礼单所列“定头银”多寡和门第状况而定。迎亲花轿有“两人扛”,“四夫轿”,“八角灯轿”等,续弦新娘,只能用“蓝轿兜”迎娶。
婚礼仪式:媒娘扶新娘出轿,新郎长袍马褂礼帽,新娘凤冠霞帔绣花袄。夫妻先拜天地,再拜双亲,而后夫妻对拜后,进入洞房。
喜筳开始:娘舅坐头位。筵席标准八盘八碗。席间新郎,新娘敬酒。席散后,新人入洞房,“坐床杠”吃汤圆,喝交杯酒,宾客闹洞房,深夜方散。
民国时期,有的实行文明结婚,男穿西装,女着旗袍,婚事较简。
解放后,男婚女嫁,开始不再受父母之命,门第高低的束缚,逐渐向自由恋爱而结婚发展。双方向政府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后结婚。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一方面提倡婚事从简,新事新办;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超前消费抬头,婚事奢办,铺张浪费严重,新娘珠光宝气,新郎西装革履,大办筵席。未婚先孕也屡见不鲜。
你的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乐清和温州不同,柳市、虹桥、大荆又各不相同。
我只知道柳市地区的,乐清倾向柳市地区。
简单说一下柳市地区的结婚程序
结婚那天需要找个有福气的老人(长寿儿孙多等等)把新床铺好。在涨潮时新郎家出发去新娘家,出发时放鞭炮。陪同新郎的叫行郎,行郎可以有好几位,其中一位行郎手中拿行郎灯。另外媒人也要陪着一起去。即使新娘是你自己结识的,也需要找一个媒人,中国人传统说法是无媒苟合,这也算是习俗。新郎手持一束花和一把红阳伞,到新娘家后,新娘家会放鞭炮迎接。到新娘家之后,新娘家会招待来客小接。然后在落潮时接新娘去新郎家,这时新郎需要撑着红阳伞。
新郎家放鞭炮欢送。
车队接新娘到新郎家后,这时赶来的亲朋好友也可以聚集到新郎家。然后一起去酒店用餐,开始结婚典礼。席间敬酒,朋友桌是最后敬的。按习俗朋友是来闹场的,所以朋友桌要到最后才可以散。同样,朋友桌可以为难新人,例如表演节目之类的。
搞定朋友之后就结束了。
柳市地区风俗繁杂,但是婚礼还是挺简单的。真正复杂的是订婚。
另外这里说的涨潮和落潮是指瓯江潮汛,每天都不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