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地方结婚当天要注意什么

三明地方结婚当天要注意什么,第1张

问司仪行了。

具体时间下面给你。

2017年结婚吉日:1月

公元2017年01月02日 星期一 山羊座 冲羊(癸未)煞东

公元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山羊座 冲猪(丁亥)煞东

公元2017年01月07日 星期六 山羊座 冲鼠(戊子)煞北

公元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山羊座 冲虎(庚寅)煞南

公元2017年01月15日 星期日 山羊座 冲猴(丙申)煞北

公元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山羊座 冲鸡(丁酉)煞西

公元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山羊座 冲猪(己亥)煞东

公元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水瓶座 冲龙(甲辰)煞北

公元2017年01月28日 星期六 水瓶座 冲鸡(己酉)煞西

公元2017年01月29日 星期日 水瓶座 冲狗(庚戍)煞南

公元2017年01月31日 星期二 水瓶座 冲鼠(壬子)煞北

2017年结婚吉日:2月

公元2017年02月06日 星期一 水瓶座 冲马(戊午)煞南

公元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水瓶座 冲鸡(辛酉)煞西

公元2017年02月12日 星期日 水瓶座 冲鼠(甲子)煞北

公元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水瓶座 冲牛(乙丑)煞西

公元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水瓶座 冲马(庚午)煞南

公元2017年02月24日 星期五 双鱼座 冲鼠(丙子)煞北

公元2017年02月25日 星期六 双鱼座 冲牛(丁丑)煞西

2017年结婚吉日:3月

公元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双鱼座 冲马(壬午)煞南

公元2017年03月05日 星期日 双鱼座 冲鸡(乙酉)煞西

公元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双鱼座 冲鼠(戊子)煞北

公元2017年03月09日 星期四 双鱼座 冲牛(己丑)煞西

公元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双鱼座 冲虎(庚寅)煞南

公元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双鱼座 冲羊(乙未)煞东

公元2017年03月20日 星期一 牡羊座 冲鼠(庚子)煞北

公元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 牡羊座 冲牛(辛丑)煞西

2017年结婚吉日:4日

公元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牡羊座 冲鼠(壬子)煞北

公元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 牡羊座 冲牛(癸丑)煞西

公元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 牡羊座 冲猴(庚申)煞北

公元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牡羊座 冲猪(癸亥)煞东

公元2017年04月13日 星期四 牡羊座 冲鼠(甲子)煞北

公元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 牡牛座 冲猴(壬申)煞北

公元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 牡牛座 冲鼠(丙子)煞北

2017年结婚吉日:5月

公元2017年05月11日 星期四 牡牛座 冲龙(壬辰)煞北

公元2017年05月13日 星期六 牡牛座 冲马(甲午)煞南

公元2017年05月16日 星期二 牡牛座 冲鸡(丁酉)煞西

公元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牡牛座 冲狗(戊戍)煞南

公元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牡牛座 冲鼠(庚子)煞北

公元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牡牛座 冲牛(辛丑)煞西

公元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双子座 冲龙(甲辰)煞北

2017年结婚吉日:6月

公元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双子座 冲兔(乙卯)煞东

公元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 双子座 冲龙(丙辰)煞北

公元2017年06月10日 星期六 双子座 冲狗(壬戍)煞南

公元2017年06月11日 星期日 双子座 冲猪(癸亥)煞东

公元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双子座 冲牛(乙丑)煞西

公元2017年06月16日 星期五 双子座 冲龙(戊辰)煞北

2017年结婚吉日:7月

公元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巨蟹座 冲猴(丙申)煞北

公元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巨蟹座 冲鸡(丁酉)煞西

公元2017年07月16日 星期日 巨蟹座 冲狗(戊戍)煞南

公元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巨蟹座 冲猪(己亥)煞东

公元2017年07月26日 星期三 狮子座 冲猴(戊申)煞北

公元2017年07月29日 星期六 狮子座 冲猪(辛亥)煞东

2017年结婚吉日:8月

公元2017年08月11日 星期五 狮子座 冲鼠(甲子)煞北

公元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 狮子座 冲虎(丙寅)煞南

公元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 狮子座 冲龙(戊辰)煞北

公元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狮子座 冲马(庚午)煞南

公元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 狮子座 冲狗(甲戍)煞南

公元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 狮子座 冲猪(乙亥)煞东

公元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狮子座 冲鼠(丙子)煞北

公元2017年08月24日 星期四 处女座 冲牛(丁丑)煞西

2017年结婚吉日:9月

公元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处女座 冲虎(庚寅)煞南

公元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处女座 冲龙(壬辰)煞北

公元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 处女座 冲狗(戊戍)煞南

公元2017年09月15日 星期五 处女座 冲猪(己亥)煞东

公元2017年09月20日 星期三 处女座 冲龙(甲辰)煞北

公元2017年09月23日 星期六 天秤座 冲羊(丁未)煞东

公元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天秤座 冲猪(辛亥)煞东

2017年结婚吉日:10月

公元2017年10月05日 星期四 天秤座 冲羊(己未)煞东

公元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天秤座 冲鼠(甲子)煞北

公元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天秤座 冲虎(丙寅)煞南

公元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天秤座 冲兔(丁卯)煞东

公元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天秤座 冲鸡(癸酉)煞西

公元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天秤座 冲鼠(丙子)煞北

2017年结婚吉日:11月

公元2017年11月03日 星期五 天蝎座 冲鼠(戊子)煞北

公元2017年11月05日 星期日 天蝎座 冲虎(庚寅)煞南

公元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 天蝎座 冲兔(辛卯)煞东

公元2017年11月09日 星期四 天蝎座 冲马(甲午)煞南

公元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天蝎座 冲鸡(丁酉)煞西

公元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天蝎座 冲狗(戊戍)煞南

公元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天蝎座 冲马(丙午)煞南

2017年结婚吉日:12月

公元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射手座 冲龙(丙辰)煞北

公元2017年12月03日 星期日 射手座 冲马(戊午)煞南

公元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射手座 冲猪(癸亥)煞东

公元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射手座 冲虎(丙寅)煞南

公元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射手座 冲狗(甲戍)煞南

公元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射手座 冲猪(乙亥)煞东

公元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射手座 冲羊(癸未)煞东

客家人的话 一般的习俗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

“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凌晨即起,穿戴一新,鸣炮开门,以图开门大吉。

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

早餐皆为素食,或线面、或汤丸,象征长寿、团圆;沙县早餐必有大蒜、豆腐、红头菜(菠菜)等,寓新年诸事合算、富足、开门见红之意。

旧时初一,人们往往上寺庙谒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乡邻见面,彼此拱手作揖,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禁止讲不吉利的话。

如碗打碎了,要说“碎(岁)碎(岁)平安”;小孩摔跟头,说“拾元宝”;受伤流血,称“见红有喜”……初一上午,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寓新年事事第一。

从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一般拜年者不能空手,要带糕饼糖果之类,给长辈要带红糖,拜年者返回时,主家要回送同等价值的礼品,叫“礼尚往来”。

三明市> 民俗风情 > 沙县肩膀戏

提起沙县,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风味小吃。

如今沙县风味小吃成为品牌,无论你走南还是闯北,哪个城市都有沙县风味小吃红红火火地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

殊不知,沙县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沙县肩膀戏以其别样妖娆的地方风韵、童趣盎然的独特魅力不仅走出了山门,还漂洋过海,饮誉八方。

肩膀戏,亦称肩头坪。

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时有“玉枕轩”的领班连细狗别出心裁,创新出一种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戏。

演出时,由8岁左右的孩童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表演,小孩负责唱腔、头部表情和双手动作,大人负责台位变换的腿部动作。

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小孩原本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平时又训练有素,站在大人肩上不仅不怯场,而且唱起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起来招形式有致、维妙维俏。

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根据剧情需要,与肩上小孩巧妙配合,上下默契,浑然一体。

沙县肩膀戏,是全国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艺术。

演技奇特,唱腔动听,兼容各调,场地不拘,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之美称。

它早先采用民间最流行的小调打花鼓演唱《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剧目;后来采用南词曲调演出《赶船》等戏;后面又发展到演出《黄鹤楼》、《平贵别窑》、《四郎探母》等京剧折子戏。

过去每当逢年过节,肩膀戏都要走街穿巷演出一番,所到之处,无不备受欢迎。

如今欣逢盛世,沙县肩膀戏再度焕发青春,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2001年元月23日下午(除夕),沙县肩膀戏剧团参加了在澳门议事亭前地广场隆重举行的“万家喜庆贺蛇年”的开幕式表演,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何厚铧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

当地记者在专题报道中写到:“对本地居民来说,肩膀戏是较为少见的文艺节目,约五六岁的小孩站在壮汉的肩上,穿着戏服边唱边舞,在悠扬的乐曲中演戏,是一种高难度的特别戏种。

”同年下半年,沙县肩膀戏剧团又带着《猪八戒巡山》等新剧目,参加了中国第五届民间艺术节,荣获了金奖殊荣。

三明市> 民俗风情 > 茶东坑鱼子灯

在泰宁城区每年元宵夜晚的灯火中,茶东坑的鱼灯最让人赏心悦目,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距县城仅二十华里的茶东坑村,座落在四面环山,风光秀丽的小盆地之中。

现在全村一百二十多户,四百九十多个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全部姓邹,属宋进士邹位博支下第三世三九公原为始祖的一个兴旺家族。

这个村到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发迹历史。

凡来过此地的人们,无不为村之青山绿水人之热情好客而感叹不已,赞曰:“这是一块极为难得、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风水宝地。”

这个村地势较高,山多岭大,世世代代以种田为业,人们劳作很不轻松。

他们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为了消除劳作疲惫,庆贺当年的丰收,祈祷来年的吉祥,每年的正月总要用上几天时间开展以自发组织,自己制作,自行排练,自我欣赏的群众性的玩灯活动。

这项具有很强娱乐性的民间鱼灯活动,始自清朝道光年间,因为群众已把它视为揽胜纳祥的传统习俗,故生命力很强,到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久盛不衰,远近闻名。

茶东坑的鱼灯不象其它灯种一旦做成可用上几年,而是一年一换,逐年提高,不断创新。

因此,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和欣赏价值。

做一盏鱼灯虽然并不很复杂,但工艺要求都十分讲究而精细。

首先是用上等竹子材料做鱼灯模型,鱼头和鱼尾至关重要,为单独制作,此材料要削得细腻而光滑,使之做成之后拼起来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真实性。

两片面鳃要精心制作,其框架弯曲度全靠制作人的灵性和手感来掌握,以做成匀称准确的头尾模样。

其儿,是鱼鳞剪花,这是一项很细致的工艺,极讲究分寸和平直。

鳞花材料是采用很薄而光滑的红纸,在红纸上裁剪鳞花是用锋利的剪刀来操作,鳞花既不能剪太祖也不能剪太细,其粗细要与模架大小相吻合,即与整条鱼的大小成恰当的比例。

第三,是粘贴鳞花,这道工序要特别细心,操作顺序是:先在做好的骨架模型表面粘上浆糊,然后贴上一层易透光且很薄的棉纱白纸作衬底;接着在白纸上面贴上已剪好的鳞花纸片,贴花时要用两手将鲜花纸片拉紧,但要控制好力的适度,以免把鳞花拉断,眼看拉出了明显的鳞花才能贴上,这样一片片鳞花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让人对鱼鳞产生一种直观和立体的感觉。

第四,是点眼,描鳃和画翅,这项工序要有一定的美术工艺基础,一般是由艺高手巧的做灯师傅统一掌握,用红、兰、黑三种浓淡不同的颜色描绘而成。

第五,是装灯照明,鱼灯是在夜晚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活动,之所以称其为“鱼灯”,顾名思义就是鱼和灯的结合。

这两者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

灯是装在鱼腹之中,夜间借助灯光的作用,将鱼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景衬托出来,即前面讲到的让人产生直观和立体的感觉。

灯的制作很简单,是在一个杯子里盛上白米饭和茶油,再放一块古代使用的中间有个洞的铜钱片,洞中穿插一根白带子做灯芯。

由于燃料是采用真茶油,故灯一点燃就会散发出一股股香味来,这种照明灯也叫“茶油灯”。

最后是上根手提的竹子把柄,这样一盏鱼灯就全部完成。

准确地讲,茶东坑的鱼子灯是“鲤鱼灯”,人们还称“吉祥灯”。

茶东坑每年玩的鱼灯,都是由各家各户制作和出灯,但制作是集中统一起来,制作时间一般是在正月初四至初六日这三天进行,制作时有专人讲授做灯的基本常识和技术要领。

所以每次做灯既是完成制作任务的实践过程,又是取长补短、观摩学习的极好机会。

鱼灯做成后各家都挂在自家的神台上,每晚把灯点亮,以展示自家的辉煌和吉祥。

正是采用这种集体方式,体现了客家能做灯,人人能玩灯,因此,这个村群众性的鱼灯活动能始终做到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勤劳而有智慧的茶东坑人,不仅鱼灯做得非常漂亮,而且鱼灯也玩得十分高明。

他们之所以喜欢玩赏鱼灯,是由于他们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俗话讲的“鱼水情深”这句话,无不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灯龙由鲤鱼灯、熊鱼灯、五角星灯和毛主席像灯四个部分组成,其毛主席像灯和五角星灯是解放后才解放后才增加的,增加这两种灯是意味着茶东坑人从黑暗的旧社会进入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从此翻身作主得解放,以表达感谢毛主席、感谢 的恩情。

灯龙排列顺序是:最前面是一盏毛主席像灯为灯首,其次是一对五角星灯和一对熊鱼灯,接着是数十盏鲤鱼灯相继排列。

掌灯的领头为五人,由大家推选年纪大、声望高,而又技艺好的人担任。

所有掌灯人都有一种高度自律的责任心,这就是心态善良,思想集中,精力旺盛,动作整齐,各自把关,既要把灯舞得活灵活现,又不能出现烧灯现象,确保欢乐、生动、热闹、安全的娱乐风韵,以展示兴旺、发达和吉祥的美好前景。

在每年正月十五这个欢乐的夜晚,当人们酒足饭饱之余,家家户户都出灯,男女老少都出门,鱼灯领头人一声号令,掌灯的年轻小伙子个个都喜笑颜开,把自家的鱼灯举出来,以昂扬的姿态,纷纷加入灯的行列,一瞬之间就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灯龙。

于是,长长的灯龙,再配上“茶东坑、茶东坑、茶东坑坑茶东坑”铿锵动听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使茶东坑这个小小的村子,倾刻就沸腾了起来,真是灯如龙,人如流,歌如潮,好是一派热闹非凡局景象。

茶东坑村有一个合族共用的宽畅大厅,这个厅的中柱梁高五点五米,宽六米,长六点六米,面积达三十九点六平方米。

这厅世称古老的祖厅,见全村的婚丧喜庆等一切大事活动都在这个厅里举行。

当然,正月十五日元宵夜晚的鱼灯无不例外也是先在大厅活动。

舞灯在震天动地的三响“三品铳”声中开始,这时排好的两列鱼灯,从大门前左右两侧同时进入大门,厅上鞭炮阵阵,锣鼓声声,鱼灯对对,表演非常好看,场面极为壮观。

鱼灯在厅上舞过一阵后,再延伸到村前露天空坪上,此时只见鱼灯越演越烈,鞭炮越放越响,锣鼓声、鞭炮声和“三品铳”的巨响声交织在一起,前后持续两个小时的鱼灯活动,使整个村庄充满了灯火辉煌,色彩斑斓,人心涌动,热闹异常的气氛。

是啊!一年伊始,人们的喜悦、欢乐、祝福和吉祥,以及美好的理想和寄托,似乎都凝聚在这片欢乐之中。

鱼灯在本村玩过之后就进入县城,把鱼灯活动推向 。

进城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有的年是在初六、初七两个晚上,有的年是安排在元宵佳节夜晚。

进城这天,掌灯队伍早早就吃上晚饭,经准备一番就急忙下山,沿途一路欢歌一路灯,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县城。

历来茶东坑的锣鼓打得很有名气,因为他们的锣鼓旋律动听,节奏鲜明,起伏不断,远近耐听。

尤其是在他们的锣鼓声中,还有一段声响近似“茶东坑”这三个字的谐音,因此在远距离之外,一听锣鼓声音就知道这是茶东坑的鱼灯来了,往往是鱼灯未进城而锣鼓声音先进了城。

城里人一听茶东坑的鱼灯来了,无不喜出望外,于是男女老少都拥上街头赏灯去了。

鱼灯队伍对城里人的献演是慎之又慎,因为他们有心要以自己别具一格的鱼灯风姿,让城里人一饱眼福,使他们能度过一个欢快的元宵夜晚。

为此,茶东坑的鱼灯队伍遵循鲤鱼在水中生活习性和游水动作,按戏游、结伴、冲浪、出水和跳龙门五大排列动作,进行完整的表演。

特别是鲤鱼跳龙门的场面尤为形象生动,只见成双成对的大红鲤鱼露出水面,由低而高,再腾空而起直跳龙门场景,使一盏盏鱼灯格外显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再加上锣鼓的紧密配合,更使全场演出产生一种动作紧凑,节奏鲜明,热闹异常,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此情此景,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灯,简直就象水中畅游的活鱼,真是把鱼灯演活演绝了。

观众反映说:观赏茶东抗的鱼灯,无不使人觉得这是一种艺术享受。

三明市> 民俗风情 > 客家情歌

三明客家,是山歌的故乡。

西晋“永嘉之乱”以后,一批批中原 ,为避战乱、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纷纷南迁;历尽艰辛,来到了闽西北这块世外桃源栖息繁衍。

千百年来,客家祖先和土著百姓和平共处,并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互为交融渗透。

为传递心声,抒 感,创造出许许多多极富特色的客家山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三明民歌与地方民俗风情融为一炉,带着泥香土味,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客家情歌,以炽热、健康的情感,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洗炼的语言,表达了青年们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憧憬、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对封建婚姻的反抗。

有如清泉,沁人心脾。

客家情歌大多七言,隔句押韵,有四名式,也有段体结构,形式多样。

还有对唱、盘歌等,倍受群众喜爱。

三明市> 民俗风情 > 石壁风俗

令客家人瞩目的弹丸山村石壁,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关注,不仅客家学者纷至沓来寻访奥秘,慕名而来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都想领略她的异彩风姿,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尤其令人神往的是石壁的民众风情,任人咀嚼无穷、寻味万千,使我们联想着中华古国源远流长的璀璨文化,客家人坚执的信念和至今遗留在石壁的中原风俗。

无论研究石壁、或研究客家,都应从研究石壁的风俗民情入手,以提示她深奥的文化内蕴。

研究风俗,旨在“探索近代的社会制度、风俗与信念之起源,并剖析影响于国家生活的各种民风与行为的动机”。

探讨石壁风俗,其目的也在此,却也是一切学问中“最有兴味,最有价值的一门学科”。

一、石壁风俗的形成

风俗最显著的特点是民众性、传承性、地域性、稳固性。

某项风俗在民间形成之后,便成为一地人民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然而一些有违当朝政法社会制度的风俗,历代封建统治者虽曾严格限制,但在民众心里扎下深根之后,却也是一代一代传承,很难改变。

即使在苛严政治制度桎梏下有所收敛,但一旦社会制度发生变革,又重复兴起,由此观之,风俗对于一地政治、社会有着深刻影响。

这正是阐明,石壁独特风俗形成之后,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和一次次政治风云的冲击,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能够延续至今,保持中原古风俗的遗风,其根本原因是它的稳固性和传承性,在民众生活中形成道德行为的规范。

石壁风俗是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射着客家人特殊的精神风貌。

隋唐之际,由于战乱、灾荒或 奖掖等诸多因素,中原 迈着艰难的步履,一批批向南逃亡,在南迁过程,大多曾滞留石壁。

尤其第二次唐代大批移民中,在石壁定居时间长、人口多,为石壁风俗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陈运栋教授《客家人》中指出:“自从经过一次战乱之后,客家移民的主力,遂由长江南岸迁移到赣南山地,后来就以宁化一带为据点,向闽粤赣区拓植。

”大量移民的涌入,多来自中原,有较为相同的风俗,如婚庆、丧葬、生产、生活、服饰、语言、岁时节日等,都有其中原地域的广泛性。

石壁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石壁的风俗不是孤立的。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壁风俗形成的重要基础上早在千多年前深埋在地下的如淮土乡淮阳赤下窑的唐代古窑址的古瓷器标本等出土文物,用古老、沉默、刚毅的语言证明石壁历史的久远。

石壁究竟何时有人类居住?笔者未曾读过这方面的资料。

以福建人类活动历史推算,唐之前已有人类活动的史迹。

至少也有三四千年。

有关福建先民的记载,据先秦典籍《周礼·职方氏》称:所谓“七闽”,毫无疑问,包括石壁在其中。

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是有七支不相属的闽部族。

许慎则认为,是南方百越中活动在东南的一支,是以崇拜蛇为图腾的部族。

《史记》《汉书》称:“福建先民习于水性,便于用舟。

”《汉书·严助传》谈到闽越国时云:“越方外之地, 发文身之民也”。

这些记载是不是与石壁先民有关,笔者不能武断地证示。

可以肯定的是客家人大量涌入石壁之前,石壁曾是土著人繁衍生息之地。

不论土著人口多少,他们在生活过程,形成了较为古朴的原始习俗。

由于大批 来自中原,栖居石壁,冲击着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从石壁风俗中至今遗存的“夤夜抢亲”、“蜡烛火种”、“背抢新娘”,无疑是石壁土著成为社会抢新的遗风和对火神的崇拜。

这是一种土人文化,也包含了客家南迁的移民文化,经过中原文化的播衍,在长期历史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形成。

石壁风俗发展的根本性在于它接受、继承了中原正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冲撞,吸引了多种养份而丰富发展起来,不仅继承着儒家风俗的传统,又渗透、融合迁移地区和当地土著的风俗。

尽管大批的客家先民纷至沓来,反客为主定居石壁,却不能排除土著民风的渗透。

和土著民俗民互相的融合、渗透,使一些比较单一的民俗事象呈现出丰富和多元的内涵,形成了石壁独特的民俗色彩。

而后,土著逐渐被同化,演绎为客家文化来主导石壁社会的发展,客家人构成石壁的主体,构成客家文化的形态,这是形成石壁民俗的基础。

石壁独特风俗的形成是基于如下条件:1、地理条件。

石壁有一块约200 余平方公里的偌大盆地,水草肥美、森林茂密,有蛛网般的溪河,为闽江、赣江、韩江的源头。

与江西古城交界处有武夷山脉南段为屏障,距石壁不上10公里的站岭系闽赣两省主要通道,有大片土地可供开垦,有偌大盆地可供居住,地理条件优越。

2、历史条件。

隋大业间(605~617)巫罗俊随父由南平到黄连峒(宁化古称)定居。

巫罗俊率众在石壁地区垦荒造田,“开山伐木、泛筏于吴”,将林材运往长江下游各地销售,沟通、促进了石壁与长江沿岸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建筑城堡、抵御土寇、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吸引了客家先祖在此定居。

3、交通条件。

由于武夷山脉的阻滞,远离频仍战乱,不听枞金伐鼓之声,很少与其他民系、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联系,形成长期的封闭状态。

由于众多中原先祖聚居一处,使中原各地风俗经过渗透、融汇,衍化为石壁独特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长河,固守一方乐土,保持中原古朴民风,充分表达了小生产顽强的特性。

二、石壁风俗从哪些方面保留了中原古代的遗风呢?

1、从婚庆上。

婚姻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是人生的最大美事,自古有“同姓不婚”的条规。

石壁婚姻基本保持中原古风,主要形式有聘娶婚、招赘婚,童养媳、等郎妹、姑换嫂、纳亲、冥婚等。

解放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纳妾和冥婚已经革除。

石壁婚姻,大体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大多是包办婚烟。

婚俗的礼仪也再现中原古风的繁文缛礼,主要有:开生日、送果子、送日子和归亲。

结婚后三朝回门、五朝下厨、六朝洗手、满月送藤盘等,延续至一个月,喜庆 才悄然消失。

石壁闹新婚还有一个奇特习俗,即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经过“闹房”之后,洞房四周、门外窗口还簇拥着一些人偷听偷看的习俗,甚至有人悄然躲进新房偷走新娘的绣花鞋,待第二天归还原主,新娘得陪一桌酒席,预示吉祥之意。

由于几百年间,石壁人口量外迁,各姓系民大多离开石壁,只留下张姓在石壁定居,成为石壁主要姓氏,经过数百年繁衍,人口逐渐增多,“同姓不婚”却囿限了子孙的发展。

他们无法向更远的外姓人氏联姻,婚姻终成了张姓先祖的一大难题。

经过先祖的反复商榷,至闽张氏第十七世祖终于下定决心,修改族谱中“同姓不婚”的章程,冲破那座牢固的藩篱,以村中大道为界,分为上市下市,东西各立家庙,各族族谱,从十八世祖始,宗支五服之外,上下市张姓子女可以通婚,彻底结束了“同姓不婚”的历史。

这是石壁先祖面对现实,勇于改革的一大举措,解决了长期困扰石壁先民的一大难题。

2、从丧葬礼仪上。

死亡是人生最后的归宿,同婚姻一样是人生之大事。

甚至丧葬礼仪,比生礼更为隆重气派。

对于繁缛的丧礼,人们虽强烈反感,却不敢越矩,世世代代都严格承继,从不越雷池。

至今依然根深蒂固的难以革除。

丧葬最主要是重寿考,即上了60岁以上的老人死亡,称“白孝”,以肃穆庄重的礼仪,以示儿女的孝心。

丧葬礼仪主要有报丧、落棺、出送等。

事后还要做七、守孝、做周年、造坟、祭祀,尤其讲究造坟,坟地选择中十分重视风水。

坟墓的营建大体如客家民居相似,让死者在九泉之下有安身之所,不致荼毒,表达了客家人对先祖的无限崇敬。

3、从节日习俗上。

石壁人保持继承着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习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和全国许多地区的习俗大体相一致,仅仅是些微的差异,显示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石壁人还有自己的节日称“七月半”。

那是超度孤魂野鬼,进行打醮度孤活动的节日,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插路香,类似闽南的普渡。

石壁人年初七(正月初七)要吃七种羹当早餐。

即选用芹菜、葱、韭菜、肉、鱼、米果等,与饭汤合煮成羹。

意谓吃下了七种羹能勤快、聪明、长久、有余、富裕、团圆,充分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企望。

有一首歌谣很能表达七种羹的韵味,即“吃了七种羹,开始做零星”。

敬告人们,过完了春节,不能再在家休闲,需要勤劳耕作了。

每一个节日,对客家人都是一种鼓舞、愉悦、吉祥、喜庆,都是对生活充满新的企求,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方式,表示着独特的寄托的企愿。

4、崇拜神明。

宗教信仰习俗,对石壁村民影响至深。

石壁村民的崇拜,主要是崇拜风水、崇拜祖宗、崇拜神明。

风水,不仅是石壁人,也是客家人寻求兴旺的寄托。

如迁居之时对村落的选择,死者择风水宝地安葬,造屋建房地址的择定,无不遵循风水。

对于风水宝地不惜重金购买,甚至演绎了村坊、姓氏、房族之间长期不懈的争斗,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石壁人崇拜祖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

崇拜祖先和崇拜神明溶为一体,紧密结合,采用不同方式,利用各渠道,搞好族内睦邻关系、团结族众,充分利用祖先家训教育子孙。

其实训大抵了自儒家体系,不独是封建时代对族众的行为规范有积极意义,就是进行精神文明的当今亦有现实意义。

如许多祖先家训演化为村规民约,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建树社会新风,促进安定团结。

三、石壁风俗的传播

石壁风俗,既继承了中原的古风俗,又结合客地实际,经过融合、改造,呈现出多样性、综合性、独创性的特点,铸造了客家人的精神,使客家人有着刻苦耐劳、刚强弘毅、勾勒创业、团结奋斗的优良民性,深受中外客家学者的赞誉。

这些民性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是在严酷的自然斗争和阶级斗争为了争取自身的生态和发展而磨炼出来的。

在第二次大迁移中,由于石壁较长时间滞留了人数众多的中原 暄宾夺主、以客夺主,从而形成许多星散的村落,也形成了经过承继、融合、改造之后的独特风俗。

当石壁先民有组织地大举转徙南迁,去开辟新的谋生之地时,自然将石壁已经形成的风俗带来了新居地,在新居地继续的传播,一代代传承。

从服饰方面的传播,石壁老女人的船型髻、大襟衫、乌长裤镶花边、洞阔头、围裙、花鞋等,男人的对襟衫、儿童的狮头鞋等,随着石壁人的迁称,已播衍至广东嘉应和台湾等地。

尽管部分台湾客家人住在城镇,也穿西装、茄克,老年人却都喜爱穿传统衣衫,有很大部分是随着巫罗俊子孙迁居台湾而遗留至今的。

从饮食方面传播,石壁人居住山区,农田作物大多种植稻谷、番薯。

以米食为主食。

一日三餐都备有干饭,辅之以番薯。

有食用米粉、豆腐、擂茶、水酒、伊面等。

这些饮食习俗不仅流传在闽粤客家地区,台湾地区也很盛行。

而且石壁人喜辣的风味还传播至四川湖南等地。

节日习俗中,至为突出的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悬挂葛藤、艾叶。

相传此习俗源于石壁,以后播衍至闽西、广东等客家地区,而不属客家地域的闽北或广东其他他区也受此影响。

故事原出于唐末黄巢起义,黄巢下令军中,凡挂葛藤处不准有犯,果然,黄巢军队所到之处,凡挂起葛藤村庄均免遭灾难,终成习俗,而广为流传。

石壁婚俗,保留了中原古代习俗,和客地所有地区相一致,只是一些细微末节有所不同。

石壁风俗为何能播衍辐射至客家许多地区?重要原因是,保留了中原古代风俗,随着石壁先祖的迁移,而将种类风俗一同带去,在新的地区播衍继承,也有些风俗被客地融化、改变,或赋上新的内容,或由于各种原因被新地区的风俗所取代。

而客家人追念敬奉先祖的习俗是至为隆重虔诚的,充分表达了客家人念念不忘先祖,也充分说明客家民系密切的渊源关系。

摘要:云南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经过多年来民族文化的融合,渐渐的带有云南特色的婚俗也相继诞生。比如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云南的结婚文化习俗吧!一云南结婚习俗概况

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聘礼轻重不一。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迎亲队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者即撒“开门钱”。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男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墨江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心相爱”。傣族接亲,沿途要鸣枪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来宾把彩色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其后敲错锣、象脚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向新人祝福。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3天后新娘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姑娘即刻开锁,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有的民族婚后夫妻还有异俗。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3年,称之“从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方回夫家居住。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抢婚之俗。一种是真抢。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抢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付聘金。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一台戏。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偷婚”、“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抢差不多。

二云南各族结婚习俗概述

1云南结婚习俗之彝族

男女青年相识和相恋后,双方都情投意合,称心如意,男方父母就请结摩选取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婚礼举行前几天,姑娘要减饭减水,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这种"新娘子饿食饿水"的习俗主要来自彝族"虎妻"的传说,同时也为了避免在迎娶的路上解大小便-彝族认为那样是不吉利的。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喜气洋洋,亲朋满座。院子中间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内彬外披红挂彩,正中摆放着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不断地演唱着富有民族情调的(青棚调),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歌声不停,唢呐声不断。

展示完毕后,女方家招待娶亲的人喝水:先喝茶,后喝糖水,称为"先苦后甜",接着摆好香槟,请女方的舅辈来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打开红盒,给新郎披上两匹红彩带。一切完毕之后,女方家盛宴招待娶亲的人,亲朋好友以及本村本寨的乡亲。席间,新郎要到每一桌先作揖,后敬酒。等所有的客人都吃完饭后,才能娶新娘动身回家。如果路远,女方家会热情地招待娶亲的人住下,第二天再走,当晚,女方家院子里或房外广场上,人们通宵达旦地跳左脚舞。如果路近,当天就可以娶亲回家。

男方家聚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前时,要接受女方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泼水,以示欢迎和庆贺。彝家人认为:泼了水,姑娘到丈夫家后就不会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即使天旱也有吃有喝。娶亲的队伍进了女方家门后,在供桌上点上香,磕完头,接着就开始展示带来的礼物,如衣服、鞋子、包头、钱币等。女方也展示姑娘的嫁妆,如:橱柜、箱子、衣物、凳子、被褥、彩电、缝纫机等。这时候,由女方父母请来的歌师开始唱娶亲歌,唱一段,展示一样,且唱到什么就必须展示什么,不然歌师就要用簸箕在娶亲人的头上打三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当人们进行上述活动的时候,新娘一般在楼上梳妆打扮,作出嫁前的准备。动身之前女方的舅辈带着新郎去女方家祖宗牌位前拜别,新娘则由哥哥或弟弟从楼上背到堂屋门外与新郎一同上路,媒人在后招呼所有女方家的客人去送亲。送亲的队伍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主,其余的姑娘的同伴或较亲的小辈,他们可以一直送到男方家。

彝家的规矩,不管路有多远,一律走路,不骑马,不坐轿,近年来也有乘坐汽车和拖拉机的,于是,娶亲,送亲的队伍在喇叭和唢呐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背、抬着令人眼共缭乱的嫁妆,浩浩荡荡地向男方家出发了。一路上,人们还弹月琴,唱山歌,跳左脚舞,热闹非凡。

娶亲队伍回到新郎家门口,要燃放大火炮和鞭炮,请毕摩念头进亲经,然后新娘在手持两枝火把的少女陪同下,走进大门并一直走到洞房中床上坐下。这时,一中年妇女主持,主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然后新郎走出洞房,来自女方家的女宾则陪着新郎留在房中,按传统习俗,晚饭时,新娘一天不得吃两家饭,由陪娘把女方带来的饭菜热了给新娘,并邀约新朗陪着吃。

接着,男方家大宴宾客,之后,在青棚院心中烧一堆火,在家围着火堆弹弦子、唱调子、跳左脚舞,这时,新郎和新娘也参加到跳舞的行列中,大家围成圆圈,尽情地唱和跳,且往往跳到天亮。

天亮后,新娘去挑两担水到厨房里,同时在灶里烧一把火,表示新娘已经开始在新郎家烧火做饭,从此就在新郎家生活了。这一天,新朗家还要宴请宾客,宾客大多是本氏族内的人,外来客人已经走了,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的时间一般为四五天,新娘即回到夫家来生活,个别地方有回娘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这就要看当地的风俗了。

滇西北和滇南等地的彝族,还保留有抢婚的习俗。所谓抢婚,其实都是男女双方愿意、父母同意、媒人说好了的,抢婚只是一种娶嫁的形式。在滇西北地区,男方肖出的人一边给女方家送彩礼,一边用毡子强行把姑娘裹走。这时女方家的人可以用假打的方式对付男方来抢婚的人,并把黑黑的锅灰打在抢婚者的脸上。当把姑娘抢回男方家时,抢氏的人们一个个锅灰满面,黑不溜秋的,常逗得宾客开怀大笑。

在滇南等地,抢婚的地点、时间都是事先约好了的,往往姑娘在田里劳动、在村边割草或背柴回家的路上被抢走了。抢到的姑娘直接被领到男方家的堂屋。按当地彝族的风俗,女子到了男方家堂屋,就意识着正式缔结婚关系了,就不能再跑了。不管用什么形式抢亲,把姑娘抢到新郎家后,都要按当地彝族的习俗,举行婚礼,并宴请宾客。对于抢婚。彝族人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男方去抢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敬,表示姑娘不是嫁不掉才送去的。

2云南结婚习俗之满族

满族女长大,开始聘婚,但婚姻不自主,完全由家长包办。先是“年老为媒”,或“亲友作伐”,议定婚姻。由男方托人到女方家说亲,女家如有意,方可开列某旗某佐领下人及三代情况,还要写清地址、功名、职业、属象、生辰八字等,这叫“门户贴”。由媒人转交,男先于女,两家借此了解对方家世等情况,其贴必压置于家奉灶神前三日,这是古礼中问名之义,谓之“问门户”。

合婚--“相看”后,如双方同意,便开写生辰等情况,双方还要问卜确认属上中下何等婚姻,并有无妨克翁姑父母之相,这叫“合婚”。

换盅--男家送聘礼至女家时,女家受之并将手饰等物品陈于祖先位前,两亲翁并跑,以盅斟酒互相递换,然后醮祭,表示两家正式定婚成为亲家,亦有在订亲宴上,两亲翁于席间行换盅仪式的。

响棚--男方家这天要杀猪,在室外搭喜棚、锅灶,并开始接待远方亲友,房左侧还搭一个喇叭棚子,吹打起来,以使四邻能知道这家开始操办喜事,称谓“响棚”。

迎亲--婚礼正日,男家备喜轿彩车,新郎骑马及父率本家亲族、傧相、吹鼓手、仪仗等前往下墅迎新娘。在出发前还要“亮轿”,去时不空轿,轿里坐一小男孩叫“压轿”。迎新队伍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以便回来时加上新娘成双成对,以示吉利。

射三箭--新娘未下轿时,新郎于院内要连射三箭。弓、箭由司仪递与新郎,射毕再由其接过。新郎搭上弓,向天射一支。司仪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仪唱:“二射地妖!”向轿前射一支,司仪唱:“三射红煞!”所用之箭为无镟者,以免意外。

开脸--坐帐时要开脸,也有的在拜完天地后开脸。又称“绞脸”。由一全科女人,用新镊子和五色彩丝线为新娘拔去脸上的汗毛,同时开齐额发和鬓角,以标志此女已是成婚之人。

揭盖头--辰时,吹鼓手又开始吹打,鞭炮齐鸣,由新郎家的长辈全科女人端来红糖水,让新娘子喝下,意味着以后“嘴甜”。还把鸡蛋煮熟,剥掉皮,给新娘子擦脸,意味着新娘子脸上今后不生麻子。之后,叫新郎上前,以秤杆或马鞭子将新娘“盖头”挑下,抛于屋顶或帐篷顶。新郎揭盖头后,立即用手抚发,象征“结发夫妻”。此时新郎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模样。现在农村揭盖头的仪式仅是一种形式。

回门--结婚的第三天,新娘要领新郎回娘家,这叫“回门”。“回门”之前,头天晚上要倒“宝瓶”。此时新婚夫妇对坐炕上,以手拉衣服成兜状,由亲友家中一年长妇女将婚礼时新娘所抱“宝瓶”取来,向两个衣襟内左右各倒三下,接连三次,同时口念“一倒金、二倒银、三倒儿女一大群”为祝愿之词。倒毕,以瓶内原装之“金银米”熬粥,称“金银米粥”,新婚夫妻食之。“回门”时,凡打下墅的,要回去看望房东,不打下墅的直接回娘家。在时间上,回门必须带日头走,带日头回,不能起早贪晚。新郎要带上四合礼品,以示对岳父岳母的敬重。

接七送八--到了第七天,新娘还要回趟娘家,可以住一宿,叫做“接七送八”。

住对月--到了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住一个月,这叫“住对月”。从娘家回来要给婆家每人带一双新布鞋。

3云南结婚习俗之白族

白族的婚礼十分隆重而热闹,大理白族的婚礼是在结婚前一天开始的。这天晚上,男方家的天井里燃起篝火,挤满屋里屋外的客人人,欣赏着白族民间艺人婚礼上演唱的“大本曲”和“吹吹腔”,三弦声锁呐声响成一片,这就是白族的婚前踩棚习俗。

第二天是正式的迎亲日子。新郎在伙伴们陪同下,前往女家迎接新娘。临出发前,人们把新郎拥进屋里,在一阵锁呐和锣鼓声中,新郎的哥哥手捧一朵用红绸子扎的绣球,走到新郎面前,深深作揖,并将绣球搭在新郎的左肩上。到了新娘家门口,吹鼓手们停止吹打。这时,新郎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三个蜡丸似的东西,一个接一个向门前的石墩上甩去。随之就听到三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这种蜡丸,原来是自制的土炸弹,是迎亲时用来壮声威的。硝烟弥漫中,迎亲的队伍被迎进女家。新娘在哭泣,流露出一种惜别之情。当锁呐再次吹起时,新娘的哥哥已将新娘背出门外,让新娘踏上去婆家的路程。

迎亲队伍来到男方家门口,新娘还是由哥哥或弟弟背着,快步跑进新房。按照白族习俗,新娘来到男家时,那些参加婚礼的小孩是最难对付的。他们往往会蜂拥而上。一边朝新娘撤米花,一边争着用手去掐新娘。这是为了吉利,掐得越多祝福越多。即便是掐痛了、新娘也不能发火。而新娘佩带的镜子和墨镜则是为了祛邪,也有的说是新娘出嫁头天要哭一晚上,墨镜能遮掩红肿的双眼。

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喝辣椒酒。酒本来就辣,再加上辣椒,很难下咽。在白族语言里,“辣”与“亲”的发音相近,酒加辣椒意味着亲上加亲。新郎新娘共饮辣椒酒,表示亲亲热热。有的地方还将辣椒末撒进火盆里,辣烟四起,呛得人们喘不过起来。新郎吃喜面时,也要放很多辣椒。白族婚礼上吃“东坡肉”的习俗更特别。肉是用红曲米染的。事先用麻杆串好,放在碗里让新娘吃。新娘用筷子去夹,一夹就是一串,根本无从下嘴。

三云南少数民族婚俗趣事

(1)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云南楚雄彝族山区的青年,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即姑娘房。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姑娘房也是相亲的场所。姑娘赶歌会去了,母亲必须煮好招待未来女婿的饭菜。青年们在歌会上互相认识后,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来提亲,若是男方在短期内没有动静,那就算吹了。男方提亲,女方可以拒绝。无论哪方不愿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会上再另作选择。按照风俗,适龄女青年参加跳歌会必须领一个小伙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样,男青年参加歌会也以被姑娘约走为荣。倘若一个人去,一个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2)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鲜花象征美好。云南西双版纳的爱尼青年男女,常把鲜花当作情书来传递。他们忌讳在长辈或姑嫂面前玩弄花朵。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采取的是一种隐晦的方式。男青年看上了女青年,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先送一束鲜花给她。姑娘接到鲜花后先是嫣然一笑,然后根据自己的决断,又送回一束鲜花给男青年。如果自己还没有朋友,就送回单数的花朵,表示大家可以互相了解,接触;若是有了朋友或是不喜欢,就送回双数,表示谢绝。他们用以传“书”带“信”的鲜花是红色或**,扎花的线要用黑色。

(3)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云南傈僳族仍保留着古老的婚姻习俗,男女青年往往通过以物代信的“来苏”往来讯息,谈情说爱。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后,就用一张白纸或芭蕉叶包上一样长短的茅草两小截、完整的大蒜一个,槟榔、草烟各一撮,再加嫩绿的树叶两小片,面对面合在一起包住,井用红线扎好,送给他爱着的姑娘;这就是情书──来苏。它的意义非常丰富、有趣:两根同样长短的茅草,表示双方各方面都差不多,我在许多姑娘中选上了你;完整的大蒜,表示以后两人要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摈榔和草烟表示我的心热辣辣地爱着你,想把你含在口中;绿叶表示但愿我俩相好结婚;外面用红线捆扎,表示希望两人相爱像火一样热烈。当姑娘接到小伙子送来的“情书”后,若是同意就把槟榔、草烟嚼吃了,也回一封同样的“情书”,并加上芫荽,外面用白线扎起来。芜婆表示愿和你相好;白线表示自己清清自白。若不同意,就把相合的树叶翻过来背靠背,再加木炭一块。如果完全拒绝,那就再加上一截辣子,槟榔、草烟也要原物退还。小伙子接到这样的回“信”后,就不再追求这个姑娘了。

(4)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各民族的青年在求婚时,都有着不同的方式,云南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生动有趣,与众不同。如果男青年爱上了某个姑娘,便请媒人去姑娘家提亲。媒人先独自一人来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介绍,然后告辞而去。第二天,媒人带着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待吃过水酒后,媒人便以试探的口气对姑娘的父母说:“听说你家的谷种很好,我们想讨回去种!”姑娘的父母若是满意这个男青年,就谦逊他说:“我家谷种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们的意”这时洗耳恭听的男青年,立即高兴地回答:“我们家土地肥沃,谷种撒下会长好的。”这样,对于局外人来说,他们好似在“说东道西”,实际上亲事已定。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便会推辞:“我家谷种不好,你到别家去讨吧!”或者直截了当他说:“我们家的谷种还嫩,不合你们那里的气候!”这样的拒绝,语言委婉,彬彬有礼,不伤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过得多。

(5)最优雅的恋爱方式──琵琶、口弦传情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多以语言交流思想,表达爱慕之情,这已是尽人皆知。但是,怒族青年男女在相恋的初期就不用语言,而是以清脆的“达变”(怒族琵琶)曲调和悦耳动听的“拟力”(怒族口弦)曲调代之。一般来说,怒族青年男女在恋爱的初期,男青年是以琵琶来表达思想感情以传情达意的,女青年感到自己的意中人来求爱了,也必然会以口弦对答。据说,这种对答,不仅可以表达爱慕之情,流露心中的秘密,而且还可以提出疑问,进行答辩,甚至还可以共同商讨有关事宜。这样以曲代谈的恋爱方式,双方可以不说一句话,完全靠演奏曲调,但双方都能意会,直到情投意合为止。据说,有的怒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完婚都没有讲过几句话。这在世界各族的婚俗中不能不说是奇迹。

(6)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一──阿注婚

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有趣而奇特,但其中最为独特的要数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阿注婚。阿注婚分为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成家婚三种形态。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结交阿注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亲或姐妹抚养,父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抚养。在农忙季节,女方家需要帮忙,男方可以前去协助。男女之间的爱情是阿注婚的基础,双方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注关系。阿注婚的特点在于维系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母亲死后,家庭中的女子谁能干就由谁来承担家庭的重任。阿注同居婚:在长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转变,由分居向同居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员。以上两种阿注婚,同一母系血缘内,是绝对禁止结交阿注关系的。

(7)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抢亲就是未婚男子将喜欢的未婚女子抢到自己家结婚成亲,这种习俗,云南有几个少数民族均有,但这只是男女双方商量好的一种婚嫁方式。然而,德宏州梁河县的阿昌族抢亲却有所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有了感情,但说亲时女方父母不同意,这时,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让男方来抢亲。男方按约好的日子,邀约伙伴深夜摸进女方家,拉着姑娘就跑,姑娘有意高声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抢走的。由于女方父母毫无准备,这种抢亲大都顺利。

二是姑娘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而父母又硬要为姑娘选定其他女婿。在两个男子喜欢一个姑娘的情况下,其中一个男子便相约同伴把姑娘抢回家中,未抢到姑娘的另一个男子,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姑娘被抢走,而不能半路截取,这是阿昌族的规矩。

三是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立下山盟海誓,但女方中途变心,男方便组织人趁姑娘外出不备抢起就跑。抢亲到家,一进门就放鞭炮,当即拜堂,当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将姑娘领到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直到双方家长谈判妥当才双双回家。

(8)最简朴的婚礼──劳动

居住在云南弥勒县西山区的彝族支系阿细人,自古以来婚姻自主,婚礼俭朴。他们选择对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看对方是否爱劳动。一个相貌出众的青年,如果好吃懒做,艰难找到对象;相反,相貌平常而勤劳朴实的青年,却往往遇上如意的伴侣。

当阿细青年男女经过自由恋爱,决定结婚的时候,父母对儿女的婚事,一般都表示赞同。婚姻的程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劳动两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认亲。男家不摆酒席,也不请客。第三天,男女双双在一个热心男友的陪伴下又到女家认亲。女家同样不摆酒席,不请客。按当地习俗,到女家认亲的这天早上,男的要为女家挑一挑水,饭后,男女双双去劳动,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当晚,双方回到男家。在男家再干四、五天的劳动后,又返回女家。这时,双方中若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罢休;若都表示满意,婚礼就算完毕了。以勤劳取人,奠定了阿细人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所以在阿细人当中,因草率成婚而酿成不幸结局的为数极少。

(9)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拉祜人有一种习俗:结婚不需办备酒席;结婚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新婚夫妇祝福,随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燃起簿火的火塘载歌载舞。拉祜人认为,火塘标志着夫妻双方有一颗火热的心,人们围着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妇终生相爱。拉祜人结婚这天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是自己的旱烟、烤茶、松子、栗果之类,从来不兴讲排场。

但拉祜人离婚就大不一样。根据他们的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不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习俗,目的在于告诫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要慎重考虑,一旦结婚,就要做到终生相爱。同时,“离婚宴”还含有希望双方今后不要相互仇视的意义。

(10)最有趣的离婚证书──木片

云南楚雄山区的彝族,离婚证书很奇特。男女双方感情不合劝解无效,可以离婚。彝族的传统离婚,凭据则是一块木片。通常是用一节约三寸长,五分粗的松木,中间刻上“调”号,从中均匀地剖成两片,将这两片松木同时丢在地上,要丢成阴阳两相,然后将阴相的一片交给男方,阳相的一片交给女方。各自保存,以作凭证,不得反悔。

(11)奇宿婚宴“跳跳菜”

云南大山里的彝族,有一种被称为"跳跳菜"的婚宴,这种喜宴上菜的过程仿佛是高难度的杂技和舞蹈。为首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双手拱揖,面对宾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唢呐的诸乐师,向他们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然后是鲜明、嘹亮的唢呐齐鸣,大师傅们次第从厨房鱼贯而出,臂搭肩顶,头顶置案,表演着哑剧,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后,一张一合,互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进入宴席。动作要轻松、优美、流畅、连贯,落菜时先放哪碗,后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时,大家紧张,兴奋的心弦刚一松弛,后边又接上来第二对、第三对。险哪!多达一二十个盛满了菜肴的碗,放在一双手臂上还兼跳着舞步,弄着怪相,别小看托盘,分量可不轻,非一个壮汉绝托不起来,稍有不慎,扣地一盘,那可要在众人面前丢脸,这真是顶尖民间大师级的表演赛。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顶一碗菜,叫“空手叠塔跳”,上菜时,双手两肘要有各种动作,前伸,侧展,左拐右扭,双脚踢踏节拍,在乐曲中跳着舞上场,此时,宴乐达到高潮,两位搭档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保驾护航,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着看,但却没有一滴油汁溅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衔两柄铜勺,内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齐用,绝不亚于杂技分毫。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韵。

据说三明沙县结婚办酒席,菜是规定好的,如12道菜就是12道菜,不能多加,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择菜的多少,但是国家有规定应该廉价一些,节省一些不要大操大办,这样的风气是不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1475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