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纪搜罗了一堆资料,福建的结婚风俗包括以下这些:
订婚仪式: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男方下聘礼:
男方父母、媒人带着新郎去女方家订婚。(现可约在酒店内订婚,后大家吃顿便饭)
男方要送:聘金:3万3,5万3或10万3(议定的聘金尾数必为三字。福州方言三与生谐音,象征婚后多生儿女)。喜庆十色(喜糖5斤2包、2个大猪腿、2只大鱼、2头目鱼干、线面5斤2包(线面要用大红纸包好)、红蛋若干、苹果或桔子若干、红酒2瓶、10只脚脚健全的煮熟后变红的2只大螃蠏{意为十全十美}、一对活鸡{要用三尺三的红绳将两只鸡的脚绑在一起的,得打活结哦。男方回去的时候要把母鸡带回去,这时候母鸡的两只脚用那根红绳绑好。)黄金若干(注意:不一定要订婚时送,黄金何时送双方可以协商)
以上这些东西都要用红纸外包装,或者在送的东西上放上四方的小红纸。
女方回礼:
可备一只母鸡,以便与男方订婚送来的母鸡交换下,让男方带回一对鸡(包括对方原来送来的那只公鸡也返还)回去。有的女方家里不事先备母鸡,只是把男方送来的母鸡留下,让男方只带回公鸡去。须回送:新郎内衣一套、新郎西装一套、新郎衬衫一件。新郎男袜一双(不能是白色的袜子)、金戒指一个。其中的“袜金裤”,寓意新郎以后发展为:“活金库”。至于女方要回送多少礼金给男方,可以在订婚仪式时当场返送,也可以在结婚时,当嫁妆给新娘。
(备注:上方所说,订婚时男方所送“喜庆十色”,女方可将十色中所有的一半返给男方带回。不过,这“喜庆十色”,也是可以商量的,现在许多人都没有送十色,只是随便意思地送点。)
女方置办嫁妆:
一、办些新家需要的电器:根据各人情况,按需办理。如女方有条件,现流行置办“轿车一部”。 二、红皮箱:(个数一般2个,取好事成双之意) 皮箱里装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办给女儿嫁妆物。
三、红伞:接亲时,伴娘为新娘撑红伞出门,上车,下车,露天。这把伞要求要崭新的而且没有商标, 颜色红色和粉红均可。这也是旧时讨吉利的说法,比如挡灾,辟邪。
四、红塑料桶1个:需用3尺3的红布(男方提供)包裹 (意为新娘马桶,桶内要放上红枣、花生、莲子、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五、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对,讨吉利的说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万不可是新娘本人去买的)。
六、儿童澡盆1个,红色化妆箱1个,镜子一面,红毛巾2条,红牙杯一对,牙刷2把,2把角梳,红脸盆2个。
七、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红色玫瑰花2种颜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贵荣华。
新房布置:
门框两边贴对联一副,加横批(横批一般写“鸾凤和鸣”四字); 门上贴大红双喜字;
新房正中悬彩灯;
窗户上贴剪纸的大红双喜字,四角贴剪纸的蝴蝶图案; 窗户两边贴对联;
墙壁四周挂字画;
厨房:正门对联一副,加横批,门上贴红“喜”字; 其他:所有房间门上均贴“喜”字一个。
接亲:
结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备两辆以上装饰好的婚车来女方家接新娘与嫁妆,也叫接亲。当新郎的婚车到女方家时,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后新郎方可进入女方家。新郎 还要带上新娘手捧花与上等香烟来新娘家。见到新娘时,把手捧花给新娘拿着。同时,把香烟大方地分给女方家人抽。新人在女方家里,拜见完祖先后,要吃太平面(注意:太平面的汤料必须是鸡。而且新娘要吃得慢点,最好不要比新郎吃得快)。 新人吃完太平面后,带上嫁妆准备出嫁。在新人出门前,新娘家还要放鞭炮,放完后新人才可出新娘家门。新娘迈出女方家后,千万不可回头,要高高兴兴地往前 走,即使是忘带了东西,也不能回头,要叫别人去拿。新人从迈出家门一直到上车前,新娘接出门的时候伴娘要为新娘打伞,车门则有伴娘负责开。当婚车启动准备 开走时,女方家人还要再放一次鞭炮。福州女儿出嫁,一定要在上午12点到男方家,一般新娘上午9到10点前就出发接亲了。
吃太平面:
新郎到女方家时,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同样还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为保平安。按福州传统,新人在见家人之前,要吃太平鸡面,新郎吃 鸡头,预示着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鸡翅膀,鸡脚,这个要用福州话来讲,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太平面里还有两个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意思为大 家一起平安。
铺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见长辈:
下午3到4点,新人就要开始拜见祖宗,及长辈,老人和亲戚,讨红包。福州人叫“见厅”。
酒店设酒宴:
差不多5点新人们就要到酒店迎宾客了,最后就是酒店常见的礼仪了。新人的亲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喜酒,吃喜宴。结婚时在酒店里的仪式可请婚庆公司进行安排。在酒桌上见过与自己同辈的亲戚,那时候也还是可以拿红包的。
回门:
按福州婚俗“请回门”,通常只来一天,当晚便回男方家的,叫“请赶烛”,要在烛明夜黑前返回夫家。结婚时,第一天是男方家办酒。第二天,女方家办酒,也叫办回门酒。婚后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请回门”时,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给小舅子钱,同时要对新郎进行有趣的逗乐和滑稽的调笑,作为新女婿定要以礼待人,婉转答对,避免落入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罚,又要被人取笑。然后新郎备礼品,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见,当日需返回。至此,整个结婚仪式算是结束了。
结婚禁忌:(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 十二 )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八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宁德传统节日风俗
一、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宁德农村如赤溪、霍童都是二十三祭灶神而宁德市区大部分是二十四祭灶神少部分是二十三祭灶神。祭灶神的供品有水果、糖等。糖俗称“灶神糖”现在有包装的也有小作坊自己做的。买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唇让他上天时说好话因为民间传说农历二十四一过完灶神就要上天向玉帝汇报这家一年的行为来判断给予惩罚和奖赏。祭灶神是在吃完晚饭后一般是18点半开始,现在大都是买一张印刷有灶神的画像粘在灶台上把去年的那张撕下连同元宝一起烧了。先把摆供品的地方擦拭干净后摆上供品、倒满酒。家中妇女点上香烛先祭拜天地,如果家中供有其他神再祭拜其他神最后祭拜灶神。妇女会手拿着香对灶神说上几句好话比如灶神您多吃多喝到天上去时帮我家说好话。后插上香、点上蜡烛然后放鞭炮祭灶神开始。过大概二十分钟后烧元宝再说上几句好话,等元宝烧完后再放一次鞭炮送灶神上天说明祭灶神结束。家中妇女会把供品分给小孩吃,有些家庭会把糖留到过年。
祭灶神后到除夕前是过年前最繁忙的要蒸年糕、做芋泥、打扫房子、准备年货等等,现在简便多了去街上或超市购买就行了。
二、除夕
早上购物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商家从凌晨4、5点开始准备到早上7点至8点钟是最多人的。以前没有专门的市场就在街上售卖现在大多到超市、市场购买但不变的都要买豆腐因为豆腐(宁德话发音)与宁德话“都有”谐音预示一年什么都有讨个好兆头。在宁德每逢传统节日都要祭神和祭祖先以预示与天地同庆与祖先同庆。春节更不例外,到了早上10点钟左右开始摆上供品祭神。这时供品就丰富了有水果、年糕、鱼丸、虾等。下午没事看电视准备过年东西,把上午的供品撤回换供品再摆上桌子这时供品就简单了有水果、烛台、香炉、干货如木耳、咸面、腐竹。水果、干货各五份、酒杯十三个、茶杯泡好茶三杯、酒壶两个、烛台两个、香炉一个。晚上洗澡洗衣服然后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现在大多看电视如看春晚、看**之类的。到了临近0点时点上香烛放鞭炮、烟火,0点过后回去睡觉但不关厨房的灯。除夕至大年初七晚上一直不关灯。
大年初一 早上妇女6点多起来先准备早大都吃素可以是面、黄果。在吃早饭前再点上香烛放上鞭炮,一家人吃完早饭就要外出了。在出去前放上鞭炮,宁德就那么大整个逛一圈刚好回来吃午饭。一家人在逛街时会去宫庙点上香烛放上鞭炮。
四、大年初二至初四 走亲访友 在此期间家中不用点香烛。在大年初五前不能向外倒垃圾因为会丢失财运。
五、大年初五商家开始营业在开门营业前放上鞭炮。然后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以前有抓游神允许除夕至初七之间游神,宁德地方不大可宫庙甚多在八天内游完那可不容易而且要选日子、看天气。游神大多在晚上开始,现在政策还好没那么紧凑了。
六、元宵节 这天吃汤圆可在宁德不怎么流行吃汤圆流行吃水粉、米粉。这天同时是奶娘陈靖姑的诞辰,在宁德只要是供奉有奶娘的宫庙都会请吹班来助兴。同时这天年满16虚岁的会举行过关仪式现在大多数奶娘宫正月十四举行过关仪式及庆祝奶娘诞辰正月十五奶娘巡游。过关仪式供品有黄果、寿桃、红曲酒、蜡烛等,在祭拜完奶娘后年满16虚岁的人双手各拿一个蜡烛从奶娘宫大门一直拿到自家大门。到自家大门后放鞭炮,蜡烛拿到年满16虚岁的人房间中直至蜡烛熄灭。亲戚朋友会送给年满16虚岁的钱、衣服、黄果等。现在我所知道在宁德只有南门桥头下登龙境奶娘宫比较传统,正月十二到十三举行请香火仪还会派人去古田临水宫祖庙参加请香火仪式于正月十四早上回来。正月十四举行过关仪式及庆祝奶娘诞辰,正月十五中午奶娘巡游。另外元宵节的活动还猜灯迷。
七、清明节 这节日是祭拜打扫祖先坟墓的。一般是早上吃完早饭后就开始拿锄头、扫把等工具及供品有蜡烛、香、元宝、纸钱、水果、水粉等。祭奠人员先把坟墓周围杂草等清除打扫干净,后摆上供品放上鞭炮过大概半小时后烧纸钱和元宝再放上鞭炮扫墓结束收拾供品下山。有句古诗是这样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八、 端午节这节日是纪念屈原的可在宁德没见到纪念屈原的活动,更多的是驱毒防疫的活动。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早上购买供品有鱼丸、鱼、虾等和艾草、硫磺香。先祭拜祖先后,中午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必须吃“红头菜”。吃完饭后在门两边插艾草等艾草被风干后艾草叶子熬汤可治肚子疼。在水沟、每个房间插硫磺香。以前每家每户包粽子现在已经很少有自己包粽子大都去市场、超市购买。汉族的粽子是三角形的而畲族的是长方形的。粽子的馅依据个人口味不同而不一样,主要有花生、豆沙、瘦肉、蜜枣等馅。经过高温闷煮的粽子放在通风阴凉处二十天内不会坏。端午节这天漳湾、八都等临近江河的乡镇会举办划龙舟比赛而在宁德市区没有划龙舟不知以前有没有。
九、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据说这天地府会把鬼放出供人间子孙祭拜。在鬼节到来之前家中会买好冥币并且折成金元宝形状在放开弄一张张的冥币,把粗纸撕成条状一起烧供祖先享用,这天家中会摆席供品有蜡烛、元宝、水果、酒、饭、虾螃蟹等。摆好给祖先享用大概一个小时后开始烧纸钱,纸钱不仅要给祖先享用还要给替你祖先抬钱的“渔夫”钱俗称小费。供品摆好后放一次鞭炮烧完纸钱再放一次鞭炮以恭迎祖先的到来和欢送祖先离开。晚上家中会摆酒席请亲戚朋友来家中享用。农历七月十六日会在路边用竹圆匾摆上饭、蜡烛、香供孤魂野鬼享用过大概半小时后烧元宝并且会说上几句好话如:你好好享用到地府后再转世投胎做人,不要吓唬人。当烧完纸钱后放鞭炮恭送孤魂野鬼回地府,然后把供品扔了。
十、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摆上水果、月饼等供祖先享用。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不能少水粉或米线,吃完团圆饭一家人逛街猜灯迷。因为中秋节是戚继光收复宁德县城的日子从前作为迷惑倭寇的曳石(一人坐在木板上几个人拉人走因为以前路大都用石头铺成所以称曳石)流传了下来成了庆祝中秋佳节和庆祝戚继光收复宁德县城的娱乐活动。现在宁德市区没有举办曳石活动,在漳湾和霞浦有曳石活动。
十一、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要登高爬山而且要在山上摆供品。烧完元宝之后在山上过夜据说天上神仙会下来托梦给你会有好运。
十二、冬至 公历十二月二十三左右,这天因为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所以要补充营养。这天在宁德要吃糍粑或汤圆。先把糯米、大米按照一定比例加上水浸上半天时间捞出后放到碾米机上碾成水状,装入布袋中用石头等重物压挤出水直至成块状。把块状物拿出搓成你所要的形状放入热水煮沸后捞出添加你所喜欢的配料即可。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两天是祭灶日。是晚饭后,各家各户自备丰盛的年糖(土话叫“灶神糖”)年果、年酒、恭恭敬敬地排在擦洗得干干净净的灶面上,上香点烛鸣礼炮,诚心诚意地送“灶神”上天。叩请灶神“上天呈善事,回驾赐祯祥”。祭毕,全家大小围坐一起喝灶神酒吃灶神糖。
接年
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各家门楼都“大红灯笼高高挂”。大户人家“请”出祖先像端端正正地挂在厅堂。正中摆出香炉烛台等一系列祭器。前廊挂上四盏宫灯。“茶几”、“功劳椅”分列两旁排设,显得严肃端庄。天井铺上“板坪。厅堂点起长明灯谓之照年。此日开始,各家主妇忙着制作年糕、肉丸、黄时和各种年糖年饼。
看更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晚开始至正月十五元霄止,每天晚上,四城门专为报时、防贼盗而设的“看更”分别上街。二人一组。前一人左手提灯执竹筒,右手握梆儿,后一人,左手提锣,右手执锣搥,前后行。穿街过巷,从一更到五更逐更敲打,边打边唱……
供请祖宗。除夕前二天开始,各家陆续备办一桌丰盛的酒席恭恭敬敬地排在大厅,供请祖宗。点烛上香鸣礼炮,由家长亲自把酒。酒过三巡,家长率领子孙依次跪拜祖宗。拜毕鸣炮礼成。
生活习俗
一、服 饰
首饰 清末至解放前,女人头上装饰品有银扁巴、银簪、银花、绸花,项上挂的有银项链,胸前别的有银胸花、绸胸花,手上戴的有银戒指、银手镯。足踝处带银脚镯。富贵人家的女人带金质装饰品。解放初到70年代,崇俭尚朴,女人多不穿耳,不戴饰品。80年代后,城区女青年巧扮靓妆,从头至脚戴金、银、珠、玉的饰品者不鲜见。
二、饮 食
古田人三餐以大米为主,早餐吃粥,午、晚餐吃干饭。解放前农村,尤其是大东一带,多吃蕃薯米,佐以咸鱼、腌菜。农忙季节傍晚时分另加粥、面、糕等点心。1960年前后,食粮短缺,以野菜、野果充食。80年代后,主食趋向多样化,常间以水饺、面条、粉干、春卷等。市民饮食注重营养,肉、鱼、蛋供售日多,新菜、野菜受青睐。
三、居 住
古田因地域条件不同,居住各有差异(详见《城乡建设志》),宗族姓氏居集一地,住房注重选址朝向,有“座北朝南,住家安闲”之说。入宅要择吉日时辰,主事人率家属及亲友,取火种,举火燎,参与者各提用红纸条贴着的家具、农具、家畜,沿途放炮入宅。新灶进火后,随即布置堂屋,备茶果,接待观众。晚设扶扇酒,或称扇下酒,席上必供糕、包两盘。前来祝贺亲友必以糕盐赠送,“糕”与“高”谐音,盐有咸味,“咸”与方言“高”谐音,同时赠送贺联贺仪及炉、瓶、灯等用品。兄弟分家,请其舅父为“中间人”,住房按伯仲叔季排行分配左右前后居室。
四、行旅
旧时,“古田万峰摩天,乱石激水,不通舟车”;“鸟道穿云入,征夫叹路遥”。为求平安,出门要翻历书,择吉日;临行相别必说“慢慢行”、“行好”、“顺路”等语,以嘱小心走路为要。境内逢川有桥,过岭见亭,桥亭多有瓦顶、坐板,便于行人“歇气”。官绅出门坐轿,寻常人家多为穿草鞋或便鞋步行,挑担者驻杖不离手,以作支撑助力之用。走远道,备有草包饭,或在路边摊吃红早米粥,以增加走路体力。民国25年(1936年)古谷公路通车,始有少数人乘汽车而行。解放后,交通事业发展,乘车者日多。60~70年代,时尚自行车。80年代后,摩托车风靡城乡。
五、礼节
问询语 熟人见面时,素来以相互问安并抱拳作揖以示尊重,同时笑脸询问:“饭吃未”或问:“去哪里”,解放后抱拳作揖之礼改为握手,其他照旧。有客来家,先请坐,然后奉茶敬烟,叙谈毕送至大门外鞠躬,并说“慢慢行”、“下回再来”等语。
给红包 家长带小孩子首次到人家里玩,那家的老者要包红包,用青和白的緕线捆扎后送给小孩子,并说些祝福语。
作客 首次去亲友家作客,亲友必煮1碗粉干蛋(现在只煮两个荷包蛋,省去粉干)给客人吃。“蛋”,古田人叫“太平”,盖“蛋”与古田方言“乱”谐音,故反“乱”之意称“蛋”为“太平”,旨在愿望太平无事,四季平安。
“莛(ting)茶” 女人走访亲友家,除吃粉干蛋外,亲友家左邻右舍的主妇要备办炒黄豆、炒花生、毕蒲(玉米或术米谷在锅里爆炒而成),杨梅干、柿丸等七八碟干点,放在茶盘上,奉送来访的女客,俗称“莛茶”。
六、称谓
一般称谓 年青人对年长的男性称哥、叔、伯、大伯、老伯、老公公;对女性则以大姐、嫂、姑、姨、大姆、老姆、老婆婆称之。有的称呼加前缀,以示亲昵,如阿公、阿爸、阿妈、阿哥、阿弟、阿姐、阿妹等。
青年男女结婚后,称对方的亲人,本身都要比同辈的降一辈分,如男的称女方的叔父为叔翁,伯父为伯翁,女的称男的为伯、姆、婶、姑等。
特殊称谓 下辈对其直系亲属的上辈有特称,如称父方言叫为“郎罢”,推其源可能是“侬爸”的变意,因古田方言“郎罢”和“侬爸”谐音,称母为“奴奶”,称祖父为“公”,称祖母为“仁”(古田方言念yin),称叔为“家”。
七、建筑习俗
解放后,建筑惯例随人事之变,摆脱阴阳五行信仰习俗,但亦设宴款待前来祝贺之亲友。
建桥 择黄道吉日动工,桥梁竣工后设祭桥头,长者及造桥董事为先,众人随后,依次从桥上走过,并设宴庆祝和酬谢建桥工匠和民工。
建墓 事先请风水先生选定墓址方位,后择吉日,做墓坯和左右阴宅。有钱人家用条石砌成墓坪,面积10多平方米,砖石砌墓面,完工后设酒席款待工匠和亲友。
砌灶 俗称涂灶,择吉日良辰动工,以粉干蛋为点心款待师傅,并在灶腹内安放瓷罐,内装铜钱、五谷、竹钉等物,以求五谷丰登,财丁两旺。完工后升火爆米花,以示大发吉庆。设酒席宴请师傅和亲友,亲友送红烛、鞭炮、糕、盐、花生以及碗筷等厨具,表示祝福和庆贺。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不太一样,我是福建泉州的,所以就和你分享一下闽南的婚礼习俗吧。
1、轿前猪脚
闽南迎亲队伍中,红红的竹篮中盛着粗大的猪脚,格外引人注明,我们闽南人称之为“轿前猪脚”。每当谁家娶媳妇,在准备送往女方家的彩礼当中少不了得准备两个大小一样的猪脚,寓意两家幸福美满。
猪脚的重量要在二十斤左右,如果猪脚太小会显得太小气。猪脚一定要用红绳子绑在关节点上,另一头放在红纸包成的红包里面,红包里还得放12元钱,寓意以后每年的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
2、栓红丝线
提亲的时候就要用到红丝线了,红丝线在闽南婚俗中从头出现到尾。男方在提亲时带的见面礼中,就得用红丝线把见面礼的外包装捆起来,现在比较简化了,直接摆个红丝线上去就行。进入女方家时,把见面礼放在大厅显眼位置,表示吉利好彩头。
双方互相满意之后,就要开始“择日”。“择日”的时候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新人的亲属当使者(很多时候是媒婆),使者要来姑娘的生辰八字,用红纸包起来,里面放个红绳,让男方带回去“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
结婚当天,双方要再互送的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贴上红纸。双方家中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之外,也要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和新房的门楣上,图个吉利,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
3、八卦米筛
米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在闽南习俗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迎娶新娘到家门口时,需要一个画有八卦团的米筛罩住新娘的头,然后男方才能把新娘迎进家中,寓意平安吉祥。
米筛的竹钉要露在外面,寓意出丁发财。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习俗变得更简化了,婚嫁的时候通常改为用一把红花伞来代替八卦米筛,以来图吉祥,二来可以遮风挡雨。
4、崇尚红与甜
在闽南,以红为尊、大、喜、吉。古往至今,办喜事一定是红色为主。结婚时,家中要张贴红色对联,喜字,门口还要挂红布,表示红红火火。新娘要穿红色衣裙,盖红头巾,穿红鞋,拿红包。
新娘入门之后要给婆婆和其他女长辈插红绸春花,表示尊敬和亲热,还要向公婆敬红枣茶,大厅上要挂双喜的红绸喜帐
5、烘炉茶壶
闽南人离不开茶文化,所以在闽南婚俗当中,茶文化也不能少了。婚礼现场会摆着泡茶用的巨大烘炉和茶壶,按照闽南的习俗,要跨烘炉,表示兴旺之意,烘炉上会有“合敬怡真”四个字,告诫新人们,双方要互相敬让,互相包容。
在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合捧“金枣茶”给长辈敬茶,在闽南称之为拜茶。有部分地区把敬茶放在了结婚当天。
这些习俗都满满的闽南味道,毕竟个人了解的会比较局限,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婚礼风俗可以到一些关于婚礼平台上去看看一些文章,我之前就是在一百婚上面看到的。个人也在备婚当中,所以希望回答能对你有点用。
一直以来,结婚就有很多的习俗,但是每个地方的结婚风俗都不一样,闽南地区的结婚习俗最为复杂。那么 闽南结婚风俗 有哪些呢这里,我收集了一些有关 闽南结婚风俗 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您。
闽南结婚风俗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然说现在都比较提倡自由恋爱,但是在很多地方的人们仍然选择走相亲之路,所以这时候媒人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一、先请媒人帮忙看下周围有没有适合婚嫁的男(女),一旦有合适的对象,就会先去大概地了解下对方的情况。第二、如果看了对方觉得不错的话,就叫媒人安排他们见面,一般是选择在女方家里比较多。
闽南结婚风俗二、发展阶段—探家风
男女双方相亲成功了,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他们会选择一个比较吉利的日子,接女方家去男方家做客,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前往男方家,目的是看看男方家的条件如何。
闽南结婚风俗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系红包。
看完男方家的条件之后,如果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话,那就意味着这桩婚事基本就成功了。接下来就要开始筹备订婚的事情,女方家会根据当地的一些习俗,提出订婚的聘礼,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闽南结婚风俗四、婚礼阶段—举行结婚典礼
在举办结婚典礼之前,男方要提前做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女方办婚宴要用的一些东西,比如:猪脚、鞭炮、红蜡烛、芝麻酪、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一般女方都不会全部收,会回一半给男方。
我语录:以上是关于 闽南结婚风俗 有哪些的内容,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呢虽然现在新人结婚讲究简单、浪漫的婚礼,但是一些传统的习俗仍然流传至今,所以新人们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些,对自己的婚礼会有好处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