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逝世,李讷在葬礼上悲痛万分,叮嘱儿子:帮刘源打理一切

王光美逝世,李讷在葬礼上悲痛万分,叮嘱儿子:帮刘源打理一切,第1张

2006年10月份, 在北京举行的一场追悼会上,毛泽东女儿李纳悲痛万分。她在心里默默地念到:“阿姨,您放心,我会谨记您的教导,一定和源源互相帮助,愿您一路走好。”

她想起前不久,大家还在一起相聚,说着暖心的话语,现在却阴阳相隔,唯有思念。她强忍泪水,安慰着泣不成声的刘源,随即把儿子王效芝叫到身边,仔细嘱托:“竭尽全力帮助刘源叔叔打理一切。”

这位逝去的女性是谁,她有着怎样的经历,毛泽东的女儿李纳为什么会嘱咐儿子竭尽全力帮助刘源?

2006年10月13日一位伟大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她就是王光美女士。从小生长在富裕家庭的王光美是大家闺秀,是天才女孩,是爱国的革命战士,是温柔善良的妻子,更是一位宽容、大度、坚强、独立的女性。

得知消息后许多人纷纷赶来吊唁,就连93岁的谷牧坚持坐着轮椅也要来与她道别,还有在影视剧中扮演过刘少奇夫妇的刘袖杰和郭法曾也来到追悼会现场。大家皆满面悲伤,毛泽东的女儿李纳更是悲痛万分,她还特意叮嘱儿子帮助刘源。

王光美女士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

“恭祝公使大人喜得千金!”一个随从兴奋地递给王治昌一封电报。“感谢上苍,我终于有女儿啦!”正在美国参加九国会议的王治昌难掩激动之情。

那时王治昌已经有6个儿子了,这个小棉袄的到来,将使他的人生更完美,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好”字,现如今喜报传来,怎能不令他激动呢!

中午时分他带着几个下属去附近的中式餐厅小聚了一会儿,席间大家纷纷向他道贺。一个下属笑着问道:“不知道大人给令嫒取名了没有?”

他这一问引起了王治昌的思考,他的儿子们都是光字辈,女儿就像一束阳光,肯定美丽而聪明,他便给女儿取名“光美”。

王光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王治昌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兼高官,从小熟读经史子集,北洋大学专修法律专业,又有日本留学经历,很受北洋政府重用。作为“特命全权公使”,他1921年代表北洋政府参加了华盛顿九国会议。

母亲董洁如家境殷实,是上海一个富商的女儿,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她是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青年时期就接受进步思想教育,追求妇女解放。

小光美是家里第一个女孩,王治昌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只要赴外地出差回来,一定先看看女儿,并带给她好东西。

“来,光美,爸爸给你带了好吃的,快打开看看。” 父亲一边说,一边递给她一个精致的盒子。小光美打开盒子,看到了大白兔奶糖,她高兴极了。“谢谢爸爸!”她拿着盒子一溜烟地跑了。

一会儿功夫,哥哥们手里都拿到了大白兔奶糖,懂事的小光美乐于分享,她总是将父亲带回来的好吃的分给哥哥们。

王光美出生后,母亲又生了4个女儿,家中兄弟姐妹共11个,虽然孩子多,但父亲对光美的疼爱丝毫未减。

王光美入学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小学做数学题时,同学们还在埋头计算,她已经完成所有步骤,并且将答案告诉老师,同学们都很佩服,就连老师也称赞她。

中学时代,当大部分女同学陷入对物理的恐惧时,王光美却兴趣浓厚,每一次考试她的数学和物理都是满分。中学连跳两级,最后顺利考入辅仁大学。

1945年王光美从辅仁大学毕业,并获取物理硕士,她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学校聘请她留校任教。

书香门第出生的王光美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在学习方面是妥妥的一枚学霸。

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光美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努力学习专业,认真研究学问,她准备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物理方面做出一番贡献来报效祖国。

王光美认真教学的同时,也做好了去美国读博的准备。

如果没有后来的 历史 ,王光美必将是中国物理学界的精英,可能成为杨振宁的学姐。但是 历史 却不能改变,中国少了一位物理学界的前辈,却多了一位抗日爱国的才女。

正当王光美准备施展宏图大志,赴美国学习时,一位客人悄然而来,并打破了她出国学习的计划。

一天晚上,王光美刚回到学校宿舍,就听见有人敲门。“谁呀?”王光美警惕地问到。“是我,光美,你打开门。”

这是一个熟悉的声音,王光美很快打开门,来人进来后,急忙将门关上。

“光美,我这里有一封信,你看看。”

“崔老师,您这是”

来人正是***底下组织成员崔月犁,她在辅仁大学任教好几年了,平时王光美跟她走得比较近。她指着信示意王光美看完再说。

王光美很快看完信,信的内容是:中国***与国民党还有美国政府协商停战,想请她担中方的任翻译。

王光美眉宇间有点儿犹豫,恰好被崔月犁看到了,她温和的说道,“光美,你再考虑一下,今天你不着急回复我。”

送走崔月犁,王光美陷入沉思,她不想放弃出国深造,此时她已经接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但她也不想放弃***的需要,在她的家庭里,母亲和哥哥的爱国热情深深感染着她。三哥王光超为八路军采购药品;王光杰是中共地下党员;母亲也曾掩护过地下党员。

思考再三,她毅然决定,放弃求学奔赴革命前线。

1946年十一月,王光美踏上了属于她的红色道路。

王光美告别亲人,登上了去延安的飞机,在延安王光美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司令等***。她被安排担任外事翻译并参加土改工作。

当时朱德司令性格和蔼,很受年轻人青睐,王光美和同事们不忙的时候经常去他那里,让他讲故事。

一天光美和同事又来到了朱德的房间。还没有等她们说话,朱德就开口了:“我今天有几个重要的事情,走,去少奇屋里。”

就这样朱德领着他们来到了刘少奇的房间。“少奇,这些年轻人想找你聊聊!”刘少奇热情地和大家握手。

一个齐耳短发,眉清目秀的女孩映入他的眼帘,她身穿一件雪白的短袖,外加一条蓝色工装裙,简单而不失魅力,优雅而有气质,在红色延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羞涩地同刘少奇握手,刘少奇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女孩。

一次舞会上王光美和刘少奇又相遇了,这一次他们聊了好久。因为两个人都参与土改这一项工作,后来,刘少奇经常借此过来找王光美谈工作。

其实她还不知道刘少奇一直对她有好感。

谈话中王光美了解到刘少奇有过一段婚姻,还有5个孩子,她眼中的刘少奇虽然话语不多,但很坦诚,也很细心。

刘少奇感觉王光美是一个才女,又温柔善良。

刘少奇向王光美大胆表白: “我有个5个孩子需要抚养,但是我每天几乎抽不出时间管他们,如果你有时间的话,真希望你能帮帮我!”

王光美非常乐意,她点头: “好吧,我会真心地对他们,你放心吧! ”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发现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沉稳的男人。

两个人彼此欣赏,两颗心也在慢慢靠近。

两个相爱的人于1948年结婚,婚礼及其简单,准备请双方的朋友一起吃顿饭。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婚礼当天毛主席、周恩来也来到现场祝贺他们。

毛主席笑呵呵地向两位新人说着祝词: “你们能在艰难的时期选择互相扶持,这是革命的夫妻!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婚后的王光美为照顾丈夫的生活,从外事局搬到刘少奇的住地,她一边工作,一边用心照顾刘少奇的生活。

作为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善良而贤惠,一个简朴的家庭,让他打理得十分温馨。

她体贴丈夫,当得知少奇的胃不好时,专门在饮食上做得清淡可口的饭菜,为丈夫煮小米粥养胃,熬制中药调理,甚至用民间的偏方来改善。

她心系孩子,结婚后她和少奇有4个孩子,加上少奇之前的5个孩子,组成一个大家庭。

作为继母她从不袒护自己的孩子,反而对刘少奇的其他子女赋予了更多的爱。

一次她带着几个孩子在百货大楼买东西,刘少奇的女儿刘涛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支钢笔,她足足看了三分钟,这一幕被王光美看在眼里,而这支笔标价是2元。

当时这个价位是非常贵的,王光美没有丝毫犹豫就买下了,并且送给了刘涛。

王光美无私的付出,也赢得了孩子们的爱,在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们都深深地爱着他们的光美妈妈。

王光美是刘少奇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工作中的助手,她总是想方设法帮丈夫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以便刘少奇能够多休息一会儿。

王光美和刘少奇风雨相伴,走过了二十年。但是再美好的婚姻,总有一个人要先走,1969年刘少奇因病在河南开封逝世,王光美非常思念丈夫,她决定去丈夫的故乡看看。

儿女们担心母亲伤心过度,一直没有陪同母亲前往。但看到母亲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1983年刘源陪着62岁的母亲参观了父亲的故乡花明楼。看到那里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王光美倍感欣慰。

花明楼距离毛主席的故乡并不远,王光美顺道去了韶山,参观了毛主席的故乡。当年受毛泽东思想影响奔赴延安,她深深地怀念这位革命的导师。

晚年,王光美在平静的生活中,仍不忘革命导师当年的启迪,她家的客厅正墙上,一直挂着那幅1962年毛泽东登门看望刘少奇一家时的合照。

她每每念及当年的情形都感动万分,“他们都还好吗?”王光美在心里默念着,她想起毛主席的后代们。

毛主席离世以后,小女儿李讷生活非常苦闷,婚姻也很不幸,身体遭受着病痛的折磨,身边只有一个不足十岁的儿子小芝。

王光美知道李纳的状况后很担心,专门带人去探望李纳,帮助她做家务,并细心开导她,鼓励她振作起来。

李纳终于走出阴霾,与刘少奇之前的随身警卫王景清走在一起,王光美听说后非常欣慰。

她对牵线的人韩桂馨、李银桥夫妇说:你们真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呀,李纳这孩子可怜,王景清这孩子挺好的,他们能够一起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在王光美的关爱,李银桥夫妇的帮助下,命运坎坷的李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王光美在晚年已经很少应酬,但是在2004年她特意组织了一场“家宴”,这场家宴请了毛泽东女儿李敏、李讷两家,这也是毛刘两家后代在多年后的第一次相聚。

王光美对儿子刘源说:“前些日子,李纳姐妹都来看我了,现在我腿脚不便,也很想念她们,大家聚聚把。源源,你准备一下!”

北京西三环中路京都信苑大厦26楼的中式大厅内,一场聚会将王光美一家和毛泽东的后代聚在一起。

李敏和她的女儿最先赶到,李讷和她的丈夫王景清及儿子王效芝也到了。女儿婷婷搀扶着母亲王光美,步入宴会厅,李纳姐妹急忙迎上前去…

席间,大家举杯祝福王光美 健康 长寿,王光美也慈祥地看着孩子们说道:“ “你们俩的身子都弱,如今年龄也不小了,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啊”

刘源指着李纳儿子王效芝对母亲说:“您看,他像极了毛伯伯当年戴着八角帽的那张照片吧。”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王效芝,李纳也欣慰地笑了,家宴气氛浓烈而祥和。

席间王光美拉着李纳和刘源的手说:“小时候,你们两个关系好,以后也要如小时候一样互相帮助啊!”

从此,两家后辈们的联系更加紧密。

1996年李纳视察三峡工地,刘源也恰好在此调研。二人又见面了,亲切握手拥抱。

李娜调侃说:“以前可爱的源源,现在真帅气啊,都成将军了,”刘源也笑着说:“姐姐还和当年一样漂亮啊!”这么熟络的语言交流,可见二人姐弟情深。

2006年10月13日,传奇女士王光美走完了她那坎坷曲折的一生,享年84岁。

王光美同志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敬仰她的群中自发前来送行,痛失母爱的刘源早已泣不成声。

李纳与儿子王效芝早早便来到追悼会场,她悲痛万分,想起光美阿姨曾经对她的帮助和关怀,想起两年前两家人还坐在一起,想起光美阿姨的语重心长的话“你们要团结和帮助”。

如今再也不能相见了,她泪如雨下,把儿子王效芝叫到跟前,仔细的嘱咐道:“要尽力帮助刘源叔叔打理奶奶的的后事。”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八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是以毛泽东的伟大一生为题材,完整阐述毛泽东在其革命历程中艰苦奋斗、为民、务实等作风,对缅怀革命先辈、发展红色旅游和文化产业有重要意义,丰富了韶山红色旅游文化内涵。

作为国内大型山水实景红色演艺产品的领跑者,《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韶山乃至湖南旅游的新名片和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标志性产品。

在它提升韶山旅游的品牌使命之前提下,以最具观看性、最具革命情怀的品牌个性为坚实的基础,并为旅游者提出“打造中国实景演出第一品牌”、“视觉盛宴”和“韶山旅游必看的一道压轴风景”的品牌承诺。

 

扩展资料:

毛主席对李讷的态度

父爱如山,毛泽东心坎里的李讷。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李讷在毛泽东的心坎里,是温馨的诗,是贴心的袄。对其他儿女,因各种原因毛泽东或有欠缺,但对小女儿李讷,他作了爱的全部补偿……

写下这个题目不是要排斥李敏,或者说李敏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不重要,而是因为作者是从“小家”的概念出发,想研究在延安建立的这个“家”于毛泽东的意义。或者说,作为“家长”的毛泽东对家的责任与呵护。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是1938年,两年后生下幺女儿李讷。李讷可就成了毛泽东的掌上明珠。此前,毛泽东先后与杨开慧、贺子珍结婚,生下过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李敏等孩子。由于当时的特殊年段和动荡的生活,毛泽东确实没有能尽到做爸爸的责任。

或者说没有能像一个父亲一样细心地呵护自己孩子的成长。但是,到了延安就不同了,毛泽东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和安定的环境,已经具备了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的基本条件。

毛泽东确实这样做了,而且也是很及格的一个丈夫和慈爱的父亲。可以说,毛泽东将自己所有对孩子的爱,全都倾注在李讷的身上。李讷出生时,毛泽东已经四十七八的人了,作为男人,生命中对于情感的体验已经处在一种成熟与升华的阶段,爱与被爱都是一种人生的感受,也是一种责任。

这个时候的李讷,于毛泽东就是一种生命真实的延续。李讷胖胖的,长得很甜美,吸收了父亲和母亲的优点。江青是个很有才气和艺术感觉的知识女性,当时也就三十多岁,也是人生中最最美好的时段。以她的艺术素养和母爱的传承,在她的调教下的女儿定然是超出当时延安一般家庭的。

所以,李讷小时候的表现,那是所有从延安过来的人都知道一二的,说李讷是延安的红色一号公主,估计不会有人不认可。很多时候,李讷成了延安高级干部们的开心果,便是政治局会议前后,包括周恩来、任弼时在内的一些领导都很喜欢李讷来上一段《打鱼杀家》之类的京剧清唱。

孩子稚嫩的表情,一招一式的“京腔”“京派”,都能引起与会者的开心大笑。孩子所特有的幼嫩和萌态,孩子所有展示的属于那个阶段的魔性与讨巧,绝对让人觉得灵性无比,可爱无双。这个时候的江青总是远远地浅笑着。

因为人们开心的笑声里,也有着对她作为孩子母亲的一份肯定,她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孩子的聪慧,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人们对她的认可。而毛泽东总是与其他人一起,乐得开怀,并抱着宝贝儿李讷儿亲个不停。

八十九、短诗四句慰女儿 长信一封论婉约

—— 与女儿李讷

李讷:1940年8月出生于延安, 和江青的女儿。战争年代,在 身边度过童年时光。1953年夏季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解放军报》做编辑。1970年随中央办公厅干部下放到江西干校。1973年任 平谷县委书记、北京市委书记。1984年初和王景清结婚。

1.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送给江青不忘李讷

1957年8月1日, 在签发了《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反右斗争的指示》之后,睡不着觉,吟哦起范仲淹的两首词来,一个是《苏幕遮》,一个是《渔家傲》,读着,竟然进入了词人的诗情画意之中,有感而发,给家人写下了一段关于婉约和豪放的高论:

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范仲淹的上两首,界于婉约与豪放之间,可算中间派吧;但基本上仍属婉约,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的一味铜瑟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袒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睡不着觉,哼范词,写了这些。江青看后,给李讷看一看。

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

在临睡前的一段关于婉约与豪放的论述虽然是写给江青和李讷的,但是其“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欣赏习惯,不也正是他诗词的写作风格的体现吗?而他在信的末尾特别关照“江青看后,给李讷看一看。”也许是想通过词的论述,来告诉自己的女儿,在儿女情长之外,是不是还要有一点“铜瑟铁板”的豪放呢?是不是告诉女儿,在处理生活之中的问题时也要像欣赏诗词一样,要“偏于婉约,不废豪放”?

2.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斩楼兰誓不还

1958年,李讷的阑尾炎发作,疼痛难忍,需要动手术治疗;同时,小时候因为打针不慎,针头留在了肉里,一直没有取出来,也经常引起阵痛。所以 准备借做阑尾手术的机会,将这个断在肉里的针头也一并取出来。平时这样的事情都是由江青去联系,而此时江青正好在广州,所以一切都是由 联系的。

阑尾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取出断针的手术却费了很多周折。由于针头留在肉里的时间太长,断针在肉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找到,后来只好在X光下一边照一边找,这样才把那截针头找出来。手术之后李讷高烧不退。 了解了手术的进展之后,为李讷的病情十分着急,而工作又使 无法离开,所以在工作的间隙,抽时间给李讷写了一封信:

李讷:

念你。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尝尝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你以为如何?妈妈很着急,我也有些。找了小员、院长计苏华、主治大夫王历耕、内科大夫吴洁诸同志今天上午开了一个会,一致认为大有好转。你昨夜睡了九小时,你跑出房门在小廊上看画报。白血球降下来了,特别是中性血球,已恢复正常。他们说不成问题,确有把握,你可以放心。这点发烧,应当有的,完全正常。妈妈很不放心,打了电话给她,她放心了。李讷,再熬几天,就可以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知道吗?你大概十天后准备去广东,过春节。愿意吧。到那里休养十几天,又陪伴妈妈。亲你,祝贺你胜利,我的娃!

爸爸

二月三日上午十二时

写完这封信, 自己感觉字迹过于潦草,就在信的末尾又加了一句话:

半睡状态执笔,字迹草率,不要见怪。有话要小员来叫我。

平时忙于国家大事,这类事情很少亲力亲为,这次碰巧江青不在, 自己张罗着这件事,由于病情严重,也引起了 的足够重视。这是 家信中比较长的一封,反映了伟人 做父亲时候的一片细心和柔情。诗句说明了精神意志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性,也反映了诗人 为文的一贯风格。对李讷战胜病魔,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儿子叫毛安迎!

长子:毛·。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8岁时随母亲入狱,杨开慧死后被释放。曾留学苏联,1943年1月加入***(布尔什维克)。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

第二:毛岸青。生于1923年。在苏联留学期间,他用的是杨永寿这个名字。杨开慧去世后,安庆随哥哥安迎去苏联留学。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岸青送大连休养。青和邵华于1960年在大连结婚。

第三:毛安龙。1927年2月出生于武昌,杨开慧去世后,毛安龙和两个哥哥在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住在大同幼儿园。1931年5月,因腹泻,高烧不退,病逝。

第四(长女):杨月华(原名毛金花)。1929年3月,贺子珍在红军第二次打下龙岩时出生,后寄养在老百姓家里。在1973年被发现并被确认。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生下第五个孩子,取名毛岸红,小名毛毛。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夫妇把孩子交给毛泽覃和贺怡抚养。毛泽覃死后,毛岸红下落不明。

1933年,贺子珍生了太多的孩子,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于是他的第六个儿子因先天不足而夭折。

1935年2月下旬,贺子珍在贵州又生了一个女孩,是毛泽东的第七个孩子。婴儿被送到当地一个老乡家,下落不明。

1936年冬,毛泽东的第八个孩子在陕北保安出生。他亲自给孩子取名为毛。1947年,娇娇从苏联回来,在毛泽东旁边的学校上学,给她取名为李玟。李姓是因为用了当时德兴人李的别名,名为闵,取自《论语》。

1938年10月贺子珍到达苏联莫斯科后不久,又生了一个男孩。这是毛泽东的第九个孩子,在十个月大的时候死于肺炎。

李讷,江青的第十个孩子,出生于1940年8月。它的名字叫李宁李玟,取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动口而不动手”。李讷1959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5年大学毕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07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