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毛泽东长子,曾到苏联学习,在1943年1月加入联共(布)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苏军中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牺牲。
毛岸青——毛泽东次子:。1923年出生。在苏联留学期间,曾用名杨永寿。杨开慧就义后,岸青与哥哥岸英一起到苏联学习。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毛岸青送大连疗养。岸青与邵华于1960年在大连结婚。
毛新宇——毛泽东之孙,毛岸青与邵华之子,1970年生, 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5年在中央党校理论部学习,获硕士学位。
毛新宇——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岸青与邵华的孩子,生于1970年。毛泽东亲自为他起了一个寓意很深的名字———新宇。现供职于中国军事科学院军史部,为正团职研究员。2002年,与刘滨结为夫妻
毛东东——毛泽东的重孙,毛新宇和刘滨所生下了儿子,在200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这一天出世。
李 敏——毛泽东的女儿,毛泽东给她的遗产只有人人都可共享的毛泽东思想,“没有半点儿的家私。”
李 讷——毛泽东女儿,父亲没有留给她任何财产,她现在仍然依靠退休工资过着节俭、清廉的生活。
王景清——毛泽东女婿,李讷的丈夫,八路军战士,做过毛泽东的卫士;早已办了离休手续,靠离休金生活。
王效芝——李讷儿子、毛泽东外孙,北京市旅游外事服务职业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一家饭店工作,当服务员兼管理。目前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每月几百多元的工资,安于贫穷,至今没有媳妇。
东方红1949》独辟蹊径的讲述了1949年建国前夕的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从城南庄敌机偷袭到西柏坡投毒、从香山兵变到玉泉山刺杀、从先农坛暗杀
到炮轰天安门,将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大事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现使人耳目一新。剧中于震与殷桃之间周旋的谍战戏份也成为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部分。素有“谍战
天王”之称的于震,在剧中化身反特高手,在危机四伏的1949年与敌人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潜伏、反破坏的生死谍战。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加上于震炉
火纯青的演绎,观众大呼过瘾。
1948年3月,毛泽东鉴于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决定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到华北,指挥影响中国命运的生死大决战。
黄河古渡口,挤满前来为毛泽东等人送行的老百姓。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从堤岸上走下来。
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拥了上去。警卫员张虚在毛泽东身边急得前后推挡人群。毛泽东朝张虚瞪了一眼,张虚无奈地闪到了一边。
送别的乡亲簇拥着毛泽东等人,他们拿着各种送别礼物,往毛泽东的手里、衣兜里,甚至怀里塞着。
毛泽东把一个小男孩亲昵地抱起来举到头顶,撂到自己宽大的肩膀上。小男孩顽皮地在毛泽东头上挥舞着脏兮兮的双手,两条沾满泥巴的小腿在毛泽东胸前胡乱晃动,引得众人一片哄笑。
毛泽东背着男孩,不时弯下腰来仔细倾听老乡们的诉说。
一片人声鼎沸中,毛泽东那高高的背着男孩的身影与四周紧围着的老百姓密不可分、难舍难离的情景,令人动容。
在一边的江青见此情景赶忙掏出一架德国相机,把镜头对准这一动人的场景。
张虚搀扶着毛泽东登上渡船。
周恩来、任弼时、江青等也分别上船。
一轮红日喷薄欲出。
突然,船后的岸边,响起一个嘶哑而高亢的男高音:东方红,太阳升——
毛泽东回望西岸。岸边站着许多送别的百姓。晨光中,人群犹如一组群雕,肃穆而庄严。
响起排山倒海般的合唱声,岸边所有的人都唱起了《东方红》。
宏大的合唱压过了黄河的浪涛,响彻天地。
毛泽东热泪盈眶,他对周恩来说,在陕北13年,今天离开了,陕北人民对革命有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东方红》的大合唱声中,冉冉升起的红日映照黄河。
毛泽东站在船头,凝望奔腾汹涌的黄河。
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火红的阳光照耀在金色的黄河上,仿若一河流金。
4
月13日,毛泽东到达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个小村子城南庄。司令员聂荣臻带领大家迎接毛泽东,每个人都欣喜万分。但人群里却有一双阴沉的眼睛在窥视着毛泽东,
此人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机关小灶食堂司务长刘从文,国民党军统潜伏的特务。在毛泽东到达城南庄的这一刻起,刺杀毛泽东的阴谋便开始实施了。
在蒋介石的官邸内。蒋介石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不利于自己的军事消息,他沮丧地关掉了收音机。
军统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肃立在蒋介石身边。毛人凤向蒋介石禀报了由谷正藩策划的谋杀毛泽东的行动已展开,“毛泽东身边有我们的人。”蒋介石暗喜。毛人凤得意一笑,叫进了谷正藩。
蒋介石对谷正藩的干练英姿颇为赞赏,表面却不动声色。谷正藩向蒋介石演示了暗杀毛泽东的具体部署。蒋介石听后极为满意。
但蒋介石对谷正藩略显单薄的身躯有所不满,说身为军人要有强健的体魄。谷正藩不动声色地把手中的一只杯子捏得粉碎,然后又向蒋介石亮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谷正藩是一女子。
蒋介石大惊失色。谷正藩请求蒋介石给予他们调动轰炸机的权利。蒋介石立即答应,并赞叹谷正藩是一女中豪杰。
傍晚,城南毛泽东住处。江青拿着一张刚洗出来的照片,喜不自禁地要给毛泽东看她偷拍下来的毛泽东东渡黄河的照片。
毛泽东看了照片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血融于水”。
这时,张虚领着聂荣臻走进来。
聂荣臻看了照片后也赞赏了一番。江青得意极了,硬是要拿出去发表,却被毛泽东制止。
江青气乎乎把那张照片扔在地上,甩门而去。聂荣臻和张虚尴尬站在那儿。毛泽东拣起照片自嘲地说:得,清官难断家务事!然后就同聂荣臻谈起了正事。张虚悄悄掩上门,退了出去。
刘从文试图引导国民党飞机轰炸毛泽东住处,想出一计,将“汾酒”瓶子砸成碎玻璃,敲碎后把碎玻璃藏了起来。然后,他又去偷偷收集了许多碎玻璃。
毛泽东的住处是一个独立的院宅,四周是光秃秃的田野和小路。
刘从文背着碎玻璃麻袋过来了。
他走到路边,用剪刀将麻袋的下角剪了个洞,玻璃碎片从洞口掉落下来。
刘从文沿着毛泽东住处四周远远地绕着走,碎玻璃在他身后一路不停地掉下来。
幽暗的月光下,落在地上、路边的碎玻璃微微闪烁出反光。
刘从文撒完碎玻璃后,鬼鬼祟祟刚要摸进门,却不料被同事老高发现。刘从文慌忙掩饰,以去外面找娘们为由蒙过了老高。
毛泽东又工作到凌晨,张虚想给
毛泽东搞点吃的,毛泽东怕惊动炊事员,便让张虚去烤几个芋头来。张虚把烤熟的芋头端给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拿起一个芋头吃起来。窗户上映出了晨曦,毛泽东
自得其乐,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自己的一首诗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张虚见状悄悄退了出去。10多分钟后,房间里传来了呼噜声,张虚轻手轻脚走进房
间,只见碟子里的芋头只剩下一只,毛泽东已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突然,张虚听出毛泽东的呼噜有点异样,仔细一看,毛泽东嘴里还含着半个芋头。
张
虚的眼眶湿润了,他小心翼翼把毛泽东嘴里的芋头扣出来,却不料,惊醒了毛泽东,毛泽东睁开满是红丝的眼睛,怒气冲冲地问怎么回事?张虚结结巴巴想解释,毛
泽东这才清醒过来,说刚才在梦中我正作出一个大决定呢,不去苏联了,就这么定了。张虚忙解释说毛泽东刚才睡着了,还有半个芋头含在嘴里。毛泽东没责备他,
笑着说,半个芋头没吃呢,多可惜啊,不能浪费了。他拣起碟子里的那半个芋头,吃了下去。然后,他对张虚说,这下吃饱了,该睡啦。这才踏实地睡过去。
第二天清晨,城南庄突然响起防空警报,原来是敌人的侦察机来了。张虚大惊,急速奔向毛泽东的房间,但毛泽东此时刚刚睡下,张虚正在焦急,聂荣臻赶到,说侦察机来后必有轰炸机,马上让主席转移,不管主席同不同意,你们把他架起来就跑。
张虚叫醒毛泽东,毛泽东却说了声知道了,仍若无其事地躺在床上。张虚催促快到防空洞里躲一躲,毛泽东慢悠悠地伸出一只手,叫拿烟来。张虚急得去拉毛泽东,毛泽东风趣地说,慌什么?他来就是丢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呢。
天空中,轰炸机里的飞行员看见了围绕着毛泽东住处院子的碎玻璃在晨光里闪闪发光,目标暴露无遗。投弹手对着碎玻璃闪出的光圈,投下了炸弹。
情况万分危急,张虚硬是动手去架毛泽东。毛泽东恼怒,吼一声,你敢架我毛泽东?张虚也冲毛泽东大吼,现在你必须听我的,我还真架你!张虚不由分说,和警卫员陈根生架着毛泽东就跑。
刚
出门口几步,头上一阵尖啸,几颗炸弹落下来,在他们身后的院子爆炸。毛泽东要停下,说,不要紧了,它炸的目标是房子,我们出了院子就安全了,快放开我。张
虚和陈根生不肯停留,一直架着毛泽东进了防空洞。一架敌机俯冲下来,在防空洞外扔了颗炸弹,猛烈的爆炸震得大家目瞪口呆。毛泽东却不当一回事,他笑嘻嘻地
举起捏在手里的烟,说,我的烟还没抽呢。
毛泽东的院子被炸,卫士们忙着清理,刘从文过去帮忙,趁机悄悄把残余的碎玻璃收了起来。他找了个山沟,把碎玻璃全扔了。
敌
机轰炸毛泽东住处的事引起了李克农的警觉,他在院子外找到几颗碎玻璃,其中有一颗上贴着“汾酒”的商标。李克农怀疑有内奸,让张虚暗中调查。张虚后又在山
沟里发现一大堆碎玻璃。李克农和张虚都对碎玻璃产生了疑问,总感觉跟轰炸有关,可又未能发现其他蛛丝马迹。此事一时成了悬案。
国民党
报纸登出毛泽东住处被炸的消息,还附上现场照片,称毛泽东生死不明。蒋介石喜形于色,亲自到保密局看望了谷正藩。恰巧亲眼目睹谷正藩跟人格斗,她疯了似的
大喊“你死我活”,把对手打得无招架之力。蒋介石对谷正藩的才干很是赞赏,当即把谷正藩留在身边,升任总统府军务局特别行动组上校处长,专门负责特别行
动。
毛泽东住到花村,此时粟裕对中央让他率部渡江南下的命令提出异议,毛泽东召粟裕面谈,声色俱厉,但最后却接受了粟裕的意见,决定在江北打大战役,这为以后的淮海战役埋下了伏笔。
5月底,毛泽东离开城南庄到达西柏坡。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会合,西柏坡成了指挥解放战争的“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
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回到毛泽东身边,当众给父亲表演了一段京戏。毛泽东喜形于色,抱着李讷亲个不住。父女情深的场面,令张虚等人极为感动。
西柏坡放**,是《列宁在一九一八》,还有几个短纪录片。李讷请自己的父亲带她一块去看,毛泽东听说纪录片里有他转战陕北的镜头,就不想去了,李讷委屈得都哭了,后来毛泽东听张虚说还有《列宁在一九一八》,这才同意去看。
**放到列宁遭到女特务行刺的镜头,大家都很激愤,也在看**的刘从文害怕了,偷偷溜走。张虚受到很大震动,他向李克农表示,发生在列宁身上的事,绝不能发生在毛泽东身上。
蒋
介石和顾祝同、陈诚等心腹将领一块看戏,演的是《群英会》,顾祝同拍蒋介石马屁,说台上演群英会,台下也是群英会啊。蒋介石很是欣慰,说有你们这些英才
在,国家还是有希望的。不一会,戏开演了,只见演周瑜的演员喝一声:“有请蒋先生。”帘子一掀,只见一个白鼻子的蒋先生(蒋干)一步三摇地走了出来,一身的媚骨贱相。蒋介石当即勃然大怒,骂了声娘希匹,竟然拂袖而去,弄得正在兴头上的众将领面面相觑。
毛岸英带着女朋友刘思齐来看毛泽东。毛岸英提出要与刘思齐结婚,因刘思齐不满18岁,毛泽东不同意,父子俩发生冲突,毛岸英一气之下不理毛泽东。
李讷把毛泽东和毛岸英吵架的事情告诉了江青。江青叫李讷把张虚叫来。张虚来后,江青叫他去劝劝毛泽东。
张虚去为毛岸英说情,但毛泽东根本不听张虚的话,反而气冲冲进了毛岸英的房间,把毛岸英骂了一通。
毛泽东与张虚在野外散步时碰见了毛岸英,毛泽东问儿子结婚的事想通没有,毛岸英说想通了,打算同刘思齐年后结婚。毛泽东满意地笑了:这才像我的儿子嘛。我送你八个字:爱不避亲、公不庇私。
毛岸英眼眶一热,把头扑进毛泽东那宽大的胸怀里,突然无声地抽泣起来,肩膀在猛烈地抽搐着,像是委屈又像是宽慰。
毛泽东的眼眶里也湿润了惰不自禁地拍着几子的肩膀喃喃说:好了好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嘛……
毛泽东虽这么说,自已却泪水夺眶而出。
张虚远远见此情景也热泪盈眶。
张虚突然想起城南庄空袭事,把自己心中的疑问告诉了毛泽东。张虚认为碎玻璃和空袭有关,但不知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毛泽东猜测:会不会有一个喜欢喝汾酒的家伙己潜伏到我们的身边了?
张虚猛然醒悟。
毛泽东又提醒张虚:一是喜欢喝,二是要喝得起!
经毛泽东提醒后,张虚更是深受启发。
谷
正藩在跟人格斗。一个彪形大汉被她击倒,浑身血污,再也爬不起来。谷正藩却打疯了,站在场边陪练的人一个个萎缩不前。谷正藩狂怒,一拳击倒一个陪练:废
物!正在这时,一个人影飞过来,轻巧地落在谷正藩身后。这人一身黑色紧身衣,蒙面,只露出两只眼睛。谷正藩大喜:来得好!她抢上前去,不由分说,跟黑衣人
斗在一处。
两人的功夫竟然势均力敌,打得难解难分。谷正藩故意卖了个破绽,等黑衣人挥拳上前,她突然一个转身,一把撕下了黑衣人的面罩。
出现在她面前的是她在特务训练班的同学王祖德。原来王祖德是毛人凤安排给谷正藩的人,来协助谷正藩的行动的。
张虚守在毛泽东的门口,怕有人打搅毛泽东睡觉,丝毫不敢懈怠。
院子里异常安静。一个巨大的石碾边,有两只母鸡在院子里走动,咯咯地叫。
张虚轻手轻脚驱赶母鸡。
这时,三个农家妇女牵着头小毛驴、拿着麦子竹匾来磨粮食了。她们嘻嘻哈哈大着嗓门进了院子。
张虚因这几个农家妇女的大声喧哗,而同她们吵起了嘴。
毛泽东被吵醒了,他看见张虚对乡亲十分无礼,就批评了张虚,并罚他在太阳下站两个小时。
毛泽东因被吵醒后就不能了入睡了,就陪乡亲们活动活动,帮她们牵着毛驴绕着石碾子转起圈圈来。
农妇们过意不去,叫毛泽东不要再体罚张虚,毛泽东看在农妇的求情下就放过了张虚了,但仍教导了张虚一番:我们出生入死闹革命图啥?还不是要为老百姓谋生存、谋幸福吗?
毛泽东的言行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农妇们。
谷正藩在疯狂地击打沙袋。她怒吼着:你死我活,你死我活!沙袋被她打得乱晃起来。她的神情越来越狂暴。
终于,她觉得不过瘾似的,放开沙袋,对着训练场大喊:人呢?都哪去了?你们给我出来!可训练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就在这时,一个人影闪了出来,是王祖德。王祖德的手里,还捧着一束鲜红的玫瑰花。
谷正藩吃了一惊,呆呆地看着王祖德。
原来王祖德是来向谷正藩献殷勤的。谷正藩把满腔怒火都朝向王德祖发去。
王祖德虽血流满面,玫瑰花也掉在地上,但仍不发火。
谷正藩被王祖德的表现感动了,她突然扑到沙袋上,失声痛哭起来。
她哭得伤心之极。
王祖德轻轻搂住了她:你到底怎么啦?
谷正藩扑进了他的怀:国难当头,领袖对我视同已出。我却不能给领袖解危难,苟活于行户走肉一般,不如上战场与共军决一死战!
王祖德肃然起敬地说:领袖有你这样的铁血忠臣也值得自豪了!你怎么干,我就是死也跟着你!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谷正藩这才深受安慰地止住哭泣,眼中露出少有的柔情:祖德,有你这句话,领袖也会为此自豪的!
谷正藩带王祖德回到她的住处。她用毛巾替王祖德擦脸上的血。
王祖德把玫瑰花递给谷正藩。
谷正藩向王祖德表露了心声,王祖德又乘机大胆向谷正藩表白了一番。
1983年,昆明军区参谋长王景清受邀来到李银桥夫妇家里做客。原以为只是简单吃饭和聊天,没想到却为自己聊来了一个媳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王景清与夫妇俩吃完晚饭后,无意中看到摆在桌子上李讷和李敏的合影。他曾经是毛主席的警卫,对姐妹二人有些印象,看着这张照片,感觉有些熟悉,但又不是十分确定。
李银桥夫妇注意到王景清疑惑的眼神,便向他解释道:“这是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讷和李敏,其中的李讷离婚了,这些年带着孩子过得很艰难。”李银桥夫妇曾经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可以说是一路看着李讷长大的。
“谁?真的是李讷吗?是当年那个经常来办公室找她爸爸的小女孩?”王景清一连发出三个问题。李银桥夫妇一一回答道:“是的,就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怎么样?你不也离婚了,你愿不愿意去见见她?”王景清的妻子是一名军医,早些年因为性格不合也离婚了。
王景清显然大吃一惊,连忙推脱道:“你们别开玩笑了,我如今都五十多了,人家能看上我吗?我看这事还是算了吧。”“怎么,你还觉得配不上人家?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李银桥觉得有希望,但也明白王景清的顾虑。
自从毛泽东逝世后,李银桥赶回北京,无意中得知李讷离婚的消息,心里十分挂念,便想去她家看看。她没了父亲,想必此刻难受得很,一见面大家就相拥而泣,看着这孤儿寡母,李银桥萌生了为李讷找个依靠的想法。此刻,李银桥觉得忠厚老实的王景清就是最佳人选。
听了这话,王景清也不扭捏,主动向李银桥问起李讷这些年的大体情况。很多人羡慕李讷,因为她是新中国领袖毛主席的小女儿,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本身就是令人骄傲的事,何况毛主席对她又是如此疼爱。但李讷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尤其在感情方面。
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李讷被北京大学 历史 系录取。在学校,李讷刻苦学习,从不虚度光阴。上世纪7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 历史 系学有所成的李讷,主动向父亲提出要前往江西省的五七干校,想要在那里有所作为。
毛泽东高兴地对李讷说道:“你如今是个大人了,爸爸支持你的一切决定。唯有一点,爸爸要叮嘱你,你在五七干校要好好工作,如若遇到合适的人,就来信告知爸爸。”
李讷知道父亲是关心自己,于是劝慰道:“爸爸,我知道了。我会为自己的事情打算,您就放心吧,我不在家的时候,您保重身体。”万万没想到,爱情真的在不久后自己找上门了。
经过短暂的告别后,李讷来到了五七干校。人如其名,李讷总是一个人独处,平时很少与旁人交流,更不必说主动与男孩子打交道。
那个时候,一起参加劳动的女孩子普遍都活泼开朗,成天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活脱脱是一群小麻雀。李讷在这群女孩子中显得格外特别,也正是因为这点与众不同,反而吸引了一个东北小伙的注意。
面对李讷,徐宁总是显得尤为积极。不久,他就对李讷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今天送她一个小发卡,明天送她一个红苹果,惹得大家纷纷起哄。饶是再不开窍的李讷,这时候也懂得徐宁对她的心思。
本就没有什么感情经验的李讷哪里经得起徐宁这样的追求,很快就被这个热情似火的大男孩征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孩往往极度疯狂,李讷全然不顾二人在学历、观念方面的差距和分歧,义无反顾地奔向男孩温暖的怀抱。
不久,李讷给父亲寄去一封信,信中明确表示希望父亲同意两人的婚事,毛泽东对女儿李讷的突然开窍大吃一惊。
爱女心切的主席马上对徐宁的背景进行了调查,发现他的政治立场并没有问题,在五七干校的风评也极佳,是个热心肠的好小伙,毛泽东对徐宁还是很满意的,但这桩婚事遭到了李讷母亲的强烈反对。
之所以反对,并不是因为徐宁的普通家庭,而是因为徐宁的文化水平。他只有初中学历,而李讷却是北京大学毕业,是名副其实的高级知识分子。两人知识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李讷母亲对这桩婚姻毫无信心。
不过,沉迷爱情的李讷对于母亲的担忧不以为然,完全没有理会母亲的顾虑。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在年轻人心里,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当时李讷年龄已经不小,毛泽东认为她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为了女儿的幸福,主席还是批准了两人的结婚报告。
结婚当天,毛泽东专门为李讷准备了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那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位伟大领袖连给女儿的嫁妆都这么特别 。
但这段看似美满的婚姻,还是在短短两年后就宣布结束了。关于其中的缘由,李讷后来也向朋友提起过:“当初母亲的话不无道理,我与徐宁的婚姻一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起初我们的确很幸福,我甚至为他生了一个孩子。”
“你们当时确实很恩爱,但最终为什么还是决定分开呢?”朋友不解地问道。“结婚和恋爱是不一样的,生活中的琐事渐渐拖垮了我。徐宁什么都不管,我急需一个发泄者,或者说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而徐宁对我的忧愁却不予开解,他和我没有共同话题,我们二人的交流也随着他工作的变动愈发少了。”李讷无奈地解释道。
短短几句对话,其实深刻剖析了这场婚姻走向失败的具体原因。李讷在这场婚姻里受到的伤害既隐秘又巨大,好在徐宁亏欠李讷的,最终有一个人来弥补,这个人就是王景清。
1984年,57岁的王景清和44岁的李讷,在大家的祝福声中步入婚姻殿堂,看着两人幸福的样子,李银桥夫妇感慨万分。说起来,当初王景清为了追求李讷,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力气呢!
当年,在了解到李讷的大体情况后,王景清心里有了底。他对记忆里那个活泼可爱的李讷有好感,也不忍心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得如此艰难,便拜托李银桥夫妇为他和李讷牵线。(一开始,这其中也有毛主席的情分在)
李讷和徐宁离婚后,放心不下孩子,于是她带着年幼的孩子回到北京,开始新的生活。从小独立的李讷坚持自力更生,租住在北京一个破筒子楼里,在这段平静的时光里,母子俩的生活过得很艰难。虽然没有父亲的陪伴,但孩子还是在母亲的疼爱中一天天长大。
李讷是一个称职的好母亲,她从不在儿子面前展示她的脆弱。白天上班,晚上则在家里陪伴儿子,虽然工资不多,但平日里总是变着法子给儿子做好吃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李讷更是一刻也不曾放松,她尽自己所能在生活和在学习上无微不至地支持儿子。
以至于她常常忽略自己。离婚后,李讷很少为自己添置衣服,忙起来经常忘记吃饭,街里邻居将她的不易看在眼里,有时也会送些东西给她,李讷对此表示感谢,但从来不收下礼物。
那天,当王景清按照李银桥给的地址,第一次来到李讷家中时,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自己眼前这个面黄肌瘦的妇人,能与记忆中的李讷联系起来。
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老来得女的父亲对她极为疼爱。小时候的李讷白白胖胖的,十分讨人喜欢,每次来找毛泽东时,大家总是笑着对她说:“大娃娃,你又来找爸爸了?”
办公室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喜欢她……
此刻,李讷也发现了王景清注视自己的目光,她不解地问道:“你是什么人?你是来这里找人吗?”王景清回过神来,喃喃道:“我,我不找谁,请问你是李讷吗?”李讷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心里有些疑惑,但出于礼貌还是回答了他:“我是李讷,请问你是哪位?”
……
那天,两人聊了很久,对彼此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来,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两人交往也更加频繁,王景清时常到李讷家里帮她干些重活,并愈发喜欢上这个坚强乐观的女人。
但李讷似乎有一些心事,王景清也发现了李讷的不对劲,于是主动开口问她:“最近怎么了,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是不是我来家里帮你干活让你有负担?如果你不愿意,在一起的事你不必考虑,因着毛主席的关系,我也应当帮你。”
“没有,我早已得知你对我的感情,但我离过婚,还带着一个孩子,我怕配不上你。”终于,李讷还是将心中的顾虑说了出来。“原来是因为这个,我怎么可能会嫌弃你呢?我还怕自己配不上你呢!在这些日子的相处中,我愈发觉得我们很合得来,你说是不是?”王景清回答道。
原以为两人打开心扉,接下来就应当顺理成章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讷总是表现得很冷淡。因为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李讷不敢轻易再接受另一段感情。
好在王景清很理解她,再婚也是需要勇气的。他什么都不提,但一直待在李讷的身边陪伴她,还经常上门为她做饭,孩子对这位叔叔也很是欢迎。
原本枯燥的生活,也因为王景清的加入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日子也好像有了盼头。皇天不负苦心人,李讷终于接受了王景清,她从这个男人身上获得了久违的温暖,也彻底从那段不幸的婚姻里走了出来。
王景清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丈夫。
婚后,王景清待李讷如珠如宝,两人过得十分幸福,李讷更是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完全不像以前瘦巴巴的样子,脸上更是整天挂着笑容。原本李讷整日为儿子做饭,现如今是王景清整日为母子俩做好吃的,李讷变得日渐鲜活起来。
两人的共同话题很多,每次聊起天来就没完,大家都说他们是天作之合,般配得很。两人结婚后,家里也多了一份收入来源,日子不像以前那般拮据,只要是李讷喜欢的王景清都尽力满足她。
李讷时常对王景清说:“你对我的付出,让我想到了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嫁给你我真的觉得很幸福,谢谢你!”每当这个时候,王景清就会抱着妻子,轻轻地说道:“你永远不必谢我,你能够嫁给我,是我的福气。”
对于当初的红娘——李银桥夫妇,夫妻俩很是感激。他们时常带着点心或是礼品去看望两位老人,看着生活得如此幸福的李讷,李银桥他们也深感欣慰。他们没有看错人,王景清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丈夫,为人谦和,老实忠厚,对待家人也体贴入微。
在两人婚后,曾经出现了一个插曲。有一天,王景清照例去菜场买菜,准备邀请李银桥夫妇来家里用饭。因为是请客,他便想着要隆重些,于是来到一个不常见的摊子前买猪肉。
老板十分热情,见王景清买了许多肉,他开心地又送了点给王景清。一边将肉放进菜篮子里,一边对王景清说道:“您今天买这么多肉,看来是要请客呀!”“是的,今天家里有客人来,是我和妻子的红娘,这可得好好招待不是。”王景清也开心地回应道。
“原先,有个客人名字好像叫李讷,在我这里买肉,总是买得很少,还没我这次送您的多,说是要给儿子补充营养……”
后面老板还说了些什么,王景清却什么也没有听进去。他拿起菜篮子,马不停蹄赶回家中,不一会儿就做了一大桌子菜。李讷不解地问道:“我们总共才五个人,哪里吃得了这么多,岂不浪费?”
王景清只是笑着不解释原因,含糊道:“是做多了些,待会儿你多吃点,都消灭了就不算浪费。”并且,从此以后,家里的餐桌上总会时不时出现辣椒炒猪肉这道菜。
王景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在闲暇时间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捧着书,李讷原本以为丈夫是为了迎合自己的爱好,于是劝慰他:“你不必勉强,文化什么的我真的不在乎,我看重的是你的为人,你尽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必陪我。”
但李讷确实想错了,王景清从小就喜欢读书,只是家境贫寒,又加上早早入伍做了军人,没有时间去学习。如今也算是有机会了,而且还能陪着李讷一起,他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向妻子解释道:“怎么会是勉强呢?我自己也喜欢看书,还能顺便陪你,这是多好的事啊!”
李讷原本还不相信王景清这番说辞,只觉得他在糊弄自己,直到看见王景清那书上密密麻麻的注解,她才彻底相信了。不过,李讷还发现王景清看的大多是自己喜欢的书,李讷也不戳破他,此后的日子里,两人还经常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
两人结婚后一直都在一起生活,唯有一次,王景清要到陕北地区去参加调研。此次调研,意义非同小可,一路上必定舟车劳顿,李讷显然不适合与王景清一同前往。尽管对妻子有着万分不舍,王景清还是只身坐上了去往陕北地区的火车。
可没想到李讷却偷偷跟来了,对于妻子的出现,王景清虽然表面上责怪,但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其实王景清也不放心李讷一个人在家。在此期间,王景清在陕北地区的调研工作也开展得极为顺利,他认为李讷就是自己的福星。
时间如白驹过隙,王景清和李讷很快就来到了暮年,李讷的身体变得原来越不好,原本就孱弱的身体现在更是单薄得像一张报纸。看着日渐消瘦的妻子王景清很心疼,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要代替妻子承受这病痛的折磨。
后来,王景清带着妻子在陕北地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李讷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长大,这处处都是李讷儿时的回忆,他知道这里对李讷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王景清总是对李讷说:“我们俩现在年纪都大了,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所以无论你想去哪里,我都会一直陪着你。
但王景清终究还是“失信”了。2021年3月1日,王景清与世长辞,享年94岁。不过,想必这些年王景清的陪伴足以温暖李讷的余生,带着两人携手二十多年的美好回忆,李讷不会再孤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