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云南的结婚习俗有哪些?,第1张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彩的民族传统。结婚习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云南,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婚礼仪式和习俗。以下就介绍一些有趣的云南结婚习俗。

1 傣族三月三水灯节结婚

傣族结婚最好在三月三水灯节这天进行,因为在这一天神仙下凡游玩,把爱情之花带给人间。在婚礼当天,新郎家要摆放一个“豆腐宴”,意味着生活甜蜜、和睦。而新娘家则要准备两只鸡,取其“合薪”之意,表示夫妻要同心协力、共同努力。

2 彝族献茶仪式

在彝族婚礼中,新郎要先将茶叶加入水中,然后让新娘品尝,以向她表示诚意和敬意。而新娘则会用茶汤洗手,也是表示接受新郎的诚意和善意。

3 白族“打醮”婚礼

白族结婚通常要进行“打醮”仪式,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意味着祈求新婚夫妇的幸福、健康和长寿。在仪式中,由年长的族人为新郎新娘敲锣打鼓、吹唢呐,演奏传统音乐以及舞蹈。

4 布朗族洞哥婚礼

布朗族结婚时,新郎需要前往新娘家,然后带着新娘回到自己家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一项叫“洞哥”的仪式,即新郎要用刀砍开门,将新娘抢出来,象征着两人相互拥抱,永不分离。

5 瑶族海龙船婚礼

瑶族结婚时,新娘要乘坐装饰华丽的海龙船,由伴舞和乐队陪同前往新郎家。在途中,船上会放烟火、枪炮,载歌载舞,非常热闹有趣。

总之,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多彩,结婚习俗更是千姿百态。这些有趣的结婚习俗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让亲友们在喜庆的氛围中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白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和集会。三月街、绕山林、鱼潭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本主会以及集体劳动等场合,只要是青年男女有意。都可以通过唱调子彼此相识,谈情说爱。在被誉为热水之源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西山地区,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找个对象都十分困难。

  白族的婚礼常常随着居住地域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办得十分隆重而热闹。大理白族的婚礼。实际上在结婚的前一天就已经开始了。这天晚上,男方家的天井里燃起算火,屋里屋外挤满了人。白族的民间艺人被邀请到婚礼上演唱“大本曲”和“吹吹腔”。三弦声锁呐声响成一片,里里外外充满了欢乐气氛。艺人们更是倍展其能,这就是白族的婚前踩棚习俗。

  第二天才是正式的迎亲日子。这一天新郎在伙伴们的陪同下,前往女家迎接新娘。临出发前,人们把新郎拥进屋里,在一阵锁呐和锣鼓声中,新郎的哥哥手捧一朵用红绸子扎的绣球,走到新郎面前,深深作揖,并将绣球搭在新郎的左肩上。紧接着又一阵吹打,将新郎送出大门,让他到女方家去接亲。

  新郎到了新娘家门口.吹鼓手们便停止吹打。这时,新郎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三个蜡丸似的东西,一个接一个向门前的石墩上甩去。随之就听到三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这种蜡丸,原来是自制的土炸弹,是迎亲时用来壮声威的。硝烟弥漫中,迎亲的队伍被迎进女家。

  新娘在哭泣,流露出一种惜别之情。当锁呐再次吹起时,新娘的哥哥已将新娘背出门外,让新娘踏上去婆家的路程。一路上少不了乐队伴奏和迎亲者对新郎新娘的调笑。

  迎亲队伍来到男方家门口,新娘还是由哥哥或弟弟背着,快步跑进新房。为什么这样着急呢因为按照白族的习俗,新娘来到男家时,那些参加婚礼的小孩是最难对付的。他们往往会蜂拥而上。一边朝新娘撤米花,一边争着用手去掐新娘。这是为了吉利。

  即便是掐痛了、新娘也不能发火。不过新娘也早已做好了准备。紧急处.她会拿出一把剪刀来自卫。胆小的孩子还真不敢上前。只有这样才能安全进入洞房。也有的白族地区,迎亲队伍刚一进门,新郎新娘就像参加百米赛跑似的,争着跑进洞房抢枕头。据说谁先抢到枕头,就预示着将来谁当家。

  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喝辣椒酒。酒本来就辣,再加上辣椒,很难下咽。在白族语言里,“辣”与“亲”的发音相近,酒加辣椒意味着亲上加亲。新郎新娘共饮辣椒酒,表示亲亲热热。有的地方还将辣椒末撒进火盆里,辣烟四起,呛得人们喘不过起来。新郎信念吃喜面时,也要放很多辣椒。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 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 或称 稀饭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云南结婚风俗 和 其他 地方的结婚风格是有点不一样的,特别是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结婚风俗就更不一样了。关于彩礼,这里列举一下楚雄和玉溪的吧,每个地方的彩礼多少都是不一样的。

1、云南结婚风俗——爱情信物

“西卡”,是居住在临沧的彝族支系俐米人的表示结婚证物的意思的语言。让男女两方婚配,由男方去砍一段长约10厘米、直径约1厘米的樱桃树小木棒,还要在上面刻上些能说明男女属相婚配日期之类的图案,女方则要准备一根红丝线。在大喜的日子,将红线拴在小棒上并与新人一起送入洞房,他们就被视为“合法”夫妻了,这个小木棒便是“西卡”,由新人一直珍藏到白头。

2、云南结婚风俗——谷种

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是比较含蓄幽默、生动有趣,且和别的地方风俗不一样的。若男青年喜欢上了某个姑娘,便会请媒人去姑娘家提亲。媒人会先独自一人来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背景等情况都向姑娘的父母作详细介绍,然后告辞而去。第二天,媒人再带着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进行求婚。

3、云南结婚风俗——千奇百怪的迎亲方式

抢亲,抢亲顾名思义就是未婚男子将所爱的未婚女子抢到自己家去结婚成亲,这种习俗,云南的彝族、傣族、白族、傈僳族、阿昌族、景颇族、瑶族等都是有的,但这个都是男女双方家里商量好的一种结婚方式。

4、云南结婚风俗——你情我愿的婚姻观念

摩梭人被称为最后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至今依然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是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生活的,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就来到女方偶居,次日早晨再回到自己的家中,这样表示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都是彼此的“阿夏”。

1、在云南结婚要给多少彩礼——楚雄

楚雄彩礼多在一两万元。

丈母娘:给小两口添置家电、汽车等。

在楚雄,新婚时的彩礼根据双方的条件,给的数额也是不一样的,正常家庭都是在一万至两万元,家庭条件好一些的,也有给十万块彩礼的。女方父母在收了男方给的彩礼之后,会全都给女儿。也有一些是给他们小两口添置 家具 、家电等物品的。

2、在云南结婚要给多少彩礼——玉溪

玉溪彩礼礼金数必带6和8。

丈母娘:多半用于装修房子。

在玉溪年轻人中,不少人表示在时下彩礼一般都带有数字6和8,如:26000、36000或者26800、36800等等。结婚一般要看男方家的条件给彩礼的。

我总结:以上关于 云南结婚风俗 是怎样的及在云南结婚要给多少彩礼的相关内容,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吧!对于彩礼给多少,很多地方的人都是有争议的,男方家则希望越少越好。

一、服饰

白族服饰清爽大方。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妇女服饰各有千秋,从服饰可看出年龄大小、成婚与否以及地区差异。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洱海东部白族男子则外套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领褂,腰系绣花兜肚,下穿蓝色或黑色长裤。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带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

二、饮食

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子为主食。喜食酸辣,洱海的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油鸡、螺蛳酱等。

三、建筑

白族的建筑艺术独具一格。高寒山区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则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民居的精萃所在。一座端庄的白族民居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

扩展资料

白族的节日:

1、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街期,它的起源与观音伏罗刹的传说有密切联系,所以又叫观音市。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在大理古城西门外举行,会期七至十天。

节日期间,举办传统的赛马、赛龙舟、射弩、打秋千等民间体育比赛以及大本曲演唱、洞经古乐、民族歌舞表演,年年如是,热闹非凡。

2、火把节是白族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古称“星回节”,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节日期间最为壮观的是每个白族村寨都要在村子中央的场地上竖起一柱或数柱三四丈高的大火把,树杆作心,外面捆扎竹片、树枝和松明,用彩线系上火把梨、乳扇、鞭炮,插上书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的“升斗”,当夜幕降临,大小火把齐明,红光满天,响声震耳。

中国政府网-白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45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