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民族有独特的风俗
哪些民族有独特的风俗,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与民族之间都是非常有爱的,有的民族有非常独特习俗,那么哪些民族有独特的风俗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民族有独特的风俗11、壮族-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歌节,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2、壮族-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
3、侗族-侗年。
节日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4、仫佬族-走坡节。
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寻找情侣。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
5、彝族-火把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哪些民族有独特的风俗2各民族春节风俗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哪些民族有独特的风俗3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1、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对歌
对歌是云南少数民族青年人庆祝的一种方式,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的方法和途径。
2、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哭婚
哭婚是壮、藏民族等地的结婚习俗,在婚礼前几天或当天,由女方的母亲及家中女眷陪伴新娘哭,代表着新娘告别少女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3、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抢亲
在云南的傣、白、瑶等地都有抢婚的习俗,一般是男女自由恋爱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发生。但事先要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邀请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看中的姑娘,姑娘即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
4、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丢包
在泼水节时,傣族年轻男女要盛装出席,面对面排成两排,女方将花苞丢向中意的小伙,若男方有意,就不接花包,愉快认输,将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
5、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剽牛庆丰收
在丰收祭祀上,独龙族会在村寨广场举行一个剽牛仪式,由族长主持,将牛绑在木柱上,然后由一位年轻妇女将珠琏挂到牛角上,再由一位年轻姑娘将麻织盖到牛背上,最后由一位有福的男青年将锋利的竹矛剽入牛,众人欢跃而上,开膛割肉,共庆佳节。
6、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踩月亮
踩月亮是苗族人的交友习俗,每到月明之夜,未婚男青年就会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寨寻找中意的姑娘,通过吹拉弹唱,嬉笑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或相恋盟誓终身。
(一)黄河流域
京津地区:
有人说北京没有闹房之俗,原因是满人较多,满俗与汉俗不同。但有的则说旧北京地区也存在闹房习俗。马之骄先生也认为旧北京有这种风俗,不过他也指出,北京是清朝皇族集中的地方,闹房活动不那么厉害:“族亲方面当然是堂兄弟姐妹们;姻亲方面有姑表、舅表、姨表的表兄弟姐妹们,一定参加。最时髦的举动,是让新娘亲嘴儿。当时虽已受西方的影响,男女较前开放,但男女当众接吻仍不多,故当闹客喊‘亲嘴儿!亲嘴儿!„„’时,常使新娘羞得面红耳赤。但北平毕竟是一个有古老文化传统的都市,而且清朝皇族后裔较多。有的人家思想较保守,认为结婚应在严肃气氛中进行,这样的家庭较‘免俗’ ”。
河北省:
可以闹房的人很多,凡是新郎年岁相近的朋友、贺客们、新娘的嫂嫂、小叔子、小姑子、表弟、表妹等等。所有平辈的也都来闹房。只是长辈们不闹房,因为他们总是拘着点。闹房的法子,自然不能家家完全相同.但是总不外乎这几种:闹房的人想尽了方法叫新娘说话,新娘总是不开口的,甚至于打她,推她.骂她都可以,为的是要她着急,生气。但是新娘绝对不许同闹客生气的,因为生气就会得罪客人。有的时候他们叫新郎新娘唱戏或“莲花落”(河北东部一带的民间小调)给他们听,新娘自然不会答应,于是又有人向新娘说许多调戏的话。例如:“嫂子在家有姘头?我们都知道了,你快说吧!叫我们大家听听„„”或是,“你不是喜欢新郎吗?怎么不同他说话呀?”有的闹客就非叫新郎新妇们说话,不说话,就把新郎绑起来。或是用被把新郎卷起来,推或拉新娘子给新郎解开。有时弄的新娘都要哭了。然而闹房从不被禁止,直等到闹客们累了,这才一哄而散。”
河北还流行听房的习俗。“闹房的人们虽然离开了洞房,他们并不能就如此轻易地饶了新娘和新郎,有的人们兴趣未尽,就在新房的窗户下或是门外听新夫妇说话,这天晚上新郎和新娘谁也不愿先开口,因为他们信谁先说话,谁就先死。这晚还有一件很禁忌的事,就是在新房里有一个灯,叫做“长明灯”,取“长命没有尽头”的意思。总是将一方斗反过来,这灯放在斗底上,它绝对不许吹灭,吹灭了这灯,就表示新夫妇不能长命的凶兆。在外面听房的人,希望能听到新夫妇说话,于是第二天又有打趣新郎和新娘的材料了。有的时候他们把窗纸弄破了(因为乡间的窗子都是用纸糊的)向屋里看,所以多半的新娘在新婚的晚上,总是在床下坐一夜不敢睡,怕被听房的人们看见笑话。
闹客们分批行动,想出种种花样。如有的事先把一只蛤蟆放在新娘的被子里,等到新娘铺被的时候吓得尖声大叫,有的强令新郎新娘当众亲嘴儿。有的闹房行为则是设法不让新人亲近:有的躲在窗外偷听,只要新郎新娘一交谈,他们就起哄。年纪小的还有藏在衣柜里的,一会儿学狗叫,一会儿学猫叫。目的是不让新郎新娘说悄悄话。
山西大同:
大同的闹房相当厉害。所以一个姑娘未出阁的前两个月,就有姐姐或嫂子等人加以指导,预先对闹房有所练习,以免当时为难。可以闹房的人非常多,不论是姐夫,表兄弟和村中一般同年的朋友等都有闹房的资格。有的礼节是闹房时必须行的。第一件是“狮子大开口”礼,就是当新娘会见来宾时所行的礼。将两袖张合,称之为“狮子大张口”礼。礼后,来宾就得令新夫妇各衔一个有眼的古钱,彼此用舌头将钱交换,绝对不许用手帮忙。做完之后,又把一小杯扣在地上,令新娘用脚尖把杯子翻起。于是观客们都可以借此对新娘的金莲见识见识。完了这一套,又令新郎握着新娘的脚问:“来的好不好?”很快新娘必得说:“来得好,大的跑,小的走,怀里抱着,肚子里有,脊背上扇的吱吱乳。”问答完毕,就将新郎捆在长凳上,绳子的结扣正系在新郎的腰部,然后叫新娘去给新郎解开。若是新娘不好意思去解,贺客们就以通宵不离开洞房的条件要挟。等到新娘去解的时候,闹房的人们就哄堂大笑。到此他们总算是心满意足了。
陕西华县:
若是一家娶新娘,在日暮将晚的时候.村里的人就跑去道喜,先在门口放鞭炮,主人知道了就出来迎接。大家在神位前互相作揖行礼,然后设席酬客,这时新夫妇就出来敬酒谢客。倒一杯酒,两人磕一次头,等到席散,有些客人散去,还有一般年轻的人们就留在这闹房。当新郎新妇入洞房之后,有一碗盐开水已经预备好。俩人先喝此水,说是喝了,将来夫妇可以和睦。然后又吃饺子,各人吃一点,就交换碗与筷子,一共交换三次,称“换筷子换碗”。这些事都做过,宾客们就开始闹了。或是叫新夫妇互相作揖,或是说谜语请新娘猜,总是闹到半夜才走。再有一规矩,就是必得闹三晚上的,所以洞房的灯火要三夜直到天亮不熄。”“闹房之后,接着也是听房。听房的人多半是新郎的姊妹们。听着什么,以便将来好取笑新郎新娘。有的时候,等新人睡着,他们想法将门拨开,把新妇衣服偷出来,等到第二天新娘答应了她们的要求,例如要糖果,或请他们吃东西等等,才肯把衣服送还。
山东济南:
“不过三天不分大小”这句话,也是济南用来描写闹房情景的。若是一个来闹的都没有,主家还要引为嫌忌呢!闹洞房的方式,是事先找几个喜欢玩耍的青年,其中一个让扮作“娘娘”(执事,为大众服务的人),脸上搽很多粉,穿上女人的衣服,坐在大厅里,把新郎新娘拉来,跪在娘娘面前磕头。娘娘就拿一个用棉花做的男娃娃,对着新娘扔下,新娘很小心地接过娃娃,跑到新房里,这表示了期待生儿子的期望。然后是各种闹剧,不分男女老幼,都说出一些男女害羞的话,要求新人做出各种害羞的动作.直闹到深夜。 “是日晚,新房内灯火通明,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都来看新娘、看嫁妆、看新娘的‘手工’(枕头、鞋面的做工),索要喜饼、抓果等,谓之‘闹房’。夜间,弟、妹在新房外偷听悄悄话:没有人听则放把扫帚在窗后,有的放个墩子,取‘卷墩子,抱孙子’之意,这个风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河南:
在河南镇平县、固始县、温县、孟县等处都有极热闹的闹房。“在镇平县,新婚这天晚上,把宵夜酒安设在洞房里,一般亲友们——主要的是姐姐、姐夫、姑夫等人,此外还有表兄弟、同族的祖父,或一些年轻朋友们——在这时候就要闹房了.闹房的方法实在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种各色各样的闹法,总要到半夜才能停止,闹房虽然结束,听房的风俗也是存在的。这些闹房客在窗下听房,等到新郎新娘都已熟睡,他们想出法子来。将门打开,偷入洞房,有时还会把她上衣脱去,于是任意摸索她的上身与面部,是风俗中所允许的。
安徽寿县:
这里也有“三天不分大小”这句俗语。可是从来男性长者没有闹房的,因为总要拘于礼节一点。其他如小叔、侄辈、小姑等自然可以随意设法使新娘笑。例如他们可以向新娘请安、鞠躬.介绍自己是谁,新娘不好意思作什么答应,于是称之“嫂嫂”或“婶婶”,说:“怎么不理我?”希望引新娘发笑,但是用调戏的口吻或是说些猥亵的语句来闹新娘,是绝对不可以的。若不小心说出,新郎小则给你难看的脸色,大则打你或骂你,也不能说是新郎无礼。又有时在闹房散后,常会令小姑等扮成新郎的模样进房,来骗新娘。说有一次新郎出去送客未回屋,乘这机会新娘小姑穿上新郎的衣服进新房,别人就把门给关上了。扮新郎的假作倦态,连衣向新床上一躺,新娘本对新郎毫不认识,所以认为真是新郎呢。于是就开口向新郎说话了。这位扮新郎的怕新娘说出避人话来,赶紧跑到房外去了。于是后来常常用这件事来打趣新娘子。
此地也流行听房的习俗。这是闹房后必有的一件事。若是没有人听房,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现象,所以若是实在没有人去听房,也得放一个扫帚在新房的窗下,代替听房,也就免除不吉利了。
上海:
新婚第一夜,新郎新娘同坐首席上,贺客们在这时作种种戏谑,博大家一笑,叫做吃暖房。俗谚说:“新婚三日无大小”。就是说新婚三日中,不分老少,均可往新房中作种种戏言丑态,以博新娘一笑。有专门将新娘鞋子脱去,用来换取钱物逗新娘。上海可以说是中国的纽约,可见上海市的繁华了。居民因与欧美各国人士接触的机会多,思想自然随着潮流先进多了。但是至今也没有脱去闹房的风俗。从当地的两首歌谣里就可以知道一些他们闹房情形了!送房歌:“手执红灯亮堂堂,双双全福送新郎,今日洞房花烛坐,来年生下状元郎。”闹房歌:“此杯喜酒敬新娘,新娘转敬与新郎。郎才美貌正相当,二人同心爱才郎。初次相会,好似玉女配鸳鸯。”
苏州:
苏州地区对闹房后的听房,他们看得更比较严重。听房不是什么人都能听的,只有全福人有听房的资格。若是家里实在没有人能听房,就用一个扫帚扎成人形放在窗下代替听房,因为他们信,这天晚上若没有人听,就会有一位花神来听的,而花神听房是对新夫妇很不吉利的一件事。用扫帚的意思就是使花神看见,信以为人,所以她就不听了!
湖北沔阳县:
闹房的人也是小叔小姑等人,虽亦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总是平辈们闹得最厉害,闹时多半是调戏新娘子,很不好听的话都能说出来。例如说:“新娘子别是有了吧!我们一定快吃满月酒了!”或是:“新娘子叫我看看你的睑.看你的手,你的脚,你的奶行吧。”不但这样说,有时还真的动手去摸这些地方,有时摸新娘手很粗的,还成心损着说:“你们看新娘手多细呀!”虽然如此不客气,新娘子不但不能生气,还得赔笑,不然全村人都会骂的,骂新娘子无知,不懂道理。有时连祖宗都要骂上,说:“祖上没有积德,所以娶着这样的媳妇„„”有的时候闹客们会抢新娘的鞋,所以新娘鞋总是作的很紧,以免被人脱去。若是鞋被他们给脱了,他们更会把新娘裹脚条拿走,然后令新娘子站在棍棒子上,有意的使新娘难堪。有时候更会放些“美人脱衣”(原注:是从药铺买的一种植物,很刺人的,弄到衣服上,必须把衣服脱去,固有此名)在新床上,叫新娘子没法不把外衣脱去。此外他们还可以任意将新妇东西乱翻,偷走是常事,等到新娘答应请他们或是给他们些吃食,才把东西送还。 “若是没有听房的,倒不以为是不吉利,不过要是有人去听房,最好是听着。听不着,对那听房的是很不吉利的。他们不但听房,更常常偷入屋内,拿新床上的东西。因沔阳风俗,夫妇是睡在两头的,所以床的两头都有与床同宽的枕头。说有一次一对新郎新妇在新婚的晚上睡在一头,被闹房的人们将那头的枕头偷走,他们都不知道,于是成了他们终身的笑料了。
江西吉安:
当闹新房之夜,没有大小长幼之别,新娘每被叫一声,就须向之下跪,受者可以不用回礼。闹新房者以此为乐,可新娘的腿就受不了了。
江西南昌:
任何男性亲友都能闹房,女客不是不能,而多半是不好意思去的。闹客常常会拉起胡琴来请新娘唱,新娘不唱,他们自己就唱。例如《十八摩》等都是闹房时唱的,这种歌调都是很粗俗的。„„闹房的方法非常之多,叫新郎吸烟,新娘点火,或是弄一点花,挂得很高,叫新娘拿下来,新娘拿不着,叫新郎抱着她拿。更有时强迫着叫他们接吻。甚至客人喝酒了,跑到新床上睡着,把床都给吐脏了,新夫妇也不能生气,因为客人若看着新夫妇生气或着急,他们更要说几句难听的话,例如:“我们还不走吗?他们已经都等急了!”这天新娘一定会把月经布给藏起来,不然闹客们会特别找的,找出来又要以此物取笑新娘。
“闹房后的听房与窃物也是南昌的俗例,他们称之为 “偷房”。将新郎新妇的衣服饰品偷出来,鸣乐游于市,新夫妇必须大办酒席宴请才会罢休。所以南昌新娘对于偷房比闹房还要害怕。
江西兴国: 在洞房花烛夜,“亲友贺客必洞房戏谑,以窘新人,故新郎新娘,都预先请两三位能说会道的男女亲友作‘保镖’,以帮助新夫妇应付宾朋的戏谑。拜堂之后,亲友群起送新人入洞房,即刻摆筵席,与新人共酌,席间的新娘新郎对坐,众亲友则列坐两旁,公推善于作戏的两人,为闹房的首领,由他们出主意,出难题,戏弄新人。其中最难堪的是,公然说些粗犷、猥亵的言词。这种习俗至今仍未泯没。”
晚宴后开始闹洞房。先在洞房门口摆上三四张桌子,桌上摆上酒菜,以备闹客饮酒取乐。众人围桌而坐,留两个空位给新郎新娘。此时一对新人在洞房内。闹客推选出两个人作闹房头目,一位负责叫门,一位负责叫新娘下床。叫门的人必须在门外先说几句吉庆语,如“日吉时良,地久天长,洞房开张,喜气洋洋”等,然后由新郎开门。请新娘下床的人要双手捧着酒杯进洞房,对着罗帐低垂的新床说:“手捧玉杯和琼浆,恭请新娘下莲床,右脚下床生千金,左脚下床生才郎。”唱完就退出新房。因此新娘必须双脚同时下床,以示愿意既生“千金”又生“才郎”。新娘和新郎同出洞房后向众人行礼,捧杯的人请新人入座,于是大家一起向新人敬酒。席间说些俏皮话,自然不乏猥亵之语,但不动手脚,属于较文雅的闹房方式。
浙江武义:
“请男客是在晚饭的时候。饭后这些客人们就开始闹房了。闹房的并不一定是戚友,就是与男女两家素不相识的也有闹房的资格。主家因为‘越闹越好,越闹越发’——发财发子孙的缘故,从来不禁止的。这时新娘坐在床沿上,另外两旁有两个或四个未结婚的女子作陪傧,而陪傧并不被闹。闹房的目的,只是要使新娘发笑,所用的方法就多了。他们可以说故事,或是讲笑话,除掉不吉利的话语,任何轻薄的口吻或污秽的词句都可以任意使用的。等到把新娘弄笑了,他们就向新娘讨喜果子。讨完了还可以再引她笑,使新娘笑的不停,才合他们的心意。有时向新娘讨了果子,还要向陪傧讨果子。这种闹房并不是闹一天,要看主家请几天客,就闹几天。请五六天客,就闹五六天。因为他们请席至少是请两天,所以闹房也至少是两天。”此地也流行听房,并且以“偷”新房中的东西为特点:“闹房之后,他们也不能如此甘休,必得还要听房,或偷点新郎的东西出来。有时甚至连凤冠霞帔、枕头、衣服、被褥等都能偷出来。到第二天就同新娘要钱买酥糖给他们吃,最少也得买十斤,多的要买四五十斤呢!等钱拿到手,他们才肯把东西送还。”
四川:
四川有一首竹枝词说:“玻璃彩轿到华堂,扶得新娘进洞房。挑去盖头饮合卺,闹房直到大天光。”可见闹房之盛。在顺庆县,新婚晚上,新娘给所有的客人斟酒,斟到客人不能再喝为止。夜见新娘进了房,新郎的母亲一定要请许多人到房外偷听或偷看,倘若没有人听看,母亲须用一把扫帚放在门背后,据说没有人看,便要被鬼看,这对于夫妻是不吉利的。新房的灯也不能熄灭。在渠县也有闹房与听房的习俗。新婚晚上,新娘必得给每位闹客行酒,称为“摘花酒”或“下马宴”。听房总是一些女客们,因为新房不能熄灯,所以她们就要借机偷看了。新婚之夜,新娘新郎并坐床沿或同坐一凳,大家围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些诙谐、逗趣的话.自然也免不了粗俗猥亵之言。有的也请新娘唱歌跳舞.或做出各种节目难为新人,乃至做出粗鲁的动作,常常使新娘羞得满面通红。人们认为闹得越欢越吉利。
鄂温克族有许多“哈拉”,即氏族。鄂温克人的每个“哈拉”都有自己的固定名称,一般以居住地名、河名、山名、村落名、部族或部落酋长的名字命名。如“杜拉尔”是“在河旁住的人”之意;“涂格敦”是“在秃山底下住的人”之意;“那哈塔”有“山南坡住的人”之意
我国鄂温克族主要“哈拉”有数十种,例如:杜拉尔(杜)、涂格敦(涂)、那哈塔(那)、萨马基尔(萨)、卜勒基给尔(卜)、何勒特依尔(何)、达阿图(戴)、阿尔本千(阿、吴)、伊格基尔(伊)、巴依格尔(白)、阿其格恰基尔(阿)、哈哈尔(韩、哈)、何音(何)、武力斯(武)、敖拉(敖)、金迪基尔(金)、郭尔佳(郭)、索勒果尔(索)、那米尔、那妹他、那乌那基尔、杜拉给特、巴雅基尔、西木萨基尔、奥布特克基尔、奥斯特基尔、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哈拉玛鲁给特、道力奥特、考诺克特、巴拉格金、照鲁套特、齐布奇、索罗共、固德林、长拉他昆、布利托特、给力克、索利托斯基等等。
从前,每年在六月间“祭敖包”,敖包会是鄂温克氏族的盛大节日,每个“哈拉”都有自己的“敖包”。“祭敖包”时要杀牛宰羊,由本“哈拉”的人祭祀,并举行赛马、摔跤比赛活动,优胜者获奖,是本氏族的荣誉和自豪。
解放前,鄂温克人的每个“哈拉”都有自己的“萨满”,例如杜拉尔氏族有八个“毛昆”(“毛昆”是从“哈拉”分出来的),就有八个“萨满”。
“萨满”死亡后,一般要由他 (她)们的子女继承,新“萨满”学三年后,要向本氏族的人宣誓:“一定要把本氏族、家族保护得像樟松一样,冬夏常青,子孙满堂,牲畜兴旺”。
鄂温克人“哈拉”内部自古有严禁结婚的习俗,只许与其他氏族通婚,如与达斡尔、蒙古、满、汉族等通婚。一旦同一“哈拉”的青年男女相爱接触时,就会受到社会舆论和父母的谴责,被认为是违背了本氏族的法规。鄂温克族的婚姻嫁娶是一夫一妻制。
鄂温克族的葬礼,从前非常讲究,安葬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埋葬死人时,鄂温克人是以“哈拉”为单位;同一个“哈拉”的人死后,就埋葬在一个坟地里,不允许别的氏族掺杂混入。当父母去世以后,埋葬时,必须由其子女、叔、伯亲属抬着灵枢送向“哈拉”的葬地。如果死者是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氏族各“哈拉” 的人都来参加安葬仪式,人们认为70多岁人并不是死去,而是“成佛归天”了。
鄂温克人有“哈拉”家谱,鄂温克语叫“给布”。从前,一般每隔20年召集全氏族“哈拉”大会。事先“哈拉”内部商量续家谱事宜,会议日期确定之后,通知全“哈拉”男性成员参加“伊桑”大会,是很隆重的。
由家族长主持举行续家谱仪式,然后续写本氏族男性青少年名单,大会结束后,大家欢聚一堂共进一餐,表示“哈拉”伊桑大会圆满成功。鄂温克族家谱不能随意打开,一般由家族长保管。每逢春节向“家谱”敬酒叩头,表示对祖辈的尊敬和怀念。
一、民族图腾汉族的图腾是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二、文化信仰宗教对许多民族有重大影响,在汉族中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道教虽然是汉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也不是全民族每个成员都信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汉族的历史上,除少数皇帝特别崇信某种宗教因而使之获得某些政治特权之外,从没有出现过“国教”。中国传统上为以祖先信仰为主,并且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传统和特点,同时存在其它多种宗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奉行无神论,其后曾经发动过文化大革命对各种宗教造成破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转变。汉族宗教文化,有“儒道释”三教之说;一般的中国人,在祖先崇拜的基础上,都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影响,称之为中国民间信仰。三、语言文字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四、服饰发式在服饰上,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也因此逐渐消亡。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汉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是其改良服饰。 由于汉服的消亡,清朝时期长袍等开始在汉人中传播,服装的式样发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内装为对襟衫和长裤,外穿大襟长衫,讲究一点的外加一件马褂,谓之“长袍马褂”。裤子都镶有八寸阔腰。后来中山装流行,但农村仍穿长袍马褂短衫长裤,至今偏僻的山区仍有老人穿长袍。妇女清末穿喇叭状齐膝中长衫和长裤,民国后上穿“斧口衫”,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后旗袍流行,但农村妇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长裤。 现代汉族的服装,多兴西式服装。但随着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再次穿起了汉服,而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服的运动,通常称为“汉服运动”。五、婚姻习俗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传统中式婚服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扩展资料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其他如散文、小说等也著称于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