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也还好吧,只要不太过分的话,一般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结完婚之后有可能就不会过这样的日子了,彼此心中都有一个家了,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样和朋友一起疯狂了,所以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我之前有个朋友要结婚,我们几个提前去了三天,就带着她一起体验了一把结婚前夜的最后疯狂。
她是一个很爱自由的女生,平时很喜欢玩,她自己都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不结婚了,没想到遇到了她现在的这个老公,阴差阳错的喜欢上了彼此,结婚的日子也定的很仓促,不管怎么说,她自己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结婚前几天突然不想结婚了,我们就早去了几天,带着她彻底放松了一把。
我们带着她一起去酒吧喝酒,让她彻底把自己最近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再带着她去了一个比较近的景点去玩了半天,然后又带着她到KTV唱歌唱了一个通宵,让她把她心中想的全部玩了一圈之后,她自己内心也累了,也想开了,有可能就是婚前恐惧症吧,反正有我们陪着她疯狂,她还是挺开心的。
我个人觉得搞个婚前的单身派对也没有不好的,就是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度,不要拼命的灌朋友酒,要是真的出现什么问题了你说怎么办?到最后说不定全部人都会摊上事儿,所以办婚前派对没有问题,但是大家都要适可而止,不要太疯狂了。
文/张宏涛
这篇文章,只是我要为《无问西东》写的三篇影评之一,也是我在我的心理学学习群第41课的讲义的节选,是对配角许老师和他的妻子刘淑芬的悲剧婚姻的分析。另外两篇会写吴岭澜和王力宏。
我看了网上不少影评,发现大多是指责这个教师的,一般人都认为这男人是渣男,是陈世美之类的人。
大多数人对这个妻子是同情的,对这个中学教师是厌恶的,也有部分人对他们俩都是厌恶的,觉得两人都不是好东西。也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这个教师没有爱的能力,看不见妻子的付出等。
我的观点与大家不同,我发现没有人从道德优越感这个角度来写,那么我来从这个角度谈谈。
首先,他们最初是有爱情的,但爱情就像友情一样,是会随着两人人生际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的。他们最初的爱情,可能只是建立在生理的互相吸引以及对彼此人品的认可上,也就是比较初级的爱情,认为两人可以搭伙过日子。这个没有错,谁也不能说,只有哲学家等思想比较深邃的人才可以结婚。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
但问题是,后来男方去上了大学,拓展了视野,看到了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原来女子还可以这样美(知性美),原来女子不仅可以做饭做工作,还可以善解人意,还可以深入交心,还可以有很多灵魂的共鸣……
于是,原来的女友,无法满足他对婚姻的期待了。他想和更有共同语言的女子一起生活。这有错吗?
当然,也有人说,男方原来肯定过得很穷,所以才让女方供养。而成了大学生后,算是鱼跃龙门了,想要摆脱过去的苦日子,而女方的存在,就是他过去穷困的证明。如果两个人结婚,就等于让他永远无法摆脱对过去的穷困的阴影。所以才要分手。我想,这个的确也可能是男方想分手的一个因素。
但不论什么原因,总之,一方想要分手,不可以吗?一对恋人,一方没有错,另一方是否就无权要求分手呢?
我认为他要求分手没有错。他的确是受过女友的恩惠,那么,可以以后拿自己的工资来分期加倍偿还。就像一个男人见义勇为,救了一个女子,这女子就必须以身相许吗?如果英雄为此负伤了,女子及家人可以尽量给予补偿和感谢,但不是必须以身相许,一辈子不离不弃。
同样的,这个教师的确是受过女友的恩。但不能说因为你有恩于我,我就必须非你不娶……
他们俩以前是恋人关系,但别说是恋人关系,就算是夫妻关系,难道不可以离婚吗?离婚违法吗?不违法。如果宣布分手,但不打算偿还前女友供其上学的钱,那是违法。但是如果他愿意加倍偿还,那么,这样做是不违法的。也不算违背社会良俗,最多算是道德上有瑕疵。
的确,女方没有做错什么,就这样被分手,会很难接受,会很痛苦,会让人同情。但是无论哪一方,都有权提出分手。无论对方是否出轨或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哪怕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不爱了,就是不爱了。无法强求。强扭的瓜不甜。
但是这个女性偏要强扭,拿着刀到学校大闹,以死相逼。在这样的道德绑架下,男方不得不同意娶她为妻。因为在那个年代,如果女方真的自杀了,男方估计会被判刑吧?而到了现代,社会在进步,法治在发展,即便女方自杀,男方也不会再负有任何刑事责任了,最多会有民事赔偿。
**上没有显此时男方是否有了新女友,但至少我想他是有了心仪的对象了,但结果自然就是没有什么然后了。
经此一难,男方心如死灰。只能靠不与女方交流来作为对女方的惩罚。他恨,但无法光明正大的发泄,只能用这种互相折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和想要离婚的决心,希望女方知难而退,同意离婚。
而女方显然不会同意离婚。即便是男方天天家暴女方,把女方打得鼻青脸肿,女方也不会离婚的。因为女方的婚姻观念,还是封建时代的从一而终、白头偕老。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当然很好。遇到不合适的人,更显得她忠贞不渝、道德高尚。
就像变态读物《弟子规》里讲的:父母爱我,那怎么显出我孝顺?父母天天虐待我,天天想着谋杀我,我却还一心一意对他们孝顺(比如舜),才能彰显出我感天动地的大孝!
所以,假如男方家暴,女方一定会天天指着身上的伤口对同事和朋友哭诉,让大家看她身上的伤,然后大家劝她离婚,她会坚决地摇头,说绝不离婚。他对我不好,我也爱他,不管他对我怎样,我都会爱他一辈子……
以此显出自己对婚姻多么忠贞,对丈夫多么痴情,以此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享受道德优越感(我很赞同林毛毛的话:与渣男白头偕老,不是忠贞,是愚蠢)。
可惜,男方可能知道女方会如此,所以,就坚决不动手,只用不搭理的冷暴力,让女方心里憋屈却无处诉说。因为如果男方打她了,她可以诉苦并暗爽。但男方没打她,只是不搭理她,她怎么跟人诉苦?跟人诉苦,只显得自己没有魅力,而显不出男方残暴,更显示不出她的道德高尚。
她得到了丈夫的人,但得不到丈夫的心。别说心,就连身体,我猜测也很可能没有得到。因为她睡的是单人床,他们很可能各自睡的都是单人床,男方连看都不愿看女方一眼,一句客套话都刻意不说,他们很难会做爱的,他们年纪也都不小了,还没有孩子,也是一个旁证。
为什么女方喜欢打男方,而且往往都是打脸?因为实在憋屈啊。
这憋屈,一是意识层面的憋屈,我们是夫妻,你却对我爱答不理,这样冷漠,我恨你!打脸最解恨。
二是你为何和我隔绝得这么彻底,就连水杯都不肯用的,宁可用很不方便的饭盒,也不用我的,你与我的一切都划清界限,拒绝有任何链接,而我一定要和你有链接。哪怕不能有语言上的链接,有身体的链接也可以。打对方的脸,就是一种链接。
三是性压抑。两人是夫妻,却没有或极少有性生活,那么必然无法在性上满足,那就通过暴力来宣泄性压抑吧。暴力也是宣泄性压抑的常用方法,比如后来一群男女暴打章子怡时,女性都是在宣泄嫉妒,而男人都是在宣泄性压抑。他们得不到章子怡这样美好的身体,就去毁灭她。也是变相在满足性压抑。这个妻子这样打丈夫的时候,也是如前面所说的身体的链接。打脸是最解馋。
电视上或新闻里,那些性无能的男人,也往往最喜欢家暴。
女方动不动就直接一巴掌扇过去,我认为宣泄性压抑的成分,要比发泄愤怒的成分还要大。因为发泄愤怒有很多方式,但宣泄性压抑却没有更合适的办法了。
而男方拒绝还手,不是因为他多么有道德,多么绅士,或者多么懦弱,而是他拒绝在任何形式上和女方有任何链接。
所以,他宁愿被打死,也绝不还手。如果他还手,女方恐怕会打得更多,因为她发现原来这样做,能换来他的回应。然后就会乐此不彼了,哪怕被打得鼻青脸肿。
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男方还手了,女方会在道德制高点上,站得更高。她可以指责对方一个男人居然打女人,打一个对婚姻这么忠实的妻子。
总之,他们的关系是非常隔离和扭曲的。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妻子不是妻子,只起到了保姆的作用。丈夫不是丈夫,只起到了饭票的作用(争吵时,丈夫还特意说:你打死我,你一个月少三十斤饭票——这也是丈夫自认的所提供的唯一价值)。
有很多人说,这个教师是爱无能,看不见妻子的付出。我的观点不同,我认为这个教师未必是不懂爱,也不是看不见妻子的付出,只是,他根本就不爱对方了,而且是恨对方的,恨她剥夺了自己找灵魂伴侣的机会,恨她剥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所以,他才以此来报复,也以此来让女方死心,早点放过他,还他自由。这样他可以有新生活。所以,才决绝地拒绝任何形式的交流。
被逼结婚且一心想离婚的人,没有义务爱对方。好比一个女性被逼嫁给了一个不喜欢的男人,然后一心想离婚。男人对她特别“好”,她是否就没有权利不爱他呢?
这个妻子,一直站在道德高地上,因为她供养了男方上大学,男方欠他的。后来男方工作了,虽然工资不低,都交给了她,算是还债了,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了,怎么办?那就用付出让他内疚,继续抢占道德制高点。
所以,她故意让自己吃得很惨,把好的都留给丈夫。这是爱吗?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最纯真的爱,但我认为,这不是爱。这只是在给自己积累道德资本。她会在心里说:你看我对你这么好,你还不对我,你还有良心吗?你看你对我那么薄情,我还对你这么好,宁可自己吃开水泡馍,也把好的全都留给你,你看我有多爱你,你看我有多高尚!(《当我遇见一个人》作者李雪有一篇《付出感,是婚姻关系的坟墓》的文章,详细阐述过这种心理及弊端)
但当一个人不爱另一方时,另一方的付出越多,越会让对方厌恶。好比一个男人给一个女人每天送1朵玫瑰,这是不是很浪漫?但是如果这个女的很讨厌这个男的,那么,这个每天1朵玫瑰,就是骚扰,就是让人非常厌恶的,不会让人感动。
何况,当一个人苛待自己去爱别人的时候,这个爱,往往不是真正的爱。就像父母砸锅卖铁供孩子去上最好的中小学,父母卖血买钢琴,这是爱吗?往往不是。
除非孩子真的特别有钢琴方面的天赋,是孩子自己很想要钢琴。如果只是父母想培养孩子,并非孩子自己真正的需要,那么父母这么做,只是在满足他们自己内心的欲望,在自我感动。
关于父母的自我感动,我还和一个教育专家有过争论,我认为常常自我感动的父母,根本就看不见孩子,他们为孩子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但那个专家说,好父母必须自我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没有任何错。错的是有些具体的做法。
我认为,合格的父母是要看见孩子的内心感受,顺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只顾按照自己头脑的标准去塑造孩子。每天四天早起给孩子熬孩子根本不愿意喝的鸡汤,还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多伟大,是很荒谬的。
他们夫妻之间,一方一直拒绝交流,婚姻名存实亡,爱情早已不在。男方也在沉默中爆发过一句:不能过就离婚啊!
这正是男方所需要的。
在两人的关系上,女方靠着以前的资助和婚后的付出(她自己刻意的付出,并非丈夫需要的),以及男方曾经的一句承诺,还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内心还有道德优越感。
章子怡的信,让女方很恼火。因为她认为章子怡只看到了她虐待自己的丈夫,但却没有看到丈夫虐待自己。她虐待丈夫,大家都看得到。但丈夫对她的隐形虐待,别人都看不到,所以她有冤无处申,非常憋屈,觉得自己被误解了。
但是,我觉得章子怡的信,其实也给了她一点希望,那就是她也希望像章子怡所说的那样,两个人相亲相爱好好过日子啊,她也不想打他啊,如果丈夫愿意与自己交流,哪怕是骂自己也好,哪怕是打自己也好,只要不这么冷漠,不这么沉默,她都是愿意的啊。她并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无论她怎样,丈夫都不为所动,就是铁了心不想和她有任何交流,想让她早点死心好离婚。
在那天晚上,她不断地看丈夫,在我看来,其实是有些性意味的,就是希望和他上床,希望和他好好过日子。但是很可惜,丈夫拒绝与她亲密。丈夫宁愿把时间耗在备课上,虽然明明看到了她,但他就是把她当空气。她很无奈,也很愤怒。
孤枕难眠,辗转反侧之间,她终于想到了这封信是谁写的了。
如果这个教师愿意替章子怡辩解一句,她很可能是愿意相信的。家丑外扬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作风。但是,丈夫还是一声不吭。她这才抓狂了:怎么无论怎样他都不肯和自己说句话呢?除了说离婚,说变心,就不能说点别的吗?比如“你怎么还记得我多年前学生的特点呢?”那是因为你不和我交流,我只好用这种方式来曲线了解你啊……可惜她得到的只是沉默。
她用两败俱伤的方式,来报复丈夫,希望丈夫向她服软、求情,也是借机把对丈夫的种种委屈和愤怒发泄到这个关心她丈夫、误解她的人身上。她的做法,还隐含着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用意:我丈夫不和我交流,不和我好好过日子,不是因为我没有魅力,而是因为这个狐狸精勾引,导致我丈夫鬼迷心窍了。如果不是这个狐狸精,我丈夫还是会爱我的……
丈夫或许知道她去医院找章子怡麻烦的事情,或许不知道。假如知道,他为何不阻止?或许他认为这是小事,不会翻起多大的浪。毕竟她没有跟他说要控诉章子怡勾引他。就算知道,他或许也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无中生有,很容易说清楚。也或者他认为,她不会这么污蔑人……总之,他没当回事,依然抱着: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他知道会引发你死我活的大事件,但他就是不出头,很阴险——我觉得这未免太……事情发展到那样惨烈的程度,不仅是他所预料不到的,就是一心想要泄愤的妻子也料不到的吧?)。
当看到章子怡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她想到自己已经年纪不小了,自己在丈夫眼里如同空气,再过几年,变成黄脸婆,更是没有可能和丈夫关系变好了。
她恨这个年轻漂亮的面孔,于是扇惯了丈夫耳光的手,使出了从来没有过的最大的力气打在了章子怡的脸上。五个血红的手印证明了她的嫉妒和发狂。
本来,按照她的方法,最多只是坏了章子怡的名声,及让章子怡丢了工作而已。但是,在那个极端的年代,在那个容易上纲上线、罗织罪名的年代,章子怡写信的事件卷入到了肮脏的政治事件中。那些嫉妒章子怡的人纷纷发言,最后,给她抓了起来,还开启了批斗会,少不了要判几年。
当她看到章子怡的笑容时,更加愤怒了,她好多年没有这样笑过了,她过得这么苦逼,她凭什么可以这么开心?
于是,她如魔鬼附体一般,喊出了那句:打死她!
如果在正常的社会或人群里,这句话不会群起响应,不会真有人动手,但是在那个变态的年代,她居然做到了一呼百应,大家都借机冲上去发泄私愤或占便宜。不能抚摸美女,打一巴掌也算变相抚摸了。不能比她漂亮,那就让她变丑吧!这些男男女女们一拥而上,把章子怡打得面目全非、血流满面、不省人事。
在大家疯狂毒打的时候,她就恐惧了,她本质上不是坏人, 相反,她是一个一直活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一个拥有道德优越感的人,看到这陌生和恐惧的一幕,她从来没有这么心慌和害怕。她担心这些人这么重的手,会打死人。结果,最后发现面目全非脸上全都是血的没有气息的章子怡时,她慌得跌倒了。
此时,她在想什么?当她回去看到丈夫的时候,她又在想什么?很多人评论说,如果此时丈夫问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多和她说句话,她就不会自杀。
但我的观点是,此时丈夫是否和她交流,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她必死无疑。如果丈夫和她交流,她会拒绝交流,死的决心更大。不和她交流,她同样会寻死。
很多人说,她是伤心死的,因为丈夫还是丝毫不关注她。也有人说,她是吓死的,觉得杀人偿命。
我认为,她的死,是因为章子怡的“死”,让她从道德制高点上摔了下来。她再也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了,再也无法拥有道德优越感了。
在同事们眼里,她成了杀人犯。在丈夫眼里,她害死了维护他的学生。她在丈夫面前再无任何道德优势可言,反而站在了不道德的泥坑里,要接受丈夫更冷酷的对待。
一个多年来过得很苦逼的人,支撑她活下来的,就是道德优越感。现在,这个道德优越感荡然无存,她陷入到极度的绝望和恐慌中,除了死,还有什么路可走呢?
于是,她怀着痛苦、绝望、恐慌和茫然,直挺挺地跳井了。
在回来的路上,她其实已经失了魂魄,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只是一点残存的信念驱使她回家再死,算是跟丈夫最后告个别。
在跳井前,在丈夫见到她的时候,实际上她已经不再是活人了,灵魂已死。
据说很多人死的时候,会有一刹那的回光返照,她(灵魂已死)在那一刹那,看到了她和丈夫曾经一起琴瑟和鸣的幸福时光。
她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却也是个可恨的人。她虽然没有彻底害死章子怡,却毁了章子怡的美,毁了章子怡的人生,连带的,也毁了黄晓明和李想的幸福,特别是李想(没有经得起大多数人都经不起的真实考验),在此事之后,一直活在痛苦和自责中,后来更是抱着赴死赎罪的决心,死在了茫茫戈壁。原本他可以不死的,只要给自己留一块面包。很多人觉得他死得好,死了就赎罪了。但我很为他可惜。他有错,但不该承担这么大的代价。
这就是刘淑芬的婚姻和人生。活着的时候,一直扭曲和痛苦。直到死亡,才获得解脱。让人唏嘘啊!
如果她当初可以放下投入的感情这个沉没成本,意识到世界很大,可以做丈夫的人很多,她完全可以有平凡而幸福的人生。
如果社会环境,对离婚的女性能够不那么歧视,如果社会环境对女性多一些包容(比如一个男人,只要在事业上成功,那么,婚姻一塌糊涂也不影响大家对他的认同;而一个女性无论事业或其他方面做的多好,只要婚姻上比较失败,就会被大家歧视和讽刺),她或许可以放下很多束缚,走向新生吧。
如果她没有陈旧的封建道德观念,非要从一而终、白头偕老,或者非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她完全可以过自由的生活。
如果她遇到的不是这样决绝的丈夫(比如花心一点),或许也可以过上自欺欺人的人生吧。
如果她能如**主题那样,对自己真实,倾听自己的内心,思考生命的意义,活得明白一点,而不是活得那么麻木的踏实,她可以有舒畅的人生。
各种因素组合到一起,导致她的人生这么扭曲和痛苦。真是可悲可叹啊!
很多女性,当然也有部分男性,喜欢在亲密关系里抢占道德制高点。但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必定是个无趣的人,是个不可爱的人。
因为 一旦一方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亲密关系就失衡了,一方享受着道德优越感,那么,无论他/她的付出有多大,对方接收到的都是嗟来之食。
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活得往往不真实,他们是用脑子在活,而不是用心在活。他们做事大都做的是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热爱的事情。他们往往都是无趣之人,他们不会爱别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爱。因此,他们活得往往不幸福。
你是喜欢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人吗?在婚姻里,你有道德优越感吗?
那段最珍贵的年华
——浅析**<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它如同一株含羞草,盛开在属于我们最繁华的青春岁月,在不经意间凋零衰败。当镜头中那一颗红彤彤的苹果出现在阳光下的书桌旁,当书桌上那课本随着微风的轻抚而显露出年少轻狂的涂鸦,当那件后背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地蓝色钢笔印记的校服静静地挂在衣架上,主角面对着镜子系上领带穿上西装,我们仿佛看到了不久后即将长大的自己。
我们不禁感叹,原来青春是那么短暂的。当年轻嚣张的柯景腾第一次坐在品学兼优的班花沈佳宜前面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这一瞬的回眸竟牵绊了他一生。熟知该片导演九把刀的人应该知道,九把刀的本名就是“柯景腾”,该片是以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而创作。本片荣获台湾**金马奖,主演人气新秀柯震东也因此片一举夺得最佳新人奖,这对于影迷与剧组工作人员来讲都是一个意外惊喜。本片在上映前造势宣传 并不张扬,也没有明星大腕助阵,照理说这样的小制作是很难在众多好莱坞大制作中杀出重围的。但本片就是做到了,它的成功在于九把刀用自己的那段最珍贵的年华书写了一个能够引起两岸80后与90后年轻人共鸣的凄美爱情故事。它的成功在于主演的每一句台词,每一次心跳的感觉以及那逆光拍摄的小清新效果,更在于它所讲述的是真实而接地气的校园爱情。
我们都知道,最真挚的爱情就是你在中学时期爱上的那个人,因为在校园中你们还没有被外界社会中的铜臭所侵染,你们眼中是最清新最纯粹的彼此,没有过多的利益纷争,仅仅是纯粹的想要与对方在一起。中学校园的爱情是一生中最为珍贵的,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就像在精诚中学中,那间充满柔光的教室中,沈佳宜用蓝色圆珠笔轻戳坐在前面憨憨入睡的柯景腾,她学习好完全可以不管学习吊车尾的萪藤,但她就是不肯放弃眼前这个个性乖张不羁的大男孩,她相信只要他肯努力是可以成绩好的。或许从那时起,爱情就像那墨水点一般悄悄滴在了沈佳宜的心理。
爱情,是会让两个人改变的。在没有与沈佳宜产生交集时,柯景腾仅仅是与班上其他男生一样觉得沈佳宜是个个性古板只会读书的漂亮女生,那时他对沈佳宜并不是真正的 喜欢,仅仅是好奇。对于沈佳宜来说,在没有与柯景腾产生交集时,她的心可以说是被锁上的,她是班里的第一,她背负了太多太多来自老师学习的压力。但自从她开始辅导柯景腾,她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慢慢地学会对别人敞开心扉,也渐渐融入了柯景腾的圈子。而柯景腾,也慢慢不再像从前那样对未来迷茫不堪,整天无所事事了,他有了目标,他从沈佳宜身上看到了希望与责任。一个是品学兼优的乖乖女,一个是玩世不恭没有目标的男生,他们原本是两个不同世界性格迥异的人,却在无意间拥有了许多共同的回忆,英语课她忘带课本他不动声色的将自己的递给她自己却被老师罚跳蹲起,下雨的夜晚他为了搏她一笑骑车飞奔到理发馆理了个超帅的光头 ,课间她用笔戳他他默契的将考卷递给她我们总会在看到这些细节中不知不觉的思绪飘回了记忆深处的某个地点,那里同样摆着课桌与课本,只不过已经尘封了。
人生中有太多的错过与无可奈何,还记得曾看过的一句话:多年后你身边站着的那个即将和你共度一生的人还是当初你所期望的的那个人么?本片的美恰恰体现在柯景腾与沈佳宜的结局并非像大多韩剧那样美满,现实中那样的爱情是不真实的,在时间的流逝中,当初的爱情或许还在,但却因为一个错过再也无法说出来。或许只有那种不完美的遗憾才会让人永远珍惜,有时,爱放在心里就好,并不一定要说出来。就像大学时代的柯景腾在电话的一头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对电话那头同样仰望星空的沈佳宜说:你相信有平行时空吗,我相信在另一个时空我们是在一起的。
影片的结尾更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道出了柯景腾埋藏在心中 的爱,被柯景腾压在身下强吻的新郎,一旁穿着婚纱的沈佳宜眼角湿润地笑了。
我结婚了,而新郎却不是你
那是一种无奈中透着释怀的笑,因为他们彼此都明白在内心深处的世界他们二人依然是那个学习不好的坏男孩,和那个学习好的乖乖女。
千言万语都只化作一句:那我就继续幼稚下去喽!
我们还来不及感叹青春的幼稚与甜蜜,却发现已经在无意中弄丢了那段最美的年华。
全球片酬最高的十大**明星
瑞安·雷诺兹
瑞安·雷诺兹(Ryan Reynolds) , 1976年10月23日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加拿大男演员。1990年,雷诺兹在加拿大的青少年电视剧《山坡上》中饰演比利,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他曾先后获得第43届土星奖最佳男主角奖、第43届人民选择奖最受喜爱**男演员奖、第25届MTV**奖最佳喜剧表演奖、第22届评论家选择奖最佳喜剧片男演员奖等荣誉。瑞安·雷诺兹的代表作品有《鬼哭神嚎》、《金刚狼》、《假结婚》、《绿灯侠》、《活埋》、《死侍》、《死侍2:我爱我家》等。
小罗伯特·唐尼
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 , 1965年4月4日出生于纽约州纽约市,美国**演员、制片人。1971年,他因出演**《狗》而进入影视圈;凭借《大侦探福尔摩斯》获得第67届金球奖**类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曾先后荣获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第58届金球奖最佳电视短剧/电视**男配角等荣誉。小罗伯特·唐尼的代表作品有《钢铁侠》、《卓别林》、《复仇者联盟》、《预产期》。
威尔·史密斯
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 , 美国男演员、歌手、制片人,毕业于奥弗布鲁克高中。1985年,组成说唱组合“DJ Jazzy Jeff&The Fresh Prince”而出道。1990年, 参演电视剧《ABC Afterschool Special》踏入影视圈。2002年,凭借传记片《拳王阿里》入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2007年,凭借传记片《当幸福来敲门》入围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15年,凭借**《震荡效应》获第19届好莱坞**奖最佳男演员奖。2022年,凭借**《国王理查德》获得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代表作品有《我是传奇》《自杀小队》《新鲜王子妙事多》《独立日》等。
汤姆·克鲁斯
汤姆·克鲁斯,美国**演员、制片人,1981年因出演剧情片《熄灯号》而正式出道,后因主演励志片《壮志凌云》被观众所熟知。他曾获得第47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第54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第8届英国帝国**奖最佳男主角奖、两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等奖项。其代表作品还有《乖仔也疯狂》、《生于七月四日》、《甜心先生》、《夜访吸血鬼》、《碟中谍》等。
艾米莉·布朗特
艾米莉·布朗特(Emily Blunt) , 1983年2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毕业于汉普顿大学。2002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战地神探第一季》,正式进入演艺圈;凭借剧情**《到也门钓鲑鱼》,获得第70届美国金球奖**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凭借《吉迪昂的女儿》,获得第64届金球奖电视**最佳女配角奖。艾米莉·布朗特的其他代表作品有《年轻的维多利亚》、《明日边缘》、《魔法黑森林》、《火车上的女孩》、《寂静之地》等。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美国影视演员、制作人。莱昂纳多5岁时出演《游戏屋》,迎来他的电视银幕处女秀,其后主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盗梦空间》、《了不起的盖茨比》、《荒野猎人》等多部著名影视作品。而莱昂纳多也凭借在影坛的优秀表现获得过第47届柏林国际**节最佳男主角奖、第73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等荣誉。
布拉德·皮特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 美国**演员、制片人。1987年,以临时演员身份参演了第一部**《无主地》,从此进入演艺圈。曾获得威尼斯**节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第54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等奖项。其代表作品有《末日之战》《加州杀手》《神枪手之死》《返老还童》《好莱坞往事》《史密斯夫妇》等。
玛格特·罗比
玛格特·罗比,1990年7月2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多尔比,澳大利亚女演员。200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邻居》,从而开始演艺生涯,曾先后荣获英国帝国**奖最佳新人女演员,2017年《时代周刊》全球百大人物,2016年第22届评论家选择奖最佳动作片女主角,2020,年第9届澳大利亚**与电视艺术学院奖国际奖最佳女配角等荣誉奖项,玛格特·罗比的代表作品有《自杀小队》、《华尔街之狼》、《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终端》、《梦乡》、《玛丽女王》等。
盖尔·加朵
盖尔·加朵,1985年4月30日出生于以色列罗什艾因,以色列女演员、模特儿。她曾赢得2004年以色列**的头衔并代表以色列参加了2004年环球**的选美比赛,凭借**《速度与激情4》进入**圈,先后荣获2018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8年MTV影视奖最佳打戏奖、2018年棕榈泉**节新星奖等。盖尔·加朵的代表作品有《速度与激情5》、《速度与激情6》、《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神奇女侠》、《正义联盟》等。
伊德瑞萨·阿库纳·艾尔巴
伊德瑞萨·阿库纳·艾尔巴(Idris Elba) , 1972年9月6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哈克尼,英国电视、戏剧、**演员,制片人。他于1987年参演《露丝·伦德尔悬疑剧场》,从而正式进入娱乐圈;于2018年执导个人首部**《亚迪》,代表作有《游击队》、《雷神》、《曼德拉:漫漫自由路》、《一百条街》、《遗产》等;他曾获得第2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类最佳男配角奖、第69届美国**电视金球奖电视类-迷你剧/电视**最佳男主角奖、第73届美国**电视金球奖**类-最佳男配角奖等荣誉。
《喜宴》,一个热热闹闹的名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间还伴随着一套似乎很和谐很管用的中国式的处世哲学。但是这么一部**,却看得我从里到外的透心凉。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组简单、直接而又不可调和的矛盾:儿子是留美白领,父母是传统老人;儿子是gay,父母盼着抱孙子。同性恋,无论在传宗接代的意义上还是这种感情模式本身,都不可能见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威力强大的家庭伦理,深入无意识的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对父母那份浓浓的亲情,都成为了儿子的羁绊,他不能摆脱责任,更不能斩断亲情。按照老外的处理方式,这或许可以作为黑格尔式的悲剧——个人自由与亲情责任的冲突,最后至少牺牲掉一方,冲突和解,对立统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合题,至于倒霉的那个,也就是悲剧之所以为悲剧的意蕴所在。但是中国的方式不喜欢搞的这么惨烈,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父母包容儿子的性取向,儿子媳妇离婚但留下孩子确保血脉流传。
然而,这真的高明么?
先从“喜宴”说起。
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的宴会,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喜庆气氛和娱乐手段,也许今天的婚宴未必都是如此,但我并不认为导演有所夸张,更毫不怀疑类似、甚至更过分的场面今天依然在上演。只是,当导演像一个形式主义者般“让石头成为石头”,当他使这熟悉的生活与我们拉开距离、而又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们才会发现:这是一场何等糟糕的宴会,疯狂,混乱,龌龊,荒诞……连导演李安也忍不住安排一个桥段亲自发表议论:
一外国客人不解地说:“我原以为中国人都是内向的数学天才。”
一中国客人(李安客串)说:“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sexual-repression)的结果。”
一语中的。
性,在中国一直处于尴尬的分裂的两个极端。一方面它作为实际行为被视为肮脏的、丑恶的,因而是避讳的,难以启齿的;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却是无比的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以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至于我们理直气壮地三千佳丽妻妾成群。而横亘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正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儒家伦理。
本文无意深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多论证,血缘亲情对于中国文化确实有着奠基性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个起点出发如何分裂出两种对待“性”的极端态度。血缘的根本意义绝对不在于兄弟姐妹团结友爱,而在血脉延续、家族繁衍,还是性的作用和意义所在。但仅止步于生物性层面,作为一套伦理体系的地基格调不高说服力也不够,于是由血缘而自然生发的亲情成了更为重要的理论支柱。在这种温情脉脉的情感基础上,又建立起礼法、政治……如此这般。在礼仪的楼阁之上,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伟大使命,鄙俗原始的“性”才被理解为一项光辉的事业——作为手段,经由它目的的高尚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又为了与这种高尚相统一,具体的行为、过程的意义则被遮蔽,性成为了一个虚无的概念,一个抽象的空壳。然而,无论怎样拔高、抽象一种形式上的意义,性本身是不能被省略的。天子种地仪式可以自欺欺人地祈求丰收,但谁也不能不做爱就生出孩子。背谬就出现了:性作为繁衍种族的必要手段,是文化的一块基石,但是性活动本身却又与这一文化中的道德准则相冲突。(我们的文化多么有趣!)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分裂:作为工具的性在礼教的粉饰和抽象中被抬高,而房中之术、床帏秘事则要压抑和避讳;性活动本身成了对目的有害的副作用,两个人的愉悦成了为一个没来的人而辛苦。更可怕的是,当这套伦理不能再靠一个假设的情感来维系,就意味着从本我到超我的阶梯全部被抽空,礼教成为一个僵化的空中楼阁,从自然情感出发的体系反而与自然情感对立。这时,如果你再想追溯仁义礼智的根基,或许竟然直接跌落到本我的世界——没有温情和人性,完全是赤裸裸的动物性。
五千年的性压抑,多么辛苦,多么不易,可能只有喜宴是最好的释放了。宾客们可以起哄、灌酒、揩油,新人则被要求表演意味丰富的小游戏,在喜庆气氛的掩护下,谁也不用承担道德败坏的责任,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然而,不用精神分析都能看得出来,这些行为的目的绝不在于营造喜庆,而是使性在这样的场合中,成为可以被谈论的东西,可以被娱乐的东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分享的东西。这种分享又不是把性当作正常、必要、健康、美好的东西来分享,而是把某种平时因龌龊而避讳的东西在这一特殊场合揭露出来,供大家宣泄和戏谑。(正如我们传统中对性的避讳也不是由于尊重个体的隐私,不是把性的私密作为道德的合法地位,而是恰恰是由于性在道德上的卑下地位。)在喜宴上,泛滥着人们的压抑的libido,欺负伴娘的传统无非是小规模的性欲放纵,而闹洞房的压轴大戏则充斥着欲望的变态演出,客人们不知羞耻地张扬着自己的窥私癖,而新人则自愿不自愿地充当暴露狂,一场当众的情趣游戏,而谁也看不到自己的丑陋——禁止即引诱,越禁止越引诱,得到才越刺激越满足,过度压抑的欲望在难得的婚礼机会上、借助扭曲的游戏形式宣泄出来,就像经过高压水枪的小孔喷射而出,或许这种刺激竟也不比今天的开放来得逊色?难怪人们千百年来乐此不疲。
接着上面的论点:性只有在传宗接代的意义上才获得它的合法性甚至高尚性。来看看父亲这个形象。
可以说,在**前面大半,父亲不过是一个传统的老人。抱孙子的愿望竟可以使他从鬼门关上挣扎回来,开头的这一笔似乎暗示出传宗接代在他心中非同寻常的分量。但总的来说,他与各个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老人没有太多不同,因而,他的传统思想,他的业余爱好(书法),他在妻儿面前的绝对权威,他的虚荣爱面子,他抱孙子的强烈渴望——他身上的一切特质都是我们有些不喜欢但又绝对可以理解接受的,就像我们身边的老人;以至于我们真的相信,以这个老头顽固的思想、急躁的脾气和脆弱的身体,儿子若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无异于间接弑父——足够他一气归西。
**中多次出现父亲半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情景:老朽的躯体,僵硬的表情,似乎随时会断掉的呼吸,让人厌恶;然而就是这个腐朽陈旧的思想同肉体,却又时时营造着压抑的气场,让人恐惧。有一场戏儿子看到睡着的父亲,忍不住去探了探他的鼻息,这一刻,他或许真的希望父亲死去,这是他潜意识中的弑父的邪念,是他对沉闷的传统的反叛。父亲睡觉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那是一个让人尊敬而又反感,让人想摆脱而又欲罢不能的传统,一套已经老化、腐朽而又顽强发挥着压抑和震慑作用的观念,那是深入我们血脉的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
于是我们真的相信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就是这样一个象征,我们也许会责怪他固守着传统观念而不顾儿子个人的幸福,但是我们又可以理解和包容他,这样下去故事就成了老套的伦理片——两代人双方都没有错,却都过得如此辛苦。
然而,情节出现了突转:原来父亲懂得英语,原来他早已得知儿子安排的整个骗局,可是只要不影响他传宗接代的大业,他竟可以因势利导、将错就错,默许这场戏演下去。或许有人认为父亲与Simon的谈话是父亲对同性恋的理解,是矛盾委婉的解决,因此有些感动了;但在我看来,一贯可爱的郎雄爷爷却从未像这一刻如此让人恶心!父亲通过英文勘破了儿子的秘密,但是最终用中文道破了本心:“要是不让他们骗我,我怎么能抱得上孙子呢。”只要能抱上孙子,他不管事情真假,他舍得牺牲儿子的幸福,他也不考虑儿媳妇的处境,他甚至比普通的传统老人做的更绝——艰难地(我想应该是艰难的),默默地吞下儿子同性恋的事实,然后自己痛苦、也看着儿子痛苦地把戏演完。只要他能抱上孙子,一切都值得。在一个更崇高的目标(传宗接代)的感召下,个人幸福是无关紧要的;与一个更高的道德标准(孝,无后即不孝)相比,骗婚行为的不道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高尚的、抽象意义的“性”的统筹下,具体的、甚至与传统价值背离的“性”(同性恋)都是无伤大雅的。他不介意儿子与一个不爱的女人结婚,然后又包容儿子与同性享受真爱;而这在本质上与传统的娶妻生子,然后在外寻欢有什么不同?戳穿了所谓的温情,其背后只是可怕的动物性——儿子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儿媳或许连工具都算不上,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替换的零件。这样的父亲让我凉到心底,如果他还表现得温柔敦厚的话,那只不过是这种文化熏陶出的一贯气质,以及他还有颗感到些歉疚和包容的良心。
更可悲的是,我又不能说这样的父母是完全不爱儿子的。在婚礼之前,他们与儿子拥抱嬉戏,咬他的胳膊,叫他“小胖”,那一刻时光倒退,真的是天伦之乐,舐犊情深,我毫不怀疑这样纯真自然的亲情——这原本应该是我们的伦理学的起点和追求的幸福目标,然而它却演变成了对人的压抑和毁灭——回到传统立场,传宗接代的大业绝没有让步的余地。其实父亲也年轻过,也逃过婚,不过小小的反抗很快就被强大的传统招安,或许只要结婚对象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父亲是乐于承担延续香火的使命的。对于这一文化传统,他认同了,承担了,并且规范内化为道德,他律变成自律,他又成为了传统的卫护者,去继续压迫下一代人。我想,父亲不是死板的,他有感情、有爱,也会感到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但是他还是站在传统一边,不由自主地。他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能改变什么——永远不能越界而出。
就这样,围绕着传宗接代的伟大蓝图,所有人都在演戏,还是戏中戏。先是儿子等人合伙骗父母。当父亲发现骗局而又装作不知,他就在更高的层次上骗着所有人。但父亲也不是全知的,母亲后来也知道了儿子的取向,父亲未必知道母亲这一发现,于是母亲和儿子合伙对父亲构成了欺骗。父亲不知道儿媳要堕胎,母亲知道却无力阻止,这就是儿子和媳妇对父母的又一重欺骗。最后矛盾解决时,儿子说:“我终于告诉他一件真事了。”岂不知父亲知道了多少真事,又告诉儿子多少?我不否认生活中有时需要欺骗,但是如此登峰造极,恐怕真是印证了鲁迅先生的断语——“瞒和骗”,不仅适用于以阿Q为代表的国民性,在评价《喜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一方面同样准确。个体间的情感需要重重的隐瞒和欺骗来维系,而每个人在行骗和受骗的虚假中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一个谎言的系统里,元素间却构成了和谐平衡的共在。这或许是中国文化的某种悲哀,但也可能是中国文化的精妙所在:如果我因相信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我可以通过善意的欺骗传达了我想给予别人的体验,那么真实本身的重要性又有几分呢?而且经过多个主体间一层层一环环的瞒和骗,真实早已无处可寻。
(以上不是反语,是我真的难以判断,瞒和骗的技巧、构造的关系、达到的效果,其复杂性都超出了我的智商所及,或许到真是个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可以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即故事的矛盾究竟如何解决,以及这是否是中国处世哲学的高明之处。
在我看来,矛盾的解决是儿媳妇威威个人的、偶然的选择——**给出这样的转折就像哲学上“危险的一跃(leap)”,就像乔伊斯的顿悟,就像禅宗的棒喝。或许出于母性焕发,或许根本没什么理由,威威与伟同离婚,但留下孩子并独自抚养长大。这个转折完全不能从之前的情节推断出来,也就是说它不具有必然性,威威的选择与伟同、伟同父母没有任何利益的或情感的关系,她选择堕胎倒是合乎逻辑的——骗局撑不下去了,那么结束,分手,也没有必要留下孩子。而她的选择只为她自己,她要孩子,但不是作为高家的生育工具。就在事情按照逻辑推演无法解决的时候,导演抛出一个偶然性来解决,显然,威威的选择根本不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那也不是她的处世哲学。父亲最后那句“高家会感谢你的”是我观影的最后一个冷战,与威威相比,这话是多么庸俗和低下。这是哪家哲学的高明?这是哪种文化的胜利?
从网上发现一名39岁的女子,在儿子结婚的当天疯狂的晒照片炫耀,这背后其实就已经证明她对自己的儿媳妇是非常满意。如今是网络比较发达的事,会发朋友圈也是在表达个人的想法。四川的这位女士在儿子结婚当天就能够证明是非常的开心,其实最主要的是儿子和女儿班主任结婚,才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这一段婚姻是由婆婆牵线搭桥,看到儿子比较满意,自己也很满意,所以就很激动。
在这大喜日子里,作为母亲能够看见儿子完成人生大事激动,也替他的儿子感到开心。不过这位女子只有39岁,就已经拥有儿媳妇,确实很让大家意外。因为这个年纪的婆婆肯定和儿媳妇相处的比较好,再加上儿媳又是女儿的班主任,肯定也能帮助提高学习成绩。今后有了孙子孙女之后,也不会为学习操心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件事真的何乐而不为?
有媒体也询问妈妈,为什么会把女儿的班主任介绍给自己的儿子。当然也是比较喜欢这个女孩,所以现在得偿所愿,要发朋友圈来祝福以及炫耀,这样也能够表达激动的情绪。不得不说这么年轻当婆婆确实很让人羡慕,和儿媳应该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家庭还有教师。比较有文化,也很有管理能力,这位婆婆也是很有远见和智慧。
儿子结婚是人生大事,有好朋友和亲戚们祝福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视频曝光,作为妈妈她感到很自豪,为自己的儿子感到开心,这也是属于人之常情。这件事搁谁身上都是很开心,如果多年以后自己的儿子结婚,肯定也会疯狂晒照片,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年轻的婆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