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李有才板话》等;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豫剧《小二黑结婚》在现代题材戏曲化方面,取得了成就。舞台动作在生活的基础上借鉴戏曲程式,予以夸张,舞蹈化。为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保留剧目。
柳兰芳饰演的小芹深受欢迎,清凌凌的水来等豫剧唱段,至今广为流传。剧本分别于1963年1月、1979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河南省豫剧三团艺术档案室存有各种版本和资料。
扩展资料
写作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
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材,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赵树理的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
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
-赵树理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其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扩展资料
1、豫剧传统剧目约有七百余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建国以后,经过推陈出新,出现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还有改编演出的历史剧《花木兰》,
神话剧《白蛇传》,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由于音乐工作者的创新与出新,谱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唱腔,从而使豫剧成为全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
2、豫剧的行当和班社,俗话说:“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3、崔派唱腔素以豫西调(下五音)为体,兼用豫东调(上五音),并吸收融汇秦腔、曲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调,创造出自己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唱腔旋律。崔派以善演悲剧而著称,由于剧目内容的规定性制约了它的音乐发展,因而使它的唱腔自然形成了自己深沉哀怨、委婉缠绵的特点。
4、豫北调:在彰德、怀庆等地,梆子特大,反扛肩上,若夜静时,梆声可闻数里,弦音低,故有大平调之称,亦称大悠梆。
5、豫南调:种类繁多,南阳一带,盛行曲子,其它越调、道情及另一种俗名靠山黉亦有演出。
6、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建国后,武场一般是由鼓板(班鼓、手板)、大锣、铙钹(即手钹)、二锣、梆子、小钹(即铜板)、风锣、大阴鼓、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其中最常用者为前六种。
_豫剧
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尚武,生于四川省乐山一个商人家庭《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出版于1921年8月,是白话新诗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为新诗奠定了基石
2《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写的,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是《小二黑结婚》赵树理的小说可以分为大世界和小世界两个方面,大世界的代表作品有《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更擅长描写小世界,《小二黑结婚》就是他描写小世界的典型作品
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它的原名是《桑干河上》,被看作是描写土改最有名的作品,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丁玲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既写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又写了农民内部矛盾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其中程仁和黑妮的恋爱更是以“农村革命中的‘阴谋与爱情’”而著称
(要是还有疑惑请补充)
流年有两种意思:
1、似水流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2、流年不利。指人长年里处于不吉利的状态。谓时运不佳。
流就是流动,年指一年,两个字组合,说的是时间的变迁,并以年为单位。因此,从广义上说,流年指具体的年份,从狭义上说,我们把今年称为流年。
如果今年财运亨通、诸事顺利,我们就说流年大吉,如果今年运气糟糕、诸事不顺,我们就说流年不利。
扩展资料:
流年例句:
1、逝水一路东流,只为追赶流年的方向;流年匆匆赶路,只为逝水的一眼回眸。
2、流年走得急急,谢了花红,老了容颜,瘦了相思,那枯枝落红纵横沟壑泣血红豆,是不忍张望的美丽,大好旧时光,就这样葬身回不去的流年,却回味无穷。
3、该来的不会走,该走的不停留。
4、流转的时光,照一脸沧桑,再也来不及遗忘。两个人,闹哄一场,一个人,地老天荒。谁能够想象,眉毛那么短,天涯却那么长!
参考资料:
柳石明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喻户晓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歌剧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演唱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木鱼石的传说》等金曲,被广为传唱。他与郭兰英合作表演的《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刘胡兰》《窦娥冤》等歌剧,也堪称经典。
柳石明32岁就离婚了,此后一直没有再婚。他没有爱人,没有孩子,一直赡养老母亲到90多岁。他与同事李洗一家的情谊催人泪下,他们是没有血缘的后天亲人……
柳石明祖籍山东,1938年出生于北京市。他从小品学兼优,酷爱表演艺术。高中毕业后,他同时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1962年大学毕业,柳石明被分配到中央实验歌剧院工作。
早在一年前,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著名演员郭兰英要找一位新搭档,因为原来的搭档李洗,也就是第一代“小二黑”的扮演者,嗓子长了小结,无法再登台演出,于是柳石明被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第二代“小二黑”的扮演者,柳石明搭档郭兰英表演歌剧《小二黑结婚》。
当时柳石明才20出头,没有什么舞台经验,承受巨大压力。郭兰英对新搭档的要求非常严格,多位新搭档都被淘汰了,柳石明心里非常忐忑。
按说演员的位置被人取代,多多少少心里会有疙瘩,但李洗却表现得非常大度。
他耐心教柳石明台词、步伐,连小二黑的头巾怎么戴,他都手把手地教。柳石明看得出来,李洗是一个非常善良、仗义的大哥,心里满是感动和钦佩。
在他的指点下,柳石明的表演得到了郭兰英的高度好评,从此成为郭兰英的固定搭档。
李洗比柳石明大6岁,长相帅气,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视歌剧事业为生命。
他的爱人关庆芳也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女高音歌唱家,夫妻俩举案齐眉,志同道合,是公认的恩爱夫妻。
上世纪60年代末,柳石明也结婚了,妻子也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两人演出都很忙,长期聚少离多。加上柳石明痴迷音乐,曲不离口,对家务不怎么上心,两人的婚姻并不和谐。
在外人眼里,他们男才女貌,很是般配,但婚姻这双鞋子将脚硌得生疼,只有柳石明才清楚。
1970年秋天,柳石明与妻子平静友好地分手了。这一年他才32岁。
柳石明长相帅气,有副金嗓子,还有着北京人的豁达和热情。他做事讲理讲面,是一位人品艺品俱佳的好演员。
离异后,有好心人给柳石明介绍过对象,但他始终没遇到一个能让他走进婚姻的异性。
几年后,柳石明渐渐对再婚的事不怎么上心了,因为歌剧给他带来太多的激情和享受。他觉得一个人生活挺好的,没有夫妻间的矛盾,没有家庭琐事的纷扰,自己可以全身心地干事业。
他与郭兰英合作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白毛女》等歌剧,引起巨大的反响,多次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优秀奖。
1985年,海政歌舞团的著名作曲家吕远创作出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先后让多位歌唱家试唱,柳石明也是其中之一。
经过反复比较,吕远最终选择让柳石明演唱。这首歌后来成为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曲。
柳石明声音明亮,吐字清晰,行腔甜润,韵味醇厚。他声线饱满,对歌曲的处理天衣无缝,让人难以企及。
电视剧播出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被广为传唱,柳石明开始在全国爆红,成为当时最具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自从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柳石明与同事李洗就情同手足。两人经常一起探讨歌剧艺术,一起出去演出,还在一起下棋、健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柳石明将老母亲接过来一起住。这些年,母亲一直催柳石明再婚。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忙,柳石明对感情更加谨慎。
当时有异性主动追求他,可通过接触,柳石明发现对方爱自己的动机不纯,这样结合在一起,将来也不会幸福。
柳石明如实向母亲陈述自己的苦衷,母亲表示理解,不再催婚逼婚。
为缓解母亲的焦虑,柳石明告诉她:“如果真的与哪位异性有缘,我不会错过。”可问题是,柳石明始终没有遇到投缘的人。
与柳石明住对门的是李洗一家,李洗与妻子关庆芳分别于1973年、1976年诞下长子小牛和次子大龙。
柳石明的母亲是一个慈爱善良的老太太,做了什么好吃的,总要匀出一份给小牛和大龙。两个小家伙甜甜地叫她“奶奶”,喜得柳母合不拢嘴。
关庆芳也贤淑善良,家里哪怕包个饺子,也要让柳母尝个鲜。李洗夫妇去外地演出,就让两个儿子去柳石明家吃饭。
母亲血压偏高,柳石明经常去外地演出,放心不下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为方便照顾柳母,李洗提议将两家的墙壁打通,再安一扇门。这个建议得到了柳石明和母亲的赞同。
很快他们请来建筑公司的工人,将两家的墙壁打通了,从此小牛、大龙来柳石明家吃饭更方便了。柳石明出去演出,也不担心母亲没人照顾了。
一个个温暖的生活细节叠加,让柳石明与李洗两家亲如一家。
2003年,小牛去美国学医,李洗夫妇经济有困难,柳石明无偿给予资助。
2005年,大龙也想去美国学习影视制作。李洗夫妇没有能力同时供养两个儿子留学,坚决反对他出国,两代人陷入僵持中。
因为大龙总跟在身边,柳石明在感情上将他当成了亲生儿子。柳石明没有小家庭,没有孩子抚养,经济相对宽裕,便主动资助大龙去美国留学。
他陪大龙一起办理出国留学手续,为他凑齐学费和生活费,并将他送上飞机。
李洗红着眼眶对柳石明说:“你为两个孩子付出太多了,我们心里过意不去。”
柳石明笑着回答:“他们也是我的儿子呀,为他们付出我心甘情愿。”
2007年1月,关庆芳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她的病情越来越恶化,最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小牛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定居,大龙在美国留学7年,都不在跟前,柳石明与李洗一起照顾关庆芳。他们轮流背着关庆芳下楼晒太阳,再一起把她背上楼,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
他们住在4楼,为方便照顾关庆芳,柳石明在楼下一层买了一套房子,让李洗和妻子搬到一楼去住,这样照顾起来要方便些。
2009年8月,关庆芳因病去世,柳石明忙前忙后,协助李洗办理后事。
这时柳石明的母亲90多岁了,生活不能自理,李洗又与柳石明一起照顾柳母。
两人送柳母去医院,给她拿药,回家给她做饭,带她出门遛弯,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艰辛。
2010年冬天,柳石明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柳母临终前含泪对李洗说:“虽然我儿子没有再结婚,无儿无女,但他有你这样的好兄长,好同事,我不担心他的晚年。”
一番话说得李洗、柳石明热泪盈眶。
2011年11月,李洗被查出了胰腺癌晚期。他的两个儿子都回国了,柳石明与他们一起向李洗隐瞒病情,一起送他就医。
半个月后,小牛和大龙都回美国了,柳石明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三居室,一个人照顾李洗。
2012年4月15日,是李洗的80岁生日,柳石明邀请好朋友和学生聂建华等人来给他庆生。
李洗多次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都是柳石明恳请医生将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2012年8月19日,李洗终因器官衰竭不幸离世。50年相处下来,柳石明与李洗风雨与共,处成了没有血缘的“后天兄弟”、“后天亲人”,柳石明泪如泉涌。
大龙学成回国后,在影视圈工作,他代替父亲照顾柳石明。他一直像小时候一样喊柳石明“小柳叔叔”,但在感情上将他当成另一个父亲。
2014年,柳石明因病住院,大龙在医院照顾他。因为年事已高,柳石明经常在医院进进出出,都是大龙陪伴在身边。
2016年,柳石明被查出癌症。大龙陪伴他抗癌,像亲生儿子一样对他呵护有加。柳石明没有再婚,没有自己的孩子,将大龙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而大龙对他的照顾和呵护,甚至胜过亲生儿子。
2017年8月8日,柳石明在北京一家医院病逝,享年80岁。他走时,小牛与大龙都守在他身边,柳石明走得很安详,脸上没有遗憾和痛苦。
在柳石明的墓碑前,兄弟俩哭得不能自已。在他们的心目中,柳石明就是另一个父亲。
柳石明与李洗一家是没有血缘的“后天亲人”,他们催人泪下的情谊,被传为佳话。
“细品名人”点评:柳石明老师在医院抗癌期间,笔者曾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一位演员朋友的介绍下,前往北京友谊医院探望采访。
柳老的身体有些虚弱,笔者本来想做个简单采访就离开,但柳老觉得笔者来一趟不容易,还是聊了近1个小时。
柳老和蔼可亲,睿智儒雅,彰显出大艺术家的风范。谈起与李洗一家的情谊,柳老热泪盈眶。
柳老与李洗一家没有血缘,感情却胜似亲人,他们是没有血缘的“后天亲人”。茫茫人海,同事之间能处成这样,彰显出彼此的高尚人品。
人间需要真情,人间需要温暖,正如韦唯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END-
云南花灯戏作为花灯戏的一个分支,有着许多自己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它的表演形式、花灯的歌舞、花灯的音乐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云南花灯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演出方式遍地撒,也就是演出不择地方。早期的花灯演出曾被称为过街灯、院坝灯、坝坝灯,非常自由随便,演出的班子也容易凑,所以花灯戏班在开始时,被称之为逗凑班。
二是贴近生活。花灯观察与表现生活的角度比起许多大型剧种与生活的距离也要近得多,因此它的内容男女老幼都懂,演唱的技艺也容易学会。在民间有俗语和顺口溜说:
头上梳鬏的会听,脚上糊牛屎的会唱。说我们的事,打我们的卦,唱我们的歌,用我们的帕。
云南花灯戏这种采取近距离对待生活的表现手法,使花灯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它所反映的农村生活和市民生活古朴天真,关注农村及市民生活,体现了花灯观察生活别具慧眼的特点。这一特点适应了人们直率真情的表达。
三是花灯的音乐兼收并蓄了许多民歌小调,形成了许多支派。花灯有史以来就在云南广大汉族及少数民族杂居区广为流行,由于受到各地方言土语、风俗民情、音乐曲调的影响,形成了昆明花灯、玉溪花灯、楚雄花灯、建水花灯等许多支派。
昆明花灯较多地保留了明清小曲,玉溪花灯的本子戏比较多,楚雄花灯吸收了许多民歌小调,建水花灯的音乐和唱词、道白,他们都与当地彝族的民间语言及艺术有关系。另外,花灯的音乐多半是小调,音节规整、轻快、跳跃,有很强的动感,这与花灯剧载歌载舞的特点是一致的。
四是花灯音乐曲调的来源相当广泛。从搜集到的上千首曲调中可以看到,花灯的音乐曲调一部分源于明清小曲,大量的是源于民歌小调,还有的是从云南扬琴、宗教音乐及民族音乐中吸收的。
此外,还有一些是从兄弟省市的剧种中移植的。由于花灯吸收了多种来源的曲调,加上自己特有的演唱习惯、润腔方法,再结合花灯舞蹈、戏剧节奏及云南的方言土语,使花灯音乐具有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
五是云南花灯歌舞表演多。首先是载歌载舞,无论大戏小戏,花灯舞在剧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表演方式。同时,为了很好地表现情节、人物,舞蹈中还有许多从生活中提炼的舞蹈动作。比如《夫妻打鱼》剧中的玉花扇划步、鲤鱼穿江,《乡城亲家》剧中人物何大发的跺蹲乌龙伸腿等。
在云南花灯表演中,歌舞占了很大比重。花灯的“歌”包括唱和打岔两部分,很少说白。“打岔”就是有韵的说白。老灯中很少有不押韵的道白,因此歌和舞就很容易在节奏上统一起来。
除了上述这些特点外,云南花灯的音乐是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之一。
云南花灯音乐的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或四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音乐的节奏鲜明,流动性较强,乐句之间很少有较大的停顿,多从板上起句,在眼上落句。速度一般为中速或小快板,情绪明快、活泼、潇洒,旋律优美。云南花灯音乐的调式多为徵调式和羽调式,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以五声的乐曲为主。
云南花灯的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子等,后来又增加了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有的地方还使用了某些少数民族乐器。
云南花灯的剧目也有自己的特点。其剧目大约有200多个,分为花灯歌舞、花灯小戏与花灯大戏3类。较有影响的剧目有《探干妹》、《游春》、《刘成看菜》、《闹渡》等。云南花灯戏演出的许多剧目,都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花灯戏的传统剧目不多,除去灯夹戏时期移植过来的滇剧剧目,共有两百出左右。其中,花灯歌舞剧目有《十大姐》、《大头宝宝戏柳翠》、《踩连厢》等,花灯小戏剧目如《三星贺寿》、《红回门》等。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大力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新编了大型花灯戏《依莱汗》等近百个剧目。
云南花灯戏比较有名的代表剧目有《芦花记》、《小二黑结婚》、《金碧坊》、《依莱汗》、《梭椤寨》等,很具有代表性。
《芦花记》又名《鞭打芦花》,是云南花灯戏较早演唱的一个传统剧种,讲述的是孝子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8岁丧母,后父亲续娶后妻姚氏,并又生下了闵革、闵蒙两个孩子。继母疼爱自己亲生的儿子,对幼小的闵子骞横加虐待,但闵子骞诚实敦厚,毫无怨言。
有一年临近年底,父亲驱牛车外出访友,让3个孩子跟着。闵子骞赶着车,当走到一村庄时,天气骤变,寒风刺骨,子骞战栗不已,手指冻僵,将牛缰绳和牛鞭滑落于地,牛车翻倒在路边的沟地里。
闵子骞的父亲特别生气,以为闵子骞真的像继母所说的那样懒惰,非常生气,拾起牛鞭怒抽闵子骞。不料鞭落处绽露出芦花,芦英纷飞。其父见状,惊奇不已。
这时,饥寒交迫的闵子骞已经晕倒在雪地里,其父撕开子骞的棉衣,见尽是丝絮,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后妻虐待闵子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裹住子骞。返回家中后,其父举鞭抽打后妻,并当场写下休书。
苏醒过来的小子骞却苦苦哀求父亲不要赶走后母,他诚恳地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意思是休了后母,自己和两个弟弟有可能落入另一个后母的手里,两个弟弟将来也会像自己一样受苦。父亲听了子骞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放弃了休妻之事。继母深受感动,她痛改前非,从此对三个孩子一样看待。
《小二黑结婚》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昆明人民花灯剧团成立后排演的反映新生活的剧目。在当时排演时,在花灯的唱腔、表演方式的革新方面,花灯剧团都做了不少尝试。《小二黑结婚》讲述了发生在解放区的故事。
二诸葛和三仙姑是刘家峡的两个有名的人物。二诸葛叫刘修德,抬脚动手都要论个阴阳八卦、黄道黑道。有一年春旱,好不容易下了点儿雨,二诸葛掐指一算说:“今日不宜栽种。”
结果,错过了播种的好时机。不宜栽种就成了二诸葛的忌讳。三仙姑是于福的老婆,整日装神弄鬼,曾经在下神给金旺爹问病时,趁着空子偷偷告诉女儿:“灶上煮的米烂了。”
不巧恰被金旺爹听见。于是,米烂了便成了三仙姑的忌讳。三仙姑当巫婆足有三十年了。她年轻时风流俊俏,公爹看不惯,赶走那群常来耍贫嘴的小青年,媳妇却一病不起,请了神婆才见好。三仙姑从此便设香案下起神来。小青年照旧往来不断。
30年后,三仙姑已人老珠黄,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绣花鞋、镶边裤拢不住青年的心。虽说家中依旧热闹,但大家的心思却只在她儿女小芹身上,三仙姑不免心生嫉妒。
小芹18岁,乖巧伶俐,比她娘当年还漂亮,而人却十分正经,金旺兄弟都曾讨过没趣。
金旺一家是这儿的一窝虎,横行霸道,抗战时就做了不少坏事。打垮溃兵土匪后,村里没人愿意当干部,胡乱选了金旺做村政委员,兴旺做武委会主任,金旺老婆做妇救会主席。兴旺见小二黑有趣好玩,就提名他为青抗先队长。二诸葛不乐意又无可奈何。从此,金旺兄弟更是无法无天。
小二黑是二诸葛的儿子,在反扫荡时打死过两个敌人,人又长得精神,人见人爱。虽没上过学,跟着爹也读了不少《阴阳宅》之类的书。他聪明伶俐,18岁了,大家还把他当小孩儿逗,常说“不宜栽种”的话。小二黑脸上挂不住,见人就躲,再也不信八卦阴阳了。
小二黑和小芹相好已经两三年了,可二诸葛忌讳多,不同意,硬是为儿子收了个八九岁的童养媳。小二黑却不认账。
金旺兄弟对小芹怀恨在心,故意找茬儿,说小芹勾引小二黑,为此召开斗争会,武委会这边斗小二黑,妇救会那边斗小芹。幸得村长是个明白人,说小二黑是出于真情,谈恋爱不犯法,童养媳不算数,这一场争斗才了结。
斗争会后,小二黑和小芹的事便公开了。三仙姑嫉妒小芹,要真是二人结了婚,她跟小二黑就连句笑话也说不得了。于是急急忙忙为小芹找婆家,终于收了一个退伍军官的礼帖,认为了却了一桩心病。小芹哪里肯依,她说:“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
说完就去找小二黑商量对策。哪知兴旺等人早有预谋,他们从暗地里跳出来,大喊捉奸“拿双”,并把二人捆了起来。小二黑理直气壮,毫不胆怯。
儿子被捕,二诸葛心神不定,又是占卜又是掐算,悔不该小二黑当什么队长,招此大祸。第二天一早,他便赶往区里,路上得知儿子被放,金旺兄弟被捕在押。来到区里,听说上边允许儿子和小芹结婚,便满心不痛快,说乡间七八岁订婚多着哩,请区长恩典恩典,说他俩命相不对,是一辈子的事。可是,这里是民主政府,新社会主张婚姻自主,他二诸葛不同意有啥用?
三仙姑对女儿并不挂心,直到交通员传她,她才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到区上。她满头首饰、浓妆艳抹,惹得一群妇女指指点点,哈哈大笑。而区长竟把她认作前几天跟婆婆生气的年轻媳妇。偏偏又有人讲出了那“米烂了”的故事,三仙姑羞愧难当,恨不得一头碰死。
小芹当众表示不同意她娘操持的那门亲事。区长吩咐三仙姑把所收的彩礼统统退还。三仙姑只得答应。金旺兄弟被押,人人称快。在群众大会上,村民们纷纷检举二人的罪状。区里根据事实,判处二人15年徒刑。大会后,村干部改选,大家再也不敢投坏人的票了。
三仙姑回来后,对着镜子研究一番,也觉得有点不像话,便改换装束,30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了。二诸葛也在老婆孩子的劝说下,放弃旧业。小芹和小二黑终于结了婚,小两口十分和美,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的第一对好夫妻。
卧房里,小二黑学唱三仙姑的“前世姻缘由天定”,小芹则学说二诸葛的“恩典恩典,命相不对”。淘气的孩子们去听房,学会了这两句话,就给两位神仙起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金碧坊》是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创作的新编清装历史剧,演绎了神马、碧鸡的传说。在云南古老的传说中,神马、碧鸡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花灯剧《金碧坊》再现了当年老昆明的市井生活,以全新的方式,将金碧坊古老的传说重现在舞台上,且以悬念牢牢抓住观众。
《金碧坊》的故事发生在清康熙年间的1687年。木匠曾石楠立志重建金碧坊,实现民众的心愿,不料横祸飞来,突然成了罪犯。他的表弟潘福来,乘人之危骗取了曾家祖传的图样。知县张廷树心有疑惑,要追查真相,冒着风险为曾石楠做担保使其走出牢狱。知府高志远浮躁轻信,急功近利,委任潘福来当上了重建二坊的主管。还有3个女人搅和在其中,起到或好或坏的作用。
剧中真与假纠缠在一起,正与邪的明里暗里较量,使剧情波澜起伏,悬念丛生,直至最后才一切水落石出。
《梭椤寨》是由云南省花灯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花灯剧,取材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原型。
改革开放之初,云南文山石洞村的彝族妇女任应珍,经过进城卖菜、开办碾米加工企业和兴建采石场而富裕起来。为了报答乡亲,她宣布在村里实行点电灯、碾米、磨面“三不要钱”。但由于种种原因,时隔不到一年,任应珍破产了,又回到文山农贸市场卖菜了。
2008年初,云南省花灯剧团决定采用这个剧本以后,邀请另一位云南本土剧作家马良华加盟对剧本修改加工。马良华与省花灯剧团团长、编导孙晋昆对这个题材作了深入开掘,把该剧的地点从文山移到弥勒阿细人居住的梭椤寨,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剧情。
在剧中,创作人员融入阿细人远祖“有猎物,共分割”的遗训,以及阿吉姆从小是孤儿,靠乡亲们哺育成长的身世,阿吉姆致富不忘众乡亲,在村里实行“三不要钱”以后,从县长到村长层层对她加封的情节,赋予该剧较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剧情的合理性和阿吉姆这个人物的可信性。
剧中主人公阿吉姆以一己之力,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终于难以为继。经过反思,阿吉姆最后跪碑谢罪,她用上级奖励的人民币10万元买来桃核苗,建农村生态园,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总之,云南花灯剧以其突出的地方特色,和唱、念、做、舞中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质朴而不矫揉造作,健美而又粗犷,具有十分浓郁的云南地方民族特色。
去世了。
柳石明(1938年—2017年8月8日),男,1938年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白毛女》、《窦娥冤》等。
2017年8月8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80岁。
扩展资料:
柳石明曾与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共同主演过《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窦娥冤》,《郭兰英歌剧片断晚会》等几十部大型民族歌剧。 在歌剧《窦娥冤》中扮演窦天章, 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优秀奖两大奖项。
在《郭兰英歌剧片断》晚会中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1991年在《歌剧片断》晚会中获文化部颁发的特别奖。
他演唱并录制的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荣获了影视协会颁发的新时期影视优秀歌曲大奖赛金奖以及全国青年联合会选出的青年最喜爱的歌曲头等奖。
-柳石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