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估计你问英国人自己都没法回答。
如果你的数据正确的话,我一点也不意外。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首先英国人,或者说有一定数量的英国人,尤其是白人,无所谓结婚。注意,我这里没有说不喜欢结婚,是的,他们大多数无所谓,或是不想那么麻烦。
我认识的一些人,一些朋友,好多都是只能称作partner,是couple。因为他们没有领证。他们有的已经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不要孩子,就是不结婚。当然,如果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个绝对有必要半个仪式的话,我想那时他们的年龄多数已经50以后了。
要说出个所以然来,真的不容易。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和社会形态差异,当然包括经济、医疗及社会保障等因素。我觉得,他们的保障体系完善,老有所靠,消费观念不同,很多时候都是各花各的。
说的有些乱,其实这似乎又是必然的,从你的数据中不难看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似乎都有初婚晚的趋势。当然不知道日本情形如何。
当然,英国人有一部分结婚也早,好像16、7岁就有小孩也不少见。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中学生面孔的妈妈推车小车。旁边还有个孩子叫着她妈咪。
有兴趣的话讨论的话,可以发短信给我
世界各国法定结婚年龄:
韩国:男18、女16
俄罗斯:最低14
美国:16岁
伊朗:法定结婚年龄9岁,古兰经上穆罕默德是娶了9岁幼女为妻,所在伊斯兰国家的婚龄均偏低。
荷兰:法定结婚年龄12岁
世界各国法定结婚年龄:
法国:法定结婚年龄男18,女15岁
日本:男18岁,女16岁
英国:英国规定男女均16岁,戴安娜王妃17岁嫁给查尔斯王子
巴西:16岁
德国:18岁
瑞士:18岁
世界各国法定结婚年龄:
葡萄牙:法定结婚年龄16岁
丹麦、芬兰、波兰:男21,女18。
瑞士、越南:男20,女18的
西班牙、希腊:男14,女12
澳大利亚:男21岁,女18岁。
新加坡:法定结婚年龄18岁
世界各国法定结婚年龄:
菲律宾:法定结婚年龄男16岁、女14岁
巴基斯坦:法定结婚年龄男18岁、女16岁
波兰:男法定结婚年龄21岁、女18岁
北韩:也在1990年制定的家庭法上规定男子法定婚龄为18周岁,女子为17周岁。
加拿大:安大略省婚姻法规定,凡年满21岁的加拿大公民,只要携带两种有照片的身份证明原件,就可到安省政府相关机构领取结婚证;不满21岁者,则在携带的两种身份证明上必须有出生证明,因为不满16岁不准结婚,满16岁的如要结婚,需经父母同意。
世界各国法定结婚年龄:中国法定结婚年龄
唐朝:男20,女15;后修改为男15,女13。
宋、明、清:男16,女14。
国民党1930年:男18,女16。
1950年《婚姻法》:男20,女18。
世界各国法定结婚年龄:中国法定结婚年龄
现行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中国香港:女16岁,男18
中国台湾:女16岁,男18
中国澳门的结婚法定年龄是16岁,但是澳门居民年满16岁以上但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须经父母双方或监护人的同意,又或经法院的许可方可结婚。
世界各国法定结婚年龄:
提醒:
14岁以下的只有极少数国家,这些国家主要是基于宗教传统或是生产方式传统,比如信奉伊斯兰教义的国家和地区和一些游牧民族发展而来的现代国家当中。
15-18,绝对的主流,人数千百万年来在这个年龄段合体的比较多。一战二战之后,有些国家为了补充人口,刻意下调了婚龄。
18-20,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代国家形成之后,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尤其是现在全世界罗为统一的教育层级结构,决定了只有这个年龄段的男男女女才会有可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经济上的独立使其有可能承担起人类繁衍的责任。
20以上,只存在于一些人口压力较大的国家当中。
英国一名不曾痛过的71岁奶奶Jo Cameron,经由英国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分析基因,发现她缺乏一种分解酵素,因此血液大麻素(anandamide)浓度偏高,该物质被认为可减少焦虑与疼痛,甚至让人健忘。Jo Cameron自称拥有「幸福」基因突变,除了没有痛觉外,面对困难常很淡定,也容易忘记。
全球仅两例,英国奶奶没有痛觉!英国一名不曾痛过的71岁奶奶Jo Cameron,经由英国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分析基因,发现她缺乏一种分解酵素,因此血液大麻素(anandamide)浓度偏高,该物质被认为可减少焦虑与疼痛,甚至让人健忘。Jo Cameron自称拥有「幸福」基因突变,除了没有痛觉外,面对困难常很淡定,也容易忘记。
英国奶奶不怕痛 吓到麻醉医师
根据《BBC》报导,苏格兰一名71岁奶奶Jo Cameron,65岁时接受一项手部手术,告知麻醉医师不需要止痛药。该名医师感到疑惑,并检查了她的病历,发现她果真没有任何使用止痛药的纪录。且细问之下,还发现她1年前被诊断出严重髋部退化性关节炎,也不觉得疼痛。
麻醉医师Devjit Srivastava确认,奶奶在手术前后都对疼痛不敏感,将其转介至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做进一步遗传分析。
罕见基因突变 大麻素代谢有关
《现场科学》报导,研究团队发现,该案例的基因中有两处突变,与她对疼痛不敏感有关。第一个突变发生在FAAH(fatty-acid amide hydrolase)基因,另一个突变则发生在一个不太显眼的「假基因」(pseudogene)FAAH-OUT。
所谓假基因,通常是来自正常的基因,但是因为累积太多突变,成为一段失去功能的基因片段。因为无法产生有功能的蛋白质,过去常被归类为垃圾DNA(junk DNA),但目前发现它有调控基因表现等功能。在Jo Cameron奶奶例子中,FAAH-OUT就是从FAAH而来。
血液大麻素多 不怕痛也不忧愁
奶奶为何对疼痛不敏感?团队推论,由于FAAH-OUT缺少了一部分基因片段,因此可能FAAH-OUT衍生出新功能。另外,已知FAAH的功能是分解脑内内源性大麻素(anandamide),内源性大麻素和焦虑、疼痛和记忆有关。由于奶奶的FAAH也发生突变,因此蛋白质的活性与数量都减少。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分析Jo Cameron奶奶的血液后发现,由于缺乏分解酵素,她血液中的大麻素确实较高。Jo Cameron也坦承,即使在危险的情况下,她很少焦虑,也不会感到恐慌。此外,她的伤口愈合速度很快,与先前对缺乏FAAH基因小鼠的研究一致。
直到65岁才发觉自己很特别,Jo Cameron却认为,疼痛还是相当重要,「痛苦是有原因的,它像警铃般发出警讯。」她也开玩笑表示,过去她的健忘和淡定使别人困惑,现在她有基因这个借口了。
潜藏耐痛者更多 助开发新止痛药
伦敦大学痛觉基因学家James Cox说,世界上拥有FAAH-OUT和FAAH基因突变的人推测还很多,然而,这些突变不是造成疼痛不敏感的唯一原因。
「尽管止痛药技术不断进步,但目前每两名手术患者,就有一名术后仍会出现中度至重度疼痛。」Devjit Srivastava期望,这项发现有助于一款可以舒缓疼痛,且加速伤口愈合的药品诞生,帮助每年全球接受手术的33亿患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