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这个名字对大家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但如果说到柳传志估计没有人会不知道吧。作为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大佬。在商界还是有着鼎鼎大名的。之前因为他的婚礼上的讲话让不少人对他印象深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乐的身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谜。柳林和柳传志是什么关系,康乐是什么身份。柳林康乐的个人简历了解一下,柳传志的儿子太神秘。
柳传志是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以及联想集团董事长。柳林是他的大儿子。一直以来在联想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联想的子女是不能进入联想的。虽然当年柳林在联想有过半年的实习期。不过身份一直是很保密的。可能对于他来说那半年的时间就是隐姓埋名的时候吧。都说虎父无犬子,的确如此,柳林虽然没有父亲的名气那么大,但也不是一个普通人。
柳林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之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成回国之后并没有正式的进入联想集团。虽然柳传志的名声很大。但他的儿子的行踪一直都是很神秘很低调的,所以外界并不知道多少有关柳林的个人消息。只是在他46岁那年成位了大家关注的对象。这都源于后来他父亲公开的那个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
柳林和康乐婚礼
毕竟不是艺人,虽然说柳林的婚礼应该排场也很大。但对于外界人来说依然是很神秘的。人到中年才步入婚姻。这对柳传志来说感到十分的欣慰,因为柳林的婚事一直都是家里的大事。通过柳传志在《朗读者》节目中公开的儿子婚礼致辞内容。大家可以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无限的爱意。同时也暴漏出来儿媳妇康乐的一些信息。
柳传志
柳传志表示在儿子没有遇到康乐之前几乎没有发自内心的开心。虽然有时候也会笑,但都是皮肤层面的。但是遇到康乐之后他整个人都变了。阳光开朗了似乎整个人都打开了。可见康乐对柳林的影响有多大。对于康乐的信息外界几乎是没有任何透漏的。但可以确定一定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无论内在修养还是外在的长相。毕竟能够进入柳传志家里做儿媳的人一定也不是普通人吧。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
朗读者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一
《朗读者》把这对夫妻请到现场,丈夫周小林和妻子殷洁开始讲述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结婚26年中所发生的浪漫故事。他们用日记记录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随手翻开十几本日记,其中的一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是94年情人节,丈夫写下的一段话:“亲爱的,我想送给你最好的礼物。首先是一栋房子。还想送你一辆213越野吉普车。”
这句话引起了董卿的注意:213越野吉普车不正是北汽的车吗他们20多年前就有这个梦想了!周小林回忆起那时他们经常在祖国西南的横断山域考察,北汽的213吉普车最为合适,每次出行他们都租用这种车。通过那段日记,我们能体会到丈夫对妻子的爱,对北汽的信任和向往。而今他们站在北汽集团冠名的《朗读者》舞台上,董卿幽默地说到:“你们应该获得一个北汽颁发的‘最佳梦想奖’。”
正如董卿所说:“这个舞台属于每一个人,为所有人开放。你想说的话,你的情感,都可以从朗读的篇目中传递出来。”她与观众互动道:“你们读过情诗吗没读过情诗的人生不完整,读过后你的人生会升华的。”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柳传志先生,分享了他第一次“遇见失败”的经历。董卿夸赞他气色好,他说:“这份鼓励我接受20%。”在柳传志先生朗读完一段特殊的献词后,董卿说她很受感动。柳传志先生笑着说:“这话我接受80%!”
舞台上中西文化艺术的融合,屏幕上出现了一段美丽译文(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就这样,我们遇见了许渊冲先生。
他告诉我们:“生活有不同状态,要懂得欣赏每一处的美。”十位特别朗读嘉宾中,有许渊冲先生的学生,和他学生的学生。十个人不同语言的接力朗读,让观众体会到不同的美。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二文化类节目受追捧,使得央视也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央视,真人秀时代的落后者,出现在央视平台上的真人秀显得那么水土不服,以至于灿星《了不起的挑战》播出一季后就换了平台。此番《朗读者》开播,并且挤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几近全面沦陷的央视综艺,在娱乐化浪潮中前后失据的央视综艺,似乎明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找准了与平台调性相契合的节目类型。凭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综艺林立的山头,央视顺利安营扎寨。对《朗读者》,央视也给出了极大的平台礼遇,节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周六日晚八点黄金档播出,开播当晚《新闻联播》特意作了节目预告推介。
天时地利之外,《朗读者》成事更有人和。这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节目。作为央视一姐,董卿并不高调,13年主持央视春晚的经历,敌不过《中国诗词大会》上仿佛是信手拈来的吟诵为她在社交网络吸的粉。腹有诗书气自华,媒体似乎发掘出一个新的董卿,争相献上赞美之词。杨澜之后,中国电视荧屏上要论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董卿确是独一份。这样的主持人,与《朗读者》的节目气质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董卿也把自己的文化趣味带进了节目中,《朗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过去一年准备的结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国学习的结果,它是二十年的积淀。”
话虽如此,《朗读者》的诞生之路亦不乏坎坷。策划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视的背书,找冠名商、拉赞助还是一样难。文化类节目要怎么做得抓人这是横在节目制作方和广告商面前的难题。文化类节目的呈现出口有限,汉字书写、诗歌吟诵、成语接龙、国学典故、猜灯谜等形式几乎已被穷尽;而若不包含竞技、PK元素的话,则节目形式又将更为简单。
《朗读者》以“朗读”为切入口,它很像一个读书沙龙,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国外有作家朗读自己作品的传统,巴黎街头,随意走进一家书店,里面就可能有一个作家,在面对听众朗读自己的新书。**《成为简奥斯汀》的最后就是作家朗读的镜头,《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兴致来时也会自己读一段。与《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一样,朗读是一种颇雅的文化活动,但其实并不是作者的特权。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的主题是“遇见”,邀请了许渊冲、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鲜花山谷夫妇、无国界医生蒋励等六组嘉宾来作朗读和分享。有明星有企业家有学者有素人,嘉宾类型丰富又有层次感。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濮存昕带着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故事而来,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来感谢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荣国威医生。别人对你的帮助,不是理所应当;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不要事不关己。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之后上场的`是无国界医生蒋励,中国版“姜暮烟”,她远赴阿富汗进行医疗救助。从炮火中走来的蒋励和她的同行者们,共同朗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ob 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g in the wind”),美国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阿甘正传》中珍妮在舞会上演唱的歌曲。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出现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柳林婚礼上的致辞。致辞写得很好,“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幽默开场,勉励他们“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强大的心脏去面对未来”。带着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这是企业家的另一面。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成都的鲜花山谷夫妇,一千两百亩花田是爱的承诺,结婚26年还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世界**张梓琳刚刚生下女儿,她朗读的是作家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年轻妈妈非常动情。
96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压轴登场。现场朗诵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动情处热泪盈眶。他是“诗译英法唯一人”,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董卿为了烘托,问场下观众:“床前明月光都会背,怎么翻哪个英文好点的跟我说你敢翻”许老可爱极了,忙不迭地接茬“这个不难翻的”,然后开始解释,场上场下笑声一片。许老桃李满天下,节目的最后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朗读他翻译的作品。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三昨晚,央视一套8点档的《朗读者》,播出柳州“走心情侣”丁一舟、赖敏的故事。赖敏现场朗读台湾作家三毛作品,催泪台下观众。
丁一舟、赖敏这对患难情侣,相信柳州人不会陌生。一辆单车、一辆轮椅、一只狗、两个人……为了让患“企鹅病”的女友在剩余生命里到处看看,丁一舟决定带着患病的赖敏,在全国地图上走出一个心形。
2月25日,丁一舟、赖敏受邀到北京,参加央视《朗读者》节目录制。昨晚播出的《朗读者》上,丁一舟、赖敏与董卿互动,他们和大家分享了旅途中的故事,并分享了即将为人父母的喜悦。赖敏还在现场朗读了一段女作家三毛的作品,《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中《夜深了,花睡了》的片段。
赖敏说,自从2015年从柳州出发以来,都是丁一舟挣钱养活她,旅途除了快乐,还有很多艰辛。即便如此,丁一舟还是会尽量满足她各种小女人的幻想,给她买婚戒、在拉萨求婚,又在四川甘孜理塘与她举行藏式婚礼。或许他们的生活并不阔绰,但精神却非常富有。
《朗读者》是一档纯文化节目,由央视当家“一姐”董卿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节目首播时间为CCTV-1每周六20:00,重播时间为CCTV-3每周日19:30。今晚7时30分,关心这对柳州情侣的市民朋友,可收看CCTV-3重播《朗读者》节目。
;柳林这个人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说到他的老爹柳传志因为没有人不知道的吧!作为联想的老板可以说是商业巨头了。之前有不少人知道他的女儿,也就是滴滴打车的老板柳青。对于他这个神秘的儿子柳林还是不少人感到陌生的。早前在他儿子婚礼上柳传志的致辞让大家感受了这个商业巨头背后的温柔情怀。柳林的老婆康乐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柳林妻子康乐的看一下。
很多大企业的老总都是比较忌讳自己的孩子进入到自己的集团企业。柳传志也是如此,很早以前就告诉过儿子柳林不能进入联想内部。更希望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业。开创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柳林按照父亲的想法发展,并且自己的事业也做的非常出色。令这个做父亲的也十分满意。
柳林
据说这个大名鼎鼎的柳传志竟然最怕的是自己的儿子。他曾经说过对于自己的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谈话,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他感到很害怕。大概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谈话沟通才是好的,而且最让他怕的是因为儿子柳林四十岁了还没有结婚,跟他同龄的人应该早就抱上孙子了。
柳传志
虽然柳传志是一个商人。很多人觉得这种人对于细腻的感情是察觉不到的,但是柳传志并非如此,他对于儿子的关系可以说是从外到里。无论是从儿子的表情还是内心他都能观察的很细微。特别是在柳林认识了康乐之后。他发现儿子的表情都发生了变化。脸上更多的是笑容和幸福。
柳传志
所以他这个做父亲的根本不必要去了解康乐是什么人。因为只要是儿子喜欢的一定错不了。而且柳传志在儿子柳林的婚礼上致辞令很多人动容。这个做父亲的应该也放下心了。至于说他们两个人什么时候要孩子那也是他们的事,柳传志只是表示希望能够带着孙子看他打造的商业帝国。
观看《朗读者》观后感600字1
偶然打开电视机,恰好看到央视刚刚开播的《朗读者》,颇觉耳目一新,印象甚好。这是董卿主持的又一个文化类节目,而且这次由她兼任制片人,这就意味着她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朗读者》与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相比,确有许多不同。《中国诗词大会》声势浩大,有百人团、挑战者和擂主等众多变动不居的角色,不仅“诗霸”“词霸”们的表现出色,而且主持人本人诗词歌赋的修养也颇令人惊艳,从而赢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美。不过,因为它是竞赛类节目,未脱选秀窠臼,考试的气氛又太浓,不知有多少颗小心脏为此而蹦蹦乱跳。《朗读者》显然更有独创性,除了栏目名字使人想起一部德国同名小说和英国改编的同名**外,并无什么因袭。
《朗读者》必有朗读,语气却又重重地落到“者”上。“者”在此处指发出“朗读”的人,可见《朗读者》十分重视朗读之人。
在这档节目里,“人”虽有名人和非名人、专业和非专业之分,或曰有素人和非素人之分,却一样地受到尊重。“素人”是个外来词,指平民、朴素的人和未经修饰的人。在第一季前两期的朗读者中,企业家柳传志、国际名模张梓琳、获国际最高翻译奖的翻译家许渊冲、儿童作家郑渊洁等都是名人,但在朗读方面他们却是“素人”;演员濮存昕、蒋雯丽、乔榛等既是名人,又是朗读者中的专业人士;其他名不见经传者应该都属素人之列。这些显然经过一番挑选的人,按照节目的设定不是先来一段朗读,而是先接受主持人采访,讲一段自己的人生故事。为了话题集中起见,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有点儿出人意料的是,名人们没有讲他们的“成功学”,如遇见第一个扮演的角色、获取第一桶金之类,而是讲他们在最初的平凡生涯中遇到的偶然如何改变他们的一生。如柳传志遇到了挫折——因舅舅是“右派”,他未被录取为飞行员,而是进了大学,这才走上了后来的人生道路。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濮存昕的经历更是鲜为人知,谁也想不到他从小患过小儿麻痹症还被同学起过“濮瘸子”的外号。要不是后来遇到了荣大夫治好了他的病,根本不可能走上舞台成为一名演员。这样,荣医生就成了濮存昕遇到的改变他命运的第一位贵人。可以说,在第一季第一期的朗读者中,濮存昕的人生故事是最为幸运的“遇见”之一,在讲述之后的朗读也最为出彩。这除了因为他有优秀演员的修养外,还因为他选择了老舍的散文 《宗月大师》。老舍对宗月大师助他上学的感激之情,正如濮存昕对荣大夫的感恩一样,因此朗读这篇散文真是最贴切不过的了。我相信,这是作为北京人艺演员的濮存昕自己的选择,因为老舍就是北京人艺传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一定为濮存昕所熟知。
至于在“素人”中,主动从北京大医院辞职的“无国界大夫”蒋励的“遇见”最感人。她与助产士在阿富汗的战火中接生了三千多个新生儿,平均每天四十多个,又无一例孕妇死亡,真正体现了一位白衣天使崇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她紧接着朗读的,恰好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容许自由”,“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悲/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风中飘扬”。这首民谣充满了对这个动荡不安世界的关切和悲愤,也代入了朗读者在阿富汗经历的切身体验。听到朗读这首民谣,我们的心完全被震撼到了,为一种巨大的悲哀和无助深深哭泣,从而想要改变什么。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也说明为自己和给他人朗读的`必要。
《朗读者》每季有十二期,这意味着一季就有近70位各界人士为观众讲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故事,加起来就是近70个非虚构的人生片段,向我们展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大千世界。一个人,一段文,那就有近70段文字的深情朗读通过电视广为传播。一年有四季,如果精心策划、组织、传播,那将是怎样一种真、善、美的增值和递送啊!我相信凭现在的团队,能够把这档被定义为“情感类”的综艺节目办得更好。但既然命名为“朗读者”,重人还得重文。谁是朗读人,哪是朗读文,都需要精心挑选。朗读者不是不可读一段自己书写的文字,但一定要是有较高水准的文字,而更多的应该选择能够震撼到自己的文字——经典和准经典的。如果不仅重视朗读之人,也重视朗读之文,那么《朗读者》 就可能从一档真人秀的情感类综艺节目,向人文类提升。
目前我们天天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有文化吗答曰,在纪实类、人文类、戏曲类、地理类、动物类的节目里多些,在虚构类的节目中少些,以纯娱乐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则极其稀薄以至于无或负。例如照搬韩国模式的一个节目,男演员满世界地跑来跑去却不知在干吗,说探险却无险可探,多的是出乖露丑地恶搞,也没啥好笑。有的歌唱节目,歌手并不好好唱,摆出一副“老司机”的腔调欲盖弥彰地讲污段子。有的节目没什么内容,只见几个主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出洋相嘎讪胡自娱自乐。
现在中国的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数量巨大投入不少,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根本不成比例,这可能也是电视依然在流失大量观众的原因之一。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使一些从业人员千方百计自以为是地迎合(实质是在误导)观众,并从娱乐至上走向娱乐至死。《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指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印刷术时代走向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朗读者》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改变这种文化萎缩的尝试性努力,就是用印刷文化来救赎读图时代的图像文化,用精英文化来救赎已经普遍娱乐化的电视大众文化; 用朗读的方式来重新唤起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直击人心引人思考的审美力量。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朗读吧!
观看《朗读者》观后感600字2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也正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深藏文化内涵的节目,如一股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动于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园夫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样简单又充满情深的话而落泪。
而笔者,则在柳传志先生给儿子的新婚致辞中,听到了满满的爱与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世界**张梓琳有感于与女儿的“遇见”,朗读了学者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成长之路殷殷的祝福与期盼。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美妙的缘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无悔的付出:陶艳波妈妈16年如一日陪伴儿子杨乃斌,和儿子做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风雨兼程,让儿子无声的世界胜有声。
陪伴是无声的挽留: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爸爸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他(童话大王)写下去。”父亲又对他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读者》这两期的主题,我们和孩子也是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希望在与孩子的相互陪伴过程中,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
如果说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诠释“陪伴”的含义,那郑渊洁的《父与子》当之无愧亏。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5篇经典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朗读者》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董卿担任主持人和制作人。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1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2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不,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这段作为《朗读者》的开场白,击在了每位观众的心里。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这是这档节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处。重点放在挖掘人的百态——每位嘉宾带来的不是干巴巴的选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实写照,自己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为“朗读者”,那让谁来朗诵就显得尤为重要。节目的嘉宾设置没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采用“明星+素人”这样荤素搭配的巧妙结合。在2月18日第一期节目中,明星阵容包括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世界**张梓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著名翻译大师许渊冲,还有鲜花夫妇周小林殷洁,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这样的普通人。
在节目设置中,更是看出了节目组的独具匠心。每一期设置一个主题,配上的阐释,再选择相关联的嘉宾和朗读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题定为“遇见”,每位嘉宾都结合自己的故事选取最触动自己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还设置了开场曲的演奏和结尾的弹唱。此番用心在综艺节目中实在是少见。
央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3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4
又是开场熟悉的音乐,同样是那么伶灵动耳的旋律。温柔的灯光下出现一个和蔼的舞台。节目一开始仿佛就暗示人们这是一场心灵深处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泪、过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织,当它要来临时,这一切都给我们以亲切的征兆。
我曾以为那些在舞台上呼风唤雨,在电视里颦蹙举眉的影视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势,在群众的眼前全副武装,在自己的工作圈里人前人后。也许是我太过于不堪,让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里的演员之所以能称作演员。哪怕是在现实里,他们也或许戴着面具,进行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本期《朗读者》中的一位嘉宾演员—姚晨。她一出场便让我想起了那个武林客栈爱憎分明的郭芙蓉。记忆里的印象犹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记忆深处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诵是《阿长与山海经》,节目泠然的配乐奏起,她翻开了书本。几站灯齐刷刷地对准了她。现场一片宁静,犹如世界诞生前夕一般,神秘而充满期待。也不知何时,她的话语出现,打破这好似延续不绝的静谧。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真的带人坐入时光机,带着些灰色,来到鲁迅的故乡,见到南墙边的小镇。看到穿长袍的故人,看到梳着长辫的鲁迅,一起那个穿着素朴,满脸褶皱的阿长。看到到阿长的好,听到阿长的切切察察。最后不禁沉浸于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中,穆怀感伤。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在无数个独一无二的长短面背后,我们都有一颗最初善良的心,犹如阿长。在演员姚晨倾情朗读下,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一个世界,并总爱沉思每个人的得失,犹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欢揣测每一个人,经历地多了。不免习惯成自然。其实那些所谓看透尘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阿长吧。
看了这次节目,我更喜爱姚晨了。喜爱她精湛的影视,喜爱她袒露灵魂的朗读,喜爱她真诚洁白的内心。
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5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也正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深藏文化内涵的节目,如一股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动于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园夫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样简单又充满情深的话而落泪。
而笔者,则在柳传志先生给儿子的新婚致辞中,听到了满满的爱与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世界**张梓琳有感于与女儿的“遇见”,朗读了学者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成长之路殷殷的祝福与期盼。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美妙的缘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无悔的付出:陶艳波妈妈16年如一日陪伴儿子杨乃斌,和儿子做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风雨兼程,让儿子无声的世界胜有声。
陪伴是无声的挽留: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爸爸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他(童话大王)写下去。”父亲又对他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读者》这两期的主题,我们和孩子也是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希望在与孩子的相互陪伴过程中,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
如果说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诠释“陪伴”的含义,那郑渊洁的《父与子》当之无愧亏。
朗读者第二期的观后感作文5篇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朗读者第二期的观后感”,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朗读者第二期的观后感1
朗读者理查德希尔斯,一个热爱汉字的美国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
他对汉字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汉语,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汉字库。为此,他倾尽所有,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给大家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用以献给他2015年逝去的妈妈。他的中文水平,他的执着的追求,他的伟大成绩让中国人汗颜;他的选择,令人尊敬,令人膜拜。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是啊!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拥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拥有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道德。
朗读者第二期的观后感2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文字之美难以抗拒。也正是《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深藏文化内涵的节目,如一股股清泉,唤醒了人们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
《朗读者》已播出两期,在这些朗读者中,有大师、有素人、有世界**、有童话大王,我们能从他们的朗读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实,也能体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动于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有人因花园夫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样简单又充满情深的话而落泪。
而笔者,则在柳传志先生给儿子的新婚致辞中,听到了满满的爱与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世界**张梓琳有感于与女儿的“遇见”,朗读了学者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简单又平常的小愿望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成长之路殷殷的祝福与期盼。
如果说“遇见”是一种美妙的缘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无悔的付出:陶艳波妈妈16年如一日陪伴儿子杨乃斌,和儿子做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风雨兼程,让儿子无声的世界胜有声。
陪伴是无声的挽留:童话大王郑渊洁对爸爸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他(童话大王)写下去。”父亲又对他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读者》这两期的主题,我们和孩子也是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希望在与孩子的相互陪伴过程中,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爱与幸福。
如果说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诠释“陪伴”的含义,那郑渊洁的《父与子》当之无愧亏。
朗读者第二期的观后感3
在这个星期,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读者》节目。刚听老师说完,我很好奇,难道这个节目是一群人在朗读吗那该多无聊呀!为什么老师会让我们看这种节目
等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嘉宾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们的朗读,也不是平白无趣,而是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实意。当节目刚开始时,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遇见。在我心中,遇见这个词是相当平常的,不就是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吗当我看到一个人时,我才发现遇见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他就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他曾经想当宇航员,可是没能当选。这时他"遇见"了他的父亲,是他的父亲鼓励他,使他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他选择了新的行业,并且经过多番波折,当上了总裁。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人生是多变的,但有许多人都因失败而沮丧。可他们都未曾想过,或许他们走另一条路,便可登上人生巅峰,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放弃,在一条路上跌倒不起。哪怕当不上白领,董事长什么的,只要勇于挑战,不畏失败,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
通过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
朗读者第二期的观后感4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在节目中,濮存昕第一个亮相,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恩人,濮存昕感谢了一位医生,改变了他的命运。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为何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柳式家训”让观众深受启发。=张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举夺魁,当选世界**的决定性因素,并分享了为人母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
在第一期节目中,还特别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从头到尾弹奏《朗读者》主旋律,成为一大亮点。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弹唱经典歌曲《匆匆》,充满了意境。以朗读和访谈为核心的节目内容,加上经典音乐艺术的组合,《朗读者》首期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董卿当制作人的开门红。
压轴出场的是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在现场与许先生娓娓互动,许渊冲道出了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词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已为中外文化传输做出杰出贡献的许渊冲老人,近百岁高龄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到凌晨3、4点,他活到老、学到老,永远用年轻人的心态努力工作,感动了观众。
朗读者第二期的观后感5
《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将完成统一。”董卿说。
她认为,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据介绍,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董卿说,针对不同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董卿说,“世界环球**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观众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首次作为制作人的董卿,谈及做《朗读者》的初衷时说,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形态她都已经尝试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但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朗读者》的诞生又成为一种必然。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传承者》《非常传奇》,严肃的文化类节目近年来不断走红荧屏。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董卿制作并主持的《朗读者》有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意义,“《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多是以读、说的形式进行传承的”。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范文1
最近,一档新的电视节目刷爆了朋友圈,许许多多的公众号也争相推送,而豆瓣评分也达到了94,这档节目就叫做《朗读者》。
《朗读者》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推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有影响力的明星与平凡又伟大的素人相结合的嘉宾阵容,真实的故事,难忘的经历,无不打动着观众,直戳人心。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这样的一次遇见,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你
濮存昕讲述儿时经历,以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感恩改变他一生的荣大夫;柳传志分享学习爱情经历,朗读儿子的结婚致辞与大家共勉;中国诗译英法第一人许渊冲回忆往事,曾翻译林徽因《别丢掉》送给女同学,却因对方有了另一半无奈天各一方,五十年后收到回信,各安天涯。“一样是明月,一样是满山灯火,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当时的爱情是美好的,虽然时光不复,佳人不再,每每忆起这段回忆,总是那样美好,如绿野山间的溪流,夏日傍晚的清风,梦似的挂起。
张梓琳讲起作为世界**那一年的故事,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送给自己的女儿,“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无国界医生蒋励讲述那年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拯救一例例生命危急的产妇,接生三千多个婴儿的故事。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感动了不知多少人。一直认为,战地记者是个非常崇高的职业,一直很敬佩他们,却一直忽略了无国界医生,这些志愿者们,在和平年代,远赴战乱地区,拯救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可歌可泣。
结婚二十六载,一直保持着互相为对方写情诗,读情书的习惯,因为爱人一句无意中的话,他用十年的时间,为她种出了中国最美的鲜花山谷,他们的爱情是浪漫的,是多少人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不是有多少钱,住得起多好的房子,而是用心,对爱人的每一句话都很用心,对爱情很用心,至死不渝,不离不弃。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一段段小故事,一段段文字,深入人的内心,这些文字,这些故事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虽然才出了第一期,却以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好久没有这样的文化清流了,这档节目,竟然让不喜读书的我,都有了看书的欲望,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们了解的,知晓的,真是太少太少。
谢谢《朗读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唤起了人们读书的欲望,希望后来的节目,如第一期一般,不会让人失望。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范文2《朗读者》第五期的主题词是:第一次。
下面是董卿的教科书级的开场白,流畅的文字直击人的灵魂深处,又给人以尽善尽美的享受。
“人,这一辈子,
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
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微文学》投稿,
拿到了七十多块钱的稿费,
立马就请女朋友去吃饭;
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
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场音乐会,
但是他为这一天等了三十年;
王学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当导演了,
可是这部**拍到最后就剩下三个人
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第一次,
因为他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说的,
人的第一次,
往往需要勇气,
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
所以说,如果你的人生,
能够拥有越多的第一次
也意味着我们的人生越丰富,越多彩!”
01
第一位朗读者:王学圻,1946年3月19日出生,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王学圻说,1998年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杨丽萍请他这个从没有导演经验的演员,去做她的自传体**《太阳鸟》的导演。
隔行如隔山,没有导演经验的王学圻克服了重重困难,让**《太阳鸟》从前期筹备到最终成片,一下子花了5年的时间。坚持到最后的时候,剧组仅剩三人。最终,来源于杨丽萍真实的生活阅历的影片《太阳鸟》终于在第十五次的剪接后审核通过。这部**获得了第二十二届蒙特利尔**展评委会大奖、第五届大学生**节艺术创新奖。
时隔近20年,王学圻在舞台上与大家分享他第一次当导演的故事时,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神情凝重,时而滔滔不绝,时而陷入沉思。
“这是自己第一次做导演,在这5年里,我几乎放下了其它所有工作,期间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我来说是一段痛并快乐的经历,记得每次送审甚至连出租车都不敢打。”王学圻坦言道。
杨丽萍之所以选择王学圻,正是看中了他的坚持。而王学圻把第一次导演给了杨丽萍,也是看中了杨丽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王学圻给大家朗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选段,并把它献给《太阳鸟》的所有的摄制人员。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为梦想奋斗,为人生每个第一次努力!
02
朗读者 柯洁
第二位朗读者:柯洁,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浙江丽水人。
柯洁六岁开始学棋,1997年出生的他,未满20岁就拿下4个世界冠军。被誉为天才棋手,同时也是在世界第一位之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中国棋手。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第二名这种说法,如果不是第一,就是失败。
今年1月,谷歌宣布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尔法围棋。对人工智能来说,围棋一直是一个禁区。
柯洁说:人工智能是没有经历过棋手所经历的苦,它不知道从排名倒数第一到世界冠军的感觉,没有积淀,没有感情,也就没有传承的意义。专业棋手背负的是一种责任,传承这种传统文化的责任,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棋手的原因。
柯洁并不畏惧与阿尔法围棋的对弈,他说:“就算阿法狗打败李世石,但它打败不了我。”
2017年4月,柯洁将于浙江乌镇挑战AlphaGo,进行人机大战。
最后,柯洁给大家朗读的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篇的其中一段,用来献给未来更加强大的自己。
03
朗读者 许镜清
第三位朗读者:许镜清,86版的《西游记》总作曲人。
那首百听不厌的《敢问路在何方》就是出自许老之手。这是他第一次为大型电视连续剧作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西游记里上百段配乐也全部是他创作的。
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难忘的第一次。对于许镜清先生来说,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过于举办音乐会,2016年12月,这首伴随着无数人成长的曲子在人民大会堂里两度响起,拉开了作曲家许镜清“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的大幕。这场音乐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是在网友的众筹下与大家见面的。
为了这场音乐会,许镜清先生三次落泪,第一次是心脏病发住院时,那是伤心的眼泪;第二次是音乐会当天在台上,那是感动的泪水;第三次是音乐会举办完,回到家嚎啕大哭,那是欣喜的泪水。
虽然他人生的第一场音乐会来的晚一点,是在70岁那年。
但他说:这是我辗转了30年的心愿。只要我活着就不晚。
许镜清先生朗读的是巴金先生的散文《灯》,谨以此篇文章献给所有热爱《西游记》人们。
04
朗读者 刘震云
第四位朗读者:刘震云,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2016年,刘震云的两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版上映,掀起热潮。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第一次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与女儿刘雨霖的第一次合作。刘震云的两个第一次都为他带来了成功。
台上,刘震云讲了:第一次作品发表在《安徽文学》,70多元的稿费,用在了请女朋友吃饭上。那个女朋友就是现在的太太,两人浓浓的情意,使得现在的家庭十分和睦。刘震云开玩笑说,现在家庭和谐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啰嗦。
他还讲了和女儿相处的故事,称女儿为雨霖导演,女儿叫他刘老师,就是在家也是这样。
他说:他和女儿基本上不嘘寒问暖,很喜欢和2分钟内能搞定事的人打交道。
从节目舞台上我们还看到了这位中国优秀作家、编剧鲜为人知的睿智又风趣幽默的另一面。
最后,他为大家朗读了自己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选段,送给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和这部**的观众。
05
朗读者 王佩愈
朗读者:王佩瑜,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位京剧老生,是京剧余派的第四代传人。
王佩瑜被人们誉为小孟小冬。
她16岁就得到了京剧前辈的赞赏和提携,23岁拿到了全国戏剧梅花奖,25岁出任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在如此完美的履历当中,在众多的第一次当中,她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如今,王佩瑜更多时候是以京剧文化推广者自居。不仅在各地开办公开课、清音会,还走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校园里推广和普及京剧。前不久,因为在某档网络综艺上的惊艳表现,王佩瑜还曾引发过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为“京剧推广第一人”。
王佩瑜朗读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致献京剧前辈孟小冬。
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王佩瑜的念白更是朗读出这恢弘气魄、豪气意韵。当传统诗词遇见国粹京剧,竟是这样一般绝妙风情。
06
朗读者 杨利伟
朗读者: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的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舞台上,杨利伟分享了他难忘的“第一次”飞行。他说:“其实这个第一次绝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在座的以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
当董卿问到当时是否会担忧风险问题时,杨利伟坦言道:“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这不会动摇我。”
同时,杨利伟表示特别想借《朗读者》的舞台,表达对战友、同事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背后的每一个人的敬意。最后,他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天地九重》。
是啊!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他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能忽视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