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娶皇后有些什么礼仪呢,入洞房又有些什么讲究呢?

古代皇帝娶皇后有些什么礼仪呢,入洞房又有些什么讲究呢?,第1张

古代皇帝皇后结婚,自然比我们平民老百姓的礼仪规矩多。他们结婚不是由男方皇帝去迎接,而是由女方八抬大轿送到皇宫。清朝皇后是由大清门入门,再经过天安门、午门到达后宫。

在婚礼上要祭拜先祖,在婚礼之后,也不是回卧室入洞房。而是就在举行婚礼仪式的地方入洞房。入洞房之前也有很多的规矩,比如一种象征着“子孙满堂”的水饺,喝交杯酒,窗外还有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

唐朝时皇帝皇后结婚是这样子记载的“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后之馔。”

洞房用的床被,自然也是新的,并且绣上了一百个神态各异小孩子,寓意着“多生贵子”。在这方面可以说与我们平民老百姓是一样的,只是由于经济能力不同,所提供的被子的价值不同。皇帝们所用的自然是奢华至极。

皇帝们入洞房也不像我们老百姓那么随便,灯一关,就开始了二人世界。他们在洞房之前,甚至在上床之前都有一套细致的要求。

在清朝时,是先将皇后送入洞房内,再由皇帝穿着黄袍从乾清宫走到坤宁宫。而后按照步骤由皇帝掀开皇后的红盖头。然后由皇帝的家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在晚上还要再吃一次长寿面,才可以上床。

可见生在帝王家虽然多了奢华富贵,但是也少了很多自由啊,连入洞房这种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步骤来行事。

不是。皇上大婚一般指这位皇帝登基之前没有娶过正妻,是登基以后结的婚,这场婚礼被称为皇上大婚。要是皇帝登基之前已有了妻室,那么登基后也不会举行大婚。即使第一位皇后死去或被废,再另立皇后,也不会再举行大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帝能举行大婚的,一般在很小的年龄就即位做了皇帝,“皇帝大婚”更可以看作是一场成人礼,表示皇帝长大了。绝大多数举行过“皇帝大婚”的皇帝,都是在婚后真正亲政的。

举例:康熙继位后与赫舍里氏结婚,赫舍里氏被册封为皇后,这是大婚,赫舍里氏又被称作康熙的元皇后。

乾隆在其还是宝亲王的时候与富察氏结婚,乾隆继位后,富察氏被封为皇后。虽然富察氏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是“原配”。但是富察氏只能被称作乾隆的元妃,而不是“元皇后”。

写的有点乱,希望你能看懂啊。

不是每个皇帝都能赶上大婚这种风光体面事儿的。登基前已经成年娶妻的皇帝,当上皇帝后,只举行册立皇后大典,不补办婚礼。

与民间百姓结婚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被选为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来彩礼,但皇帝绝不会亲自去迎亲,而是让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门。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礼仪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皇后要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一般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皇后与皇帝的洞房比寻常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一百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隋唐时,皇宫大内的洞房不仅要铺设地毯,而且要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可见,当时皇宫洞房的私密性很好。皇后与皇帝的大婚自然没有闹洞房的规矩,但礼节是少不了的。那皇后与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皇后与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春宵。

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谓的“合卺礼”,即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行合卺礼后,下面该上床了。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顺序的。唐朝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上床的: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后之馔。

而在清朝,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亲王从乾清宫伴送至坤宁宫。揭去皇后头上盖巾后,皇帝与皇后同坐龙凤喜床上,内务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这“子孙饽饽”是一种面食,就是一种特制的小水饺。然后设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福晋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后对饮交杯酒。这时殿外窗前,有结发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礼成,然后坐帐。晚上,内务府女官、福晋等侍候帝、后吃长寿面。面吃完了,皇后按规矩先脱光衣服上床,然后皇帝再脱衣上床,这样皇后与皇帝才能开始享受男女的鱼水之欢。

您好,皇帝的大婚一般都是很奢侈的,以光绪为例 清代皇帝大婚比历代皇帝奢华更甚,是极尽奢侈铺张之能事的。光绪帝是清代正常地举办大婚的最后一个皇帝,目前所存资料比较齐全,可以作一些透视与分析。 光绪帝的大婚典礼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时年19岁。 这次大婚,共花费银550万两。其中,各种“外办”耗费,共为105万余两,占大婚开支总额的20%左右;而由“内办”的帝、后应用冠服、朝珠、钿钗、金银珠宝玉器,嫔位所用器物,皇后妆奁,以及后嫔铺宫应用的金银器皿等,共为银400万两以上,占总耗费的80%左右。 这些银两主要是从各省、各税关指派筹解的,是从全国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虽然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对筹办光绪大典曾假腥腥地说:“国家经费有常,目下整顿武备,需款孔多,各省时有偏灾,尤宜体念民艰,爱惜物力,朝廷躬行节俭,为天下先,该大臣等,务当仰体崇实黜华之意,严饬承办各员,认真原理,不准稍涉浮冒。”但实际做法则完全相反,大婚典礼的经费,不但没有“节俭”下来,反而逐步加码。光绪十三年五月二十日慈禧明降懿旨,光绪大婚应需款项,“著户部先行筹画银二百万两”,各省“预为指派二百万两”。半年之后,光绪十四年正月十七日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锟面奉懿旨:“办理大婚之款四百万两尚不敷用,著户部再行筹拨一百万两”。九月二十六日又奉旨“续行筹拨五十万两”。三次共筹拨银550万两。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如果每人每年口粮按二石计算,计折银二两九钱二分。光绪大婚耗用白银550万两,按当时的粮价折算,可购买近400万石粮食,足够190万人吃一年。 当时,清朝正处在内乱外患丛生、天灾人祸迭起的重重灾难之中,如此奢侈铺张的皇帝婚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举行的。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山东河决,毁坏历城、齐东、利津等堤埝,大片地区遭灾,清政府仅拨银16万两赈灾;光绪十一年两广水患,慈禧仅下令拨银6万两赈济;光绪十二年北运河决口漫溢,使永平各府受灾,朝廷只拨银12万两救急;光绪十三年郑州河决口,南入于淮,使河南、安徽大片地区受害,清政府仅截留京饷漕折银30万两赈恤。到了光绪十四年,由于皇帝婚期迫近,用款孔殷,这一年虽有多起水、火、雨、雹、震、疫等灾害发生,但却未见有拨银救灾的记录,只是免除了某些地区的税赋钱粮,拨留了13万石京仓及海运漕米以赈顺直之灾。这样一对比,可见清王朝用于人民生计迫切需要的开支寥寥无几,而从民众身上疯狂榨取的财富则多得难以计量。

只有四个皇帝享受婚礼待遇。

今天主要讲讲皇帝婚礼的一些知识。大家都以为清帝住在故宫,应该在故宫结婚,其实不是。如果皇帝在故宫举行婚礼,必须要有这样的前提。他当皇帝的时候很年轻,到了适婚年龄才可以在宫里举行婚礼。如果他在成为皇帝之前结婚,他会在继承王位后举行简单的仪式。

清代,从顺治到宣彤。十个皇帝中,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这四位皇帝的婚礼都在故宫举行,称为“大婚”。末代皇帝溥仪也在故宫办了婚礼,但已经是民国了。

上面说的四位皇帝,即位时都很年轻。康熙最大,只有8岁,光绪最小,只有4岁。但是,众所周知的雍正帝,他的结婚年龄在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所有人都聚集在女王的房子里。

在真正的婚礼仪式之前,清朝皇帝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就是选秀女。选秀女在清朝作为一种制度流传下来。比如明朝朝廷,在民间也选了一些比较漂亮的女子,但不是制度,不合常规。清朝皇帝结婚前,每三年举行一次征女活动。

之所以举办选秀女,是因为清帝认为自己拥有天下,所以希望把辖区内最好的女人都纳入后宫,让她们去母仪天下。但别忘了,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所以只把符合条件的八旗女儿选入宫中。

当时有三种旗:满族八旗、蒙古族八旗、汉族八旗。汉军八旗比较特殊。他们其实是汉人,但是他们臣服于满族。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把他们打造成旗人,所以也算旗人。每种有八面旗,一共二十四面旗。

清朝规定,每三年二十四旗的适龄妇女必须参选。当时的户部就是户籍司,不仅管理户籍,还管理当时的国家财政。内政部向二十四旗的指挥官发出文件,通知他们征召妇女。

如果第一轮刷下来,就叫“掉牌”,这些人就可以随意结婚了。

如果初选登记,她可以作为登记的歌舞女郎分配给王子。如果皇帝当年没有结婚,随时可以在户籍处登记,等待改选。改选时,有的人会被选为皇后,有的人会被选为妃子。光绪皇帝结婚的时候,从选女开始就画了一幅《大婚图册》。有很多页,画了结婚的全过程。选好皇后后,并不是你就住在宫里了,这只是个前奏。

被选中的女修必须先回到娘家,等待相关仪式后才能嫁入皇宫。比如光绪皇后奈良,回娘家可以坐皇宫的轿子。她回去的时候,不是一个人回家。金飞和甄菲也是当时入选的。当时光绪有两个妃子,金妃和珍妃跟着回了娜拉家,等着下一步的结婚手续。

皇后,也就是娜拉的父亲,是八旗的副总司令,也是高官。他们家有很多房子。他开辟了一个叫西所的院子。皇后和后妃将住在这里。待在这里后,女王家的人就不能再来接触了。因为

至于婚前仪式,它包括两大内容,即“接受礼物”和“收取礼物”。举行“纳才”时,皇后在家等候,皇帝挑一个黄道吉日,然后举行“纳才仪式”。“纳才礼”是指皇帝指派特定的纳才使节到皇后家。当大使不容易。重要的王公大臣先向皇帝提供候选人名单,然后皇帝圈定谁来当大使。“纳才大使”还有一个副手,叫“纳才副大使”。有媒体说“那才是天使”“那才是助理天使”。皇帝的媒人怎么突然变成天使了?

“纳才使者”必须先去太和殿接受“长生节”,并举行此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利。众所周知,现在有些外国官员被称为“使节”,其实是“守节”的简称。

人家订婚了,也会给女方家带点小礼物。皇帝结婚,要办手续,要送礼。

清朝是一个骑射民族,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民族的骑射风尚,所以送来了马匹、盔甲、布匹和金钱。早期要送鹅,就是鸟的那种。天冷的时候,它往南走,天热的时候,它往北走。表明女生要懂礼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仪式结束后,也就是媒人说完话后,娘家人也要通过请媒人吃饭,送一些礼物来感谢媒人。但是皇帝至高无上。他还举行了纳西族宴会。皇帝命令人们在皇后的房子里准备一个宴会,而不是皇后的家庭从宫殿里邀请人。是皇室组织了纳西族的宴会来感谢皇后的父亲。意思是像他们这样的家庭,为大清国养了这么好的女儿,皇帝在老丈人家请客是违背民俗的。

古代皇帝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在程序上与一般民间的婚嫁习俗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那 唐代皇帝的婚礼流程 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具体了解下本篇文章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哦。

唐代皇帝的婚礼习俗

古代皇帝大婚,与民间百姓结婚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被选为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来彩礼,但皇帝绝不会亲自去迎亲,而是让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门。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礼仪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皇后要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一般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皇后与皇帝的洞房比寻常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一百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隋唐时,皇宫大内的洞房不仅要铺设地毯,而且要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可见,当时皇宫洞房的私密性很好。皇后与皇帝的大婚自然没有闹洞房的规矩,但礼节是少不了的。那皇后与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皇后与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春宵。

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谓的“合卺礼”,即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行合卺礼后,下面该上床了。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顺序的。唐朝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上床的: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后之馔。

而在清朝,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亲王从乾清宫伴送至坤宁宫。揭去皇后头上盖巾后,皇帝与皇后同坐龙凤喜床上,内务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这“子孙饽饽”是一种面食,就是一种特制的小水饺。然后设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福晋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后对饮交杯酒。这时殿外窗前,有结发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礼成,然后坐帐。晚上,内务府女官、福晋等侍候帝、后吃长寿面。面吃完了,皇后按规矩先脱光衣服上床,然后皇帝再脱衣上床,这样皇后与皇帝才能开始享受男女的鱼水之欢。

唐代皇帝的婚礼流程

a 、受婚书:

首先,在大明国遗址前设立一个公主大帐,公主盛装在礼仪人员和仪仗队陪同下,安坐公主大帐中。驸马(新郎)在男傧相的陪同下,骑马来到大帐前,跪接皇帝赐婚诏书,并献上男方聘礼雁和布帛。

b、起驾:

驸马给公主行礼,请公主起驾,公主在礼仪人员服侍下登上马车。驸马要亲自登车为公主执鞭起行,车轮走动三圈之后,驸马把马鞭还给马车夫。驸马骑马随行,陪同公主前往丹凤门遗址举办婚礼

c、入位:

马车走到大明宫遗址前,驸马下马,公主走上在6-8人抬步辇上坐好。驸马再次行礼请公主进入婚礼现场,驸马前面步行,公主步辇随后进入婚礼现场。

d、入场:

在乐队的伴奏下,驸马牵着公主的手进入婚礼现场,礼仪人员抛洒小米和小豆以示祝福。

e、对席:

公主和驸马在布置好的桌案两头,相对跪坐。

f、沃盥:

女司仪为女主宾和新人净手。

g、同牢:

新人同吃一套餐具的菜和饭,表示夫妻合为一家。包括三个议程:献祭,合卺和同牢。

h、献舅姑(公婆):

公主向自己的公婆献礼致敬。

i、谢皇恩:

驸马和公主向皇帝、皇后谢礼。

j、飨宾:

驸马和公主向礼仪人员赏赐礼品。

k、读婚书:

赞礼向所有来宾宣读婚礼纪念证书。

X、礼毕退场:

婚礼仪式结束,所有人员依次退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起源,要从秦汉说起,秦始皇一统天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铭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而其中策书等诏旨的写作格式,据范晔在《后汉书光武帝记第一》“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文下引汉制度注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 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从中我们可以推知汉代最为重要的一类诏书的开头应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存这一时期的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如《晋书》帝纪三晋武帝即位诏,帝纪六东晋元帝即位诏都写有上述文字。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做上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强调其统治乃天命所归,他人不得窃夺。

唐代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七种形式,一般由中书省(多为中书舍人)起草,门下省审核颁行,门下省的审核颁行有严格的规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唐六典》卷8门下省“给事中”条)故而其所颁行的制书之首往往是“门下”两字,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而天命所归的话往往见于皇帝的即位诏令中,如德宗即位册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 肃宗即位赦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 顺宗即位赦称:“朕纂承天序……”

宋代的诏令继承唐代又有所变化。与唐代相似,宋代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国朝诸臣奏议》卷47蔡承禧:《上神宗论除授不经二府》,此处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诏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之。故许多重要诏令开头与唐代一样,都是门下二字。如《宋大诏令集》所载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八位皇帝的即位赦文均以门下置于篇首,同时,《宋大诏令集》中所存的诏令中,以“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亦占有相当比例,此类诏令,多见于真宗以后诸帝,承平日久,日益觉得自己的伟大与光荣,于是忍不住要宣谕一番。

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故以“国语训敕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诏书,”(《经世大典序录帝制》)蒙文圣旨和汉文诏书开头都使用“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的套语,其实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是蒙古文,意为“上天眷命”。不过当时不少蒙文圣旨多被机械翻译为汉文,故而汉文诏书中亦有不少以“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开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广泛使用应该是在明代,明太祖于加强中央集权不遗余力,自然少不了这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的气势。太祖以为自己的统治出至天意,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因而其诏书的开头就是奉天承运,明代礼仪明文规定,亲王,群臣上表笺,都得有“皇天眷命,统驭万方”,“承天受命,君师宇内”等字样,节日朝贺须用“奉天永昌”,皇帝郊祀称自己为“嗣天子臣”,其使用的音乐头一句就是“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 皇帝结婚的纳采制词首句也是“朕承天序”,皇帝的宝玺则有皇帝奉天之宝,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等等。而对于民间的祭拜天地行为严加管制。明会典卷165“亵渎神明”条目规定,如果民间私下告天拜斗,则为亵渎神明,须杖70。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到了1912年,随着宣统皇帝发布退位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终于终结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644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