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树理

关于赵树理,第1张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其作品通俗化大众化的追求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恰相吻合,以至于甚至产生了所谓“赵树理方向”的口号。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同时,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道路,努力使自己的创作与农民的阅读心理、欣赏习惯相一致。这种创作追求使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他的影响下,马烽等山西籍作家形成了一个被列为“山药蛋派”的作家群体。文革中赵树理的作品被批判,本人也被迫害致死。

代表作: 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

短篇小说 “锻炼锻炼”

呵呵。

迷信有时候是用来整治人的。看过小二黑结婚你就明白了。

而这种情况也确实有。有的神汉、明眼与你家有矛盾的会专门说你们的婚姻不好。有的受别人之托故意拆人家的好姻缘,甚至有的父母不愿意的话也会拿这个当借口,或者就是父母暗示了对方这么说。虽然大家不相信,可是这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所以呢,你说这明眼、神汉到底可信不可信。

教你个方法,两人事先一起暗地里给明眼、神汉送点礼物,然后带着父母一起去,那明眼、神汉肯定会给你说好话,肯定会说你们的婚姻是上上婚。

01 戏歌《沁园春·雪》[4’53]

02 戏歌《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5'23]

03 豫剧《朝阳沟》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3'47]

04 豫剧《朝阳沟》人也留来地也留[9'43]

05 豫剧《朝阳沟》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5’05]

06 豫剧《朝阳沟》为改变穷山沟咱各显本领[1'57]

07 豫剧《朝阳沟》都盼你在农村大有作为[4’23]

08 豫剧《朝阳沟》俺外甥在部队给我来信[2'59]

09 豫剧《朝阳沟》我代表娘们家来欢迎[0'54]

10 豫剧《朝阳沟》墙上画马不能骑[1'35]

01-B盘

01 豫剧《朝阳沟》我坚决在农村干他一百年[2'36]

02 豫剧《朝阳沟》前腿弓后腿蹬[1'00]

03 豫剧《朝阳沟》高兴的我心里没法说[4'37]

04 豫剧《朝阳沟》谁知道你的心比那冰棍还凉[2'20]

05 豫剧《朝阳沟》有什么心里话你明说直讲[2'59]

06 豫剧《朝阳沟》全村人并没有错待你我[4’38]

07 豫剧《朝阳沟》咱们说说心里话[2'47]

08 豫剧《朝阳沟》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5’07]

09 豫剧《刘胡兰》一道道的水来一道道的山[3'44]

10 豫剧《小二黑结婚》绣挎包[2'53]

01-C盘

01 豫剧《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1'23]

02 豫剧《红灯记》做人要做这样的人[4'19]

03 豫剧《红灯记》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3'22]

04 豫剧《红灯记》无产者一生奋战求解放[3'37]

05 豫剧《红灯记》仇恨入心要发芽[3'21]

06 豫剧《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16]

07 豫剧《红灯记》天下事难不倒***员[2’16]

08 豫剧《红灯记》浑身是胆雄赳赳[2'43]

09 豫剧《红灯记》雄心壮志冲云天[8'16]

10 豫剧《红灯记》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2’48]

01-D盘

01 曲剧《卷席筒》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5'01]

02 曲剧《卷席筒》一肚子苦水倒个完[8'27]

03 曲剧《卷席筒》扎跪大堂泪纷纷[5'24]

04 曲剧《卷席筒》小小竹笔重如山[2’53]

05 曲剧《卷席筒续集》老伯你待我情义重[2'12]

06 曲剧《三子争父》你今日口口声声把爹来喊[4'02]

07 曲剧《三子争父》想起来前几年爹爹在世[7'18]

08 曲剧《三子争父》我先把大火来生着[2'08]

09 曲剧《三子争父》我哭天叫地无人理[8'27]

10 曲剧《三子争父》我老汉家住在河北岸[4'58]

第二盒(版号ISRC CN-F42-08-307-00/V·J8)

02-A盘

01 豫剧《红灯记》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3'34]

02 豫剧《红色娘子军》同心踏碎旧世界[4'00]

03 豫剧《红灯记》血债还要血来偿[1'59]

04 豫剧《嵩山长霞》替警察向您老说声对不起[4'06]

05 豫剧《嵩山长霞》见亲儿我的心悲怆[3'50]

06 豫剧《当代孝子》盼望你成大器是妈的心愿[6'32]

07 豫剧《龙江颂》为人类求解放奋斗终身[6'58]

08 豫剧《斗笠县令》林涛声如呜咽悸悸惨惨[4'20]

09 豫剧《斗笠县令》我也曾盼君高升宏图展[2’23]

10 豫剧《程咬金照镜子》七奶奶一路上我笑呵呵[4'37]

02-B盘

01 豫剧《情断状元楼》寄我归宿[5'28]

02 豫剧《情断状元楼》京城大比落了考[3’18]

03 豫剧《情断状元楼》月圆家圆心也圆[1'21]

04 豫剧《情断状元楼》心贴心肺贴肺[5'22]

05 豫剧《情断状元楼》送王郎赴春闱寸步难走[8'19]

06 豫剧《情断状元楼》旧情难忘[4'24]

07 豫剧《情断状元楼》秋风起黄叶落夜深人静[5'11]

08 豫剧《情断状元楼》精神恍惚为怎的[1'42]

09 豫剧《红楼梦》一锄净土掩风流[12'05]

10 豫剧《红楼梦》销骨毁神葬花魂[5'30]

02-C盘

01 豫剧《风流才子》虎丘山上好风光[4'01]

02 豫剧《风流才子》听他言我差点笑出声[4'13]

03 豫剧《风流才子》谁人与我慰寂寥[5'19]

04 豫剧《风流才子》听说来了唐才子[8'47]

05 豫剧《风流才子》向表妹深深做个揖[4'11]

06 豫剧《风流才子》骤然间天地放异彩[4'10]

07 豫剧《风流才子》久旱巧逢甘露雨[6'34]

08 豫剧《风流才子》你不叫越界我遵命[4'12]

09 豫剧《风流才子》我画蓝江水悠悠[5'36]

10 豫剧《风流才子》未曾落笔暗谋划[1'54]

11 豫剧《风流才子》祝老兄到东庭雪中送炭[2'28]

02-D盘

01 曲剧《三子争父》清晨起老父捡柴离庄村[6'28]

02 曲剧《三子争父》大老爷你坐公堂听俺答辩[6'19]

03 曲剧《三子争父》清晨起他父子前去瓜园[3'11]

04 曲剧《三子争父》老天哪你为啥不睁睁眼[5'40]

05 曲剧《白蛇传》哭啼啼对官人不堪回首[8'01]

06 曲剧《王宝钏》老爹爹且息怒容儿细讲[3'04]

07 曲剧《孟姜女哭长城》今昔把亡夫来祭奠[8'52]

08 曲剧《八件衣》八件嫁衣丝绸缎[2'41]

09 曲剧《三娘教子》王春娥坐机房自思自叹[6'42]

10 曲剧《卷席筒续集》抱娇儿止不住悲声大放[7'48]

第三盒(版号ISRC CN-F42-08-308-00/V·J8)

03-A盘

01 豫剧《三上轿》崔氏女一阵阵泪如梭[10'06]

02 豫剧《桃花庵》陈妙善在庵中悲悲哀哀[9'56]

03 豫剧《柳绿云》怎奈我是女子难配鸳鸯[4'27]

04 豫剧《梵王宫》忽听得谯楼上更鼓三点[2'23]

05 豫剧《梵王宫》我这里上前去尊声嫂嫂平平气[2'11]

06 豫剧《梵王宫》未曾开言心痛酸[4'17]

07 豫剧《梵王宫》终日里闷悠悠如痴如醉[5'17]

08 豫剧《梵王宫》随嫂嫂去到那梵王宫烧香还愿[3'09]

09 豫剧《清明雨》天不该使你碑前冒青烟[6'09]

10 豫剧《柳绿云》隔罗帏望一望奴的新郎[5'51]

03-B盘

01 豫剧《姐妹告状》一听那大老爷问家园[4'42]

02 豫剧《姐妹告状》谯楼上打罢了更鼓点[5'34]

03 豫剧《对绣鞋》三班衙皂高声呐喊[3'07]

04 豫剧《投衙》扎跪在二堂内泪流满面[10'36]

05 豫剧《对绣鞋》谯楼上打罢了更鼓点[12'44]

06 豫剧《藏舟》满江中波浪静月光惨淡[9'13]

07 豫剧《秦雪梅》小丫环上楼来对我言讲[3'20]

08 豫剧《秦雪梅》进花园顿觉得心怡神爽飒[8’52]

09 豫剧《秦雪梅》秦雪梅在花园[4'29]

10 豫剧《秦雪梅》秦雪梅观诗文心花怒放[1'51]

03-C盘

01 豫剧《秦雪梅》听我把知心话细对你云[7'00]

02 豫剧《秦雪梅》听孩儿把书馆之事细说原因[3'16]

03 豫剧《秦雪梅》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7'44]

04 豫剧《秦雪梅》扶灵柩我心如刀绞珠泪簌簌[11'39]

05 豫剧《秦雪梅》好妹妹你莫非一时把我忘[3'45]

06 豫剧《秦雪梅》秦妹妹提起来功名事[2'28]

07 豫剧《秦雪梅》状元郎在我的手中握[4'34]

08 豫剧《花枪缘》老身家住南阳地[14'51]

09 豫剧《花枪缘》手拉着我的儿小罗成[5'02]

10 豫剧《花枪缘》众位英雄跪在地[9'12]

03-D盘

01 曲剧《刘全进瓜》你断了十八年的恩爱情[5'31]

02 曲剧《刘全进瓜》刘全一阵阵泪如雨[13'03]

03 曲剧《寇准背靴》柴郡主哭灵[8'11]

04 曲剧《寇准背靴》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7'30]

05 曲剧《寇准背靴》劝郡马展愁颜莫把眉皱[1'49]

06 曲剧《寇准背靴》杨元帅死不死还不一定[6'56]

07 曲剧《寇准背靴》手提竹篮把饭送[6'47]

08 曲剧《白蛇传》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6'51]

09 曲剧《泪洒相思地》连连恳求亲生父[3'34]

10 曲剧《秦香莲》说什么一步走错祸临身[4’59]

第四盒(版号ISRC CN-F42-08-309-00/V·J8)

04-A盘

01 豫剧《花木兰》但愿得二爹娘长寿百年[3'23]

02 豫剧《花木兰》适方才那地保来把帖送[5'22]

03 豫剧《花木兰》劝爹娘莫难过村头站稳[2'20]

04 豫剧《花木兰》老母亲再莫要悲伤难忍[1’03]

05 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2'03]

06 豫剧《花木兰》用巧计哄元帅出帐去了[4'35]

07 豫剧《花木兰》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4'18]

08 豫剧《花木兰》自那日巧改扮乔装男子[2'00]

09 豫剧《拷红》一路上把心事盘算已定[3'57]

10 豫剧《拷红》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7'36]

04-B盘

01 豫剧《拷红》我**既然你来承当[1'46]

02 豫剧《拷红》奴今早探罢病我绣楼回禀[5'35]

03 豫剧《拷红》从今后再莫说你治家有方[1'48]

04 豫剧《拷红》耳旁边忽听得金鸡三唱[1'29]

05 豫剧《拷红》那一日你言道张生有恙[2'59]

06 豫剧《拷红》想当初孙飞虎围困寺院[3'18]

07 豫剧《常香玉》你随我南北义演[7’08]

08 豫剧《破洪州》久离边庭战马狂[3'57]

09 豫剧《破洪州》站立在大军帐传将令[4'06]

10 豫剧《断桥》谁的是谁的非那天在上头[8'39]

04-C盘

01 豫剧《人欢马叫》提起来今日事叫人生气[4'00]

02 豫剧《人欢马叫》俺海宽服兵役在福建前线[2'07]

03 豫剧《人欢马叫》五月夏至闷热的天[3'06]

04 豫剧《大祭桩》恼恨爹爹心不正[11'51]

05 豫剧《大祭桩》大雨倾盆银河翻[10'21]

06 豫剧《大祭桩》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7’47]

07 豫剧《大祭桩》黄桂英我好嗟叹[7'20]

08 豫剧《穆桂英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6'51]

09 豫剧《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5'35]

10 豫剧《穆桂英挂帅》打一杆帅字旗飘飘荡荡竖在了空[5'56]

04-D盘

01 曲剧《李豁子结婚》孙氏女未曾开言珠泪滚[5'12]

02 曲剧《李豁子结婚》李豁子一番话魂飞胆丧[8'27]

03 曲剧《李豁子结婚》洞房门外暗思忖[2'08]

04 曲剧《李豁子结婚》新婚夜红灯亮鼓乐齐鸣[5'04]

05 曲剧《李豁子离婚》李豁子闻听气得我都跺跺脚[7'29]

06 曲剧《李豁子再婚》黑窝窝可不胜那白面馍[1'49]

07 曲剧《屠夫状元》杀猪杀到月出山[3'08]

08 曲剧《屠夫状元》杀猪的今日做高官[2'47]

09 曲剧《草人媒》都怪我当初吸大烟[3'37]

10 曲剧《清风亭》想当初清风亭上抱你归[4'28

 194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十六。

 横岭上村,位于晋冀鲁豫边区晋东南的辽县(今山西省左权县),一个仅13户人家的村庄。

 这天晚上黑极了,月亮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位于村中心位置的民革室里,5名年轻的村干部在开会。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到了第6个年头。之前一年的夏天,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刚刚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在驻扎县城里的日军的持续扫荡下,就像整个边区一样,辽县的形势依然严峻。

 严峻的形势,从当夜村干部会议的议程中也可以看出一二:25岁的村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石羊锁,先是向干部们布置了反扫荡工作,之后又安排了村里的春耕事宜。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些都是耽误不得的大事。

 而在会议的末尾,石羊锁话锋一转,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不调戏妇女”一项,委婉地对在场的民兵队长岳冬至提出了批评,督促这个20岁的小伙子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少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他指的是岳与村妇女主任智英贤之间不寻常的恋爱关系。

 “人才长得好,长脸,身高不赖,眼睛不小,大粗辫子一直垂到腰”,对于故事女主角智英贤的美貌,村民记得很清楚。更加让村里的老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新思想,“活泼开放,胆子大”。而在这个村里,即便是现在,有客人来家吃饭,女主人仍是不能上桌的。

 像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青春妙龄的岳冬至和智英贤,在十二三岁时就被父母订了亲。岳冬至的未婚妻是他爹给订的一个童养媳,智英贤则以200块大洋被许给了老家河北武安县一个四五十岁的富商。

 说不清什么时候,这对各有“家室”的年轻人的爱恋之火开始燃烧。村里人只是慢慢发现,岳冬至有事没事都爱上智英贤的家门口叫她出来,而这显然引起了女方父亲智老成的不快,他对岳开始有些骂骂咧咧,女方的两个哥哥智恩元和智魁元也颇多牢骚。但智家父兄的不满没能阻止这段恋情越出轨道,有人已经在村子的玉茭地里发现两人在“那个啥”了。

 扑朔迷离的案情

 在这个会议之后,岳冬至一夜未归。

 第二天早晨,他的三哥起早喂牛,发现弟弟双膝跪地,脖子上吊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系在牛棚门的顶上。不过据村里人说牛棚的门不到一人高,根本不可能吊死人。

 根据山西省公安厅档案馆馆长董维民的转述,当时赶到现场的辽县公安局侦查员赵晋鏖也在尸检后发现,尸体的“嘴唇微开,牙关紧咬,颈部索沟无充血现象”——这显然不是自缢该有的迹象;而脊背、 和两腰肾囊上的黑青伤痕,则让自杀的说法更加站不住脚。

 作为最后见过死者的人,当晚参会的其余4名村干部,被带到了当时县 所在地黄漳村的公安局看守所。之后又随着县 的转移,被安排关押在邻近的武乡县一处煤窑的竖井中。

 村里的文化人曹旺生从2003年开始,曾遍访村里的老人和案件当事人,写下了数千言的调查文字。根据老人们对曹的讲述,4名村干部被认为是嫌疑人,还有一个背景,其中的3位未婚村干部与智英贤有着微妙的情感关系:无论年纪还是相貌都与岳冬至相仿的村青年部长史虎山,和岳冬至一起追求智英贤,举棋不定的智英贤则在同时与两位同样优秀的年轻人交往。而同样未婚的村长石献瑛和王天保,也在工作接触中对智英贤有了好感。

 史虎山,这个在老人们眼里“说话和气、处事稳重、不计较”的人,虽然与智英贤的关系仅仅是发乎情止乎礼,“不搞这种拉拉扯扯的事”,但作为死者的情敌,他自然而然成为嫌疑最大的人。

 太原市收藏协会会长王艾甫收藏着当年这宗命案的案判决书。判决书称:“史虎山踢死岳冬至,因其尚未成年,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剥夺公权五年。王天保殴伤岳冬至身体,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剥夺公权一年六个月。石献瑛、石羊锁滥用职权,命令史虎山、王天保殴打岳冬至,各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剥夺公权一年。岳冬至死后所用棺材洋一百六十元。葬埋时食用小米六十三斤、炒面四十五斤由史虎山、王天保、石献瑛、石羊锁共同负担。”

 作家一丁编写的《太行根据地文化》中,记载了一段关于赵树理和《小二黑结婚》的故事,与判决书上的情节大致相似——

 与同村的小伙子岳冬至相爱。尽管情投意合,两人的爱情却并不顺利。一是因为冬至父母已为他收养了童养媳,在他人眼中是‘有妇之夫’。二是他们的爱情遭到村长石献瑛、青年部长史虎山、救联会主席石羊锁等人的嫉妒。

 那年4月的一天,岳冬至被发现在家中的牛圈上吊自杀,后经尸检排除了自杀的可能。在左权县公安局侦查员的努力下,终于查出真凶原来是史虎山、石献瑛、王天保等人。因情生恨,再加上当天双方发生口角,四人就把冬至叫来“教训”一下,谁承想,竟然活活打死了冬至。

 案情真相大白,一直参与调查的赵树理却感慨良多。赵树理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情杀,而是反映了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于是他以这件案子为基础,把悲剧改为大团圆式的喜剧。”

 然而,村里对命案的凶手却另有说法。2005年9月,石羊锁向曹旺生回忆道:在竖井里的几个月,对于4名村干部来说,可谓煎熬。他们从竖井里出来时,头发长得像个道士一样,浑身虱子,由于井下潮湿,几个人身上都生满了疥疮。

 如果没人出来认罪,大家恐怕很难脱身。经过一番思量,4名村干部在井下议定,让嫌疑最大的史虎山虚报年龄,以17岁的年龄顶罪——这样起码不至被枪毙,而作为对史虎山义气的回报,其余3人承诺将承担起他养家的重担。

 村民们认为史虎山无辜的证据,来源于案发当事人多年后的讲述。石献瑛曾对曹旺生透露,案发当晚,史虎山其实一直呆在家里。而石起元也曾问过父亲石羊锁关于该夜散会后,岳冬至的去向,得到的答案是,岳又跑到智英贤家去了。于是,怀疑的矛头便指向了智英贤的两个哥哥,他们推测,岳应该是在从智家回自己家的路上被智家兄弟无意间打死了。

 在办理这个案子的过程中,赵晋鏖发现边区文联的作家赵树理对此案非常感兴趣,不但亲自听取审讯,还在横岭上村和河北武安县做了调查,前后与办案人员一起吃住了20多天。

 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山西学者董大中编写的《赵树理年谱》,1943年3月到4月间,作家正在离横岭上村不远的后柴城村搞调研,并在该村接到了死者叔叔的告状。

 在横岭村调查此案时,赵树理就是住在了石羊锁家里,他住过的那间现在已经废弃。石起元说,那间房里原来有张大桌子,赵树理当时就是在桌子上办公。

 被村里人认为是疑凶的智家兄弟中的智魁元,差一点受到公安人员和赵树理的调查,但他当年参加中央军走了,差不多3年后才回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被改变的命运

 1943年5月,赵树理写成了他的小说文稿《小二黑结婚》。两个月后,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读完书稿后,欣然题词: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又过了两个月后,小说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在小说《小二黑结婚》里,作家呈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故事的主线是进步青年小二黑、小芹与落后父母二诸葛、三仙姑的婚嫁矛盾。在边区 的做主下,两个落后人物最终醒悟,一对有情人也终成眷属,双双投身革命。

 同时,作家也保留了故事的大致线索。以至于案件当事人王天保,在以后去县里开会看戏,发现戏文内容与自己村里的案件和人物一一吻合时,惊讶地说,“这不是咱村里发生的事吗?怎么编到戏上了呢?”

 这本封面上标为“通俗故事”的小册子首版只印了4000册,但在出版当年就传遍各地,并出现了众多翻印的版本。1950年前后,这本小说更被英、美、苏联、日本、法国和东欧国家翻译出版,并被译为朝鲜文、越南文、 文和西班牙文。

 此外,它还被改编成戏剧、舞蹈、**、曲艺、连环画,仅仅山西武乡县的一个剧团,前后就曾演出4000场。90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党委书记、时任左权剧团编剧的皇甫束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他在小说出版当年,就将其改编成了山西梆子剧走进乡村里演出,并为该剧添加了一个“文明结婚”的结尾,以宣传根据地的临时参议会于1942年1月制定的《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董大中说,事实上,这也是赵树理创作小说的动力。

 王艾甫说,以 在根据地各村的俱乐部、小学和农民学校为依托,这本小说在农村广泛流传,甚至于“有学校的地方就有这本书”。王艾甫认为,很难估量《小二黑结婚》在移风易俗上所起到的作用。在这位民间收藏家收集到的山西地区婚书中,从清末到民国,童养媳、一夫多妻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租婚”现象:把老婆借给别人,生完孩子再还回来。

 几位案件当事人因此在今后的人生中,背着沉重的包袱。

 疾病缠身的史虎山在出狱当年就去世了。

 智英贤在案发当年就被父兄送回了河北武安老家,但此事在老家传开后,她没能嫁给与其订婚的富商,而是远嫁并终老于黑龙江。

 智的母亲,因为羞愤难当及思念女儿,在智英贤离开村里不久,就在一棵核桃树上上吊死了。而与岳冬至订亲的那位童养媳,则在岳死后嫁到了上百里地外的旗枝村。

 终生惊恐的石羊锁,每每提及此事都浑身发抖,噤若寒蝉。曹旺生曾多次向他询问当时的一些细节,都遭拒绝,最后还是在其去世的15天前才终于将往事合盘托出。

 “这时他的心很明亮,没有了往日的怕意,言谈很是自然”,曹旺生在其调查文章里写道。(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问题一:娘家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送亲是一种婚嫁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两位男性护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亲者到男方后,要等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屋,吃饭时两人一般分座两张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亲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饭,吃后嘱咐嫁女几句就走。送亲走后,男方客人继续婚宴。 送亲的长辈是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女方选择谁送亲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实在没有直系叔伯,就找最亲的、锭近门的长者。但也不是谁都能送亲,这个人要长相端庄,举止大方,有权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过,如果女方确有至亲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举止如何猥琐,这时也得出面送亲,否则会被人耻笑,一生抬不起头来。而这种人就要进行短期培训,教他各种规矩,直至烂熟于心。真到出场那天,也能撑得住台面。 送亲时,离娘肉是一定要带的。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把肉用红色纸包好,再拿上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面叫离娘面,肉叫离娘肉,表示新娘子要离开娘亲,另立门户了。送亲时,女方要将肉砍开,将带有三根肋条的猪肉给男方带回。同时,找一个空瓶子装上绿豆和一根并蒂的大葱。带回离娘肉,寓意女儿尽管出嫁了,但一半还在娘家,不能分离,名曰“肋骨不离”。绿豆可生豆芽儿,意思是告诉亲家,俺家女儿能生养,名曰“生根立后”。 送亲的要走在新娘车轿的后面,穿着大方得体。现在社会进步了,娶亲的一般要给送亲的单备几辆车。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亲的就止步了,因为送亲的要等男方派人来接。这等贵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亲的一到,就有人响起鞭炮,告诉男方家人送亲的到了。 不过,男方并不把送亲的接到自个儿家,而是离男方家不远的邻里家。因为新娘子下轿或下车后,男方的小辈儿、姊妹们要耍笑,而送亲的是不兴看人们耍笑新娘的。另外,送亲的进门也有讲究,迎亲的要站在大门左边,伸手做出请进的姿势。若这时门右边正好有人,送亲的是绝不会进的,因为那叫“黑狗钻裆”。 送亲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会不停地散烟,说些溢美之词,生怕哪句话不当,搅浑了这场喜事。当然,这陪客也是有讲究的,都是男方家的头面人物,穿着长相出众,能说会道。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严。

问题二:女方送亲人员有讲究吗 送亲的礼仪介绍 这个很难说哦

看你们那边的婚俗了

如果不太确定

也可以问一下长辈

相信会有好的答案吧

问题三:送亲要什么人去,多少人 您好,送亲是一种婚嫁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两位男性护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亲者到男方后,要等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屋,吃饭时两人一般分座两张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亲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饭,吃后嘱咐嫁女几句就走。送亲走后,男方客人继续婚宴。

送亲的长辈是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女方选择谁送亲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实在没有直系叔伯,就找最亲的、最近门的长者。但也不是谁都能送亲,这个人要长相端庄,举止大方,有权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过,如果女方确有至亲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举止如何猥琐,这时也得出面送亲,否则会被人耻笑,一生抬不起头来。而这种人就要进行短期培训,教他各种规矩,直至烂熟于心。真到出场那天,也能撑得住台面。

问题四: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不伴婚礼,那就是直接领证,领了证就是结婚了,哪个地方也没听说过这还要送亲的啊?

不想用她就直说不需要,难道送亲还要定个日子?

这个正常不会有影响,只是会给人心时不舒服的感觉,这样时间长了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很可能对以后的日子不好,所以还是不要用了。

问题五:女方送亲有什么讲究 结婚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各地风俗不同,最好根据当地习俗决定。但是,有句老话,送亲说好话,临走不挨骂。望采纳

问题六:送亲讲究什么? 不伴婚礼,那就是直接领证,领了证就是结婚了,哪个地方也没听说过这还要送亲的啊?

不想用她就直说不需要,难道送亲还要定个日子?

这个正常不会有影响,只是会给人心时不舒服的感觉,这样时间长了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很可能对以后的日子不好,所以还是不要用了。

问题七:送亲讲究哪些礼仪? 婚俗从来都是有政治、经济背景的。过去是轿子抬、单车带,现在是坐彩车、取镜头,将来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所以说,社会越发达,婚俗演变得就越快。建国前男女婚事,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当事人没有决定权。建国后随着 的提倡,加上《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等剧目的普及,婚龄青年才逐步有了恋爱的自由。但那时的婚姻,靠媒人撮合的占比仍然很大。

不论是自由恋爱的、还是媒人说合的,婚前都要履行议婚、相亲、订婚、盼家、择好日、下彩礼、搬箱等程序。

议婚:家族会议研究讨论亲事的可否,这关如果是省略了,家族中的长辈会说待婚之家目中无人。

相亲:是媒人撮合的,媒人出面,约定个合适的时间、地点,男女双方见见面;是恋爱的,也得找个“媒人”,也得过这一关,目的是让双方的亲友参加看一看,帮助参谋参谋、把把关。同往的亲友,俗称“代眼的”。

订婚:如果男女当事人及亲友团没有反对意见了,由媒人代表男方向女方表达求婚之意,女方如果同意,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订婚后就不能反悔了,悔婚当时在当地是件很受舆论谴责的事。

盼家:也叫攀家、看家或者“看地场”。未来的媳妇由媒人陪同,第一次正式拜会公婆。这天婆家对未来媳妇及媒人的款待极为隆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筵席也是倾其所有,尽量丰盛。未来的媳妇参加女宴,女宴一般没有喝酒的;男宴则极尽劝酒之能事,力争气氛热闹。媳妇回去时,婆婆要赠送衣料等物品,叫“留念想”。

择好日:又叫挑吉日。找会择日子的人按照准新郎、准新娘的命相(生辰八字)选择结婚的日子。人们迷信结婚的日子好,婚后的日子就能过得好,所以相当重视吉日的选择。没有合适的好日,宁肯推迟婚期也不草草行事。遇到急于结婚而又没有合适好日子的,可以在春节那天结婚,叫“赖司日”。因为那天普天同庆,大地回春,就会赖上好运气的。择好日是男方的工作,但得派员前去征求女方的意见。如果女方不同意,就得另行选择,直到女方同意为止。

下彩礼:又叫“递红”或者送聘礼。结婚日子定下来以后,准新郎由媒人陪同到女方家下聘礼。聘礼有现金、衣服、被面等。数量随时代经济情况不断变化。

搬箱:结婚的前三天,男方的兄弟到女方家把嫁妆搬回来。或用小车推、或用拖拉机拉,都要极为小心。箱子、被褥、喜饼、大镜子、茶具等东西要确保完整,损坏了不吉利。搬回来的嫁妆,直接送入新房摆放。

婚前诸事妥当了以后,婚礼即开始了。

婚礼包括“嫁娶”“开箱”“瞻久”三部曲。

嫁娶:头天傍晚,新郎前去迎亲。离家这一刻,叫“走轿”。新郎要在太阳落山以后进新娘家(后多改为在着日头就进门)。女方家的亲朋好友齐来庆贺。岳家设喜宴招待女婿及亲朋(也有当晚由家人陪新郎吃点饭,第二日清晨举办亲友参加的喜宴)。女婿就这一次在岳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后则同儿子一样,有客时只能做服务生。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和新郎交换信物,一般是新手绢,纯洁锦绣、涓涓流长之意。信物交换后就得马上启程。新娘的母亲不出来送女儿,这时要坐在炕上为女儿坐福(祈福)。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随新郎、新郎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是儿女双全、身体健康、运佳势达的人,这样才能给一对新人送去好运。如果这村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发者为好,有占先为吉的说法。新娘离开闺房这一刻,叫“上轿”。新娘“上轿”后只能看前方,不得回头看。寓意婚姻长久,不走回头路。新郎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点头致意,不得说话。话――谐音“化”,引申“失”(言多有失)。这时男方家喜联盈门、喜字满街、鞭炮高挂,亲朋们站在大门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准备。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

问题八:男方怎样接待女方送亲团有什么讲究 没讲究,不外是红包、请吃饭、喝好酒、言语和气及得体大方。

问题九:送亲婚车数量有讲究么 送亲婚车数量双数为吉。2,6,8,10,12辆

问题十:东北送亲有什么讲究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06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