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感情好也必须有结婚证的,结婚证是爱情关系转换为婚姻关系的通 行证,能够证明两人之间有婚姻关系,有夫妻之间的权 利义务。
领取结婚证的意义就是保障夫妻的共有财产权,因为财产是我们必不可缺的生 存条 件。
1结婚证代表着两个 人的爱情和承诺。这份承诺不仅仅是在法 律上的,更是在双方心中的。当双方走向婚姻殿 堂时,他们已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彼此承诺相爱、相守。这份承诺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双方都应该秉持这份承诺,尊重对方、关爱对方、相互扶 持。
2结婚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法律效 力,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爱情和承诺。在办理结婚证之前,双方应该认真核实所有信息,确保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这份文件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双方的爱情和承诺。
3结婚证可以证明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这是合法婚姻的重要基础。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需要互相承诺,相互尊重,相互照顾。而结婚证就是一种证明,它可以让人们相信夫妻双方的感情是真实的、合法的。
结婚证可以起到一定的法律保障作用。在离婚案 件中,结婚证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双方的婚姻关系。这对于维护夫妻双方的权 益、保护财产、减少纠 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000万光棍是当今最大的网络谣言,中国的男女比例并未失调。需要指出的是,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男子占据总人口的5182%,女子为4818%。2010年第六次普查数据男子为5127%,女子为4873%。且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近10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1953年中国进行了首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5~11岁年龄段的性别比平均为11372,其中最低的分年龄性别比为5岁的11045,最高的分年龄性别比为10岁的11663,该年龄段男女自60年代初开始陆续进入婚龄期,目前这批人的最低年龄已为65岁,他们都平稳地度过其婚配期。
国家计生委在《关于防止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的意见》中指出:“一些专家和有关部门认为,80年代以来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统计数字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瞒报、漏报出生女婴,在高出正常值的统计数字中大约有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瞒报、漏报女婴引起的”。
因此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对女婴的漏报、瞒报,至少使普查获得的1989年城镇与农村的出生性别比分别提高了36和42,实际上男女性别比最高也不会超过1077,同期的全国农村最高也不会超过1102。他们进而认为:城镇的出生性别比上升是“假性上升”,而农村的出生性别比是“真性”与“假性”影响大致持平。
要让人口性别比恢复平衡,最好的办法就是中止计划生育政策。
目前程度的人口比例失衡并不影响婚配
人口性别比的失衡问题直到90年代才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强烈担忧与极大关注,但人口性别失衡的问题并不是这一时期才出现的。1953年中国进行了首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5~11岁年龄段的性别比平均为11372,其中最低的分年龄性别比为5岁的11045,最高的分年龄性别比为10岁的11663,该年龄段男女自60年代初开始陆续进入婚龄期,目前这批人的最低年龄已为65岁,他们都平稳地度过其婚配期。
这是因为,婚配调节只是社会发展中一系列调节机制中的一环,仅仅因为此环节的调节欠畅,不可能导致社会发展整体失调。婚配调节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受其相应婚配观念的变化,各种影响婚配因素的作用大小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进行自身的调节。
出生性别比相应于未来婚配时的性别比(简称婚配性别比),绝不是简单的队列时间推移关系;出生性别比相应于未来的婚配性别比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其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出生率与分年龄死亡率变动形成的年龄结构变动对婚配性别比的影响还要远大于总体出生性别比对婚配性别比的影响。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0岁人口数,男婴比女婴多出119万;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该年龄段人口为20岁人群,但是,男性人口只比女性人口多出62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人口达到法定结婚年龄,需要进行人口申报和获得户籍才能领取结婚证,所以原来一直处于瞒报和漏报状态的女性人口,在全国人口普查时进行了集中补报。
王立波用一组令人匪夷所思的数据证明这一点:众所周知,人口数量从出生开始就应该在死亡率的作用下不断减少,虽然不同年龄段减少的比例不同,但总体上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但考察中国大陆同一个年龄组在不同年龄节点上的人口规模,却会发现,这个数字居然不降反升。例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0至9岁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1268万人和10309万人,到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均有所增加,分别为11822万和11020万。而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人数下降到11484万人,考虑到这一年龄组男性的死亡率为每年3‰-4‰这个因素,这一数字尚算合理,而女性人数则继续不降反升,达到了11358万人,比出生时凭空多出了1050万人。这些人,应该就是出生时漏报、瞒报的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至少1300万人没有经过任何合法登记,其中9成以上是女性。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表示,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
适婚年龄组性别比并未报警
既然上述的统计方法不可行,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字进行比较:以中国大陆平均结婚年龄27岁作为参照,将适婚年龄组限在20岁至34岁这个年龄段,通过汇总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和以后出生的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甚至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还更低些,2010年婚龄期的性别比为四组中最低,只有102。而这个数据,与日本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也是低的。
2010年,我国20岁至29岁的男性人口总数为11484亿人,同年龄段女性为11358亿人,两者只差126万人,远没有3000万人那么大的差距。
结婚领证,提前准备和具体流程
领结婚证,提前准备。
一、先看看自己是否符合领证条件:1双方均无配偶,自愿结婚。2无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3男方已满22周岁,女方已满20周岁。
二、资料准备。
1最新的户口簿,户主页、本人页、人口增减页的原件。
2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如果双方户口簿和身份证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不一致,或者证件丢失或超过有效期的,还得到公安部门更新或补办。
3需要3张大2寸免冠红底登记照(规格为6cmx4cm),个别省市要求登记照正面右下角印上男女双方的身份证号码,大家可根据自己城市的要求来调整。
Tips:
1在业务大厅拍的证件照,堪称“人间(ju)(chou)”,为让结婚证看起来赏心悦目,一般都建议先去相馆拍一组美美的精修结婚登记照。
2户口簿一定要“最新”哦!因为随社会的发展,有的城市名称发生变化,所以户口簿上的有些信息需要更新,提前到相应的街道办事处更新即可。
3领证时间建议错开520/1111/七夕节/214这些热门日期,这一天民政局会排起长龙,忙得不可开交,那场面堪比茶颜悦色或淑芬掌中宝。为了降低因人多而排不上号的风险,民政局会建议大家,优先在官网进行线上预约,一能提高效率,二能给自已一个时间保障。
领结婚证具体流程。
1先到大厅找到婚姻登记的窗口,取号等待。
2了解婚前保健知识,签署婚检须知的文件,然后男女分开在现场进行婚前体检。
3提交户口薄、身份证原件,等待工作人员审核。
4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婚姻登记个人信用风险告知书》等一系列资料,按照要求签字,并加盖指印。
5把所有资料上交,工作人员会在电脑里录入两人的身份信息,然后打印在结婚证上。
6提交3张登记照,2张用于结婚证,1张用于存档。
7工作人员在结婚证上粘贴好照片,拿到旁边加盖钢印。
8拍照时间。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1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在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比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
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7年下降。
而2020年登记结婚的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如果单纯从数据上来看,去年登记结婚的人数确实呈下降趋势。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去年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导致了登记结婚的人数减少。
在我看来,确实存在疫情影响的因素,但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除去疫情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下面几个因素:
一、老一辈的观念 VS 现代年轻人的观念
我相信,十个年轻人中至少有九个听过家中长辈常说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先成家后立业。
这是中国古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理念,其中的核心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古人的人均寿命较短,早婚早育才是硬道理。如果是按照现代人的年龄才结婚,恐怕只有一半或更少的人在孙子出生,甚至看不到孙子出生就与世隔绝了。
更别说什么四代同堂了。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在长辈眼中看来,未成家的男子始终还是个“孩子”。
只有在成家后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让人承担起家庭、生育和感情的责任,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人价值观,然后才能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再加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结婚已然不是现代年轻人的一个必选项了。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占据现代年轻人大部分的时间,现实中的社交越来越少,不说结婚,甚至找对象都成问题。
而且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结婚面临的成本更是巨大,所以大多数的现代年轻人的想法都是“先立业,后成家”,因为不立业根本就娶不到老婆。
二、男女择偶标准的条件不同
社会的发展,也让男性和女性的教育知识水平不断增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却出现了让大部分的女性不愿意结婚,而很多男性找不到另一半的这类怪异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
大致上是因为“上迁”的原因,女性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都会喜欢选择一个比自己高一个层次的男性作为结婚的对象。但男性不是很喜欢找比自己有能力的女性,他们更多想要找一个比自己层次低一点的女性。
其中有一部分的女性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条件或是其他的原因而停留在各个层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剩女”。
有“剩女”自然也就会有“剩男”。
他们主要出现在社会底层,主要是因为没有女性会选择上迁到这一层,而且还常常因为自身不够“优秀”,无法晋升到上一个层次。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择偶标准的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就是反过来罢了。
三、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们越不愿意“妥协”
很多研究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城市,人们对婚姻的渴望感就越低。
因为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们的个性需求就越强,再加上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自主独立性之后,人们就会不愿意去为了别人而妥协自己。
但是,婚姻偏偏就是“妥协”的产物。
它意味着个人变成了家庭,其中又涉及到了另外两个家庭或家族的关系,还有生育和教育后代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有的人会问,恋爱作为婚姻的基础,为什么很多人会愿意花时间恋爱,而不愿意结婚呢?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哪怕恋爱是婚姻的基础,但恋爱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为彼此负责,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约束,没有法律的约束。
而婚姻里面则是涉及了责任和义务,是受法律约束的。
所以,越是个性需求独立的人,反而越是不愿意“妥协”婚姻。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2近年来,人口问题一再被提及,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备受关注。想要克服老龄化的影响,自然需要从生育率着手。在低生育率的背后,又牵扯着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等相关问题。
不得不说,近些年来,结婚现状确实令人堪忧。10月29日,民政部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5894万对。相当于较2020年同期减少了080万对,同比减少01%。
不过我们还要知道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结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如果我们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高达1245万对,减少175%。此外,要知道,2020年我国的结婚人数创下了17年来的新低,可就在此情况下,今年结婚人数依旧出现了下降。
再看看近些年的情况,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结婚登记突破13469万对,创下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后,其后六年连续减少。2014年降到13067万对,2015年降至12247万对,2016年减少至11428万对,2017年减少至10631万对。2018年继续保持在1000万对以上,但到2019年,跌破了1000万大关,降至9471万对。2020年更是夸张,直接下跌到了8131万对。
显然,目前我国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还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结婚人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对出生人口产生重大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客观原因。
为什么结婚人数不断减少?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如今适婚的人群总量在减少,这也与我国出生人口下降有关。如今90后可以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生人口就开始不断走低,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0万人,1992年下降到21126万人,1994年跌破2100万大关,到1998年跌破2000万大关。按照这个基数来看,未来几年结婚人数可能还将继续走低。
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对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如今,平均结婚年龄线越来越高,晚婚甚至不婚者越来越多。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表示不确定。
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也就相当于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我们还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到了4392%,比男性多出1929%。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比如读了硕士、博士,结婚普遍较晚。就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了,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之所以女性比较多,也源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了男性。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女性都以结婚生子作为己任,男性方面也讲究“三十而立”,以及“孝文化”与“家族文化”。如今传统婚恋观也在时代的变迁下改变。新兴思潮的涌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公平性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颖的视角来审视婚姻,审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升,让大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婚姻的意义,在这一情况下年轻人自然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了。这也造成了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都更愿意选择单身。
当然,思想国人再怎么转变,多少都会有家族情怀。但是由于城镇化快速提升,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住房、交通、消费等等都面临巨大压力。更多的人并非不想结婚,而是不敢结婚或者结不起婚。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经济压力等因素,劝退了很多人的结婚意愿。尤其是男性,车、房、彩礼成为了结婚必备新“三大件”。即使是在小城市,最起码在结婚上都要花费上百万,结婚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显然,如今结婚人数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人们的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想要促进生育,还是必须得从婚恋方面入手。
结婚登记人数连年下降或是因为这些3近日,两则与人口有关的报道引起热议:
一是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二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关于前者,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21》只列出1978年以来的全国人口出生率,所以,媒体报道说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1978年来的新低。但查询国家统计局官网就会发现,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低。
关于后者,根据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共计5886万对,比去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小幅下降。如果不出意外,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仍然会继续下降,虽然降幅有所收窄。
在欧美国家,非婚生育的情况很普遍。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2019年欧盟国家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平均是413%。但在中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非婚生子占新生儿比例很低,所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必然对人口出生率有负面影响。
需指出的是,在结婚登记数据中,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初婚人数,因为结婚登记人数中还包括部分再婚的中老年人,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已过了生育期,对出生人口没有什么影响。从2013年后,到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和初婚人数已连续七年下降;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在这样的局面之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在预料之中。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1980-19 89年出生人口,依此类推)、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其次,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总的来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原因来自各方面,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而要提升出生率,首先就要提升年轻人的结婚生育意愿。为此,各地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最近有多个省份已通过了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普遍延长了婚假和产假,并设立父母育儿假。
虽然延长婚假和产假有利于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如果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全部由企业负担,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可能更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为此,政府需要分担延长婚假和产假的成本,这样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也有利于防止企业在招聘中歧视女性。考虑到小孩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就是社会的纳税者,因此,政府分担家庭的一部分结婚生育成本也是合理的。
另外,高房价也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一大“拦路虎”。为此,各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比如在一些房价特别高的地方,为三孩政策履行者推出打折房价,或者对购买第1套房的实施无息贷款。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优先予以保障。
结婚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亟须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
据《结婚产业观察》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5月21日下午6时,全国13个省市共有10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5月20日,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周六,但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年轻人青睐的结婚登记日。据《结婚产业观察》不完全统计,四川、广东、江苏、湖北、北京等地共计有10万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在年结婚登记人数逐年走低的大趋势下,尽管520依旧是结婚登记高峰日,但是相较去年仍大幅降低。
除了领证,还有不少新人、情侣选择在5月20日这一天拍婚纱照、办婚礼,美好的寓意带动“甜蜜经济”,婚庆产业迎来了消费高峰。在婚姻登记处,戴上头纱、手捧鲜花、举着结婚证,让专业摄影师拍照记录,已成为年轻人结婚领证的新潮流。
520部分地区登记结婚的新人
四川:16万对。据四川省民政厅透露,截至下午5点30分,四川省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16万对。据成都市民政局数据统计,截至下午6点,成都市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4169对。
广东:12450对。据广东省民政厅透露,520当日广东迎来婚姻登记小高峰,共结婚登记12450对,“跨省通办”结婚登记1813对。
江苏:11156对。5月20日,江苏98个婚姻登记处为“爱”加班,共为11156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其中,苏州全市共为1205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扬州全市婚姻登记人数达706对。
以上内容参考结婚产业观察-全国多省市“520”结婚大数据
2021年结婚登记创36年新低,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广东、河南结婚的人数最多。河南结婚登记达到了591万对,同时离婚登记是31个省份第一。广东省和河南省结婚登记的对数一样,各地结婚登记的人数和人口总量有很大的关系。
一、河南河南一直是人口大省,因为河南的地址位置比较优越,处于中原地带。气候比较好,空气也很不错,是一个宜居城市。通过这次数据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适婚河南人都选择了结婚,如果结婚人数一多的话,接下来河南省的人口出生率也会有所增加。对于每一个河南人来说,再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会面临着催婚以及催生的问题。因此这一次结婚人数排第一,让很多河南人感觉非常骄傲。
二、广东省广东省常住人口最多,并且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一个省份,所以这个省份位列第二。和河南省相比,广东省的离婚登记有所减少是145万对,但是总体来说,在巨大的城市当中,仅仅有591万的新人进行了结婚登记。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可怕的数字,也暗示着现在年轻人并不会以结婚为第一任务。他们更想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只有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才可以步入婚姻殿堂。
在31个省市直辖市中,四川省、江苏省结婚登记人数都是比较多的,已经达到了40多万对。与以往的数据相比,2021年的数据并不理想,因为现在很多人的压力都比较大。不想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结婚,大家的婚育观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大家的思想也会越来越成熟,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离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