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皇帝和皇后介绍 ?

中国历代皇帝和皇后介绍 ?,第1张

太多了。秦 赵氏(皇帝之名由此始)

  始皇帝 讳 政

  二世皇帝 讳 胡亥

  三世皇帝 讳 子婴

  楚 项氏

  霸王 讳 羽

  汉 刘氏

  太祖高皇帝 讳 邦

  孝惠皇帝 讳 盈

  太宗孝文皇帝 讳 恒

  高宗孝景皇帝 讳 启

  世宗孝武皇帝 讳 彻

  孝昭皇帝 讳 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 讳 询

  高宗孝元皇帝 讳 奭

  统宗孝成皇帝 讳 骜

  孝哀皇帝 讳 欣

  元宗孝平皇帝 讳 衎

  世祖光武皇帝 讳 秀

  显宗孝明皇帝 讳 庄

  肃宗孝章皇帝 讳 炟

  穆宗孝和皇帝 讳 肇

  孝殇皇帝 讳 隆

  恭宗孝安皇帝 讳 祜

  敬宗孝顺皇帝 讳 保

  孝冲皇帝 讳 炳

  孝质皇帝 讳 纘

  威宗孝桓皇帝 讳 志

  孝灵皇帝 讳 宏

  孝献皇帝 讳 协

  魏 曹氏

  太祖武皇帝 讳 操

  世祖文皇帝 讳 丕

  烈祖明皇帝 讳 叡

  邵陵县公 讳 芳

  高贵乡公 讳 髦

  元皇帝 讳 奂

  蜀汉 刘氏

  昭烈皇帝 讳 备

  孝怀皇帝 讳 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 讳 坚

  世宗桓皇帝 讳 策

  太祖大皇帝 讳 权

  会稽王 讳 亮

  景皇帝 讳 休

  末皇帝 讳 晧

  晋 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 讳 懿

  世宗景皇帝 讳 师

  太宗文皇帝 讳 昭

  世祖武皇帝 讳 炎

  孝惠皇帝 讳 衷

  孝怀皇帝 讳 炽

  孝湣皇帝 讳 邺

  中宗元皇帝 讳 睿

  肃宗明皇帝 讳 绍

  显宗成皇帝 讳 衍

  康皇帝 讳 岳

  孝宗穆皇帝 讳 聃

  哀皇帝 讳 丕

  废皇帝 讳 奕

  太宗简文皇帝 讳 昱

  烈宗孝武皇帝 讳 曜

  安皇帝 讳 德宗

  恭皇帝 讳 德文

  南朝 宋 刘氏

  高祖武皇帝 讳 裕

  少帝 讳 义符

  太祖文皇帝 讳 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讳 骏

  前废帝 讳 子业

  太宗明皇帝 讳 彧

  後废帝 讳 昱

  顺皇帝 讳 准

  南朝 齐 萧氏

  太祖高皇帝 讳 道成

  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

  前废帝 讳 昭业

  後废帝 讳 昭文

  高宗明皇帝 讳 鸾

  炀皇帝 讳 宝卷

  和皇帝 讳 宝融

  南朝 梁 萧氏

  高祖武皇帝 讳 衍

  太宗简文皇帝 讳 纲

  元皇帝 讳 绎

  敬皇帝 讳 方智

  南朝 陈 陈氏

  高祖武皇帝 讳 霸先

  世祖文皇帝 讳 蒨

  废帝 讳 伯宗

  高宗宣皇帝 讳顼

  後主 讳 叔宝

  隋 杨氏

  高祖文皇帝 讳 坚

  炀皇帝 讳 广

  恭皇帝 讳 侑

  唐 李氏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讳 渊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讳 世民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 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讳 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讳 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讳 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 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 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 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 讳 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讳 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讳 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 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 讳 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 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讳 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讳 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讳 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 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 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 讳 祝

  宋 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讳 匡胤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讳 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 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 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 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 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 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讳 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 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 昚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 敦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 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 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 禥

  恭宗懿圣皇帝 讳 显

  端宗裕文昭武湣孝皇帝 讳 昰

  金 完颜氏

  (1) 金太祖 完颜旻 (本名阿骨打,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颜晟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颜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颜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颜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颜璟 (1189-1208)

  (7) 金卫绍王 完颜允济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颜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颜守绪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234)

  元 孛儿只斤氏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 (元顺帝) 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明 朱氏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 元璋

  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讳 允炆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 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 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 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 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讳 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 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 佑樘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 厚照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 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 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 翊钧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讳 常洛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 由校

  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讳 由检

  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纘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讳 由崧

  绍宗襄皇帝 讳 聿键

  昭宗匡皇帝 讳 由榔

  清 爱新觉罗氏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在位11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在位17年)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永琰 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绵宁 1821年~1850年(在位3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在位11年)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在位13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 崇陵

  恭宗: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在位3年) 宣统 献陵

  中华帝国 袁氏

  洪宪皇帝:袁世凯 1915年~1916年(在位不到1年)洪宪 袁林西汉王朝

  高祖吕皇后 吕雉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孝文窦皇后 窦猗房

  孝景薄皇后 薄阿渝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妍

  赵太后 钩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 上官小妹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长定许皇后 许夸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新王朝

  王皇后

  史皇后

  东汉王朝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郾皇后 郾明

  桓帝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何莲

  灵怀王皇后 王荣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甄洛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齐王王皇后

  齐王张皇后

  齐王甄皇后

  高贵乡公卞皇后

  元帝卞皇后

  蜀汉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后 甘梅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吴苋

  先主孙夫人 孙仁献(孙尚香)

  后主敬哀皇后张氏 大张后

  后主皇后张氏 小张后

  东吴王朝 

  孙权大懿皇后王氏

  孙权敬怀皇后王氏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步练师

  孙亮全皇后 全惠解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滕芳兰

  西晋王朝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东晋王朝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孝武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刘汉国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靳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弘道樊皇后

  汉昭武帝弘孝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昭武帝左皇后刘氏

  汉昭武帝弘德皇后武氏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国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 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成汉国

  成景帝罗皇后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归义侯李皇后

  后赵国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国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国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兰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后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国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苟皇后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国

  武昭帝姚苌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国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后段氏 先段后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丁氏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国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国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国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国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国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国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国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大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朝

  刘宋王朝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文帝宣皇后沈氏 沈容姬

  刘劭殷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齐王朝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瑞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张皇后 张尚柔

  高祖郗皇后 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豫章王萧栋张皇后

  高宗蔡皇后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王朝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桓帝皇后祁氏

  平文皇后王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高英

  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充华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节闵帝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东魏王朝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北齐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后元氏 元仲华

  废帝皇后李氏 李难胜

  孝昭帝顺成皇后元氏

  武成帝皇后胡氏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左皇后胡氏

  后主右皇后穆氏 穆黄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王朝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香儿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 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王琅琊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

  后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承帝皇后张氏 张贞娘

  后唐王朝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王朝

  高祖皇后李氏 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王朝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 李三娘

  后周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

  十国

  南唐国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 大周后 周宪(周娥皇)

  后主皇后 小周后 周嘉敏(周女英)

  闽国

  惠宗陈皇后 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真宗章懿李皇后 李宸妃

  真宗章惠杨皇后 杨淑妃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孟婵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 朱琏

  南宋王朝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王朝(契丹国)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萧巖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 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 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 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西辽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

  景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皇后没藏氏

  惠宗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 罗皇后

  元王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启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纳也忒迷失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

  顺帝皇后弘吉剌氏 伯颜忽都

  顺帝皇后奇氏 奇皇后(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徐仪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皇后

  景帝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吴皇后

  宪宗 孝贞王皇后

  宪宗 孝穆纪太后 纪淑妃

  宪宗 孝惠邵太后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 陈莲

  世宗 张皇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

  神宗 孝端王皇后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后

  光宗 孝元郭皇后

  光宗 孝和王太后

  光宗 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 张嫣(张宝珠)

  思宗 愍周皇后 周玉凤

  清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

  太祖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顺治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世祖 孝献皇后 董鄂氏 董鄂妃

  圣祖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

  圣祖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东珠

  圣祖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圣祖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世宗 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拉氏

  世宗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高宗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高宗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仁宗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宣宗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文宗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文宗 孝贞显皇后 钮祜禄氏 慈安太后

  文宗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

  穆宗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 隆裕太后

  逊帝 溥仪皇后 郭布罗·婉容(有争议)

昭慈皇后(1073年-1131年),宋朝洺州(约在今中国河北省永年县)人,孟姓,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故又常被称为昭慈孟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

  太祖铁木真(1162-1227)

  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

  (1242-1246)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

  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

  (1248-1251)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

  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4年~1294年 中统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 (天顺帝) 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慈禧我就不多说了,著名的有:

吕后

简介

吕后(前241~前180) 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县(今山东省单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妻。

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

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

功绩政绩

汉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吕后与萧何用计,诛杀韩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后,彭诉说无罪,吕后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报怨刘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并夷其三族。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

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帝位,吕雉为太后。刘盈年幼仁弱,大权操在吕太后手中。

为剪除异己,毒杀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刘盈不满其母的残忍,弃理朝政。

前188年,惠帝刘盈忧郁病逝,立(前)少帝刘恭,吕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

前184年,吕后遂杀少帝刘恭,立刘弘为(后)少帝,吕太后照旧临朝天下,所以刘弘不称元年。

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太后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随后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封诸吕为王的政策,坚持高祖与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吕太后不高兴,就让他担任皇帝的太傅,夺了他的丞相职权。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后又让审食其为左丞相,居中用事。陈平、周勃虽然不服,也只好顺从。审食其不处理左丞相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专门监督管理宫中的事务,像个郎中令,吕太后常与他决断大事,公卿大臣处理事务都要通过审食其才能决定。吕后这些做法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对。

吕太后追封他已故的两个哥哥,大哥周吕侯吕泽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封立诸吕为王的开端。吕后元年(前187年),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封刘章为朱虚侯,封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吕后二年,吕正吕台去世,谥号肃王,封其子吕嘉代吕台为吕王。吕后四年,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重,她临终前仍没有忘记巩固吕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时,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前180年八月一日,吕太后病死,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吕后陵位于陕西 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

吕后崩后留下诏赐给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黄金。大赦天下。让吕王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由于吕后在政时期培植起一个吕氏外戚集团,从而加剧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吕太后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就去世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骤然激化,袒刘之军蜂起。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吕太后当政十五年,推行约法省禁、与民生息的政策,做了几件大事:叫各郡县推举优秀农民,予以勉励,减轻赋税,改秦税什收其伍为什伍税一;允许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农民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因其过去有不法行为打骂或歧视;释放奴婢,回乡从事农耕,官吏不得干涉;裁减大批军官士卒,转业还乡,优先给以土地,妥善安置;大赦天下;废秦时因株连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使边境安定。这些政策的实施,缓和了内外矛盾,刺激了生产发展,增强了汉王朝的国力。

《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称制时出现五星连珠(一种天象,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古人认为出现这种天象是顺应天命),但是史书没有记载。总之,吕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

窦皇后

窦皇后(公元前205-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道家治国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大汉帝国四百年风云江山的奠基者。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西历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国,代王刘桓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鲜卑族人,自幼精通文史,父亲在隋朝当过官。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李建成一伙常在唐高祖李渊面前陷害李世民,企图借刀杀人。高祖听信了他们、疑忌甚至僧恶李世民。长孙氏“孝事高祖,谨承诸妃”。在险恶的形势下勉力排解高祖对李世民的嫌猜。到了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的紧急关头,长孙氏又挺身而出,亲自激励士气,促成了事变成功,李世民由此登上帝位。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功臣元勋,太宗打算委之以显官要职。长孙皇后坚决不允。并让长孙无忌“苦求逊职”,直到大宗改授权限不大的官职为止。在一人荣耀、满门生辉的封建社会里,长孙氏贵为皇后,却“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实在难能可贵。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政举,也得益于长孙皇后的良言劝导。直言敢谏的魏征经常触犯“龙颜”,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后宫恨声地说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悄然退下,一会儿又穿着参加隆重礼仪的朝服走上,太宗十分惊讶。她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说明陛下圣明啊,我怎么能不庆贺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从此对魏征等忠臣更加倚重。

封建社会后妃之间争宠竞幸,互相残害的劣迹屡见不鲜,而长孙皇后却能体恤、爱护妃嫔。她对妃嫔生的子女“慈爱逾于己生”,妃嫔害了病,她甚至把自己正在服用的药送去,因而“宫中无不爱戴”。长孙氏虽然位尊皇后,但生活仍比较俭朴,平日衣物仅够穿而已。636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三十六岁时染病不起,临终留下遗嘱:依山而葬,不用造坟,也不用棺椁(guo果,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以木器瓦器俭薄送终。同时规劝太宗纳忠容谏,不受谗言,节制游乐打猎和役使百姓。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卫子夫

卫皇后,字子夫,西汉武帝之后。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车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入宫一年多来,子夫却不能得到汉武帝的宠幸,正好汉武帝释放一批宫女,子夫才又见到他,并哭泣着请求放她出宫。汉武帝怜惜她,便把她留下来,同时,又把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召入宫中为侍中。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星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宫廷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斗争。况且,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她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所谓巫蛊事变,即汉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适有周围一些心怀奸恶之人,乘机制造事端,挑拨他与太子、大臣之间的关系。当时,一些胡人的巫婆作俑,诅咒他死亡。此事被汉武帝发觉,在朝廷内外大加搜索,受牵连的人很多。专门主持处理此事的是素与太子不和的江充,他得到汉武帝的命令,便有意在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挖出一具桐木人,即把巫蛊之事加在了太子头上。当时,汉武帝深居简出,居住在甘泉宫,外间人怀疑他是否还在人世。太子刘据惟恐不得自明,就请教他的师傅,他师傅让他先杀掉江充。同时,刘据也征得母后同意,遂矫诏起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然而,他起兵后,因长安城中盛传太子与卫皇后起兵造反而失去人心,护北军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却没有出兵,汉武帝派去了解情况的使臣不敢入京,慌报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刘屈牦讨伐,太子兵败后逃到湖县后自缢而死。卫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尽身亡。后代史学界对戾太子刘据都持同情态度,否认他与卫皇后与巫蛊之祸有关。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卫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做为她的支柱。太子自缢,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结束。事实证明,她尽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并没有存心诅咒汉武帝早死。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较安分守己的。所以汉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从客观上讲,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固然,汉武帝对卫氏一门的宠幸有过份之处,但总的来说,卫氏一门对汉朝的巩固是做出过贡献的,因此,子夫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懂朝鲜王朝历史高手 在成宗时代一共有三位大妃贞熹王后昭惠王后即仁粹大妃和安顺王后请问她们三人的身份?

并非齐安大君不争气,只是睿宗去世时齐安太过年幼,才由慈圣王大妃做主立了仁粹次子为新王(背后也牵涉宫廷权利斗争),成宗继位初期仍然是仁惠王大妃(安顺王后)权利大,因为成宗是以睿宗嗣子的身份继位为王,而不是以生父懿敬世子的儿子身份继位,直到后来追封生父为德宗~生母为仁粹大妃后 ,仁粹才逐步掌权,楼主这个问题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无论是仁粹大妃还是仁惠大妃在成宗刚登基的那些年权利都比不了慈圣大王大妃, 毕竟慈圣是成宗祖母的身份,王室最高长辈,又兼着垂帘听政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慈圣的权利最大。朝廷里充斥着两大外戚明争暗斗,成宗祖母慈圣大王大妃(还有后来的成宗第二继妃贞显王后)为代表的坡平尹氏家族和成宗生母仁粹大妃~睿宗章顺王后~安顺王后~成宗嫡妃恭惠王后为代表的清州韩氏家族掌握了很大的权利!

昭惠皇后和赵匡胤的故事是真的吗

他们绝对没关系。 李煜有两位皇后都姓周,姐姐死了后又娶了妹妹,为区分称她们为大周后、小周后。 周娥皇与赵匡胤并没有相爱过也互相不认识,赵匡胤最宠爱的花蕊夫人是从后蜀国夺来的(花蕊夫人原为后蜀皇帝孟昶妃),据传说花蕊夫人最后是被赵光义射死的。周娥皇病死后,其妹周嘉敏(不是剧中的名称周家敏,周嘉敏为当代台湾一史学家考证的小周后名字,小周后小名叫周女英)继为皇后。

仁粹大妃是好的还是坏的

朝鲜历史多称呼为仁粹大妃,在官方的历史记载是昭惠王后,(소혜왕후,1437年-1504年)本贯清州韩氏,朝鲜王朝第9代王成宗的生母,历史上多称呼其为仁粹大妃 仁粹大妃[1437 ~ 1504]-,谥号昭惠,嗖(昭惠王后)

父亲-韩确[1403 ~ 1456] 死前官爵明朝宣授光禄寺少卿,本朝左议政西原府院君襄节公。 仁粹大妃本籍清州,谥号襄节其姑姑为明国明成祖後宫丽妃韩氏。 当年德宗(仁粹的老公)被册封世子不久後病逝,原本应该是世子嫔的她(当时封为粹嫔),生月山大君与者山大君(即成宗)以及明淑公主。 仁粹大妃当时丈夫早逝,儿子女儿又小,抚养原本应该是世子的儿子长大。大儿子月山大君有文学造诣,小儿子者山大君聪慧孝顺,可惜丈夫早死,成为了无依无靠的普通王子。仁粹大妃想必年轻时因为由尊贵的世子嫔变成只是生下元子的女人,毕竟尝尽人间冷暖,心中之苦与宫廷争斗可想是很了解。 世祖(仁粹的公公)死後,由德宗的弟弟睿宗继位,不到一年就死去,睿宗也有二子,仁城大君早亡,齐安大君行事放荡,所以轮到她的儿子者山大君继位,就是成宗,她也就从世子嫔粹嫔,升为大妃。就是仁粹大妃的名称由来。 成宗对於仁粹大妃很孝顺,由成宗实录中可以看到成宗经常因为母亲的礼佛很虔诚,要求建庙度僧一事,而和儒臣们闹得很不愉快,但最後仍是孝顺的成宗胜利。 燕山君继位後,由於生母废妃尹氏在成宗的时候,以『骄肆忌妒』之罪被罢除赐死,所以燕山君得知生母之事後,大肆扑杀当时告状的成宗之妾严淑仪与郑淑仪,同时还把亲祖母仁粹大妃气得病死,是朝鲜史上的一次士人劫难-『甲子士祸』。 仁粹大妃笃信佛教,对於佛经造诣很深,可以以梵文、汉文以及谚文(韩文)三种字体书写佛经,其饱读诗书,甚至写出『女训』(就是女人天下里文定皇后刚进宫时叫敬嫔他们背的『内训』)一书,说明宫中妇人应有的伦理与规范,成为之後宫嫔妃必读的书籍。 朝鲜古代中有几位王后分别是

33

1神懿高皇后 安边韩氏—原封为节妃,定宗1398年即位,加封尊号神懿,1897年承仁纯圣神圣王后 神德高皇后 谷山康氏--原封为显妃,顺元显敬 2安定王后 庆州金氏—原封德媛,之后被封为德妃,1400年太宗继位后,封为顺德王大妃,温明庄懿 3元敬王后 骊兴闵氏1365-1420,徽号—元敬章德昭烈,原封贞嫔,1400年封为静妃,世宗继位后封为厚德王大妃,厚德为尊号 扶幼执政—其兄长支持大儿子让宁大君,太宗晚年生重病怀疑王妃与其妻舅将扶幼执政,曾酿起要废妃,之后太宗要求大儿子让宁大君内禅四弟世宗 4昭宪王后 青松氏 原封为三韩国夫人,1408世宗册封为世子后,封为敬嫔,1418年世宗继位后封为恭妃,1432年世宗规定王之正室均以王妃称之,不再加上妃,同时也以中宫殿称呼王妃殿,尊号--宣仁齐圣 5显德王后 安东权氏—1418-1441年,1431年是为当时世子鲁山君(之后为文宗)之承徽,1433年封为良媛,1437年封为纯嫔,1441生下端宗后因产后病死亡, ,尊号仁孝顺惠 文宗死后,当时宫中最大者为世宗的嫔妃—惠嫔杨氏,以及文宗的宠妃-贵人洪氏与梁氏,政策决定权暧昧不明,世祖(首阳大君)发起癸酉靖难,开始确定议 ,使相权缩小,中央集权强化,王权加以强化,并且斥佛倡儒(文宗与端宗都有倾佛倾向),确定户籍制度还有国防军事制度 6定顺王后 砺山宋氏,1440-1521,由于个性勤俭恭顺,所以死后第二年端宗本来要选妃因而取消,1455年世祖原本还追封为懿德王大妃,但是成三问与朴彭年等所谓死六臣发起端宗复位运动,使得1457年世祖降端宗为鲁山君,王大妃也被降为夫人,1698年肃宗年间复位 7贞熹王后 坡平尹氏 1418-1483 1469-1476垂帘听政 1428与世祖举行嘉礼—封为乐浪府大夫人,1455封为王妃,1457尊号慈圣,1468开始摄政,1469年睿宗即位时上尊号—钦仁景德宣烈明顺徽懿,当时睿宗14岁,其与睿宗同位摄政,1471年再上尊号元淑慎惠神宁,睿宗死后,钦选睿宗之二侄子(德宗之子)者乙大君为继位者, 是为成宗,继续垂帘听政直到1476年成宗亲政 8昭惠王后 清州韩氏—1437-1504,历史上多称她为仁粹大妃,1455封为世子嫔粹嫔,1470年成宗即位后封为仁粹大妃,晚年因为燕山君调查其生母尹妃被废之事,而在病床上遭其孙子燕山君羞辱迫害 9安顺王后 清州韩氏 ~1498年 1462年封为王妃,1466年生齐安大君,原为继承王位的第一顺位人选,但因世祖贞熹王后反对,加上成宗之生母昭惠王后运用计谋而变成8岁的成宗继位,1472封为仁惠大妃,1497年燕山君加封为明懿王大妃,1590上尊号章圣,1604年又上尊号徽徽,贞宪, 10恭惠王后 清州韩氏 1456-1474年,1467年封为世子嫔,1469年成宗即位成为王妃,1474年死后上尊号 恭惠,1498年加封尊号徽懿慎肃 废妃咸安尹氏 1474年恭惠王后死,燕山君之生母淑仪尹氏成为继妃,1479年因为成宗宠妃严淑仪与郑淑仪谗言以善妒被废,1480年被赐死,(其与成宗之生母仁粹大妃不和而遭排斥), 贞显王后 坡平尹氏 1462-1530,原为成宗之淑仪,1480年成为王妃,1497年尊号慈顺,1504加上尊号和惠,1506年支持反正大臣废燕山君,中宗(其子大君继位)是为中宗反正,1530年死后又加尊号昭懿钦淑 1111燕山君 为废岀,无祖位名与庙号 1476-1506 1496年追崇生母尹氏为大妃 其夫人居昌慎氏,父亲为慎承善,兄长为慎守勤,与成宗之第一王妃端敬王妃为亲姑侄关系 12端敬王后 居昌愼氏 1487-1557,1499年封为晋城君府夫人,1506年中宗刚即位被封为王妃因其父为燕山君之义兄又是国舅,而被废位,1739年王妃名号才复位 章敬王后 坡平尹氏 1506年封为淑仪,1507年封为王妃,1511年生孝惠公主,1515年生仁宗因为产后病死去,徽号淑慎明惠,1547年明宗加封尊号宣昭懿淑 文定王后 坡平尹氏 1501-1565年,1517年7月19日入宫册封为王妃,1534年庆源大君(即明宗),1545年开始八年垂帘听政,尊号慈懿 ◎中宗34年封文定王后之子为庆源大君,仁宗实录上写到—当时仁宗病危,遗命12岁的庆源大君继位 13仁圣王后 罗州朴氏 1514-1577 1524年行嘉礼封为世子嫔,1544年进封为王妃,1547年上封尊号恭懿,徽号孝顺,殿号孝慕 14仁顺王后 青松沈氏 1575年死于昌庆宫,44岁,徽号宣烈,1569年上封尊号懿圣 15懿仁王后 磻南朴氏 1555-1600 1569年行嘉礼册封为王妃,1590年尊号章圣,1604年加尊号徽烈,1610年加尊号贞宪 仁穆王后 延安金氏 1584-1632 史上多称为仁穆大妃,1602年19岁封为王妃,1606年生宣祖唯一嫡岀子永昌大君,1614年其子永昌大君以及父亲延兴府院君金悌男被光海君以谋反罪名遭杀害,1612年光海君要求废大妃,1618年被光海君幽禁于西宫五年,1623年仁祖反正成功才复位,尊号为昭圣贞懿明烈,徽号为光淑庄正 仁穆大妃的遭遇曾被宫中宫女写成癸丑日记,与仁显王后传和恨中录(思悼世子-庄祖之妃洪氏着)同为朝鲜朝宫中小说三部曲 16夫人为文城郡夫人文化柳氏,死于1623年 17仁献王后 绫州具氏 仁祖生母,1578-1626,原封为定远君(元宗原为定远君)府夫人,后来又被封为远珠府夫人,还被封以宫号启运宫,1626年死去,1632年追崇仁献王后,加封尊号敬懿贞靖 18仁烈王后 清州韩氏 1594-1635 1610年封为绫阳君(仁祖原为绫阳君)清城县夫人,1623年仁祖即位封为王妃,16325年生下龙成大君后死去,1651年孝宗追尊尊号明德贞顺 庄烈王后 汉阳赵氏 1624-1688,又称赵大妃,1638年15岁成为王妃,1649年仁祖死后,1651年孝宗上尊号慈懿,1659年孝宗死,为了这位仁祖继妃要为孝宗服丧期年(1年)或是齐衰(3年),引发朝鲜朝第一次服丧问题,因为孝宗为仁祖第二嫡子,当年仁祖的世子-昭显世子死去时,赵大妃是守丧1年,但是帝王去世,宫中都要为他服丧三年,所以问题就来了,毕竟孝宗并非嫡长子身份入继,所以这位长命的王妃要服几年丧引发朝臣中南人与西人之第一次党争 19仁宣王后 德水张氏 1618-1674 1630被封为丰安府夫人,1645年昭显世子死,凤林大君成为世子,成为世子嫔,1649年孝宗继位成为王妃,1674年死时又引发显宗服丧大功(9月)或期年之服丧纠纷 关于历代皇后的书

1《中国皇后传》和《中国古代后妃传》。

2隋王朝 文献独狐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萧美娘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皇后武氏 武曌(中国第一也是唯一女皇帝)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韦香儿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 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王琅琊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 后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承帝皇后张氏 张贞娘 后唐王朝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王朝 高祖皇后李氏 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王朝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 李三娘 后周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 十国 南唐国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 大周后 周宪(周娥皇) 后主皇后 小周后 周嘉敏(周女英) 闽国 惠宗陈皇后 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真宗章懿李皇后 李宸妃 真宗章惠杨皇后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孟婵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 朱琏 南宋王朝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王朝(契丹国)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萧巖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 甄定徽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 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 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 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西辽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 景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皇后没藏氏 惠宗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 罗皇后 元王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纳也忒迷失 王后(26)安顺(4)

宋朝时期的皇帝小编觉得最帅的应该就是宋哲宗了,宋哲宗在当时的皇帝当中算得上是非常帅气的。英俊潇洒,宋哲宗赵煦死的非常早,算的上英年早逝了,宋哲宗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虽然不多,但是,宋哲宗是一位非常有想法的皇帝,不过,宋哲宗的很多想法都没有得到实现,最后便死去了,有点像是在纸上谈兵的感觉,话说宋哲宗生前后宫的美女还是有很多的,宋哲宗的皇后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孟皇后吧!

宋哲宗孟皇后(1073-1131)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元佑中,册为皇后。因掖庭秘狱,被诏废。元符末,钦圣向太后听政,奉诏还内,号元祐皇后,旋又废。靖康二年(1127),张邦昌僭位,复尊为元祐太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下手书命康王即帝位,称隆佑太后。死,谥昭慈献烈。

详细生平

孟皇后,孟氏宋哲宗赵煦的皇后孟氏,贤淑温婉。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风疾死于越州行宫。

宋哲宗孟皇后,孟氏宋哲宗赵煦的皇后孟氏,贤淑温婉。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

哲宗专宠容貌俏丽的刘婕妤,刘婕妤恃宠成骄,经常冒犯皇后。

皇后的福庆公主病重,孟皇后的姐姐懂医道,前来医治,便将道家符水拿来,替公主治病。皇后见了,立即禁止。一天,皇后主动把这事告诉了哲宗,哲宗也不介意,刘婕妤抓住这件事不放说孟皇后搞符咒厌魅。过了些天,刘婕妤又巧立名目和哲宗说:皇后搬神弄鬼。哲宗一听立派内侍押班梁从政等人审查。他们逮捕宦官、宫女三十余人,严刑拷打,而后又伪造供词,哲宗以皇后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刘婕妤斗败了孟皇后,进升为贤妃。三年后,生了皇子,立为皇后。不久,皇子和哲宗先后死去。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迎回孟氏,尊为元佑皇后。向太后死后,刘皇后逼徽宗下诏废去孟后。公元1102年,孟皇后重回瑶华宫,瑶华宫失火,她移居延宁宫,延宁宫又毁于火,她只得住进弟弟孟忠厚家。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微、钦二帝和六宫有号位者尽被掳北上。孟皇后因住在民居,竟免于难。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高宗尊孟氏为元佑太后。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称隆佑太后。高宗不敢抗金,从南京逃到扬州,又逃到镇江,最后跑到临安(杭州)。

公元1129年三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囗(fu敷)为帝,企图让孟太后听政,被孟太后拒绝。不久,韩世忠、张浚等平息兵变。

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风疾。死于越州行宫,终年五十九岁。谥号昭慈圣献皇太后,葬于宋六陵。

他生活在元朝和明朝交替年代,当时皇帝太多,我给你一一列举出来!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元朝皇帝谱 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1251)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文成公主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七世纪初,中原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李渊(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父子于618年以长安为都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唐帝国,国势非常强盛,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文明的中心,对周边民族部落为生了强烈的影响,许多民族部落纷纷与唐朝修好,或称臣内附,或纳贡请封,促进了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交流。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账房遗址,把她的足为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人们载歌载舞,欢腾雀跃,欢迎她的到来。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只是他们脸上因布施献金的人太多,而绽开了金皮疙瘩。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还拿出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为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为。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以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欣然接受了唐朝的官爵封号,并致书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当发兵赴国征讨。」同时,还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求置于唐太宗灵柩之前,表示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唐高宗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唐太宗的昭陵前,以示褒奖。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33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