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大荔旅游攻略必去景点,第1张

大荔旅游攻略必去景点:大荔古城、大荔湖、大荔洞、大荔河、大荔梁山、朝邑湿地公园、南湖、沙漠公园、八鱼石墓群、官池鸵鸟园。

1、大荔古城

大荔古城位于大荔县城西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始建于明朝,历经五百多年的沧桑变迁,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城风貌。古城内有许多古迹可以参观,如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古城宫等,还有许多古老的文物可以参观,如明清时期的石碑、石雕、石刻等。

2、大荔湖

大荔湖位于大荔县城西南,是一座绵延不断的湖泊,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湖边有许多景色秀丽的景点可以参观,如湖边的古建筑、湖边的渔船、湖边的渔网等。湖边还有许多渔家,可以乘船游览湖边的景色,还可以品尝湖边的美食。

3、大荔洞

大荔洞位于大荔县城东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洞穴,洞内有许多古老的文物可以参观,如古代的石碑、石雕、石刻等。洞内还有许多景色秀丽的景点可以参观,如洞内的清澈湖泊、洞内的古建筑、洞内的洞穴等。

4、大荔河

大荔河是陕西省的一条重要河流,河流清澈,河边有许多景色秀丽的景点可以参观,如河边的古建筑、河边的渔船、河边的渔网等。河边还有许多渔家,可以乘船游览河边的景色,还可以品尝河边的美食。

5、大荔梁山

大荔梁山位于大荔县城东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峰,山上有许多景色秀丽的景点可以参观,如山上的古建筑、山上的渔船、山上的渔网等。山上还有许多渔家,可以乘船游览山上的景色,还可以品尝山上的美食。

6、朝邑湿地公园

位于大荔县朝邑镇,这里的湿地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景物,盐池洼湿地天水一色,郁郁葱葱,飞鸟成群,野鸭遍地,芦苇荡漾,鸟语花香。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水体资源,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7、南湖

南湖,位于同州湖景区6公里处,沿着202省道行至创业大道十字路口右转,进入景区看到水库两岸的八角桥从湖心穿过,站在八角亭最高处望去,美景尽收眼底。

8、沙漠公园

位于苏村镇境内,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沙苑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现在的沙苑景区已经初具规模,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游玩。有滑沙、沙地摩托、沙苑休闲营地、汽车沙漠冲浪、汽车越野等沙上运动项目。体验大漠风情,感受惊险刺激。

9、八鱼石墓群

八鱼清代望族石墓群位于大荔县八鱼乡八鱼村的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是迄今为止在陕西境内发现规模最大、等级较高、墓葬结构奇特的大型清代石墓葬群。

10、官池鸵鸟园

位于大荔县城南13公里处,官池鸵鸟观光园,鸵鸟品种多,游客在这里吃的,玩的,赏的,摘的,应有尽有,观光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

以上内容参考-朝邑湿地公园-陕西大荔国家沙漠公园-八鱼清代望族石墓群

羌白户军的藏书家白焕彩 文/王凌琴 一 大荔县西的洛河岸边的羌白镇,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叫户军村。又叫北户军。户军村南傍着洛河老崖,北临洛河,座落在富饶的洛河滩上。老崖的坡上面是南户军,如今叫梁家坡。在过去的岁月里,户军村尽得洛河之利,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北方小村。 村民传说,户军村的来历是明洪武年间有军队于此屯田,因名户军。 户军村有四大姓,白家,田家,杜家,高家。各家族聚族而居。因洛河的缘故,村中有沟,沟上有桥, 村东高崖上有寺。村里房屋鳞次栉比,建造精美。村头有石牌楼、祠堂,文昌阁等等,因而有”小西湖""小北京”的美誉。 明末清初,户军村出了一个文化名人——白焕彩,他是当时有名的校勘家,藏书家。 说起白焕彩,得从他的家族说起。白继贤撰写的《白氏宗谱》记载,白氏先祖是山西洪洞人,后迁移到陕西华州罗文桥,再迁到大荔户军村安居。自元代至康熙十年白继贤撰写宗谱时已有十余代。 白焕彩其人(1607---1684),《同州府志》《朝邑县志》《大荔县志》等历代志书多有记载。到了光绪五年,县令周铭旗重修《大荔县续志》,他有感于前志记叙人物过于简略,如明清两朝大荔朝邑文化名人白焕彩、党湛,李士宾,张珥,王复常,马稶(yu)土等等,以及他们的文化活动,只是寥寥数笔。周县令经仔细采访征集后详细补之,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记录。 《大荔县续志》记载:白焕彩,字含真,或含贞,号泊如,北户军人,贡生,孝亲恭兄,居丧尽礼,从兄希彩,尝受学于冯少墟(冯从吾),时以其所闻,与语焕彩,私窃向往,遂绝意进取,肆力经学,多所自得。家蓄书甚富。康熙丁未,李中孚(李颙)东来,过白氏轩,携所未见书。以酉次年夏,偕同里党(湛)李(士宾)马稶(yu)土诸人,迎中孚至同讲学,四人皆年倍中孚而忘年,折节执经,问道二曲(李中孚),所著学髓,诸书刊之。又与张珥、李子燮等二十余人立讲会,互相切砥,府丞郝斌摄州事,式庐听讲,颜其居曰:尊德乐道。及殁,中孚志其墓。著书多轶。道光中,邑人梁甸山、王文炯梓①其杂作二卷,曰《仅存集》。 读这段文字,我们对白焕彩其人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他是一个孝亲恭兄、好学上进的谦谦君子。 时值明末,时局岌岌可危,知识分子常感前途迷茫。白焕彩有个从兄叫白希彩,也是个读书人,他曾受学于当时的著名学者冯从吾。非常推崇冯氏学说,白焕彩受他的的影响,从开始接受到深入研究,最后他决意放弃科举仕途,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到了清代,继冯从吾之后,周至县又出了一个名动一时的学者李颙。李颙到同州来,住在白焕彩家,他带来了新的书籍,新的思想。白与李深入交谈,研读其书。学习后,他深受感染,击节赞赏,认定这就是他所追求的思想。一年后,他与同州同仁迎接李颙到同州讲学,互相切磋。再把所学精髓,整理出书,广为发行。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看到了当时以白焕彩为首的同州文化人对真理对学术的不懈追求。 白焕彩等人追求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理论,从事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值得摒弃功名,穷其一生去追随,去研究去献身呢? 二 让我们走近"关学”。 「 ”关学”是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学家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因张载是关中人,人称"横渠先生”,故称"关学”。"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提出了以气为本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哲学思想,成为儒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派。而最通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的学说从北宋到明清延续了八百多年,冯从吾,李二曲即是"关学”在明清两代贡献最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关学”思想。 冯从吾是明朝人,在当时人称”关西夫子",他是明代"关学"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融合的集大成者,并是东林党人在西北的领袖。他被罢官后,居家二十五年,潜心修学,并讲学于西安南门里的宝庆寺,宣传他的学术观点与政治主张。追随者甚众。万历37年创办了关中书院,他写了一篇铭文《谕俗》,里面有一副对联: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梦魂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当时,魏忠贤当道,天下皆为他建立生祠,惟陕 无。就因为陕西有一大批冯从吾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不畏强权,只信真理。难怪广大的读书人为之倾倒,为之膜拜。白焕彩的从兄白希彩就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希彩对冯从吾的哲学观点及其为人处世深为赞同,便常常讲于堂弟听。白焕彩认真研读了冯的书籍,接受了冯氏学说,并认为这是天下之至理,值得倾其一生去探讨去研究去追随。当一个人只要明白了自己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便不在彷徨。此后,白焕彩"绝意进取”,不再在功名仕途上下功夫,潜心致力于经学的研究。 到了清代,周至县出了一个继冯从吾后又一个"关学"大家——李颙。李颙字中孚,号二曲。因周至的古字在《汉书》中解释为山曲和水曲,李颙就自称为"二曲”,世人遂称他为"二曲先生”。 李二曲小时候父亲死于征战,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贫,他借书苦读,及长,遍阅经史及诸子百家,连释道之书也读得津津有味,为学主兼朱(熹)陆(九渊)两派,兼取其长。融会贯通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哲学主张:"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载物以为用。”将"格物致知” 的"物”扩充到礼乐兵刑、赋役农屯以及"泰西水法”等实用学问。他的思想强调重实行,不尚空谈,不因人废言。强调真理不惟圣人出 ,凡人也出,只要肯用心钻研,就能达到。在当时,他与孙奇逢,黄宗羲被称为"三大儒",几次赴江南讲学。名气之大,惊动朝廷。朝廷惜才,几次以博学鸿词征召,而李颙拒不 ,皇帝生了气,再次征召。李老夫子以绝食抗争,才得以幸免。 白焕彩和同州的党湛、李士宾、张珥、马稶土等学者成为继冯从吾后李颙的忠实同道和朋友。 康熙丁未年(1667),李颙来到同州户军村白家住下,同白焕彩谈经论道。其实,这一年白焕彩六十岁,而李颙四十岁。白焕彩他们几人都比李颙年龄大了将近一倍,可是他们崇尚李颙的学说,甘心情愿的拜年轻人为师,并虚心学习,遂与李颙成为忘年之交。 第三年,他们又迎李颙到同州,在广成观讲学,广泛传播李颙的思想、学说。"折节执经,问道二曲。"此后,他们二十几人又成立讲会,学习讨论切磋学术,求同存异,深入研究二曲先生的新关学思想,并以各自的研究把它推入到一个新高度。同时把所学的精髓,编撰到书刊中。以广泛传播和扩大影响。 《大荔县续志》除了白焕彩外,还记叙了党湛,马稶土,张珥,李士宾等人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活动,说明在那个年代,"关学”,冯从吾,李二曲理学观点和人格魅力,在同州已经产生了深刻的的影响。 三 其实,清廷入关后,关中地区有大批以二曲先生李颙为首的知识分子,势不与清廷同流合污,不做清朝官,不食清朝禄,展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同州就有一大批这样的人,以朝邑渭野先生王建常为首,他写诗说:"清风岂能吹动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自甘贫穷,只是研究学术,教书育人,著书立说。 白焕彩也是这样的人。《白氏宗谱》记载:"国家定鼎以来,一时从龙之士,莫不欢欣鼓舞,踊跃以会风云。祖(焕彩)独闭门潜修,不干荣宠。是以家虽素裕而志趣豁然,关中储儒群相圭臬②,此"泊如先生”之号所由称也。时周至征君③李二曲先生与祖同志,相与往来,讲学,叅证,谧修,祖为特筑书屋以居之。故一时同好者皆得时时聚会,有所成就焉。” 此《白氏宗谱》的记载,和《大荔县续志》关于白与李二曲相与往来成立讲会,切磋学习的记载大致相同,《宗谱》还更详尽的记录了白先生的为人处世。他闭门潜修,不干荣宠,不求闻达的精神,与李二曲不谋而合。故二人志趣相投,遂成同志。宗谱中还提到,白家特地建了房屋供二曲先生居住,并成为同州文士前来学习进修的场所。故而同州学界一时成就斐然。 网络中则提到:"(白焕彩)终日独坐一室,手不释卷,学术贯通,校仇(chou)④尤为精详。陕西同知郝斌听了他的议论后,叹道:"乃关中文献也。”蓄书之富,甲于一方。著《学髓》,编入李颙《二曲集》中。” 对于一个三四百年前的地方名士,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战乱,我们只能从仅存的各种历史记载中去了解他。走近他。虽然各种记载都比较简略,但还是能读出一个呼之而出的孜孜不倦淡于名利潜心修学的耿介之士来。 《大荔县续志》中另一则记载,是关于他的兄长白耀彩的。书中记道: 「 ”白耀彩撰《花隐集》一卷,存。李中孚题云:余闻同州有隐者,含光白翁,抱才未试,潜德弗耀,倏然物外,不以世事萦怀。性嗜花,杜门不出,终日惟花是务。盖贤而隐于花,亦刘伯伦之隐于酒,陶靖节之隐于菊⑤,遐迩钦其高风,多题咏。翁弟泊如,襄辑成帙,拟授之梓,因事不果,翁季子6丕振出,后泊如什袭惟谨,倾捐财板以成。泊如之志,此其孝思,有足多者,余特数言,以引其端。” 在此文里,记录了白耀彩著书,李二曲为书题写了上面的话。李先生先是高度赞扬了白耀彩抱才而不仕,只隐于花,人多赞赏。泊如帮助他编辑成册,准备付印而未果。 后来他的小儿子丕振又要为他出版,泊如捐助钱财,终于得以成书。文章后面,作者高度赞扬了白焕彩的孝悌之风还有很多,他只是做了引言而已。 《大荔县续志》又云:”白继贤,字丕振,诸生,北户军人,焕彩次子,焕彩殁后,继贤尚幼,痛悼无已。后著《永思录》一卷,李中孚为之题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户军村白氏家族的概况和家风来,一个甲于一方的藏书家,校勘家,从白希彩到白耀彩,到白焕彩,到白继贤,他们与冯从吾、李二曲的友谊是何等的深厚。至此,一个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的书香世家,就清晰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正应了"天葩焕彩”的美好愿想。 根据《白氏宗谱》的记载,壬戌之乱后,柸棬散失,莫可搜寻,仅得《仅存集》二本,为世所传。 也就是说,1862年回汉战争后,家中藏书大都散失,幸好《仅存集》和《宗谱》还在。现在又过去了一百多年,《仅存集》已轶,《白氏宗谱》也只剩了几页。 四 民国时,户军村几经战乱坎坷后,村头的白焕彩墓犹存,墓碑犹存,上面刻着:宿儒泊如白公字含章之墓 落款是:二曲土室病夫李颙题 村民们记得,白公墓就在村南崖下,座南向北,人称"奓(tuo大的意思)墓子”。陵园有石刻。 白家衰落了,耕读传家的村风却影响深远,儒学国风早已渗透在村民的血液中。他们仍然把读书看做人生第一要义而孜孜以求。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户军村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叫白自友,在尧山中学读书,毕业于南京金陵政治大学,1949年去了台湾,后担任台湾教育部官员。一个叫白之欣,在咸林中学读书,毕业于西安师院外语系。 1949年 去台前夕,白自友给家中来信要求寄路费,他想回家。父亲告借于本村乡党白明斋,白明斋当时是大荔县商会会长。他慷慨应允。随后寄出。可战事正紧,白自友可能没接到路费,就去了台湾。 白之欣师院毕业后,则被派往上海 观察团工作,在南京受到于右任的接见,于老给他写了字,并合影留念。可世事难料,几经转折,他回了老家,先后在大荔、羌白、尧山教过书,后来务了农。 如今的户军村,已迁移到村南的高坡上,新村整齐整洁,家家新房,树木花草围绕,农业兴旺发达,文化教育更是走在前列。成为一个美丽的文明村。 注:①梓,旧时印刷用的模板。这里指印刷。 ②圭臬,读guinie,旧时测量日影时间的工具,用来比喻准则或法度。 ③征君,一作征君。不就朝廷征辟的人被称作"征士”,尊称"征君” ④校仇chou,校对文字。 ⑤刘伯伦,指刘伶,魏晋时文学家,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好酒。陶靖节,指陶渊明,字潜,东晋有名的诗人,好菊。 ⑥季子,兄弟排行中年龄最小的人。此处有误。丕振就是白继贤,他是白焕彩的次子。并非白耀彩的小儿子。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平生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更崇书法。多年笔耕,舞文弄墨,艰难前行,一串脚印。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划痕,仅此而已。歌曰:我所生兮渭水边,我所居兮沙之苑,此生无成兮自嗟叹,惟将余光兮写故园。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朝邑居委会、朝邑农场社区、大寨村委会、连家村委会、堤浒村委会、官庄村委会、南午村委会、民主村委会、新关村委会、广济村委会、六合村委会、紫阳村委会、马家村委会、新丰村委会、平罗村委会、高城村委会、王家村委会、西三村委会、伯士村委会、吴王村委会、辛旺村委会、王谦村委会、三合村委会、沙底村委会、霸二村委会、霸一村委会。

“三河胜境,秀美同州”大荔县地处黄河之滨、华山脚下,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75万。荣获“国家文明城市”、“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中国枣乡”等称号。  绿色生态,景致独特。境内有10万亩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万亩朝邑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沙漠公园沙苑景区、千亩同州湖水景公园等。  “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大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20万年左右的“大荔人”就在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岱祠岑楼、丰图义仓、魏长城遗址、金龙高塔、八鱼石墓群等古迹犹存。同州梆子被誉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同朝皮影、大荔面花和朝邑剪纸史称“同州三绝”。  物产美食枚不胜举。龙首山矿泉水,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惠及全县百姓;特产黄花菜、西瓜、红枣、花生被形象的誉为“1008”;大荔冬枣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参与制定了《冬枣》国家标准,是冬枣的最佳优生区。大荔十三花水席媲美满汉全席;水磨丝纤细如丝,以刀工称奇;带把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被《中国菜谱》列为秦菜第一。  交通发达,食宿便利。韦罗高速、大西高铁、108国道、202省道、沿黄旅游专线穿境而过,每天途径的高铁有25列,向西安方向始发高铁3列,大荔已经融入了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大荔宾馆、黄河宾馆、同州宾馆等星级宾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旅游、商务、渡假的理想之地。  美丽大荔、美食大荔,大荔是您周末的家! 丰图义仓,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朝邑镇南寨距县城16公里,是一座贮藏粮食的民办仓库,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修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竣工。因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而驰名全国。  该仓座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宽133米,南北长83米,总面积11万平方米。砖砌周垣,南垣外洞开二门,名东仓门、西仓门,东、西仓门之间的壁上有似浮雕式的砖作仿木结构的歇山屋顶妆式,正中高嵌楷书“丰图义仓”石刻大字,字两侧有砖雕花瓶,下部有环带纹、葡萄纹、雷纹等图案。垣内周列仓廒58洞,每廒净长981~1263米、宽372~42米、高241~285米,体积1935~2538平方米,外环廊房,有明柱108根。院落宽敞,行车敞通。院内偏南,以两条门道分界,又有东西排列三级建筑。中间有一小院。进门先是东西各建厦房三间,紧接横建大房三间,大房东西两侧又各附耳房三小间。

仓院内西南角有台阶通往仓顶,砖铺顶面,外高内低,四方共筑水馘道12个,并周砌女墙卫护。北仓顶正有朱文公祠。两侧镶嵌有慈禧太衙御书石刻“龙”、“虎”二个大字,仓外又筑外城,高77米,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可谓城中有城。既安全,又别具风格。

该仓从建至今,一直用作粮站,为朝邑十二景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览路线:乘101路城市公交(官池交管站——朝邑镇,早6:30-晚7:30,每10分钟一趟)可达丰图义仓景区西门。 原朝邑县赵渡镇一带,在春秋战国前西周时期,系芮国都城所在。1929年此处曾出土过“芮国鼎”。该镇是原朝邑县一座名镇,人杰地灵。清代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阎敬铭,民国时期的著名绅士、社会活动家徐少南均系赵渡镇人。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民迁村废,l988年移民返库,重新建赵渡镇,但不在原址。赵渡四景是对原老镇的描述。

第一景中条晚照

在赵渡镇清晨东望,旭日从中条山后露出火红的圆脸,霞光四射,待到夕阳西下时,血红的太阳斜射在黄河水面,反照中条山巅,红黄青绿交融,辉映成趣。

第二景双庙并立

赵渡镇西街亭子巷东头,并排修建了两座小庙。路西是龙王庙;路东是祖师庙。西头史家墓北端,亦邻建两座小庙:坐西向东者叫夫子庙,供奉武夫子关羽;坐北向南者称观音庙,敬的是观音菩萨。四座古庙双双并立,实属奇观。

第三景西门奇井

赵渡西街城外,去洛河码头的路边有一口大井,远近闻名。井台高三四米,口径约三米,深达九米。原是谢家花园种树浇花所用,建于清朝初年。上了井台跷步顿足,井内即发出嗡嗡之回音。

第四景端阳游船

从前黄河紧靠赵渡镇,当地素有泛舟游河的习俗。特别是每逢“端阳节”,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约集船只,荡游于黄河水上。帆张桨舞,船行浪荡,鼓乐阵阵。 岱祠楼也叫东岳行祠,又叫岱祠行宫,四名崇佑观,五名东岳庙。位于大荔朝邑镇大寨村东,距县城东163公里处。岱祠始建时间不详,只知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重修,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殿宇。该祠东西宽89年,南北长129米,占地总面积为11480平方米。原建筑有山门、中岑楼、东歌楼、西东楼、牌坊、香亭、长春阁、左钟楼、右鼓楼、献殿、坐殿、寝殿等。东庑并有七十二山神。这些建筑都很雄伟,它们斗拱挑角,雕梁画栋,只是因遭破坏,全部毁坏,只有岱祠岑楼还保存完好。 岱祠岑楼,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座落于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岑楼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于1963年至1964年间再次进持整修。岑楼叠檐三重,立通柱,上复盖琉璃筒、板瓦,旁镶戏珠龙,斗拱挑角,雕梁画栋,下层北面为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上演唱,有余音绕梁之感。台内原有台梯楼板,可攀沿而上。登楼远眺,北望蜿蜒起伏的铁镰山峦,南视雄伟俊秀的太华三峰,俯瞰黄、洛、渭河,使人倍感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似锦。古有诗云:“岱祠灵活芮城胎,宋代岱楼势壮哉”、“华原高耸岱祠超,百尺岑楼接紫霄”。

这里还有清乾隆六年立的“东岳庙重修汉关夫子并总嗣圣母二祠碑”,高223米,宽022米,楷书碑文,正文8行,共418字。周边线刻蔓草,花卉纹。 同州湖景区以同州湖为核心,南至官池科技产业园区,北到县城冯翊路,西邻同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东濒洛河,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同州湖核心区占地约2000亩,水面面积1000亩。景区核心区有同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碧桂园同洲湖花园洋房项目,城乡规划展览馆,五星级游客服务中心、关中民俗博物馆、便民市政大厅等项目已规划实施,景区按照国家4A级景区打造。

景区修建了造型独特地中国红景区大门;装饰美化了宽阔平坦的同州桥;开挖了以同州湖为核心的日月湖、聚星湖千亩水面;修建了具有欧式风情的迪斯尼儿童乐园;建造了大气美观的康宁、福寿桥及用于防洪泄洪的两座橡胶坝;塑造了五谷丰登及具有大荔特色的1008雕塑;打造了以丰庆广场为标志,蕴含农业大县国泰民安的大小8个广场;设计了时尚的大型音乐喷泉;修建了供市民观赏湖面景致的亲水平台;规划设计了用树木做隔断的4个绿色生态停车场,可供1200辆车的停放。还有卧云亭、清心阁、篮球场、十七孔文化栈桥、南北码头、百花诗廊、五彩画舫、自行车站、露天游泳池、生态卫生间等。同州湖核心区的大小景点达百余处,大美胜景彰显出美丽同州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市民休闲观景提供最大的方便,同州湖核心区三条道路系统颇具特色和人性化的为市民设置了三条道路,一条是供游人游览同州湖的电瓶车道;一条是集旅游和健身为一体的10公里的环湖自行车赛道;一条是可使游人休闲漫步的步行道。三条道路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可使游人尽情享受同州湖的美景。

徜徉同州湖畔,饱享一湖碧水、一道飞桥、一抹晴空、一道红门,一架天轮、一水亭阁,尽情陶醉在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之中。放眼望去,中国红大门巍然矗立,千亩湖面碧波荡漾,同州桥长虹卧波,时尚钢构似点点白帆,五彩画舫鸳鸯戏水,大红路灯笑迎宾客,五彩霓虹把同州湖装扮得格外迷人,有江南水乡的晨影,有瑶池仙境的暮色,有高天流云的倒影、有苍翠欲滴的乡愁,置身其中,步移景异,心旷神怡,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福佑古寨景区

福佑古寨居黄河西岸,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朝坂塬头。登台放眼,远眺中条山烟云缭绕,俯观渔湖镜天,十万亩水面波光粼粼,“百福图”大地景观尽收眼底;望大西高铁黄河大桥宛如一道镶着银边的虹,堪与东岸鹳雀楼相媲美;移转目光,便可见博大浩瀚的母亲河黄河。置身其境心旷神怡,好一派黄河高原上的江南水乡! 夏日里,美丽的沙苑呈现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迷人景象。再过五年,这里将变成国家5A级沙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大荔县已按照五年规划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沙苑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周秦汉时期灌草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为历朝的牧马场所。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林湖相依、草木茂盛、人文荟萃、神秘神奇,是唐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是我国内陆平原最大的沙漠沙丘地带。据《同州府志》里说:“沙苑在县南洛渭之间,亦名沙海,沙泽其中盆起者曰沙阜。东跨朝邑,西至渭南,南连华州。广八十里,其沙随风流徙,不可耕植。”凡提及大荔县时,都知道沙苑,它包括现在的苏村镇、羌白镇、韦林镇、官池镇等地区。由于沙苑面积广,变化大,到处凸凹不平,遍地水、碱、草、沙,因而,群众对这种复杂的地形变化,又各有其不同的称谓:高的地方叫沙阜,低的地方叫沙洼,有水的地方叫沙地,有碱的地方叫沙卤,有草的地方叫沙滩,平坦的地方叫沙板,黄沙一片叫沙漠,沙砾大的叫沙碛。据文献记载,1956年考古中发现沙苑文化是中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它佐证了大荔沙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萌芽之地,沙苑地区汉代养畜植树,唐为皇家园林,明时变牧为农,明末山西、河南迁来大量移民,沙苑进入大面积农桑时代。

大荔县紧锣密鼓,依托沙苑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力争用五年时间,逐步建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沙漠生态休闲度假景点,美丽的沙苑将成为四面八方游客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751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