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中间短短的十几年,竟然同时出现了五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他们分别是秦始皇、刘邦、吕雉、项羽、冒顿单于。其余能威震一方、摇动天下的英雄,更是数不胜数。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之间的交锋精彩纷呈,让人津津乐道。
刘邦抛弃社稷后,女强人吕雉垂帘听政,她撑起了大汉江山,担负着黎明百姓的福祸。而她要面对的对手都是很强大的,其中最强大的一个,就是匈奴历史上最贤明的冒顿单于。
吕后形象
书信侮辱
惠帝三年,大汉从皇室之中挑选出了一位美貌的公主,嫁去匈奴和亲。得到美人与大批嫁妆的冒顿单于,不仅没有表现出该有的诚意,自恃国富兵强,以为大汉向他示弱,而愈发傲慢无礼。
他竟然派使者送了一封言语极其轻薄的信给吕后,史书记载此信“辞极亵嫚”。
短短四个字,就隐晦地表达了此信的内容。据一些说法,冒顿单于这封信的内容是:我没有正妻,而你又失去了丈夫,不如你嫁给我吧!
这封信不仅侮辱了吕雉,还侮辱了整个大汉。吕后作为大汉的堂堂皇太后,岂会下嫁给你这个蛮夷酋长?况且吕后是何人,她怎忍受得了这种侮辱。她立即召集汉廷大臣,让宦官将信的内容宣读出来,一时间,愤怒的声音就充斥着朝堂。
吕后的意思很明确:冒顿单于竟敢如此大逆不道,怎么回应,你们看着办吧!樊哙是吕后的亲妹夫,文武大臣没有比他更愤怒的了,他当场扬言道:“臣请兵十万,愿亲自率军攻打匈奴,横行匈奴草原,给冒顿一点颜色瞧瞧!”
将领们都阿吕后之意,都表示:樊哙的意见好极了!
中郎将季布站了出来,当场怼了樊哙一通:“樊哙犯了欺君之罪!当初高帝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击匈奴,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樊哙当时是上将军,却没有办法解围。此事还没过去多久,当时受伤的战士都还没有痊愈。现在他居然还好意思说:‘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这是当面欺骗您!而且匈奴人不懂礼仪,被他们夸赞不值得庆幸,被他们侮辱也不值得发怒。如今当务之急是抚平战乱带来的创伤,何必又动摇天下,与匈奴构祸!”
朝堂之中瞬间被一股紧张的气息充斥着,大臣们惶恐不安都不敢说话,吕后也很是尴尬,只好退朝。
过了不久,吕后派使者送信给冒顿单于,很谦逊地回应了他送来的信,还送去了两辆精美的马车,与八匹上好的宝马。自己无礼地对待别人,别人却彬彬有礼地回应,冒顿单于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也派一位使者回信给吕后:“从前我不懂中国礼仪,言辞多有冒犯,感谢陛下宽恕我!”还送来了一匹千里马作回礼。
为何能忍
季布的话说出了原因,吕后想攻打匈奴,只是被一时的怒气冲昏了头脑。樊哙带兵的能力当然比不过刘邦,十万大军当让没三十二万大军厉害,刘邦与冒顿单于交锋都遭到了失败,更何况是樊哙。
吕后形象
而且当时的情况,也不适合与匈奴构祸。秦朝繁徭重役,早已让天下疲敝不堪。再加上反秦起义时的三年战乱,和楚汉相距的五年战乱,还有刘邦讨伐各地叛乱的多年战乱,早已让汉朝遍地创伤。到了吕后的时期,天下终于获得了安定,百姓已经厌倦了战争,只想拿起锄头致富。百业待兴,不是与匈奴彻底撕破脸的好时机。
和亲这件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屡见不鲜,作为和亲的主角,这些女子被统治者当做棋子任意摆布,她们无法拒绝和抗拒,独留青冢是她们最后的归宿。一部中华历史不仅有英雄血,更有美人的眼泪。
据《汉书》记载,光是在刘邦执政期间就先后有九位宗室女被封为公主和亲匈奴,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丝痕迹。
刘细君是第一位真正记载有名字的和亲公主,她从罪臣之女一跃升为尊贵的大汉公主,再从大汉公主到成为乌孙王祖孙两代的妻子,是什么造成了这个传奇女子的经历呢?
生不逢世汉初以来就遭受匈奴的不断侵扰,匈奴政权对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直到汉武帝时,情况发生了逆转。
汉武帝开始大规模讨伐匈奴,虽经漠南、河西、漠北三次大战,匈奴元气大伤,形成了“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
匈奴的元气虽伤但对汉朝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汉武帝清楚的认识到要想解除匈奴之患,必须与西域各国形成联盟,而“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城成为了汉武帝心中最佳的选项。
这个国家“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强盛的国力是形成军事联盟的重要条件,而巧的是此时的乌孙国也饱受匈奴欺辱,西汉政府如果能与乌孙结盟, 既可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 又可作为联系西域各国的纽带。
为了拉拢这个小伙伴,汉武帝采取了张骞“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的建议,所以汉王朝急需一个和亲的公主,可以说在这个大环境下生长的女子都是一个备选体,刘细君就在这个时候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那为什么又偏偏是她呢?这就要从她的身世说起。
长不逢时刘细君从一个备选体成为必选体,她的成长经历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细君的祖父是汉武帝的亲兄长,算起来她是武帝的侄孙女,具有纯正的皇室血统,照理说本可以做一个衣食无忧的汉朝公主,可是偏偏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爹。
她的父亲刘建昏庸无能、残害百姓又好女色,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甚至强迫女仆和猪、狗等牲畜进行交配。史书称“所行无道,虽桀纣恶不至于此。”
这个人胡闹也就罢了,关键智商还低,汉武帝初期淮南王、衡山王曾举兵叛乱,细君的父亲听说后也意图谋反,但在未行动前就被朝廷察觉并关押。元狩二年刘建畏罪自杀,他的妻子也被朝廷捕杀,一家人杀的杀捕的捕。这个时候的细君仅仅十一岁。
细君被寄养在其叔父家中,一直到二十五岁都深居简出,刘细君在父亲谋反的骂名中渐渐长大,可以说她是生活在痛苦和无助中。她渴望救赎也渴望摆脱。
一个人的命运和经历往往和时代的大环境和个人成长的小环境密切相关,柔弱的刘细君遇到了一个需要女子献身为国的大环境,也偏偏长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中,这就注定她不能做一个金枝玉叶,身向大漠是她唯一的选择。
一去连朔漠公元105年刘细君踏上了远嫁乌孙的路程,汉武帝赐给细君大量的嫁妆并配备了属官、 宦官和侍者数百人。但是由于乌孙王仍不敢得罪匈奴, 所以在迎娶细君为右夫人的同时, 也娶了匈奴公主为左夫人。
匈奴以左为大,过了八千九百里的长途跋涉,刘细君来到乌孙,却只做了一个小妾。面对比自己大几十岁的夫君,语言的不适应,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刘细君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种情况再一次体现了这个女子的坚韧,她利用与乌苏王仅有的几次见面机会增强其影响力,据《外戚传》记载:“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刘细君,与人为善,并且善用财物收买人心。在她的努力下,乌孙王逐渐向汉朝靠拢。
但是好景不长,命运的不幸再一次降临在这个女子的身上,由于她的夫君昆莫因已年过七旬,身体日渐衰竭,他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孙子岑陬军须靡。
然而西域的国家,新即位的国王要继收上一代国王的妻子为夫人,称之为 “转房婚 ”,这就意味着细君要按照乌孙传统,再嫁自己的孙子。
对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细君来说,这是有悖伦常的。不得已, 细君上书汉武帝请求支援,得到的答复却是 “从其国俗 , 欲与乌孙共灭胡。”
细君忍辱嫁给了岑陬, 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遗憾的是, 产后不久细君公主在极度不适和烦闷中就溘然长逝了。
细君虽然玉陨,但对于她的国家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乌孙国“东与匈奴、 西北与康居、 西与大宛、南与城郭诸国相接”,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武帝时着意与乌孙建立联盟, 除了打击匈奴的政治目的外,彻底打通丝绸之路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而刘细君的出嫁无疑促进了汉武帝这两个目的的实现。
斯人已去千年,留下一首《黄鹄歌》让众生咏叹。“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纵观历史,汉人统治时期,大多军事战斗力弱,疆土缩小,大唐是个例外,大唐皇室有很大比例的鲜卑血统。例如宋朝纳贡,割地,赔款,却享国了300年,南明不纳贡,不赔款,不称臣仅存世38年。号称史上最强大的汉族王朝,汉朝却是一部和亲的历史,依靠女人和亲政策来处理战争与对外关系。这些美丽的公主为了缓解国家危机和民族发展做出了重大牺牲。那么汉朝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和亲公主呢?
和亲政策,在历史上公认的是始于大汉的刘邦时期。谁是第一个和亲的公主呢?已经无从考证了。当时刘邦决定把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吕后坚决不同意,只好找一个王室女孩冒充公主去和亲。此后大汉和亲的公主,基本都是从民间或者诸侯宗室中选择的,几乎没有真正的公主去和亲。
细君公主,发明琵琶,郁郁而终 汉武帝初年,在攻打匈奴的策略上,采取迂回战术,实施远交近攻,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西域的乌孙国成了汉匈两国争取的对象。汉武帝把细君公主下嫁给乌孙国王昆莫,以和亲方式,结为兄弟之盟,共同对付匈奴。昆莫国王见到细君气质高雅,容貌美丽,十分惊喜,封她为右夫人。乌孙国王迫于匈奴的压力,娶了匈奴公主为左夫人。匈奴公主很快地适应了草原生活,挽弓骑马无所不能,细君难以适应塞外生活,只能将满腔愁绪化为悲歌。这期间细君公主还发明了琵琶这种乐器。仅仅过了两年,年老力衰昆莫就病逝了,因其儿子已死,由其孙子岑陬继承了王位。
按照匈奴的习俗,细君必须嫁给岑陬,在汉人传统文化中,真是极大的侮辱。细君要求回国,汉武帝不准,让她入乡随俗,为了联合乌孙灭匈奴,只能委屈她了。后来,她为岑陬生下一女,由于产后身体多病,不幸郁郁而终。细君为了大汉,不仅献出了青春,也献出了生命。
解忧公主,历经四朝,三次嫁人,七十而归 岑陬在细君死后,再次向大汉求婚,解忧被汉武帝选为和亲公主。为了平衡汉匈两方,岑陬又娶了一名匈奴公主。几年后,解忧地位发生了变化,匈奴公主生下一子,名叫泥靡,而解忧公主无子女。岑陬去世后,儿子泥靡还小,由其弟翁归靡继承王位。归靡是个大胖子,被称为“肥王”。按照习俗,匈奴公主和解忧都嫁给了肥王。
因为和亲也是需要看双方势力的,不是想和亲就可以和亲的,而只有那些弱的国家才需要和亲的。在古代的时候,战争也是比较频繁的,但是因为有的国家实力实在是太弱了,他们不想再继续打仗了,所以他们就会选择向一些强大的国家屈服,他们屈服的手段就是派出自己国家的公主去和亲。
在古代的时候,匈奴的势力是非常的强大的。匈奴这个国家与中原不同,他们是依靠着蛮力取胜的,而当时中原的实力是比较弱的,但是匈奴是非常强大的,这个时候中原实在是不想再和匈奴打仗了,因为每次和匈奴打仗,他们都是战败的那一方,所以中原就想要和匈奴和解,但是他们还需要向匈奴示好,所以他们就会选择把一些中原的公主送到匈奴那里,也就是选择了和亲的方法,匈奴的人看到和亲公主来了之后,他们就知道了中原的意思,他们也就不会再攻打中原了。
匈奴的人一般非常喜欢中原的女子。匈奴的女子是非常强势的,而匈奴的男人子一般都不喜欢这样的女子,他们都喜欢那些比较小鸟依人的,而中原的女子正好符合他们的审美,因此中原就知道了如果想要和匈奴和解的话,就需要送去一些中原的女子,但是如果只选择一些普通百姓家的女子,肯定不足以显示他们的诚意,所以他们就会选择把公主送去和亲,这样的话就会显得他们对匈奴是非常有诚意的,而匈奴和中原也就化干戈为玉帛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原一般是打不过匈奴的,为了使匈奴不再攻打中原,中原就会把一些女子送到匈奴去和亲,而匈奴在战争中总是胜利的一方,他们肯定不需要选择把匈奴的女子送去和亲了。
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先后嫁给公孙王,但她们是同人不同命。细君公主早逝,死在了异国他乡乌孙,而解忧公主最后不仅帮助西汉得到乌孙的支持,而且晚年解忧公主荣归故里,回到西汉王朝,寿终正寝。
细君公主细君公主原本是汉武帝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可因为江都王企图谋反,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她也就从西汉宗室之女,变成了罪臣之后。也许她的一生可能要在掖庭中凄惨度过,但她比较幸运的是,赶上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算联盟与匈奴有灭国之恨的大月氏。可不想张骞走到大月氏之后,大月氏早就没了复仇之心,等到张骞回到西汉,汉武帝打算联合其他西域诸国抵抗匈奴,乌孙就成为汉武帝有意联合的国家之一。按照西汉惯例,汉武帝想用公主和亲加强与乌孙的关系,于是细君公主便被汉武帝选中,成为西汉公主嫁到乌孙。
当时乌孙的国王是猎骄靡,而且猎骄靡已经娶了匈奴公主为左夫人,就是乌孙王的正妻,而细君公主就成为了右夫人,居于左夫人之下。这个乌孙王猎骄靡虽然也比较喜欢细君公主,但他年纪比较大,与细君公主的生活习惯相差巨大,又语言不通,所以生活习惯相似的匈奴公主左夫人更加得宠。细君公主远离家乡,又与丈夫有代沟,她就倍感失落。后来猎骄靡去世之后,按照乌孙习俗,细君公主得改嫁猎骄靡之孙军须靡。这让细君公主很难接受,在她嫁给军须靡后没几年,她就抑郁寡欢,病逝在乌孙。
解忧公主解忧公主与细君公主差不多,也是西汉宗室之女,但她的祖父参与了七国之乱,最后她也成为罪臣之后。在细君公主去世后,汉武帝决定再和亲一位公主去乌孙,这次汉武帝多了个心眼,特意挑选宗室女中,比较机灵又果敢的女子。于是解忧公主被汉武帝选中,受封为西汉公主,接替细君公主和亲乌孙。
解忧也是嫁给乌孙王军须靡,虽然军须靡更加喜爱匈奴公主,但解忧公主并没有像细君公主那样感伤,而是等待机会,完成汉武帝交给她,巩固乌孙与西汉关系,联合乌孙对抗匈奴的任务。解忧公主来到乌孙后,学习乌孙的语言,而且还努力融入乌孙的风俗中,后来军须靡去世后,她与匈奴公主再次改嫁给军须靡的堂弟翁归靡。翁归靡非常喜欢解忧公主,解忧公主充分利用翁归靡的宠爱,不仅说服翁归靡倾汉,而且还走上乌孙的政治舞台。
解忧公主运用自己的智慧辅佐丈夫翁归靡,让乌孙日渐成为西域中实力强盛的大国。而且她还向西汉请求援兵,最终帮助翁归靡打破匈奴对乌孙的军事威胁,他们夫妻感情也越来越深厚。翁归靡死后,乌孙经过一段时间的内乱,最后在解忧公主与汉朝使者冯嫽夫人的努力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成为乌孙王。之后西汉接受了解忧公主回归故土的请求,于是解忧公主在暮年之时回到了曾经养育她的西汉,最后终老在此。
虽说细君和解忧俩姐妹,因为王室内乱,都曾为阶下之囚,她们是不幸的皇族斗争牺牲品。之后她们也曾和亲改变过命运,但细君公主由于性格柔弱,最终没有完成西汉的使命,客死在乌孙。而解忧公主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赢得了乌孙王的信任与宠爱,也完成了和亲的政治任务。
解忧公主真名叫刘解忧,她的先祖是刘交,是汉高祖刘邦最小的兄弟。是西汉王朝和亲公主之一,同时也是被人们熟知的和亲公主之一。据记载,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之间的联盟,共同对抗匈奴,下令将年仅20岁的解忧公主远嫁乌孙。而解忧公主情路坎坷,在乌孙经历了三次婚姻,最终于古稀之年才重新回到汉朝故国。
第一段婚姻,也就是解忧公主刚刚到乌孙时,是嫁给军须靡,解忧公主被册封为右夫人,地位在同样是妾室的匈奴公主之下。成婚后的解忧面临着诸多难题,因为久久没有生下孩子,她被丈夫冷落。而右夫人的地位不如左夫人,生活过的很不如意。
第二段婚姻,是在丈夫岑辄死后,他的堂弟翁归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与匈奴公主要按照乌孙国的风俗改嫁给翁归靡。这一段婚姻对于解忧来说,是最美满的。嫁给翁归靡后,解忧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因为这些子女陆续出生,解忧的处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也进一步推动乌孙国和汉朝的结盟。而且据史书记载,解忧公主所生子女都多才多艺,在后来为大汉和乌孙邦交中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段婚姻,是嫁给了泥靡。因为第一任丈夫军须靡死后,儿子泥靡由于还小不能继承王位,只能传位给堂弟翁归靡,而泥靡长大了,翁归靡需位给泥靡。泥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又再嫁泥靡,等于嫁给了第一任丈夫的儿子。婚后解忧生下了鸱靡。这段婚姻依旧是不幸的,泥靡为人性格狂暴,解忧公主对他十分不满。后来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联手设计要杀泥靡,泥靡逃走。泥靡的儿子细沈瘦围攻解忧,这是幸好西域都护郑吉救下了解忧。解忧在70岁高龄重回大汉,就此终老,而她的儿女分别做了乌孙昆莫、莎车国王、乌孙大将军、龟兹王妻子。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或拉拢,或表示某种意义上的臣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大规模和亲的是西汉,一直延续到清朝,其中宋朝和明朝没有和亲。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此后,为了安抚匈奴,汉朝开始实行和亲政策,当年刘邦就送宗室之女远嫁匈奴冒顿单于。
那么,在汉朝诸多和亲公主之中,谁才是贡献最大、最为传奇的和亲公主呢?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人不是广为人知的王昭君,而是一个叫解忧公主的女人,一个弱女子就撬动了西域历史!
汉武帝继位之后,对匈奴发动反击战,汉匈之战从此爆发,西汉停止对匈奴和亲。在卫青、霍去病的率领之下,在漠北之战等几次大战中,汉朝取得了辉煌胜利,匈奴实力被大大削弱,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匈奴还有很大的实力。
为了拉拢乌孙国,以便挤压匈奴战略空间,汉武帝对乌孙国采取和亲政策。所谓乌孙国,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国家之一,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人,后迁至伊犁河流域,是西域仅次于匈奴的大国,控弦之士十余万。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但猎骄靡当时70多岁了,婚后却寻思着自己太老了,受用不起貌美的细君公主,就说“不如你嫁给我孙子吧”。对于细君公主而言,这是极大的羞辱,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回到长安,希望汉武帝能够主持公道,结果汉武帝回信11个字很残酷,“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于是细君公主郁郁以终,在公元前105年就去世了。
细君公主之死,自然对汉朝影响极大,因为和亲公主就相当于使团的“正使”,要在乌孙待上数十年,影响乌孙国策,帮助母国汉朝“获利”,直到和亲使命结束之后,才能回归长安。当然,很多和亲公主往往等不到使命结束就死去了,更为重要的是,想要等到和亲使命结束,以乌孙、匈奴的婚姻风俗而言,几乎不可能,机会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关于这一点接下来讲述。
由于汉武帝拉拢乌孙,挤压匈奴生存空间的大战略还在,所以公元前103年,汉武帝派解忧公主嫁乌孙国王。这时,解忧公主就负担起了拉拢乌孙重任,以巩固汉朝与乌孙的联盟。
问题在于,乌孙国的重要性,汉朝能看出来,匈奴自然也看得出,所以匈奴也送公主和亲。所以,远嫁乌孙的和亲公主,不仅要能与乌孙贵族周旋,拉拢乌孙,而且还要直接与匈奴公主交锋,生下的子女与匈奴公主的子女也是生死之敌。
解忧公主(?-前49年),即刘解忧,出生皇族,先祖刘交(刘邦弟弟)曾是霸居一方的楚元王(楚王)。汉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上述的细君公主是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和亲看似美好,实质非常残酷,一般皇族家庭都不愿送自家女儿去和亲,所以汉武帝喜欢用改变罪臣家族的待遇,来“诱惑”罪臣之女前去和亲。
公元前103年,汉武帝把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代替细君公主巩固双方关系。猎骄靡死后,军须靡(猎骄靡之孙,其父早死)继位,立匈奴夫人为左夫人,细君公主为右夫人。细君公主去世之后,解忧公主补位。值得一提的是,汉人尊右、匈奴尊左,所以汉匈公主地位问题就被乌孙人轻松化解。
解忧公主虽然以相貌和才艺征服了军须靡,但只是昙花一现,除了语言、生活习惯等隔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军须靡还有一个匈奴大老婆,而且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所以解忧公主此后备受冷落。
然而,解忧公主却没有抱怨,而是主动学习乌孙语言,了解乌孙民情习俗,经常深入“基层”嘘寒问暖,帮助受灾乌孙民众,可谓广收民心备受尊重。除了国内之外,解忧公主还牢记和亲使命,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向西域各国传达汉朝善意,足迹遍布天山南北,至今当地还流传有她的故事。
没几年之后,军须靡去世,按照匈奴、乌孙等的习俗,军须靡夫人要嫁给下一任继承人,即军须靡之弟翁归靡。庆幸的是,翁归靡对解忧公主不错,而且寿命也比较长,二人育有三个王子,两个公主。
在翁归靡时代,因为解忧公主的努力,汉朝对于乌孙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在刘解忧的影响下,翁归靡多次上书汉朝皇帝,表达友好之意。
汉昭帝末年,因为乌孙与汉朝交好,惹恼了匈奴,乌孙受到匈奴和车师的联军攻击,解忧公主上书求西汉朝廷出兵救乌孙。由于汉昭帝驾崩,汉朝没有派兵援助,但汉宣帝继位之后,立即发兵十五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遣校尉常惠(另一个苏武)持节助乌孙作战,在公元前71年大败匈奴。
自此,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经此一战,解忧公主在乌孙的威望大涨。公元前64年,翁归靡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解忧公主之子)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叛绝匈奴”,汉朝在乌孙取得重大外交胜利,解忧公主当属第一功!
公元前60年,乌孙国王翁归靡死,但此时乌孙贵族动乱,拥立了军须靡与匈奴公主的儿子泥靡(《汉书》中称狂王)继位,引起西汉王朝的不满,乌孙与汉朝联盟到此中止。
但对于解忧公主而言,这却是一个残酷现实,因为她要嫁给死敌的儿子!
年过五旬,爱夫刚死,解忧公主被迫嫁给小了二十岁的死敌之子。遭到强暴,遭到凌辱折磨,这便是解忧的悲剧和痛苦。可以想象,一个弱女子在异国他乡,解忧公主面临着何等残酷的现实。如今荧屏上的宫斗戏,与和亲乌孙的解忧公主所面临的残酷局面相比,简直弱爆了。
泥靡,既不合西汉朝廷的意思,又因残暴失去乌孙国国人的支持。因此,为了乌孙汉朝也为解救自己,解忧公主与汉使魏如意、任昌合谋刺杀泥靡,却没有成功。不过,虽然没有成功,却引起了乌孙内乱,最终在汉朝干预之下,元贵靡成为乌孙国王,但内乱之后的乌孙实力大幅度被削弱,成为西汉一个蜀国,西汉也由此一统西域。
解忧公主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苦海,完成和亲使命呢?其实就是元贵靡继位,换言之她儿子继位,就不用再嫁了,否则就一嫁再嫁,哪怕七老八十,都永远等不到和亲结束,重返故土的那天。所谓使命如同枷锁,铐在纤细柔弱的手上,就再也解不下来。
元贵靡继位两年之后,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行年七十,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为骸骨,葬汉地”,汉宣帝怜悯她的境遇,亲自出城迎接解忧公主的归来。2年之后,解忧公主去世。
纵观解忧公主的和亲之旅,可以看到她在异国他乡50多年,孤身一人,全靠自己,就成功撬动西域历史,拉拢西域最大国家乌孙,作用堪比十个师,有力的牵制了匈奴,助推汉朝实现了统一西域的战略构想。别说是汉朝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足以秒杀三嫁祖父孙的王昭君,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史,她也是贡献最大、最为传奇的和亲公主。
在雄姿勃发的汉朝历史上,一代代柔弱的汉家女儿,却能迎风出塞,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旋律,至今还在浅吟低唱!
刘解忧作为公主,被嫁给军须靡为妻子了。
解忧公主和翁归没有在一起,而是被迫嫁给了军须靡。虽然在路途中与翁归大将军产生了情爱,但是身为公主刘解忧不得不抛弃个人的儿女情长,最终履行自己身为公主的义务和责任,嫁给了军须靡。
刘解忧在嫁给军须靡后,丈夫确实待她也不错,没有受过什么大的委屈,军须靡与胡人妻子育有一子,军须靡临死前对堂弟翁归靡说孩子太小不能执政,希望他能先执政治国,待孩子成年后再把政权给他,堂弟答应了,不仅把接手了哥哥的江山,连他的儿子和媳妇都一并收下了,解忧公主就又成为了翁归靡的妻子。
这个翁归靡对解忧也还不错,婚后生有三子二女,因为肥王翁归靡对解忧是关怀备至、言听计从,所以汉廷与乌孙国的密切关系,双方信使往还,不绝于途。嫁到乌孙国被冷落的匈奴公主可不干了,她多次向娘家人告状,诉说自己不公正的对待,这位以后两大部落交战埋下了伏笔。
若干年过去了,解忧公主生的几个王子都病死了,乌孙国人都归附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此时,汉朝已大不如从前,解忧的处境也不复当年。
她在匈奴生活了五十多年,在乌孙国的几个男人之间流转,就像个物品一样,毫无选择和尊严可言,如今在远隔千里的异域经历了四朝三嫁,受尽委屈,于是上书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汉宣帝为之感动,派人把他给接回来了。
解忧公主远嫁的意义
作为一名和亲公主,解忧公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贡献最大的一位和亲公主。解忧公主的影响范围和历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亲公主们都无法相比的。
解忧公主从18岁和亲出嫁到乌孙,他一生经历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与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生有四子二女,她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乌孙和汉族人民的友好事业。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的半个多世纪,期间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和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对实现西域各族与汉族的联合,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对丝绸之路的畅通,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