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当了38年的皇后,与汉武帝之间却从来都没有过爱情

卫子夫:当了38年的皇后,与汉武帝之间却从来都没有过爱情,第1张

卫子夫是汉王朝最著名的“灰姑娘”皇后,身份等级连贫农都算不上,妥妥的雇农出身。

她的母亲是奴仆,自己是身份低微的歌女,要说这种人是不可能和尊贵的大汉天子汉武帝搭上边的,可她偏偏从绝境中硬闯出一条金光灿烂的大道来。

卫子夫最开始是汉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平阳公主虽然贵为公主,可很多事情都要仰仗的这个皇帝弟弟,因此她特别留心讨好汉武帝。

有次汉武帝来姐姐家做客,平阳公主特意找来十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为汉武帝献艺,见多识广的汉武帝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平阳公主这个急啊,正巧这时卫子夫进来唱歌,汉武帝顿时眼前一亮:“好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

善于察言观色的平阳公主借机让卫子夫帮助汉武帝更衣,这一对年轻男女在车里就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随即汉武帝便将卫子夫带入宫中。

然后,他就把卫子夫给忘了。

这点上我们要理解汉武帝。他那后宫莺莺燕燕,什么样的美人没有?美女都是比出来的,可能在平阳公主府上时,卫子夫还能算是亮眼的美女,可到了宫里,她既没有过人的美貌又没有傲人的背景,也不能轻易见到汉武帝,人家皇帝那么忙,不可能总记着这个和他有过“一夜情”的女子。

其实卫子夫也是有心机的,她入宫一年后,汉武帝要把一批宫女放出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她瞅准这个可以和汉武帝见面的机会,哭着请求出宫。

汉武帝是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见到卫子夫哭得梨花带雨,立刻怜香惜玉起来,将卫子夫搂在怀里好生安慰一番,然后卫子夫就怀孕了,生下一个女儿,汉武帝高兴得几乎要昏厥过去。

要说古代人重男轻女,卫子夫生个女儿怎么能把汉武帝高兴成这样呢?其实这个女儿的出世证明了汉武帝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要知道,他和陈阿娇结婚这么多年都没有孩子,那压力是相当大的。

这回汉武帝总算扬眉吐气了,他终于可以向那些质疑自己的人还击了:“朕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呦。”

这边卫子夫生下女儿,那边陈阿娇妒火中烧,她立刻派人逮了卫青要杀掉他。此时,汉武帝挺身而出,扮演了一位合格的“霸道总裁”角色,他处处护着卫家姐弟,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还将捣乱的陈阿娇废掉,那叫一个贴心。

在汉武帝29岁那年,卫子夫干了件大事,她给刘彻生了一个儿子刘据。汉武帝终于有儿子了,觉得人生真是太有盼头了。让那个喜欢做豆腐的刘安死心吧,他成天巴望着自己生不出儿子来,这样他就有机会可以继承皇位,想得美!

卫子夫因为生子,顺利成为皇后,刘据也被立为太子,那段时间是卫家的高光时刻。在外朝,卫青屡立战功,声名显赫;在后宫,卫子夫大气从容,后宫一团和气。

在卫子夫做皇后的38年里,她一直恪守本分,宠辱不惊,与刚入宫时别无二致。

起初,汉武帝确实很宠卫子夫,那是因为她小鸟依人,又从不插手政治,性格恬淡。

要知道,汉武帝身边的女人个个都是大女主,全是宫斗的顶级高手,他那个超长待机的瞎眼老奶奶、那个二婚的老妈、那个无风还要起三尺浪的岳母,还有骄纵蛮横的媳妇,跟变态辣火锅似的,吃了成天上火。

卫子夫的出现宛若在汉武帝面前摆放了一碗鸡汤,看似貌不惊人,喝下去回味无穷。

然而,鸡汤喝多了也是会腻的,汉武帝又是个颇为喜新厌旧的人,卫子夫当上皇后没多久,他就把兴趣转移到了年轻貌美的王夫人、李夫人身上。

卫子夫呢,不争不抢,你爱宠谁宠谁,我自当努力做好皇后替你分忧。

于是,卫子夫逐渐失宠,太子刘据,也因为和父亲政见不合,不太讨汉武帝的欢心。

此时,汉武帝的宠妃王夫人、李夫人都生了儿子,刘据不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母子俩都有了一种危机感。

汉武帝察觉到了这种紧张气氛,还专门托卫青给他们传话,大意就是你们把心放肚子里吧,啥事都没有,我绝不会换掉太子。

结果没多久,卫子夫仰仗的亲弟弟卫青去世,这对母女处境十分艰难,先是卫子夫几乎见不到汉武帝了,然后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关系也十分疏远。

那群宦官臣子的大多都是见风使舵的主,成天上汉武帝面前说太子和皇后的坏话,母子两个见不到汉武帝也没法解释,那时候通讯手段太落后了,这要是换成现在,刘据一通电话打过去说不定父子两个的误会就解除了。

然后那个叫江充的小人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大肆搞巫蛊案,卫子夫生的两个女儿以及卫青的长子都卷入巫蛊案被杀,江充又把矛头直指太子。

太子在恐慌和无奈下选择自保,关键时刻,一向隐忍贤德的卫子夫,展现出自己霸气刚强的一面。

她选择支持儿子,并且调动中厩皇后的马车装载射手,搬取武库的兵器,调发长乐宫的卫队帮助太子。

最后,太子在逃亡的路上自缢,汉武帝派人收回卫子夫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并没有说明要废后,也没有让她搬出椒房殿,但是卫子夫毅然选择自杀,追随儿女而去,结束了自己看似平稳,却暗潮涌动的一生。

她的一生,如果没有遇到汉武帝,可能会嫁给一个仆役,但人生不会有这么多的起起落落。

汉武帝对卫子夫有感情吗?没有。他最开始宠爱卫子夫,无非就像宠爱一只温顺的小猫,欢喜了拿来抱在膝盖上抚摸一番,不开心了远远地踹开。

卫子夫对汉武帝呢?应该也没有。她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汉武帝的巨大差距,用尽心思讨好汉武帝,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家族的兴旺。

生了儿子刘据后,卫子夫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至于汉武帝宠爱哪个女人,她都不在乎。可惜天不遂人愿,儿子先于自己而去,卫子夫的人生已经毫无希望,继续苟活于世也是种痛苦,她对汉武帝丝毫不抱希望,所以干脆来了个自我了断。

她看似柔顺谦卑,实则外柔内刚,关键时刻支持儿子的做派,也是一派豪气冲天。

其实卫子夫看得很透彻:不要和君王谈论爱情,也不要相信爱情。

这部剧讲述的是卫子夫在平阳侯府遇到了汉武帝刘彻,卫子夫本来是平阳侯府中的一名歌女,刘彻见到卫子夫之后,对卫子夫有些好感,于是平阳公主为了讨弟弟的喜欢,直接将卫子夫送给了刘彻。

刘彻当时和窦太后之间的关系不好,两人不仅涉及到了权力的争夺,同时在后宫中,也因为后宫的妃嫔有权力上的争斗。

卫子夫见到刘彻后便喜欢上了对方,因为很讨刘彻的喜欢,所以卫子夫在皇宫的地位很高,只不过因为深受皇帝的宠爱,所以宫中的女人对卫子夫产生嫉妒。

特别是皇后,因为和刘彻青梅竹马,所以看到卫子夫受宠之后,皇后便开始争对卫子夫,最后计谋被识破之后,卫子夫便当上了皇后。

后来卫子夫和段宏之间的关系被揭露之后,刘彻怀疑卫子夫和段宏两人余情未了。卫子夫便直接找了平阳公主做保证,两人最终解除了误会,也识破了别人的计谋,最终破镜重圆。

1,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

汉武帝时,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成了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

乌孙国原居住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与匈奴一向是世仇。汉武帝遣使乌孙国,表示愿送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细君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喜出望外,封她为右夫人。

2,太初年间(约公元前104年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岑陬。

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已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在远隔千里的异域经历了四朝三嫁后,她上书宣帝表示自己岁数大了,希望回归故乡,汉宣帝为之动容,便派人把她接了回来。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忧终于回到长安。

扩展资料:

昭君出塞

《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对昭君出塞的记载是这样的:

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向汉宣帝请求援助。因为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于是,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后,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同时送给他三万四千斛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激。西域各国看见汉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死后,他的儿子刘奭,即汉元帝即位。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意思是自愿当汉朝的女婿,以便有所依靠。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匈奴强大,汉朝和匈奴和亲,都是挑选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现在呼韩邪的匈奴已成了汉朝的附庸,于是元帝决定挑五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民间选来的宫女,进宫后就像鸟儿进笼一样,都希望出宫,但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宫女王嫱,即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也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和好,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呼韩邪临辞之前,元帝召见五女,只见“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汉元帝虽然阅美女无数,也大为震惊,想改变主意,却不能开口,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她去了匈奴。

王昭君到了塞外后,并不像传说那样,日日思念中原、思念皇帝,郁郁而终,甚至自杀而亡,而是享尽顶级待遇。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非常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据《汉书·匈奴传》等史书记载,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所生的儿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

婚后三年,呼韩邪去世,嫡子雕提模皋继位。依照匈奴汗国的风俗和律法,嫡子有跟庶母结婚的义务,于是王昭君再嫁给新皇帝。二人年龄相当,新单于更加爱慕王昭君。

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昭君继续当皇后,跟新单于又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匈奴贵族。由于王昭君的原因,匈奴和汉族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人民网—远嫁匈奴和西域的汉朝公主

人民网—盘点那些被皇帝远嫁到匈奴和西域的汉朝公主们

人民网—王昭君远嫁匈奴并非悲剧

卫青虽说是卫子夫的弟弟,可是他们的父亲并不相同。他们的母亲卫媪跟她丈夫一共生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是卫长君,三个女儿分别是卫君孺、卫少儿以及卫子夫。

有人就不解了,那卫青跑哪儿去了?不要着急,卫青其实是卫媪和郑季的私生子。当年县吏郑季到平阳侯家里做事,估计是长得太帅了,所以就把卫媪给勾搭上了,结果就有了卫青。也就是说,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

本来卫青是在亲生父亲那边过日子的,可是郑季一大家子对他都不好,把他当奴隶一样使唤,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平阳侯府,成为了平阳公主的马奴。可以说没有姐姐卫子夫,就没有卫青的未来。

一、卫子夫入宫,才让卫青有了接触汉武帝的机会。

汉武帝去扫墓的时候,路过自己姐姐平阳公主府上,这才见到了貌美如花的卫子夫。汉武帝非常高兴,在平阳公主的帮助下,汉武帝成功将卫子夫带入了后宫。

当时的后宫也是斗争不断,馆陶公主是汉景帝时期的长公主,她把女儿陈阿娇扶植为了皇后,从而权倾朝野。而平阳公主是汉武帝时期的长公主,她也想扶植一个皇后出来,以此取代馆陶公主在朝中的影响力。

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孺为太仆公孙贺妻。少儿故与陈掌通,上召贵掌。公孙敖由此益贵。子夫为夫人。青为大中大夫。---《史记》

为此卫子夫成功入宫,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怀上了龙种。当时陈阿娇的肚子可是一点反应都没有,所以她和老妈馆陶公主当然是差点没被气死。

卫青此时也已经跟着姐姐水涨船高,在建章宫做事了。

所以馆陶公主便派人去追杀卫青,索性是被公孙敖给救了。

此后汉武帝终于正式与卫青见面,并且给了卫青一系列的封赏,而且也将卫子夫封为夫人,将他们的大哥卫长君封为侍中。

老卫家满门都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这些都要归功于卫子夫俘获了汉武帝的心。

当然了,也有史料证明,卫青本人也是美姿颜,那是一个大帅哥。

汉武帝男女通吃的毛病是改不掉的,这位大将军,昔日也极有可能是汉武帝的男宠之一。

他可以挺起胸膛告诉世人,自己能够上位,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美色,而不是姐姐的美色。慢着!这好像一点也不值得骄傲,还是算了吧。

二、卫青做了大将军,平阳公主才会嫁给她昔日的奴隶。

平阳公主的感情经历那是相当丰富的,她是汉景帝刘启的女儿,本来被封为阳信公主。

可是她嫁给了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以后,就被称为平阳公主了,还是这个好听点。

平阳公主和曹寿生了一个儿子曹襄,随后曹寿就挂了。后来曹襄娶了汉武帝跟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

这段感情经历结束以后,公主是耐不住寂寞的,随后又嫁给了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

结果夏侯颇这家伙不给力,因为跟父亲的姬妾私通被发现了,索性就自杀了,平阳公主这婚后生活还没开始享受,就无疾而终了。

初,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汉书》

我们看看平阳公主的前两任丈夫,都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也都获封了爵位。在汉朝他们可都是响当当的贵族人物,所以她怎么可能选一个奴隶卫青做第三任丈夫呢?

其实平阳公主二次守寡的时候,卫青家族已经崛起了。

当时卫青和霍去病在打击匈奴的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一家五口都被封为了侯爵,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家族。

守寡的平阳公主,第一次正眼看了看卫青,发现他的确还是一位精神小伙。于是就嫁给了卫青,卫青自然也是无法拒绝的,毕竟人家是长公主。

汉武帝就比较欢乐了,他表示自己娶了卫青的姐姐,可卫青反过来又娶了自己的姐姐,这是双喜临门的大好事。

其实这就是说,卫青娶平阳公主的时候,已经是名声显赫、拜将封侯了。否则平阳公主是不可能看得上卫青的。以她长公主的身份,随便找几个小鲜肉难道不香吗?

三、卫青自身也很努力,打仗几乎没有败绩。

卫青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汉武帝既然赏识他,刻意栽培他,那卫青当然不能辜负了汉武帝的期望。

卫青被汉武帝一路提拔到了车骑将军的高位,这个时候汉武帝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那就是主动找匈奴作战。

他将大军分为四路,分别由卫青、公孙敖、公孙贺以及李广带领。

其他三路一无所获,唯独卫青在龙城之战中取得大胜,俘虏匈奴700人之多。卫青的龙城飞将因此得名。

这是汉匈之战中的首次胜利,意义极为重大,也为后来汉武帝打击匈奴,奠定了信心。

卫青功不可没,因此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李广表示:娘希匹,又认错路了。

公元前128年,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从雁门出关,带领3万大军远征匈奴,斩首匈奴大军几千人之多。

公元前127年,匈奴南下,卫青带领大军采取迂回侧击的战术。

卫青带人绕到了匈奴的后方,切断了南下的匈奴与蒙古河南地区匈奴的联系,此后南下猛攻被保卫的匈奴军。这一战卫青活捉了数千名匈奴人,夺取了几百万头牲畜。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

此后卫青又组织了好几次对匈奴战争,逐渐成为了大汉朝的中流砥柱,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大将军,成为大汉朝军队统帅中的一把手。

卫青的确是靠着姐姐卫子夫,才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可以说这只是一块敲门砖,进了门以后,该怎么发挥,就完全依靠卫青自己了。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积攒军功,逐渐成为了汉武帝最器重的大将,这可不是偶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努力,做不到这么有出息。

后来同样被汉武帝扶植起来的小舅子李广利,那就是个一塌糊涂的将军,跟卫青完全没法比,最后居然投降了匈奴,可见人比人气死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40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