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但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 另外,古代婚嫁的习俗还包括拜堂、合酒、闹房、妇见公婆、三日回门等。 在结婚前,需要挑选吉日(请期),并在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彩礼,女方则会在出嫁前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细谈鄂州结婚风俗的内容,应该从约定结婚到礼成的所有细节都包括在内,但量从风俗的形成到不断的演变,还是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所以从整体的风俗的意义来看,更多讲的就是从传统的风俗中不断的提炼加工而共同遵守的规则。
在鄂州结婚风俗中,基本的流程就是婚前准备,到正日子礼成,有很多的内容与细节风俗需要遵守。这里重点说说接到新娘子之后,到男方家门口下车之后开始的风俗。新娘子接到男方家门之后,会有炮手提前准备好放鞭炮,鞭炮结束新娘下车。不过新娘下车不是直接进家门,而是会在家门先见到男方专门准备的一张八仙桌,一般桌上放一张毛主席像或者挂在正面墙上,桌子上放一只斗(早时称粮食用的),里面装满小麦,插上一杆秤(带铜盘的称),一棵并着的大葱、艾蒿、柏枝用红纸或红布捆着插进斗里。新娘要从这里停留,意思是小两口的日子称心如意、五谷丰登、并结莲理之意。
进门之后,鄂州结婚风俗中新娘不是直接行礼,而是要在新房的床上坐福,这时候送亲的女性一位主陪,,在这里坐上一到两个小时,要求不能乱动,如果可以做到不上厕所更好。一直到男方计划的良辰吉日的时辰才能起身准备去拜堂。传统的坐福时间要求更长,而这决定着未来幸福的寓意之重点。不得不说,这个风俗在现代得到了很多的简化,但是仍脆是娘家与婆家都会非常在意的一个重点。
虽然在鄂州结婚风俗中,有很多被改变演化了,但是在人们心中,有些事情不能改变,这才是真正的风俗。在大礼的这个环节上,与河南各地的风俗相近,就是不仅要给公婆敬茶,要拜堂遵守基本的仪式,而长辈们接受拜敬之后,还要同时奉上红包回礼,这个风俗让很多长辈们要破费了,而这个费用是直接给新人的,由新娘自己来管。与礼金不同,拜钱,就是至亲直接给新娘收着,亲戚多的这一天新娘可以收益非常多。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 李华锡)近日,在湖北襄阳,一名接亲的男子在寒冬中身穿红色单衣,被用胶带绑在树上,几名男子拿出一袋面粉,直接迎头泼下,男子满头浑身都是。目击者王先生称,这是当地的风俗,泼面粉寓意白头偕老。该新闻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网友愤怒,纷纷表示风俗变成了“恶俗”,不仅有伤风化还浪费粮食,“新郎被折腾得不成样子,看着着实有点过了。”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离奇的婚闹形式,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对人身造成伤害。那么,该如何避免恶俗婚闹行为?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婚姻家庭部主任、专职律师张荆和心理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鑫星。
“新郎接亲被绑树上狂泼面粉”视频。网络截图
如何看待婚闹现象?
张荆表示,婚闹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最早的出发点是美好的,希望通过婚闹形式,加强新郎和新娘的肢体接触和迅速熟悉。父母包办婚姻时代,多数恋爱不自由,男方和女方甚至结婚前都没见过几面,为了打破彼此的陌生感,可以通过婚闹熟悉一下。“比如,通过闹洞房来化解彼此的陌生感和尴尬。”
“但是习俗发展到今天,首先基础没有了,因为现在是自由恋爱时代,男女双方之间根本不存在彼此不熟悉的情形。其次,婚闹的出发点也变了。”
张荆说,如今的婚闹更多的是闹新郎新娘,其中有很多心理的诉求。如今参加婚礼的人,不一定都是关系至亲至近的亲朋好友。“婚闹有时是在发泄个人情绪,逐渐出现恶俗婚闹。”
她认为,恶俗婚闹除对新郎新娘有人身权利侵害外,有时还会对伴郎伴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甚至趁着人多混乱,打着传统习俗的名义,进行不法行为,我们要打击制止这种恶俗婚闹。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婚姻家庭部主任、专职律师张荆。受访者供图
什么样的婚闹是正常且理性的、值得提倡的?
对于婚闹行为,段鑫星认为要倡导理性婚闹。她说,结婚主要求热闹,既符合传统习俗也契合年轻人的心理,既可以提高婚恋的热度,也可烘托庆典气氛。她期待婚闹形式可以设置一些彩蛋节目:比如为未来的宝宝起名字,背靠背猜两个人的契合度,飞花令接词等文戏,让夫妻做一些猜谜游戏,身体语言的表达,重要日期游戏等。
张荆也支持倡导理性婚闹。她认为,现如今人们经济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婚闹的形式应变得更文明,比如可以给新郎新娘做个纪念视频,进行各种才艺展示,回忆新郎新娘当初认识时细节的感悟等,“通过文明有趣的形式来烘托婚礼现场的喜庆度、热闹度,这是应该提倡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