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岛渔场是我国五大渔场之一 ,常见的经济类鱼虾有上百多种。这些都是石岛渔场里鱼类,大家有的看到过,有的还亲品其美味。现在我带大家去认识一下。讲解各鱼类的知识。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其中有一幅关于山顶洞人的骨针的插图,课文只提到“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但对骨针没有更多的介绍。
其实在距今约18 000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的早期人类,被称为山顶洞人。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曾在遗址中,发现了一根长82毫米的骨针,一端有针眼。这是今天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表明当时人们已经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并会织渔网一类的东西。”作为早期人类活动场所之一,荣成地区也曾发现过这样的骨针。 在青铜铸币还未出现之前,大海里的贝壳是我们祖先曾经使用的最古老货币。贝在夏代就成为原始形态的货币,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五只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贝产于海,不善流通,就用仿制品来代替,遂有蚌制贝、骨贝、陶贝、石贝等。秦统一全国后,行铸钱,贝币等原始货币乃被废止。
捞水:在航行中,有经验的船老大将捞水用细长的绳子抛下水去,根据水深、附着的底质、用舌尖舔尝所沾水的含盐量来确定船所处的位置。随着渔业的发展,各种海难也相对出现。清末成立了拯济局,即现在的救捞局,由候补知县具体负责。 鲸鱼虽然有鱼字,其实它并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它有许多和鱼类极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鱼类是左右摆动尾鳍来使身体前进,而鲸鱼却是以上下摆动尾鳍的方式前进。
它们利用前端的鳍状肢来保持身体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鲸鱼背部的上端还有能保持身体垂直的鳍!鲸鱼是群集动物,它们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气时,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及控制力向,动尾鳍的方式前进。
鲸鱼是利用头上的喷水孔来呼吸,呼气时,空气中的湿气会凝结而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状。渔民甚至可以从喷水的高度、宽度及角度,来辨识鲸鱼的种类。鲸鱼的种类很多,大致分成齿鲸和须鲸两大类。这里是鲸鱼的肋骨、脊椎骨,这块就是须鲸的头骨。 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普遍信奉海神娘娘。供奉海神妈祖的天后宫在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不计其数。这座极其珍贵的神龛里供奉就是海神娘娘。
海神娘娘是海上生产作业者的保护神,是沿海民间最崇拜的神祇。海边的人对她非常虔诚,奉她为海上保护神,威海人亲切地称之为娘娘。娘娘姓林,是比干的后裔,福建莆田贤良港人,为五代泉州巡检使林息的第六女,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七日。出生后不哭不闹,父母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林默。七岁学书,十岁喜静坐一室,十五岁悟道。
一年秋天,父亲和哥哥坐船外出,风浪大作,林默正在织布,好像睡着了一样,脸色大变,手里的梭子也停在空中。她母亲以为她白天睡觉了,轻轻拍拍她的肩,林默一惊手中的梭子落在地上。她醒了,难过地对母亲说:“哎呀,父亲没什么事,哥哥却落水淹死了。”果然,她父亲回家述说获救情况,母亲大为惊异。
从此,她经常出海救人,二十八岁那年飞升。人们为纪念她,便建庙祭祀,人称“妈祖”。海边的人,对她非常虔诚,奉她为海上保护神,沿海各地均修有天后宫,俗称海神娘娘庙。天后宫大部分前后两殿,或前殿后楼。如石岛天后宫就是前殿后楼。前殿为祭祀场所,后殿为寝殿,楼即卧室,内设床幔被褥,梳洗用具。每天有专人负责打洗脸水,洒扫卧室,叠放卧具,焚香敬茶。海上运输的帆船舱楼里专设神龛和香童,供奉海神娘娘。渔民或船员海上突遇风暴,都要焚香跪拜祈祷海神娘娘搭救,据说海神娘娘会送灯来,以挂在不同桅杆的不同方位昭示此行的安危凶险,给人们鼓舞和启示。过去很多航海者和老渔民几乎都有这种经历,并言之凿凿。你稍加反驳,就会激怒他们,并拒绝你的友谊甚至帮助。对海神娘娘的崇拜平时尚且如此,到她生日这天则更加隆重。清代康熙皇帝曾规定祭祀天后的规格和使用的祭器。但民间则多是自发的,每到这一天,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涌向石岛天后宫,妇女献上精心绣制的花鞋、幔帐;男人们则焚香烧纸顶礼膜拜;船家或渔行也以此还所许之愿,唱戏酬神,耍狮子、走高跷。这个就是沿海渔民过年过节时耍狮子时的绣球。从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会期大都从谷雨起持续到三月二十五日。 这是放坛子网用的坛。坛子网的规格约为15×6米,全网由网纲、网身、网囊等部分组成。
每条坛子网用两只大坛子绑在虾须上作为浮子, 在水流的作用下,网口迎流张开,整网沉入水中,鱼虾随水流进入网中入网囊,平流时两坛子将网口浮出水面,网口倒闭,开渔网取出囊中鱼虾后,再把网囊用绳扎紧放入水中。 用坛子网作业,需打木桩在海底,以把网拴住,渔民称为“打户”。橛为硬质木头(一般用洋槐树制成,质坚硬且耐腐),确定打橛位置后,抛锚固定船位,桩尖朝下,斗杆竖直,老大撑杆,几人合抱斗杆,猛向海底冲击,将木橛尖插入海底泥沙中, 如同在陆地上打夯一样,直至将木橛深深牢固地打进海底的泥沙中,再移动船位,确定另一位置。 是竹蔑或铁丝编织而成的捕捉鳝鱼的园形装置,为沿海渔民发明,它出自我们石岛介口村,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黄鳝笼长2尺左右,直径8-9寸不等,笼的两端有口,一端为进口,一端为盖口,进口处一定要象喇叭形状,同时有蔑瓣,易进难出,根据鳝鱼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渔民选择有黄鳝活动的湖泊、塘堰、河汊等水域放笼,笼中装一些家禽内脏、蛋壳、蚌肉、蚯蚓等诱捕,有充裕的时间,还可捕捉一些萤火虫装在其中放入鳝鱼笼里,这样捕黄鳝的效果好。黄鳝笼装好诱饵后晚上5-6点钟沿著有黄鳝出入的水域放,放时要将整个黄鳝笼横放在离岸边一米以外的水中,靠近临水的树根旁石缝边,涵洞里以及有水草的地方。笼放入水中后有一部分露出水面,约占黄鳝笼的四分之一,然后在露出水面的黄鳝笼上盖些水草,这样,鳝鱼晚间四处觅食就会进入笼内,第二天早晨4-6小时收笼,就可捕捉到很多的黄鳝,一般一只黄鳝笼一夜可捕捉数十余条。
其实黄鳝笼利用黄鳝的尾部特别敏感,只要一触到硬物整个身体就向前游动这一特性,断了鳝鱼的后路。鳝鱼进去以后,等到后退的时候,蔑瓣的尖梢一根根扎在尾上,它不知道后面那坚硬的是什么东西,退下去是什么后果,所以一触即缩,怎么也鼓不起勇气朝后退,就只好在笼子里一直呆下去,这类现象在动物界并不少见。然而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常犯这类错误,甚至将自己推上了绝路,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了。 潜水的人抱着葫芦,选好作业区域,抱葫芦边游边寻,发现礁石有石花菜时,放开葫芦,吸足一口气立即下潜,憋气已尽,立即上浮。摇船用的橹,出自著名的鱼村大鱼岛。这是雾灯及各种船用灯,这里的部分展品是用来赶海的工具及一些船用工具。沿海渔家赶海,不是生产生活的必需,这也是一种休闲方式,赶海的人多以家庭妇女为主,收获的海产品多为自己食用。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件衣服,这是潜水服,1917年由日本传入威海,后传到荣成,主要用来采捕海底的海参、扇贝等,由连身衣、领盘、压条、螺栓、铅饼坠子、铁鞋等组成,辅助设施有压缩机等。
猪皮绑子:它是过去农家的雨鞋。用腌制的猪皮缝制,毛面朝外以防滑,多为冬天穿着,穿时里面塞满干草,用绑带扎紧。沿海农民赶海、出粪多穿绑子,脚不冷,不透水。不用时,两只系在一起,挂在背阴处晾干,用时加水泡软既可使用。这是冬季所穿的毡窝,多用厚毡依模做成的。
这是航海灯和信号灯,渔船用的虎头锚。大家再看中间,独木舟,它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渔猎时期,是最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之一,在它之后,木板船开始出现。 这种车用硬木做成,安装硬木车轮,笨重但载重量大,车轮因不堪重荷发出吱牛吱牛的声音,因而荣成人俗称“吱吱牛”。
大家看墙上的这幅照片,是荣成旧时农村的真实写照,低矮的草房,狭窄的街道,这幅门就是当时的普通农家大门。食盒是用来送饭的,庄户人家在农忙时节有时就在田间吃饭,送饭的自然就是妇女和孩子。大家猜猜看,这两件东西在农家是干什么用的?这是用来压核桃用的,这是一个手工面条机,从中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风箱、托盘,笸箩分两种,有大小之分,一种用来盛针线,一种用来盛衣物。这是喂牲畜的马槽子,槽子是用来装草料的有用木板钉的,有用石头砌的,还有用坯垒或泥砌的。铡刀用来铡草料,旁边是马鞍、笼头,蓑衣和斗笠是民间常用的遮雨用具,蓑衣是一种多用途的工具,旱可遮荫,涝可挡雨,累了可以铺在地上小憩。粪斗是在田间用来匀粪的。这是我国农民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的犁,在我们荣成叫吕犋, 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为人力和畜力两种。点种葫芦顾名思义用来播种用,旁边的工具是量具,用来量麦种。滚子是播种以后用来压地保墒的。
在昨天上午十点,荣成渔民节开启,在首天,渔民节活动就开启系列热闹活动,各种舞龙舞狮还有秧歌团队汇聚在这里,在广场上还有渔民们聚在一起祭海的场面,然后更多渔民节信息,一起了解一下。
2019荣成渔民节时间:4月19日至4月20日
地点: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
荣成渔民节活动预告
4月19日10时,2019年荣成渔民节正式开幕,在荣成院夼村广场,由渔家大鼓方队、舞龙方队、舞狮方队、秧歌方队、腰鼓方队、渔民号子和祭酒方队组成的300人团队上演具有“胶东特色、荣成特点”的民俗表演,在院夼村9000平方米的广场上,展现荣成沿海渔民谷雨祭海场景。
今年在院夼村不仅举办谷雨祭海仪式,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才艺展示,有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30多个威海市级、荣成市级非遗项目将在院夼村广场集中展示,如鲅鱼水饺、蠓子虾酱、俚岛油炸糕、盛家火烧等农家渔家小吃,更有关于民间武术、民间体育、杂技等展示和各种民俗文艺演出活动。
为做好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文章,4月20日至5月4日,荣成市还举办“攀越九顶·探寻八宝”槎山登山节活动。
开幕仪式后,百人彩游队和百面蕃旗、华盖、少牢等前往龙王庙,渔民祭海仪式在院夼村龙王庙正式开始。
渔民节介绍据了解,千百年来,荣成渔民在与大海大风和大浪的长期抗争中,创造产生了大量与渔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极具荣成地方民俗特色的渔民文化——荣成渔民节、荣成渔民号子、荣成渔家锣鼓、祭祀海神娘娘仪式、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等。荣成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项,基本都与渔民文化有关。
荣成市高度重视对渔民文化的挖掘、传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深入持久地对传统文化实施了全方位的保护工程。
先后投资建设了荣成人与海展馆、海洋食品博览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展示荣成渔民文化的大型文化设施,举办过六届荣成国际渔民节,成立了渔民号子、渔家锣鼓等10多个渔民文化协会,拥有一大批渔民文化传承人、渔民文化艺人、渔民文化演艺团队和演艺场所,每年创作产生许多优秀的渔民文艺题材作品。
据了解,院夼渔民祭海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渔民为了祈求海神保佑他们的海上作业一帆风顺,鱼虾满仓,遂于每年出海前一天,向海神献祭。
你好,先祝贺有情人成眷属了。就算是荣成各个乡镇也不尽相同。
订婚也有,不过不是一定得。
送日子要看实际情况,我指的是家境。有送一万零一元的,意思是万里挑一,有送4800的,成为四平八稳。还有更多的不过都是吉利数字。送日子这天男方要带着面(可能是为了烙饼),带着钱,也有的还带着红色的秋衣秋裤(送给女方的),裤腰带,不过好像现在都不拿了。比较古老点的习惯。
女方请送日子的人吃饭。别的就没有什么了。其余的就是看两家还讲究点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