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

胡适简介。,第1张

胡适简介

--------------------------------------------------------------------------------

胡适(1891-1962)

胡适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1891年2月17日胡适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母冯顺弟。

1893年4月12日胡适随母到台湾住铁花先生任所。1895年2月7日偕母离开台湾返绩溪。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读铁花先生所撰的「学为人诗」,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12年春,改入文学院。1914年2月,得学士学位。1915年9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院,系主任为杜威。胡适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

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1917年5月,胡适在哥大通过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1917年7月胡适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而后,冬去春来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

胡适一家。左为胡适长子胡祖望,右为次子胡思杜,中坐者为胡夫人江冬秀

1919年5月1日,应中国教育团体之邀,杜威携同夫人、女儿来我国讲学,停留两年零二个月,由胡适陪同并任杜威的翻译,作了一百多场的讲座,仅以教育问题为题的讲演就达20多次。来华讲学时间之长,内容范围之广泛,在西方学者中实属罕见。他的讲演传播实用主义哲学,宣传美国的文化、社会政治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在我国知识界中产生很大影响。在这期间,我国学者撰写发表的介绍、评述实用主义的文章甚多。当时颇有影响的《新教育》杂志,1919年第3期还特地出版了“杜威号”专刊。传播与宣传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首推胡适,他不仅系统地介绍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实在论、经验论、真理观、方法论,而且把杜威的方法论概括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具体运用到“朴学”与“红学”的研究中去。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胡适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剧情里女主角留下「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恋人离家出走。这是受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问题小说」。

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从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

1920年3月,胡适(右二)同蔡元培(左二)、蒋梦麟(左一)、李大钊(右一)合影。

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学观念,都是对本世纪学术发展影响甚深的“大胆假设”。

1920年,胡适与高一涵、马君武、蔡元培丁毂音合影

从1920年至1933年,胡适主要用历史演进法来从事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研究考证,胡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十二部小说的研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

自1923年2月到1924年年底,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称“人生观论战”。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3)论战的转折与结局:从1923年11月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直到1924年岁末,其间“科-玄”论战发展为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争。胡适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

胡适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说:「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胡适是红楼梦海内孤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发现者和拥有者。并且接下来发现了一系列珍贵的版本比如《庚辰本》,为近代红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胡适在写《中国禅宗史》的过程中接触到神会与北宗辩论的记载,感到如果不写神会,就难以写好禅宗史。1926年,胡适因在巴黎、伦敦相继发现三卷及一份残卷,约两万字有关神会和尚的资料,也就是《神会和尚语录》和《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又在伦敦发现了神会的《显宗记》,他不仅「要把禅宗史全部从头改写」,而且强调「这位大和尚神会实在是禅宗的真正开山之祖,是《坛经》的原作者」。印顺认为此为他的结论是不足取的,但在禅宗史的研究上,仍旧是有贡献的。胡适说:「一千多年中,几乎没有人知道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事,莫有过於此事的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010htm

蔡元培和胡适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广泛的影响力。然而,要比较两人的学问高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学术领域和背景有所不同。

蔡元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者。他曾担任过民国教育部长等职务,对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学问主要涉及文史、教育、艺术等领域,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胡适则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涉猎的领域包括哲学、文学、历史、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学问的广度和深度上,蔡元培和胡适都堪称大家。如果一定要比较两人的学问高低,可以说蔡元培在教育、艺术等领域内的造诣更深,而胡适在哲学、文学、历史等领域内的影响力更大。但是,这种比较是相对的,每个人的学术领域和成就都有其独特之处,无法简单地用数量或质量来衡量。

总之,蔡元培和胡适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学问和成就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在民国时期,胡适是个说不尽的人物,喜欢他的人可以聊上三天三夜。反对他的人闭着眼睛都能抓到他的辫子。他不是深海里的不可捉摸,而是有着不可抗拒的亲和力。光是提倡白话文就足以载入史册。抗战初期,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日本人异常紧张。他们推出了三位大学者,但还是难以匹敌。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原名洪智,后改名为胡适。父亲去世时胡适才三岁。按照遗嘱,母亲带着儿子回到胡的老家在安徽绩溪上庄村,宁愿多交三倍的学费,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他在私立学校读了九年。14岁时,胡适到上海梅溪学堂读书;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在中国新公学任英语教师。19岁考上庚子赔款二本官费,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学文科。因为他报考时用了胡适这个名字,后来就被叫下来了。五年后,胡适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哲学家杜威,继承了他的实用主义衣钵。1917年夏,他回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他强烈反对文言文,提倡更容易普及的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人物。这一举动激怒了许多文化名人,尤其是他的同事黄侃,多次对他进行攻击。有一次在一次讲座中,黄侃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胡适的妻子去世,他的家庭电报会说:你的妻子死了!快点回来!11个字长。在文言文中,你只需要妻子的葬礼和快速返回。胡适从来没有说过坏话,但他是一个谦虚的人。1920年,胡适白话诗集尝试集出版,一时间风靡文坛。其中一版再版,在第四版中,希望等都是比较知名的。在美国留学多年的胡适深感口语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汉语本身也不乏简化,尤其是在民间。他认为说话有四个要素:第一,说话之前你得说点什么。第二,有话要说,说点什么;想说什么就说吧。3说我自己的话,不是别人的。四、现在是什么时代,说什么时代。至于他自己,虽然是第一倡导者,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用户。他在一次关于白话文运动的讲话中说:有人说我的白话文写得好,其实是解放后我的小脚,不过是鞋子里塞了棉花。新文化运动后,杜威来华讲学,胡适做了两年他的翻译,有一段时间他走遍全国,开始从实力派向偶像派转型。有云:泰戈尔来华,徐志摩成名;杜威来到中国,胡博士付出了十倍的代价。从1920年到1937年,胡适脱离新青年,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与徐志摩等组织创办新月书店,曾任中国公学校长。许多名人都以看到庐山真面目为荣,说:他们都认为胡医生是白发苍苍的老医生,而我不我不知道他是否是这样一个英俊的年轻人。每次聚会,胡适大多拿这个话题来炫耀。胡适他的作品很多,但缺乏耐心。他往往有上半部分没有下半部分,比如中国哲学史大纲。在黄侃中央大学的课堂上,他说:谢灵运过去是秘书监,现在胡适可谓书监。学生问为什么,黄说。监工,太监也是。太监,下面没人。有人问章太炎:老师怎么看胡适之?张笑了,说:哲学,胡适之也应该谈谈吗?康和梁多少有点渊源。胡适之,他不我甚至没有根。一天,与张相遇,张在合影中写了一首诗:两人并肩而坐,各怀心事。在未来的30到50年里,这张照片将成为构图的纪念品。哈哈,我我会送你一首白话诗,最后是老查

沈从文经徐志摩推荐,被聘为中国公学讲师。后来他说,适合的老师最大的尝试不是尝试集。他最大胆的尝试是雇佣我这个没上过学的无名小卒去大学教书!因为写人权与约法得罪了当局,胡适辞去了中国学院院长的职务,一家人于1930年11月28日离开上海前往北平。那一天,只有徒弟罗尔纲陪着他,没有人来北平火车站接他,但是另一个徒弟傅斯年在家里请他吃了一顿饭。后来罗多次谈起,感觉这个世界忽冷忽热。九一八事变后,胡适一度认为国联可以调停战争,废除伪满洲国,但他无能为力。他觉得中日实力差距太大,要以自我发展为主,说我们可以等50年,我自己的理智和训练不允许我提倡打架。1932年,胡适和蒋介石第一次见面,两人都很喜欢对方。胡送了自己的书淮南王书,大谈道家作为古代思想的伟大成就,和刘安淮南子作为道教的伟大成就。君王要把百姓当做自己的耳目,什么都不做。姜把自己的力行丛书还了回去。一九三七年七月,胡适再次受到蒋介石的接见,然后出席了庐山会谈会议。随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大使,与他的校友罗斯福总统保持联系。胡适是第一个被告知珍珠港事件的人,他能够把美国拖下水一起抗日。他和宋氏兄妹都有很大贡献,日本人民深恶痛绝。在爱国问题上,胡适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但原则不含糊。抗战胜利后,胡适回到北大担任校长,并在客厅举行婚礼,以我是胡适之的朋友为荣。据梁实秋回忆,一口大铁锅,直径差不多一尺,趁热端上来,里面还在沸腾,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鸡蛋饺子,底下是萝卜白菜。他可以他不怎么喝酒,还出了洋相,所以经常被妻子控制着戒酒。平时喜欢打麻将,说是最好的放松方式。1948年,胡适受蒋介石之邀竞选总统,但他没有无论如何,我不敢这样做。当人们解放军到达北平后,傅在中南海怀仁堂与讨论战局和问题。胡适送给他八个字:讲和比打仗难,坚持变革。后来胡适去了美国。在此期间,我与张爱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经营一家杂志自由中国。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一套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胡适尽了最大努力把八本书都找了出来,并作了细致的注释。据耿,胡适他一生中最忘恩负义的话是,根据毛泽东以他当时的水平,是考不上北大的。胡适的爱情生活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他的母亲在他的一生中,他在十三四岁时就和江冬秀订婚了。27岁结婚,育有两子一女,一生相守。根据胡适的统计美国研究专家称,他有过6次婚外情:他的心腹、美国人韦廉思;留学才女陈衡哲;曹的大嫂曾对诗人王景之说,我们在烟雾洞里像神仙一样快乐!)名人徐芳;杜威洛维茨,秘书;热恋中的朱一农。胡适喜欢当媒人。他曾为和的婚姻、千家居和杨的婚姻、沈从文和的婚姻做过工作,但最痛苦的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他说:爱人结婚了,老公不是我。胡适在美国期间,曾两次回到台湾,受到江的热情接待父子。他说,我觉得自己像个新娘。后来干脆回台湾当了中研院院长,算是重新发展了。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在蔡元培纪念馆召开院士大会。在下午的招待会上,胡喝得越来越多,说:我我被骂了四十年,我我从来没有生气过,因为它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2、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3、陈寅恪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4、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5、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蔡元培对胡适颇为赏识,他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称赞胡适“旧学邃密”且“新知深沉”,因胡适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英国翻译家阿瑟·戴维·韦利:首先,他绝顶聪明,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聪明的六个人之一。同时,他天生异类,他的思考模式完全是欧洲式的。任何人只要跟他做几分钟的交谈,就会心服口服。

胡适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压根儿就不具代表性。他既有别于鲁迅、钱玄同等留日派,也不同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蒋廷黻、丁文江、梅光迪等英美同学。当然,他与后者的共识更多。胡适是个天赋异禀的奇葩。所以,不应该把胡适当做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来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39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