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结婚欲望低?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结婚欲望低?,第1张

第一,适婚人数的总量在减少

当前适婚人群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5-30岁,而从近三十年的人口出生率来看,我国新出生的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1991年的总出生人口不足2300万,而1998年的总出生人口已不足2000万。而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却逐年显现。根据近期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破2亿,并且在未来的三十年中,老年人口比例会逐年递增。这些数据最终都会导致我国适婚人口的结婚比例下降。

第二,结婚成本过高

结婚所涉及的开支成本太高了,高房价、高消费、高彩礼费用、低薪资等因素,让本就没多少储蓄的年轻人“望婚兴叹”。一想到结婚要买房、买车、给彩礼,寻思算一下,少则几十万,多则需要上百万,实在是结不起。

第三,当代婚姻观念的转变

当代婚姻观念的转变导致了结婚率下降。过去生活条件艰苦,为了彼此有照应,需要两个人组织成家庭来共同经营生活。而现在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示单身状态感觉更好。据权威机构调查,60%以上的受访女性表示婚姻不是必选项,不结婚也能够过得很好。另外,近45%的受访女性担心因为结婚而会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如今婚姻观念改变,崇尚单身自由的人越来越多,结婚率自然越来越低。

第四,婚姻恐惧症

当你身边离婚率越来越高,当你发现身边已婚人士每天愁眉苦脸,当你发现婚姻就是爱情坟墓的时候,你还有勇气去结婚吗?当结婚之后,爱情被生活击碎,金钱成为矛盾的核心,当恋爱的激情褪去的刹那间,你是否敢直面惨淡的婚姻呢?没有孩子的婚姻还略显生动,当孩子出生之后,一系列的矛盾会接踵而来,现实的问题会迎面冲击,你是否会抗拒这样的人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婚姻从原本的希冀转变为如今的恐惧,婚姻恐惧症让结婚变得谨慎,让结婚率逐年降低。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普婚制传统,而且普遍存在着早婚早育、多生多育的习惯,在安土重迁的农耕文明中,人口的流迁率很低,婚姻乃人生大事,结婚率很高,离婚率很低。结婚才能开启生儿育女、家庭发展的新篇章,才能承担起上继香火、下传后世的人生使命,尽父母之责,享亲子之福。所以无论穷达、美丑,传统上国人都是向往婚姻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人口转变带来了少子化、老龄化以及性别失衡的严重后果,同时,结婚率越来越低,光棍、剩女、离异单身等人口现象也随之增加。结婚率逐年下滑说明有很多人被阻隔在婚姻大门之外,“结婚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适婚女性群体规模偏小,男女性别比失衡已是既成事实。男性单身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1980年以来大量为生男孩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同时,适婚女性群体规模偏小也跟严格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期间产生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的、普遍的、严重的偏高不无关系。

由于人口增长的队列效应和时期效应,性别失衡已经影响到适婚人口群体,于是有了3000万“光棍”之说。2021年是人口统计学意义“婚姻挤压”的历史转折点。虽然理论上光棍总量有3000多万,但目前大约有2500万00后及10后还处在隐伏状态(潜在的单身男性)。当下90世代出生性别比失衡所积累的能量开始释放,随后00后世代和10后世代将陆续进入光棍人口群体。光棍群体从2020年开始逐步增加,大约每十年增加1000万。

二是结婚成本太高,天价彩礼让不少男性望婚姻却步,有房有车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结婚的标配。现在中国农村离异的妇女都很受欢迎。这使人想起了几年前流行的一句话: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生女孩是“招商银行”。民间甚或有“丈母娘”推动了房地产经济的戏说。性别失衡下的婚姻市场某种程度上已经由女方主导,所以产生了性别偏好逆转现象。“结婚难”的底层逻辑是与其全家受累承压,不如一人吃饱潇洒,社会上婚姻物化很严重,物质主义甚嚣尘上,奢靡之风产生不良导向,像过去简朴、热烈的集体婚礼早已难见踪影。

三是条件匹配太难。为什么一方面有海量的男性光棍人口,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单身女性?原因就在于男性 “光棍”多数属于底层人口和草根群体,而单身女性大多是高学历、高收入甚至高颜值,而这两类人口“绝缘”。此外,从个体来说,只要是异地就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虽然可以恋爱,但谈到结婚就难了,为了杜绝今后的麻烦,即使心生欢喜,理智也会告诉当事人不要迈出第一步。至于三观一致,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9415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