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友人妻子的徐志摩,为啥被恩师的婚词一语成谶?

夺友人妻子的徐志摩,为啥被恩师的婚词一语成谶?,第1张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又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徐志摩

每次一想到徐志摩,就仿佛能看到康桥之上那个怀着万千柔情的背影,看到那永远炽烈燃烧着的青春爱恋。那风度翩翩,气宇不凡民国大才子,不知曾牵动了多少花季少女懵懂的思恋。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是童话故事的开始,我们对他寄予了最美好的祝愿,却不料英才早逝,只留那戚戚的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这个永远浪漫着的诗人呵!他留下了这么多动人的爱情诗篇,为何竟终究未能觅得一个知心知意的爱人!我们不禁疑惑:到底是什么让那本该承载幸福爱情的婚鞋蒙了尘?

1926年10月3日农历7月7日,正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那一天。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轰动的婚礼。婚礼的见证人,俱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的是胡适,参加者更是数不胜数。

正像悲剧幸福美好幸福的开头,当时的徐志摩已是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大诗人,而陆小曼则是精通书画“上海之花”,他们两人的婚礼虽引起了巨大争议但也可谓是“才子佳人一线牵”的美事。

然而仅凭着青春热血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的婚姻,到底是显得太过沉重了。陆小曼本是徐志摩的朋友王赓之妻,夺友人妻子的徐志摩已是犯下大错,而这此时情深意切的他却亦是那个对父母心中贤妻良母的典范张幼仪无情无义的他。

这般近似胡作非为的举动,早已引起人们的不满,甚至若非胡适等人的劝说,他的父母根本不可能同意这门婚事轰动,轰动,一如绚烂的烟花,它的存在只为那一瞬的震动天地的至美。

婚礼的一开始就已蒙上了阴翳。婚礼现场,证婚人梁启超更是毫不留情地训斥:“徐志摩,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警告一般的证婚词,带着些许不详的气息,这是老师对学生未来的深深忧虑。

在梁启超给儿子的信中进一步写道:“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盼望他能有觉悟,免得将来把徐志摩弄死,”这满是肃杀之气的文字哪里像是在描写一场婚礼!若非这是出自徐志摩恩师之手,我们甚至可能将它看成恶毒的诅咒,可不想最后这竟是一语成谶。

1931年3月19日,在写给陆小曼的信中,徐志摩整整写了近2000多字。这封2000多字的长信几乎没有分段,整排整排乌云般的文字,让人看去分外压抑。而信的内容更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地沉重。

在这封信的开头,徐志摩写到:

“今天星四,本是功课最忙的一天, 从早起直到五时半才完回家已十一时半,真累。”累,这是真的累!因为陆小曼与徐志摩父母的不和,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早已断绝了对这对小夫妻的经济支持。自1926年起,徐志摩一直是在凭一己之力担负着整个家庭的开销。

实际上,以徐志摩做教授每月300元的收入,婚后的两人本可以在上海过上相当优裕的生活,但陆小曼开支实在太大了,白天她要绘画、会客、聊天;到了晚上,则又忙着跳舞、打牌、听戏等。后来,因为治病的缘故,陆小曼还染上了鸦片,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供养自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而养了一堆“公主病”的陆小曼,徐志摩同时在上海、南京等多地任教,可这也不过能堪堪维持。经济压力之下,徐志摩不得不拼命地接活儿。从早讲到下午五点的讲课,加之各种应酬,其疲累程度,可以想知。这看似光鲜的生活之下,其实布满了拮据的窘迫。

写下这封信前,徐志摩已过了近五年这般多地奔忙的生活。这五年里,他不止一次提及要陆小曼搬到北京与他同住的事,然一直未能得偿所愿,这对看似甜蜜的夫妻实际上却是一直过着分居的生活。陆小曼不愿长住北京,正如徐志摩不肯定居上海,两人的生活都已和自己所在的城市紧密相连,而这难以调和的矛盾亦为他们的婚姻蒙上了阴影。

相比恋爱时的蜜意浓情,此时徐志摩信里的言辞,已明显没了热恋时的一往情深。然而这沉重的语句却又因为爱的余温而显得小心翼翼。看看徐志摩在信中的恳求,字字句句,尽是苦口婆心的教诲与劝告徐志摩是多希望陆小曼能戒去鸦片同他一起觅回那新婚的快乐啊!这句句的劝告透露着对未来美满的祈愿。

但徐志摩加在这封信里的“爱”,终究太沉重,比起他婚前写给陆小曼的信,已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绵绵的情意被长期的聚少离多磨去,被陆小曼与翁瑞午的“浮言”侵损,这信中自是带上略微控诉的含义。自小娇养的陆小曼又如何能饮得下这苦口的“良药”呢?怕是早已腻烦得不行,要将这信扔到一边,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了。

徐志摩的这双“婚鞋”啊,美则美矣,却仍是不合脚的鞋子。纵使再美,亦逃不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然而他们虽一路膈应着,却又一路深爱,是以终酿就了这一段孽缘,结成徐志摩英年早逝的苦果。

徐志摩是离不开陆小曼的!这些年,他已为陆小曼付出了太多。人就是如此越付出越爱的动物,爱陆小曼入骨的徐志摩,早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已与陆小曼融为一体了!所以在那信的最后,在他无知无觉的生命尽头,我们仍能看到他在深情地呼唤:我亲亲至爱的眉眉!情不知所起,因而最是迷人。此情之殇,痛煞诗人。

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爱到一体时,男女便不由自主地感对方之所想,爱对方之所爱。都说女人是男人身上拆下的肋骨,在如此深爱过,交融过之后,又如何能轻易地抽身,决绝地放手?徐志摩已经深深地醉了,醉在爱情的光辉下,他唯有继续深陷,深陷,直到迎来最终的结局。

恋爱可以轻松,但婚姻从来是两个人的奋斗。徐志摩放不下陆小曼,可那当初盛放的青春之花,此时早已凋谢殆尽,又如何能再寻回那些破碎的回忆呢?

1931年9月17日,陆小曼再度与徐志摩爆发争执后,徐志摩负气北上。第二天,在他经常奔波来去的那个免费班机上,徐志摩遭遇飞机失事身亡,时年仅34岁。徐志摩逝世后,痛不欲生的陆小曼整理徐志摩书信时,对着这封书信哭了很久。她终于看懂了徐志摩的这封信,终于依照信里所说,戒掉了鸦片,也不再日夜出去聚会应酬,甚至开始素衣素服但斯人已逝,她的悔悟还是来得太迟。

徐志摩,这永存于我们记忆中的浪漫回忆。他如那扑火的飞蛾,以其短暂而渺小的一生,追寻那恢宏而虚幻的理想王国。或许这是历史的玩笑,要他必得深尝爱情里的所有甜蜜与苦楚,他要如痴如狂,要噙着泪狂呼高喊,如此方能写下玄妙的诗句,邀后世之人共赏。就让这永远活在理想爱情里的“云中鹤”葬在那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吧!让他洗去世俗的狼狈,回归天国的纯粹。

中国',第一位离婚者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浪漫主义,寻找唯一适合自己灵魂的人。为此,他不惜破除封建,他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爱情是真是假。百年来,什么都说了,大多是不屑和不屑。当时的人们,不管现在,也对他们持批评态度,尤其是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

徐家族世代经商,偏生从徐志摩,开始进入文人行列,就像金庸,徐志摩的表弟一样,琼瑶也是他的侄女。

北洋大学法律系合并后,北大,徐志摩被调到北大,在那里他遇到了梁启超梁启超,他是“第六新学派”的成员,他的思想非常开放。梁启超钦佩他。

他在北大,拜梁启超为师,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他真的很尊敬老师,把他当成偶像,当成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然而,虽然他和梁启超有师徒关系,梁启超也是一个“新'人”,但他们的思想仍有很大差异,这可以从他们的爱情观中看出。

徐志摩曾经对梁启超说,他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唯一适合自己的女人。找到它是他的幸运,但找到它也是他的生命。

如果他没有与家人妥协并嫁给张幼仪,也许他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在张幼仪遇到徐志摩,之前,她是旧社会的一个普通女孩,穿得好像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

当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他无法掩饰自己的表情。

虽然他非常鄙视张幼仪,但他仍然娶了张幼仪和张幼仪。之后,他发现张幼仪在穿着上跟不上社会,她的思想陈旧而可怕。

张幼仪孝顺公婆,视丈夫为天。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更没意思,委屈自己。

之后他去读书,在认识了尹,这个人一出现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她的思想与他并驾齐驱,她有自己的想法,她很独立,在他眼里她很完美,无与伦比。每次林徽因出现在他面前,他似乎都带着自己的柔光效果。他猛烈地追赶着她,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灵魂。

为了追求爱情,他甚至残忍地要求张幼仪打掉他的孩子。如果张幼仪拒绝,他就无视张幼仪

不幸的是,林徽因是个懂事的女孩。她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像徐志摩那样冲动。在她的生活中,她有一杆秤来衡量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显然,徐志摩的体重还不够重,所以她选择和父亲一起回家,并且不辞而别去了徐志摩

用徐志摩所爱的林徽因,林徽因,之后的话说,从来就不是真正的林徽因,而是徐志摩用诗人的浪漫情怀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真正的林徽因不是这样的人。

这时,徐志摩终于和张幼仪,离婚了,用他的话说,他最终结束了没有爱情和自由的错误婚姻。

后来,他回到中国,与林徽因一起成立了心悦学会。泰戈尔访华时,他们还一起做翻译。之后,他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而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再次见面,已经是四年后了,而林徽因已经作为另一个女人结婚了。

徐志摩非常伤心,他在一个鸡尾酒会上遇见了陆小曼。陆小曼是王赓的妻子。她非常擅长交流,知道绘画的音乐,也是舞蹈专家。

她活泼聪明。她当时在北洋政府担任外交翻译,在北京社交圈颇有名气。就连胡适也称赞陆小曼是北京不可错过的风景

王赓是陆家族为陆小曼选择的丈夫,他是一个好丈夫,但他的性格太沉闷,不懂得浪漫。他不是陆小曼的理想伴侣。

王赓是徐志摩的好朋友。虽然陆小曼以前听说过,但他从未见过。直到鸡尾酒会见面,对他们俩来说都是雷击。

舞会上,两个人在舞池里跳舞。舞会结束时,徐志摩突然在陆小曼耳边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很孤独。”

徐志摩曾经说过,陆小曼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睛能反映他内心的秘密。他也处在一段无聊的婚姻中。徐志摩太了解陆小曼的感受了。他知道陆小曼很孤独,因为他正处于那种孤独之中。陆小曼认为徐志摩是唯一理解她的人。他理解她的孤独和所有的不快。她是知心朋友,他们很快就相爱了。

随后,陆小曼和她的丈夫王赓,摊牌,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坚持离婚。王赓愤怒地把枪对准陆小曼坦普尔,而陆小曼却无动于衷。

就她而言,如果她一生中没有遇到徐志摩,她会将就过去,但当她遇到徐志摩?时又怎么能将就呢

如果她不能自由并和徐志摩,在一起,那么她的生活将永远不会幸福。那样的话,她宁愿死。

王赓看着不为所动的陆小曼,他不忍心扣动扳机。她为什么要绑这样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如果她想离开他,她一定很恨他。所以,不如帮帮她,放过她自己。

就这样,陆小曼和王赓离婚了,并很快与徐志摩结婚

他们的婚姻没有得到祝福,无论是来自家人还是朋友。徐志摩的父亲首先表示强烈反对,而且他对陆小曼也非常不满

婚礼当天,梁启超也去了那里。作为一名教师,梁启超给了他们两人一个证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难听的证词。

上来就先批评:‘今天想说一些不好听的话,让社会上的人知道这样的例子是不能模仿的。’

徐志摩,你很浮躁,所以你不能学习,也不能利用你的感情。离婚就是最好的证明。你不能学习,也不能成为一个男人。'

陆小曼,我希望你能改变过去的错误,遵守女性道德,重新做人。这是说陆小曼不尊重女性,在婚姻中出轨。

徐志摩,陆小曼,你们都结过一次婚,现在离婚并再婚了。这都是因为你没有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感情中去。希望你以后能痛改前非,不要重蹈覆辙,认错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为处事准则,不要以荒诞和享乐为人生追求的目的。''

“不要把婚姻当儿戏,以为开心就可以结婚,不开心就可以离婚,羞辱父母,鄙视朋友,让社会看笑话!最后送你一句话:祝你最后一次婚姻。'

这些话不厚道。作为婚礼致辞,在这么多人面前,并不残忍。

作为学生,徐志摩和梁思成只能接受他们所说的一切。另外,这是他选择的爱情。也许他从一开始就想到了他会经历什么,但他还是做到了。他和陆小曼选择了爱和不道德,所以他们选择接受来自他人的任何指责,这是他们爱情的代价。

婚后生活并没有他们理想中的那么完美。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对爱情的渴望是那种不可期待的爱情。一旦结婚,他的幻想就破灭了。

起初,他们还是甜蜜的,但很快,徐志摩的父亲切断了他们的经济,他们不得不自己谋生。为了生活,徐志摩同时在几所大学兼职。

在业余时间,他还写一些诗来赚取稿费。那时,陆小曼对香烟上瘾了。虽然徐志摩拼命赚钱,但在人均年收入五大洋的那一年,他一年赚了几百大洋,但他的家庭仍然不是很富裕。

这时,虽然他对陆小曼,仍然很好,但他不禁想起了白月光林徽因。后来,在与陆小曼,争吵之后,他决定向林徽因的演讲致敬。

徐志摩的死给陆小曼,带来了深刻的打击,他们的朋友甚至把这个错误归咎于她,认为她决心不去北平,这迫使徐志摩一直在两个地方之间来回飞行,否则,怎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也许陆小曼是徐志摩一直追寻的唯一灵魂。毕竟他们有着相似的过去,同样的爱情观,同样的对爱情的绝望。

既然已经走了,就可以自由恋爱了。所有的生物都不必忍受徐志摩,所以要小心选择另一半。如果你选择了,就别想别的了。人要有担当!

他一生短暂,却有三个女人为之魂牵梦萦,一个为他的爱放手,一个为他的爱逃离,一个为他的爱执着。

他性格放荡不羁,被人骂“渣男”,也被人赞“浪漫”。

他文采卓越,是中国新诗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

他就是徐志摩,写出了《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的偏激的浪漫主义诗人。

若要评选中国近代史上最多情的诗人,徐志摩一定榜上有名。

1915年18岁的徐志摩娶了15岁的张幼仪,生了一子,并又二次怀孕。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邂逅16岁的林徽因,坠入爱河。林徽因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

1922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但同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事虽未定聘“,但已有成言”。1924年徐志摩认识了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一见倾心,开始疯狂追求。1925年陆小曼离婚,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

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著名文化人胡适与徐志摩都是好友,也都是梁启超的弟子,梁思成还是梁启超的长子。

                                                                        徐志摩与张幼仪

可以说,林徽因并不爱徐志摩,她爱过的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的丈夫、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

林徽因为什么不爱徐志摩呢?她曾冷静的对自己的儿子梁从诫说,因为,徐志摩爱的根本不是她,而是一个幻觉。她说: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这句笃定又清醒的总结,基本终结了所有流转于林、徐之间那浪漫痴情的片片情话。

林徽因,她没有辜负梁思成。人们只知道梁思成在建筑上的成就,但若没有林徽因相伴,他的成就也不会如此耀眼。林徽因在丈夫的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却没有署名,因为她与梁思成之间,已不分彼此。

林徽因,有些人记住她是因为她的柔情婉转,有些人记住她是因为她的淡然自若,有些人记住她是因为她的热情执着。或许正是由于她的复杂、不可名状,才会有那么多人仰慕、留恋,甚至一生都守在他身边。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北京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徐志摩为听林徽因的学术报告,乘机遇雨触山身亡,林徽因十分悲痛。她始终保持着一片梁思成带回来的飞机残骸,用以纪念徐志摩。林徽因病故前不久要见张幼仪,张幼仪带着徐积锴来见,见面后两人许久都没有说话,最后林徽因说,“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是我不后悔”。

优秀的女人身上总有某种特质能够吸引到男人,一个甘愿为之抛妻弃子爱她一辈子的诗人,一个天性聪慧、包容大度的与她相伴一辈子的建筑家,一个学术过人、用情至深等她一辈子的哲学家,可怜的隔壁老金…林徽因可能算不上顶尖颜值长相,正是这么一个奇女子,将爱情交给了徐志摩,把婚姻交给了梁思成,把孩子留给了金爸爸,百年来引发无数争议。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双方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压力。

徐志摩,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

陆小曼,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是著名的近代女画家。陆小曼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著名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就是这样的两个极富盛名且充满悲情的人,他们的婚礼没有受到多少人的祝福,反而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人的结合并不符合当时的公序良俗,因为两人相爱的时候,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结了婚,陆小曼也已经和年轻军官王庚结了婚。

换一句话说。陆小曼和徐志摩两人的相爱,实际上是建立在背叛各自配偶的基础之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两个人都是出轨了。虽然当时社会对于出轨这件事情没有现在这样司空见惯,但是也不是古代那种必须要浸猪笼的情况,所以如果是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出轨了本来是不应该这么引人注意的。

但是谁让这是两个非常有名的年轻人呢,徐志摩在这时候已经颇有文名了,而陆小曼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更是北洋政府的兼职翻译官其社会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才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压力。而当时双方家庭也对他们两人的爱情迟疑否定态度,希望他们回归各自的家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13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