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物最大的事情就是繁衍生息,有些生物甚至会为此付出生命。
而同样人类,特别在过去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传宗接代”。古代没有哪个女人会未婚生子的,所以结婚也就代表可以传宗接代了,这绝对是大事,所以也就是喜事了。
建国前,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至于男女本人没有自主权,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住日子等过程。通媒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男家先允,女方后允,互相允婚后即委托媒人换“小启”(俗称换小字),载明属相年庚及生辰日月。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再另择吉日交换正式婚约,称“大启”。也有到男家亲自看的,叫“相亲”,若相不中,则不吃男家饭告辞。男女通婚年龄以女大为贵,俗说“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
定亲多称“传柬”或“换帖”。男家写好柬帖(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帖,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送婚帖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妇冠带、坐帐、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置办被褥、衣物、首饰、家具等陪嫁,做婚嫁准备。
贺喜婚前,男方.的亲友邻居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子送喜礼,称作“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迎亲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帖喜联、挂喜幛、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之分。一乘轿为小娶,即备花轿一乘将新娘抬来,谓之“不迎亲”;大娶用两乘轿,新郎乘官轿到女家迎亲,另一花轿为新娘所备,去时由幼童乘坐,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一只大红公鸡,回时女方压回一只母鸡。不论大娶或小娶,其习俗大致相同。嫁女开脸、上头后便开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闭”生活。男方到女家迎亲必须带红袄、红毡、红头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妆打扮,蒙上头红,吹鼓手高奏喜乐,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辞岳父母,例行“谢亲”等礼,然后新郎先上轿,新娘由自家亲人用椅子抬入轿内,俗称“发轿”、“升轿”,宾客坐车随行。新娘升轿离家时必洒泪而泣,以示依恋。路上,大红纱灯开道,笙箫唢呐齐奏,车马轿夫前簇后拥,轿面四闭,新娘不得与外界接触,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让道。来到男家村头和门首,鞭炮齐鸣,并按规定的时辰和方向落轿。即有人点燃草束绕新娘所乘彩轿一周,称之“燎轿”,传说可以驱除邪气与不祥。在鼓乐及鞭炮声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驾新娘进入大门,脚踏红毡(曰倒毡),至院内摆设的香案前,与新郎并立,行拜天地之礼,礼毕,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时,男家长辈则在院子里撒大枣、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缝在被角内或装入枕头内),亦取谐音“早得贵子,并男女花着生”之意。洞房花烛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蒙头红,同吃“宽心面”、共饮“交杯酒”,并例行填枕等仪式,新娘开始“坐帐”,亦称“坐床”,多为一天。是日,不论辈份大小,好事者大闹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妇睡下后,有青年男女窗下“听房”(听悄悄话)的旧俗。新婚日,男家张灯结彩,帖红喜联,杀猪宰羊,盛宴款待亲友。境内还有抢娶的风俗。即同时同村若有多家娶亲者,则认为谁抢在前头谁家吉祥。故迎娶的时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会亲家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帖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新娘双方同去岳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奠,然后下厨房做饭。至第六日,男家复设宴“会亲家”,同时宴请至亲好友。聊城一带除3天回门外,娘家人还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时还有“住对月”的风俗,即新婚后一个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几天,然后送回婆家。这种风俗至今存在。至此,整个婚礼程序结束。如此繁缛礼节,贫寒人家难以讲究,极贫者则由老人陪同新娘持一小包袱至男家即为完婚。
建国前,境内男女早婚现象较为普遍。富裕之家多有十几岁甚至八九岁即成婚娶妻者,女子的结婚年龄多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之间,有的“童养媳”十二三岁即被迫“圆房”成婚。另外,男子可以一夫多妻,除“正配”以外,其他均称为“妾”。未婚青年男女死后,也有的经人撮合将尸骨并葬一处,配成“冥婚”,亦称“结鬼亲”,或叫“阴亲”。贫困者无力娶妻,亦有入赘于女家成婚者,俗称“倒插门”,或“招养老女婿”。还有抢婚(多为寡妇再嫁)、近亲结婚等陋俗,建国后均被革除。
嫁女忌讳较多,如做嫁衣忌用寡妇及儿女不全者,寡妇不当送女婆,姑姑不迎娶新娘,姨、嫂不送娶,俗云:“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着腚”。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提倡自由恋爱和喜事新办,繁缛礼节多被革除。城乡自由恋爱者增多,但多数仍需媒人说合。双方认为合适,即安排见面,若互相有意,双方交换手绢或钢笔之类,此谓“换手绢”或曰“小见面”,然后约定订婚日期和仪式。订婚日,男方携带重金、重礼送至女家,女家设宴待客,即为“定婚”。女方同意后,择日到男家,称“认家”,男家长辈给“见面礼”。多有趁此照定婚像者,个别仍有换帖者。到了国家规定年龄,男女同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多数认为不举行婚礼不谓结婚,故多另行婚礼。婚礼较之过去大为简便,一般由婆家用车辆接新娘,也有娘家送来者。新婚之日,男家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盛宴宾朋。闹房之俗依然。城镇青年视举行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为时髦,简便文明,愈来愈兴。但是,门当户对的旧观念还根深蒂固,仍有恋爱不自由、索要彩礼、变相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及早婚等现象。
凡结婚者,男方亲友街坊多有道喜者。至亲厚友贺礼较厚,一般多送喜幛。喜幛一般有布料,亦有丝绸、毛料、被面、毛毯等,也有送工艺装饰品者,讲究实用的则送炊具、茶具等生活用品。街坊一般关系者多“凑份子”相贺(多为现金),每份多少不等。现金用红纸包好,俗称“红包”。主家下帖宴请送礼者。近年,喜宴之风愈来愈盛,规格也越来越高。女方在出嫁之前,亲友多送些衣料、时装等物品,以示祝贺,也有相助之意。
下面是现在聊城结婚的具体细节,供你参考:
山东聊城冠县一带农村结婚习俗(细节)
参加了个婚礼,是聊城冠县那边的,挺热闹把过程写下来,与大家同乐!!
新娘新郎是媒人介绍的,(现在农村大多数也是自由恋爱了,介绍的越来越少了)不过在介绍之前他们就认
识,是小学同学
结婚前一些时间,女方家里准备好了嫁装,等结婚那天女方带入男方家里而男方准备好的是:一座新房子,再加床等用品结婚前几天,新娘要找好伴娘和化妆盘头的人员伴娘一般是自己院里的(直系或旁系亲属)
结婚当天早上,新郎家先出车来新娘家拉嫁装(这一趟新郎不来),等拉走嫁装之后新郎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新娘家,进新娘家后,要亲手给新娘带上喜花,女方要准备给他们做喜面然后新郎和女方全家人合影冬天新娘穿的一般都是里面套着一身红的套装,外面套婚纱,婚纱外面披两条红绸缎(也有披一条的)新娘要离开娘家,伤心的哭泣,不想离开新娘上车时,要换双新鞋再上车然后就一路的回新郎家去了记得回去的路和来时的路一定不要是一条,不能走回头路新娘要随身带的有:铜镜和糖果,在半路时,新娘把铜镜翻到正面来,是辟邪的
来到新娘家,新郎把新娘从车里抱到院子里,院子里有好多男方院里的人,在院子的上头摆上两把椅子,是让新郎的父母坐的他们在院子里举行了:一拜天地,二拜爹妈,夫妻对拜的礼节在举行仪式的中间,有好多人和新娘新郎闹,让他们抱一个,还有人跑过去把两人推到一块越闹越旺,如果没人闹的话,就显得不太好啦然后让新娘入东屋或西屋里吃喜面,新娘子吃了不能咽,得吐到门后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然后新娘进喜房,里面的人把门关上,不让进,给新娘新郎出难题,让新郎把新娘抱起来,应该说是举起来,让里面的人看到为止进入喜房,又是一顿闹闹一会,就该新娘子给大家磕头了,其实也不是真磕,主老婆婆喊着人名,最后掬一个躬就行了磕完头,亲朋好友都开始拿"头钱"都拿完后,让新郎妈当面数,最后由她出钱凑个整数,给新娘收着这些都完后,开始吃饭,新郎家自己请的厨师,在自家做每个村上都有这样的厨师,手艺很不错在吃饭期间,新郎和几个人轮番敬酒,新郎不喝再后来就是双方父母聚聚,在见面时,摆上好菜好茶,但谁都不能动,只能看,这是习俗,不知道什么原因
然后新娘子随父母回家,等新郎晚上去接回来接回来后,可就是进入了闹洞房阶段了,不过俺没参加,没能见识当晚的热闹忙忙碌碌的一天过去了,再接下来就是每天都有男方院里的人请新娘吃饭,认认门
男大当婚女大将当嫁。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当,儿子娶妻女儿出嫁的时候家人应该开心快乐才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亲会在女儿出嫁时,难过的哭了出来,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况,是因为女儿出嫁,找到了自己幸福,父亲喜极而泣,想女儿结婚,以后就不能常在自己身边,父亲感到不舍,以及女儿出家以后成了别人家的人,父亲因此感到难过这三个方面原因。
一,女儿出嫁,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父亲,喜气而下,当一个人的喜悦,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候,就会哭。不来这种现象不出之为喜极而泣。在女儿出嫁时哭出来。
二。女儿结婚,以后就不能常在身边,父亲感到不舍,因此才会哭出来,在女儿出家以前会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天朝夕相处,但是当女儿结婚,以后就要与丈夫的生活在一起不能常在父母身边陪伴了,对于这种情况,当父亲,当然,会感到不舍,因此他才会在女儿出嫁的时候难过的哭出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感情释放。
三。女儿结婚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父亲感到难过才会哭在传统的观念中女儿结婚出嫁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从此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就会减少很多对于父亲来说从小在后在身边的陪伴到结婚以后很难再见一面这种巨大的落差会令他感到非常难过因此才会在自己女儿出嫁的时候难过哭了当然了事实情况是女儿结婚以后也会经常会回娘家看望父母一家人照样其乐融融因此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大多数会心会感到开心幸福而不会难过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题一出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吐槽:不是不想办婚礼,是没条件办能让自己满意的婚礼;婚礼流程繁琐,费用承担不起;办简单点觉得没面子,办好点又太贵。
结婚一直是被咱们中国人看着是“终身大事”,那婚礼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的必要环节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婚礼又被写作为“昏礼”,因为在古人看来,女子属阴,而黄昏正好是一天之中“阳往而阴来”的时刻,在这个时候举行婚礼,表达了“迎阴气入家”的含义。
根据《礼记·昏义》的记载,中国传统婚礼讲究“三书六礼”。三书就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小伙子如果看上了谁家的姑娘,先找好媒人上门提亲,得到女方的应允之后,媒人再带男方父母长辈前往女方家中详谈。谈的差不多双方都挺满意了,男方就会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如果生辰八字也合适,男方就给女方家下“聘书”,表示男女双方正式订婚了。
订婚之后,男方向女方提交礼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和数量,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下聘礼,如果女方接受了聘礼,那么就相当于双方都正式同意了这门亲事,不能反悔了。之后,再由“大师”或者家中长辈选出一个良辰吉日,作为两人正式成婚的日子。
以上准备环节结束之后,就是婚礼的核心环节——亲迎了。
新郎官身穿红色的状元服,胸前戴一朵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花轿和迎亲的队伍跟在新郎后面,一路上吹吹打打。到了女方家后,拜过岳父岳母,能去领新娘了。
将新娘接到婆家之中,新人要先跨马鞍,寓意平平安安,然后跨火盆,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然后就是“良辰吉时已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电视剧名场面了。
吃饱喝足客人都走了以后,新郎回到洞房,用秤杆或者如意挑开新娘的红盖头,寓意称心如意。再之后,就是春宵一刻值千金了,场面各位自行脑补。
成婚之后,新娘还要回娘家看一看,称为“回门”,这也是中国孝道的一种体现,这些环节在基本保留到了今天。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松一口气“好家伙,可算完事了,古代想娶个媳妇怎么就这么麻烦啊?”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婚礼作为中国古代五礼之一,与出生、成人、死亡一样,都是每个人人生只有一次的重要时刻,复杂的仪式除了表示对婚礼本身的重视之外,也表达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姻观,就是婚姻既代表了两个人的结合,也代表了两个家庭的结合,再说大点可能是两个家族、两个国家之间的结合。
正因如此,婚礼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特定的说法和讲究,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重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对内来说是一股凝聚力,对外来说犹如一道无形的篱笆。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总是同热爱自己家乡丰富多彩的民俗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的习俗如:结婚、生儿育女、办生期酒、婚嫁礼俗、生育礼俗、寿诞习俗等皆为人生喜事,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认识了解这些习俗,不仅能使我们了解不同时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更能使我们尊重长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礼俗,维持婚姻的稳定与长久,进而维持社会的和谐与进
也许,您已经对怎样挑选合适的婚礼会场了然于心;可能,您对如何策划婚礼节目成竹在胸;大概,您也知道如何精打细算自己的结婚费用但是,为什么了解了这么多婚礼“主流”知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与不安呢?原因,就是您还不知道下面的这些婚礼“非主流”知识!
家有“喜”事结婚虽然是件开心的事情,但准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不顺利的时候,这时候保持冷静心态,漂亮地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我们自己婚礼这件大事的公关人员可是我们自己!所以,下面这些皆大欢喜的准则,您不可不知。
1劝说父母以柔克刚
新人和父母因为年纪、成长背景、思考习惯不同,在婚事准备中也常会磕磕绊绊。这时候千万不要一意孤行意气用事,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向双方父母摆事实讲道理比动辄“我一定要”有效得多。
新人推荐:多准备些实例
其实真的很难向平时不怎么接触时尚的父母讲清楚自己的想法。我的做法就是仔细向他们讲解搜集到的杂志网络上的生动例子,“我想要这个效果”,“这也不需要太多花费”有了事实,说服他们才比较容易。
2不要凡事一把抓
除非您是有策划过多场成功活动的公关,否则千万不要把婚礼筹备的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要学会做个成功协调者,而不是一个能干的执行者,能兼得最佳演员和最佳导演的人世界上都没几个呢。
新人推荐:资金分配好合理
很多朋友都对我说,婚礼结束后才发现婚庆策划方面的确是需要多些心思和花费的,效果绝对看得出来。所以我婚礼的时候选择了知名的婚庆公司,全权打理,效果出众的同时也让自己轻松了许多。
3要有迈入新生活的觉悟
结婚,是人生一个崭新的阶段,新人务必要有今后二位一体,甚至六位一体生活的认识。在享受幸福的同时也要有勇气去负责任、有担当。有了这样的觉悟,考虑问题才能够全面成熟。
新人推荐:一定要举办婚礼
作为一个成功举办婚礼的前辈,我想对大家说的就是,一定要举行婚礼。这是你们俩一起共同完成的第一件大事,遇到困难共同解决,有快乐共同分享,一定能结婚这件事从中得到丰厚的感悟。
4传喜讯有讲究
现代人传递婚讯其实是一种摒弃形式的形式主义。在确定婚礼正式日期之后就可以向亲朋好友们“散布”消息啦。在婚礼前两个月电话邀请一次,能大概确定的朋友,再于婚礼半个月前发送请柬,最后一周前再做最后确认。
新人推荐:千万别学偶像剧
千万别学偶像剧里在婚礼前一个月寄请柬啦,又矫情又没实际效果。我是通过QQ和MSN向朋友发出邀请的,亲戚由父母先电话通知,最后半个月前再送出婚礼开始时间、地图等设计好的请柬,又实用又礼貌。
5伙伴巧选择
婚礼筹备中,你最需要三种人才。一是耐心的密友,对于你的要求和困难,随时候命;一种是能人,门路多、脑子灵、主意新;还有一种则是挚友,能从客观的角度帮你分析问题,泼泼凉水。
新人推荐:早些筹备好
我是在正式决定婚礼日期后不久就开始在朋友里物色合适的团队成员了,邀请大家小聚商议,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家尽快投入状态,特别是那种也即将结婚的姐妹,热情百分百啊。
6沟通是解困之道
在结婚前,新人双方因为准备方面的问题而吵架、冷战,甚至分手的情况并非不寻常。经过我们的诊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双方缺少必要有效的沟通,解决好婚礼准备中的沟通问题,是解决好婚后沟通的前提。
新人推荐:要张弛有度
我对婚礼的准备非常积极,甚至有些焦虑;可新郎则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腔调,一张一弛,带来不少矛盾和争吵。其实仔细想来也是彼此对对方都欠缺耐心和信心的结果,有诚意的沟通是解决之道。
7婚前焦虑别害怕
根据本杂志调查,80%左右的新娘在婚前都会有婚前焦虑的情况发生。不过请放心,这很正常,因为绝大多数人在重要事件发生之前都会有焦虑,关键是要找出症结所在,想出对策。
新人推荐:学习适应
其实上学时候在考试之前,工作时候在重大任务之时,我们都会焦虑。所以在准备婚事的时候,我就常常以以前成功的经验鼓励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时间久了,焦虑感就减轻多了。
8外地习俗要尊重
如果新人中的一方是外地人士,婚礼又决定在上海办的话,要注意融入一些对方的习惯,否则对方父母和来参加婚礼的亲戚会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可能会对婚后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新人推荐:细节要注意
我先生是外地人,所以我们特别注意了婚礼菜肴的选择,适当加了一些他家乡口味辣的菜肴。住宿方面也提前做好安排,如果在这方面失了礼数,今后相处一定会有些隔阂。
TIPS
不要单打独斗
结婚是一家人的事,千万不要把所有任务包揽在自己身上,单打独斗。多听长辈意见,多听朋友意见是必须的,否则你的婚礼形如独脚戏。况且,请大家一起参与筹备,可以省去许多辛劳,也能让更多
人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幸福。
适当做些取舍
婚礼筹备中的各项内容,最好在心中排个主次顺序,必要的时候集中精力做好主要方面,适当舍弃次要的环节。如果贪多求全,很可能婚礼举行了,你却病倒了,真真是功亏一篑,得不偿失。还有一些项目,比如蜜月、买钻戒可以容后进行。
安排好日常工作
婚礼的准备与工作撞车,是很多新娘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些矛盾爆发的源头。建议您无论如何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再去思考婚礼的议题,在轻松的状态下才会有好的心情和体力,效率才能提高,不要像支蜡烛两头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