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时要喝“交杯酒”,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古代结婚时要喝“交杯酒”,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第1张

实际上,不仅古代人在结婚时要喝“交杯酒”,在我参加的大多数现代人的婚礼中,夫妻都要喝交杯酒。可以说,交杯酒是中国婚俗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一对新人要成为正式夫妻,并不是像现代人想得那样简单,而是要经过许多繁琐的手续。《周礼》中明确规定,古人结婚时,男女双方都必须到管理婚姻事务的官员“媒氏”那里去登记,媒氏会给两人各发放一个类似于现代“结婚证”的证件,叫作“婚书”。

媒氏发的婚书只是官方的结婚证件,新人还要签订由媒人或族长来主持签订的民间婚书,才算完成书面上的证明。

签订完官方婚书和民间婚书后,新人还要举行结婚仪式。在结婚仪式上,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男女双方喝下交杯酒,才算真正完成了结婚。

毫不夸张地说,喝交杯酒是新人向所有人宣告他们走进婚姻殿堂的直接见证,若没有这个程序,至少在亲朋好友眼里是不认同夫妻的合法性的。

《礼记》记载,人们喝交杯酒的习俗起源于周朝,是“周礼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

喝交杯酒时,新郎新娘端起一杯酒,先把自己杯中的酒喝掉一半,然后交换酒杯,双臂交叉,再喝掉对方的酒。

喝交杯酒主要有两个寓意。

其一,古代的交杯酒装在用瓠瓜,也就是做瓢用的葫芦里,酒液会带上一丝淡淡的苦味和涩味,夫妻二人喝交杯酒,寓意他们要在今生的道路上同甘共苦,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其二,交杯酒所用的酒具是用一只葫芦剖开的,看起来如同缩小版的瓢,两只瓢本身就是一体的,夫妻二人各执一半喝酒,象征他们要合二为一,阴阳结合,相亲相爱,今生不离不弃,共同缔造圆满的结局。

有些地区会在瓢的尾部绑上红丝带,夫妻二人喝完交杯酒之后,证婚人会把两只瓢扣起来绑在一起,这个习俗更明显地印证了夫妻结合的意味。

《礼记》里说道: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毕竟,用小瓢喝交杯酒时并不方便,古人经过集思广益,促使酒具的形状和材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唐宋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制瓷艺术的完善,有些婚礼中喝交杯酒时,已经出现了木杯和瓷杯,一些达官贵人在婚礼中甚至使用玉杯、金杯、银杯等,以彰显自己婚礼的尊贵。小巧玲珑的木杯或瓷杯端在手里,更利于夫妻双方完成双臂交叉,低头喝酒,含笑向宾客致敬等动作,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从宋朝中期以后,交杯酒使用木杯或瓷杯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到如今,玻璃杯、水晶杯,以及其它材质的酒杯,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喝交杯酒的畅想和感受。

不论交杯酒酒杯的材质怎么变化,喝交杯酒的文化寓意始终没有变,代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夫妻双方对对方的肯定与祝福,以及双方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夫妻双方喝下的不仅是交杯酒,也是爱和信任。

中国是礼仪之邦,结婚这么大的事情当然礼数是少不了的。汉族的婚礼是从求亲开始的,包括求亲、定亲和成亲(婚礼)三个部分。其实咱们老百姓的婚礼也差不多这样,越讲究的就跟老祖宗越接近罢了。

首先是求亲。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向媒人介绍情况、提出寻找要求、给媒人媒礼和展示自己的聘礼能力。古代媒人都是专业的,媒人根据男方情况到女方家里介绍男方情况。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前往女方家里相亲。双方都是由父母出面,但有的地区会让姑娘藏在一个地方偷偷观看男方情况,比如安徽建筑一般是一圈小楼围绕一个院子,男方进来时,姑娘就站在楼上看(估计只能看父亲猜想儿子了),楼有很高的围栏,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的,如果中意就告诉父母。因此,其实中国古代并不是完全掀了盖头两个人才认识的盲婚。毕竟哪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儿今后过的好。

双方如果觉得门当户对、条件恰当,两家就会互赠订婚的信物(有的地方是玉佩,有的地方是大雁)。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如果女方看中男方会给男方送一盏茶,男方若满意喝完茶后会在桌子上放若干茶钱(必须是双数),这样婚事就算定了。

接下来是定亲。双方交换八字,互赠写着名字、八字、年龄等的庚贴。如果八字不相冲,就开始纳亲。

“纳亲”就是双方表示彼此接纳,男方选定婚前15到20天的黄道吉日来女方送聘礼、聘钗、婚书,来求婚,即所谓过大礼。

在婚礼前几天,由公认命好的妇女将婚床安放到恰当的位置。并由此人在婚礼前一天铺床,将床褥床单龙凤被等铺好,然后撒上各种象征吉利的果品(红枣花生:早生贵子,桂圆:圆满,及荔枝豆子等)。这就是“安床”。安床完毕后,任何人都不能再进入新房和接触新床了。

这是男方。女方要准备嫁妆。嫁妆会在婚礼当天随姑娘带过去。古代嫁妆是女子娘家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嫁妆不足的女子很可能会在婆家受欺负,反之则能帮助自己确立在婆家的地位。这方面的小说描述还是挺多,比如红楼梦里王熙凤常拿自己和王夫人(其姑母)嫁到贾府时的陪嫁压贾琏,总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才到压轴的成礼。就是我们所说的婚礼了。呼!看来还是现代人轻松阿。

首先是迎亲。古代婚礼都在傍晚举行。这跟现代婚礼不太一样。好像现代的婚礼必须在中午前将新娘接走到晚上就成二婚了。新郎出门前首先要祭祖,新娘要由母亲亲自为其梳洗打扮,盖上红盖头。新郎到达后,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闺房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新人双双向岳父母叩别后,新娘就坐上花轿由新郎护送来到男方家。

新郎家的女眷打开轿门请出新娘,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气的女性长辈将打成同心结的红绸带交给新人,两人牵着红带走进堂前。此时,忌踩门槛,因为门槛代表门面,新娘必须从门槛上跨过去,并由一女童手持铜镜照在两人身上以求圆满。

终于到了传说中的拜堂环节了。由礼宾司仪主持,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然后鼓乐齐鸣送入洞房。

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早起共同拜见公婆,新郎要把自己家里的所有亲属介绍给妻子,然后由新娘向这些长辈奉茶

第三天是新人共同祭拜祖先,这样新娘就正式成为这家人了。

最后还要给媒人准备谢媒礼

整个婚礼就正式结束了。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古代男人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刻

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了传统婚礼的三书六礼 。

1、三书: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签订。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 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为六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时,向女家求婚,延请媒人做媒,女家同意后,收纳男家送来的订婚礼物,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即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今称「合八字」。问名的目的有二:防止同姓近亲婚姻;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的婚姻是否适宜。

“纳吉”即问名若卜得吉兆,男女双方八字没有相冲,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谓之纳吉,后称“过文定”或“小定”,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纳征”即正式送聘礼,男方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家,今称「过大礼」。聘礼表现出男子能担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这反映出私有制社会里以及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财富和权力在女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请期”即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了娶亲吉日后,即派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意见,谓之请期,今称“择日”。

“亲迎”为六礼最后一道程序,即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意义有二: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亲娘,表现对女子的尊重;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古时,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亲,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讽。在当时,亲迎被看成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后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娘就只能认命而从一而终了。

最为复杂的就是娶亲的过程。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结发及洞房。

1、花轿迎亲:由一个可靠的人和媒人率领,将礼物分别由四架抬盒送到女家。迎亲的队伍,大锣大鼓,浩浩荡荡,牵着彩色旗帜,抬着花轿,到女方的家中。经一连串的礼节之后,新娘由哥哥背上轿,然后在吹鼓手的吹呼声中“升轿”奔男家而去。

2、拜堂:又称为“拜天地”,由赞礼人发号令: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交拜。接着,在赞礼人引导下,新人逐次揖拜男家尊长,再拜宾朋。拜堂的目的是取得神灵祖灵和现世尊亲长辈及邻里乡亲对婚姻的认可,从而有利于巩固家族制度。

3、宴宾:举行婚宴款待亲戚朋友。

4、闹洞房:花烛之夜,姑娘和小伙子们闯入洞房或在洞房外闹腾,民间有“越闹越发”之说。

5、合卺与结发,“合卺”指新婚夫妇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象征夫妇以结永好。“结发”的意思是女子许嫁后,用缨束着头发,直到成婚之时,才由新郎亲自从她头发上解下来。后来,传统的结发仪节有了重大的变化。新婚男女在新房里各剪下一缕头发,绾在一处作为两人结合的信物,称之为「合髻」。无论结发或合发,都意味着他们的灵魂永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在近代封建家长制度和买卖婚姻的形态下,婚姻往往由家长决定,子女处于被动地位,择偶多为封闭型的。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择偶较开放。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社会中开放式择偶逐渐占主导地位。订婚标志婚约的成立,民间通过送彩礼来表示完聘,各民族下聘的方式各异。陪送嫁妆也是流行的婚俗,嫁妆丰厚的程度往往关系到女子在未来家庭中的地位,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亲迎是结婚礼的高潮,从新郎备车至入洞房有一系列的过程,每一过程又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礼仪。各民族的婚礼因其不同的社会条件而各有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069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