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婚俗
2007-05-23 09:18:25
风俗人情
廖伟英
家乡地处粤北连州保安,一般人家的婚礼虽然不及他处的隆重铺张,但也有诸多繁文缛节。家里姐姐多,经历的婚嫁场面就不少,所以,至今还记得那些习俗。
嫁妆的准备,首选女红。大姑娘出嫁,她得先学会做布鞋,纳鞋垫。冬天是大姑娘们做布鞋的好时节。她们围坐火炉旁,跟着大婶大嫂们学纳鞋底,针鞋面,上鞋线。嘻嘻哈哈的,一边做,一边谈论男朋友的家境,脾气等。还没有出嫁,她们就得准备好十二双布鞋:自己四双,男友四双,双方父母各一双(现在都用买的皮鞋代替了)。如果遇到哪个姑娘赶着结婚,来不及做鞋了,就央求大家帮忙。大家笑她心急,批评她交了男友不早告诉,她就拿出瓜子糖果赔礼,大家也就饶了她。心灵手巧的姑娘做的布鞋特别多,嫁妆用不了的,就留给家人穿。我小孩的大姑姑就很会做鞋,我嫁到夫家时,她还放着半箱子新布鞋,说是给我穿了。我只拿了两双(丈夫和我各一双),其余的都堆在老家的箱子里。冬天穿上靠在火盆取暖,很舒服。现在几乎都穿毛毛鞋了,它们也就成了“文物”寄存于衣柜的某个角落里了。
其次是衣服。男女双方起码缝制两套新衣服,春夏各一套。男方给女方买一条四方的红纱巾或者围巾,出嫁时作盖头用。再加一把漂亮的红花伞。有些还给女方父母、哥弟买套新衣服。女方则要给男方买一顶军帽,一条皮带。自己缝做一个布袋,用衣车车一条围裙,寓意将来子孙成群,代代繁衍。
女方还得准备其他生活用具,如一把做女红用的剪刀,梳妆打扮用的镜子、梳各一,脸盆,口盅,毛巾各一。两只桶,两个皮箱,寓意好事成双。外加一个装有火种的竹制火缸,一把香铲火钳,一张蚊帐被子等,满堂嫁妆,样样齐全。
备齐嫁妆,就等聘礼了。聘礼给多少,需要看双方家长的心意或彼此的商议,例如结婚当天,男方给女方家多少斤猪肉,大米,酒水,多少只鸡鸭等;聘金的数目一般要带个九字,如1999元9角9分,取个长长久久之意。当结婚的黄道吉日定好后,男方就把聘金、礼单和吉日通知一起送到女方家里。
结婚前一晚,一群要好的姐妹相约来到新娘家,新娘的家人拿出瓜子、糖果给姐妹们吃,有些时候还煮糍,炒花生。她们的责任就是陪伴新娘在娘家度过她少女时代的最后一个夜晚。姐妹们天南地北地闲聊,想象着未来的幸福生活,一脸向往。不知不觉夜深了,新娘看着平时玩得要好的姐妹,想到明天的别离,想到不能在父母跟前再尽孝心,不免悲伤起来,于是大家一道哭泣,然后互相规劝,一直守夜到天亮。
结婚当天一早,新郎和他家的叔父兄弟,抬着酒坛,挑着猪肉,鸡鸭等,来新娘家拜过其父母,一起吃早饭。这时的新郎,虽然着急却不可以见到新娘。因为新娘藏在房间里,由好命的嫂嫂(生有子女的嫂嫂称为“好命”)陪着,不得迈出房门口。嫂嫂帮新娘梳妆打扮了,先是用对折的白线帮新娘夹去脸上的粗毛,洗净后,再帮她拔去眼上的杂眉,叫白眉齐案。梳头时说着“一梳梳到底,一路好到尾”的吉利话。等到吉时出门,新郎和他的兄弟早已提前离开,赶往家中等候新娘到来(现在也有新郎、新娘一起出门坐车走的)。
新娘在嫂嫂的搀扶下,跪拜父母,哭着不肯出门,以表难舍的心情。父母则劝慰她好好做人,孝敬公婆。新娘再拜叔婶,大哥,姑姑,阿姨等人,拜托他们好生照顾父母,他们劝新娘放心远嫁,以后多回家走动。然后到老屋上香,新娘拜过祖宗,派了姐妹分离利市包,两个弟弟“大舅子”利市包,两个嫂嫂(一个挑担,一个搀扶)辛苦利市包(这些利市都由男方家里准备的)。最后由嫂嫂为新娘披上围巾盖头,撑着花伞,搀扶着走出大门。出门后,新娘是不可以再回头的。民间忌讳,回头就是离婚回娘家。
送嫁的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以未婚的年轻女性居多。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人。走的次序是有讲究的,一般由两个亲弟弟(堂弟也行)或侄子走在队伍前面,然后是新娘,紧跟新娘撑雨伞的大嫂,挑担子的大嫂,最后才是其余送嫁人员。挑担子的大嫂是最辛苦的。她的萝筐上装满嫁妆:衣服鞋袜布匹等,上面放着两小扎用红绳捆住的柏树枝条,寄托“柏子偏心,有子有孙”的寓意。还有两小束葱,也用红纸包上,表示“夫妻通融”之意。而两条用红纸捆住带叶子的甘蔗,则比喻夫妻的日子像甘蔗般甜美。
到达新郎家村口,送嫁的队伍就停下来,等待新郎一家出来迎接。当新郎带着叔婶,哥嫂,再次分派两个“大舅子”利市包,两个嫂嫂辛苦利市包,送嫁队伍利市包,新娘才肯跟新郎回新家。如果两个“大舅子”不肯挪步,说明利市包太小,新郎还得再封两个大利市,才可以把新娘顺利接回家中。
新娘进了屋,大捆小捆的鞭炮一起鸣放,炮声震天,欢乐无比。新郎家人拿出糕点糖果招待客人。客人走进走出,忙着参观新娘的卧室和厅堂,赞新娘礼物收得多,收得好。好命的大嫂用新娘家带来的卧具,重新为新娘子铺床,一边铺,一边念叨:“禾杆悉索(像声词),子孙满寨;蚊帐上竿,生出子孙读大学。”(注:以前铺床用禾杆,吊蚊帐用竹竿。“索”和“寨”,“竿”和“学”,用当地土话读才顺口。)
一切弄妥,开宴吃饭。新娘新郎向父母、亲朋好友频频敬酒讨利市,此情可简省便了,惟见满桌酒席,不得不尽吃喝谈笑之乐事矣。
酒席撤去,送嫁和贺喜的亲戚一一告别。华灯初上,一对新人端坐床前,属于他们的世界,从此降临。
担子有二头,
都一样重才能担起来平稳。
结婚说担头的意思大概就是双方都出钱。
就是男方出多少聘礼,女方在此基础上就出多少嫁妆的意思吧。
比如如果说:“男一担、女一头”,
这句话就是男的拿一万的话,女的出五千,带着一万五到夫家。
也有认为这话的意思是女的带五千到夫家的。
就是女方要留一半聘礼在家的意思。
综述:抬箩轿是合川的一个民间民俗的风俗,在结婚的时候,都要抬箩轿。可以说些吉利话,然后再说落轿。四川、重庆古方言。反义词:罗唣、不落轿。在成都、重庆中心城市,“落轿”一词还时常能听得到,而在中小城市,“落轿”还是一个流行语。来源:
闹公公有闹“拔灰头”的,而闹婆婆则有闹“抬箩轿”的。一般人都认为新娘子过门后最担心的是怕“家(音ga,一声)娘婆“不落轿”,会给新媳妇找麻烦,于是就有给“家娘婆”“抬箩轿”的风俗。这种事一般都是由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完成,他们找一个箩兜(也就是箩筐),将“家娘婆”按进箩兜里面(当然在箩兜里面的“家娘婆”是非常难受的),再用一根扁担将箩兜老高老高地抬起来,还时不时地来一些高难度动作。
结婚挑担子的人到女方要请恭喜的,怎么说
挑担子说白了,就是相当于古代战国时期的军事,现在公司的秘书一职,结婚当天要舍生处地的为新郎出谋划策,击破女方的一切阻碍顺利把新娘娶回家,为新郎官化解一切尴尬的事,酒桌上为新娘挡酒,嘴巴能说会到,对人热情,懂幽默,会搞气氛。
“担担”,是平潭县传统婚俗礼仪中的一种形式。
“担担”礼仪始于清代初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起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担担”必须在结婚前一天进行,新郎一定不能出现(结婚前三天新娘新郎忌讳见面),而是由媒人带上两、三个亲朋挑着担(挑担人必须是已婚并生男娃),将担中的物品送到新娘家中。
女方可根据意愿,全部收下担中的物品,也可收一半再退回去一半,此外,女方家里人要给男方挑担的人各发200元红包和2包香烟作为答谢(红包也有给100元的)。担之中的盒箩,装有各类平潭传统食材,都要以“十”为计算单位,有十全十美之意。
婚俗: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各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相亲结婚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在中国,各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农村很多地方,婚礼特别热闹,尤其是婚礼上的即兴顺口溜,也叫做““四言八句”,既体现了说的人的诙谐幽默,也蕴含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如果谁能说上很多又诙谐又幽默的段子,一定会大受欢迎。
这些“四言八句”,内容雅俗共赏、荤素掺差,为婚礼助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今年洞房花烛夜,来年生个胖娃娃
2、上边嘴对嘴, 下边腿搅腿,中间拧螺丝,你看美不美。
3、月亮弯弯,星星闪闪,娶回来的是朵花,今夜就有蜜蜂采。
4、新郎新,件件新;生贵子,中翰林
5、远望洞房一座城,近望洞房府衙门,今晚我们闹洞房,新姑娘快来开门。
6、左手开门生贵子 右手开门做高官
7、新郎新娘,进了洞房,新娘裤裆,有只山羊,羊挠痒痒,新郎捉羊,没有捉到,湿了裤裆。
8、一个盘子花又花,里面装的是葵花,大家都来抓一把,明年生个胖娃娃。
9、新娘子头发长又长,养个儿子上学堂;新娘子脸盘圆又圆,儿子长大中状元
10、小小筷子长又长,养个儿子状元郎,小小筷子圆又方,养儿胜过他的爹娘。
11、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恩爱到白头
12、新郎是天上一条龙,新娘是地下花一丛,哥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浇花花不红。
13、新郎笑哈哈,想要做爸爸,新娘羞答答,想要做妈妈。
14、酒杯酒杯圆圆,新娘新郎团圆,夫妻白头偕老,主人一家平安
15、门口一林竹,风吹哗哗绿,今年过喜事,明年娃娃哭
16、这个盅子花又花,来年生个胖娃娃
17、新郎新娘,像对鸳鸯;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18、(新郎)送客送到大路口,(新娘)本想留客不让走;(郎)只是时逢新婚夜, (娘)今晚还有大事做。
19、(新郎)白瓷碗, (新娘)起红花; (新郎)九个月, (新娘)我当妈。
20、(新郎)发支香烟哥哥抽,(新娘)妹妹点烟好害羞;(新郎)今天请你贺新婚,(新娘)明日接你喝满月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