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娘肉是中国结婚民俗中的一种礼物。就是在娶亲时或者娶亲的前一天,男方要准备几斤猪肉给女方送去,有的地方还要附带猪腿,这个肉呢,就叫“离娘肉”。
离娘肉在中国农村的婚俗中比较常见,以中原地区居多。为什么要送“离娘肉”最简单的解释是说,姑娘是娘身上的肉,被人娶走了,给一块肉权当补偿。
下面说说离娘肉的传说:
从前,有个小村子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王。张家三口人,老两口和一个儿子。王家也是三口人,老两口和一个女儿。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好得跟一家人一样。
张家的儿子叫张贵。王家的女儿叫秀英。他俩成天一块儿跑着玩,一块儿挖野菜、拾柴禾,好得跟亲兄妹一样。两家大人一商量,说定要结成儿女亲家。
转眼几年过去了,张贵和秀英长成了大小伙,大姑娘。本该让他们成亲了,谁知道张贵人大心野,花钱大脚大手,从不知道节俭。好家景吃不住猛踢腾,更别说小家小户啦。张老汉说不动他,气得病了。王老汉也劝不醒他,起意要退亲。秀英也急了,可张贵浪荡惯了,咋劝醒他呢?秀英想了想就找娘去了。
第二天,张贵这位未来的丈母娘把女婿叫到跟前说:“贵呀!秀英你俩都不小了,大事该办了。不过,女儿是娘身上的肉,在秀英出门前,你得把这肉还给我。”张贵说:“那咋还呢?要不,我上街割一块肉给你老送来?”丈母娘说:“那不中,得要两只活鸡,一对活羊,一对活猪,一对活牛,这些办到了,你俩成亲,办不到,一辈子也甭想。”
张贵这回可真发愁了,这么些东西,上哪儿去弄呢?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好主意,只好上山砍柴卖了钱,先买了两只鸡,又买了两只羊。从此,他就整天喂鸡、放羊带砍柴,苦筋巴力积攒钱。这时候,他才知道这钱来得太不容易,对自己过去大手大脚胡花钱的事,后悔死了。
三年后,张贵好不容易才把丈母娘要的“离娘肉”筹办齐了。两家老人高高兴兴地为他们成了亲。丈母娘把那些猪、羊、牛,又全部陪送给了小两口。洞房里,张贵问秀英:“咱妈要的离娘肉咋又送给咱了?”秀英笑着说;“俺娘要不想这个法儿,咋会劝醒你呢?”张贵一听,这才醒悟过来,对妻子和丈母娘很感激。为了记着这事,他真的去街上割了一块肉,送给了岳母大人。
后来,这件事就在四乡八里传开了。为了让新郎知道节俭,别的家也都学张贵的样子,在迎亲的时候,叫女婿给丈母娘送块“离娘肉”。慢慢地形成了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离娘肉是中国结婚民俗中的一种礼物。就是在娶亲时或者娶亲的前一天,男方要准备几斤猪肉给女方送去,有的地方还要附带猪腿,这个肉呢,就叫“离娘肉”。为什么要送“离娘肉”呢?最简单的解释是说,姑娘是娘身上的肉,被人娶走了,给一块肉权当补偿。 根据地区不同,大小也不等,有的几斤,有的地方大到十几甚至四五十斤。有的地方,讲究数字吉利,一般取双数
中国结婚习俗中最多的就是”离娘肉”,其它的都比较少.有的地方娶亲那天男方还要带两瓶红酒,带些绿豆.
你问多少斤多少两,这个还真没有具体的量你再问问你身边结过婚的朋友吧各地习俗不同,这个没有具体数
俗话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女儿出嫁,新娘和母亲同拽“离娘肉”,代表之后再来便是客。
离娘肉是中国传统结婚民俗中的礼物,以中原地区居多。一般是在婚期临近时,双方为了沟通结婚当天的相关事宜,男方需要准备几斤猪肉,由男方平辈兄弟前往女方家送迎亲书,以此来商讨娶亲路线、宴席等的档次及其他的各种注意事项。
在迎娶的数十种彩礼中,离娘肉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因为离娘肉必须使用新鲜的生猪肉,所以在民间,婚期将至时,男方家就要杀猪,一是用作送离娘肉,二是宴请宾客时使用。由于地方民俗不同,送肉的时间也不相同,有的会在娶亲的当日,也有人会在娶亲的前一天或前三天,不仅如此,离娘肉的大小也是不等的,有的送几斤,有的会送十几甚至四五十斤。虽然重量不同,但离娘肉的寓意却都是一样的。离娘肉是一刀割下的猪肋骨肉,在肋骨肉中间割条缝隙,寓意女儿虽离开娘,但仍和母亲骨肉相连,不能分开。离娘肉最基本的是一块带两根肋骨的方条肉,为了讲究数字吉利,有的农户也会送六根肋骨,寓意着六六大顺。有些地方,除了会送一块猪肋条肉外,讲究的人家还会送两个或四个不切开的猪后腿,再装上双瓶酒、双包糖果,以期望男女双方的家庭能够永远幸福甜蜜。
女方家在接受彩礼后,是需要回礼的。因为送礼时是用篮子装着的,所以回礼时女方家会在篮子里放上葱、姜、蒜头表示同意,也盼望闺女能生一堆聪明伶俐的外孙,以后能金榜提名,光祖耀宗。若是男方送了猪腿,丈母娘在回礼时还会让男方带走一条或两条,表示“有腿去、有腿回”,两亲家以后将常来常往。
跟娘家铁,最典型表现就是,喜欢携夫挈雏到娘家吃饭,每到中餐晚餐时刻,他们必定准时出现,有个别狠人连早餐的稀饭都来喝。
离娘肉是中国结婚民俗中的一种礼物。就是在娶亲时或者娶亲的前一天,男方要准备几斤猪肉给女方送去,有的地方还要附带猪腿,这个肉呢,就叫“离娘肉”。一般来讲,这是数十种彩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离娘肉的选择很有讲究,一般多为新鲜的生猪肋条肉和猪后腿。有些地区习惯送一块,根据地区不同,大小也不等,有的几斤,有的地方大到十几甚至四五十斤。有的地方,讲究数字吉利,一般取双数。正由于这种风俗,过去在乡下,男方家就在娶亲前几天杀上一头或两头猪,一来是用作送离娘肉,二来是请客用。送肉的时间,有的在婚前一天,有的在娶亲的当天。城里人,没有条件杀猪,大多就到肉店买一块五花肉,有的是两块。
离娘肉在中国农村的婚俗中比较常见,以中原地区居多。为什么要送“离娘肉”呢?最简单的解释是说,姑娘是娘身上的肉,被人娶走了,给一块肉权当补偿
对于传统婚礼习俗离娘肉,应该很多新人都不知道,离娘肉在中国农村的婚俗中比拟常见,新郎到新娘家接亲时都要带上离娘肉送给女方家里,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
离娘肉意旨女儿是娘身上掉下的肉,被人娶走了,就要还一块肉作为补偿。
迎亲接媳妇四样礼,莲藕,粉丝,大葱,离娘肉。
四彩礼
离娘肉一块;大葱4棵;粉条2斤;棉白糖2包。四彩礼是接新娘时新郎到女方家必带的礼物。
离娘肉要一刀,带二根肋骨,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
大葱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
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长远。
四彩礼中,也有在鲤鱼(2--4条)、粉(2把)、酒(2瓶)、糖(2包)、烟(2条)、茶叶(2代)中选四样的,因离娘肉和大葱必带,不算四彩礼。
1、禁忌寡妇和孕妇送亲
女方在出嫁时,一定要挑选“全活人”进行送亲的环节。所谓全活人,讲的是父母长辈健在、原配夫妻双全、兄弟姐妹都有、儿女都可承欢膝下之人。对于孕妇和寡妇来说,自然不符合全活人的要求。因此许多人为了给儿女的婚事多讨得一些好彩头,就禁止让寡妇以及孕妇前来送亲了。
2、父母、姑姨、舅妈等不能送亲
我国传统的送亲讲究中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爹妈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传统习俗对于新娘出嫁的送亲人选要求,即父母,姑姨,舅妈等亲属皆不能送亲,具体原因是因为怕这些亲属在送亲时由于感情上的表达会失声痛哭,从而给新人们的婚礼带来不好的兆头,因此习俗上就禁止新娘的这些亲属前去送亲。
3、与新人生肖相冲之人不能送亲
生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运势等等。大多数的新人在行嫁娶之礼时,还会考察参与者的属相是否与自己相合,尤其对于送亲之人来讲,其属相一定不能跟新人相冲。具体的属相忌讳可由歌谣来表达:“辰子申忌蛇鸡牛,巳酉丑忌虎马狗,寅午戌忌猪兔羊,亥卯未忌龙鼠猴”。
扩展资料:
女方结婚送亲的讲究
1、送亲之人的讲究
一般来讲,女儿出嫁娘家会派两名成年男性护送女儿到婆家。这两名男性通常为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者表兄弟、堂兄弟。具体的人选标准还需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确定,如果新娘没有符合标准的亲戚,那么可适当的放松条件,选择和新娘关系较近的长辈或平辈即可。
2、送亲时携带离娘肉
通常在迎娶的前一天,男方会给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一根肋条的猪肉。等到行嫁娶之礼当天,女方家会将男方前一天送的肉劈开,新娘随身携带带有三根肋条的肉,返还给男方。此肉就被称为“离娘肉”,象征着新娘要和自己的娘家分开,准备另立门户。
礼条肉一般16、18、20斤。主要是取双数,吉利。
礼条肉是猪肋肉,是猪肋部位带肋条骨的肉,其形状有四指并拢有余宽,单面猪肉之长,附带肋骨。“礼条肉”又叫“离娘肉”或“礼肉”,是河洛地区男子娶亲时向新娘家中送去的多种“礼品”中的一种。每当男婚女嫁,便有“礼条”相送,表达新郎对新娘家人的真心实意。
有“礼条”之礼,新娘母亲也会因此而得到一点慰籍。“离娘肉”多以肋条的多少来确定“礼”的厚薄,一般都是六条肋骨,以求“六六大顺”,斤数上也讲究以“二、四、六、八”之数呈祥。
结婚风俗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