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其他帝王不同,他为什么独爱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帝。俗话说得“开局一个碗打天下”,几代贫农,讨饭出生,最终坐上皇帝宝座,那真的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唯一有点接近的是刘邦,但刘邦至少还是个破落贵族,早年还读过书,2000多年前能读书的家庭那可不一般。
朱元璋这个皇帝到底绝无仅有到哪个份儿上呢
咱们先说一说一部影视剧的片段,来自徐峥当年主演的穿越神剧《穿越时空的爱恋》
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年仅37岁就过早离开了他的爸爸。朱元璋非常伤心,以至于官员劝他节哀,居然激怒了喜怒无常的皇帝,要把他的儿子赐死。
这段剧情虽然荒诞,但确实符合朱元璋的脾气,也非常符合朱元璋对朱标的深情。
这就是咱们说的朱元璋这个皇帝和其他所有帝王的与众不同之处了。他和太子朱标的感情真的是父慈子孝的典范,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王朝皇帝独一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真的是非常非常难搞。太子这个身份也真的是非常非常难,历史上的太子最终能顺利接班的,可谓十无其一,真正的九死一生。
原因何在
因为皇帝看待太子的心理,往往非常矛盾。一方面为了朝廷稳定,必须要立太子,还要给他配齐班底,要好好培养他当接班人;但另一方面又要处处提防太子,害怕太子翅膀硬了,有朝一日抢班夺权。
所以这太子的分寸是真的难,太难了。要能干,又不能太能干。真的是走钢丝的干活。不能干吧,老爹说你昏庸无能,朕的江山岂能交付给你太能干了吧,老爹说我还没死呢,你这是想干啥
所以99%的皇帝和太子之间,那关系都非常微妙。归根到底,还是皇帝这份至尊无上的权力给害的。
所以历史上咱们熟悉的那些皇帝,特别是雄才伟略那几位,和太子都没整好关系。
秦皇汉武,秦始皇和汉武帝都算是逼死了自己的太子。扶苏这个事儿还有点疑问,汉武帝的戾太子那是正儿八经被刘彻逼死了。
唐太宗算是性格特别好的了,但是太子还是被他玩废了。宋太祖这个兄终弟及,没太子啥事儿,不多说,然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康熙,玩出了一个九龙夺嫡的精彩故事。
这个故事也是非常经典,关于此事的影视剧都快拍烂大街了。从严肃点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到戏说历史的偶像剧《步步惊心》
总而言之,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就没法搞好。
那为啥朱元璋就给搞好了呢所以说他绝无仅有啊。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和朱标的关系这么好,主要原因就是他太爱这个儿子了。而他之所以这么疼爱朱标,又和朱元璋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朱元璋是几代贫农,人生前25年不是给地主放牛,就是当和尚讨饭,然后时来运转投军,娶到马皇后,27岁生了第一个儿子朱标。在古代13岁就能结婚的大背景下,这算是老来得子了。朱元璋开心得不得了。
对于这第一个儿子,朱元璋分外珍惜。当时朱元璋还处于猥琐发育时期,一直在安徽、浙江一带巩固自己势力,虽说忙于打仗,但是只要有空就亲自抚养朱标。
这种亲自养大的孩子,感情格外不一样。再说朱元璋本身就是个老农民出身,对家庭和亲情的感受本来就比较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底层人民对家庭亲情,对子女的感情一直都比豪门贵族要深刻得多。
古代底层人民一辈子,就没几个念想。子女后代几乎是他们活着的唯一希望。
但是高层贵族就不一样了。
首先,同样是儿子,亲自抚养的感情就不一样。这也是关键所在。
像康熙这样的皇帝,他8岁登基,13、4岁就生了第一个儿子,那个时候康熙自己都还没长大成人呢,再说这皇家的孩子,从小怎么养都是有规矩的,吃喝拉撒,饮食起居,都有专人照料,别的不说,贵族的孩子都不吃自己亲妈的奶,而是要专门请乳妈。所以很多贵族反而和乳母关系比较亲,这亲身的爹妈,从来都没有给孩子换过一块尿布,也没有在深夜给孩子喂过奶。
说白了,皇家贵族养孩子,更像养宠物。都是别人照料好了,自己有空去逗弄逗弄,享受天人之乐,却从来没有遭过养孩子的痛苦。
但是人这种动物吧,就是有点犯贱,越是得来容易的,反而越是不重视;越是经历过痛苦的,反而越是印象深刻。
没有亲自养过孩子的人,没法体会这种感觉。很多时候,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恰恰是因为这种抚养的不容易,于是加深了内心的情感。
你一定要经历这种熬人的麻烦,经历过半夜起来换尿布,经历过亲自给他喂奶再抱着拍打出嗝哄入睡的过程,熬过多少回的夜,才能建立起一种难以磨灭的深情。
这才是你真正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啊。
不能说朱元璋一定有多少回午夜梦回抱着朱标哄入睡,但是他这个过程肯定有,而且不少。
但其他的皇帝,无论是康熙,还是刘彻、李世民,基本上这种经历恐怕是没有的。
所以这感情基础觉得不一样。
别的皇帝都怕儿子夺权。朱元璋那是完完全全没有任何这种疑心,那是真的一门心思要把大明江山传给朱标。
有了这份感情,有了这份信任,那其他皇帝和太子的问题,在朱元璋和朱标这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即使后来朱元璋还有20多个儿子,但只有朱标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所以说关键还是感情问题。
话说回来,古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儿子太多了。所以父爱分不过来了。像朱元璋这种一开始就确定对朱标唯一的爱,实在太罕见了。
明朝还有一个类似的皇帝,明孝宗弘治帝朱祐樘,一辈子只娶了一个皇后,只有一个儿子(次子早夭),是古代封建王朝非常罕见的独生子。所以和儿子的感情也非常深,也根本没有任何接班人的问题。
至于前面咱们说的刘邦,是一个破落户老流氓,对家庭和亲情似乎没有啥责任。儿子刘盈出生那会儿,刘邦还躲在山里面做土匪,根本没机会抚养儿子。后来和项羽大战而败,逃跑过程中把儿子女儿都从车里面丢出去,好方便自己顺利跑路。
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也叫大丈夫不拘小节。
还是没有感情基础啊。
事实上,大多数的皇帝,都不太可能和自己的儿子有太多的感情基础。
大多数的皇帝,都是生了一堆儿子,又没有亲自抚养,于是无从建立起那种刻骨铭心的父子亲情。这就是问题所在。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独古代有。即使到了现代社会,那些富豪也差不多。
人性如此。
古代经常战争,那么多男丁战死沙场,留在家乡的妻子怎么办?
古代的天下合久不分,分久不合,而行军打仗免不了要征用百姓男丁做士兵。这位将士为自己的国土捐躯,实在可歌可泣。可一个现实问题却摆在众人面前,古代打仗死掉那么多男子,势必会形成男少女多的局面,那么留着家乡的女子又该怎么办呢?
基于我国五年历史的传统观念影响,古代女子一般都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当中也难免有不少例外。在太平盛世的情况下,男女婚姻多以父母主持,结婚后妻随夫唱,男主外女主内,和和睦睦,有了孩童,女人家就相夫教子,其乐融融。
可是一旦国家发生战争,各地的男丁就会被征召入伍,成为士兵去为国打仗。届时的男丁,有的没结婚,有的则有家室,有妻儿。在这某些紧急情况下,几乎整条村的男丁都要从军出征,而剩下的就大多数是女子与老幼。
然而战场无情,刀光剑影,总会发生死伤,有的士兵能打运气好,且从战役中活了下来。不幸者是大多数,有的士兵惨死沙场,无人掩埋,有的受伤过重,死于行军半途,这时他们的妻子无疑就成了寡妇。而年轻的士兵死后,自己家乡的女子则无男丁可嫁,逐免不得成为大龄剩女。
不过古代对于男丁战死,留守女子的问题,我国历代朝廷都有过一些政策或补贴诸如知道某个县镇从军男丁多战死,便准许当地的妇女改嫁,且有一些补贴。如此一来,仅能保证国内人口繁殖,及时生育男丁,已备将来兵源,还能增加劳力促进农业生产。
不过有些朝代的女性地位较低下,如宋朝时,皇帝就不准战死士兵的妻子改嫁,还发布相关法规给予禁止。当时宋朝风气比较注重女子结婚后的忠贞,认为改嫁是对原有丈夫的不忠诚,所以要求妇女一辈子给亡夫守活寡。
除了改嫁、守寡,更有甚者是一些刚烈的女子,唯原配丈夫不爱,知道远方的他作战牺牲后,一时间无法接受,感觉整个世界瞬间崩塌了,因为生无可恋,竟选择自杀殉情,有的上吊、跳河、割腕等,这种情况,在古代士兵战死时,家中寡妻经常这样做,可谓是可歌可泣。
这些都不外乎最惨,更惨的是一些女子随夫打仗,一旦自方大败,她们就惨遭敌人的俘虏,从而成为敌方的发泄工具,有的女子从此背井离乡,被押往异国区域从此给那里的男人生儿育女。
那么我国古代到各个王朝到底战死了多少男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粗计数据。
三国时期,大约在东汉末年157年左右,中原大地约有5600万人口,打仗到魏国时期公元263年,仅剩下730万人口,死去的大部分的男丁,总人口损失高达88%。隋朝晚期,天下混乱,各地方农民军起义对抗腐败的隋朝,期间纷争不断公元611年隋朝总人口在4600万上下,唐朝初期,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期间,再统计人口,仅有1236万人。此间损失73%人口。
唐朝之后,西晋朝廷引发“八王之乱”还有五胡乱华惨祸发生,整个中原百姓死伤无数,当兵的更是九死一生,最严重的是我国华北地域,大部分镇乡村都是空无人烟,早死光了。
之后根据资料显示,北周时期总人口近900万,南宋则只有468万,到了大明王朝末期,清兵入关,各地起义军又蜂起云涌,李自成一众军阀,引发多地大规模战事,使得明朝的总人口5200万,来到大清建立后,1652年就仅剩下了1450万总死亡率约73%。上述死亡数据,大多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男丁,而剩下单身的女子人数是多少,大家可想而知。
将军结婚当夜就出去打仗是小说《帝王业》。
《帝王业》是章子怡主演电视剧《上阳赋》的原著,讲述了王儇与萧綦因为一场权利的交易,先婚后爱共定天下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