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乐队的夏天2”迎来了残酷但有趣的1v1淘汰赛
当中国摇滚乐套上了改编经典、重现热歌这一模式的时候,不知道是独立音乐被 娱乐 化的尴尬,还是口水歌被注入了新的灵魂的惊喜?也许这纠结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确实看到了没有被同化、扭曲的一群应该被尊重的音乐人在经历被世事反复摩擦后的依旧迷人的光晕。乐夏新一轮淘汰赛开启了最残酷的1v1的赛制,不一样的体验给观者带来了新的刺激……
按照播出顺序
1先说说@岛屿心情乐队 vs @马赛克乐队mosaic
马赛克《潇洒走一回》。
马赛克在依旧鲜明的复古闷骚disco与快乐洋溢的气质中,适度的添加了些许骚动与喧嚣。主唱夏颖嗓音里恰到好处的多了几分棱角与撕裂,在快乐的舞曲律动中凭添了一丝摇滚的不羁。又一次作为开场歌曲,马赛克再次散发了他们略带幸福感的快乐。看似有些浮夸的表面气质下,不油腻,不做作。
岛屿心情的《追梦人》
从一开始的清唱就非常迷人,这看似至简的清唱其实内涵颇多,无论前面的马赛克多么喧嚣繁华,一瞬间就把听者带入到了寂静而富有幻想的情境之中。主唱刘博宽的声音在并不轻松的清唱段表现得稳定而松弛,为这首歌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乐队在有设计感的编曲布局下,很到位的体现了他们的温柔与挣扎。但个人认为他们在音乐设计上的一点点突兀恰好也就是在歌词唱段结束,一声呐喊后承接狂躁段这一安排上。其实前面的主题歌词段表达的是松弛自然舒服的,单看后面的狂躁段落,状态也是真实而有力的。但两端之间缺乏一种无论是通过层次还是律动或是歌声的情绪升腾而达到的自然情绪转换与推进。只是一声“嗨”和over drive是无法带听者坠入他们最终的呐喊释放中的。也许就是这一点小细节的微微断裂导致最终岛屿心情没有对抗住整体流畅、简单但凝聚的马赛克。马赛克以135:133微弱优势胜出。很遗憾,颇具实力、潜力十足的岛屿心情离开了……
2接下来说说@五条人WUTIAOREN
vs@福禄寿FloruitShow
五条人《Last Dance》
在往期所有评论中我都没有聊到过的“五条人”这次给我很好的感受。毫无疑问五条人一定会成为破圈爆火的现象级乐团,因为仁科的海丰式英语、因为茂涛的拖鞋、因为他们没有设计的洒脱人设以及深深扎根于土地的底层城市的音乐气质。仁科颇具风度的硬生生把后位演唱这一具备天然优势的排序位置让给了三位小妹妹福禄寿。
他们先唱了这首《Last Dance》其实五条人无论唱什么歌都会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是谁,很清楚失去自我和特质会有多么悲哀。所以独立的态度与貌似玩世不恭的幽默始终在他们身体里倔强却不让人反感的保持着,这一点难能可贵。整首歌的表达和气质依然是五条人特有的市井的腔调,但属于他们的这种市井气息却一点都不低级,反而真实的可爱。虽然这俩哥们儿的唱功确实有点粗躁,不过也许这种粗躁与不精致正是五条人的闪光之处。你不能从深刻的音乐语言与精神上的思辨角度去衡量五条人的音乐,就像你无权去随意评价一个貌似粗鄙的人没有内涵和思想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不过真正鲜活的灵魂是不盲从和跟随的,都有他自我呈现的不同方式。五条人的音乐是鲜活、独立的,具有一种 社会 底层的特别真实而圆滑的反叛性。从某种角度讲,他们有点像独立音乐巨匠Tom Waits。并不精致,但却又世俗的毫不世俗!他们还具备一种魅力:即使不唱歌,这俩哥们儿日常的状态和所有谈吐也足以给你带来快乐与渐渐而来的尊重。并且他们的人与音乐是高度统一的。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少有这样真实、自然、毫不伪装、懂得取舍的人了。
福禄寿《少年》
除了主唱豆豆在一两个地方有一点点唱句节奏的微微瑕疵之外,福禄寿这首《少年》再一次让我沉醉和欣赏。她们把这首原本简单洗脑的大热单曲改编得异常丰富、精彩!所有的编曲、音色与段落设计以及新加入的歌词和情绪变化,都充满了想象力和与她们表面看上去不符的成熟。音乐中的棱角与挣扎总能戳中听者的内心深处。有厚度和幻想感的前奏带我们进入到了她们的音乐世界,主唱豆豆极具辨识度、中性略带沧桑感的音质与很有特色的吐字,配以与原曲不一样的旋律表达,构成了一种属于福禄寿特有的魅力。这首歌的编曲很有想法,丰富但不花哨,厚重但不沉重,清晰的反应了当下这个世代的音乐思维意识。几次出现的警报声巧妙的道出了这个时代与人们内心的隐秘危机。第二个主歌念唱部分推进感十足。转调之后几个女孩儿在音乐语言上的力量和野心一览无遗。她们的音乐是有回味的,最后结束时的喘息是她们想表达的与原曲迥异的的气质和留白,她们的《少年》有更多的疑问与绝望。她们的现场编配有很多唱片制作的音乐思维。改编新加入的歌词部分真实,略带决绝!对于三个花季少女来说,这一切是充满惊喜的,未来她们音乐会具备更强大的杀伤力!
最后福禄寿以156:121胜出。两只乐队都出色,完全不同,几乎没有可比性。这就是生活,有时没有高低对错,但你必须要有所选择!
3 @椅子乐团TheChairs vs @白皮书WhitePaper
两只乐队选择了同样一首洗脑神曲《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却都改编得面目全非式的精彩!
“椅子乐团”依旧那么好听,令人沉醉。改编过的旋律与和声清澈动人。他们具备了现在乐坛不多见的设计丰富和声、唱出脱俗且悦耳旋律的能力。椅子乐团一直保持着很鲜明统一的风格,无论规则是否残酷,他们总能跳脱出纷争,给我们生命中那种美好的感受。没有撕心裂肺的挣扎,本真的纯洁与悦耳,始终如一的坚持是极不容易做到的。
“白皮书”确实是非常懂得如何赢得现场舞台。就如他们乐队的灵魂人物刘家辉所说的:如果放在唱片里,无疑“椅子乐团”的版本会赢,但我们知道现场需要什么,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的改编也许更有优势!果然,后唱的“白皮书再一次体现了他们强大的设计感、精准的判断与爆发力。并且不是那种只有冲击力却不好听的宣泄,而是听感酷爽的出色表达。依然出色的律动、冲击力。依然张弛有度的音乐层次。个性十足的吉他副旋律主题是这个版本的点睛之笔,简单的器乐主题弹性与力量兼具。简练的Riff整齐,声响层次清晰。富有幻想色彩的合成器滤波器声响真实的传达了这个时代的迷惘与焦虑。他们的爆发是经过思考后的递进式的爆炸,陈述段与爆裂段让人不厌烦的交替升级,现场冲击力很强!最后很聪明的选择了传统但永恒的经典式重收尾,效果很炸!
最后双方147:147票,平局。这是一个意料之外 细想也情理之中的结局。不可比的音乐风格,难分高下,只有等到补赛阶段见分晓!
4淘汰赛上半部分的最后比拼是@后海大鲨鱼乐队 vs @大波浪乐队
付菡直接选择先唱,后海大鲨鱼《天竺少女》
这场表演的后鲨更放松自然了。引子部分付菡声音稳定,乐队进入后开启了比较魔性的推进,到后一半,现场状态更加热烈、欢乐。手鼓部分的加入使听感更有层次、编曲更丰富,乐队找到了大鲨鱼一贯的那种奔放、松弛的劲儿!但个人觉得还是缺少了一点点咄咄逼人的锐气!舞台上隐隐的霸气对于一个乐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开放更自如的后鲨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点微微不足,这也许是他们当下的一点缺憾。那种横扫千军的气场,不一定是表面的狂躁与炸裂,很多时候这种份量感是无言、难以形容的状态!
大波浪《爱情买卖》
大波浪的实力和现场呈现越来越令人惊叹!依然律动十足的未来感电子风格输出。考究优质的音色和精妙的分寸把握显示出大波浪的优秀素质。副主唱神经质般的呢喃与呼喊与主唱李剑冰冷、稳定机械感十足的声音形成极大反差,却也非常和谐的形成了高级的逻辑感。他们的改编,广场舞魔性的旋律依旧洗脑,而乐队聪明的恰如其分的将自己鲜明的的风格和意识嵌入其中。就像李剑说的:这个版本的《爱情买卖》希望成为新版的洗脑神曲!大波浪的改编与演绎无疑是精彩的!他们在音乐里的野心和潜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167:122,大波浪胜出。对于喜欢喜欢后鲨的人们来说,有些遗憾和失落,但这个结果对于付菡和后鲨也许是一件好事!
音乐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你的勇气和迟疑、果敢与迷惑、不羁与彷徨一览无余……
马思聪的亲人追忆:
1、几十亲戚遭牵连入狱:
尽管马思聪一直都有回国的心愿,但上世纪80年代末的几次邀请都没有促成他回国。“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国内还不够稳定,而且他的身体也不太好,所以就一直搁置了。”马之庸说,“文革”期间的经历给马思聪带来巨大的创伤和阴影。
“文革”期间,马思聪不堪忍受折磨,在亲戚帮助下于1967年从香港奔赴美国。马思聪离国后,亲戚中几十人被牵连入狱,在上海生活的马思聪的二哥跳楼身亡。岳母、侄女和厨师相继被迫害致死。此事波及面之广,令马之庸至今谈起仍然愤慨。
“他走了后,兄弟姐妹都被隔离审查了。夫人王慕理一家更惨,哥哥弟弟都被抓去坐牢……”马之庸当年30多岁,在广播电台工作,不知情的她也遭到隔离审查,被调到麻袋场工作,直到1979年才调回原单位。
而在那十多年间,她及国内的亲戚都和马思聪失去了联系,直到电视上播出马思聪获平反的新闻。
马之庸说,马思聪获得平反后,国内当时的音协主席和领导写信向他道贺,他在回信时说“我是收到信才知道自己有投敌叛国的罪名”,他在信中表示庆幸大家都还健在,并表示自己“适当的时候会回国”。
1985年年初二,马思聪会见自己获得平反后、第一个前去采访他的中国大陆记者时,万分感慨地说:苏武牧羊19年啊!
可是,马思聪等待的回国“适当时候”并没有“出现”。在美国费城宾州医院的手术床上,中国一代音乐巨子马思聪,与世长辞。终年76岁。
2、侄女追忆,回国太心切魂断手术台:
‘叛国投敌’罪名平反 重病思聪“归心似箭”
“文革中他被迫去了美国后,因为写了《我为什么离开中国》一书,被定下‘叛国投敌’罪名。书中称“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工作的环境。况且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当然,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生的悲剧比起来,全是微不足道的。‘文化大革命’在毁灭中国的知识分子。我和许多党内外多年以来虽然不是一直掌权但毕竟是起过很大作用的人的遭遇是一样的。
夏秋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成了逃亡者,成了漂流四方的‘饥饿的幽灵’。如果说我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有什么越轨的地方的话,那就是我从中国逃跑了……”
不过他看得开,没有怨天尤人,亦无记恨,因为他根本没时间去多想,他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创作着……”昨晚9时,一直在忙于14日马思聪各项纪念活动的马思聪研究会副会长、马思聪侄女马之庸,抽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一谈起叔叔,马之庸充满了追思与崇敬。
3、马思聪
收到“平反”信才知背负“叛国”名 堂侄女、马思聪研究会副会长马之庸谈马思聪骨灰回国内幕
“现在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昨晚,马先生的堂侄女、马思聪研究会的副会长马之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国一直是马思聪的心愿,此次,年逾60的马如龙专门从美国护送父亲马思聪的骨灰回国,并将归葬于白云山麓,“这样可以让他与祖国的山水更加亲近。”
4、为乡民办小提琴独奏会
马之庸是马思聪的堂侄女,定居广州。这位70岁高龄的老人的客厅摆着一张马思聪拉小提琴的照片,她翻出马思聪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向我们逐一介绍:“这是他上世纪60年代在广州的照片、这是他们夫妇在美国的照片……”。
马之庸说,马思聪在国内时一直致力于普及小提琴,提倡西洋乐器可以演奏出民族化的东西,为此,他不仅在大城市演出,还踏遍了新会、汕尾等广东小城。
抗战时期香港沦陷时,马思聪带着夫人和学生回到家乡海丰,当时年仅8岁的马之庸经常可以听到马思聪应当地乡民要求而上演的“小提琴独奏会”。“他一直都坚持,通过民众检验的音乐才是好音乐。”
5、“他是很讲义气的人”
众所周知,在文革那段非常岁月里,“右派分子”被视为“毒瘤”,很多人为求自保都对之“退避三舍”。但是马思聪却从不怕和“右派”交朋友。马之庸回忆:当年马先生的第6妹夫马国亮被打成“右派”,躲在家里一直不出门。“马思聪似乎没有‘那根筋’。
他经常到马国亮家里,热情洋溢地想和他一起创作协奏曲,马国亮哪有那个激情啊,每次都对他说:‘你回去吧,不要和我一起了,我现在是右派啊’,马思聪总大声地回一句:‘右派又怎么了!’又继续畅谈他的创作。”
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演奏家向泽湃,是跟随马思聪16年的入室弟子。马之庸说:“文革中,向泽湃的父亲也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身为‘右派’之子后,向泽湃就再也没去学校上课了。有一天,马思聪忍不住,亲自去他家里找他——‘你爸是右派又有什么关系?我一样教你!’发了一顿火后硬把向拉回学校……”
6、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马之庸说,“叔叔不善言辞,平时话不多,不过很幽默。”她给记者讲起了一个故事。马思聪被平反后,时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给他打电话,告诉他这大喜事——罪名“叛国投敌”撤销!
听到这,已是古稀之年的马思聪欣喜之余哈哈大笑,对子女们说:“真没想到我还得了个‘叛国投敌’这么了不起的称号,可惜,现在都没了我才知道啊。”
“他不仅幽默风趣、乐观豁达,而且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马之庸笑言,步入老年后的马思聪很少照镜子了,女儿问他为什么,他睁大眼睛很严肃地说,“敢照?一照镜子就觉得自己老了很多!我不要这样……”
7、冒险手术魂断医院
在马之庸的记忆里,马思聪一生都眷恋着祖国。1966年“不得已离开”后,他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未曾停止过,并将这些情愫寄寓在自己的作品中。在那首著名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马思聪将自己有家难归的悲凉心情,借用古诗名句演绎得分外真切。
1984年,国家公开为马思聪的所谓“叛国投敌”案平反。1985年的春节,当平反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时,马思聪欣喜不已,不断给国内的亲人挚友打电话,表达了自己的“归心似箭”。可是一直心脏不好的他,那时的病情已加重,难以经受旅途的辛劳。
马之庸告诉记者,马思聪患心脏病多年,此前一直以药物治疗,虽然保守但也稳妥。然而在1986年,马思聪却一改往常,坚持以手术治疗心脏病,因为他认为手术治疗能更快好起来,可以坐飞机了。
“他对手术很乐观,上手术台前也没有交代什么,没想到手术失败了,他在打麻醉针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提到这,马之庸动情地说,“他实在是太想回国了。”
扩展资料: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
生于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卒于美国费城。1923年随兄去法国学习小提琴,并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1929年回国,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1930年再次赴法,随毕能蓬学作曲。次年回国,先后在广州、南京、上海从事音乐教育、演奏及创作活动。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辗转于西南各地,受到新音乐运动的影响,作品中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
他注意提琴作品的民族化,努力汲取民间音调,如小提琴独奏《第一回旋曲》(1937)、《内蒙组曲》(1937)、《西藏音诗》(1942)、《牧歌》(1944)和《小提琴协奏曲》(1944),管弦乐《第一交响曲》(1941),以及男中音独唱曲《永生》(1937)和《20首抗战歌曲》等。
其中不少作品的音乐主题采用民歌素材,具有一定的民族风格1946年他指挥台湾省交响乐团,并在台北、台中、台南等地举行独奏会。1947~1948年先后在广州和香港教学。在此期间,由于受到民主运动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鼓舞,先后创作了3部歌颂祖国、向往光明的大合唱。
即:《民主大合唱》(1946)、《祖国大合唱》(1947)和《春天大合唱》(1948)。1949年,马思聪离开香港赴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除担任教学和演出外,主要从事创作。
截至1966年11月,其主要作品有:话剧《屈原》配乐(1953);管弦乐《山林之歌》(1954)和《第二交响曲》(1960);大型声乐曲《淮河大合唱》(1956);以及一些民歌改编曲、室内乐和小提琴独奏曲等。
马思聪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演奏和作品,对中国小提琴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他的其他管弦乐作品,在民族风格和西欧作曲技巧的结合上,作过有益的探索,有一定的贡献。
自1967年起,马思聪在国外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和演出。
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
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作为一位作曲家,马思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内,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音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多个领域。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国近代音史上影响最突出。
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乐《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大合唱《祖国》、《春天》,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
小提琴曲《内蒙组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之作,作于 1937年.尤其是其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已成为饮誉中外的优秀中国小提琴代表作。管弦乐《山林之歌》作于1954年.它以其创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风格的鲜明,被认为是马思聪交响音乐中的精品。
《思乡曲》和《第一回旋曲》都创作于1937年,它们也都是采用民歌的曲调素材写成的。 我们中国民族众多,是个民歌大国。无论汉、满、蒙、回、藏,和其他民族,都有着数量多和音乐素材丰富的民歌。写作这两首乐曲,就是用内蒙古民歌的素材。
《思乡曲》原先是马思聪写的大型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绥远组曲》又称《内蒙组曲》,这是因为“绥远”是旧地名,后来它被划入内蒙古的缘故。但音乐版物上又把此曲称作《绥远组曲》,所以我也跟从此说。
马思聪有多量作品采用内蒙古民歌作为创作素材,我想这不但是内蒙古民歌大多具有豪放、朴实、深沉兼具的特征,同时还和它们的曲调舒缓可歌,又能适应各种心情的可塑性有关。《绥远组曲》中的三个乐章分别叫做《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
由于马思聪的管弦乐作品非常小提琴化,它们都可以用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这样的形式来演奏。这三个乐章中,尤其以第二乐章最为优美感人。当年前苏联的交响乐队在介绍中国的作品时,就专门演奏它。
所以,把它称为“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管弦乐和小提琴曲(另外我国的第一支走上国际舞台的钢琴曲,那就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了)。由于用小提琴来独奏的《思乡曲》特别受欢迎,所以时至今日,这个曲子(还包括后边那个《塞外舞曲》)也就变成几乎只用小提琴独奏了。
人所共知,《思乡曲》的主题,用的是一支只有短短八小节的民歌:《城墙上跑马》。北方内地原先比较贫穷的地方,其土城墙都是窄而不宽。在上面跑马,只能往前,不能掉转马头而回来,这是曲意,它的确道出了深藏在去国怀乡而无法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
质朴的民歌,其曲调本质上就是非常优美的。作者对它毫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然而就在后面,作者顺着这个朴实的主题,写出了好几个风格上非常统一的发展主题,使得这种思乡情绪不断提升和发展,终于在小提琴奏出激动的双音乐句时,到达高峰。
这样,最后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再次奏出这个民歌主题,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演述出游子的乡愁,随着从低往高的一连串上行平行四度,作者把这种解不了的乡愁凝结在逐渐逝去的极高音的泛音上了。游子回来了没有?没有。他再也回不来了。
《第一回旋曲》写作上是标准的回旋曲式。是我国小提琴曲中写得最工整的一首,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认真的创作风格。主题是来自一首粗放而富有豪情的内蒙古民歌《情别》,有着很有特征的切分节奏。
经过作者的仔细处理,再度创作,加上多个副主题和歌唱性的慢速对比主题,使它最终成为一首快速的充满激情的优秀作品。我个人认为,它虽是一首非标题音乐,但是其音乐形象是明确的,它很好地体现出了我们民族的力量和自信。
同时,在当时那个演奏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一首炫技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来华访问演出时,就特意选择了演奏此曲!所以,它是第一首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我国小提琴独奏曲。
-马思聪
谁语争锋主题曲:广州话:掘金掘桔掘鸡骨,讲得唔准就好易掉,广州话盏鬼又绝核,唔学就系你损失佛山话:厨出顺德人人知,佛山仲有靓陶瓷,黄飞鸿啊李小龙,仲有叶问大英雄东莞话:敢为人先创业早,香飘四季环境好,荔枝腊肠好味道,唔来东莞你走宝。肇庆话:肇庆话有好多精髓,渗酥好耍去淋花,欢迎得闲来肇庆耍,堪只菓蒸带回家。清远话:清远鸡,吃过保证你寻返味,仲有漂流同温泉,高铁直达清远市区,云浮:我哋云浮做石头,产品何止剩港澳,世界各地都买得到,让人都说好好好。中山:石岐真好耍,日日都有炮打,你问我讲乜野?中山石岐话。珠海:珠海人靓景更靓,仲有海鲜更加赞,斗门疍家有历史,逐个逐个讲你知。阳江:海上丝路南海一号,小刀豆豉漆器好,山海湖泉风筝高,阳江饮食最地道。江门:江门侨乡美事多,人人来过笑呵呵,全国著名文明城,记得得闲过来坐,来,来岳之捞下支。茂名:讲吃化州请你吃,讲撩高州更好撩,去荡就去信宜荡,滨海新茂名系好爽。湛江:湛江烧蚝顶呱呱,湛江鸡都人人夸,顺手提箱红江橙,食完踩去湖光岩,哇,好食,好好玩哦!梅州河源:盐焗鸡,酿豆腐,客家美食真是多,梅州河源好地方,欢迎大家都过来。韶关:韶关乳源好地方,山清水秀姑娘更美,腊肉美味瑶酒好喝,欢迎大家来做客。汕尾:咚咚咚,骑马去海丰,咸茶来擂,人情好,食水甜,汕尾山水靓啊。惠州:惠州真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半城山水半城湖,还有海鲜任你尝。汕头,潮州,揭阳:阮是家己人,美食声名扬,潮汕美女加,打埠尚顾家。(我们是自己人,美食声名扬,潮汕美女多,男人最顾家。)
以下是临沭的少先队队歌的歌词,少先队队歌只有一首,全国小学统一的
《少先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
爱祖国,爱人民
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
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中国少年先锋队,历史上曾有两首队歌。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中国少年儿童队"诞生。1950年4月,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被定为少儿队队歌
1953年8月21日,由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儿队队歌也同步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78年10月27日,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故事片《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本名:王秀琳 WangXiuLin
英文名:Wong, Mango
本籍:广东海丰
生日:11-15
星座:天蝎座
身高:167cm
体重:97磅
血型:O
学历:中学
三围:325-22-33
家庭状况:爸,妈,姐,妹,狗,猫
喜欢的运动:打排球,羽毛球,游水
喜欢的食物:任何零食,辣的东西,基本上除蛋挞外,任何东西也会吃
喜欢的饮品:果汁,Cappuccino
喜欢的颜色:白色特别喜欢,其它的颜色都喜欢
曾拍过的广告:麦当劳,Pizza Hut,中旅社,Sunday,恒生银行, 生力啤, Pantene 洗头水
演出经验:参演「超人35 周年之不灭的传说」舞台剧 (角色「光 之女神」并主唱主题曲『有种爱』
入行经过:
99年经朋友介绍加入 Elite 当模特儿,2000年11月于Sunday广告中饰演“毫七子”,一炮而红。在模特儿公司提议下, 十二月参加 Elite 和 Sony 合办的“神雕侠侣:郭靖黄蓉选 拔赛”。在唱歌环节演出时,由于现场音响突然发生故障, 清唱《给自己的情书》大获好评,获 Sony Music 邀请试音后 签约。二零零一年初于生力啤“贺年篇”广告中饰演“八姑姐 ”更为广大电视观众所认识。
专辑列表:《Breezing》《Mango》
这题我会
陆丰是一个从潮汕风俗向客家风俗过度的地方,而且过度很明显。从三甲上来到桥冲再到南塘内湖博美城东东海,口音是一路变。整个陆丰,十种以上的口音是有的吧!
大安的最好听,跟唱歌似的。
海丰就去过海城等几个镇,不熟悉,但据说是没多大变化。
吃的
其实两地吃的差别非常大。海丰的小米在东海不如海丰那样受欢迎。毕竟东海吃的多。公平的狗肉很有名,可惜我没吃过。
陆丰的薄饼和海丰的,除了饼皮以外完全就是两回事。
薄饼起源于江浙,原名叫春卷,东海沿海都有。传到了台湾叫润饼,到海陆丰就叫薄饼。
最不能忍受的是“冬节鸽”,这东西在陆丰叫菜包_,番冬节做的,蒸着吃。海丰是冬至吃的,还连汤带水。我吃过一次,一碗吃不下。陆丰东至吃汤圆。
咸茶也不一样,汕尾人用骨头汤,海丰人用芝麻花生,东海人也用芝麻花生去擂,但爱加苦刺心或茶叶,陆河人直接秉承了油茶。
油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是以前军队作消暑解_果腹等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习俗
婚:甲子人迎亲时,女方是乌泱乌泱一大群七大姑八大姨的;碣石人结婚时要K三天歌,迎亲时还要提个大音响放办仙的曲;相比之下东海就素很多,一群年轻的闹闹也就没了;海城和东海差不多,不过据闻海城人结婚一定要去酒店摆席的,当天定不到第二天都行我的天呐,这点陆丰人就接地气得多;汕尾迎亲的要带红绸大红花由新郎挂在女方家门框上,还要点蜡烛。但有些村里就没。
丧:三甲的丧礼偏佛教系,戴毗卢帽穿僧衣的。往西走就是明显的道教仪式了。但亲属穿戴是按古制的五服区分得很明显。
海丰,我刷过一个视频,出殡的队伍每个人都拿着毛巾,这个我在深圳看过,是客家习俗,至于普遍还是个例就不知道了。
文化
海陆丰说不上有什么独有的文化,都是从祖上迁徙过来后,结合本地情况作的整合改良而已。
比如舞狮。它就很有东边福建漳州的非遗“弄虎”和西边惠州惠东的“麒麟”的影子。
舞狮的套路也有差别。陆丰的独角麒麟套路古朴威武,海丰的就摇头晃脑。唢呐曲也有区别,感觉陆丰的要悠扬动听些
个性
陆丰人比较直接,海丰人要沉稳一点;陆丰人好吃好面,海丰人就比较务实了。所以才有“陆丰响神,海丰贤人”'之说。
海丰人骨子里有股骄傲,可能从古以来一直是行政中心,到现代了经济又好。可能出于使命感吧,绞尽脑汁地树立本地认同。
陆丰人有一股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比如叫外地的“外省啊”,叫潮汕的“老涩啊”,叫客家人“客啊”
加个语气助词“啊”,感觉就顿时高大了呢
你是家传皇位还是怎的?还是说耻笑人家没有全国最大的假币生产线?全国最大盗版光碟生产线?最大嗨_生产线?
迷
当然这并不全面,大安,碣石,三甲的,感觉就好很多。
潮汕人
潮汕人这个称谓是个变量,可以随时间,地点,语境,甚至单纯个人而改变。
海陆丰是有很多从潮汕地区迁徙过来的。当然这个只能以一世祖论,再往上刨只能是蓝田人元谋人山顶洞人了。
比如黄旭华先生,在海丰出生长大,他父亲就来自揭阳。
这就尴尬了
比如彭湃,祖上是揭西五云的。
潮汕是一块招牌
潮汕地区由于地理便利,在古代迁徙过程中优先承接福建向西移民。
战乱时期“三江出海”,以其头脑灵活经营有方等优点在外的知名度打开了。
改开之后海外的宗亲回乡投资,经济起飞。经济的起飞带动文化发展。再加上潮汕人也确实出人才,李嘉诚马化腾谁谁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这样无论经济文化上都对海陆丰地区形成了碾压态势。
再加上香港经济文化高光时期,潮汕人天生的抱团性格,人多势众,加上几乎无隔阂的语言、习俗,再加上潮汕人在各个层面吃得开。
所以,漂泊在外的海陆丰人,依附也好,融入也罢,甚至原本血脉相连都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潮汕人”这个招牌下的一份子了。
其实香港那时候混得好的潮汕人里就有海陆丰人,比如五亿探长,海丰的。比如向家,陆丰的。向家现在的坐馆打起虎狮拳来还是有模有样。
为什么出现逆一体化的现象
其实全世界都在逆一体化。比如美国,红脖子的声量高涨。
国内也是。什么番禺人不是广州人啦,什么顺德人不是佛山人啦,什么从化人不是广州人啦等等等等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涅?
从大处讲是统一大环境下的自我定位迷失
从小处讲,社会法治稳定,以前抱团取暖的刚需就不存在了
2教育水平提高,资讯爆炸。学得多看得多,想得也就多了。想的多了,加上大数下的回音效应。
腰杆子自然就硬起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