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舞单人舞编舞技法
现代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由,不会要求你用特定的步法动作来表现你的感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现代舞单人舞编舞技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代舞以其不拘一格的观念和精神在当下赢得了一批年轻人的青睐,它所倡导的自由随意的舞风和直指内心体验的创作理念已经使其成为一个分类学意义上的“舞种”。而从学理上来看,现代舞并非一个舞种,而是一个外延宽泛的观念,是二十世纪现代思潮在舞蹈界的反映,也是舞蹈正在进行时的状态。在现代思潮所给予的自由空间里,现代舞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探讨编导技法无限可能性的过程。笔者就现代舞单人舞的编舞技法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舞蹈编导初学者或爱好者的理论学习,使其了解现代舞单人舞的编舞技法内容,并在编舞实践中,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引导。
一、现代舞单人舞编舞的技法训练
现代舞编舞的教学是由“单人舞技法基本理论”、“基本的技法技术训练”及“创作实践”三部分内容结合起来的,并通过分析动作,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创造性的重建架构,并尽力培养完成编导技术技法的形式训练和动作思维的能力[1]。单人舞编导基本理论与技法是编导教学的根本。经过现代舞编导先驱们对动作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清晰有效的教学体系:从启发学生对动作的认识开始,引入时、空、力等相关因素变化,让编舞者逐步了解舞蹈的语言层级,最终以纯动作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舞蹈小品。
(一)舞蹈动机
“动机”一词借自音乐,常指一个简短的旋律型,一般长度为1小节。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多丽丝韩芙丽把舞蹈的动机,称为“动作动机”,指的是作为编舞起始之点的“1小节舞句”[2]。舞蹈动机是最基础的动作结构单位,是舞蹈形象的基因,是统一舞蹈动作的中坚要素,也是发展舞蹈语言的主导因素。通常舞蹈动机具有形象性,可变性,鲜明个性,简练性,舞蹈性,观赏性等特征。在形成动机以后就开始发展了,舞蹈动机的发展可以是单一动机向复合动机发展;方向、幅度、力度、节奏、空间的变化;原型动机中加新元素;加大原型动机难度;多次重复;变化重复;调整动机动作顺序;改变完成动机节奏的身体部位;改变动机情态;改变原型动机的时值等。我们可以综合利用以上的办法来组合使用。
(二)造型构思及其“解”“进”
造型,是指相对静止的动作。对于造型的要求是新颖,具有动作性而有所表达。这就需要造型的“解”与“进”。“解”“进”都是具有造型因素的动作过程。“解”是指在造型基础上,一种缓慢的造型拆解动作。反之,“进”是缓慢潜入造型的动作。对于“解”与“进”的这种关联性发展,我们可以理解成电视里常看到的花苞到花儿怒放的慢镜头播放,可以用一段“解”或“进”的动作造型来分别比作“花苞”和“怒放”的状态。我们需要诠释出来的就是这两种状态在转变过程中动作的层层解剖,关系紧凑的链接,造型的瞬间跳度。
(三)时空力的综合练习
通过动作的发展变化,编舞者便可以进入到舞段练习阶段。舞段技法练习分为四个板块:时间、空间、力量的认识与动作的发展变化以及动作的分解与重构。在时间练习上,主要通过慢速,快速和节奏变化来使动作达到发展变化,呈现一个全新的舞蹈段落。在空间练习上,我们可以对空间进行无限的扩展与压缩。在力量练习上,通过力量的变化引起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给动作“原型”以丰富的变化和发展。而力量的变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求两极的对比,如收缩与放松,紧绷与松懈等。动作的分解是对动作进行分解,分解到最小元素。它包括动作分解,动作重构,元素舞段。通过这样的分解,达到动作的发展变化,构成新的舞蹈段落。
(四)节奏、情绪和路线的练习
节奏练习,主要通过慢速,快速和变化节奏来练习。首先将动作慢速去完成,在慢速中感受动作的细腻;再将动作快速完成;最后则是将原型组合节奏化,比如几个简单的走步,在需要表达急切情绪时,变它为碎步,而后在一串碎步后嘎然而止。这种节奏的处理,可以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的波澜,形成一定的情感冲击。 情绪练习,是以自己的肢体动作为主的,也包括一些表情的传达,能使观众清晰动作的情感内涵,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情绪练习能有效的培养编舞者情感的表达,为后面成品舞蹈编创的情感内核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情绪练习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理上的情绪,也可以是拟人化的情绪,如天怒,神泣等,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象性表达。如袁禾老师在《舞蹈意象论》中提到的“舞以达欢,舞以载道,舞以象和”就指出了舞蹈中意象的重要性和至高地位[3]。路线练习,简单的理解就是要加强舞蹈的脚下流动,使动作能在舞台上流动起来,动作流动过程中留下的路经痕迹形成一定路线图像,可以使整个舞蹈形成一种构图,进而形成一种表达。
(五)小品
舞蹈小品,也是作品。只是在规模上,时间上短小一些,一般在3到5分钟,结构相对独立。既然也是作品,首先它要求主题明确;作品的完整性;风格的统一性。它可以运用重复、对比、调度等多种手段进行编导,连贯性强。在元素、造型、舞句的材料使用上要进行细致准确的分析,便于初学者对作品整体上的把握。
(六)舞蹈成品
在现今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文献中,单人舞技法练习通常分为七部分。认识、选择动作;动作元素的分解;造型的构建;时空力的运用;舞段的构建;形式结构小品;音乐即兴运用。音乐即兴运用是指相对固定的舞蹈小品,在不同风格音乐的配合下进行舞动的形式,舞者可以和音乐同步而舞,也可以把音乐单纯作为一种背景而进行舞动。这种练习主要是打破常规的编导模式,尝试一种新的与音乐联系的方式,给观者不同的艺术感知从而丰富作品的想象空间。
二、对于现代舞学习的几点意见
现代舞强调自我、尊重个性,所以外表看来它几乎是没有审美规则可循的,无拘无束,有时甚至自由散漫、慵懒、无所事事。更有甚至可能会跟随其他现代艺术荒诞、离奇、怪异的想法,与通常意义上的舞蹈渐行渐远。因此学习借鉴它时要掌握分寸和尺度。宏观学习现代舞单人舞编舞的基本技法之后,需要更多的是实践创作,这也是学习理论之于实践的目的。我国舞蹈事业应是中国特色的舞蹈事业,不能崇洋媚外或异化自身文化,不能盲目苛求技术技巧的“高精尖”,使舞蹈成为杂耍,变态芭蕾。笔者以自身大学舞蹈学习环境,综合我国的舞蹈发展现状,对于我们如何学习好现代舞编舞提出以下见解。
(一)发展民族特色的现代舞
目前在中国,现代舞还只是一个小众的艺术,但著名现代舞团云门却有众多的观众,其原因在于编导林怀民提出的“中国人编舞给中国人看”思想,这也是云门舞团长期积累培养观众的结果[4]。在云门最新作品《行草》中很好展现了人生百味,气定神闲的哲思,这种内涵植根于每个中国人骨髓,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一个编导用轻盈的身体传达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不仅能很好发展我国现代舞,而且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09年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的《一桌N椅》,是从戏曲唱腔中捕捉现代舞。前身是由北京现代舞团首演于2000年的《一桌两椅》,其主要编导曹诚渊立足传统戏曲,在内容和形式上求新求变,虽然演出一度引起争议,但它借助传统文化来创新,在褒贬不一的争论声中造就了一定影响。整个舞剧挑选了最具特色的八个剧种(京剧、越剧、秦腔、豫剧、粤剧、潮剧、二人传及黄梅戏),选取其中精彩的剧目唱段,而每一唱段代表一种人类关系的特殊处境。多年后的再次登台,编导依然借用中国戏曲高度凝练的抽象手段和精神意向,并别出心裁地在剧本架构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解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两个作品的巨大成功是在于他们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做支撑。作为中国舞者,我们除了不断学习外国各方优势之外,最终目的应该是发展和推广自身文化。我认为,无论一个舞者跳得如何,编得如何,他能以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为宗旨才是最崇高而伟大的。
(二)不做舞蹈机器
中国舞蹈界是以表演为核心的一个体系,少有创新,就连CCTV舞蹈大赛都传达着技术至上的信息,这也导致舞蹈在中国形成了一种发展的畸形走向。有无数佚名网络笔者坦言:“当今中国官方和专业领域中的所谓舞蹈,已经不是舞蹈,而应该改称为体操艺术;杂技艺术;人体雕塑艺术;变种芭蕾舞。”“一百多年来,中国不是对外开放不够,而是中国已经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已久!”[3]这么犀利的批判是我们所有舞蹈艺术从事者值得深深反思的。编导用心创作,舞者用心舞蹈,真心的,真切的创作舞蹈形式,这才是作品达到极致的不变定理。因为任何一个作品最动人的,应该是它的那份情!学习编舞技法,是对舞者的完善且有助培养集表演、教育和编导于一身的综合型舞蹈人才。在技法学习中,对舞者个性和思维进行开发和培养,这样有助于舞者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不再是机械地肢体活动,不是程式化的编创。
三、结束语
中国的舞蹈行业发展迅速,我们需要发展的是我们中国人的现代舞,并且始终以创新为主导核心,形成能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批判性和独立性的良性发展氛围。这就要求我国的舞蹈人才对于舞蹈有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知。我国的舞蹈人才不应该是被舞种严格分割的专才,而是,不仅能跳任何舞种,能教学,更应该是能编创的,能表达生活感悟,能为舞蹈发展不断提供新鲜血液的全面人才。戴爱莲说:进一步发展繁荣中国的舞蹈艺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参加进来的事业,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5]。对于青年舞蹈职业者来说,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守和单人舞编舞技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于平舞蹈动机的捕捉与运演[DB/OL] 2005-4-24
[3]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张麟气定神闲 意象万千――从《行草》看林怀民的现代舞艺术追求[J]舞蹈,2010
[5]黄明珠现代舞的风格特征[DB/OL]
拓展茶文化与现代舞教学研究
摘要 :武夷山既是世界自然遗产又是文化遗产,武夷山的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将武夷的茶文化发扬光大,茶歌将人与茶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茶舞蹈更是优美若仙境舞蹈。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茶文化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茶舞蹈便是将这种精神用动作和舞姿更加形象地表达出来。将茶文化运用到舞蹈中是舞蹈教学的一大难点与亮点,这要求老师既要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又精通舞蹈编排。本文将针对茶文化内容进行简单阐述,并针对茶舞蹈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武夷;茶文化;舞蹈教学
1武夷茶文化
武夷山的四五月份是最有“味道”的时候,这个时候武夷山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茶香,沁人心脾的茶香,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福建是我国的茶叶大省,许多著名的茶都出自这个美丽的地方,不同的茶产区从南到北分布在整个福建省,闽中有绿茶,闽南有乌龙茶,闽北有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当然,闽北的茶叶品种更加丰富,尤其以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山而闻名。武夷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茶基地,所以研究武夷茶文化以及茶舞蹈是十分具有代表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精神文化的内涵,将茶文化寓于舞蹈教学中十分有必要的,通过舞蹈将茶文化的精神更加形象地表达,同时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2武夷茶舞蹈分析
武夷山虽然是福建省产茶中心区,但是民间遗留的茶歌茶舞动态形象和资料较为贫乏,不及江西浙江地区,几乎没有关于茶舞的原生态舞蹈,更无从提取茶舞的元素。所以在缺乏详细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对于武夷茶舞蹈的编排只能是深入民间,通过长期的信息采集及采风,从民间茶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武夷茶问》是著名的武夷茶舞蹈诗,整个舞蹈诗的创作分为五个部分,将茶的历史以及采茶过程中的动作和民间的一些仪式优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一庞大的史诗般的巨作。舞蹈诗《武夷茶问》的五个部分分别是《雷声开山》、《风声喊山》、《水声茶灵》、《物声茶蜕》、《心声茶禅》。
21舞蹈形象设计
《雷声开山》的舞蹈形象来源于雕塑—武夷魂,并与彭祖开山的故事相结合。彭祖和他的儿子带领百姓开山造地,表现出不辞辛苦、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舞蹈的高潮部分,将开山者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人物形象特征展现出来,通过男子群舞,将男子的阳刚之气和力量之美展现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风声喊山》来自于当地茶农们在开山采茶前的喊山习俗,主要将武夷山茶祭祀中喊山仪式展示出来。舞蹈改编自闽北特色的舞蹈动作—傩舞动作,这是闽北原生态民间特色舞蹈之一,古时主要用于祭祀、祈福、驱鬼、辟邪等,舞蹈中舞者的主要形象特点是佩戴着面具,这是傩舞中所使用的傩面具。舞者把傩面具戴在脑后,给人一种正面是人,背面是傩的一人双面的人物形象。《水声茶灵》直接描写了茶,茶灵不仅想表现出茶的灵魂更是把茶想象成一个精灵。作品中多采用拟人的舞蹈表现方式,通过背景布置和舞蹈表现,虚实结合,不仅仅是对茶的外形的单纯模仿和描画,而是用抽象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表现武夷茶的特点与灵魂。《物声茶蜕》表现茶的一个变化过程,从叶的采摘到最后的制成成品,将整个茶叶形成的复杂蜕变过程在舞蹈中表达出来,也从侧面反映出茶农的采茶、制茶的艰辛和丰收后的喜悦,将茶叶的蜕变过程凝结升华,打动观众。《心声茶禅》是通过一群白衣少女的飘逸、庄重、恭敬的奉茶、品茶的动作,以及其中的祥和宁静的氛围来烘托出高雅淡泊的气氛,让观众观后内心宁静平和。这一部分主要侧重于意境的表现,作品是被佛教音乐、灯光来烘托气氛。
22舞蹈动作设计
《雷声开山》的主题动作是来源于对开山的场景想象,主要由搬石头、敲石头、抬石头、扛石头等动态动作组成。舞蹈主要利用脚步的移动变化,用沉重的脚步表现开山艰难。《风声喊山》主要再现喊山仪式,在舞蹈设计上借用音乐中的复调手法,一部分是背面的傩舞动作,另一部分人是正面喊山人的叩拜与击鼓喊山动作,两部分人在同一场景中表现喊山仪式。人和傩的正反面的动作对比在主题中得到和谐统一。《水声茶灵》主要是通过舞者的手臂动作将茶的柔软的花和叶表现出来,有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将茶的韵味表现出来。每一个舞步以及手臂动作的设计都是将茶精灵的飘逸展现出来。《物声茶蜕》主要是将采茶、制茶过程中几个代表动作的生活动作原型展现出来,在动作节奏上,通过快速繁忙的舞蹈动作表现出制茶的忙碌,通过放慢节奏的动作表现出制出茶后的喜悦自豪心情。《心声茶禅》在手形上,吸取了茶艺中对于佛教手形的总结,保持内心的宁静,体验茶道的悠远。在脚步上,用缓缓的行走步伐表现超凡飘逸,总体营造出一种祥和安宁的气氛。
3寓茶于教
31加强基本功教学
要想将茶文化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加强舞蹈基本功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好的舞蹈设计及形象设计都需要优秀的舞者去展现,只有拥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才能游刃有余地表现茶文化的精髓及形象。通过对武夷茶舞蹈的分析不难发现,要想提升茶舞蹈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舞蹈演员的膝盖功夫和手腕力量。有好的膝盖功夫能够让演员在做半蹲、深蹲等动作时没有吃力的感觉,使身姿动作更加轻盈优美,这样也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展现茶舞蹈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节,使表演更加到位。跳舞是十分消耗体力的,演员要想能够在舞台展现优美舞姿及长时间的表演,就要在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强化手腕的功夫主要是为了做一些轻灵飘逸表现采茶优美动作以及表现茶的灵魂时能够神形兼备。当然,舞者其他方面的力量训练也必不可少,只有有了坚强的体魄才能保证整场舞蹈的表演质量,满足舞蹈情节讲述需要,完美阐释舞蹈内涵。
32加强茶舞蹈文化背景的讲解
茶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艺术结晶,这些舞蹈中蕴含着现实生活的养料,激发着后人不断创新与创造。每一个茶舞蹈的动作背后都有其想要表达的故事或者灵魂,都是鲜活而生动的,只有真正了解了舞蹈的文化背景,才能将其主旨完美阐释。要想使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做到情景交融,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向演员生动形象地展现茶文化,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与茶相关的历史文化以及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等。也可以经常播放一下民间的茶舞蹈或者茶农采茶、制茶的画面,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养分,从实践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凭空想象。当然,有机会的话,老师还可以带学生到茶园实地考察、采风,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寻找灵感,体会茶舞蹈的精髓,从而将茶的神韵表现出来。
33加强情感训练与舞蹈动作的结合
舞蹈表演不仅仅是演员肢体动作的展示,更加是情感的表达宣泄,要让观众在从舞蹈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到作品的主旨以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舞蹈是一种身体语言,通过这种语言向观众讲述故事,通过舞蹈动作传递着情感的浓烈与淡雅。为了能够提高教师的舞蹈教学质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加强情感方面的训练。基本功训练和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富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才是有活力与生命力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色,尽量还原真实,并且能够得到启发。这样,就需要教师多多带领学生深入实地去体验生活,甚至投入劳动中,从茶农的生活环境到工作环境,切实体会茶农采茶的艰辛和制茶成功的喜悦,欣赏冲泡茶汤过程的宁静氛围和动作手势,这样演员表演出来的舞蹈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骨骼丰满的。
34实现歌、舞、乐的结合
在我国古代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的表演并不少见,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将这三者割裂开来。后来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歌,似乎是音乐学院的技能;舞,似乎是舞蹈学院的技能;乐(戏)似乎又是戏剧学院的技能。看似“各司其职”,互不影响,其实是将三者割裂开来,而舞蹈又正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所以在现代舞蹈教学中应该三者相结合,不仅运用单项训练,还要加强多元化交叉训练,三者两两结合,使用这种高度融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锻炼,实现全面发展。这种全能型的舞蹈人才也正是目前所稀缺的。
35情景模拟训练
许多情况下,由于时间、精力等众多方面的限制,老师并不能经常带学生到实地去采风,在这种情况下,情景模拟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舞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设置情景,指导学生在其创设的情景下进行技能训练。这种互动教学法打破了常规的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训练模式,而是让师生在模拟情景中实现互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老师形象教学。通过情景模拟,抽象的动作变得形象化,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了生命力,学生也容易记忆,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4结语
贾作光先生曾经说过:“舞蹈创作必须立足于生活这一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要在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舞蹈艺术。”舞蹈教学应当充分结合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茶文化是茶舞蹈的立足之本。舞者应该对传统民间民族舞蹈有深刻的认识,深刻学习传统民俗文化,从深层次发掘舞蹈主题背后的意义,领略其深刻内涵。所以,舞蹈教学中既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又要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多重教学才能使学生将舞蹈动作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表现在舞蹈作品中,最后带来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的高质量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刘俊江西地区采茶舞蹈教学中“三道弯”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5):374-375
[2]董铭,吕荤全“三道弯”在赣南采茶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2(9):91-92
[3]李庆华赣南采茶舞蹈“三大表演技巧”与舞蹈演员性格化训练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
[4]吴莉兰论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D]福建师范大学,2013
;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的历程中,广义而言,凡是不具有特定民族风格或古典程式的舞稻,似乎都可划入“中国式的现代舞”。但是,前面曾提到过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言,反映民众关切的社会、历史事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品格的作品,我们之所以未纳入“现代舞”范畴来介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它们与属于西方现代派艺术体系的“现代舞”,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明显差异性。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 欧洲现代舞坛刮起一阵以色列风,克伊布兹当代舞团算是这鼓旋风的主要缔造者。在“北京舞蹈双周:焦点观摩”的系列演出上,克伊布兹当代舞团以压轴姿态出演《哪怕》,相较于此前出场的英国珍妮丝舞团、西班牙西恩富尔戈舞团、新加坡舞人舞团、美国欧博琳舞团,以及曹诚渊带领的三个国内一流舞团,克伊布兹在散场后获得了观众最长时间的掌声和致敬。
跨文化:了解他人 反观自身
“当今国际现代舞的大地图中,以色列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如果要提21世纪初的国际现代舞坛,最势不可挡的实力派,非以色列艺术家不可。” 北京舞蹈双周策划人曹诚渊说,虽然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最靠近欧洲的地区,但它受欧洲舞蹈发展影响强烈,新一代以色列舞者接收着现代舞气势东移的脉动蔚然成熟,在跨文化合作方面,以色列现代舞很有发言权。
早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很多流浪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选择回来建国,“他们带来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所以以色列是多民族、多元化、多风貌的组合体,有丰富的土壤让现代舞进行不同面貌的创作。” 克伊布兹当代舞团艺术总监拉米·贝尔对记者说。
拉米带领的克伊布兹当代舞团,是以色列当今最重要的现代舞团,常年拥有15名舞者,舞者虽大多是以色列人,但也有来自荷兰、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舞者。“因为我们每年都会在全世界巡演200多场,很多舞者对我们都相当熟悉,他们会觉得以色列是很特别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选择加入我们的舞团。”但拉米并不担心文化隔阂的问题,相反,他认为“舞蹈是一种国际共通的语言,舞者也都经受过类似的专业训练,所以不管国籍、宗教如何,我们沟通起来并没有太大困难。”
虽然现代舞一直强调舞者保持“自我”和“个性”,但查尔斯也指出,在美国现代舞的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年轻人根本没什么想法,就来强调‘这是我,就是我’,在他们的理解里,个人就是自己说了算,没有跟外部的联系,没有跟过去、历史、环境保持关联。”这种过于强调“个性”的观点,让舞者模糊了个性,失去了独特性,每个人看起来其实都一样,查尔斯想出的应对方法是,“要让舞者了解,你之所以成为你的背后是什么,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都不一样,要引导舞者思考自己和生存空间、家庭、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寻找自己的身份特点。”
跨媒介:视觉效果越来越被重视
因为美国在世界现代舞史上的重要性,所以“焦点观摩”上出演《长风破浪》的美国欧博琳舞团,也少不了被关注。欧博琳舞团由现任艺术总监布兰德·魏1971年创立于美国俄亥俄州,是能与纽约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今天世界的现代舞格局有很大变化,纽约虽然仍有声望,但已经不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现代舞殿堂,反而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有更多值得注意和让人惊喜的现代舞团体;美国本土的现代舞,也从以前集中于纽约,到如今分散到全美各地,其中的旧金山,更是无可争议地成为众多现代舞中心的一个重要枢纽。”曹诚渊说。“美国东部更注重思维、思想层面的探讨,美国西部则更关注于人体和力量的展现。” 布兰德·魏这样对记者概括了美国东西部现代舞的不同。
在《长风破浪》中,欧博琳舞团大量使用“人声”拓宽的舞台空间感,以及利用“投影光影”制造的强大的视觉效果,都让人感觉惊艳。“在每部作品中,我们都会视情况采用不同的人声、视觉艺术和现场音乐的跨界合作。” 布兰德·魏说。这样的跨媒介合作,在“焦点观摩”的其他作品,以及“青年舞展”、“另类平台”中都有大量被使用的迹象。
“因为肢体语言没有语法,很多编导都不甘于纯身体的表演,语言、声音、表情、日常动作等就都成为舞者用来表达讯息的工具。”一位来北京参加舞蹈双周的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宋卉婷这样告诉记者,早期的现代舞多属于身体导向,更强调舞者身体质感的传达,现代舞则愈来愈注重视觉效果的呈现。以舞蹈为本体,结合其他媒介如戏剧、雕塑、多媒体、装置艺术、实验影像、摇滚乐、电子噪音等跨领域合作,已然成为现代舞的一种流行和趋势。
不过,虽然跨媒介创作已成为现代舞中的一种事实,并成为每个编导都能享用的可能性,和舞蹈家金星合作过舞蹈剧场《玩偶之家》的易卜生国际艺术总监英格尔·布尔逊却说,“除非需要,否则不要随便动用多媒体来和舞蹈合作。” 英格尔·布尔逊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表达舞者的观点、思想和议题,虽然创作会因时代改变而使用不同的媒介,但如果不能驾驭这些媒介,倒不如退回舞蹈本身,把最基本的概念表达好。
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概括现代舞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伊莎多拉·邓肯
其创始人,公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1877^-1927 ;),她认为古典芭蕾的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真诚地、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鲁道夫·拉班
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的,是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RudolfVonLaban,1877-1968),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他创造的“拉班舞谱”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谱之一。
露丝·圣一丹尼斯
与邓肯同期的舞蹈家露丝·圣一丹尼斯(Ruth St Denis,1877 ^-1968)是美国现代舞的先驱,她广泛吸收了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表现了一种宗教精神的现代舞。近数十年来,这一流派的舞蹈家各自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和艺术主张的派别,有的在舞蹈的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有的却完全违背了早期现代舞派的基本思想和艺术主张,远离了客观社会现实生活,发展到离奇、怪诞、晦涩的地步,为广大观众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格雷厄姆和汉弗莱
在圣丹尼斯的学生中,M格雷厄姆、D汉弗莱成为美国现代舞的代表,特别是格雷厄姆,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现代舞的代名词。她们虽然都是圣丹尼斯的学生,但却都不是老师的继承者,而以叛逆者的身份走着各自的艺术道路。汉弗莱认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人的精神。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技术原则,就是在跌倒和复起、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构成舞蹈动作的规律。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然要支撑起来进行反抗,这些动作就含有人类的冲突内涵。因此她的作品大多具有象征意义。汉弗莱是从外部形态上反对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则是从人类更深层的心理形态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观念。因此她的舞蹈有“心理舞派”之称。格雷厄姆强调舞蹈应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她在《悲悼》中,表现由于焦虑、痛苦使人的身体扭曲和痉挛,就是她对人类“心灵的图解”。她的技术理论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形体变化,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推动身体的旋转、跳跃和跌倒、撑起。她的早期作品曾引起争议,认为过于阴暗、性感,但她终于成为美国声誉最高、享誉最久,影响到戏剧、**、电视等各个领域的一代舞人。 据统计,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已建立了31个舞蹈系,但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广州和北京这两座先后培育了全国唯一两个现代舞团的大都市,以及上海、武汉等有北京舞院现代舞专业毕业生落脚的大都市之外,其他各地的舞蹈系均无法在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合格的主修或选修课程;在欧美发达国家,在大学专科、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层次上任教的现代舞师资中,有不少人可以同时开设理论与实践这两个方面的课程;因此,我们今后还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首当其冲的任务则是,训练并提供一大批合格的现代舞师资,包括理论与实践这两个方面的,否则,很可能造成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的可怕后果。
中国普通大专院校的舞蹈应该怎样发展。
首先是应该欢迎和鼓励所有有兴趣的同学,都加入到舞蹈的行列中来,因为普通大专院校的舞蹈,从本质上说,应该属于“非专业”,或者说“非职业”性质的舞蹈,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大多不是要吃舞蹈饭的,因此,舞蹈的训练和教育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兴趣、嗜好,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已……正因为如此,普通大专院校开设的舞蹈,不应是舞蹈专业院校的这种“精英舞蹈”,而应是国民教育系列中的“人人舞蹈”;
接下来,则是应尽早开启学习和研究现代舞这种“崇尚时代精神、提倡创造思维”的艺术之观念、方法和技术,至少应先了解一下现代舞在美国这个发源地的大学校园中是如何生根、开花、结果的,尤其是应熟悉早已风靡欧美的大学生舞蹈团--美国“皮劳波勒斯舞蹈剧院”,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多媒体舞蹈团”和“埃索舞蹈剧院”这些现代舞团的成功经验,以便我们少走些弯路;不过,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建议各个大专院校先把现代舞的选修课程尽快地开设起来,以便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接触一下这种舞蹈,然后再作出自己的选择!
普通大专院校的舞蹈,无论训练和创作,还是表演和管理,都不应照搬全职的、专业化舞团的路子,特别是不应在胳膊儿腿儿上,照搬古典芭蕾“三长一小一个高,八字要领最重要”(长胳膊、长腿儿、长脖子,小脑袋加高脚背儿,以及“开、绷、直、立”的肢体条件,“轻、高、快、稳”的动作要领)这些苛刻的审美模式,而应走“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小型多变、身心并用、大脑领先”的现代舞道路!否则,便不能发挥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广阔、信息高度密集、文化积淀较多等独特的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芭蕾舞跳条件,现代舞跳观念”!
要跳地道的现代舞,要作真正的现代舞蹈家,首先需要有思想,然后才可能创造出为自己服务的肢体技术来;因此,在西方现代舞的强国,大学生历来是从事现代舞的最佳人选,而大学校园则是发展现代舞的最佳环境!因此,现代舞,乃至整个20世纪现代哲学和美学的思想,早已成为建立和发展现代高等舞蹈教育的理论基础。 现代舞在中国已发展多年,特别是近几年以现代舞的创作手法创作的各类型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认识和接受现代舞及其重要性。由于现代舞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很多人对现代舞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内涵,那么如何欣赏现代舞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是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欣赏现代舞作品,我们说了现代舞是以标新立异、严肃探索为最终目的,因此首先要能够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同时在欣赏的时候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在一般人的眼里,既然是舞蹈,那它就必须要一直的舞动,但在现代舞中,这个观念完全不存在,因为现代舞的概念非常广泛,在现代舞者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无一不能舞,而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在跳舞。
第二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其实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因此,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助于更好的欣赏和理解作品。
第三看作品的“动态”和“结构”。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极强的艺术,因此,现代舞无论是以何种的形式表现,最基本的都是要从动作开始,而动作的形成、延续、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是看动作的借力方法,其次是看作品的结构,现代舞打破了和谐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关注和对自然真实美的追求,因此,在结构上特别讲究对比,动作和动作之间的对比,舞段和舞段之间的对比,节奏和节奏之间的对比,情绪上的对比以及舞蹈构图的对比等等。
第四要尽力的多看现代舞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生而有之的六种感觉去全身心地感受作品。在现代舞作品中,强调的是舞者自身的重量而不是如芭蕾般的轻盈,在动作中强调空间的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本身,在空间上强调韵味的顿挫而不是流畅,在构图中强调不平衡而不是平衡,强调过程的揭示而不是过程的遮掩。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
现代舞(Contemporary),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象一辛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 芭蕾舞 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古典芭蕾相对薄弱的美国和德国,不约而同地爆发了一场巨大而深刻的舞蹈革命,一批舞蹈家尝试着创立一种与传统的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以其追求自由、崇尚创新的艺术宗旨动摇了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打破了古典芭蕾舞独霸舞坛的局面。但舞蹈家们各自的主张和实践又各不相同,这客观地反映了在当时欧洲的社会形势下,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艺术思潮对舞蹈发展的必然影响。
众所周知,在中世纪的西方,人们坚信世界上存在着绝对的真、善、美,以虔诚之心孜孜以求。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是片面、单向的;他们烙守传统,对完美的形式精益求精。这时期的诗歌、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表现的大多是宗教题材。随着文艺复兴对中世纪文化的强烈冲击,启蒙主义思想以及西方大工业生产的相继出现,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操作,人为物所取代,人成为物的奴隶。强大的物质文明冲击着人们的心灵,知识阶层陷人前所未有的苦闷与仿徨,人们力图通过艺术来寻求精神上的解放。现代舞就是在这种背景中降临于世的。在一大批舞蹈艺术家的努力下,很快形成了一股舞蹈改革的浪潮,在德国、美国和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现代舞诞生前,有两位重要的音乐家在现代舞史上必须一提。一位是法国的弗朗索瓦·德尔沙特,他发现了人体外部动作与内在情绪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他认为一个人内心感情的强烈程度决定着手臂和动作的激烈程度,而被古典芭蕾忽视的人体躯干收紧松弛的动作则具有非同一般的表情。德尔沙特将自己这一理论发现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和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训练方法和体系。他将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划分为三个基本的区域:头(代表心理与智慧),上肢(代表情绪和精神),下肢(代表身体);同时规定了姿态的九种基本规律,区分和定义了三大类动作模式:对比动作,平行动作和连结动作。在现代舞的历史上,德尔沙特动作体系可以说是第一套人体的动作体系,为舞蹈的自律提供了一些颇为实际而有益有效的启发和帮助。另一位是瑞士的埃米尔·雅克·达克罗兹,他创造了用人体动作来理解和表现音乐节奏的方法,启发了舞蹈家进行“音乐视觉化”的尝试,以此提高他们对于节奏的感知程度,并寻求更宽广的舞蹈表情方式。这两位音乐家的活动,在当时都揭示出了寻找某种更为自由的充满崭新的戏剧性的艺术动作方式的可能性。他们的实践或许带有某种偶然成分,但一切偶然的东西其实都带有它自身的必然性。两位音乐家在动作世界的探索,为现代主义舞蹈的诞生,不仅做了舆论准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做了技术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一般都认为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是现代主义舞蹈的创始人,实际上与邓肯同时代的以跳现代舞而闻名的还有另外两位,一位叫洛伊·富勒,另一位叫圣尼丝,所以“现代舞之母”的桂冠应该有三顶。这三位著名女性,虽然同是美国现代舞先驱人物,但她们的舞蹈实践在形式上略有不同。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夫勒斯堡的洛伊·富勒不仅舞跳得好,还更因在舞蹈服装与舞台灯光投射照明系统方面的许多发明和创造而名垂演艺圈。而伊莎多拉·邓肯则是以集音乐、动作或无伴奏的形式来建构她自己那无比生动的个性,体现她那与人迥异的艺术主张。她不仅即兴动作,表演抒发真情实感的自由舞蹈,而且公开批评古典芭蕾舞,表明自我一派的舞蹈观念。邓肯虽是美国人,但她的主要舞台不在美国。活跃在美国舞台上的露丝·圣丹尼丝,其对现代舞的重要贡献主要是对东方舞蹈形式的运用。她广泛借鉴埃及、希腊、印度、阿拉伯和泰国等国家舞蹈的风格特点,企图以东方舞蹈形式来传达人类宗教的精神信息,故而自成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现代舞。因她与邓肯在成就上几乎同步,所以被誉为“美国舞蹈的第一夫人”;她与被称作“美国舞蹈之父”的铁德·肖恩结婚后的第15年,还合作创办了圣丹尼斯一肖恩舞蹈学校,培养了许多现代主义舞蹈人才。铁德·肖恩在艺术上的成就首先是用身体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其次是开辟了运动员式的“男人舞蹈”,以抒发内在情绪与情感,其舞蹈观念与表演方式与古典芭蕾迥然不同。因此他们都被公认为美国现代主义舞蹈的奠基者。
除以上几位美国现代舞先驱们外,对现代主义舞蹈具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匈牙利舞蹈家鲁道夫,冯·拉班。他创立了“人体动律学”,创建了可发用于分析动作的“力效”学说,同时还建立了与这套学说相对应的、今天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舞蹈记录方法—拉班舞谱,并在舞蹈领域中留下了多部理论著作,被誉为“现代舞理论之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欧特别是在战争中失败最惨的德国,进入动荡不安、仿徨忧伤的年代。这给当时的艺术家很大的震动。在现代主义哲学、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出现并形成了一股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潮。现代 舞艺术家们认为传统的真善美观念是不能解释人类的现代 经验 的,因而纷纷举起反叛传统的旗帜。圣丹尼斯的舞蹈美得像个女神,并且带着基督教清教徒思想与世俗文化相结合的浪漫主义风格,这在当时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广泛流行的美国,显然已不合时宜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韩芙莉和格雷姆这一代人孕育而出,她们虽然是圣丹尼斯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是圣丹尼斯舞蹈的继承者,而是以叛逆者的身份各走自己的道路。韩芙莉认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美国人的精神实质,她认为既然美国没有基本民族舞蹈可供发挥,那么就只有不以民族舞蹈为根基而去重新创造一种新的舞蹈形式。因此,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设立了“跌落和复衡”、“平衡与不平衡”的技术理论的方法。她的许多作品,就是对存在于人类中间的冲突进行的探索。如果说韩芙莉是从外部形式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舞蹈,那么玛莎·格雷姆则是在揭示人类内心阴暗面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主张了。她的舞蹈强调“内省”心理,有“心理舞派”之称。
她强调舞蹈家应“以身体形象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变化,从这一研究出发,发展了“收紧和放松”的动作原理。
总之,这时期在美国多瑞斯·韩芙莉、玛莎·格雷姆、查里斯·怀德曼、海伦·汤米尼斯、何塞·里蒙和德国的玛丽·魏格曼、韩亚·荷尔姆、科特·尤斯、哈立德·库鲁兹伯格等一大批舞蹈家的积极活动下,在欧洲特别在德、美两国出现了现代主义舞蹈的鼎盛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以及人的心态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舞艺术也一样,在这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艺术家们感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但同时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了矛盾与迷茫。在这样一个新时期,既有那跟格雷姆、韩芙莉等大师脚步而亦步亦趋的接班人,也有那些更加坚决彻底地和传统舞蹈观念决裂、进行各种大胆实验的现代主义舞蹈的“先锋派”或称“前卫派”。
“先锋派”要开创的是前人没有走过艺术道路,其舞蹈首创人是坎宁汉。坎宁汉在艺术方法上追求的是“偶得动作”。在他看来,任何动作都不应该事先安排,而是偶然物色到的;他还认为舞蹈者只要在舞蹈,那便是一切,把舞蹈精简到只剩下“动作”这一基本要素。他们的作品没有内容,没有意义,只有动作本身。这观念的确立,引起各种舞蹈实验活动的兴起—阿尔文·尼古莱提倡非人化舞蹈,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表现人体的“自由运动”,有的作品一味表现身体扭曲动作的雕塑造型,以表现人体的“自由运动”。在这新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并加以演变发展的现代主义舞蹈,在本世纪50年代兴起,60年代盛行,经由70年代一直发展到今天,已到了过犹不及的境地。德国的包希带着她“舞蹈剧场”惊动了文艺理论界,形成一个世界后现代舞漩涡的中心。现代主义舞蹈由先驱者,创建者,叛逆者,继承者至改革者,从不循规蹈矩地一次又一次地被拓宽,变成了派中有派,五彩斑斓,保持自身活力的奇异群体。
现代舞开始在中国出现,其开拓者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人,他们都接受过著名现代舞大师如石井模、鲁道夫·拉班等的传授,并且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中,有过认真的现代舞实践,其中以吴晓邦的艺术经验对于中国的现代舞史具有重要意义。他的矢志于“为人生的道路”的历程,时刻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的理想主义光芒,不拘一格创舞风的艺术主张,以及求索中国气派的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在今天都还弥足珍贵。他努力将国外现代舞的表演技法与中国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把现代舞与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思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人体动作有机地相结合。他创作的《饥火》、《游击队之歌》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激情和希望。
六十年代,自美国学习现代舞归来的郭明达,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与过分强调民族特色等原因,西方现代舞被视为异端,难有用武之地,直到八+年代初他才开始传播现代舞的系统理论。这对中国现代舞兴起起了催化的作用。华超在大连舞蹈比赛中创作表演的舞蹈《希望》,与舞蹈家贾作光创作的《海浪》,引起了当时中国文化界的震动,成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舞的开卷之作。随后,王连成又自美国归来,对现代舞的技法有了更多具体的传播。而上海的胡嘉禄经过顽强的创作实践,走出了自己的中国现代舞之路,创作出《绳波》、《血沉》、《对弈》等形式感比较鲜明的现代舞作品。同时,福建谢南、阮少铭的《命运》、北京王玫的《潮汉》等优秀现代舞的出现,使现代舞开始被较多的人所接受。1987年,当时任广东舞蹈学校校长的杨美琦,在广州办起了第一个现代舞专业实验班,第一次引进了现代舞训练和编舞体系,邀请国外一流现代舞专家来华讲授,这标志着中国现代舞真正开始起步。他们把创造中国风格的舞蹈当作自己的努力目标,成立了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杨美琦成为国内第一个现代舞团团长。当年现代舞实验播下的种子,现在已硕果累累。其毕业生秦立明、乔杨在1990年巴黎国际现代舞比赛中,以《太极印象》和《传音》的创演获得双人舞头奖;王玫创作的《逝水年华》、《红扇》进一步融合传统与现代,影响甚远。几年来,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以培养演员创造型思维,反映现代中国精神风貌为宗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衷于中国现代舞蹈并且愿意为之耕耘和奉献的青年舞者。而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现代舞团,则擅长于对情感体验的细腻的描述,舞台感觉变化多彩,如《四喜》、《色彩的感觉》、《半梦》等。它和广东实验舞团南北平分,成为中国现代舞的独特景观。这些都显示出中国现代舞终于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中国当代舞蹈艺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995年中国首届现代舞大赛在广东东莞成功举行,表明中国现代舞已赢得了与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平行发展的机会与地位,标志着中国现代舞已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现代舞的特点:
一、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
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二、量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是第一位的。
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三、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
而在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应是衡量现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报界辱骂成“要么是癫痫突然发作,要么是分娩迫在眉睫”。但是几十年之后,当整个世界都在运用她那痉挛性的表情方式之时,她的“收缩-放松”(Constraction-Release)动作原理则被当做是新时代的号角和新美学的代表了。(dancelover编外话:做过新东方指定TOEFL阅读理解题的人应该对格莱姆的举例不陌生)
四、新与旧的概念在现代舞中不是绝对的是非关系。
尽管新的不一定总比旧的好,但新的每每比旧的更有趣,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
五、对现代舞作品,应该尽力避免是非曲直的判断。
尤其是在看远离传统观念的后现代舞时更应如此。舞蹈是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距离较远的审美学,而不是伦理学。
六、对现代舞作品,尤其是对那种以实验为目的的新作品,包括学生的习作,最好不做价值高低的判断,而应以竭力挖掘其创造的潜力,理解其创造的动机为根本宗旨。
七、一切舞蹈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在有意无意地探索“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和美学命题。
八、可舞性这个在古典舞中地严重问题,在现代舞中完全不成立
因为现代舞的概念如此宽泛,因为大自然在现代舞者的眼里无一不是在跳舞,因为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是在跳舞。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保罗-泰勒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动作,而是发现那些能为自己的目的出色服务的动作的眼睛。”
九、思想性和哲理性一直是现代舞蹈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而不再是那种只会模仿,而不思创造的艺人和匠人。
十、有必要弄清现代舞的宗旨是大胆的实验和严肃的探索,而不是廉价的讨好或技术的炫耀。
延伸阅读:
现代舞解析
现代舞一词并不像古典芭蕾舞或中国安徽花鼓灯那样能说明某一种舞型,所以有些人只把它看作“新兴舞蹈”、“先锋舞蹈”、“前卫舞蹈”的同义语,以强调其“摩登”。但是,如果只从时间概念上来看,现代舞如今也并非都是“摩登”的,因为它发展至今已近百年,就其先驱者邓肯的舞蹈来说,人们至今也仍称之为“现代舞”。为了使其称谓更能说明其舞蹈特质,使用“现代主义舞蹈”一词来称呼更为恰切。
现代主义舞蹈,主要以其美学观念特殊而与传统艺术相区别。它以反对历史悠久的古典芭蕾舞开始,进而对一切舞蹈传统观念,乃至要求背离一切公认的舞蹈原则,甚或使舞蹈变成一种非舞蹈的罕见存在。一代又一代的现代主义舞蹈家们不停地在花样翻新上下功夫,以标榜自己在舞蹈上的新发现。于是,不仅各个舞蹈家间在舞蹈主张和舞蹈面貌上歧杂多样,就是一个舞蹈家也常常提出几种不同的舞蹈主张,创作出面貌不同的舞蹈作品来。美国现代主义舞蹈家海伦;汤米尼斯在其演出宣言中曾概括过这一舞蹈流派的与众不同之处:它“不存在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这大约可以说明现代主义舞蹈的最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在具体的舞蹈作实践中大致体现为:
1、舞蹈者不着芭蕾舞鞋与舞裙,不按古典芭蕾舞动作体系进行专业训练,不必顾及已经存在的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以及公认的舞蹈法则,也可以不受形式美规则的限制,而任意设计任何舞蹈样式;
2、舞蹈中不必塑造人物形象,不必表现故事情节,不必表现生活场景,总之,舞蹈要排除“再现性”,而强化“表现性”,表现抽象的观念,表现“自我”,表现内心的冲动,表现本能,表现潜意识,表现直觉、幻觉和梦境;
3、舞蹈也可以不表现“自我”,而只是一种“纯动作性”的表演,有了动作就有了一切,不要求动作体现什么内容;
4、尽量排除舞蹈创作人员在创作中的主观作用,使创作不受意识的支配,而具有最大限度的任意性;
5、舞蹈以内容失去客观性为高,含义模糊,观赏者认为表现了什么就表现了什么;
6、舞蹈走向非舞蹈化,把人们生活中任何的动作都视为舞蹈如此等等。
许多现代主义舞蹈家倡导创新,倡导舞蹈充分表现人们的真情实感,并为之在技术上刻苦钻研,丰富人体的表情手段,开发了人体表演新区,对于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动;但是,现代主义舞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违反艺术规律的表现也往往是十分突出的。
一、现代舞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西方舞蹈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畸形现象,欧洲的古典芭蕾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单纯的形式和技巧,而忽略了舞蹈本身的内涵和神韵。古典芭蕾的主题仍然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神话传说,或者是土子与公主的故事,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反而失去了舞蹈反映生活的艺术本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艺术家开始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去真实的生活中寻求艺术的魅力。伊莎多拉邓肯是这场轰轰烈烈的人体文化复兴的代表,她穿起透明的绸衣,开始光着脚丫在舞台上舞蹈。在她看来,芭蕾舞只会让人体变得畸形,而纯朴的自然之美才是她所追求的目标。她认为只有将肉体和灵魂相结合的舞蹈家才能真正传达出舞蹈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舞蹈艺术的自然之美,她认为舞蹈艺术应该是舞蹈家内心情感的抒发。由此,邓肯这位现代舞之母开启了一个舞蹈艺术的新时代。
二、现代舞的发展历程
(一)古典的现代舞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现代舞是古典的现代舞,这个时期的现代舞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追随,注重体现人的价值、揭示人的尊严,注重展现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艺术创作的本质是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这时的艺术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完全的真实,能够将人的善恶通过舞蹈艺术表现出来。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能够展示个人风格的动作体系和艺术流派。到了20世纪20年代,现代舞舞蹈艺术中出现了保罗泰勒、玛莎格莱姆、默斯堪宁汉、汉姬霍尔姆、霍塞林蒙等五个古典现代舞体系。美国舞蹈艺术家玛莎格莱姆被人们称作天才,她的舞蹈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1998年美国时代杂志称她为实际舞蹈家,人物周刊评选她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玛莎格莱姆的特有技术是收缩或者说是痉挛式的舞蹈,她展示的不仅是形体,更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当我们看现代舞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是因为芭蕾舞讲述的是故事,表达的是情绪,而玛莎格莱姆的现代舞则是传达思想和抽象的概念。
(二)后现代舞和后后现代舞
后现代舞和后后现代舞的兴起与发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在贾德逊舞蹈基地建立的基础上开始的。这场波澜壮阔的舞蹈革命是对古典现代舞的一种反叛,也代表了人们对大工业时代生活状态的一种思考。这时的舞蹈不再局限于舞台,在大街不巷、湖面、楼顶及任何一个陌生的视觉背景中都可以跳现代舞。舞者穿着日常的服装,进行着纯动作的表现,舞蹈艺术的本质也从在情感中领悟动作发展到了直接用动作展示动作。虽然后现代舞展示的是冷漠或躁乱的情绪,但其却更加贴近生活。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没有传统的社会压力和道德束缚,在这里现代舞得以自由地发展,更新很快,创新成为了快速更新的现代舞的传统和发展规律。
三、现代舞的特点
(一)具有自然之美
人类的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清晨推开门窗,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新鲜空气;冬日的严寒中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身处大自然中,能够深深体会到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之美。当现代舞表现出优美的动作时,我们一样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在舞者的身上焕发出熠熠光辉,我们的情感也随之升华。当玛莎格莱姆在地上延伸着身体时,绝不是丑陋的表现,而是在表现大地母亲孕育万物的艰难和滋养万物的慈爱;正是那些不协调的动作成就了现代舞的自然之美。生命的绝对价值在这里体现,生命的无限追求也在这里延展。她的舞蹈跨越了时问与空问,展现了万物生命活动的自然之美。
每个人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每个人都同样经历着大自然赐予的风云变幻、电闪雷鸣。《不岛》是韩国著名先锋派舞蹈家洪倍升的舞蹈作品,舞者共八人,四男四女。舞蹈中,女舞者在男舞者身上挣扎,然后男舞者又将女舞者扛走;四男作底,一女在四男身上翻滚而来,并艰难跋涉,最后在惊涛骇浪拍打的岩缝中永远倒下了。当舞者的舞步由杂乱而变得整齐时,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在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并最终迎来了生命的希望之光,就像是严寒中的松柏迎着风雪傲然挺立,又像是远涉重洋的群鸟在海面上起起落落洪倍升通过现代舞《不岛》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和生命的抗争。现代舞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更为我们展示出了变化无常但充满希望的生命之力、自然之美。这种舞蹈从开始的杂乱无章、让人难以接受,到一步步走进人们的心灵,充分体现了现代舞艺术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
(二)鲜明的思理性和直觉性
在人类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论任何时候人们都会将展示自我的行为看作是胆大妄为,是另类的行为,到了20世纪初,这种看法变得更为突出。那是一个敢于追求和突破的年代,各种传统观念在这些岁月里被不断突破,其中也包括审美观念。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艺术家为了新目标、新标准而勇于开拓,奋斗。在开拓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艺术的回归之路,开始回归原始、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现代舞之母邓肯就完美地演绎出了思理与直觉,她在舞蹈艺术中抛弃了传统芭蕾的各种技术和配衬,就连精心设计的、在舞蹈中与动作同步的微笑都被她丢到了九霄云外,她展现给观众的是极度的自由和自我。这是一种美国式的直觉,在她的心里时刻涌动着一种莫名的力量,并在艺术中将这种力量充分发挥了出来,融合到了每一个舞蹈动作中去,此刻的邓肯就像是拥有了神的力量一般超凡脱俗。她在自传中曾说:我用肢体的语言来展示生命的本质。邓肯的舞蹈充满了思理和直觉的自然美,她通过肢体的动作和姿态将内心的精神释放到了空气中,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我们要想感受自己内心的力量,就必须去触摸生命的本质,也只有生命之力,才能冲破一切束缚,超脱于传统之外。邓肯是用生命在舞蹈,其舞蹈鲜明的思理性与直觉性引人深思。画家用笔描绘美,音乐家用手指创造美,而舞者用身体的动作展现美。这种肢体语言只有有了思想、情感、哲理和创新时,才会变得更有魅力。
(三)思想性和哲学性
舞蹈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抒发情感而创作的,跟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思想境界,舞蹈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可以将具有哲理性和概括性的思想表现得更加明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现代舞作品,这些舞蹈不仅能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还能给观众以理性的思考。观看这样的舞蹈,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使人的听觉、视觉都能得到美的享受,使人精神为之振奋,心灵为之震撼。好的舞蹈作品能让人忘却烦,甘之如怡,回味无穷。
对于现代舞而言,舞蹈家不仅是艺术家,更是思想家、哲学家,这与只会模仿不会创造的工匠、艺人是完全不同的,现代舞蹈家必须具备哲理性和思想性。但是从默斯堪宁汉开始的后现代舞阶段,失落了几百年的舞蹈本体又重新回到了舞蹈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他们开始致力于各种纯舞蹈的创作和研究,并且也创作出了许多作品。这些舞蹈作品看似缺乏思想,没有内涵,只是纯粹的舞蹈动作,但是我们从深层次上研究可以发现,这些舞蹈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例如,要看懂默斯堪宁汉舞蹈作品中的《易经》思想,就需要观众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并用心去领晤。
著名编导莫里斯I嘉是世界公认的哲理性创作大师,他一生编导的舞剧作品有将近250部,《生命之舞》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舞剧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了人的不死精神,然后又用不死的精神赞美了人的身体,如此反复,就是为了表达《生命之舞》背后的生命哲理:爱情虽然带来了死亡,尽管生活因此而走到尽头,但是这之前的快乐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这就是贝嘉的哲理。欣赏一部成功的现代舞舞剧,应该全身心地投入,用全身的感官去体会作品的内涵,要能通过感性的认识引发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领会这部现代舞的精髓之所在。
四、结语
从广义上讲,现代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所谓的现代就是指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所有伟大文明所处的时代,这种现代艺术不拘泥于形式的'规范和统一,不为传统观念所约束,也不受任何人为的规范控制。创新和探索永远是现代艺术的本质和灵魂,对新概念和新思想的追求永远是现代舞艺术的主旋律。这种没有规范、没有统一标准的审美艺术与芭蕾舞的注重规范与模仿是截然相反的。现代舞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而这些也正是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现代舞有哪些形式
1、葛兰姆技巧 Graham Technique
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以“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平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2、韩福瑞技巧 Humphrey Technique
杜丽丝.韩福瑞(Doris Humphrey)以“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以摆荡(swing) 与重心转换(weight shift)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形成“起动-滞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动作循环。韩福瑞的动作训练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万物间周而复始的现象,是为舞蹈技巧训练蕴含人生哲学的重要范例。
3、李蒙技巧 Limon Technique
荷西.李蒙(José Limon)为韩福瑞的嫡传弟子,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摆荡与重心转换的“跌落与复原”基础外,李蒙技巧更加强调动作的圆滑顺畅,以及肢体各部位的分解动作练习,李蒙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4、何顿技巧 Horton Technique
列斯特.何顿(Lester Horton)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Alvin Ailey)的启蒙老师,在何顿死后,艾利成为何顿技巧的主要继承人。何顿技巧著重肢体线条的延伸、拉长,也试图挑战人体平衡的难度,因此多有单点著地而其它肢体部位朝反向伸张的动作训练。何顿的动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例如古埃及的二度空间式壁画中之形体,便演变为其基本动作训练之一。
5、放松技巧
发源于6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下城,由当时活跃于杰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的年轻人,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肢体的活动型态与动作的动力既不过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续不断的精力,使得肢体从某一动作延展至下一个或数个动作。
活用运动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知识,延展技巧可以使肢体在最省力的状况下,让全身的骨骼、肌肉贯连合一,完成一连串的肢体动作。
6、自由形式
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除了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行动如走、跑、跳、转、蹲、滑等衍进而成。
现代舞的特征划分
现代舞蹈的种类 ,按照舞蹈的特征来划分
一、专业舞蹈
古典舞;芭蕾舞 ;民族舞 ;民间舞 ;现代舞 ;踢踏舞;爵士舞。
二、国际标准舞
1、拉丁舞(伦巴、桑巴、恰恰、斗牛、牛仔);
2、摩登舞(华尔兹、维也纳华而兹、探戈、快步、狐步舞)。
三、时尚舞蹈
迪斯科 ;锐舞 ;街舞 ;芭啦芭啦 ;啦啦队舞 ;热舞劲舞 ;
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划分
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
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
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
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
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
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从创作者的心态出发,把握现代舞的十大基本特点:
(1)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2)量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是第一位的。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3)美的概念在现代舞中早已不是唯一的追求;而在现代美学中,美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因此,美或者不美,不应是衡量现代舞作品高低的唯一标尺;格莱姆初出茅庐时,她那带棱带角,更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之敏感的抽搐动作,曾被报界辱骂成“要么是癫痫突然发作,要么是分娩迫在眉睫”。但是几十年之后,当整个世界都在运用她那痉挛性的表情方式之时,她的“收缩-放松”(Constraction-Release)动作原理则被当做是新时代的号角和新美学的代表了。(dancelover编外话:做过新东方指定TOEFL阅读理解题的人应该对格莱姆的举例不陌生)
(4)新与旧的概念在现代舞中不是绝对的是非关系。尽管新的不一定总比旧的好,但新的每每比旧的更有趣,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
(5)对现代舞作品,应该尽力避免是非曲直的判断,尤其是在看远离传统观念的后现代舞时更应如此。舞蹈是离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距离较远的审美学,而不是伦理学。
(6)对现代舞作品,尤其是对那种以实验为目的的新作品,包括学生的习作,最好不做价值高低的判断,而应以竭力挖掘其创造的潜力,理解其创造的动机为根本宗旨。
(7)一切舞蹈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在有意无意地探索“舞蹈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和美学命题。
(8)可舞性这个在古典舞中地严重问题,在现代舞中完全不成立,因为现代舞的概念如此宽泛,因为大自然在现代舞者的眼里无一不是在跳舞,因为人的每种行为和每个动作无一不是在跳舞。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保罗-泰勒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动作,而是发现那些能为自己的目的出色服务的动作的眼睛。”
(9)思想性和哲理性一直是现代舞蹈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不再是那种只会模仿,而不思创造的艺人和匠人。
(10)有必要弄清现代舞的宗旨是大胆的实验和严肃的探索,而不是廉价的讨好或技术的炫耀。
现代舞在其他造型艺术之后创造出种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不是涉及身体本身就是有关舞台造型的观念问题……现代舞的特殊形式逐渐构成了表达现代感受的新型语言的诸要素,其规则逐渐为大众所知并被他们的评价所左右。起初,人们还觉得非对称的不规则造型很别扭,后来逐渐地习惯了。这些造型展示了一个个新的空间,其参照系再也不与垂直方向发生明显的关系了……最初的现代舞抽象并庄严,后来朝戏剧形式发展,如今又重新抛弃了它;第三代现代舞编导拒不表现人的某种感情,他们不想通过作品去介入社会,只主张把演员当作在日常典型化的抽象形式中帮助理解概念的无特征的工具……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因为现代舞不是一种固定的舞蹈形式,它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也不只是训练体系的不同,它强调发挥艺术的个人特色,不存在普遍规律,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创造他自己的“法典”。艺术家们根据他们这种独特的舞蹈行为称之为现代舞,亦有艺术家称为“当代舞蹈”、“新兴舞蹈”、“现代派舞蹈”等等。但评论家认为这些名称都不大确切 。现代舞习惯上成为所有这些流派的总称,但它却不 能概括各种流派的全貌。
从历史上看,早期现代舞属于浪漫主义的产物。作为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是 反对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的文艺教条而兴起的文艺运动。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 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便要求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新型文艺。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 思潮已经形成,主张摆脱古典形式主义的约束,崇尚创新,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 的文艺思潮遍及西方。现代舞的创始人I 邓肯 起来反对古典芭蕾,这是浪漫主义精神在舞蹈领域中的一种表现。
19世纪末,欧洲的古典芭蕾,由于越来越偏离思想内容,单纯追求形式和技巧 。当时不仅舞蹈革新家们认为古典芭蕾成了舞蹈发展的障碍,而且芭蕾本身的革 新家亦认为有改革的必要。 I邓肯 邓肯的自由舞蹈正是在这个最需要改革的时候出现,所以她的影响很快就遍及欧洲。
邓肯的舞蹈在当时所以成为革命的舞蹈,首先体现于她的舞蹈崇尚自然。浪 漫主义运动中有一个“回到自然”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对现代城市腐朽文化的诅 咒和对大自然的歌颂,这成为浪漫主义文艺的一个特点。崇拜自然在当时还是一种新风气,邓肯的舞蹈思想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形成的。她抛掉芭蕾舞鞋,脱去紧裹着身体的芭蕾舞衣,赤足光腿,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创造一种自由舞蹈的形式,为现代的新型舞蹈探索出一条新路。
邓肯虽然给现代舞蹈创造了自由解放的精神并努力实践她的“肉体的动作必 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的舞蹈理论,但这种新的舞蹈形式还没有任何动作规律,所谓“自然的动作”,只是意味着没有拘束的动作。邓肯教学生跳舞也缺乏系统性的动作体系和规定的舞步。这个不足,后来在瑞士音乐教育家E 雅克 达尔克罗兹 始创了“优律动”训练体系和Rvon 拉 班 建立了现代舞的理论之后才得到了弥补。
现代舞始源于邓肯,拉班又进一步发展了它,并且在现代舞的理论建设方面作 出了重大贡献。他有许多理论著作,在舞蹈动作方面全面地探讨人的身心活动规 律,包括肌肉的松弛和收紧,动作的协调等等。在舞台表演方面有著名的舞蹈空间 等理论。这些理论与实践,对现代舞起了奠基作用。拉班的学生M 维 格曼 又把拉班的理论和法则,通过实践变成为舞蹈作品,使现代舞理 论更加具体化,对于世界各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其巨大的促进作用。
以拉班为中心的这一派现代舞,被称为“表现主义现代舞”。表现主义现代 舞和其他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一样,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 方法。维格曼是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者,她的舞蹈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 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她说:“首先必 须从传统枷锁中解放出来的现代舞蹈,在解放的同时对音乐的独裁也进行反抗,因 此才变成了自由自主的舞蹈。”因此表现派所谓在舞蹈上探索的新途径就是取消 音乐对舞蹈的作用,确立没有音乐的舞蹈。
现代舞在美国和德国发展得最为兴旺,前一时期,德国现代舞发展迅速。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势力抬头,德国现代舞很快就走向衰微。现代舞的活动中心 转向了美国,美国没有自己的舞蹈传统,所以现代舞就成了它本土的舞蹈文化而受 到重视。但现代舞在美国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邓肯、R 圣丹尼斯 等现代舞先驱都是美国人,但她们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欧洲获得其成就。美国的现 代舞是受欧洲的影响产生的,直到1909年,圣丹尼斯享有盛誉返国,才敲开美国现 代舞的大门。
圣丹尼斯对现代舞的贡献,主要是对东方舞蹈形式的运用。她广泛注重埃及 、希腊、印度、阿拉伯和泰国等国舞蹈的风俗特点,企图以东方舞蹈形式来传达 人类宗教精神信息。因此形成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现代舞。她著名的作品《罗陀 》,第一次演出就轰动了整个西方。她的舞蹈也不只限于东方舞,在她大批的作品 里面,有属于宗教题材的,也有不带民族色彩的抒情舞蹈。她和T 肖恩 结婚后的15年中还合作创办了一个圣丹尼斯-肖恩舞蹈学校,成为学 生接受新舞蹈的摇篮。其中M 格雷厄姆 、D 汉弗莱 、C 韦德曼 等后来都成为美国现代舞 的杰出代表。
到了汉弗莱和格雷厄姆这一代,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特别是格雷厄姆,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现代舞的代号。但是她们虽然是圣丹尼斯 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并不是圣丹尼斯舞蹈的继承者,而是以叛逆者的身分各走自己 的道路。汉弗莱认为圣丹尼斯那种异国情调的舞蹈不能体现美国人的精神实质。 她认为既然美国没有基 R圣丹尼斯 本民族舞蹈可供发挥,那么就只有不以民族舞蹈为根基而去重新创造一种 舞蹈形式。因此她根据人体动作的基本原理设立了她自己的技术理论和方法,那 就是在“跌倒和复起”、“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构成的动作规律。她认为这既包 含着人类动作的全部范围,又是一切戏剧性效果的根源。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就必 然要撑持起来反抗等,这种冲突就存在于这些动作之中。汉弗莱的许多作品,就是 对存在于人类中间的冲突进行的探索。她的作品大都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其特色 别具一格。
如果说汉弗莱是从外部形式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舞蹈,那么格雷厄姆则是在 揭示人类内心阴暗面上去反对圣丹尼斯的艺术主张了。因此她的舞蹈强调“内省 ”心理,有“心理舞派”之称。她强调舞蹈家应“以身体形象客观地表现自我信 念”,“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 她早期创作的《心穴》,借一个古老的传说,表现“死亡和毁灭是妒忌之火焚烧后 留下的灰烬”。她在表演《悲悼》这个作品时,给人看到的人的形象是痛苦地蜷 缩成一团的,焦虑、痛苦造成身体的抽动和扭曲,这就是她所谓的“心灵的图解” ;而这种“痛苦的心灵”,亦不是表现一个具体的事实,而是表示人类所有的悲悼 。“格雷厄姆技巧”的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变化,从这种 研究出发,发展了“收紧和放松”的动作原理,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作为推动身 体旋转、跳跃、跌倒等技术,也可用以表示痛苦、恐怖、狂喜以至剧烈到痉挛的 感情。这对现代舞的训练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她早期作品所表现的阴暗和憔 悴,曾引起人们的争议,但她始终是美国最享盛誉的艺术家。
20世纪30年代是个动荡的时代,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的险恶 形势,给当时的艺术家以很大的震动。加上在现代主义哲学、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下,形成了一股现代主义的艺术思潮,使现代舞艺术家们都认为用传统的真善美观 念是不能解释人类的现代经验的,因此纷纷举起反叛传统的旗帜。圣丹尼斯的舞 蹈,美得象个女神,并且带着基督教清教徒思想和世俗文化相结合的浪漫主义风格 ,这对当时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广泛流行的美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这种形势下 孕育出与圣丹尼斯相对立的舞蹈思想是必然的。
现代舞强调创造性,因此就激励舞蹈家们纷纷离开自己原有的团体,各自独立 地去探索现代舞的新途径。汉弗莱和格雷厄姆离开圣丹尼斯、肖恩,而她们的学 生同样又离开了她们。原汉弗莱-韦德曼舞团演员J 利蒙 为了实践他对自己的墨西哥印第安人的民族传统风格的尝试,宣布脱离汉弗莱而 独立组团。 T肖恩的现代舞 他的现代舞结合戏剧传统形式,根据《奥赛罗》故事创作的《摩尔人的孔 雀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自格雷厄姆门下的M 坎宁安 ,因艺术见解不同,也离开了格雷厄姆。
坎宁安是新先锋派的代表,所谓“新先锋”,意思是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艺术 道路。如果说格雷厄姆的艺术主张是反对舞蹈上传统的审美观念,那么坎宁安反 对的则是人们一贯认为“舞蹈动作必须有含义”这一基本要求。他说:“在我的 舞蹈艺术中是没有包含什么想法的”,“我从来不要一个舞蹈演员去想某个动作 意味着什么,这正是我为什么不喜欢和格雷厄姆一起工作的原因。”坎宁安的艺 术方法是追求“偶得动作”。所谓“偶得”,就是没有事先设计,亦没有动作安排 ,只要偶然物色到一个动作,他就“让每个舞蹈演员的个人特点无所畏惧地、无所 隐讳地、有力地表现出来”,“任何动作都可以成为舞蹈的一部分”。坎宁安所 以主张这种偶得的成分,是因为他认为人类生活常被习惯所束缚,如果在编舞中使 用偶得成分,就有可能发现人类最本能而又最吸引人的动作方式。他认为只要舞 蹈者在舞蹈,那便是一切,如果你希望有什么含义,那就是什么含义。因此,一些评 论家把他的舞蹈称为“抽象舞蹈”。
在新先锋派舞蹈中,A 尼古拉斯 的艺术主张与坎宁安 不同,他提倡非人化舞蹈。这是一种抽象的、混合着复杂手段的表现方式。他认 为创作抽象化的舞蹈时,人体姿态和人体动作的变换会成为障碍。所以就别具匠 心地给演员穿上蔽体的宽衣长袍,或特制一种塑料道具模型去覆盖住人体,并把特 殊的灯光、色彩和音响等现代化技术吸收到作品中来,以增强直观效果。这种见 物不见人的舞蹈作品,创作者并不认为是取消了人性,而只不过是排除了个性,使 作品不受人体的局限性的束缚,从而更有条件去扩大舞蹈家探索人生的视野。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先锋派舞蹈又进一步发展到可以在任何形式的空间 表演,包括教堂、体育馆,以至街道和公园。用这些场地作舞蹈表演亦是现代舞的 一种艺术探索。T 撒普 有一次创作了一个舞蹈叫《集成 曲》,于黄昏时在纽约的中心公园演出。40名怪异的舞蹈演员散布在草地上,他们 都跳着共同的舞步。在舞蹈的结尾,所有的演员都把动作放慢,在黄昏的朦胧光线 下,在场的观众感到似乎正处身于一个雕塑的花园,这些雕塑在魔幻般地苏醒过来 。当代年轻的现代舞蹈家对演出环境更倾向于标新立异,他们的作品有专门为草 地、空地以至一些特殊环境而创作的。
现代芭蕾亦是现代舞当中的流派之一。它是介乎现代舞和古典芭蕾之间的一 种形式,在观念上是现代舞,但技巧上还是芭蕾。现代芭蕾最早的代表者是K 约斯 ,他原来是拉班的学生与合作者。他当过芭蕾演员,因此他实践 把两者结合是有基础的。他主持过的约斯芭蕾舞团就是属于现代芭蕾性质的舞蹈 团。1932年上演的《绿桌》,是揭露战争贩子幕后活动和描写战争恐怖的舞剧,获 得了很大的成功。约斯芭蕾舞团解散后,欧洲曾有为数众多的现代芭蕾团体组织 起来,但艺术上没有多大成果。与此相反,美国的现代芭蕾蓬勃发展,出现了象G 巴兰钦 与J 罗宾斯 等杰出的编导 艺术家和演员。产生出不少优秀作品,预计这一艺术派别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现代舞的艺术现象是复杂的, M坎宁安1979年的作品《现场》 各派都有自己的探索和追求。其中出现的所谓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心 理派和抽象派等等,都是和现代主义相适应的流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反对传统观念在艺术上的统治,以传统的叛逆自居。他们曾先是对传统的写实主 义表示挑战,在现代派的舞蹈家们看来写实主义方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把世界和 人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了。因此在探索突破传统表现方式的同时,传统的时间次序 (开始、中间、结束)和空间观念(远近)被打破了;那种比例感和尺度感联结在一 起的秩序概念亦被推翻了,而代之以一种按自由联想重新组织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他们对动作规范也感到厌倦,而代之以一种人的随意动作。
总之,现代舞总是保持着它的活跃、易变的特性。过去现代舞和芭蕾曾一度 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境地,现在则能互相吸收,而且许多舞蹈家还兼通两种舞蹈。一 些评论家认为,现代舞的风格今后还会不断变化、发展。作为一种文艺现象,现代 舞近年来也引起了中国舞蹈界的注意,对现代舞的研究,也正在开始。
参照中国现代舞六十年:
http://www05005com/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11320
“中国现代舞”思考:
http://wwwchinadancecn/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863
“中国现代舞之父”曹诚渊 :
http://bbssouthcncom/nfsq/ywhc/ss/200604240596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