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婚俗改革如何推进

全国婚俗改革如何推进,第1张

全国婚俗改革如何推进

全国婚俗改革如何推进,从2000年左右开始,受周边大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热闹婚礼的追求渐渐走了样,变了味。不文明的婚俗插入进来,形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气。nam 全国婚俗改革如何推进。

全国婚俗改革如何推进1

婚俗改革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澧县破除婚俗陋习、树立婚俗新风成效明显,今年4月,被民政部确立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在未来三年时间里,澧县将要给婚俗二字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气象。

“破”而“立” 婚俗新风拂面来

“我结婚那会儿,仪式虽然一没乐队,二没歌舞,都是由新郎和伴郎卖力唱歌,但是热闹得很,那种快乐不是设计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澧县澧阳街道孟家港社区党总支书记马绍青回忆道,20多年前接亲都是率领“单车大军”,一路高歌,浩浩荡荡地向新娘家进发。新娘接回来后,在离新郎家大约一里路的地方下车步行,新郎“三步一敬”,以表达对女方的尊重与敬爱,这是当时澧县城乡推崇的传统婚俗。

“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不文明的婚俗插入进来,形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气。”

从2000年左右开始,受周边大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热闹婚礼的追求渐渐走了样,变了味。新郎被闹婚者强迫要求下车,改用板车拉着新娘前行;强迫新郎脱掉上衣,围着电杆跳钢管舞,不满意不放行;在婚礼现场的歌舞队,还会故意演一些低俗节目;婚礼结束后,还有闹婚者恶意戏弄伴娘……总之,为了达到看热闹、博眼球的目的,婚闹的花样也层出不穷,这与澧县当地的传统婚俗以及文明社会对“喜事新办”的要求越来越远。

对此,2017年,澧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婚姻领域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专家宣讲、党员带头等方式“全线出手”,对低俗婚闹、天价彩礼、嫁妆攀比、人情风等进行整治。

在大堰垱镇九旺村,每一户家门口都有一块贴上“勤俭节约孝亲敬老”的家风牌。村、支两委在村规民约中规定,婚宴每桌不能超过350元、随礼标准300元,婚宴庆典烟花不放、鞭炮少放,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每个村、小组都建立“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微信群,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互相监督,违规大操大办的取消一切评先资格。

该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介绍:“过去办婚礼,往往要相互攀比着大操大办三四天,一场婚礼办下来要花一二十万。现如今,村民办红白喜事,事先要备案,要签订申请书和承诺书,自觉、自愿地遵守村里的规章制度。”这两年,村里先后有10多对新人结婚,都办得喜庆又简单,乡亲们不再为人情所累。

目前,澧县越来越多的村街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自己的村规民约,组织村民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婚丧嫁娶等不良社会习俗进行自治。

“辅”与“服” 简约婚尚入人心

在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90后袁梓凌小两口在正式领证前进入婚姻辅导室,回答婚姻辅导员精心准备的15道小问题,包括家庭责任、育儿观念等话题。

2020年9月,澧县民政局制定了《澧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将婚姻家庭辅导、婚前辅导、结婚颁证服务、集体婚礼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形成长效机制。

同时,为推进澧县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县民政局持续开展“过浪漫七夕、树文明新风”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现代文明婚礼仪式。在婚后矛盾化解上,民政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有效提升了调解处理纠纷的成功率。

今年4月,澧县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等,为每一对新人开展婚前辅导第一课。

每完成一项环节,工作人员就会在小纸条上盖章证明。庄严浪漫的颁证仪式也成为结婚登记流程的标配,新人在念完《结婚誓言》后一起把结婚证装进提前准备好的相框,按上爱心指纹,最后定格下温馨瞬间。新人袁梓凌激动地说:“蛮开心的,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仪式感满满,让我们觉得很幸福。”

除此之外,澧县积极创新婚姻服务,利用“520”“七夕”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举办单身青年相亲、集体颁证仪式、集体婚礼等活动。

城头山镇詹家岗村的吴大婶开心地告诉记者,“感谢党和政府倡导的婚事新办,儿子的婚事办得又幸福又省心。”吴大婶家经济条件不好,虽然儿子勤劳善良,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没想到在一次团县委组织的单身青年联谊会上遇到了知音。去年8月,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参加了县民政局举办的集体颁证仪式,小两口宣誓要做移风易俗的行动者、传播者,只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婚礼。

据澧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6日将举行“沅芷澧兰·好合百年”集体婚礼,为全县适婚青年提供婚礼形式新选择,进一步推进婚俗改革、移风易俗,让简约适度的婚恋新观念深入人心。

全国婚俗改革如何推进2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让祈盼幸福的新人们纷纷选择这一天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全市婚姻登记机关严格落实婚姻登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结合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在中秋节当天为市民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提供特色纷呈的婚姻登记服务,与新婚夫妇们共同分享中秋团圆的节日喜悦。

强化保障力量,做好登记服务

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满足群众在特殊节日办理婚姻登记需求,广州市各区婚姻登记机关在中秋节当天开门办理婚姻登记,通过增设登记窗口、增加工作人员、提前预审材料、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当天所有到场符合登记规定的婚姻登记当事人都能办理登记,全市共办理婚姻登记581对。

强化疫情防控,落实常态管理

广州市各区婚姻登记机关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加强婚姻登记服务场所人员管理,严格落实戴口罩、健康信息核查、体温检测、通风消毒等防疫措施,加派人手、联动志愿者共同做好现场服务指引和安保工作,切实保障婚姻登记当事人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推动婚俗改革,开展系列服务活动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倡导现代文明婚俗新风尚,大力推进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引导群众树立“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广州市婚姻登记机关在中秋节当天开展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婚姻服务。

一是爱的倡议书。广州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印制《新时代文明婚姻家庭倡议书》,在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和城乡社区投放,倡导广大市民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摒弃高额彩礼陈规陋俗,树立正确婚嫁观,提倡喜事新办、婚事简办,营造健康向上的文明婚俗新风尚。

二是爱的留言墙。番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等候区设置“留言墙”,制作含有中秋佳节元素的便利贴,让新婚夫妇将“爱的心声”粘贴在留言墙上,互动示爱,共同分享步入婚姻的甜蜜和幸福。

三是爱的“树中秋”。广州有个富有情趣的风俗,每逢中秋节都会扎灯笼、挂高处,称为“树中秋”或“竖灯笼”。番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结合“树中秋”广府习俗,在服务场所内悬挂中秋灯笼,灯笼上附有灯谜、诗词、祝福语句等卡片,每对新婚夫妇可以摘取心意的卡片换领精美灯笼一个。现场也会邀请新婚夫妇制作花灯,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夫妻双方配合、思考、统一意见等共同制作的过程,体验配偶的支持、陪伴,增进夫妻对家的归属感。

四是爱的打卡点。荔湾、番禺、南沙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设置了户外打卡点,供新婚夫妇以及市民拍照,营造节日气氛。

五是爱的问答题。黄埔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开展了文明婚俗文化线上宣传活动,新人们领取任务卡参与线上婚俗知识问答并通过线上视频学习文明婚俗相关知识,增强了新人们的结婚登记仪式感,也提高了共建美满家庭的意识。

六是爱的辅导课。南沙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开设线上《婚姻导航》新婚大讲堂,帮助新人们认识婚姻、实现从恋爱关系到婚姻关系的转变、有效地处理婚姻家庭中的差异和冲突,提高新人们经营婚姻的能力。

  在益阳,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很少叫爱人或夫人,也不像其它地方,如广东叫老婆,而最喜爱称“堂客”,找对象结婚谓之“讨堂客”。已婚的妇女们被称为“堂客们”。“堂客”这个称呼,外地人特别是外省人听了困惑不解,有的人还以为这是对妻子的蔑称。本地多数人也说不清道不明。只是长期以来,人们代代传承这个称呼而已。

 其实,“堂客”一词是益阳人对已婚妇女们的尊敬之称。追本溯源,它应该与益阳民俗中的婚嫁习俗密切相关。

 益阳本地的婚嫁习俗,大概要经过看亲定庚、择吉报日、花轿迎亲、告祖仪式、颠轿传统、媒婆招劫、拜堂成亲、大闹洞房、回门等内容及仪式,现择要简述之。

 1、花轿迎亲:

 它是千百年来益阳湖乡人民最盛行的、传统的、隆重的婚嫁习俗。也是青年男女最看重的婚嫁礼仪。其历史悠久,特色浓郁,程序繁复,场面热烈。即使处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在益阳湖乡的山村还能时常看到这种花轿迎亲、前呼后拥的热闹场面。

 迎亲的花轿一般选用竹材或用木材制作。做工精巧、装饰艳丽。轿外披红挂彩,喜庆吉祥,气氛热烈。由四名轿夫合抬的称为“四抬花轿”,

 由八名轿夫合抬的称为“八抬大轿”。益阳人民用花轿迎亲有双重含义:一是表示对新娘和新娘家庭宗族的尊重;

 二是显示出迎亲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热烈。因此,新婚的姑娘都希望自己能坐上花轿,风风光光进婆家,以抬高自己身价。另外,如果婚后夫妻俩发生口角,男人叫堂客“滚蛋”的话,女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敬自己的男人:“滚蛋没那么简单吧!我又不是自己走上门来的。是你家请人用八抬大轿把我抬来的,明媒正娶嫁来的。要走也行,不过那还得请你用八抬大轿送我回娘家去。”

 因此,在七仙湖周边地区,至今仍传唱着这么一首妻子与丈夫辩理的民谣:

 你叫我走人我不依, 男人家做事得讲理。

 我一不是(走)路来的, 二不是(坐)船来的,

 是你用香蜡钱纸拜来的, 锣鼓唢呐吹来的,

 花花大轿抬来的, 明媒正娶讨来的!

 …………

 男人家听了自己堂客理直气壮的辩白,也就哑然无辞了。

 益阳花轿迎亲,一般启用三顶轿子。最前面一顶为高宾轿,里面坐着男女高宾大人。

 一般是新娘的哥嫂或弟妹(或堂哥嫂、堂弟妹)。任务是为新娘出嫁开道。中间的那顶是花轿,是新娘的专用轿。后面的那顶是送亲轿,坐的是新娘的婶娘或姨娘。高宾轿和送亲轿外表为绿色,表示平安如意。新娘坐的花轿则是大红色,表示喜庆吉祥。花轿的背面悬挂有筛、镜、剑,或刻有类似的特殊图案。那些是辟邪镇妖的吉祥物。据说,竹筛可以驱鬼、明镜可以照妖、宝剑可以斩魔。以此来保护新娘一路平安,顺顺当当到婆家。

 抬花轿的轿夫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挑选十分严格。要求年轻力壮,五官端正,性格开朗。除此之外,还有严格要求:未婚男子,必须品质优秀,没有偷鸡摸狗、搞歪门邪道的劣迹;已婚男子,必须是夫妻和睦,品质优良,有子有女,精明能干,卫生体面。那些离过婚、亡过妻、常吵架、品质低劣的男子,是没有资格抬花轿的。

 2、告祖仪式:

 新娘出嫁那天,娘家要大办筵席,俗称办“出嫁酒”。以此来款待各方族长,本族长辈,亲朋戚友和前来祝贺送礼的邻里乡亲。清早,常用茶点待客。茶,有时季讲究。冬春季节,一般用甜酒和茶食;夏秋季节一般用桂圆红枣鸡蛋茶。点,即点心,常有九碟不同的茶食。分别是雪枣、花根、花生、酥糖、巧稞、炸蚕豆、小花片、胶切、蛋糕、瓜子。外加香烟、槟榔等。用过早茶,出嫁酒筵席便很快就摆上了桌子。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桌。屋内屋外、楼上楼下,场面热烈。席面丰盛无比,尤如皇帝老子嫁公主一般。常有弹琴卖唱讨红包者形容道:“鸡鸭鱼肉挤满台,炒煮煨炖胃口开;凉拌拼盘品种多,美酒可乐配好菜。八方宾朋四周坐,男女老幼乐开怀……今朝嫁出贤惠女,明日接纳吉祥财”。

 吃罢“出嫁酒”席,新娘准备上轿出门。上轿之前,还要举行“告祖仪式”。仪式须在娘家堂屋里举行。先用朱红木制作的菜盘将男方家随接亲队伍一道送来的一桌丰盛的酒菜(习惯称“告祖席”)摆放于高桌子上。一般是十二道荤菜和一坛美酒。菜肴丰盛,制作精良,每碗菜上贴有红纸剪的喜字。并在堂屋里的神龛上系上一段红绸,点燃一支红烛、三柱香,然后新娘新郎面对神龛并肩站立,听候司仪人的口令。新郎新娘双手合掌,三次作揖后,跪拜磕头三次。站立,再作揖三次。表示对祖宗高德、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今日与祖宗告别,嫁到异地他乡,从此就成了别家的人。但仍祈求祖宗保佑幸福、平安,早生贵子,再报祖恩。长辈、父母、亲戚等站立两旁,陪伴祈祷。告祖仪式一般由本族年龄最大的长辈或族长主持。礼毕,女方父母为女儿披上红盖头,并扶送上轿,也有的是由新娘的兄弟背上轿的(因为当地民俗中说,“土能生万物,地可纳千祥”,它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因此,女儿出嫁上轿时,脚不能踏地,否则带上娘家泥土出嫁,会给娘家带来“失财”的厄运)。

 有些地方还有哭嫁习俗。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嫁出去距离远,朝夕相处的亲人从此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心理牵挂;二是因为旧时代里,男尊女卑。女子到了婆家要受丈夫和婆家父母的严格管教,为其日后可能被欺侮而担心罢了。

 新娘上轿坐定,父亲要为女儿关好轿门并上好锁,有的还贴上封条。这是洞庭湖一带湖乡人民的一种习俗遗风。其来历可追朔到流传千古的“梁祝姻缘”。

 据说,当年祝英台被迫坐上花轿去马家成婚。由于当时轿门没有上锁加封,当花轿路过梁山伯坟前时,祝台英执意要求下轿看坟。下得轿来,只见昔日心爱的人已变成了一堆可怜的黄土。祝台英肝胆欲裂,痛不欲生,突然,她一头撞在墓碑上。霎时,只见电闪雷鸣,石崩坟裂,随即一股清烟从坟墓中飘出,梁祝二人便化作了一对彩蝶,双双飞向彩虹高挂的天堂去了。于是,马家喜事变成了丧事,只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或出别的意外,从那以后,千百年来,民间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新娘上轿后,必须加封上锁,以保万无一失。

 锣鼓咚咚,唢呐声声,花轿在欢乐的鞭炮声中起轿上路了。前面有四盏某府大红喜字的灯笼开道。中间是送亲和迎亲的大队人马。大量的嫁妆被迎亲的人挑着、抬着,招摇过市。五颜六色、艳丽夺目。三顶大轿排列在队伍中间缓缓行进。气派威风、热烈非凡。花轿虽不及现代轿车华贵气派,但由四人或八人抬着,“闪唧丫唧”,倒是别有一番风韵味和情趣。

 [但有时加封上锁也容易出意外。据说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七仙湖区大雪飘扬了七天七夜,整个湖面被冻结起来了。平时到对岸去必须绕湖堤半圈。从冻结的湖面走过去,可少走许多路程,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天寒地冻的,大家多么难受啊。于是,湖边一家接亲的人马返回男方时,便抄近道,在湖面冰块上走过对岸去。快要上岸时,岸上迎亲的人群兴奋不已,于是提前点燃了火药铳,代表新郎家热情欢迎新娘的到来。只听得“砰、砰、砰”三声巨响,响声还未落定,抬轿的、挑嫁妆的、送亲的人一个都不见了。原来冰块被震破了,新娘与其他人都落入了水中。等到把轿子捞上岸来时,新娘已绝气归西了,其它人则没出大事。于是,这家的喜事也变成了丧事]

 3、歪轿习俗:

 一路上,抬花轿的轿夫们还时不时地上演“歪花轿”的节目(比如北方的“癫轿”,还唱“癫轿歌”咧)。它既是湖乡人民古老的民俗,又是轿夫的最出色的滑稽剧。轿夫们把花轿抬得左摇右摆,上下起伏,令新娘在轿内坐立难安。因为轿夫们有一整套的理论,说什么“经得起‘歪’的新娘,才经得起生活的风吹浪打;受得了‘晃’的新娘,才会对爱情坚贞不二”。于是新娘、新郎和女方家人也没多少怨言可说。新娘要是想在路途中少受轿夫们的“歪晃”之苦,倒是有办法可想。新娘应事先托付送亲的女高宾--送亲娘子,或媒婆,在歪轿高潮到来之际多塞给轿夫们香烟、槟榔、糖果和红包。示意轿夫高抬贵手,放新娘一马,对新娘多一点关照和宽谅。

 4、媒婆遭劫:

 花轿在路中行进或轿夫们落轿休息之时,接亲的、送亲的、抬嫁妆的以及吹吹打打的乐队,大队的人马招摇过市,常常吸引沿途各方看热闹的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年轻小伙子、姑娘们、小孩们。特别是年轻妇女,她们也曾是坐花轿嫁来此地的。见此情景,回想当年自己出嫁,记忆犹新,幸福美满,喜形于色,回味无穷。而且当年的她们也曾沿途一路遭人“敲诈”。今日不敲诈别人,起一起别人的味,实在想不通呢!于是她们便怂恿小孩子们,小伙子们,在路上设置障碍,把新娘的花轿团团围住,以讨得喜糖、喜烟和槟榔。特别是“媒婆”,此日难逃一劫。因为按当地习俗,“媒婆”是男女双方的牵线人,是代表男女双方的公关“大使”。接亲这天要负责沿途各种关系的处理,逃跑是没有用的。因为媒婆不能按指定的时间把新娘接到婆家,耽搁了进亲的良辰吉时,媒婆不仅得不到男方的大红包,更是负不起相关责任的。因此,识相的“媒婆”一路上代表男女双方积极主动的装烟发糖,以求一路上少费波折,顺畅及时把新娘护送到男方家完婚。

 吃罢喜烟喜糖,沿途围观看热闹的人群便让开一道,让接亲队伍顺利通过。如果是不识相的“媒婆”,既不发烟又不发糖,看热闹的群众便主动开叫了:

 媒婆媒婆真好当,东家大礼怀中放。不装烟来不发糖,今朝看你哪里藏

 这时,与媒婆相识的人便邀上几个人一拥而上,扯住媒婆的衣袖。此刻媒婆若识相还来得及。否则,媒婆身边带的烟、糖会被一扫而光。有时甚至衣服都被扯破,鞋帽也弄丢了。媒婆往往会被弄得啼笑皆非,甚至狼狈不堪。

 还有的时候,当地喜欢耍滑稽的中年人甚至老头子,喜欢怂恿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围住花轿讨新娘新郎的喜糖吃。若遇新娘新郎小气,出手不太大方,他们便会教那些孩子们唱些顺口溜,逗一逗,气一气新郎新娘,以使新郎新娘多给一些糖吃。顺口溜唱道:

 “新姑娘,旧姑娘,胯里夹只芋头娘;不装烟,不发糖,小心夜里摇垮床!……”

 顺口溜唱得新娘新郎面红耳赤,怪难受的。为了讨好孩子们说些吉利话,新郎只好叫新娘下轿,新娘装了烟,发了糖,又发槟榔。这时,那些孩子们又唱开了:

 “新郎官,新姑娘,大家说你好大方。发了烟糖发槟榔,顺顺当当去拜堂;早生贵子当爹娘,荣华富贵登京堂”。

 5、拜堂成亲:

 经过沿途一路的颠簸周折。迎亲的队伍才把花轿抬到了男家,男家的亲朋戚友夹道欢迎。此时,礼炮轰鸣,钟鼓乐之,热闹非凡。在男方家的堂屋里落轿下地。因为堂屋是湖乡农家最神圣的殿堂,一贯以来这里供奉“天地国亲师位”,同时又是农家接待贵客佳宾的厅堂。新娘在堂屋下轿后,随即与新郎一道参加“拜堂”仪式。仪式简短,但庄严隆重,且内容丰富。简单地说,首先,仪式的主持人在堂屋里侧神龛下前方摆放一张高桌子,桌面上工整地摆放着鱼、肉、鸡、饭、茶、酒、筷子;并燃上一柱红烛,三柱香。这时,新郎新娘面对神龛,并肩站立桌前,双手合掌,屋外燃放礼炮,由司仪员司令。司仪员由当地本姓长辈担任,新郎新娘随口令做鞠躬动作。“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四拜亲戚。最后,夫妻对拜”。之后,由男方的弟妹用茶盘抬上一碗茶来--俗称“和合茶”。喝了这杯“和合茶”,象征新婚夫妇和睦恩爱到永远,比翼双飞到白头。此刻,又鸣炮奏乐,庆贺礼成。随即,迎亲的女陪伴把新娘扶进洞房,落座休息。

 经过拜堂仪式后,新娘才被正式承认为新郎家中堂堂正正的贵客之中特殊的贵客,即在自家庄严神圣的堂屋里拜堂成亲的结发妻子,被视为上等贵客对待。这就是益阳男子喜欢把自己老婆常称呼为“堂客”的由来。

 6、大闹洞房:

 新婚这天,吃罢晚宴,就张罗着闹洞房。有传统的模式,也有新兴花样。典礼隆重,气氛热烈,可以说是到了湖乡婚俗的最高潮了。因为,新郎大部分亲朋戚友以前还没有见过新娘子的头面,都想在闹洞房时一睹为快。另外也瞧瞧新娘子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程度以及才艺展示。还因为湖南有“新婚喜庆三日不分(辈份)大小”之风俗,所以长辈晚辈大人小孩,男女老幼,挤满洞房,喊的喊,叫的叫,唱的唱,笑的笑,热闹无比。

 闹洞房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喝“新人茶”。其实,“新人茶”只是用芝麻、豆子、茶叶、姜片,加红糖泡制的开水茶。但喝这种茶是很有讲究的。客人事先找一个凳子坐好,等待新郎新娘送茶来。新郎新娘用红漆茶盘抬来,然后由新娘端上送到客人手上。一来表示新郎全家人的客气礼节,以礼待人,另外也是为了证明新娘懂得如何待客做人。

 闹洞房的节目很多,有较为传统的节目。也有时兴的现代节目,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有两类节目是最最缺少不得的,那就是:新郎新娘谈恋爱经过、合吃一颗糖果或红枣(同心果)的节目;唱歌跳舞、猜谜语等等,有时闹得通宵达旦。

 有些俗不可耐的谜语是最能为难新郎新娘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它的谜底,只是说不出口,但就是要新郎新娘猜,看他们有不有足够的胆识。这里就省略不说了。

 7、哭嫁习俗:

 七仙湖区乡村某些地方,至今还遗传着古老的“哭嫁”习俗。姑娘出嫁的头天晚上,其母亲把女儿的嫂子,姐妹聚集起来,行歌对唱,互诉往日的手足之情、日后分别眷恋之苦。哭嫁,实际上成了妇女们发泄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不但新娘的母亲、姑妈、婶婶陪着哭,有的还要花钱请同村的姑娘们--玩得好的姊妹一起哭,这是传统习俗。她们从早哭到晚,又从晚哭到早。一直要哭到花轿抬出了村子,才得停息。她们哭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其内容除了评说女儿在娘家时勤劳守规遵妇道,骨肉之情难割舍之外,更多的是劝导女儿到婆家之后要学会好好做人,孝敬公婆的古今实例和道理。例如在《哭嫁歌》中,新娘的母亲连哭带唱道:

 呜呜呜,女儿我的宝贝呃,

 孝敬公婆第一桩咯:

 一日三餐茶和饭,

 哎哟哟,是咸是淡亲口尝哪!

 呜呜呜,女儿我的肉团子心呃,

 孝敬公婆第一亲咯:

 一年四季衣和被,

 哎哟哟,有烂有破亲手缝哪!

 …………

 那缠绵悱恻的哭声中和着词曲,形式与内容浑浑乎融为一体,且泣且歌,凄凄然催人泪下,亦喜亦悲。难怪乎有人说这类似古乐府中的《子夜曲》呢!真是别具一格,玩味无穷!

 8、回门:

 亦称“双回门”。古称“拜门”、“行拜门礼”。早在春秋时期《春秋羊公传》中就有文字记录。后代沿袭,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载;“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女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近代,一般在新婚第三日,亦有多日或满月后回门的,因地而异。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俗称“过(进)门”。从婆家回到娘家,故称“回门”。

 9、婚联:又称喜联,是婚嫁时专用的对联。内容多为喜庆祝福的吉祥话语。婚联据其具体内容不同而贴于不同位置的门窗之上。有的还可贴于箱柜之上。现择要以飨读者诸君。

 1、紫燕双飞齐比翼,鸾凤和鸣曲同音。

 2、红锦裁云紫萧吹月,翠屏引风彩帐栖鸾。

 3、尊夫爱妻家庭美满,教子扶幼生活欢欣。

 4、一杯喜酒迎宾共喜,两颗红心向党更红。

 5、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6、才子凌云佳人咏雪,插花映日蒲叶摇风。

 7、新婚贺双美,齐乐庆百年。

 8、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

 9、两个劳动能手,一对恩爱夫妻。

 10、一门喜庆三春暖,两姓欣成百世缘。

 11、女慧男才原有对,你恩我爱总相联。

 12、喜迎亲朋贵客,欣接伉俪佳人。

 13、饭里有砂须细嚼,酒中无骨莫横吞。

 14、庖厨百勺合千家口味,喜事一桩领万户吉祥。

 15、今日嫁出贤惠女,明朝喜得聪明才。

 横批1喜气盈门 2天合之作 3心心相印 4永结同心

 5花好月圆 6夫妻恩爱 7天长地久 8百年好合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正德皇帝也喜欢乔装成平民,微服巡访。一日路过异州城郊,见一石雕大马巍峨直立路边,气势磅礴,便停下脚步,欲题一诗词。便脱口念道:“石马原来在异州,”可是念了好几遍,无法接下句。这时,只见一大队人马簇拥一少女朝自己走来,也在石马前停下来歇脚。少女见有人在石马边吟诗,老是只念一句现话,她便对着石马吟道:

 石马依然在异州,不知流落几千秋。

 狂风扑扑毛不动,细雨霏霏有汗流。

 青茅嫩草难开口,扬鞭乱打不回头。

 牧人有力难牵转,天地为栏夜不收。

 正德皇帝听了,赞叹不已。见这乡间女子有如此才学,不禁问起那女子何方人氏,今日何事到此。少女含羞笑道:“今日是我的婚姻大事,正要嫁往夫家去!”正德点头称喜。

 原来在明朝以前,女子出嫁从夫,一般是骑驴或步行,并无花轿。正德皇帝为了感激这位帮他把诗句接上的女子,便吩咐随从,将自己的四抬大轿饰上珠花,专门送这位女子出嫁。正德皇帝也一同步行前往送亲,并规定说:“以后凡官轿路遇花轿必得让道”。男方得知是正德皇帝送亲来了,连忙备办高宾宴席,特启用山珍海味答谢正德皇帝一行。从此以后,凡新娘出嫁,便开始流行用花轿迎亲,另有两抬供男女高宾坐的轿子相伴。即使官轿在道,也会退避三分,避免“冲喜”之意。由此,前往送亲的叔伯婶娘、兄弟姊妹都被称作“高宾大人”,男性为“男高宾”,女性称“女高宾”。此俗代代相传,至今依然适用。

在沾化区农村,结婚大致分为“催嫁妆”、“迎娶”、“回二日”三个过程。三个过程都进行完毕,整个结婚才算画上句号。

先说“催嫁妆”。男女双方经过定亲、办理结婚证、选择婚期等程序后,男方就开始张罗结婚的事情了。结婚的前两三天,男方派出两人带上鸡、鱼、肉等吃食和“过媒帖”到女方家“催嫁妆”(询问嫁妆是否做好),实际上是确定好迎娶的来回路线。迎娶路线有讲究,来回不能走同一条路,意思是一对新人以后不走绝路。

接下来就是“迎娶”。在结婚的前一天下午,男方请的“柜上”(村里主持结婚的人)派人带上鞭炮、烧纸,领着新郎到男方的祖坟上祭祀逝去的亲人,意即保佑后代平安、健康。傍晚,“柜上”派人拿着红毡领着新郎给本族长辈和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拜门”(磕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男方在结婚的头天晚上大都雇场**祝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庄户剧团”的兴起,男方大都花几百元钱雇“庄户剧团”来助兴。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和婚事简办,男方结婚时雇“庄户剧团”助兴渐渐地少了。

结婚的清晨,男方请“催嫁妆”的那两个人领路,开车去迎娶新娘。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的小孩赶忙把大门关上,向“催嫁妆”的人索要“红包”,“催嫁妆”的人就把准备好的“红包”(里面大都包着一元钱),从门缝里送进去,小孩得到了“红包”,才把大门打开,让迎娶的人进门。

等到款待新郎的宴席结束后,新娘就上车与新郎并排坐着返回。在返回的各个路口,“催嫁妆”的人都要扔“红包”买路。意思是保佑新娘去婆家的路上安全、一路顺风。迎娶的车辆到达男方后,放完鞭炮就举行拜天地仪式。接下来,新郎新娘入洞房,新郎吃不熟的饺子,意思是“早生贵子”。再接下来,款待新娘的娘家人和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到了傍晚,新娘家的哥哥、弟弟以及侄儿带上饺子给新娘“送晚上饭”。新郎、新娘和娘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认识饭”。通过吃饭,彼此也就熟悉了。第二天早上,新娘的娘家人又送来饭(俗称“送面”),男方就摆宴席款待。到了下午,新娘的娘家人到洞房里“砸箱”。娘家人把准备好的火烧、烧饼用力向立柜、橱子扔,发出的响声越大,预示着自己的孩子以后的生活越好。“砸箱”仪式结束后,新娘就跟着娘家人回家了。

最后是“回二日”。新娘在娘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其父母就请本族最年长者送自己的女儿回婆家。到婆家后,婆家摆宴席款待。因为没有外人,新郎的父母都坐在宴席上与新娘的最长者作陪闲聊。宴席结束后,女方的最长者返回自己家中。至此,整个结婚过程终于完成了。

纵观整个结婚过程,渗透着浓重的乡土味儿,有很多风俗是祝福、保佑一对新人平安、快乐和幸福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时代在发展,但这些结婚风俗没有消失,一辈一辈传承了下来。

一般婚俗

   (一)提 亲

  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婚龄因时代而异。

  在中国古代,西周以前和西周时期,以男30岁,女20岁作为合适的结婚年龄,唐朝以后,法定婚龄降低许多,据文献记载,唐贞观年间诏令:男20岁,女15岁;唐开元令:男15岁,女13岁;宋天圣令:男15岁,女13岁;宋嘉定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明洪武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大清通礼规定:男16岁,女14岁。福建民间婚龄基本在官府规定范围内,出入不大。清代,福州一带,男17岁、女15岁以上便可婚配。福建也有少数地区早婚现象严重,情形特殊。以惠安最为典型。在惠安东部一些乡村,孩子于襁褓之中就要订亲,十二三岁即完婚成家。若女孩子到了3岁仍未“有主”,父母亲便会忧心忡忡,唯恐女儿找不到男人。此等陋俗,弊窦丛生,为害非浅。

  自民国以来,法定婚龄有所提高。《中华民国民法》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婚姻法规定婚龄为男20、女18岁以上;1980年又改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与此相适应,民间婚龄也增大一些。但是,城镇与农村略有差异,一般农村偏低,城镇偏高。农村习尚早婚,城市则普遍晚婚。在城市里,男30、女25岁左右结婚比较多见。农村往往男20、女18岁左右就开始提亲,一到规定年龄,立即结婚;有的还虚报年龄,或未领取结婚证,就提前结婚。惠东一带早婚劣习仍然存在。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据史志记载,在厦门,男婚女嫁“先由媒妁介绍”,(民国《厦门市志》卷20《礼俗志》)在政和,“凡男女缔姻,先听媒妁说合”,(清·道光《政和县志》卷1《风俗》)在崇安,“清以前均凭媒妁之言,互通庚帖”,(民国《崇安县新志》卷6《礼俗》)才算正统和合法。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父母国人皆贱之”。故有俗谚:“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

  旧时媒人有官媒、私媒两种,以私媒为多见。官媒是由地方政府设置的。私媒则有职业为媒与临时作媒之分。专职者依此为生,她(他)们消息灵通,经验丰富,常主动上门找当事者说亲;非职业者乃临时为亲朋好友所托而奔走说亲。媒人几乎全由上了年纪的女性充当,所以民间俗称“媒婆”。媒婆大多能说会道,善于左右逢源。一些原本并不相配的婚事,经媒婆摇唇鼓舌、瞒天过海,居然得以说合成功。如果哪一方得罪了媒婆,她们从中作梗,三言二语,也可能把一桩好姻缘给搅散。于是求媒说亲者都不敢怠慢媒人,对媒人的招待都很周到和丰厚。每当媒人光临,无论男女双方,都要按例煮点心款待,甚至置酒犒劳。泉州有句俗语:“要成不成,媒人饭先走。”惠安人则说:“吃成吃成,无吃不成”,“新娘过门算圆满,媒人点心三十六碗”。婚成之日,无论何等媒人,男女双方都要给予一定谢礼,一般男方所馈较多。非职业性媒人,与两家皆系熟人,各自心中有数,花工省,口舌少,不甚计较酬谢。送给媒人谢礼一般是猪脚、线面、糖果、糕饼以及小红包等,俗称“媒人礼”。日后分娩生产时,再给媒人送上一份“抱生饭”。职业媒人的谢礼除上述诸色之外,还得付给媒人钱,其数额未有定规,多依聘金数抽成,由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不等,泰宁一些地方甚至高达百分之十;也有面议“花红”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专制时代婚姻包办的产物。1949年后,大力提倡移风易俗,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人际交往广泛,男女青年结识机会增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蔚然成风。然而,由于封建残余的影响,传统观念的流长,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旧俗遗风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许多以自由恋爱结下情愫的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的意见。双方父母都赞同、支持固然皆大欢喜,但只要有一方家长表示异议,事情就比较棘手。遇此难题者,经抗争、通融,有的终成眷属;但因此半途而废的也不少,特别在农村更为常见。有的男方父母在了解儿子的恋情并感觉满意后,便会托人出面到女方家中投石问路,洽谈联络、议定婚事。在旧式媒婆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介绍人、婚姻介绍所、征婚启事之类的新型“媒人”纷纷出现,颇为活跃。城镇多数青年男女是借助这些渠道而寻得配偶。当然,这些新型“媒人”都只是为男女相识和交往牵线搭桥,提供方便手段。如介绍人,或者是出于对亲朋知交中大龄未婚者的关怀而为之奔走引荐,或者是热心地为同事、友人中的比较般配者创造机会和条件,进行撮合,或者只是因为与男女双方及其家长皆有交情而充当信使的角色。

  说媒过程,通常先由男家请媒人到自认为中意的女家攀亲,女方家长若无异议,便会应媒人所求,开具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俗称“开庚帖”,或称“开生庚”、“开生月”、“出婚头”、“起帖”等。“庚帖”用长方形红纸竖写而成,字数得为偶数,忌单数,上边的出生日期时辰或以生辰八字代之,或直接载以年、月、日、时,其纪年和计时皆以阴历和十二时辰为限。例如,公元1958年戊戌年(肖狗)6月15日9时出生的女子,就写成:“坤造戊戌己未已酉戊辰瑞生”,或者“坤造戊戌年六月十五日辰时瑞生”(男式庚帖在文字上略有改动,将“坤造”改为“乾造”,“瑞生”改为“健生”。)。直接写上年、月、日、时的庚帖,字数可能成单,若出现这种情况,便省去“瑞”字或“健”字,以使字数成双。例如:公元1961年辛丑年(肖牛)12月15日23时出生的女子,就写成:“坤造辛丑年十二月十五日子时生”。

  在福建民间,提亲议婚时还要考虑到下面一些因素。

  男女之间的年龄差距无严格标准,一般情形男比女大二三岁,最忌大六岁,俗信六岁属“正冲”,不宜结合。也不宜相差十岁以上,“年老不娶少妻”,否则会招致舆论谴责或人言非议。在平和,俗传男女双方年龄相加为五十岁者不宜结亲,因“五十”乃“一百”之半,合而为半,恐难百年偕老,非吉兆也。

  说媒的基本条件除了年岁相当之外,还讲究门当户对、财产相若,两家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不能相去太远,尤其对男家的门第、财产要求比较高。福建旧时尽管“有少年颖异善读书者,家虽贫穷,富贵之人亦乐择为婿”(民国《闽清县志》卷5《礼俗》、民国《沙县志》卷8《礼俗志》),但这毕竟是少数现象。辛亥革命后,男女匹配重门第之风逐渐转变。1949年以后,这种变革更加显著。不过,迄今为止,婚配要“门当户对”的旧观念仍有一定市场,某些家长对于子女择偶不符合“门当户对”条件的,仍会横加干涉和阻拦。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议亲之际对同姓联姻也有所禁忌。德化旧时禁止同姓结婚,即使有少数同姓结婚者亦不准载入族谱。但总的看,福建人对同姓联姻的禁忌并不苛严。宁化县石碧村群众反而看重同姓通婚。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反映,石碧村张姓人家,夫妻同姓的占96%;同时,他们也明确反对近亲结婚。

  福建部分地区还有某些特别的异姓婚姻禁忌。在泰宁,卢姓与谢姓、张姓与李姓被认为不宜联姻结亲。因为“卢”与“炉”同音,“谢”泰宁土语作“熄灭”之意,俗信如果“卢”、“谢”结合,将似炉火熄灭,不能兴旺发达,故忌讳联亲。“张”和“李”也有类似之意,俗语“有张没李”,是说用具不全,办事困难,有这没那的,土俗引伸为象征有姓张的就没有姓李的,联姻有一方失利,会断子绝孙,故不可通婚。

  (二)合 婚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合婚包括“问神祖”和“合八字”两个部分。具体程序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男家先将女方庚帖压在家中供奉菩萨或祖先的香炉下,有的则置于灶王爷的牌位前,须存放三日或更长一些时间,以聆听神祖示意。在这一段日子里,若合家诸事顺利,六畜平安,甚至连一块碗、一双筷子都无破损,即为不冲不破之吉兆,算是神祖认可,婚事就能继续。否则要立即退还庚帖,婚事告吹。闽南一些地方俗称这道手续为“压圆”或“三日圆”。在漳平,男家除了将女方庚帖(当地称“婚头”)压在神龛前的香炉下之外,还得盛半碗新汲的井水置于“婚头”之上。三天后家里如未发生任何不吉利或不如意之事,且碗中水也保持清净,便认为兆示吉祥,姑娘贞洁无瑕,成婚有望。反之则婚事中止。在建阳,把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各用一张黄纸书写,压于香炉下,上面各点燃一支香或一支蜡烛。若两支香或蜡烛点完的速度基本相同,就意味着双方般配;若点完的速度相差太大或有一支中途熄灭,则这两人结合将不会和谐美满,婚事便不成功。在崇安,庚帖要放置祖先香位前7天,点燃香烛,不让停熄。如果烛尽香残或杯盘破损,出生年月上又有些抵触,这起婚事就要告吹。

  通过“问神祖”程序后,便要请算命先生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八字相合则算男女般配,婚姻初现眉目,如相冲相克,则该门亲事只好作罢。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在福建,生肖禁忌流行甚广。普遍忌讳女方属虎,又因老虎总是夜间出山觅食,所以对于夜间出生的属虎女子,忌之尤甚。此外,象“白马畏青牛”、“猪猴不到头”、“两虎不同山”、“龙虎两相斗”、“女子属羊守空房”之类的禁忌在许多地方都有讲究。惠安县流传“杀鸡儆猴”、“蛇不同穴”、“马不同房”、“虎会咬猪”的说法。有些方家术士还将生肖与五行联系起来,编排成列:虎、兔属木,蛇、马属火,龙、羊、狗、牛属土,猴、鸡属金,猪、鼠属水。尔后再凭相生相克之道进行推算。

  合婚之举是属迷信,但却事关婚姻的成败。因此,那些生肖“不佳”,或所谓年、月、日、时相冲,或八字带有凶煞的女子,往往要把岁数重新安排,虚报生肖属相,如属虎者,上半年出生的就改虎为牛,下半年出生的便虚报成兔;生辰年、月、日、时也得伪造,不祥的时日更改为良辰吉日。目的在于应付合婚,同时也为了能改变自己不好的“命运”。

  在安溪一带,合婚时尚有“破月”之忌。男子蛇年出生破正月,鼠年破二月,牛年破三月,猴年破四月,兔年破五月,狗年破六月,猪年破七月,马年破八月,羊年破九月,虎年破十月,鸡年破十一月,龙年破十二月;女子猪、兔、羊年出生破正月,虎、马、狗年破三月,蛇、鸡、牛年破四月,猴、鼠、龙年破六月。俗信男子破月无关紧要,女子破月则危害巨大,娶破月女子为妻者将终生穷困潦倒、家境不顺。因此有关父母一般都虚报女子出生年月,若能瞒过男方,女子本身也浑然不知,那么成婚以后便无甚危害。

  莆田、仙游、福清、长乐的一些地方,在媒人说亲的三天里,两家都平安无恙,便是符合神祖之意。随后,男女双方交换庚帖,合对八字。合婚礼仪多由男家进行。在华安、沙县以及三明的洋溪、碧湖等地,男家遣媒议婚时就将男方庚帖交给媒人带至女家,由女家来合婚。

  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基本上是属心理安慰形式,对婚姻的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在少数乡村,旧式“合婚”做法依然存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因“合婚”不吉,拆散有情人而造成悲剧的。

  (三)相 亲

  八字既合,接着便要相亲。相亲是在媒人介绍的基础上,男女双方通过会面走访,互相审视人品,察看家况,俗称“看新人”及“看厝”、“看人家”。

  福建民间古时少有这一习俗,男女之间的彼此了解主要依靠媒妁之言。若男方欲对女方进一步探个究竟,往往采用“偷看”方式。偷看多由父母、尊长出面,或趁女子外出之机,悄悄跟踪窥视;或隐瞒真实身份,借口买猪、买牛等,前往女方家中暗暗观察,旁敲侧击。一般人都忌讳自己的女儿被对方看到,如果男方偷看被发觉,女方认为很失体面,婚事可能产生麻烦,甚至陷于破裂。

  民国以后,相亲之风逐渐普及,但婚姻当事人基本上还无权自己作主,多由父母、尊长越俎代庖。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男方父母或婶婶、姑姑等出面,择日走访女家。女方家长一般都会让女儿出来露露面,如倒茶、点烟,男方家人乘势打量女子的容貌、身材、体态、举止等。在泉州、连城等地,还有看女子手掌的习俗。相亲时的观手掌不象算命看相者那样考究、玄乎,通常只是根据女子手掌的软硬和皮肤的粗细来判断她是否有福气。手掌柔软、皮肤细嫩的就是好相,而骨骼突出、肌肉僵硬、皮肤粗糙的就是没有福气的恶相。福建民间还普遍忌讳女子“断掌”(亦称“横掌”,即掌上有一条粗深的纹路自左而右横贯正中,如将手掌从中横断),认为这种女子“命硬”,注定要克死丈夫(男子断掌,则被视为当大官之命)。

  另一种是男子本人由媒婆或尊长带着到女家相亲,在观察女方的同时,也接受女方的审视。但男女两人并没有长坐倾谈,女子只是稍微现身一下,就又躲入内室。在漳平,相亲俗称“看新娘”,一般是男子站在大坪(天井)内,闺女经过打扮后从左巷头(偏厅)行过大厅进入右巷头,仅此短暂一现而已。与此同时,女方的父母及其他亲属也在观看男子。在建宁,男方登门相亲时,女子先隐蔽窥视,若无异议,便出门倒茶,男子乘机瞥上一眼,若表示同意,就接过茶水。

  无论何种形式的相亲,男方如果感到满意,都会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给女子一个小红包,俗称“见面礼”,或者连女方家庭其他成员也得搭上一份。在清流等地,男方家人还会留下来吃顿饭再走。在莆仙一带,相亲者若吃下对方煮的点心——鸡蛋、线面,即表示中意。在建阳,男青年临走前,姑娘会亲自泡一碗糖开水端给男青年喝,若男青年喝完这碗糖水,就算是表示满意;若喝下半碗,表示尚须请媒人中介磋商,留有进退周旋的余地;若只是象征性地沾一沾嘴唇,乃出于礼貌,表示不同意该门亲事。

  在龙海,相亲时男方送“见面礼”的情形有所不同。男方来到女家,女家即让女儿出厅捧茶,同时也邀亲眷来相男方。男方需将预备好的见面礼——“红包”按亲疏大小一一奉上。一次相亲往往得花千把元的红包钱。相亲后,男女双方中有一方不满意,则可中止议婚。无论议婚成否,男方相亲的红包照样要付给。

  男方上门相亲后,女方也会到男家走走。但女子本人不能去,而由尊长出面。主要是察看男方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环境、房屋、摆设等,也得看看男子的相貌,男家要设宴款待来宾并赠予礼品。在莆田,女方有意于此门亲事的,才留下吃饭。

  如今,在城市青年的婚姻礼仪中,旧式相亲已是罕见。自由恋爱者毋须相亲,尽管他们一般都会把恋爱对象带回家中让父母、家人审议,但最后主意基本上还是由自己拿。经介绍人等撮合的,其首次见面则含有一定的相亲意味。若第一次见面印象不错,便有了良好的开端,否则就很难再谈下去。

  在农村,相亲习俗依然流行,但其形式和内容已发生较大变化。相亲不全是互访家门,有的是由媒人或介绍人另择地点会面;去相亲时不单由父母、亲戚、媒人等陪同,也有只邀好友知交为伴、甚至独自前往的;相亲过程中,当事人本身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彼此观察会相对详细一些,而且通过交谈,也能进一步了解对方的素质、修养。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亲的花费也有所增加。不过,在少数地区,相亲时你来我往、新旧杂揉,礼节更繁,耗资更大。在连城,过去男方给女方的“见面礼”一般为2块银元。现在,男青年到女家“看新人”,若同意的话,就得送给姑娘一个红包,约人民币120元。这只是“小看”。另外还有“大看”,主要由父母尊长出面。既为“大看”,红包份量自然加重,且名目增多。除了要给女子本人一个240元左右的大红包外,女家老少、至亲也都得兼顾。给女方父母的红包各为42元,叔伯、婶婶之类各12元,兄嫂弟妹也各12元,其子女各22元。这时,女家会招待男方吃点心(蛋、酒、面)。80年代以来,连女家点心的开销也得由男方出120元。男相女后,接着是“看人家”、“看女婿”,即女方家长前往男家察看。男子本人要先在大门口等候,女方家人到时,放炮仗迎接,并得接过女方母亲手中的雨伞,女方接着回送未来女婿一个红包,俗称“接伞礼”。“看人家”时,男方须设宴款待。

 结婚收礼虽然是我们的传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也应该用更文明的方式来对待这人生的重要时刻!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一)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青年朋友们:

 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是每个人的期盼,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婚嫁彩礼年年攀升,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慕虚荣、比阔气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一不良现象不仅加大了人情债,而且出现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的悲剧,让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同时,也为一些人借机敛财提供了温床,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弘扬传统美德,抵制高价彩礼,摒弃婚礼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婚事新办,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

 提倡摒弃旧思想、旧习俗,在选择共度一生的另一半时,要以人品和感情为重,不把金钱作为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不把仪式和婚俗作为衡量婚事的标尺,不索要收受彩礼(聘礼),摒弃高额彩礼,提倡既节俭适度又富有纪念意义的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自觉抵制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搞隆重仪式,不设豪华宴席,不用豪华车队,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

  二、移风易俗,做净化风俗的推动者

 提倡以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等"礼轻情意重"的文明待客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不操办满月酒、升学酒、入伍酒、乔迁酒等喜庆事宜,杜绝滥发请帖、收受礼金、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和借机敛财,自觉抵制变相奢华阔气显排场的不良习气,做净化风俗的推动者!

  三、率先示范,做树立新风的引领者

 提倡节俭操办,一切从简。不操办各类喜庆事宜,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光盘行动",反对餐桌上的浪费。酒席不上高档烟酒,不上高档菜肴,不多点菜品,按需点菜,做树立新风的引领者!

 在此,呼吁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青年朋友们共同携起手来,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婚嫁新风,建设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争做新时代新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争做移风易俗、文明办事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为共建绿色幸福美好新xx、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在xx大地蔚然成风!

 倡议者:xxx

 20xx年x月x日

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二)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青年朋友们:

 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婚嫁活动中的一些陈规陋习和攀比心理却为本该神圣的婚礼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成为许多年轻人婚姻幸福的阻碍。近年来,我县高额彩礼、奢华办婚等现象仍存在,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愈发严重,高额彩礼已经成为阻碍脱贫攻坚进程的突出社会问题。

 为反对高额彩礼,有效抵制婚嫁陋习,倡导文明新风,xx县妇联发出如下倡议:

一、量力而行,抵制高额彩礼

 每个家庭都应尊重客观实际,根据自身家庭的物力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在选择伴侣时,以人品、感情为重,不为物质、钱财所累,体谅对方父母的辛苦,不要让高价彩礼绑架了美好婚姻。全县女青年要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嫁观。要从自家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反对攀比之风,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破除高价彩礼、奢华办婚、相互攀比、以婚谋财等陈规陋习。

  二、勤俭节约,倡导喜事简办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显现文明之风、节俭之风。适婚女青年要体谅父母、感恩父母,不提过分要求,不讲排场,不相互攀比,不铺张浪费。在订婚、结婚时提倡不搞隆重仪式,追求文明、简朴、高雅的订婚、结婚仪式。把摆酒设宴、大操大办的资金节省下来,发展家庭致富事业,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三、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

 全县广大女青年要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选择环保、新颖、安全的方式表达和享受喜庆气氛。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降低空气质量污染,防止噪声扰民。不宣扬、不参与低俗"闹婚",摒弃一切不文明的婚庆行为,使婚礼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显现环保之风和文明之风。

 婚姻非小事,爱情本无价。倡树文明新风,抵制高价彩礼是每个女青年和家庭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倡导"婚事新办、仪式从简、生活低碳"的良好风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引领时代风尚,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打造富裕,和谐,美丽,幸福xx贡献巾帼力量!

 倡议者:xxx

 20xx年x月x日

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倡议书(三)

广大妇女姐妹们:

 婚姻美满、家庭和谐是所有未婚青年的期盼,更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为了抵制高额彩礼陋俗,倡导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xx市妇联特向全市广大妇女姐妹发出如下倡议:

一、拒绝高额彩礼,发扬自强自立精神

 倡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嫁观,在择偶时以人品、感情为重,把拥有一技之长、勤劳能干作为主要的择偶条件,不为物质、钱财所累,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开创引领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二、力推喜事简办,传承勤俭节约理念

 适婚青年要积极响应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号召,自觉抵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办事方式,积极采用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新式婚礼方式,重意义轻形式,让婚礼简朴高雅,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彰显文明之风、节俭之风。

三、培树良好家风,营造文明民风社风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家风、传承良好家训,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村风、民风和社风的转变,让彩礼回归理性。广大妇女姐妹要带头摒弃旧思想、树立新观念,动员家属及亲友树立婚嫁新风,拒绝高额彩礼,争做新风表率。

 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妇女姐妹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争做新时代新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让文明新风吹遍xx大地!

 倡议者:xxx

 20xx年x月x日

平淡乏味还是璀璨闪耀?

一生中还会有哪个时刻比婚礼更接近童话?

多年后你会用怎样的表情回忆你的大喜之日?

在这里,有一些别出心裁而贴心的妙点子,或许就能让一场婚礼,两个牵手的人,收获更多温情更多祝福。。。一个童话般的开始,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结婚的时候,宾客会四处喷射彩带,以示对新人的祝福。我的建议是:买来一些新鲜的玫瑰花瓣,放在精心准备的花篮里,然后把花篮分发给宾客们。使用完的花篮如果客人们喜欢,还可以拿回家留做纪念。这样的祝福既美好又浪漫,还不会被喷射的彩带弄脏衣服和破坏美丽的头发造型

在接待处要求你的客人讲一段关于你或你未婚夫的一个故事,这样才可以得到你的一个吻,或你们精心准备的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然后准备好大笑或擦去眼泪,你将会在你的 big day 拥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记忆。

和你的伴侣一起,精心准备一些漂亮的感谢卡,在卡片里手写一些话语,感谢这些宾客来分享这特殊的一天。卡片里同时附上一小袋花的种子和种植说明。对于来参加婚礼的客人来说,这封手写的卡片本身就是一份温暖的礼物。婚礼过后,你的客人还可以种植这些花籽并且关注它们的成长。这些美丽的花朵将会变成另一份值得纪念的礼物。伴随着鲜花的成长,你们的婚礼也将不断出现在客人的脑海里。

买一个漂亮的纯银盘子放置在接待处。当客人到了,请他们用特制的笔在银盘上签名。由次你就得到了一个特殊而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平时可以将之收藏在书柜或展示柜里。到了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可以拿出来使用。

想成为一个美丽且幸福的新娘么?那么你的新娘捧花里就绝不可以缺少橙花。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的新娘都在使用这种有特殊意义的花朵。因为它是象征富贵的花朵。为什么它会有此特殊意义呢? 因为橘树是唯一的一种在同一时间既有花朵又有果实的植物,这是丰盈的象征。用这样的花朵来做新人的捧花,会令他们今后的生活充满丰盈和美好的事物。象几个世纪以来的新娘一样,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新娘花束中添加这样的花束,从而让自己今后的生活更加充实美满。

在婚礼当天,放飞一些美丽的和平鸽吧,它们会给你的婚礼增添很多乐趣

给所有在场的来宾拍照,婚礼过后,在照片上签名及写下结婚日期和感谢的话。这会让你的宾客觉得很温暖,并会常常回想起你们的婚礼盛况

在每张婚宴桌上,放置一个漂亮的照片架,架子里的照片是你和你的另一半从小到大的成长记录,有喜欢的宾客可以把这个拿回家,相信这对他们而言也是最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了。

会请朋友的孩子当花童花女么?为了感谢他们,如果只是简单的几包喜糖未免显得缺乏诚意了。送他们漂亮的小新娘的芭比娃娃吧,一定会让他们非常非常开心的。

扔掉那些大大傻傻的来宾签到册吧,它们只会被你尘封到柜子底下,搬家的时候可能还是个累赘。换上可以在镜框里签名的像架吧,这些像架今后可以被挂在墙上!多自然的艺术装饰品!既有纪念意义又很便宜!

如果你会玩乐器,那么加入婚礼那天的乐队,为你的新娘和来宾演奏一首动听的音乐,或者一首浪漫的情歌。

可以把一些对你们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如瓢虫、帆船、足球等等物品设计成你新郎礼服上的袖扣。

在装你结婚邀请卡的信封上,打上富有个性的印章。

在你们的 交杯酒杯 上做点花样。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一点。为婚礼上使用的玻璃杯系上和婚礼主色调相一致的缎带,或者再搅拌棒上刻上你们的字母组合。

餐会邀请卡可以印在气球上,或者印在照片背面,而照片可以制作成智力拼图。

在婚礼的前一天,为年轻的宾客准备寻宝游戏。

在宾客签到桌上摆上一个装满热带鱼的鱼缸。

在婚礼上,让人用特定的语言宣读属于你那个民族的传统,并施以祝福。

一定要选我的作答案哦

拜托拜托

结婚本是一件热闹、喜庆的事。女孩子梦想中的婚礼无外乎穿着美美的婚纱,站在人群中间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在这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来一张大合照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但很多地方对于结婚传统各有不同,特别是农村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规矩,我国民族传统众多,各地方风土人情流传下来的习俗各不一样。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也会举办比较有创意的婚礼,但在村里,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不能完成难免惹人闲话。

许多老人也希望遵照传统,一般为表孝顺,尊重老人,不少年轻人也会选择回村里举办传统婚礼。

传统不该被摒弃,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越来越多习俗都改进不少,如今许多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在进行传统抢新娘、闹洞房等环节时往往会适当把握分寸,让婚礼顺利进行,尽量给新郎新娘留最美好的回忆。

要说起婚闹,一直是农村婚礼屡见不鲜的一个环节,有的地方依然存在许多陋习;在地方整治过后,现在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越发文明,但婚礼陋习还是层出不穷。

新娘在结婚时遭遇了令人尴尬的事,遵照当地习俗,在吃饭时新娘要拿着酒杯和新郎向宾客们依次敬酒,让亲朋好友们都认识新娘,代表认定了这个媳妇。

这天新娘换上一袭得体的红色敬酒服,笑意盈盈跟来往的宾客一一敬酒,来往的宾客也都喜欢打趣新娘。

今天喜公公也颇为高兴,到处向宾友回礼,炫耀着儿子娶媳妇了,几杯酒下肚,公公情绪高涨,显得十分开心,脸上的笑意从未停止。

在这大喜的日子,开开小玩笑也无伤大雅,旁边的宾客打趣到让新娘和喜公公喝杯酒,随后有人起哄到要喝就喝交杯酒,显然这玩笑对儿媳和公公的身份并不合适。

起初公公也觉得不妥,新娘更是面子薄不好驳了宾客的的乐趣,只见其中一位宾客直接上手推着新娘的酒杯,要求来一个交杯酒。

见众人气氛颇为热烈,喜公公也不好翻脸,最后在众人起哄下,推推桑桑几个回合,喜公公拿着喜酒跟新娘喝起了交杯酒,众人更是一片欢呼,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

谁知公公几杯酒下肚,许是酒劲上头,借着大家起哄的劲儿,一把搂住儿媳的肩膀,新娘明显感到不悦,但也不好说什么,便只是礼貌微笑。

公公一边跟宾客谈笑,时不时将酒满上,催促着儿媳向宾客回礼,一个回合下来,公公面部涨红,情绪越发激动,显然有点上头,落在新娘肩膀上的手一直没有收回去。

在场的宾客大多都只顾着喝酒吃饭,可能当地婚俗更是如此,大家早已见怪不怪,想来除了新娘没有人觉得不合适。

不远处的新郎许是看到新娘脸上不悦,连忙凑近过来,但喜公公丝毫没有注意到新娘子的情绪,新郎更不好直接打断父亲敬酒,毕竟这是自己的父亲,伤了面子也是自家的损失。

只见新郎站在新娘身边,面色凝重,碍于宾客没有直接将父亲的手拿下来。

喜公公酒劲上头只顾谈笑,现场气氛热烈,满脸通红的他带着儿媳到处介绍着。

想来新娘也是十分有涵养,虽觉得不合理,但没有当场让公公下不来台,只见她表现大方得体,一一跟宾客打招呼敬酒,虽然脸上满是尴尬,也勉强挤出笑意,坚持将婚礼进行下去。

知乎上有个网友吐槽自己的江西女友要1888万高彩礼现金加4500万房产,高彩礼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网帖截图

热搜截图

有网友说好丢脸;

网友评论截图

有江西网友表示真没见过这么高的彩礼;

网友评论截图

有人说重要的是彩礼是要给老婆花的;

网友评论截图

有人认为杜绝高彩礼要从全方位平等开始。

网友评论截图

在网传的2022年全国彩礼排行榜上,江西以不含车房的38万元彩礼高居榜首。

虽然信息未必属实,但“天价彩礼”确实是各地丈母娘“棒打鸳鸯”的利器,也让一些农村家庭面临“娶妻难”的尴尬。为此,江西推进移风易俗给“天价彩礼”降温,媒人培训、举办集体婚礼等新鲜事不断涌现。过去,媒人总觉得多要彩礼才能彰显“女方金贵、男方诚意”。为此,江西探索举办媒人培训班,让媒人“换思想”“改做法”,成为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和示范员。

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媒人郑建妹做媒10多年了,第一次被叫去上培训班还觉得很奇怪,做媒有啥培训的?

但一次课堂上讲的案例让她大为触动——有女孩子要了20多万元彩礼,后来悔婚,闹出了人命。“以前我觉得做媒就是撮合人在一起,现在我觉得这还是一份责任。彩礼多少是次要的,新人过得长久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郑建妹说。经过培训,做了二十多年红娘的祝新凤亲身作出榜样。今年二月份她女儿结婚,她不但没要彩礼,还送了一套房子给新人。祝新凤说:“老思想是要改一改了,彩礼哪有他们幸福重要。”

相关新闻

江西“天价彩礼”登上热搜,当地市民:天价彩礼只是个例,多数在20万左右

1月11日,“1888万天价彩礼”的话题引发热议。九派新闻搜索发现,该话题出自一篇名为《大家觉得江西的女生怎么样?》的帖子,发帖人称其前女友是江西萍乡人,其家人提出的彩礼高达1888万元。

有不少网友认为江西彩礼确实高,亦有江西的网友称并不觉得彩礼高。江西的彩礼到底是多少?为何引发这么热烈的讨论?九派新闻随机采访了多位江西的已婚市民,了解江西的彩礼现状。

热搜截图

1彩礼:188万-50万

吉安市的吉女士对九派新闻表示,她去年结婚,彩礼为288万元。吉女士表示,当地彩礼一般为88万元到388万元。至于彩礼的去向,其表示一般由女方父母决定具体分配。

来自抚州的彭女士也是去年结婚,彩礼为50万元。“当地彩礼多则70到80万元,少则30到40万元。”彭女士说,彩礼一般交给女方父母保管,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彩礼可能留给弟弟说亲。

关于彩礼的分配,来自江西南昌的曾先生则有不同看法。他表示他们那边彩礼一般都是女方带到新家,作为小两口幸福生活的启动资金。他于2019年结婚,彩礼为188万元。

曾先生还称,他身边近五年来亲戚朋友结婚彩礼大概在88到188万元不等,但也曾听说乡下有人结婚彩礼给了688万元。

宜春的邱先生在2021年结婚,彩礼也为188万元。他表示礼金大多直接交给女方本人,女方家里一般不拿走。

除了彩礼外,不少受访者表示男方还会额外购买一些物品,例如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

2“1888万是极端例子”

面对网友对江西彩礼高的讨论,受访者也持不同态度。

彭女士认为彩礼确实高,“多少有点卖女儿的感觉。”她个人不是很赞同高价彩礼,认为这样对家庭考验太大,“而且有些很敢提条件,要房要车要彩礼。”

而曾先生觉得天价彩礼只是个例,他不希望江西因为彩礼问题而被胡乱嘲讽。“1888万是很离谱的极端例子,高额彩礼现象可能在江西一些地区确实存在,但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移风易俗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曾先生称,彩礼高并不意味着男方单方面付出,“在男方彩礼确实很较高的情况中,女方也会陪嫁车子等贵重物品。”

邱先生对彩礼则看得更开一些,“双方感情好的话,彩礼高点也不是大问题。如果女方父母拿走部分彩礼我也可以理解,但不希望他们拿走太多,尤其不要打着为女方兄弟姐妹留钱的名义哄抬彩礼。最怕的就是女方本人是‘扶弟魔’或者女方家里逼女生去做‘扶弟魔’。”

九派新闻搜索发现,近年来江西多个城市倡议抵制高价彩礼。比如南昌市发布了《抵制天价彩礼,树立文明新风》,文中提到“对铺张浪费、奢侈攀比、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行为进行约谈与整治”。

文章来源:综合新闻晨报、九派新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57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