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出家人有的很不重视戒律 出家人结婚生子在他们那里是常事 他们的子女将来也会出家修行 鉴真大师东渡日本的时候 日本律宗一度很流行 只是大师圆寂后 日本律宗也跟着没落了 佛陀涅槃前 阿难尊者曾经问佛 佛陀住世时 我们这些比丘以佛为师 佛陀灭度了 我们应该依止谁而修行呢?佛陀就说 等我灭度之后 你们修行人应该以戒为师 戒就包含了佛陀的教法 曾经有一条毒龙到处作恶 五百个禅定僧入定驱逐它都不能成功 有一个出家人对龙说了一句话 龙就走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出家人严持戒律 这条毒龙不清净 遇上戒律它就没辙了 只要持戒 就能解脱 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一不持梵行
在很多的人的眼中,婚姻是很可怕的东西,你一旦结婚了,就会被束缚住,佛教的婚姻观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佛教的婚姻观,欢迎大家阅读。
佛教的婚姻观篇一
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
依佛法的观点,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则是——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累世的会聚因缘,以及业力的牵引,导致今生男女两人遇合,组成家庭,乃至生儿育女。这中间,有其必然的因果关联。一对美满的家庭如此,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婚姻的美满与痛苦,来自各人前世与今生的行为和造作,非是上天安排,也非他人强加。故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过去、现在、将来的行为负责。同时,佛教也教导人们要遵从所在国家的 法律 、道德,保持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从这个观点出发,也可以说佛教是反对离婚的。问:常听佛教中讲业力,请问什么是业什么是业力答:业,即行为或造作之义,它包罗了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就叫做恶业;业力: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果之力用,称为业力。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佛经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斯里兰卡那兰陀长老在《觉悟之路》中指出:“在这个世界上,发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应得的。……我们对自己的幸福快乐和痛苦忧恼负责,自己创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狱,自己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又如在生活中,当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一个好孩子,你将得到快乐,我们就会喜欢你。但是,如果你不听话,你将得不到快乐,我们也不会喜欢你了。”这时,她 教育 孩子的也正是业的思想。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业力因果最通俗的说法。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它固然是今生的努力所为,但也包含了前世的因果。如有的人一辈子小心谨慎,为人厚道,婚姻却屡遭挫折;有的人虽然未经努力,而幸福婚姻却如影随形,得来全然不费功夫。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差异,除了三世因果说,确实很难解释得清楚。婚姻的偶然中也有其必然性。
佛教的婚姻观篇二
婚姻源自爱欲心
“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也就是说有爱欲之心,就会轮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脱。佛教把有意识的生命称为“有情”,如人、狗、鬼、神等皆是,佛教认为其组成要素:除地、水、火、风、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识”,即有知觉与认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三宝品”:“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若无外识应来报,便不成胎,……”这段话说明受胎,除了父母外,还要有外识(神识)前来参与才可。“神识”即现代人所说的灵魂,“神识”之所以来投胎,驱使它的力量就是爱欲心。对普通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两件事,就是“饮食男女”。饮食是维持肉体生命的存在所必须,而男女欲爱则是维持人类种族延续的必要活动。古人说:“饱暖思*欲”,在饮食、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男女欲望的满足,往往上升成为第一需要。 两性 之间的迷恋,经过多生累世的熏染,于是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性,以至变得痴迷坚固。故佛陀曾指出:众生对*欲的执着,甚深甚巨;如果对世上还有一种事物,其迷恋程度若能与它相等的话,那么,便没有任何众生能超越生死,我也无法度众生了!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由此可见,*欲的力量何等巨大,这也是众生始终在六道中的轮回之因。《佛说四十二章经》又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佛说八师经》:“*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驰,伤命而早夭。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吾用畏是故,弃家乐林薮。”下面,我们来看看爱欲在婚姻中的作用。就男女的感情产生来说,最核心的元素是情欲(贪)。男女从相识到产生感情,是因为彼此爱慕的欲贪,因此通过交流、协调,而有可能发展成为夫妻。从贪的角度来分析男女的感情。贪的对象有很多,其中色贪第一、眷属贪第二,其它还有财、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贪对方的美貌,有人贪对方的钱财,有人贪对方烧的好菜,有人贪甜言蜜语等,这都是贪着。但是男女之间最深的贪着是情欲,这是维系男女感情最根本的东西。男女的情欲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程度有差别。
(1)色:也就是贪着外在的美貌;
(2)情:所谓情是两个人心灵有了沟通点,不管任何沟通点,都会产生情。不但男女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是这样;
(3)爱:爱已经是一种执着,就是不管你爱不爱我,反正我爱你!这跟情是不一样,它是不需要沟通的;
(4)*欲:*欲是生理的反应,不管有没有色、情、爱,它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生理需求,属于 动物 性(众生性)的层面。这四个层次,就是男女之间互相贪着的情执。所以如果没有 办法 超越这四个层次,就一定会堕入男女情欲的漩涡而苦恼。因为有爱欲,我们心性便无法达到最深刻的纯净。不少男女今天为什么会离婚一定是彼此的贪着已经没有了,或是外面的贪着比对妻子的贪着更强烈;今天为什么他会爱一个不该爱的人,而舍弃他该爱的人,就是因为他烦恼、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人的心灵纯净,他站在任何角度,都会把他的烦恼降伏,让他的善性激发,面对再大的困难,他都不会使感情破灭。今天我们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可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烦恼障蔽人的心性,让他陷入愚痴执著的状态,而造成错误的 决定 。所以如何激发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烦恼,才是彻底解决人与人之间感情问题的关键。
佛教的婚姻观篇三
婚姻的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唯识的。
婚姻建立在爱欲的基础上,是诸因缘合和的产物,爱欲是内因,其它的条件均是外缘。它的本质,是“缘起性空”,虚幻不实的。即:事相上是有的,本体(自性)上则是“空”的。一般人听见“空”,便以为一无所有,空空如也的意思。其实,空是无自性义:即万物万物皆是发展、变化的,有条件的;非永恒不变、无条件的存在。不仅爱情、婚姻是有条件的,世间万事万物均是因缘合和而成的。虽然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和婚姻,但是有条件的、因缘聚合的婚姻,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谓:有因有缘则诸法(事相)生,无因无缘则诸法(事相)灭。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希望完美、希望永恒的观念,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执着欲望,这——就是痛苦的根源。爱情的真相是什么大概很少有人说得明白。在爱情中的人们很容易痴迷,相信“爱你一万年”的诺言。如流行歌曲中唱的那句:“一份真爱,如果要让我定出它的时间界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句话,让许多青年男女感动得如痴如醉。但科学与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爱情、婚姻不过是诸因缘——包括生理 化学 (激素)的作用结果。爱情与婚姻,并非如诗歌唱颂的那般纯洁、高尚、永恒。人们发现:现实中长久的婚姻,往往平淡无奇,而那些震撼人心、离奇凄美的爱情,则如夜空中的流星——闪亮耀眼却又短暂,令人掬捧出无数眼泪!
佛教的婚姻观篇四
凡夫皆执着于婚姻家庭
(一) 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谓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
(二) 色欲,即一切男女由互相之贪染,而起造诸种*欲之事。故心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
(三) 饮食欲,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谓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故贪求恋着而无厌。
(四) 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谓人由声名而能显亲荣己,故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息。
(五) 睡眠欲,谓人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着睡眠而无厌。
5:爱欲源自“我见”,其过患是无休止的轮回
一般人的爱欲,主要是五欲中的食欲、色欲,表现在对异性的追求、家庭的迷恋,对所爱事物的执取不舍等;这种贪欲是一强大的潜在心力,它是绝大多数生命痛苦的主要根源。正是这种大小不一的贪欲,引导众生往复轮回于此婆婆世界,迫使众生执着于生命的一切形式。爱欲心强的人,则对五欲均有很大的贪爱与占有欲,既使他们在生活中,早已出人头地,家庭、权力、财富、名誉等等,应有尽有,但他们还是会无止境地向摄取一切。个别人还可表现为强烈的征服欲,除了占有、征服世间的名、利、异性外,其欲望还扩大到对事业、国家,甚至对世界、太空的占有与征服。如中外 历史 上的暴君:秦始皇、希特勒等等。通常说来,感观享受是凡夫俗子最大的快乐。毫无疑问,对这些迁流不定的物质快感的期待、满足和回忆,确实会给人带来一种短暂的快乐,但是它们都是迷幻不实的假象。根据佛陀的教诫,超越物质享受,超越生死系缚更为快乐。古德云:“一灯能破千年暗,”只要我们觉悟到生死轮回的根本源自“我见”,“欲爱结”就会被逐渐解开,系缚我们的无明、贪爱的力量就会失去作用,超越生死,解脱自在便能得到。但要从爱欲执着中超越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一般人执着于婚姻家庭,就是一些已经学佛的居士,面对家庭婚姻变故,思想上往往也是多年不能适应。
佛教的婚姻观相关文章:
1 佛家关于爱情的经典语录
2 佛教经典爱情语录
3 佛家经典爱情语录大全
4 听佛说爱情经典感人语录
5 佛说爱情的经典句子
6 80后的婚姻观语录
"活佛"不是活的"佛",在藏传佛教里没有"活佛"这一称呼活佛"是汉人的称呼,是汉人想出来的名字,假如你问一个西藏的修行人,“你是不是活佛呢?”他们很多人说不是,“我们哪是活的佛呢?我们哪有佛的智慧呢?我们希望学习佛,每一世来帮助众生。”活佛在西藏叫做“祖古”,也就是转世的修行人的意思。
藏传佛教和我们汉传佛教一样由四众组成,就是出家的僧尼和在家的男女居士组成活佛如果出家了和我们汉传一样,出了家的人不可以结婚,没出家的可以结婚生子,和我们汉传的居士一样在家修行
LZ问的:"请问他们可以娶自己心爱的女子为妻吗?
还是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光有爱情?
那可以是汉族的女子吗?普通的女孩子可以吗?"
可以的,活佛心中自然明白谁是他的有缘人那女孩是什么民族不重要,在别人看来是否普通也不重要,这个女孩一定是无比慈悲和智慧,无私地跟活佛一起奉献自己帮助众生
1,为了求运气、生活更好而念佛的人,想结婚很正常。。。本来目的也是求佛保佑,生活更美好。
2,为了修行,以念佛方法修行的人,,如果已经确定不结婚,,但又突然冒出此想法,,则是“被干扰修行”
。
最后,念佛不代表不能结婚,,,到底是否结婚,是念佛人自己的“决心”,而不是只要念佛就不能想结婚
佛陀释迦牟尼太子时,有结婚三个夫人,分别是耶输陀罗、摩耶、波阁波攀。有孩子一男一女,男孩是罗睺罗,女孩是提婆达。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世,有很多传说和故事。其中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当时摩耶夫人梦见白象从右肋进入腹中,从而有了身孕。耶输陀罗也为释迦牟尼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罗睺罗。据说,当罗睺罗出生时,释迦牟尼便离开了王宫,出家修行。
不过,佛教教义认为,释迦牟尼太子并非凡人,而是从天而降的佛陀。他的降生、出家、成道和说法,都是为了引导人们走向解脱之路。因此,关于他的个人生活和家庭情况,在佛教中并不被强调。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又名僧人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在建寺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大乘),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脚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此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
唐太宗感念少林寺僧众护国有功,特许少林寺武僧可以食肉。
五腥是真正的大荤,吃了五腥,七七四十九天是不能进寺庙的。
但是,不要以为信佛就可以随便吃肉,吃肉者失去慈悲心。以前释迦牟尼佛,化缘有什么吃什么,如果是荤的话,在吃前都是经过加持的。
生根活佛——《西藏喇嘛可以结婚吗?》
答:关于西藏喇嘛结婚不结婚的问题上很多人说法不同,现在很多人说:“藏传佛教里面黄(格鲁),花(萨迦),白(噶举),红(宁玛)四大教派,只有宗喀巴的黄教是不许结婚的,其他的都可以”。在藏族自己的心里没有什么黄、花、白、红、黑的说法,这些都是翻译人的错误,按照藏族的说法,藏传佛教分为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还有苯波教等五大教派。宗喀巴的教派叫格鲁教,过去格鲁教比较重视戒律,因为他们显宗为主,但不能说他的继承人都是受戒的出家人。实际上,对戒律的遵守五大教派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关于西藏喇嘛结婚的问题方面我在《喇嘛的戒律》里已经讲明白了,但我这里还是详细地讲一次。现在内地和国外打部分的心中喇嘛可以结婚,而且可以生孩子,结了婚以后也可以再去当喇嘛。
而且有些人说:“喇嘛可以结婚,藏地的活佛都有老婆的,而且他们的对象在寺院里有很高的地位”。这些都是不了解藏文化的缘故。因为,喇嘛和活佛都有两种,出家的喇嘛和活佛,也有在家的活佛和喇嘛。出家的活佛和喇嘛他们从小就进入寺庙,在寺庙里学佛修心,接受出家人的戒律,他有资格穿僧衣,并且他的地位很高,相当于汉地的方丈和住持人,这些喇嘛和活佛在老百姓的心里也有很高的地位,从内心中崇拜他们。还有一种是在家的活佛和喇嘛,他从小就没有进入寺庙,也没有接受戒律,这种活佛和喇嘛可以结婚生孩子,他还是活佛,也是喇嘛,但他们不是出家人,按佛理来说,没有资格穿僧衣,一般藏人叫他‘在家修行人’,近些年汉人将他们称为 ‘瑜伽大师’,这些活佛和喇嘛可以去居士庙里当主持。有些活佛和喇嘛是掌握权利,搞政治的人,他有很高的地位,就像皇帝一样,老百姓也崇拜他们,他们的妻子在当地也有很高的地位。另外一种是很特殊的活佛和喇嘛,他们在寺庙学佛修心,但他不愿意拥有地位和权利,更不愿意参与政治和管理寺庙事务,就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别人做,让别人来当寺庙住持。他们都很谦虚,很爱学习,思想很单纯,生活很朴素。有些喇嘛和活佛长期在山里,一般不接触俗人,不追求名誉,也不希求财物,不接受很多供养和弟子,这些活佛和喇嘛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佛,实际上真正的活佛和喇嘛就是他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