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结婚是非常注重仪式的,那么古人结婚的仪式有哪些?

古人结婚是非常注重仪式的,那么古人结婚的仪式有哪些?,第1张

有很多人觉得结婚的仪式非常的复杂繁琐,殊不知我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婚礼流程更复杂。古代的结婚仪式与现代人的结婚仪式有很大的区别,总结起来,我国古人的结婚仪式有以下几个流程。 

三书

是指聘礼过程中来往的文书,所以这三书就包含了聘书、礼书以及迎书。

六礼

指的是从求亲到媒到赢取,以及完婚时的一系列手续。因为古人比较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媒人是古代结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而这六礼就包含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的请期就是选择吉日,而对于结婚这样的大喜事最好是双月双日,所以古人不会选择三、六、十一这样的日子。

安床

这一步骤是要求在婚礼举行的前就完成,意思是在一个良辰吉日中在新床上铺好喜庆的被褥、床单等,并且还会在床上面撒满各种各样的干果,意味能够早生贵子。而且铺床的人要选择“全福人”,这样的人必须家庭和睦,所以才会给新人带来幸福的婚姻生活。

闹洞房

在古人眼中,新人不闹不发,越老越发,所以闹洞房是需要同辈的兄弟们才可以进行的活动。而且这一活动能够让新人在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

女方给予女儿的嫁妆得多少就会决定在婆家的地位,而且在古代嫁妆会在婚礼前送到夫家的。

上头

因为古代的男子也会留头发,所以男女双方会在各自的家中请专门的梳头婆来梳头,一边梳一边说着吉祥话。

撑红伞

这是在迎亲的那一天的活动,新娘要在姐妹或者伴娘的搀扶下才能离开娘家,在露天的地方需要在新娘的头上顶一把红伞。这在古人看来,有“开枝散叶”的意义。 

由此看来,古人的结婚仪式和现代的结婚仪式区别是非常的大。所以比较庆幸的是生活在了现代社会,要不然古代如此复杂繁琐的仪式真的非常痛苦。

古代结婚流程:抬轿——跨火盆和射箭——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结发和谢媒等等。

与现代婚礼和西式婚礼不同,中国古代婚礼有着其特定流程,具体来说,古代婚礼要从提亲说起。经过提亲、说媒、定亲的环节之后,才能进入正式的婚礼环节:抬轿——跨火盆和射箭——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结发和谢媒等等。

虽然在当代社会看起来,古代婚礼的流程有些复杂、繁琐,但流程的每一环节都代表了对新人的祝福,预示他们有好的未来,和美的生活,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

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定亲

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称。

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

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

拜天地、跨火盆、射轿门、老人梳发、新娘手抱苹果等都是古代奇怪结婚习俗。

一、拜天地

拜天地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婚礼仪式的最重要环节,新人们一定要完成这个步骤才算正式成为夫妻,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领结婚证。

古代结婚时拜天地并不单单指向天地行叩拜礼,还包括父母或家中身份最尊贵的人,同时夫妻双方也要互相拜一拜表示愿意以后携手度过余生,而且男女双方行拜礼时一般是女子腰弯得更低,男人只用稍稍弯低身体,表示女子出嫁从夫,以后万事要听从丈夫的,好在这种不平等的拜礼如今已经被淘汰了。

二、跨火盆

古时候有些地方女子结婚进入婆家前还要跨过一个火盆,表示将身上所有不好的东西让火焰消灭,这样媳妇进入婆家后家宅才会兴旺、稳定,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那时候的人却对此仪式很重视。

三、射轿门

古时候女子结婚都是要坐轿子的,除非是家里条件实在太差买不起或者租不起的。新郎在接亲的时候要用箭射喜轿的顶部,寓意着喜气吉祥。

四、梳发

梳发是部分地区的结婚习俗,是指在新娘出嫁前夕,家中年长而又有福气的女性会用一把梳子替待嫁女梳头发,一边梳头发还要一边念祝福语,旨在将自己身上的福气分享给这位年轻后辈,这个结婚习俗颇为温暖,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

五、新娘手抱苹果

看过还珠格格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习俗,小燕子和紫薇在出嫁的时候都被宫人塞了一个苹果,从出门到进入洞房后都要好好的捧在手里,只有完成结婚礼仪后才能与丈夫分享苹果。这是因为苹果代表着平安,新人手捧苹果既寓意着婚后平安顺遂,也表示新人有福气可以为婆家带来平安。

你是否还知道其他古时候的结婚习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补充。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扩展资料:

婚嫁习俗

相亲相爱交杯酒

1、喝交杯习俗:酒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 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属意还是一致,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2、切婚礼蛋糕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在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新郎和新娘必须一起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面包屑幸运,单身需把蛋糕的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预示吉祥

3、抛洒彩色纸屑习俗:抛洒彩色纸屑风俗起源于意大利,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而后,改为撒彩色纸屑。

4、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参考资料:

婚嫁

早年北京的姑娘出嫁都要坐婆家迎亲的喜轿,南方人叫花轿。这是婚嫁礼仪中人们视为明媒正娶的标志。如果未能坐轿,社会上讥笑,自己也引为终生憾事。

  因此市上有喜轿铺,专门向外租赁花轿、锣鼓、执事和彩衣。花轿有4人抬、8人抬,轿围用红绸或红缎制成,上有彩绣,还有备女宾坐的绿轿。执事有伞、扇、金瓜、钺斧等,如明清官员外出的仪仗。轿夫、锣鼓手和举执事者身穿其长及膝的绿色或青色上有红、**图案的彩衣,头戴斜插鸟翎的大帽,与喜轿、执事相映成辉。

  锣鼓执事的数量都要成双成对,以取吉利。轿夫、锣鼓手和举执事者,都是喜轿铺雇用的临时工,招之即来,当天结帐。

  轿夫不仅健壮有力,而且训练有素。几名轿夫统一行动,快慢一致,步伐协调,配合默契,即使快速行进,也能不颠不晃,保持平稳。轿后的轿夫,视线为轿身遮挡,看不见路面,为防发生滑跌等事,轿前的轿夫时而示意。他们之间有一套术语,前面喊一句,后面复述一句,以示“知道了”。如前面喊:“左门照”,意即左前方有障碍物;“右蹬空”,意即右前方地方有坑;“左脚滑”,意即左前方地面有冰。又如,前面喊:“右边一朵花”,后面应:“看它莫采它,实际是右边地面上有一堆马粪,不要踏在上面。

  由于嫁娶者经济条件不同,花轿规模有小有大。小规模者,一乘4人抬小轿,轿前有一对开道锣,一对号,两面鼓。中规模者,一乘8台大轿,轿前有一对开道锣,两对号,8面大鼓。大规模者,新娘坐一乘8人抬红喜轿,送亲、迎亲女宾各坐一乘绿喜轿,轿前执事,锣鼓有:一对开道锣,一对弯脖号,一对大号,一对伞,一对扇,一对大镜,一对二镜,一对令箭,一对金瓜,一对钺斧,一对朝天镫,两对喇叭,8面大鼓。整个队伍七、八十人,按前后次序排开,长达二、三百米,沿大街前进;锣鼓、喇叭、大号齐鸣,喜庆鞭炮交响,确有一番喧腾热闹景象。

  也可参看:

  彩轿:用玻璃珠串成五龙五凤,装饰在轿顶上,四周挂着大小珠子串成的彩屏及长穗子,四角有灯,金光闪耀,非常漂亮。

  花轿:轿上挂满各种绒花,四周挂彩丝长穗,四角有灯,后用玻璃做成花屏,挂于四周,五彩缤纷,金光闪闪。

  软面轿:用绸布绣成龙凤呈样、百鸟朝凤等图案,挂于四周,轿仅用绣花布挂于四周,轿子既小又轻便,适合贫民百姓租用。

  旧时娶亲必用轿抬(也有用车或船的),无轿不叫明媒正娶,自宋婚嫁始用以来,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地区的差异,形成了很多轿俗和全部仪仗须在男方院内陈设一昼夜,供贺喜亲友观赏。花轿放在院子中,轿帘正对院门,下半截揭起,露出内套小轿底部,轿前架一对子孙灯,灯前木架立“肃静”、“回避”牌,轿两侧立伞、扇、串灯、高照(灯)、彩谱等仪仗。天色稍晚,则燃点串灯、蜡烛,直到黎明发轿。

  搜轿:迎亲日,男家发轿前,要请“福星”、“禄星”搜轿。“福”、“禄”二星指两位夫妻齐眉、儿孙绕膝的长者。搜时先持镜子借烛光把轿子前后和轿内左右上下都照一遍,再用燃满芝香的熨斗在轿里遍熏一次,民间以宴席散后,由吹鼓手用唢呐、大号、锣、鼓等乐器奏乐。八至十六个童子手捧纱灯绕花桥边转边唱,表示喜庆。

  压轿:亦称“押轿”。结婚日,新郎去女方迎娶新娘时,要花轿和呢轿两乘,而在往女家去时,新郎坐至二名端秀的幼童乘呢轿,称“压轿”。

  垫轿:因抬轿的时间太久,轿夫须停轿休息,但规定抬新娘的花轿必须落在备好的芦席上,若在路途中或女家门前须落轿,轿夫可以每人脱鞋一只,垫在轿的四角,即可落轿休息,称为垫轿。

  照轿:当花轿停在女方门口或院内时,男方请数位全福人和未婚姑娘,在轿前轿后随时照应,称作照轿。

  摆上轿羹:花轿进人女家时,男方须以羹 饭摆在大门口致祭花轿,然后花轿才能进门。此俗说法有二:一是祭奠门神,请门神给予方便,让轿进门。一是娶重婚妇时,设羹祭祀前夫,然后才上轿。

  扮上轿:新娘上轿前开脸、沐浴、梳头等仪式,称“扮上轿。”

  上轿衣:新娘上轿必须穿特定的上轿衣,因民间以红色为喜,故上轿衣为红棉袄、红棉裤、红绣鞋、红盖头,即是盛夏,新娘也得穿棉,不能给免。为什么新娘子上轿要穿棉衣?相传旧时有新娘拜过天地祖宗后,新娘不能用自己脚行走,必须由其长辈如伯父、叔父抱背而行。

  抱轿:也称“背轿”,即新娘上轿时,由亲兄弟背或抱上轿,脚套哥哥的鞋,上桥后,将套在脚上的旧鞋脱下,意思是不把娘家的土带到婆家去,否则会穷娘家。

  哭轿:即哭嫁,这是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此俗始于周朝,这和历史上父系制家庭掠夺婚的出现有关。由于掠夺婚姻,产生哭嫁,后相沿为俗。待有轿时,又称哭轿。近代,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并有“不哭不发,越哭越发”和不哭轿“生哑巴”的说法。

  洗轿:新娘上轿起轿时,女家用铜盆舀半盆水,用条帚蘸水,洒于轿角,意思是洗净泥土,不过只洒三角,网开一角,让女儿带点土走。

  坐轿:新娘上轿后,要用一条被子围住身子,这条被子叫稳轿被。同时脚下放一只脚炉,新娘脚放在脚炉上,以火压轿驱煞,保佑新娘平安。

  送轿:女方发轿以后,鼓乐引路,有的地方妆奁不先搬行时,则于此时,抬嫁奁的队伍跟在轿后,娘家派亲属和伴娘护送,其中大宾“压阵”。

  遇轿:花轿走在途中,如对面又有花轿,两轿相遇,双主迎亲队伍各自拥轿立路边高地,如无高地可抢,则抢占上风,以显示自家门户高于对方。有互不相让争斗者,比试以后,双方新娘下轿互摸裤带,再分别登轿。

  摇轿和颤轿:轿在途中,轿夫有意摇晃轿子或上下颠簸轿子,使新娘坐卧不安,戏闹取乐,作为对新娘子迟迟不上轿的惩罚。倘若过分,新娘就将轿内盛灰的脚炉踢出轿门,以示警告,抬轿夫就不敢再恶作剧了。

  接轿:轿子到达男家之前,男家派人在村头侍候。轿子一到,即放大小鞭炮、高升、百子炮等,以示迎接,主家捧出大小红纸封,大封赏给轿夫,小封撒于门前地上,任小孩们抢取。

  闷轿:新娘乘轿到男家门口,婆家大门紧闭不开,致使新娘坐在轿中,不能下轿,这叫“闷轿”,也称“捺性子”,其目的是:显示夫门家规的威严,压压新娘的性子,意思是要新娘从此服从丈夫和公婆。

  踢轿:当花轿到了男家门口,捺过性子后,由新郎的弟弟或一童男手捧一只红漆喜盘,内装两个大红桔,献给新娘,敬请下桥。就在此时,未等新娘露面,新郎必须抢先上前,对着轿门狠踢一脚,意在新娘面前显示丈夫的权威,使其今后百依百顺。

  谢轿神:花轿尚未到男家门口前,新郎就在门前等候。花轿进门,新郎上前,对着轿门焚香行礼。民国前,新郎行跪拜礼;民国后,新郎行鞠躬礼。俗意为感谢轿神一路保佑新娘未受魔怪侵害,平安到达婆家。

古人办喜事,确实是有八个人来抬轿子,轿子,又叫彩轿,有“硬衣式”“软衣式”二种。硬衣式:所有木结构建筑,轿身造型设计为四方四边出檐宝塔顶,通常尺六寸见方,高五尺多或六尺多,寸和分也多与吉祥如意的“六”字相配。八人管抬轿,其他人用以轿前高挑喜主家的堂号小灯笼、轿前后左右提六边形灯笼,必须要一对,别人用以开道锣、金瓜、钺斧等执事之需。

四边翘檐各立一头展翅凤凰。口含琉璃珠穗,再由脚部松弛三尺六寸红绫彩球,广东雷州等地还挂铜铃。四边出檐密垂红丝穗,精雕细缕、油漆绘彩有麒麟送子、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图样。轿框罩以鲜红色绫罗围幕,绣有锦鲤闹莲花、丹凤朝阳等图样,色彩鲜艳红火。紧紧围绕着轿子的风俗多种多样,现则要给予综诉。

全国各地轿行或轿子行,有轿子连在仪仗、八音队一块儿租赁。通常大城市的轿行用以营利性租赁的轿有几类。一为神轿、官轿(或叫大轿),前面一种管抬佛像、祖先灵位,后面一种抬有权有势人,由四~八人抬;二为竹结构的青衣小轿,供大多数人代步出行,两人抬;三为轿子,供民俗婚娶用,常用四个人抬,因轿重,还要加人换着抬。

在我国古代结婚仪式就已经存在,而且还形成制度。古代男女结婚不叫结婚,一般叫出嫁或娶媳妇,文雅点就叫娶亲或迎亲当然女方就叫出嫁,男方叫娶媳妇了!结婚当天的步骤是: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21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