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帝怕太监和皇宫里的女人乱搞。
古代太监净身过程
过去,男人净身有两种机构,一是官办的,清朝的净身机构是管理后宫事务的内务府下面的“慎刑司”;再是民间的“职业净身所”。当然,也有家庭作坊式的。净身的风险很大,死亡率很高,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能活下来。不是走投无路,一般人家不会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
据清代笔记《宸垣杂识》记载,愿意净身入宫做太监的人,必须要由有地位的太监引入,然后凭证人立下婚书,把自己当成女人嫁到皇宫里。其中的关键是订立生死文书,并需请上三老四少作为证明人,写明是自愿净身,生死不论,免得将来出麻烦吃官司。
费用自然是要收取的,一般要交上10两或是8两不等的银子。穷人家大都拿不出,便要立下契约,等孩子进了宫,发迹后再逐月回扣。月份少,利息大,如进宫混得不好,这笔债要一二十年才能还得清。还有两样东西是必须带着的,一是送给刀子匠的礼物,一般是一个猪头或一只全鸡,外加一瓶酒。二是手术期间所用的物品,包括30斤米、几篓玉米棒、几担芝麻秸及半刀窗户纸。
其中,米是净身者一个月的口粮,玉米棒烧炕保暖用,芝麻秸烧成灰后用来垫炕,窗户纸则用来糊窗子,以免手术后受风凉。刀子匠要准备两个新鲜的猪苦胆、臭大麻汤和麦秆。猪苦胆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术后敷在伤口处。臭大麻汤的功用很多,手术前喝一碗让人迷糊,起麻醉作用,手术后再喝,让手术者泻肚,以减轻小便的排泄量,保证手术成功;麦秆的功用即手术后插入尿道。
手术后3天内不准喝水,据说由于干渴和伤痛,其间必须忍受非常人能忍受的痛苦。如情形并非如此,也只有苦闷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谁也无法伸出援手,手术后经百日伤口痊愈,一个太监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
割下来的东西,净身师全像宝贝一样地收起来,被净身的人无权要,统归净身师保留。净身师事先预备好一个升,升里边盛着少半升的石灰。把两个丸一个势,整齐地摆好,用石灰吸干水份,免得腐烂。然后把净身契约用油纸包好,放在升里面,再用大红布把升口包好捆紧,小心地把升送到屋顶下面房梁之上,这叫红步(布)高(升),预祝净身的人将来走红运,步步高升。
太监几乎都要在皇宫里面工作到自己没有劳动能力之后,一般是50岁以后才可以退休出宫,有子女的太监,出去后会找自己的子女或者养子养老。没有子女的太监,有可能会找寺庙作为养老的地方。
做太监在中国古代来说是对祖宗家业十分不负责任的事情,但凡有点办法的人,都不会选择入宫当太监。如果是成年之后入宫当太监的,一般退休以后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自己的妻子儿女一起安度晚年,这是最好的结局。
小时候就入宫的太监,或者说找不到自己家人的太监,他们出宫以后一般都会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出宫时候的不少的遣散费,找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去租几间屋子,然后过正常人的日子。另外还有些太监他们一般会自己早早地为后半生做打算,进宫工作后,拿到工资,会对寺庙进行捐款,从自己年轻的时候开始捐,可能会一直持续捐个几十年,就好像现在的养老金似的。
当时的很多寺庙的修葺,都是用的太监出的钱,所以在这些太监退休之后,他们会自己捐赠的寺院当中养老。现在北京有一个寺庙,那是由著名太监魏忠贤出钱修过的,可惜魏忠贤却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机会去那个寺庙里养老。
另外还有一种是养老方式是去太监养老义会,这种是社会上建立的,跟我们今天的养老院差不多,里边住着退休了的老太监。总的来说,太监是一个悲哀的职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男性思想是非常封建的,把结婚生子奉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了。即使太监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生育了,但是这也阻挡不了他对正常夫妻生活的渴望。
而且太监经常面对权贵或者宫女对他们有意无意的鄙夷眼光,造成他们内心或多或少是有点变态的。所以他们也希望借娶媳妇这件事情,以此来掩盖自己异于常人的残疾。获得别人的尊重,以此来彰显大丈夫的威仪。
太监娶老婆除了为了面子以外,更多的时候也会用这些女人来发泄自己的欲望。虽然他们不能行夫妻之事,但是还是会有正常男人的冲动。所以他们会采取一些非常猥琐下流的手段,或者借助外界的工具,来满足自己扭曲的内心。
不过也有些太监找老婆是为了让自己老有所依,有个贴身暖心的伴儿罢了。所以不仅仅是娶媳妇,还会收养正常孩子或者小太监来给自己养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